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患者术中成分输血的护理体会
输血科实习护士在输血操作中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输血科实习护士在输血操作中的总结与心得体会在我作为一名输血科实习护士的经历中,我积累了许多关于输血操作的经验和心得。
在此,我将对我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做一些总结,并分享给大家。
一、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目标正确无误。
接着,需要检查血液制品的过期日和保存情况,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还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材料和药品,并将输血床位进行消毒清洁,以确保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的操作规范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我们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首先,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我们需要按照血液制品的要求,使用正确的输血装置和输血针头,并注意消毒操作的严谨。
此外,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和输血速度,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观察和监测在输血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的情况,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症状或体征。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输血液制品的过程和速度,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的问题。
四、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输血操作中,有时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这需要我们及时处理和妥善应对。
例如,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了输血反应的症状,我们需要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适当的药物和调整输血速度。
此外,还需要及时上报并记录相关情况,并与医生和相关科室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
五、文明与同理心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展现文明和同理心。
在输血操作中,我们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安全和舒适的感受。
在对待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时,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输血科实习护士,我深刻体会到了输血操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浅析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浅析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护理体会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机体到一定年龄阶段会出现老化即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储备功能逐渐降低、衰退,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变。
因此针对老年患者输血的护理必须要针对老年人的机体特点,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确保其输血的安全性。
标签:血液;输血;护理;安全;老年患者前言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健康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项治疗手段,因此特别要重视老年患者输血和特殊人群的输血问题。
一、临床输血的实施步骤1、正确采集血标本血标本采集是护士输血工作中最容易发生意外的环节,常见问题如血标本容器选择错误、采集完成却忘记签字、标记模糊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血标本的采集正确性,进而为输血安全埋下隐患。
实际工作中,护士在接到患者递交的用血申请单以后,要对申请单上显示的患者姓名、年龄、科室、床号等信息进行一一核实,然后再按照申请单要求准备采血材料、血标本盛装容器;随后正式采集血标本;血标本采集前期要再次对患者身份进行核实,采集完成后要求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回答问题,最后一次确认患者的身份。
血标本采集期间,应该尽量避免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多位患者的血标本,以免发生采集错误问题。
2、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浓缩红细胞(CRC)、少白红细胞(LPRC)、红细胞悬液(CRCS)、洗涤红细胞(WRC)、冰冻红细胞(FTRC)、全血等输注方法基本相同。
一定要杜绝非医务人员去输血科取血,与发血人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取回所要输注的血液。
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如果受血者神志清楚,可要求受血者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或其他相关信息,据此确认身份;如果受血者意识不清,请受血者家属说明或辨认腕带。
核对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上的内容,如受血者姓名、门急诊号/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是否与受血者病历及住院床位标签完全一致。
核对血袋、标签上的ABO、RH(D)血型及献血编号与输血记录单是否一致,正确。
骨科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骨科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目的:总结老年骨科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7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科手术的特点及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76例骨科老年术后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2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2.63%。
结论:骨科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必须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及合并症的情况,并结合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来进行。
标签:老年患者;骨科;护理体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由于骨科疾病的特点,大多影响人的自理能力,老年人本来体质就较弱,一旦罹患骨科疾病,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则会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长期卧床,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对骨科术后的老年人,根据所患者疾病的特点及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76例骨科术后老年人临床资料,总结了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76例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3±5.24岁,所患疾病: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2例,一侧髋关节置换术10例,股骨干骨折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双下肢多发性骨折15例,骨盆骨折2例。
