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外医学史考试题

中外医学史考试题一、选择题1、用羊肝占卜是何地区的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方法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2、纸草文献记录了哪个地区的医学知识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3、以下医术哪种是中古发明的A穿颅术 B断肢术 C截石术 D针灸术4、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医源于巫 B药食同源 C疾病与人类共生 D医源于劳动5、近代自然科学是何时宣告独立的A1543年 B1640年 C1840年 D1949年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始建于哪一年A1894年 B1915年 C1958年 D1995年7、“医学上的发现,唯有熟悉历史者始能成功”是谁提出的A柏拉图 B巴普洛夫 C雷内克 D培根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A人痘接种 B牛痘接种 C发现细菌 D治疗狂犬病9、易水学派的创始人A危亦林 B张从政 C张元素 D李杲10、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A纽伦堡药典 B佛罗伦萨药典 C新修本草 D和剂局方11、下面与扁鹊相关的内容是A六气治病说B六不治 C坐堂 D麻沸散12、下面哪一位不是河北的医家A王好古 B张元素 C张锡纯 D张从政13、下面与奥恩布鲁格相关的内容是A听诊法 B叩诊法 CX射线 D消毒防腐法1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四元素说 B理念论 C原子论 D生物自然发生说15、下面那个是中医学的代名词A和缓之术 B起死回生 C讳疾忌医 D病入膏肓16、下面那一项不是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A细胞 B牛顿力学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17、中世纪时的外科医生多由哪种职业的人担任A教士 B僧侣 C理发匠 D圣徒18、下面哪项不是困扰外科技术发展的难关A疼痛 B失血 C感染 D手术器械19、自然哲学兴起于那个时期A古代(公元前8——5世纪)B中世纪 C近代 D现代20、现代医学的哲学基础是A自然哲学 B朴素的辩证法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二、填空1、西方“医学之父”是公元前4世纪时期古希腊的着名医生()2、东西方医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都进行了一次总结,分别以《》和《》为标志3、中世纪时阿拉伯着名医生是()4、罗马时期着名医生是()5、实验生理学是在()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病理解剖学是()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6、近代外科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医生()7、外科技术在突破了()、()、()三大难关后才发展起来的8、列文虎克用显微观察到了毛细血管,他是()的奠基人9、巴斯德在()和()方面都有卓越成就10、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11、法国医生雷内克发明了()法,维也纳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法12、近代医学家曾在墓地偷取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13、我国古代曾有医学家在墓地观察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其着作为()14、东汉医家()创立辩证施治医则,其着作是(),后来被整理成()和()两部分15、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是(),大约成熟于()时代16、《本草纲目》的作者是()代的()17、明清时()学说建立,使我国临床医学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手段18、我们认为()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决定医学发展的水平19、近代西医传入后,我国中医界逐渐形成了()的思想和学派20、英国医生贞纳发明了()法,为人类消灭()做出贡献21、发现磺胺药的学者是()22、中世纪时,医生们认为外科是小道,不屑为之,外科医生多为()担任23、《黄帝内经》由()和()两部分组成三、简述1、希波克拉底生理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中世纪西方医学有发展吗?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3、温病学说的建立有何意义?4、维生素的发现,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5、古代、近代和现代医学的区别有哪些?6、微尔和细胞病理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外医学史考试题一、选择题1、用羊肝占卜是何地区的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方法B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2、纸草文献记录了哪个地区的医学知识A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3、以下医术哪种是古中国发明的DA穿颅术 B断肢术 C截石术 D针灸术4、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医源于巫 B药食同源 C疾病与人类共生 D医源于劳动5、近代自然科学是何时宣告独立的AA1543年 B1640年 C1840年 D1949年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始建于哪一年AA1894年 B1915年 C1958年 D1995年7、“医学上的发现,唯有熟悉历史者始能成功”是谁提出的C A柏拉图 B巴普洛夫 C雷内克 D培根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AA人痘接种 B牛痘接种 C发现细菌 D治疗狂犬病9、易水学派的创始人CA危亦林 B张从政 C张元素 D李杲10、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CA纽伦堡药典 B佛罗伦萨药典 C新修本草 D和剂局方11、下面与扁鹊相关的内容是BA六气治病说B六不治 C坐堂 D麻沸散12、下面哪一位不是河北的医家DA王好古 B张元素 C张锡纯 D张从政13、下面与奥恩布鲁格相关的内容是BA听诊法 B叩诊法 CX射线 D消毒防腐法1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DA四元素说 B理念论 C原子论 D生物自然发生说15、下面那个是中医学的代名词AA和缓之术 B起死回生 C讳疾忌医 D病入膏肓16、下面那一项不是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BA细胞 B牛顿力学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17、中世纪时的外科医生多由哪种职业的人担任CA教士 B僧侣 C理发匠 D圣徒18、下面哪项不是困扰外科技术发展的难关DA疼痛 B失血 C感染 D手术器械19、自然哲学兴起于那个时期CA古代(公元前8——5世纪)B中世纪 C近代 D现代20、现代医学的哲学基础是DA自然哲学 B朴素的辩证法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二、填空1、西方“医学之父”是公元前4世纪时期古希腊的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2、东西方医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都进行了一次总结,分别以(《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为标志3、中世纪时阿拉伯着名医生是(阿维森郎)4、罗马时期着名医生是(盖伦)5、实验生理学是在(17)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哈维),病理解剖学是( 18)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莫干尼)6、近代外科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医生(巴累)7、外科技术在突破了(疼痛)、(失血)、(感染)三大难关后才发展起来的8、列文虎克用显微观察到了毛细血管,他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9、巴斯德在(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10、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弗莱明)11、法国医生雷内克发明了(听诊)法,维也纳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叩诊)法12、近代医学家曾在墓地偷取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维萨里)13、我国古代曾有医学家在墓地观察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王青任),其着作为(《医林改错》)14、东汉医家(张仲景)创立辩证施治医则,其着作是(《伤寒杂病论》),后来被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15、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是(《神农本草经》),大约成熟于(东汉)时代16、《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17、明清时(温病)学说建立,使我国临床医学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手段18、我们认为(哲学)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自然科学)决定医学发展的水平19、近代西医传入后,我国中医界逐渐形成了(中西汇通)的思想和学派20、英国医生贞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为人类消灭(天花)做出贡献21、发现磺胺药的学者是(多马克)22、中世纪时,医生们认为外科是小道,不屑为之,外科医生多为(理发匠)担任23、《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组成三、简述1、希波克拉底生理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火(热)——血液(心)——多血质(活泼型)——体温——热湿水(冷)——黏液(脑)——黏液质(镇静型)——液体——冷湿风(干)——黄胆(肝)——胆汁质(兴奋型)——黄胆汁——热干土(湿)——黑胆(脾)——忧郁质(抑制型)——固体——冷干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成是全身的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2、中世纪西方医学有发展吗?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答:有。
