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8ca61cd0b4c2e3f562763d4.png)
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中心涵养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1.经过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理上。
解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见解,进一步领悟“假2.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演绎法”。
( 重、难点 )2.经过对萨顿的思路解析,领悟并试一试运用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 重点 )类比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凭据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达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照: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考凭据(1)果蝇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摩尔根经过将果蝇的眼色 ( 红色和白色 ) 基因定位在 X 染色体上,从而证了然基因在染色体上。
(3)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4)摩尔根新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讲解1.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搅乱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其余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判断对错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相同。
() 2.染色体和基因其实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好多基因。
() 3.蝗虫的全部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上。
()4.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5.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提示: 1.×萨顿的假说利用的是类比推理,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2.√3.×蝗虫细胞的细胞质( 如线粒体 ) 中也含有少量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不存在于染色体上。
4.×有些非等位基因也能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5.√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假说一演绎解析1.实验现象——发现问题P F1F2红眼(雌)红眼(雌)红眼(雌) 2/4―→×3/4×―→红眼(雄)1/4白眼(雄)红眼(雄)白眼(雄) 1/42.理论解析——提出假说(1)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https://img.taocdn.com/s3/m/496b1473b90d6c85ec3ac6b8.png)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构建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科学探究: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并能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知识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探讨导入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为什么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首先要确定一些染色体呢?为什么不能测定全部的46条染色体呢?(提示: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在于:A.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B.配子的染色体是由体细胞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组成的。
)一、萨顿的假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9页萨顿假说,并思考一下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并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老师请学生来回答填表,并引导学生思考填图。
结论:染色体和基因之间是平行关系推断: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理解类比推理丽丽是某个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她最近偶然发现学校里有两个男孩长的很相似,行为举止也很像,下课后往同一个方向回家。
然后小明推测……提问:(1)丽丽会推测什么内容呢?(2)这个推测有没有理论依据?(3)这个推测一定正确吗?揭示类比推理的概念:像这样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因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方法称为类比推理。
由类比推理推断的结论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它的正确与否,还需要通过观察和来验证。
总结:一百多年前,美国生物学家萨顿就是运用了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他和我们一样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这就是萨顿假说。
2.3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3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16681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4.png)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科学家是先通过类比推理,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相关的解释,使用实验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完有丝分裂、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类比推理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也会常常无形之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具有可行性。
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于假说演绎法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讲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要及时灵活的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是怎样思考的,这实际上是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再次巩固了假说演绎法的知识,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尝试独立灵活运用此方法,借此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进行解释,阐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构建相关生物学概念。
2.借助假说演绎法再现摩尔根的实验,学会自主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并验证,体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置的实验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4.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科研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2d8270cf84b9d528ea7a75.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本节内容是在学完第一章《孟德尔的杂家实验一二》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学生已经对染色体和基因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染色体和基因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对学习一些遗传学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还缺乏自主的进行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本节时老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的探索过程。
本节处于这一章节的中间部分,不仅综合前面学习的内容,也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和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的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处于最敏感的时期。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药充分的抓住学习的这些心理特征,实施各种教学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知识的层面上,处于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和自主学生的能力,对常用的一些探究遗传学的方法也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这些方法还是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②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能力目标①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生能够认同用科学是需要不断的提出质疑,不断的探索的过程。