骨折原因:摔倒所致骨折36例,交通事故21例,其它原因19例。
1.2方法76例老年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所患疾病转入各病区进行后续治疗,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结果76例骨科老年术后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只有1例发生呼吸道感染,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经相应治疗后,病情好转。
成分输血技术应用及临床护理体会

成分输血技术应用及临床护理体会魏莉(山东省聊城市中心血站体采科,山东聊城252000)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
现结合2007—3。
2009—3我科536例成分输血资料浅谈成分输血技术及临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7—3—2009—3年成分输血共536例,男298例,女238例。
输血成分:输红胞悬液288例.输血浆98例,输血小板72例,输冷沉淀25例,输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53例。
1.2方法输血前医护人员应与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消除紧张情绪,两名护士在病人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的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整无损。
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道,常规进行输虹操作,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结果输血均顺利进行.出现不良反应25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
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疗效满意。
3护理3.1心理护理当患者需要成分输血治疗时,会对输血是否能传播疾病、对身体本身健康的影响等等安全问题产生疑虑。
因此我们的心理护理工作应该是详细、耐心的讲解血液制品处理的严格措施及输血的规范性操作[2],输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处理措施,使患者消除顾虑为输血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2采血护理采血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查看患者是否已查输血前五项,是否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②核对输血申请单,贴好标签试管,而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③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严禁从输液器直接抽血。
④严禁使用在注射器中反复抽吸的血液。
⑤抽血完毕后,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血液标本尽快送入输血科。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体会及输液后的护理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体会及输液后的护理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贵,政府花费很大的财力、人力来引导、扶持开办社区医院这一朝阳产业,并提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的口号。
我所的社区医院自开办以来,因其离家近、看病开药方便、候诊时间短,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同时对大医院起到了减压分流作用。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展,老年人群患病率及发病频率也逐渐增加,需要静脉给药的治疗途径也日益增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者康复及护患关系。
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且深刻了解,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标签:老年人;静脉穿刺术;血管护理体会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变硬、变脆,弹性较差,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很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1 老年人的血管特征及穿刺要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出现诸多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其静脉管壁逐渐增厚、变硬,管腔变窄,穿刺时容易刺破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1]。
另外,老年患者的皮肤颜色较深,静脉可视程度较差。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时不握拳,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穿刺法: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且易活动。
针尖斜面向左穿刺法,利用针尖斜面的锐度,进针速度快,皮肤受损小,故痛觉减轻。
穿刺时操作者应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减少血管滑动,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见回血以后再稍进一点即可[2]。
穿刺进针速度要快,要一气呵成,减少患者感觉疼痛的时间。
根据血管的脆性、弹性、血流压力情况,使血管扩张,从正面15~30度快速进针然后轻轻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浅谈手术中输血输液的几点体会

浅谈手术中输血输液的几点体会术中输液输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影响,患者血循环出现搅乱,可致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等不良后果,尤其是危重休克病人,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及时正确补充液体及血液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十年来从事手术室工作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 术中输液1.1术中输入液体原则上以平衡液为主,液体量包括:1.1.1 术前禁食禁饮生理丢失量10-15ml/kg/h,于麻醉后,10ml/kg/h的速度输入。
1.1.2 补充术中生理丧失量2-4ml/kg/h细胞隔液体补充5-10ml/kg/h。
术中病人病情可出现多种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合理补液。
1.2穿刺血管及穿刺针的选择:根据我院的经验,穿刺血管应选择粗直表浅静脉。
穿刺针使用一次性18-20号静脉留置针。
方法为:作常规皮肤消毒,穿刺时,右手持针,根据胖瘦程度,采取与皮肤不同角度斜行刺入,肥胖者静脉较深,角度宜大,消瘦者相反。
但切忌垂直刺入,以免导管顶住血管后壁,针尖穿破血管壁,导致置管困难。
穿刺中如有突破感并有回血,证实外套已带入静脉内,此时右手固定针蕊,左手送外套约1cm,即边退针蕊边送外套。
如进针后不见回血,估计进入血管腔(因失血失液病人及循环较差病人),可退出少许针蕊或加压输血管,即可见少量回血,可证实套管已进入血管腔,再送套管2-3mm。
