葡萄糖水热还原法制备铜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糖水热还原法制备铜粉

高禄鹏;李玉虎;刘志宏;李清湘;刘付朋;周少强;刘智勇

【摘要】以葡萄糖为还原剂,CuO为铜源,PVP为添加剂,NaOH为中和剂,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铜粉,研究反应液中NaOH的浓度、葡萄糖的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铜粉的形貌与物相组成以及粒度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中NaOH的质量浓度ρ(NaOH)小于120 g/L时,或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小于270 g/L 时,或反应时间不足6 h时,CuO不能完全被还原为金属铜,产物中存在氧化亚

铜.NaOH浓度与葡萄糖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铜粉粒度都有显著影响.随ρ(NaOH)增加,铜粉粒度增大,团聚加重,而随葡萄糖浓度增加或反应温度升高,铜粉粒度减小.在ρ(葡萄糖)为315 g/L,ρ(NaOH)为120 g/L,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 h 条件下可制得平均粒径为4.039μm的类球形铜粉,该铜粉的起始氧化温度为19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期刊名称】《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7(022)003

【总页数】8页(P443-450)

【关键词】铜粉;水热;还原;葡萄糖;氧化铜

【作者】高禄鹏;李玉虎;刘志宏;李清湘;刘付朋;周少强;刘智勇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长沙 410083;深圳中金岭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 51812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长沙 410083;深圳中金岭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 51812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长沙 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123

铜粉是微电子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其本身除具有金属铜的性质外,还具有粉体材料的特性,如高活性、比表面积大等[1−2]。铜粉的制备方法大致分为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是通过球磨或构筑过程,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这种方法工艺过程简单、产量较高,但产品粒径分布较宽,且容易引入杂质。气相法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先形成铜蒸气,再冷凝结晶形成铜粉。气相法所得产品纯度较高、球形度和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窄且粒度易控制,但设备复杂,反应条件苛刻,产量较小,因而制备成本高[3]。液相法是当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备铜粉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4]、反胶束微乳液法[5−6]、电解法[7−8]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9]。段学臣等[10]采用超声电沉积法制备出粒径为0.92~1.8 μm的不规则状或鱼骨状铜粉。WU等[4]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用CuSO4·5H2O作为铜源,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 μm的类球形铜粉。张敬畅[9]等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CFD)在pH=2和温度为50℃条件下,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获得平均粒径为25 nm的球形铜粉。YANG等[11]以硫酸铜为原料,维生素C为还原剂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粒径约为30 nm的球形铜粉。PARK等[12]以五水硫酸铜为原料,在乙二醇介质中添加PVP,采用电子照射还原法获得纳米级球形铜粉。尽管对液相还原法制备铜粉有颇为广泛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大多采用强还原剂,如硼氢化钠/钾[13−14]、水合肼[15−16]、抗坏血酸[17−18]、次亚磷酸钠[19−20]、甲醛[21−22]等,使得反应过程可控性较差,所得铜粉团聚严重,而葡萄糖作为一种温和还原剂,反应过程平稳、易控制,但现有研究均集中在葡萄糖还原制备氧化亚铜方面,鲜有用于铜粉制备的报道[23−27]。此外,水热法工艺简单,易于调控,

可重复性高,且所得粉体具有晶粒发育完整,粒度均匀和分散性好等优势。朱琳等[28]采用甲醛还原–水热处理的两步工艺制备铜粉,由于甲醛还原所得铜粉在水热

过程中受到“电化学机理”和“原电池机理模型”的作用,铜粉产品具有结晶度高、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优点。本文作者在水热条件下,以葡萄糖为还原剂,氧化铜为铜源,直接制备铜粉,研究反应温度、NaOH用量、葡萄糖用量和反应时间等

因素对产物粒径与形貌的影响,分析葡萄糖水热还原法制备铜粉的反应规律和机制,为铜粉制备新工艺的开发提供支持。

1.1 原料

所用试剂包括氧化铜、葡萄糖、氢氧化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无水乙醇等,均为市售,分析纯;去离子水为实验室自制,电阻率为18.25 MΩ/cm。

1.2 铜粉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CuO、NaOH、葡萄糖于100 mL 压力反应釜中,然后加入50 mL 去离子水,再按照10 g/L的用量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用玻璃棒搅拌

均匀后,密闭反应釜。将反应釜置于均相反应器中,加热到目标温度,恒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将所得产物取出,进行离心液固分离,所得固相产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3次后,于50 ℃下烘干,得到粉末样品。

1.3 样品表征

利用扫描电镜(JSM-6360LV)观察铜粉的形貌、粒度及团聚状态;用Rigaku-TTR Ⅲ X射线衍射仪(Cu靶,Kα,λ=0.154 06 nm)分析铜粉的物相组成及晶体结构;用Mastersizer2000型号的激光粒度仪测量粉末的粒度及其分布;用热重分析仪(SDTQ600)对所得产物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测试条件为:空气气氛,升温

速率为10 K/min,空气流量为100 mL/min;利用LECOCS6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粉末的碳含量;用LECOTCH600型氧氮联合分析仪测定粉末的氧含量。

2.1 NaOH用量

图1所示为反应溶液中氧化铜质量浓度ρ (CuO)为120 g/L,葡萄糖质量浓度为

80 g/L,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NaOH质量浓度ρ (NaOH)对铜粉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由图可知,当ρ (NaOH)为40 g/L时,所得产物的形

貌为立方体,粒度分布较宽;ρ (NaOH)超过80 g/L时,立方颗粒消失,粉末形

貌主要为类球形,除了粒径为3~5 μm的颗粒外,还有一些亚微米颗粒粘附在大

颗粒上;当ρ (NaOH)为160 g/L时,形貌仍为类球形,但颗粒粒度分布变窄,且颗粒表面更光洁。这是因为当ρ (NaOH)小于80 g/L时,葡萄糖还原能力较弱,

不足以将Cu2+完全还原为Cu,所得产物中存在氧化亚铜颗粒,这些颗粒呈立方

体形貌,粒度在2 μm 左右。当ρ (NaOH)增大到160 g/L时,NaOH与反应产

物葡萄糖酸发生中和反应,提高了葡萄糖的还原能力,促进Cu2+还原反应的进行,使得反应体系的形核浓度增加,从而确保后续的稳态生长,抑制二次形核现象,因而所得铜粉颗粒粒度分布较窄。

2.2 葡萄糖用量

图2所示为反应溶液中ρ(CuO)为120 g/L,

ρ (NaOH)为120 g/L,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葡萄糖质量浓度对铜粉形貌的影响。由图可知,葡萄糖的浓度对产物形貌影响不大,但对粉末粒度和团聚状态有较明显的影响。当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80 g/L时,所得产物粒度较粗,粒度分布较宽,除5 μm左右的大颗粒外,还有亚微米级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粘附在大颗粒周围。当葡萄糖质量浓度增加至160 g/L时,亚微米级

颗粒基本消失,颗粒均匀性较好,但团聚仍较严重。当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增加至270 g/L时,粉末粒度显著减小,且团聚明显改善。当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增加至315 g/L时,粉末粒度进一步减小,分散性更好。

图3所示为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所得铜粉的粒度分布。由图3可知,当反应液中葡

萄糖的质量浓度为80 g/L时,所得铜粉的平均粒径为12.151 μm,呈单峰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