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合集下载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引言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制定的标准。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项目,旨在促进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项目,包括住宅楼、别墅、公寓、宿舍等各类居住建筑。

二、节能技术要求(一)壁体节能技术1.墙体保温层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保温材料,保证保温效果;同时,在墙体设计中应考虑减少或防止热量的传递。

2.外墙应采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证外墙的保温性能;内墙的保温性能也要符合相应的规定。

3.墙体应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保证建筑在夏季有一定的散热效果,同时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4.墙体材料的选择要符合环保要求,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二)屋顶节能技术1.屋顶的保温层和屋顶材料的选择要考虑隔热性能,保证屋顶的保温性能。

2.屋顶采用反射材料进行处理,减少夏季的太阳辐射热,降低室内温度。

3.屋顶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顺利排除。

(三)门窗节能技术1.门窗的断热性能要满足相应的要求,采用双层或中空玻璃,减少热量传递。

2.门窗的密封性能要好,防止气体泄漏。

3.门窗的采光性能要好,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

(四)采暖节能技术1.采暖设备的选择要合理,符合能效等级要求。

2.采暖设备的设计要考虑有效利用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

3.采暖系统应具备智能控制功能,能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供暖。

(五)照明节能技术1.照明系统的设计要合理,采用节能灯具,并设置照明控制系统,实现智能照明控制。

2.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使用电灯的次数和时间。

三、节能评估与认证(一)节能评估在居住建筑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需要进行节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建筑外部墙体节能性能、屋顶保温性能、采暖系统能效等级等。

(二)节能认证居住建筑节能认证机构应由政府或权威机构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认证过程中需对居住建筑的隔热、节能、照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估合格后,颁发节能认证证书。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一、引言
1.1背景介绍
1.2目的和意义
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性
2.1节能减排的紧迫性
2.2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要求
2.3居住建筑节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三、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
3.1标准制定的背景和依据
3.2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3.3参与标准制定的相关方面
四、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4.1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4.2建筑外墙和窗户的热工性能要求
4.3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
4.4采光设计的要求
4.5建筑热工性能检测和评价
五、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和推广
5.1落实标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5.2实施标准的时间表和措施
5.3推广标准的方式和途径
六、结论
6.1总结全文内容
6.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6.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参考文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将介绍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并阐明安徽省制定该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建筑外墙和窗户的热工性能要求,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采光设计的要求,以及建筑热工性能检测和评价。

最后,我们将讨论该标准的实施和推广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的理解,以及其在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当体形系数不符合表规定时,应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

表4.0.4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4.0.5 外窗 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 的窗墙比应符合表的规定。

不同朝向窗墙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及遮阳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当窗墙比不符合表规定,或者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不符合表,表规定时,则必须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

表4.0.5-1 朝向窗墙比的限值表4.0.5-2 朝向窗墙比的外窗传热系数指标表4.0.5-3 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及外遮阳要求注: 1、表中的“东、西”指从东或西偏北300包括300至偏南600包括600的范围;“南”指从南偏东300至偏西300的范围;2、楼梯间、外走廊的窗可不按本表执行。

4.0.11居住建筑天窗包括屋顶透明部分应进行节能设计,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W/ m2·K ,遮阳系数不应大于,且面积不应大于屋顶面积的4%。

4.0.12 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 规定的q1≤2.5m3/m h ,q2≤7.5m3/ m2 h ;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q1≤1.5m3/ m h ,q2≤4.5m3/ m2 h 。

4.0.13 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其中外墙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Km,其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中部分热工性能指标不符合表的规定时,必须按照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

2注:1、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按附录A 的规定计算;2、普通指各种混凝土、砌体材料等,包括粉刷材料层;3、轻质指围护单位面积质量小于200kg/m2。

4、轻质须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规定,经隔热验算并符合规定要求。

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促进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城乡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项目。

一、总则。

1.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原则,结合江西省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整体性能,包括建筑结构、采光、通风、供暖、空调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配置,实现节能目标。

3.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4.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节能性能得到有效实现。

二、节能设计要求。

1. 建筑结构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建筑的承载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应当考虑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保温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损失。

2. 采光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建筑朝向、窗户开口面积和玻璃透光性能,合理设计采光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能耗。