2 术中输血穿刺针宜选动静脉留置针或9-12号普通针头,不宜过小,针头过小,容易造成针头阻塞和不能顺利输血,也不宜过大,针头过大,对组织损伤大,加重病人的痛苦。
血管选择:粗直,且容易固定的部位。
目前临床上均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在输血中常出现回血缓慢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高调法行静脉穿刺,将止血钳夹在茂菲氏滴管的上端或将调节器紧贴于茂菲氏滴管的下端夹闭。
高调低瓶法:即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的下端夹闭,而且将输液瓶从输液架的挂钩上取下,挂于输液架的调节旋钮上,使排好空气的液体瓶置于低位,与手术床呈水平位,待常规消毒后进针,可较快地见到回血。
静脉输血总结及心得体会范文

静脉输血总结及心得体会范文静脉输血是目前治疗众多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将血液及其衍生物输注到患者体内,可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提供营养物质和治疗药物等。
在我参与的医疗工作中,有幸亲身参与了多次静脉输血过程,并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
首先,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是确保静脉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输血操作中,要预先检查所用血液的有效期、血型、配对试验结果和输血前的化验指标等,确保输血血液符合患者需求。
此外,在输血过程中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定期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要注意消毒工作,保证输血器材的洁净,减少感染风险。
其次,了解输血反应及处理措施是及时应对并解决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关键。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过敏反应等。
在输血操作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出现轻度反应的患者,可以暂停输血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反应的患者,则需要立即停止输血、采取抢救措施并报告相关医生。
在这个过程中,与患者的良好沟通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提升治疗效果。
此外,要注意合理用药,确保输血效果的最大化。
在进行静脉输血时,除了输注血液和衍生物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治疗药物等。
正确选择输血血型和品种,以及合理调整输血速度和剂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术后患者、贫血患者等需要输血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必须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用血,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对于一名静脉输血操作人员来说,具备责任心和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在输血过程中,要亲自参与每个环节的操作,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
更要有耐心和细心,及时做好记录,留下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以备后续使用。
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术中输血的护理体会

术中输血的护理体会作者:丁琳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4期丁琳(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海安 226600)【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输血过程中护理的注意事项。
方法熟练掌握输血的目的、适应证及护理措施。
结果进行合理而安全、有效的静脉输血,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结论做好术中输血的护理工作,有效地补充了血容量,防止因不当输血而带来的感染和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2(a)-0163-01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
手术中的输血是治疗因创伤而带来的失血量增加而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的有效方法。
护士在输血治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执行输血的护士,必须经过认真严格的培训,除有熟练的业务技术外,必须掌握输血的一般知识,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应自觉地、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常规工作。
护士应该熟悉并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各种输血反应和并发症,掌握其处理原则和常规,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护士在给病人输血或血液成分中,观察到任何异常情况时,均应看做是可能威胁受血者生命的反应的一部分,必须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加强做好术中输血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输血的目的(1)补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的稳定;(2)改善贫血以增加携氧能力;(3)提高血浆蛋白以增加胶体渗透压;(4)增加免疫力及凝血能力.2 输血的适应证(1)术中失血至血容量低下者;(2)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应于术前开始纠正效果更佳;(3)凝血异常者。
3 术中输血的护理3.1 术前做好病人的评估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手术室输血的特点及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情、既往有无输血史、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估计出血量;了解成分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
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安全输血护理体会在医学领域中,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给予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以恢复正常的血液功能。
作为一名护士,我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安全输血,下面是我在输血过程中的体会。
首先,我要非常重视传染病的筛查。
在输血前,必须向献血者进行详细的调查,以确定他们是否有任何传染病的风险。
这些传染病包括乙肝、艾滋病和丙肝等。
如果有献血者有感染风险,他们的血液将不适合输注给患者。
这是为了避免患者被感染,所以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要保证血液安全和有效。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会检查血袋的过期日期、血液类型和酮酸盐浓度。
过期的血袋和不匹配的血液类型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甚至是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酮酸盐浓度会影响血细胞存活的时间,我会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给患者。
第三,我会确保输血的适当速度。