中外医学史重点7

中外医学史重点1.早期医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来自经验医学。
2.古埃及早期医学经验记载于《纸草文》内。
3.古巴比伦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灵魂”的居所。
曾用羊肝进行占卜。
4.古印度的雅利安文化及其医学的来源是四部《吠陀》经,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椰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5.古印度医学家及其著作:妙闻—《妙闻集》、阇罗迦《阇罗迦集》。
6.中药汤液的发明者:伊尹7.古代中国巫医并存,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分离。
8.《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9.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书:《导引图》10.《皇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1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12.《伤寒杂病论》(张机,张仲景著)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辩证施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证施治紧密的结合起来。
被誉“群方之祖”13.《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四大经典,成为中医学术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14.扁鹊(秦越人)创立“和缓之术”,行医有“六不治”原则。
15.华佗字元化,发明“麻沸散”。
创造了“五禽戏”,开创了我国医疗体育的先河。
16.公元前6世纪末在古希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医学流派:1)克伦吞医学学派2)西西里医学学派3)尼多斯医学学派4)科斯医学学派17.希波克拉底(西医之父)的主要成就与特点: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18.记述解刨学的第一人:希洛菲利19.西方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20.西医医圣:盖伦21.《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著)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22.唐代王冰著《次著皇帝内经素问》。
23.《脉经》(王叔和著)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诊脉法。
24.《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是中医学对逐个疾病、逐个症状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病因病机讨论的开端,代表着中医学认识与论方法论的进步。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夏商时期B. 西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C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成书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3.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4. 以下哪部著作是孙思邈的主要医学著作?A. 《伤寒杂病论》B. 《千金要方》C. 《本草纲目》D. 《黄帝内经》答案:B5. 中医的“四诊”包括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病因病机学说D. 养生保健学说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A. 药物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食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不妄作劳D. 情志调摄答案:ABCD三、判断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对/错)答案:对2.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
(对/错)答案:对3.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的,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中,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2. 简述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另一个基本理论,它认为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组成,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
中西医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西医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A. 《黄帝内经》的成书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C.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D. 《本草纲目》的成书答案:A2. 西医之父指的是:A. 希波克拉底B. 盖伦C. 阿维森纳D. 帕拉塞尔苏斯答案:A3. 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A. 《四部医典》B. 《医学入门》C. 《伤寒论》D. 《医宗金鉴》答案:C4.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现代西医的奠基人?A. 威廉·哈维B.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C. 伊本·西那D. 希波克拉底答案:B5.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诊答案:A6. 西医的“四体液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希波克拉底B. 盖伦C. 阿维森纳D. 帕拉塞尔苏斯答案:B7. 中医的“五行学说”中,与“火”相对应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8. 西医的“解剖学”之父是:A. 威廉·哈维B.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C. 伊本·西那D. 帕拉塞尔苏斯答案:B9. 中医的“八纲辨证”包括:A.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B. 阴阳、气血、表里、虚实C. 阴阳、五行、表里、虚实D. 阴阳、五行、寒热、虚实答案:A10. 西医的“细胞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罗伯特·胡克B. 马提亚斯·施莱登C. 西奥多·施旺D. 鲁道夫·魏尔肖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医理论体系中,以下哪些是基本理论?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学说C. 经络学说D. 四诊八纲答案:ABCD12. 西医发展史上,以下哪些学者对解剖学有重要贡献?A.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B. 威廉·哈维C. 鲁道夫·魏尔肖D. 马提亚斯·施莱登答案:ABC1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风、寒、暑、湿C. 酸、苦、甘、辛D. 气、血、津、液答案:A14. 西医的“四大体液”包括:A. 血液B. 黏液C. 黑胆汁D. 黄胆汁答案:ABCD15.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的“望闻问切”是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附重点)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导论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作用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即认识现实、预见未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只有懂得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现在、预见将来。