3. 通风设计应当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合理配置通风设备,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有效对流,降低空调能耗。

4. 供暖和空调设计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供暖和空调设备,采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5. 建筑节能设计应当结合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广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技术,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

三、监督与管理。

1.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指导和检查。

2. 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节能性能得到有效实现,确保建筑的节能目标得到实现。

3.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节能性能得到有效实现,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

安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安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安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安徽省于2019年颁布了《安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以期为建筑设计者和施工者提供参考。

二、安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的主要内容1.节能目标安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明确了居住建筑的节能目标,即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中,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2.设计原则标准提出了以建筑物本体节能为主,兼顾建筑物周边环境的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采用高效节能门窗、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3.节能技术要求标准对建筑外墙、屋面、地面、门窗、照明等部分的节能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外墙保温层厚度应满足一定的标准,屋顶绿化面积应达到一定比例等。

4.建筑材料选择标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低碳的建筑材料,如高性能保温材料、低辐射玻璃等。

5.节能施工与验收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和验收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节能设计的实施。

三、具体措施与应用1.外墙保温系统外墙保温系统是建筑物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和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热量损失。

2.门窗设计与选材高性能的门窗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标准对门窗的保温性能、气密性能、抗风压性能等提出了要求。

3.屋顶绿化与遮阳设计屋顶绿化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降低室内温度。

遮阳设计可以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4.节能照明与电气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和电气设备,可以降低建筑物的电力消耗。

5.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依赖。

四、案例分析1.节能建筑设计案例以某节能住宅项目为例,通过合理布局、优化建筑形式、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等措施,实现了全年空调能耗降低30%以上的目标。

2.节能改造案例某既有住宅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外墙保温、更换高性能门窗等措施,使能耗降低了20%。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根据当地气
候条件和资源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保障建筑使用安全和舒适度的标准要求。

首先,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同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节能设计标准。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合理选取建筑朝向、采光、隔热、通风等设计参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其次,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材料和设备应符合节能要求。


选材方面,应选择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能量损耗。

在设备选型方面,应选择高效节能的采暖、通风、空调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要求在建筑施工和使用阶段,加强能源
管理和监测。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工艺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在建筑使用阶段,应加强建筑能耗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减少能
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建筑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政策,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墙体节能设计1、利用反射节能太阳能板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墙体设计一般采用复合墙体的设计,其中外加一层反射式节能太阳能板,能够帮助居住建筑抵御外界的高温热浪,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采用循环节能夹层壁体采用循环节能夹层壁体,可以增加空气在墙体内部的循环,达到保温、减热、补偿温差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快速升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抑制室内快速降温。

3、采用双一体结构外墙外墙如果采用双一体结构外墙,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流出,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二、室内节能设计1、设计低光反射度的室内饰面夏季采用低光反射度的室内饰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的日照,减少热量的反射,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2、设置室内黑网空调和防晒百叶窗室内黑网空调能够帮助房间的冷热量散发更加均衡,同时可以抑制热量反射。

室内装置防晒百叶窗同时也能帮助保护室内居住者,使室内温度能够稳定。

3、设置通风系统设置通风系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方法,夏季在早晚和晚上可以控制通风从而把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从而节约能源。

三、其他节能设施1、自动照明节能系统自动照明节能系统可以在不同时间开启或关闭灯光,精确控制开关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2、节水节能系统夏天采用节水节能系统,可以通过遥控自动控制用水,帮助节约用水,实现节能减排。

3、太阳能节能系统太阳能节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能量,通过蓄热、集热等方式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等节能手段,实现合理的能源利用并有效节能减排。

四、总结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一般采取的措施包括墙体、室内、太阳能节能系统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构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5 是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一个标准文件,用于指导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一些基本信息:
1. 发布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 发布时间:该标准于2015年发布。


3. 标准编号:DGJ08-205-2015。


4. 内容概要:标准主要包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和规范,旨在提高居住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5.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小区、住宅楼、别墅等。


这个标准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要求需要查阅标准文件本身,因为标准文件可能包含具体的设计参数、技术规范、能源性能要求等详细信息。