输血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了可能会导致血容量负荷过大、心脏负担加重;慢了则可能无法满足患者对血液的需求,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输血速度,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确保患者的输血过程平稳进行。
此外,我会提醒患者注意输血后的并发症。
输血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这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输血产生了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反应,我会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我会及时记录输血过程。
我认为记录对于安全输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跟踪输血的整个过程,包括输血的时间、速度、所使用的血液成分和患者的反应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患者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的重要线索,有助于改善输血的质量。
总之,安全输血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护士们密切关注,确保血液的安全和有效输注给患者。
通过严格的献血者筛查、确保血液的安全和有效、调整输血速度、观察并处理输血反应以及及时记录输血过程,护士们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输血,帮助他们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成份输血的护理体会

成份输血的护理体会
吴凤云;巩翠贤
【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成份输血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份输血是一血多用,合理而有效地提高血液的使用率,节约大量的血液,减少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因成份输血的种类较多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所以,护士在输用前应了解其不同的适应症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应熟悉受血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
成份输血的操作要求与静脉输往全血基本相同,但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略有不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输注红细胞制剂的护理在常温下输注二单位红细胞(200nl一般不超过4,J’时。
洗涤红细胞制成后,必须在
24小时内输用,如因红细胞稠度过大而滴流不畅时,多因红细胞沉积于血袋或管
道干部所致,可进行充分摇匀,
【总页数】2页(P225-226)
【作者】吴凤云;巩翠贤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急性失血患者成份输血的指征探讨 [J], 李佳棋
2.成份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J], 巢敏
3.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 [J], 庞良锦;李淑英
4.成份输血在儿童白血病和再障治疗中的应用 [J], 张咏芳
5.探究成份输血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应用 [J], 车丽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心得体会

输血心得体会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但是,输血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不注意细节,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输血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了解病人的输血史在给病人输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病人的输血史,包括输血的时间、次数、血型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病人的输血需求,减少输血风险。
如果病人曾经输过血,我们还需要了解病人是否有输血反应,以及反应的严重程度。
2. 选择适当的输血血型在给病人输血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与病人血型相符。
如果输血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病人的Rh因子,选择适当的输血血型。
3. 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快或过慢的输血速度都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成人的输血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分钟100毫升左右,儿童的输血速度应该更慢一些。
如果输血速度过快,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热等。
如果输血速度过慢,可能会延长输血时间,增加病人的不适感。
4. 监测病人的输血反应在给病人输血之后,我们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输血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热、输血反应性肺水肿等。
如果病人出现不适症状,我们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病人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5. 注意输血后的护理在给病人输血之后,我们需要对病人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病人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我们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病人的饮食和休息,帮助病人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6. 加强输血安全管理输血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我们需要加强输血安全管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加强输血质量控制,提高医务人员的输血技能和安全意识,加强病人的安全教育和知情权保护。
手术中输血及护理体会

于 红 细 胞 性 贫 血 , 加 氧 运 输 能力 。 小 板 适 用 于 血 小 板 减 增 血 少 或 其 功 能 异 常 , 有 出血 的病 人 , 以 改 善 凝 血 机 制 。 血 伴 可 代 浆 具 有 与 全 血 相 同 的 功 能 , 用 于 烧 伤 、 伤 性 休 克 引 起 的 适 创
( 科 学 研 究 性 和吞 噬吞 噬作 用 , 时 使 中性 粒 同 细 胞 外 形 改 变 , 吸爆 发 释 放 超 氧 化 物 , 导 炎 性 性 反 应 。 呼 介 本
开 胸 手 术 麻 醉处 理 与 管理 要 求 高 。 为 手 术 开 胸 影 响 呼 因 吸 ( ) 心脏 大 血 管 功 能 和 纵 隔 丰 富 的 神 经 反 射 , 吸 、 环 肺 、 呼 循
・4 2・
黑龙江医药科学
2 1 年8 第 3 卷第 4 00 月 3 期
手术 中输 血 及 护理 体会
周淑 霞 , 罗振 国
(t 斯 大 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 龙 江 佳 未 斯 14 0 ) /木 黑 5 0 3
关 键 词 : 血 ; 理 输 护
中 图分 类 号 : 4 7 R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O 8 0 0 ( 0 0 0 - 0 4 —0 R 5 ;436 B 1 O — 1 4 2 1 )4 0 2 2
技 术 和 输 血 护 理 在 手 术 中 占有 重 要 的 地位 1 手 术 中 输 血 的 种 类
1 1 异 体 同 型 输 血 .