⒉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至今仍有其优越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强调辩证综合治疗⒊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
三、学习方法⒈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医事。
⒉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⒊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⒈闭卷独立完成(教材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考查)⒉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包括笔记。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早期的三部1932年英文版)、代表作《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1936年医史学术团体1937年中华医史学会1940年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1946年《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前21世纪)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卫生保健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
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
3、用火: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重大意义。
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
第二节医药知识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所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中外医学史重点7

中外医学史重点1.早期医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来自经验医学。
2.古埃及早期医学经验记载于《纸草文》内。
3.古巴比伦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灵魂”的居所。
曾用羊肝进行占卜。
4.古印度的雅利安文化及其医学的来源是四部《吠陀》经,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椰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5.古印度医学家及其著作:妙闻—《妙闻集》、阇罗迦《阇罗迦集》。
6.中药汤液的发明者:伊尹7.古代中国巫医并存,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分离。
8.《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9.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书:《导引图》10.《皇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1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12.《伤寒杂病论》(张机,张仲景著)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辩证施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证施治紧密的结合起来。
被誉“群方之祖”13.《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四大经典,成为中医学术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14.扁鹊(秦越人)创立“和缓之术”,行医有“六不治”原则。
15.华佗字元化,发明“麻沸散”。
创造了“五禽戏”,开创了我国医疗体育的先河。
16.公元前6世纪末在古希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医学流派:1)克伦吞医学学派2)西西里医学学派3)尼多斯医学学派4)科斯医学学派17.希波克拉底(西医之父)的主要成就与特点: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18.记述解刨学的第一人:希洛菲利19.西方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20.西医医圣:盖伦21.《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著)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22.唐代王冰著《次著皇帝内经素问》。
23.《脉经》(王叔和著)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诊脉法。
24.《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是中医学对逐个疾病、逐个症状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病因病机讨论的开端,代表着中医学认识与论方法论的进步。
中外医学史试题

中外医学史试题中国的医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西方医学的发展则起源于古希腊。
本文将探讨中外医学史的一些试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领域的发展。
一、中医的历史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医学传统。
它基于《黄帝内经》等古籍,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平衡和谐。
以下是有关中医的试题。
1.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和五行理论。
它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受到阴阳和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进行望诊,通过听患者的声音、气味等进行闻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进行问诊,最后通过切脉来确定患者的病情。
3. 中医使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
草药治疗通过使用不同的草药组合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刺激身体的自愈能力;拔罐则是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放置一些罐子,利用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
二、西方医学的历史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文明,其治疗方法与中医存在一定差异。
以下是有关西方医学的试题。
1.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是谁?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被认为是希波克拉底斯。
他是古希腊一位著名的医生,提出了“先不伤害”(primum non nocere)的伦理原则,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西方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西方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医学、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和现代医学等几个重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3. 西方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西方医学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和推进医学理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中西医学的比较中西医学有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以下是一些有关中西医学比较的试题。
1.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有何不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和五行,而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解剖、生理和病理等现代科学知识。
2. 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有何不同?中医诊断注重望、闻、问、切四诊法,而西医诊断则更加依赖现代医学设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中国医学史考试重点

选择题
以下哪位医家被誉为“医圣”,并著有《伤寒杂病论》?