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教学重点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五.教具PPT,挂图六教学策略问题式教学方法(PBL),探究式的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讲述法。
七.教学思路1.引入(以问题探讨中的替换引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填一张关于染色体和基因行为的表格3.让同学们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基因和染色体间的关系4.这种类比推理方法的不一定正确,引入摩尔根的实验。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2877e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c.png)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doc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a444b9c5fbfc77da369b103.png)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⑶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对话法、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本试卷由http://www.21cnjy/供稿,下载更多教学资源,请登录********************************************************************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资源旗下系列网站!( 完全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全部试题课件教案100000余个正在上传中...)--- ---主站(文章,综合试题)--- ---课件站(1-12年免费课件)--- ---学科站(1-12年单元同步教案、试题)--- ---博客站(中小学教育博客)欢迎访问FLASH动画城网站!( 少儿动画学习娱乐网8000余个少儿FLASH学习动画,欢迎光临!!!)--- ---╔------------------------------------------------------------╗┆免费教案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教育论文┆┆┆┆学生作文课件工具课件源码少儿动画┆┆┆┆英语学习电脑学习教育博客教学参考┆╚------------------------------------------------------------╝使用前请您先阅读以下条款,否则请勿使用本站提供的文件!1)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课件或教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33522284ac850ad0242b2.png)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问题探讨P27 这个替换似乎可行。
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
1.萨顿的假说1.1、萨顿(美国遗传学家)的研究和发现: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发现----遗传因子就是等位基因。
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非常相似。
1.2、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表现。
(思考:为什么存在平行关系?)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假说的内容)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1.4、完成P28思考与探讨(标出相关的基因。
提示:矮茎-隐性-d控制;高茎-显性-D控制。
)1.5、类比推理:萨顿将看不到的基因与看得到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的检验。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1摩尔根的态度和摩尔根的实验1、果蝇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容易饲养,繁殖快;(2)染色体大,且数量少。
2、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请同学们看书上P29的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亲本的表现型×。
P 红眼-雌X W X W 白眼-雄X w Y X 配子F1(2)F1的表现型, 。
你可以得出 为显性。
(3)F2的表现型 ,比例 。
这遗传表现符合 ,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 基因控制。
高一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75497e46137ee06eff91878.png)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可强烈体现这一点,教学难点较多但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得思考的乐趣。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比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支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一.教学基本过程。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e2def02020740bf1e9b8e.png)
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目标] 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 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重、难点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
(重点 )知识点 1萨顿的假说请认真阅读教材第27~28 页,达成下边的问题。
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2.萨顿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3.结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显然的平行关系,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达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知识点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考凭证请认真阅读教材第28~30 页,达成下边的问题。
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资料:果蝇。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资料的长处①个体小,简单饲养。
②生殖速度快, 10 多天便可生殖一代。
③后辈数目大,一只雌果蝇一世能产生几百个后辈。
④有显然的相对性状,便于察看和统计。
⑤染色体数目少 (4 对),便于察看。
(2)果蝇染色体构成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研究过程(1)实验现象①显性性状为红眼。
②F2的性状分别比为红眼∶白眼=3∶1,切合分别定律。
③F2中雌性个体的性状为红眼,雄性个体的性状分别比为红眼∶白眼= 1∶1,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
(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什么总与性别相联系?(3)实验现象的解说①假说中心内容: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②实验解说(4)演绎推理——测交①过程②测交结果:后辈中红眼∶白眼=1∶1,切合分别定律。
(5)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从而证了然基因在染色体上。
5.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摆列。
知识点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说请认真阅读教材第30 页,达成下边的问题。
1.基因的分别定律(1)基因分别定律的本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拥有必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7e3aba3c1ec5da51e27065.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武平二中生物组钟大雄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
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
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服务的,是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
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具体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
摩尔根实验证据是验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巩固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学生对前面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完全,比如假说——演绎法,因此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巩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
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虽然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鉴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但是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可以由师生一起进行收集,降低难度。