是指 采 集 病 人 的 血 液 或 回收 手 术 视 野 或 创 伤 区 的血 液 , 以 满 足病 人 手 术 或 紧 急 情 况 下 需 要 的一 种 科 学 、 用 、 全 、 使 安 有 效 的输 血方 法 。 优 点 是 : 免 了因 输 血 传 播 疾 病 的危 险 , 其 避 避免 了对 红 细 胞 氧 合 作 用 , 少 癌 症 病 人 输 注异 体 血 液 引起 减
患者在输注成分血后的护理心得

患者在输注成分血后的护理心得【【摘要】:^p 】目的探讨成分血输注的护理效果。
方法 188例进行成分血输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输血反应。
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无一例出现输血反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8%,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7.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________年6月在本院进行成分血输注的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
对照组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26~ 59岁,平均年龄(40.6±8.2)岁;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白血病1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癫24例,其他28例。
观察组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34~ 53岁,平均年龄(41.3±4.5)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白血病2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癫22例,产后大出血9例,其他2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输血的要求[2]。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2.1 输注护理输血前要明确输血的适应性、目的、原则,各种成分血的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九对(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血量和血的质量)和双人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沟通工作,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2 洗涤红细胞输注护理由20________ml或400 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部分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6次后,加入一定量生理盐水悬浮[3]。
洗涤红细胞输注前应摇匀,用粗针头进行输注,可以防止针头堵塞,其最长输注时间不能超过4 h,前15 min慢,根据病情调节速度。
临床输血个人工作总结

临床输血个人工作总结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输血对患者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临床输血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首先,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我意识到了输血前的充分准备和了解患者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在患者需要输血时,我首先会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血液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我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血液制品,并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输血服务。
其次,我在输血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输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我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份信息以及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患者和输血血液制品的匹配准确无误。
在输血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我还意识到了与患者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与患者沟通时,我会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为患者提供温暖的服务,增强患者对输血治疗的信心。
与团队协作时,我会跟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输血服务,确保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临床输血工作的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为患者输血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输血服务。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谋福祉。
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关心,积极回应他们的疑虑和需求。
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能给予患者最贴心的关怀。
对于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我深知其重要性。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的医疗史和输血血液制品的匹配性,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清洁,准备相应的输血装备和记录表格。
在这个过程中,我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差错。
在输血操作中,我时刻保持专注和细心,确保输血血液制品的正确标识和匹配,严格遵守输血的相关规定,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输血技术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我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以来,输血技术一直是我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输血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患者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以下是我对输血技术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输血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输血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人们就开始尝试将血液注入人体以治疗疾病。
然而,由于当时对血液成分和免疫学知识的缺乏,这种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
直到19世纪末,输血技术才得到了真正的突破。
法国医生卡尔·兰格发现了血液交叉配型试验,为输血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后,随着血液成分的分离和血液制品的研发,输血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输血技术的应用与意义1. 生命救治输血技术在救治失血性休克、大出血、严重贫血等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输血,可以及时补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维持其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2. 手术保障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输血以维持血容量和氧气输送。
输血技术可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
3. 治疗疾病输血技术不仅用于救治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
通过输血,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预防疾病输血技术可以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如输血传播性疾病。
通过严格的血液筛查和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风险。
三、输血技术的操作与注意事项1. 血液采集血液采集是输血技术的第一步。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血液质量。