A. 华佗
B. 孙思邈
C. 张仲景(正确答案)
D. 李时珍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中,以外科手术著称的是?
A. 张仲景
B. 华佗(正确答案)
C. 孙思邈
D. 钱乙
《本草纲目》是哪位医学家的杰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A. 李时珍(正确答案)
B. 吴又可
C. 葛洪
D. 扁鹊
“治未病”思想出自哪位医家的理论,强调预防为主?
A. 张仲景
B. 黄帝
C. 孙思邈(正确答案)
D. 朱丹溪
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典籍,系统论述了阴阳五行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A. 《黄帝内经》(正确答案)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提出“温病学说”,对后世治疗传染病有重大贡献的医家是?
A. 吴鞠通(正确答案)
B. 张景岳
C. 薛生白
D. 叶桂(虽也有贡献,但本题特指系统提出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涵盖临床各科,广集民间验方的综合性医书是?
A. 《千金方》(正确答案)
B. 《外台秘要》
C. 《诸病源候论》
D. 《医宗金鉴》
宋代设立的官方医药机构,负责编纂医书、培养医学人才的是?
A. 太医院
B. 惠民药局
C. 校正医书局(正确答案)
D. 安济坊
下列哪位医家创立了“滋阴派”,主张治疗以养阴为主?
A. 刘完素
B. 朱震亨(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李杲。
中外医学史重点

中外医学史重点?
答:中外医学史的重点内容相当丰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在中国医学史方面:
1.周朝时期,宫廷医生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科,包括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同时,提出了六气病因学说,包括阴阳、风雨、晦明等因素。
2.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
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包括《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编纂。
其中,《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
3.汉代以后,中医逐渐形成了针灸、推拿、草药治疗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理论。
在西方医学史方面:
1.古埃及的医学史料包括史密斯纸草文和埃伯斯纸草文,分别记录了外科知识和医学通论。
2.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他的医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3.罗马时期的塞尔萨斯是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的百科全书学派代表人物。
4.中世纪的欧洲,医学发展相对缓慢,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医学家和著作,如盖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5.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西方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逐渐建立,临床医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的来说,中外医学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医学发展、重要医学家和著作、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医学的历史和现状,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1、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1、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2、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3、阴阳——起于《周易》4、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5、医和“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6、现存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诗经》。
7、现存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山海经》,载药126种。
8、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9、西周医学分科:食医(营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10、建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12、《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13、九针:是古代医家用来治病的九种针刺工具,包括铍针、鑱针、锋针、员针、鍉针、大针、长针、圆利针,毫针等。
14、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合计162篇15、内经》的价值与影响: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16、《难经》成书于西汉“独取寸口”命门学说,三焦学说《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17、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主要内容与成就:1、载药365种2、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概括了药物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18、《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19、《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20、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21、淳于意及其诊籍诊籍:西汉淳于意在被汉文帝召见时,叙述的25位患者的医疗记录,被称为“诊籍”,被记录在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22、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人。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1、麻沸散:东汉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剂,用于施行腹部手术。
中外医学史重点简答题

中外医学史重点简答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简述《内经》的内容、成就《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全书共分18卷。
《素问》以问答的方式写成,分9卷论述人体发育规律,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
《灵枢》分9卷论述9针形质、用法、禁忌、人体经络循行、穴位、人体体表与内脏解剖、针灸方法与原则等。
成就:反应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特点。
标志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试述《神农本草经》的重要内容与成就。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收载药物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属补养可以久服的药物。
中品属补养兼能攻治疾病的,下品一般多有毒性而专用于攻治疾病的药物。
按三品分类是我国药物学上最早的分类方法。