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杜绝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此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ec5019f960590c69fc3760e.png)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教学重点、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自主探究】一、萨顿的假说回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和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所揭示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变化特点。
问题:1.萨顿的推论是什么?基因和染色体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推论的主要内容:体现方面:①②③④2.你能用图解表示二者的关系吗?(参考课本P28页)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问题:1.根据课本P29图2-8这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符合分离规律吗?是否与性别有关呢?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图解吗?4.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假设,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设计?为什么?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尝试回忆并写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精讲点拨】例1、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例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中DNA都在染色体上B 细胞中每个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C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 以上叙述均对例3、有一杂合体(Dd)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可看到每个染色体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如果一个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A、dB、D和dC、DD、D或d【知识归纳】基因的概念的理解(1)与性状的关系: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特定基因控制特定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4967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1.png)
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b.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a.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实验证据。
3.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要点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b.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a.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答案 C5.讲述:指出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法,引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做了果蝇红白眼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1.简介摩尔根一开始对待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抱不相信、怀疑的态度,认为以上两个学说是主观的臆测。
但他没有批评、挖苦,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最终果蝇红白眼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事迹。
2.引导学生回顾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简介摩尔根实验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果蝇: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
3.介绍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a1e4eea8114431b80dd8a7.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05b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5.png)
上课时间年月_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 心色体上教学 目标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具 教案引入: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可能有对应关系吗?一、萨顿假说2・摩尔根测交验证实验教学 过程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 成对配子成单邈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区左,一条来自史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卜•的非等位基因自由蛆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次 分裂后期自由组合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结果:F2代红眼:白眼=3:1[白眼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J结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实验者:摩尔根 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遗传材料的优点:易饲养、繁殖快,后代多、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P 红眼(雌)X 白眼(雄)红眼(雌)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436320844769eae009edb8.png)
2、准备了多道基础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帮助其理解重难点。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层次
检测题的内容
1
了解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同时梧州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喜欢挑战自我,享受探索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已养成讨论合作学习的习惯。而且梧高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做好对应意外生成的准备。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由回答。
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创设争相提问、争相回答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作出假设:
①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明确染色体组成及性染色体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都做一回摩尔根,试着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规定用w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
教学流程图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课后自行完成第一组测交推导图解;
2、做测交实验前还没有发现白眼雌果蝇的个体,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摩尔根是如何解决第二组(F1中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的测交)测交实验的;
3、除了课堂上提出的三种假设,你还能提出什么假设?又是如何让验证该假设不正确?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筛选假说:判断假说是否正确首先要能解释原有实验的结果。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36c40bf18583d04964591e.png)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2)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的本质,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演绎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减数分裂有关内容,提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几次、分裂几次?结果?减数分裂完成时,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始生殖细胞相比?为什么?(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孟德尔哪个定律有类似之处?该定律的核心?除了这一相似之处外,基因和染色体还有哪些行为是类似的?萨顿的假说比较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你能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多少共同之处?(学生齐答,教师整理答案,PPT给出比较方向,学生回答)由这张表格,你们能推理出什么?(基因在染色体上)事实上,在1903年,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了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这四点相同之处,由此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他所用的这种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就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举例:比如说“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我们都讲话”等,能推测出“我们都是人”;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他也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也会讲话,我们就可以做出这样的类比推理,他也是人。