如果你需要详细了解该标准的内容,建议直接获取标准文件或联系相关的标准发布机构或专业机构。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标准,旨在促进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利用指标: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的能源利用指标,包括建筑外墙、屋顶、地板、门窗等部位的热传输系数要求,建筑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的能效等级要求。

通过限制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建筑隔热保温:标准要求居住建筑在外墙、屋顶、地板等部位采用隔热保温材料,降低热量的传输,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同时,要求建筑物的窗户、门等部位采用节能型材料,减少热量的散失。

3. 采暖与供热: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的采暖与供热系统的设计要求。

要求建筑物采用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物的供热系统具备智能控制功能,根据室内温度和外部气候变化自动调节供热水温度和供热时间,提高供热效率。

4. 建筑照明: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的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

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等,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物的照明系统具备智能控制功能,根据室内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开关时间,提高照明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5. 建筑空调: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的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

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等,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具备智能控制功能,根据室内温度和外部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制冷或制热效果,提高空调效率。

6. 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鼓励居住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能源供应。

要求建筑物在设计中考虑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通过遵循《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居住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是我国现行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建筑能耗,推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本标准自2012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于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则:明确了本标准的主要适用范围,即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同时,强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包括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障室内环境质量等。

二、术语和符号:对标准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和符号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以便于各方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

三、节能设计要求:从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节能设计要求,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四、节能评估与审查:明确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估和审查程序,确保节能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施工与验收:对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对验收标准进行了明确,确保施工质量。

六、运行管理:提出了居住建筑运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以保证
建筑节能效果的长期稳定。

七、附录:包括各种计算公式、图表、示例等,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资料。

总之,《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为我国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规范,对于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各方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共同为我国绿色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引言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指为了提高居住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节能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中之重。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引入和实施,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目标是在保证建筑质量和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2 原则•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先进的节能技术;•优化建筑的能源供应和使用系统;•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建筑的热桥和冷桥;•降低建筑的空调和照明能耗;•鼓励使用节能型设备和建材。

3. 主要内容3.1 能耗限值根据建筑类型、建筑面积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能耗限值标准。

能耗限值是指建筑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年度能源消耗量,包括供暖、供冷、照明、通风等方面。

在设计建筑时,需要根据能耗限值标准进行能源分析、计算和预测,以确保建筑在正常运行时满足要求。

3.2 封闭性和保温隔热封闭性是指建筑外部围护结构和构件对空气和水的渗透性。

保温隔热是指建筑外墙、屋顶、地板和窗户等部位的保温性能。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在保证封闭性的前提下,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热损失。

3.3 采暖与制冷系统采暖与制冷系统是居住建筑中耗能最大的部分之一。

节能设计要求使用高效的采暖与制冷设备,结合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科学合理地设计供暖与制冷系统。

同时,还需要考虑采暖与制冷系统的运行控制,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3.4 照明设备照明设备是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能设计要求使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包括LED灯等低能耗、高光效的照明产品。

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的自然光照条件,科学设计室内照明布局和控制系统,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3.5 其他方面除了上述内容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应涉及建筑的功率需求控制、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建筑中设备的能效要求等方面。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以下简称“本标准”)旨在通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促进居住建筑可持续发展,规范居住建筑新建、改造、翻改的节能设计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新建、改造、翻改的住宅建筑(含公共居住性建筑)。

二、强制性标准
(一)建筑的外断面结构(包括建筑外壳、排水系统等)使用具有节能性能的材料;
(二)建筑的热统计性能和标准合规,常规型住宅热性能要求屋顶、墙体、地面等U 值分别不大于2.0 W/㎡·K;
(三)屋顶采用节能绝热材料覆盖,有效利用太阳能;补充建筑外披露处合理利用户内及室外阳光;
(四)新增及改造活动用房,要利用大量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合理设置门窗及日射控制装置;
(五)建筑整体节能设计要求中规定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且要求采用节能控制,实行节能管理。

三、建议性标准
(一)采用可再生技术,可为建筑提供有效节能;
(二)建筑设计中采用新型装饰材料,对建筑的外观质量有较高的需求,对高热量材料也有补充需求;
(三)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装备和节能管理;
(四)在建筑的技术布局上,整合高效节能的照明、空调、暖通等设备,使其配合地址系统,实现节能管理;
(五)对居住建筑设施及设备实施可持续管理,加强日常运行和维修,保证居住建筑节能效果。