2.概括地记述了君成左使,齐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的基本理论 3.记载了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服法。
总之,《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不仅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贡献,历史意义张仲景原书16卷,《伤寒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生、证侯群、疾病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按三阴三阳经辩证治疗,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治疗原则,并以理、法、药、方为一体进行论述,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辨证施治原则。
《金匮要略》以疾病分篇,共25篇,论述内外妇等科杂病,以内科为主,要点是将疾病的病因分为三类,阐述了不同病因和杂病的关系。
这是中医学中最早的病因学说。
贡献:1、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2、将中医临床治疗时的八法具体运用于方剂之中3、创造了许多剂型4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5、两书中供论述脉象20多种、载方375首,用药384种,采用内服、外用多种剂型。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 更新版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一、医药知识来源于何处?几种错误的医药起源论各自的症结在哪?(本题为重点)●医药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1.医源于圣人,其症结在于对杰出人物的某些作为和贡献作出了无限的夸大,以致达到了神化的程度;2.医源于巫,其症结在于不仅把医学发展中的某个片段当做历史过程的全部,而且还表现在闭眼不见医巫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因而最终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混为一谈,既颠倒了历史,也抹杀了医药的实践性和科学性;3.医源于动物本能,其症结在于无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救护与人类医学之间的严格界限。
这便从根本上巧妙地勾销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因而同样是错误的。
二、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本题为重点)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内容。
其主要成就有:1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2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5《甲乙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文献,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立了规范。
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
因此,《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
三、简论温病四大家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代表作。
(本题为重点)四、金元四大家分别代表了哪些学术流派,各自的学术思想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本题为重点)五、试述宋金元时期影响医学发展的诸因素。
对现代中医的发展有何启示?(本题为重点)(启示部分请同学们查询资料自己总结完成。
如果没有启示内容回答,将扣除50%分值)(1)宋金元政府对中医药的极大重视。
国家设有完善的医药卫生机构,制订了一系列的医事制度和法规;(2)儒医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使中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3)意识形态的学术争鸣,尤其是新儒学(理学)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医学界出现了很多革新家。
中国的医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的医学史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6500e5ac6294dd88d1d26b1f.png)
医学史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的斗争实践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起源两部分一.卫生保健起源1.居住: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窖地窖—构筑房屋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3.用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自然力,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很大的意义,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制二.医药起源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所以有“衣食同源”的说法2.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起源与新石器时代,古以石为针,以石治病,东方而来;灸,从火,与火有关,来自北方,灸,灼也,即以火治病。
3.外治法:古人通过外用一些植物,泥土或液体外敷或用手按压,逐渐发现一些骨伤外科及内科疾病防治的方法和药物。
4.神农:名炎帝,上古三皇之一。
传说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发现草药以治民病,为药学之始祖。
5.皇帝:名轩辕,为华夏祖先。
传说其与弟子岐伯等讨论医术,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乃托名所作,书中以皇帝和岐伯问答的形论述写成,故后世以“岐黄”或者“岐黄之术”来称谓中医学第二章:经验的积累一.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疾病的国家(1)甲骨文对疾病的记载,据人体不同部位的划分如:疾首,疾目,疾腹,疾齿。
少数以疾病特征描述疾病,如:龋,蛊,疾年,雨疾等(2)出现固定的病名《山海经》痔,痈,疽,痹,风,疫疾,疥,疟,狂,痴二.医学理论的萌芽医和的“六气治病说”—中国最早病因学说(风雨阴阳晦明)季节气候因素:六气太过,四时不正常,发生疾病。
六气致病:阴胜则寒,阳甚则热的病理学说基本明确。
五味,五色,五声概念的初步形成,情志因素,饮食因素。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1、国医疗考核制度的最早记载见于42《周礼·天官》2、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那个年代,出自于哪本书?6元代《世医得效方》3、《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什么时期,它的内容和成就时什么?48成书战国—秦汉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素问》所论包括人的心理、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
具体理论有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神、津液、精,病因病机,辩证原则,诊法治则及预防养生等。