2. 血液交叉配型交叉配型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速度与剂量输血速度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过快或过量的输血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4. 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输血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后立 即实施 “ 雾化吸人联合手法压迫气管促使 咳嗽排痰” 疗法 , 通过一 系列物理措施 , 快速有效 清除呼 吸道 分泌物 , 降低 气道 阻力 , 改 善通气 , 增加肺的顺 应性 , 解决 了低龄患儿在拔 除气管
【 l 】 张善通 , 陈张根 , 贾兵 . , J 、 儿胸 心外科 学【 M 】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
2 . 4 ▲ 求精 注 与护 理
生老病死是 自然规律 , 机体到一 定年龄阶段会 出现老化 即
衰老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老年人组织器官储备功能逐渐降低、 衰
退, 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变 。
2 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与护理
2 . 1 悬浮 红 细 胞I 注与 护 理 .
新鲜冰冻血浆在 一 3 0 ℃以下环境 中 保存, 输注前必须检查
添加液充分混匀。用输血器输 注悬浮红细胞 , 输入 速度 应根据
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 ,可在 4 ℃条件下暂 时保存 ,但不能超过 2 4 h 。 新鲜冰冻血浆在 3 7  ̄ C 水浴箱 中融化 , 最好用融浆 机。 水浴 箱融 化血浆时一定 要控制好水温 , 将血浆置入水 中 , 水 温很 快 下降, 此 时要 加热使水 温始终保持在 3 7 ℃, 否则 , 温度不恒定 , 融化 的血浆易产生絮状物 。血浆原则上须同型输注 。输注新鲜
中圈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4 ) 1 3 - 0 1 5 3 — 0 2 输血是 临床上一项重要 的抢救 和治疗措施 , 是任何药物都
无法替代 的治疗手段 。由于输血存在一定风险, 所以 , 安全输血 是输血管理 的重要 内容。随着我国人 口的老龄化 , 老年患者安
骨科输血工作年度总结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随着201X年的落幕,我在骨科输血岗位上度过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始终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高效。
现将本年度骨科输血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严格遵守输血规章制度本年度,我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
2. 提高输血业务水平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输血业务水平。
本年度,我成功完成了1000余例输血操作,其中疑难病例输血20余例,无差错事故发生。
3. 加强输血安全管理针对骨科手术患者输血需求量大、输血风险高的特点,我严格执行输血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4. 优化输血流程针对患者输血需求,我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效率。
本年度,患者输血等候时间缩短至平均30分钟。
5. 提升服务质量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充满关爱,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工作亮点1. 成功开展自体输血技术本年度,我成功开展自体输血技术10余例,有效降低了患者输血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 积极推广血液保护措施在骨科手术中,我积极推广血液保护措施,如血液稀释、血液回收等,有效降低了患者输血需求,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3. 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本年度,我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4. 强化团队协作我积极参与科室团队建设,与临床医生、护士等共同提高输血工作质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不足与改进1. 不足(1)对输血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2)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对患者的输血需求估计不足,导致输血等待时间较长。
2. 改进措施(1)加强自身学习,紧跟输血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提高业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骨科患者术中成分输血的护理体会目的:成分输血具有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输血并发症和节约血源的优势,本文旨在总结老年骨科患者术中成分输血的护理经验与体会。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2009-2014年对300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了术中成分输血,男126例,女174例,年龄62~91岁,平均(76.4±7.89)岁。
依次采取了输血前护理和输血中护理模式,根据不同血液成分采取相应护理方式。
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24 h。
结果:所有患者中,5例发生荨麻疹反应,6例出现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溶血、心衰、败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老年人易发生输血并发症,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输血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确保受血者的安全和疗效。
标签:成分输血;手术室护理;老年人;骨科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骨科患者的住院手术率逐年上升。
统计发现,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主要集中于髋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1]。
由于患者术前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为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输血治疗成为其中的重要治疗环节。
随着血液采集、分离和保存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成分输血制品替代了以往的全血制品,达到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
成分输血就是不同的制备工艺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单一制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使用。
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2009-2014年对300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术中成分输血,临床疗效和护理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对300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了术中成分输血,其中男126例,女174例,年龄62~91岁,平均(76.4±7.89)岁;髋部骨折内固定术134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7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
术前血常规检查:RBC(2.4±0.8)×1012/L,Hct(22.6±8.5)%,Hb(86.5±17.4)g/L,WBC(7.4±3.6)×109/L,PLT(168±82)×109/L。
术中输入悬浮红细胞215例,占71.6%;洗涤红细胞85例,占28.4%;同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265例,占88.3%;输入浓缩血小板14例,占4.6%。
1.2 护理方法1.2.1 输血前的护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身体素质,过敏史和输血史情况。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输血治疗的目的、适应证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所有的血液制品均来自于省、市两级血液中心,可以有效降低经输血感染相关疾病的概率,使患者及家属对输血有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取得患者的配合。
输血前认真核查后再各种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做好备案[2]。
了解患者的饮食和作息规律,指导术后康复。
在交叉配血、取血及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此外,还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制品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情况。