四、节能监测
应完善居住建筑节能状态监测体系,实现节能建筑的运行状态变化情况分析,不断改进居住建筑的节能状态。

具体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热项、可再生能源实现率、光照度、照明等效率、空气调节皿自动控制系统、水泵/ 风机控制系统等。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

该标准的颁布旨在加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质量。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居住建筑能源消耗限额。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类型,标准对建筑物能源消耗进行了分类和限制,包括建筑外墙和屋顶保温要求、采暖和制冷系统效率要求、照明设备能效要求等。

第二,建筑外墙和屋顶保温要求。

该标准对居住建筑的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材料和施工要求进行了规定,要求保温材料达到一定的导热系数要求,同时还规定了保温材料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第三,采暖和制冷系统效率要求。

标准要求采暖和制冷系统应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要求设备的能效比和能效等级达到一定要求。

此外,还规定了采暖和制冷系统的管道绝热、泵的能效等要求。

第四,照明设备能效要求。

标准要求采用节能高效的照明设备,对居住建筑内的照明设备的功率密度、光效等进行了限制,并推荐使用采光系统和自动调光设备,以进一步提升照明能效,并减少照明的能耗。

第五,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方法。

标准还规定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评价方法,包括建筑能耗计算方法,以及节能措施的分析评价方法。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评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指导和促进节能设计的实施。

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推动居住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的能耗要求和评价方法,可以促使建筑师和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对于建筑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促使建筑行业向绿色、节能的方向转型和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总之,《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9的发布为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在节能建筑的推动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建筑业发展迅速,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
也备受关注。

节能建筑是指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节能问题,包括建筑的朝向、采光、隔热、保温等方面。

合理的建筑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使用,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在材料选用上也要考虑到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

其次,节能建筑在采用设备和技术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建筑内部的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要选择能效比较高的产品,采用节能技术,比如LED照明、地源热泵等,减少能源浪费。

在建筑施工和运行阶段,还要加强能源管理,对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保证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要求在建筑使用寿命期内,建筑的节能
性能要得到保证。

建筑的维护和管理要做到位,保证建筑的节能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建筑改造和更新时,也要考虑到节能的要求,采用更加节能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推动建筑行业朝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可以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能够更加注重节能问题,打造更加环保、节能的建筑环境。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高涨,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在居住建筑领域,节能设计标准已经成为国家建筑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指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和建筑材料,使建筑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降低的一系列设计标准。

该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国家制定的一项关于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目的1. 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降低居住建筑的运行成本。

3. 提高建筑物的环保性能。

4. 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减少能源浪费, 增加环形中国阀值的法规。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具体内容1. 建筑隔热设计:在建筑的结构设计、墙体和屋顶隔热、门窗选择、天花板、地面等方面着手,从材料的选择、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保证建筑的隔热性能,减少能耗,降低能源消耗。

2. 建筑通风及降温设计:降低建筑内温度,提高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

这方面的设计包括建筑方向、通风开口的大小、通风口的选择、阳台或者阳光房等的设计等。

3. 建筑采光设计:通过布置窗户、天窗、明窗等,加强建筑内部采光,提高建筑内部舒适性。

4. 选择环保建材:选用环保建材,既可以保证人们的居住环境安全清洁,也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减少耗能。

5. 设计使用节能设备:例如LED灯、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通过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

结语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

标准的定制不仅能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帮助企业、组织减少运营开支,呈现出双重效益。

因此,如何充分实现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带来的巨大好处,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建筑行业,并且倡导环保、节能理念,创造健康、温馨的居住环境。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2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2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26一、总则本标准旨在规范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二、术语和符号1.术语:包括节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等及相关术语。

2.符号:本标准中使用的符号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要求使用。

三、建筑热工设计1.建筑设计应符合气候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2.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3.建筑外窗、阳台和外门应具备密封性能和隔热性能。

4.建筑屋顶和外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

5.建筑物内应设置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并应采用高效节能型设备。

四、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1.建筑通风应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并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2.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分区控制、独立计量的方式,并应合理利用自然能源。