《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1】强调整体观(1.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2.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3.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4.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4】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5】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4、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是?脉学专书是什么?63《脉书》;1.《脉经》 2.《脉诀》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代表作是哪一本?52《神农本草经》6、为什么说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酒发明的意义是什么?汤液发明的意义是什么40酒的发明和意义: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
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
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
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
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液发明的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于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重剂量的使用单味药转为适量的混合复味药,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在医疗上也也开阔了用药领域,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
7、我国现存最早全面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代表作是55《伤寒杂病论》8、《幼幼集成》的作者是187陈复正9、现存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者是谁146明代马莳《灵枢注证发微》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颈椎悬吊复位法的伤科专著是什么,在那个朝代《世医得效方》元代11、最早发明脉图的医家是谁?是哪一本书?宋朝施发,书为:《察病指南》。
医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史考试复习资料一、古代医药文明医药卫生从史前文化中与人类共同出现。
萌芽(P5)旧石器遗址:用火:火疗、热熨的可能栏杆式建筑、土木合筑屋坑灶:卫生物质条件兽皮衣:御寒、保健食疗发现陶器制作:医药载体生殖崇拜(P5-6)岩画石刻、婚姻制度、形象文物。
文明古国经验医学(1)古埃及(P7-8)(前3100年始)纸草医学文献铜质手术刀(前2600年)——简单手术荷马史诗记录干尸制作——人体结构、外科切割、缝合包扎技术的提高。
认知——类比联想:气象、河水与人体脉管、呼吸名人伊姆贺特普——健康之神(前2800年)希波克拉底(前6世纪,来此游学)(2)巴比伦(p9-10)(前2000年)汉谟拉比(前1792-1750年)——《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文献按身体部位分类疾病认知——人——小宇宙(3)古印度(P10-11)(前3000年)婆罗门教——《吠陀》(前10世纪)(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认知三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气胆痰血)瑜伽术——统一和谐名人:苏斯拉他(前5世纪)——《妙趣集》、鼻成形手术Chrana中医学建立萌芽: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六气病因学说:阴、阳、风、雨、晦、明针刺、按摩等方法的应用、酒的使用甲骨文中“疒”的出现、对病因观念的体现药物知识、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的建立奠基:战国秦汉时期——系统化、理论化现存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医学专着的问世:张仲景(150-219年)伤寒杂病论华佗(2~3世纪)麻沸散、腹部手术,外科学鼻祖;五禽戏;中藏经(宋人伪托)针灸家——程高、郭玉扁鹊——切脉诊断淳于意——一师多徒西南亚:犹太:用水清洁、割礼《塔木德》伊朗:《阿维斯塔》、《列王记》古希腊:荷马史诗(前11~前9世纪);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四体液);恩培多克勒(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论);阿尔克迈翁(健康——和谐状态)医学流派:1.健康——完全和谐2.灵气学说3.希波克拉底亚历山大里亚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解剖与生理学炼丹术传播(前200年)古罗马奴隶主卡图;公共医疗设施——医院(家奴、士兵);精密医疗器械塞尔萨斯:运动、饮食和卫生;拉丁文写书方法学派灵气学派折衷学派医圣——盖伦:动物解剖、目的论。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二)(2024)

引言概述:
中国医学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医学史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医学传统的精髓。
正文内容:
一、医学典籍的演进
1.《黄帝内经》的重要性
2.《本草纲目》的贡献
3.《伤寒杂病论》的创新
4.《丹溪心法》的临床应用
5.《脉经》的研究成果
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1.视病原理的差异
2.诊疗方法的异同
3.处方药物的性质差异
4.发展趋势的差别
5.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发展
三、著名医家及其贡献
1.华佗的外科治疗
2.孙思邈的方剂研究
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4.李时中的针灸疗法
5.王叔和的脉学理论
四、中草药的应用与研究
1.常用中草药介绍
2.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3.配伍原则与药性归经
4.中草药的质量控制
5.现代科技与中草药研究的结合
五、中国医学在现代的发展
1.医学教育与培训的现状
2.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3.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
4.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疾病防治
5.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
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知识点的详细阐述,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知识的特点和传承。
中国医学典籍的演进、中医与西
医的区别、著名医家的贡献、中草药的应用与研究以及中国医学在现代的发展是我们探索中国医学史的重要内容。
中国医学史的学习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医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承。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篇1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第一章1.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2.纸草文”—古埃及医学史料:①史密斯(Edwin Smith)纸草文,外科知识②埃伯斯(Ebers)纸草文,医学通论③伊姆荷泰普-医神,“平安到来的人”.3.印度医学:①《妙闻集》-意为苏斯拉他,为阿输吠陀的外科学代表性典籍(外科妙闻);②《阇罗迦集》,为阿输吠陀的内科学代表性典籍,作者阇罗迦,古印度内科学的奠基人。
4.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的是春秋时秦国的名医医和,开创了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六淫”病因论的滥觞.第二章1.战国到秦汉,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中医学术体系建立!2.马王堆汉墓医书:①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②《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③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④木简本:十问,和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芳.3.《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5.张机,字仲景,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6.扁鹊:一专多能,内外妇儿兼长。