输血前15 min,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10 mg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随后,应用专用输血器经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减少血细胞粘附和堵管事件发生率。
1.2.2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1.2.2.1 红细胞的输注与护理术前贫血的患者于实施麻醉时即安排取血,其余患者需密切关注术中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及时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师沟通,确定取血时机。
红细胞制品自血库取回后,需在室温下经震荡后输注,达到复温和重悬红细胞目的。
输注时Y型带滤网的输血器分别连接血袋和生理盐水,具有避免红细胞粘附、增加其携氧能力、减轻患者血管刺激等作用。
输血过程中应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先慢后快,随时观察患者体温、肤色、尿色情况,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连续输血5 h以上,应及时更换输血器。
输血完毕后利用生理盐水冲净管道内参与血制品。
术中用药应与血制品分管输注,禁止在输血结束后继续使用输血器输注药物。
1.2.2.2 血浆的输注与护理冰冻血浆保存于-20 ℃条件下,使用前宜用37 ℃温箱震荡融化。
融化后的血浆外观应为淡黄透明,如有浑浊或沉淀则禁止输入。
新鲜冰冻血浆应在溶化后24 h内输完,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血浆输注速度一般为5~10 ml/min,与红细胞交替输入,以达到良好的扩容和改善微循环效果。
1.2.2.3 血小板的输注与护理血小板输注也应遵循同型输注原则。
由于血小板采集后存储于(22±2)℃环境,使用时限仅24 h,必须在取出后尽快输注。
输注前缓慢震荡血袋,使血小板均匀分散、外观呈现云雾状。
为减少术中出血,尽快达到止血浓度,血小板输注速率一般以患者可耐受为限,宜快不易慢。
2 结果300例患者均在术中或术后2 h内完成输血治疗,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输入量分别为(3.4±1.8)U和(2.8±1.4)U,冰冻血浆输入量为(420±150)ml,浓缩血小板输入量为(3.5±2.2)U。
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24 h,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术后24 h,5例发生荨麻疹反应,6例出现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所有输血患者中无溶血、心衰、败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发展,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血制品包括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使用,达到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输血并发症和节约血源的目的[3-4]。
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4年对300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术中成分输血,总体疗效满意,但有11例患者发生荨麻疹或发热反应。
通过回顾性分析,这11例患者术前均有多次输血史,笔者认为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反复输血后产生不完全抗体有关。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加上手术过程中的失血,如果不及时补充血液有效成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5]。
另外,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明显、极易产生输血并发症,如何保证老年患者的用血安全,成为手术室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
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和文献报道,笔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3.1 掌握临床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和使用范围悬浮红细胞有利于提高机体携氧能力,适用于各种出血量大于500 ml的急性失血、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和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洗涤红细胞适用于反复多次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抗体、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以曾经因输血引起发热等不良反应的患者;浓缩血小板适用于术前血小板计数1500 ml的患者;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术前蛋白水平低下、凝血因子缺乏和大量失血患者。
3.2 重视血液的使用时限和保存方法血制品均有各自的保存条件和时限,过期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6]。
根据抗凝剂种类,红细胞悬液在(4±2)℃条件下保存21~35 d;洗涤红细胞保存条件为(4±2)℃,需在24 h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在-20 ℃条件下可保存1年,融化后应保存于在(4±2)℃,并在24 h内使用,禁止重新冰冻;血小板保存条件为(22±2)℃,定时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24 h 内输注完毕。
3.3 重视护理技术应采用较粗的留置针作为输血穿刺针(如20#或18#),可以保证有效滴度,一般1 U红细胞输注时间不超过2 h,血小板输注速度为80~100滴/min,血浆输注速度一般为5~10 ml/min;需同时输多品种的成分血时,应首先输入血小板和冷沉淀,其次为血浆,最后是红细胞。
成分输血过程中液面高度应为莫非滴管的1/2~2/3,液面低于1/2使血细胞受到较大冲击力造成结构破坏,超过2/3则不易判断输注速度[7]。
另外,禁止在血液成分中加入除生理盐水外的任何治疗性药物。
加入药物后,由于pH值、离子浓度或渗透压等理化参数发生改变,易导致血液成分变性,甚至发生细胞溶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操作过程也增加了血液污染的机会。
3.4 注意加温及加压对血细胞的影响血制品通常存放于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必要的加温处理是预防低体温的措施之一。
研究显示,37 ℃~38 ℃水浴加温对红细胞和血浆性状无明显影响,而血小板则应在室温下进行复温[8]。
另外,加压输血器对于红细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加压时形成的涡流可使红细胞遭受强大的切应力而发生破坏及溶血[9]。
因此,对于急需快速输血的患者,可以采用多通路输入,避免使用加压输注法。
3.5 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大批低年资护士常年处于高强度工作节奏,疏于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存在对输血知识一知半解,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和处理流程不熟悉的情况。
作为用血大户的手术室,必须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包括血制品种类讲解、输血理论知识学习、输血操作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等。
综上所述,输血是手术治疗必不可少环节之一,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护士输血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培训,结合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输血疗效、降低患者风险,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47-948.[2]王阳,邵冬华.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50-51.[3]杨勤峰,张春来,张春梅,等.成分输血适应证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3,18(9):719-720.[4]张丽荣,孙艳春,刘昕,等.2004年-2006年围手术期患者输血情况分析[J].吉林医学,2007,28(15):1699-1700.[5]李铁华.反复输血后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21-24.[6]霍俊梅,王巧莲,郑林平.成分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J].全科护理,2009,7(35):3249-3250.[7]张兰,鲁德聚,毕讯.莫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过滤红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2):93-94.[8]耿淑琴,孙颖.库血加热时红细胞完整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73-574.[9]程金莲,李亚琴,孙玉梅.加压输注去白细胞全血过程中血红细胞及血钾变化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4,28(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