3.空气调节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

4.建筑内应设置排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五、建筑给水排水与热水供应1.给水排水系统应采用节水型设备,并应合理利用自然能源。

2.热水供应系统应采用集中供热或分区供热方式,并应设置热水循环系统。

3.热水供应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

4.建筑物内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后可用于浇灌植物或冲刷卫生间等。

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建筑电气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型设备,并应合理利用自然能源。

2.照明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并应设置智能控制系统。

3.电梯应选用高效节能型电梯,并应设置智能化控制系统。

4.建筑物内应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5.建筑物内应设置智能化安全系统,保障住户的安全。

6.建筑物内应设置智能化信息通信系统,方便住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对外通信。

7.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也应采用智能化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控制。

哈尔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哈尔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哈尔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一、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
建筑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资源,降低能耗。

建筑朝向应尽量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避免东西向,以减少日晒和热损失。

建筑间距应满足日照、通风、消防等要求,保证建筑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

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与设计
外墙保温材料应选用导热系数低、耐久性好、防火性能好的材料,如EPS板、XPS板、聚氨酯等。

外墙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节能要求进行计算,保证建筑在冬季能够保温、夏季能够隔热。

外墙保温材料应与墙面固定牢固,防止脱落和渗水。

三、建筑门窗与节能设计
门窗应采用断桥铝或塑钢等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

窗户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玻璃,以减少热传导和辐射热。

门窗应有密封措施,防止冷空气渗透和热空气散失。

四、空调与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空调与采暖系统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系统应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分配冷热量,避免浪费。

应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五、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选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和照明器具,如LED灯、节能空调等。

应合理设计配电系统,避免浪费和超负荷。

应设置电表和水表,实现能耗的监测和控制。

六、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
应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如节水马桶、节水龙头等。

应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避免水的浪费和污染。

陕西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陕西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陕西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陕西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1. 总则: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改善全省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

2. 术语:提供相关术语的定义。

3. 基本规定:规定全省居住建筑必须进行节能设计,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应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布局、朝向、体型系数、窗墙比等方面的规定。

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定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要求,如热源、输配系统、末端设备等。

6. 给水排水设计:规定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如水源、水质、供水方式、排水系统等。

7. 电气系统与智能控制:规定电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如电源、负荷等级、配电系统、智能化控制等。

此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断热桥设计等技术措施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全年供冷供暖能耗显著降低。

同时大幅度提
高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和隔声性能、有组织的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或咨询其工作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当前国家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可以从建筑质量、热舒适性、结构节能减排、智能化系统控制、照明和排风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就如何设计居住建筑以及节能减排而言,本文将介绍下列有关节能设计标准。

一、居住建筑质量
居住建筑质量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首先应确保建筑外墙及其他结构的刚性及散热性能。

接下来,可以选择适宜的墙体吸热系数来满足墙体的节能要求,以减少外墙对建筑的热量输入。

此外,合理选材也会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及武陵性,以减少居住建筑的保养成本和维护时间。

二、热舒适性
为了保证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性,应确保每个建筑的平均室内温度和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建议室内温度在25~28摄氏度,相对湿度50%~60%,以帮助温湿度调节系统生效。

另外,在墙面、屋面及地面处安装保温材料也可以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保护人们免受冷冻的环境舒适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

三、建筑结构节能减排
建筑结构节能减排是指对建筑结构设计,以大幅降低能耗而提高节能
效率。

可以采用单板板式隔热墙体、复合外墙、全窗户外墙等节能设计措施,以及光伏玻璃体积比窗户面积大的外墙设计等,以汇集大量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

四、智能化系统控制
智能化系统控制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模块和驱动器之类的多种仪器和仪表,来实时监控和控制建筑内的各项环境参数,从而实现能源的及时利用及节能减排。

五、照明和排风
安装LED灯及节能灯泡、智能控制开关及室内照明调节系统,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

如采用有效的排风和空调系统,可以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减少对空调器的依赖,更有效地进行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可以从建筑质量、热舒适性、结构节能减排、智能化系统控制、照明和排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提高建筑节能性能提供参考。

建筑节能性能不仅影响着居住者的耐久性、舒适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