撰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提出“医有六不治”.7.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外科之祖”,著有:“麻沸散”,“五禽戏”.8.阿尔克迈翁,将哲学引入医学.9.希腊哲学家中,出色的还有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10.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11.希洛菲利——记述解剖学第一人。
十二指肠、前列腺、眼部构造、脑与脊髓、神经解剖.12.爱拉吉斯拉特:命名三尖瓣,观察脉搏搏动。
中国医学史重点(常存库版)

中国医学史1401100022第一章医药的起源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诗经》是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记载了植物药50余种,多为后世常用药物。
《山海经》以记载我国早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产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
酒为百药之长,汤液创制于商代(传说为伊尹)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五行的最早记载是《尚书.洪范》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一)马王堆汉墓医书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少了手厥阴心包经。
2、外科尤为突出的《五十二病方》3、《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二)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1、《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共162篇。
主要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4、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2、《黄帝八十一难经》,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序,作者有人认为是秦越人,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
主要内容和成就: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的脉诊法,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在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湿病,针灸治疗部分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3、《神农本草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非一人一时之作,东汉。
内容与成就: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2、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3、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篇1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第一章1.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2.纸草文”—古埃及医学史料:①史密斯(Edwin Smith)纸草文,外科知识②埃伯斯(Ebers)纸草文,医学通论③伊姆荷泰普-医神,“平安到来的人”.3.印度医学:①《妙闻集》-意为苏斯拉他,为阿输吠陀的外科学代表性典籍(外科妙闻);②《阇罗迦集》,为阿输吠陀的内科学代表性典籍,作者阇罗迦,古印度内科学的奠基人。
4.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的是春秋时秦国的名医医和,开创了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六淫”病因论的滥觞.第二章1.战国到秦汉,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中医学术体系建立!2.马王堆汉墓医书:①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②《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③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④木简本:十问,和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芳.3.《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5.张机,字仲景,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6.扁鹊:一专多能,内外妇儿兼长。
撰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提出“医有六不治”.7.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外科之祖”,著有:“麻沸散”,“五禽戏”.8.阿尔克迈翁,将哲学引入医学.9.希腊哲学家中,出色的还有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10.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11.希洛菲利——记述解剖学第一人。
十二指肠、前列腺、眼部构造、脑与脊髓、神经解剖.12.爱拉吉斯拉特:命名三尖瓣,观察脉搏搏动。
否认体液病理说,是西方精气学说的创始人.13.塞尔萨斯(Celsus,公元1世纪),百科全书学派,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
《论医学》炎症特点:红肿热痛.14.西方的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15.方法学派,创始人赛米松.16.盖伦,古罗马医学代表人物,“西方医圣”。
著有,《论解剖规程》。
重视药物治疗,“盖伦制剂”.第三章1.《黄帝内经太素》作者:隋唐·杨上善。
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
《素问》最早诠释本是《素问训解》.3.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按照“可”与“不可”编排.4.孙思邈对伤寒的研究,以方为纲比附归类。
脉学的总结——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对比:《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5.《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理论的专著,隋代巢元方。
详细记载各种疾病,内科为主.6.《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号华阳隐居,“山中宰相”药物学的又一次总结。
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补充365种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方便临床,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
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7.《新修本草》(唐高宗时代),苏敬等,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包括《本草》、《药物》、《图经》三部分。
①本草著作中自此开始载药物图谱。
②首载银膏用作牙科充填剂,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汞合金补牙的记录。
③附的图经、图谱均是中国本草学上的创举。