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两个类比推理的例子呢?类比推理一定正确吗?要使一个理论得到世界的承认,还要怎么做?(证据/实验的检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这个人就是摩尔根。
摩尔根出生于孟德尔发表他的研究成果那一年。
摩尔根很自负,只相信自己,别人的实验他一概不信。
摩尔根不但不认同孟德尔,还是他的坚决反对者。
为了证明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是错误的,他决心用实验来说明一切。
我们知道,孟德尔在他的实验中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豌豆)既然孟德尔的实验材料是植物,摩尔根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选了一种动物。
他选了什么动物?(果蝇)果蝇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请同学们阅读PPT 中的内容,说说看,根据这一段资料,你觉得果蝇作为模式生物有哪些优点?(投影给出果蝇相关资料)在野生状态下,果蝇的眼睛是红色的,但有一次,摩尔根发现有一只雄性果蝇发生了基因突变,它的眼睛是白色的,他将这只稀有的白眼雄蝇与普通的红眼雌蝇进行杂交,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请大家判定一下,哪个是显性?哪个是隐性?F2代出现了什么现象?(F2代发生性状分离)F2代比例是多少?这与之前学过的哪个定律相符合?既然这个实验也出现了3:1的分离比,这也就证明了孟德尔理论的正确性。
摩尔根因为这个实验认同了孟德尔的理论,并成了他的坚定支持者。
摩尔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从这个实验的现象当中发现了一些特殊之处,大家能不能找一找,这个特殊的现象是什么呢?(白眼全部是雄性)也就是说,突变出来的白眼基因伴随着雄性个体遗传。
为什么白眼性状会与性别相关? 性别有什么决定?(性染色体)当时,生物学界已经知道,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4对染色体中,有三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它们是常染色体,剩下的一对是?(性染色体)其中雌性果蝇中的两条性染色体完全一样,记为XX 染色体;雄性果蝇中的性染色体一大一小,记为XY 染色体。
白眼性状是一个性状,性状由什么决定?(基因)既然白眼由基因决定,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那白眼基因和性染色体什么关系?和哪种性染色体有关?如果Y 染色体上有,X 没有,会有什么结果?(P 雄白,F1为雄白)X 上有,Y 上没有会怎么样?假设果蝇的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我们用字母W 来表示,那么红眼是?白眼是?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我们就把它标示在基因上,红眼基因表示为X W ,白眼X w 。
既然不在Y 染色体上,那就应该在X 染色体上了。
这样的话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是X W X W ,白眼雄蝇是X w Y,产生的配子是?产生的子一代是?表现型是?与实验现象符合吗?P ♀ 红眼 X W X W × 白眼 X w Y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P 红眼(雌) × 白眼(雄) ↓ F 1 红眼(1240只) F 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 ︰ 1↓↓↓配子♀ X W X w Y ♂1 : 1F1 X W X w X W Y红眼♀红眼♂红眼X W X W:红眼X W X w:红眼X W Y:白眼X w Y我们再来看子二代。
子一代雌蝇产生的配子是?雄蝇产生的配子是?后代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与实验现象是否符合?由此我们得到什么结论?F1 红眼♀红眼♂X W X w X W Y↓↓配子♀ X W X w X W Y ♂1 : 1 1 : 1F2 X W X W X W X w X W Y X w Y红眼♀红眼♀红眼♂白眼♂1 : 1 : 1 : 1我们可以确定,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了,但是要证明解释的正确性,我们还要干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测交)如何测交?(F1代红眼雌蝇和亲本白眼雄蝇)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写出测交的基因图解,我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测交 F1 红眼♀×白眼♂X W X w X w Y↓↓配子♀X W X w X w Y ♂1 : 1 1 : 1F2 X W X w X w X w X W Y X w Y1 : 1 : 1 : 1红眼♀白眼♀红眼♂白眼♂通过这个分析我们看到,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1:1,事实上,摩尔根作出来的测交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符不符合?这说明了什么?(白眼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有实验证据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继摩尔根发现了白眼果蝇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很多其他的相对性状。
比如身体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眼睛的颜色,眼睛的形状,刚毛的直或者卷,蛹的颜色,头部的形状等等,仅常见的相对性状就有几十种,有一对相对性状在染色体上就要有一对等位基因。
果蝇的染色体有几对?却有这么多基因,基因和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在染色体上应该怎样排列?(呈线性排列)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找到了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在这张示意图中,黄身基因和白眼基因是?现代生物学通过荧光标记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呈线性排列。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既然我们已经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8页,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思考与讨论。
自由组合定律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也就是说……这就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总结我请一位同学来讲讲看他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师生一起归纳)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二、摩尔根的实验1.材料:果蝇2.果蝇杂交实验→问题→假说→演绎→测交验证→结论红眼♀ X W X W X W X w ♂X W Y白眼♀ X w X w♂ X w Y3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反思我自己的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生物发现史,其中包含了两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了解类比推理法,进一步熟悉假设演绎法,运用遗传图谱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我个人的感觉是:课程的内容基本上呈现完整了,过程比较流畅,当中也有应用到多种教学方法,但是,问题也有很多,首先是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自己讲的太多,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少,学生基本上是在围绕教师的思路走的;其次,是上课的一些小细节没有处理好,比如课前注意关手机,分清预备铃和正式上课铃等等。
还有就是合理地利用课上的即时生成资源,尤其是学生的表现,更是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正确的应该表扬,错误的要及时纠正。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多关注学生的状态,并且多加练习,注意学习提问时引导学生的方法。
听课老师的意见:听课的老师也从鼓励的角度,对于我的课做出了评价。
提出我的不足之处有:1.自己讲得太多,和学生的交流不够多,改进的方法可以是提出问题,单独请学生回答;对于测交的基因图解,可以发纸让学生写,然后将写出来的结果选一两个投影到屏幕上,请其他学生来分析对错。
2.课程的安排上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本节课多出来最后五分钟,其实可以用在测交实验的基因图解上,对于基因图解的书写规则,学生还不是太了解,应该利用测交实验,进一步复习巩固。
3.理念不够新,本节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没有利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还是不够,相较于变“学会”为“会学”,本节课没有跳脱出.固有模式的桎梏。
比如总结可以由学生来说,教师负责补充等。
4.在讲课时应该注重讲练结合,将题目贯穿在知识点之间,这样便于学生化难为易,由理解变为应用。
今后的改进措施:事实上,教学过程中讲的太多,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少是我的一个明显的缺点,要改掉这一缺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首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入新理念,设计教学模块时,应该注重加入学生活动,多让学生展示。
其次,就是要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要表扬他的积极参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应。
学习提问和引导学生回答的方法。
事实上,提问引导不够巧妙也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正是由于提问的不到位,学生无法回答,才会导致后来教师讲得太多。
因此,学习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学生回答,是我今后学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