医学生的必修科目..8.《食疗本草》孟诜食疗本草专著9.《本草拾遗》陈藏器拾遗,创10剂分类法10.《食性本草》陈士良食用药物分类整理11.《海药本草》李珣海外传入药物12.《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载药300种!作者:南朝·雷敩。
后世制药业皆尊雷敩为炮制学鼻祖。
如法炮制”13.制药化学的先声——炼丹术。
炼丹术源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其风大行.14.《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作者:西晋葛洪,自号抱朴子,集儒道、道教、炼丹与医疗与一身。
性质: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特点:内容丰富,简廉便验。
天花症状,为世界最早描述。
恙虫病(沙虱),为世界最早认识。
首次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葛洪的妻子鲍姑是我国史籍记载的第一位女灸家.15.性质:我国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
唐代,“药王”孙思邈。
.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载方6500余。
积累丰富的药物:经验药物功效研究;注重辨证用药重视食治;专列食治一门;重视药物采集、储藏、炮制等;重视道地药材。
“阿是穴”16.《外台秘要》唐代·王焘。
性质:大型综合性医著。
消渴发病时小便味甜,“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首次记载通过观察小便法鉴别诊断黄疸之轻重、进退.17.《刘涓子鬼遗方》简称《鬼遗方》,晋代刘涓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以叙述痈疽的证治经验为主.18.《经效产宝》,唐代昝殷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名著.19.《颅囟经》,隋唐时期,撰人无考,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学专著,标志着儿科学的初步形成。
“儿科之祖”-钱乙. 20.《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南宋,作者蔺道人。
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21.《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晚号“玄宴先生”。
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22.太医署是唐代的最高医学教育管理机构。
分: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23.修道院医学在中世纪成为连接古典和通向文化复兴的关键节点。
经院哲学信仰时代.24.奥利巴锡阿斯-《教堂医学》。
迪奥斯科里德斯-《药典》.25.艾休斯-《四卷集》,在文艺复兴时期本评价为最有价值的医学作家.26.中世纪最杰出的外科医生是爱琴海的保罗.27.波斯人雷泽斯-《医学集成》,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第一个区分天花和麻疹的人,第一个使用汞制剂的人.28.阿拉伯医学文化黄金时代的代表-阿维森纳,“医中之王”,“中东医圣”,中世纪三大明星:希波克拉底,盖伦,阿维森纳。
《医典》.29.“阿拉伯外科之星”-艾布。
卡稀姆。
宰赫拉维,《医学宝鉴》.30.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三大源泉-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
第四章1.国家对医政制度、医籍整理与研究的高度重视与加强,是宋代医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举措。
2.唐代——太医署;宋代——太医署(局)、翰林医官院、翰林御药院金;元代——太医院.3.宋朝,太平惠民局是中国医药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4.由药局编撰的《合剂局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定药局方。
5.1057年专设“校正医书局”,大批医书都是经过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6.太医学教育(宋徽宗):方脉科,针科,疡科。
医学校第一次正式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7.金代出现正骨科.8.北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北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以问答体例;北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南宋·许叔微《注解伤寒百证歌》,七言秧歌;《伤寒发微论》七十二证证治;《伤寒九十论》,病案;南宋·郭雍《伤寒补亡论》9.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释《伤寒论》的最早专著!特点:以经释论,《伤寒论》原文与注解互为呼应。
10.《开宝本草》是宋代最早由政府主持校订的本草著作。
11.《本草图经》(公元1058-1061年)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绘而成的刻版药物图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
实用性强.12.《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北宋·唐慎微,宋代药物学最高水平成就。
每药均有附图,还附以制法。
后政府修订为国家药典颁行.13.《本草衍义》,北宋·寇宗奭。
提出气味新书,鉴别药物真伪优劣,考证各说,纠正谬论.14.《饮膳正要》,作者:元·饮膳太医忽思慧。
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也是一部`有价值的食谱.15.《太平圣惠方》,大型方书。
集理法方药一体的完整体系的医书.1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
是第一部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法典。
推广成药。
影响:官府守之以立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17.《圣济总录》,宋元时期载方最多的方书.18.《普济本事方》,宋代许叔微,麻黄汤.19.宋·严用和《济生方》.20.《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南宋·陈言(无择)进一步阐述了三因致病说,标志着中医病因学理论的成熟,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形成脉证因治的医疗体系。
21.《崔氏脉学》又称《崔真人脉学》、《紫虚脉诀》。
南宋,崔嘉彦。
精炼脉学:浮沉迟数为纲,风气冷热主病,并以四言歌诀的形式撰写。
22.《诊家枢要》,元代滑寿撰。
23.《察病指南》,南宋·施发。
绘制了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是脉搏描述上的创举。
最早以图示脉的著作!24.元代敖氏著《金镜录》,讨论伤寒舌诊,列舌象图12幅。
元代·杜本补充24图编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主要病理舌象均已提高到。
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25.宋《欧希范五脏图》简称《五脏图》,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专书。
《存真图》.26.《十药神书》,作者:元·葛乾孙(字可久)为治疗肺痨病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
27.南宋·陈自明。
《外科精要》将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于外科临证,重点叙述痈疽发背,整体和内外结合治疗。
树立“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
28.元·齐德之《外科精义》,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实用外科专著.29.太平圣惠方》载述痈疽“内消”和“托里”的治则。
痈疽脏腑辨证.《圣济总录》提出痈疽内热所致,治疗宜内外兼治。
《卫济宝书》有了“癌”字的最早记载(指深部脓肿,非恶性肿物);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认识到某些癌肿的特征.30.宋元时期,伤科无专著,元代增设正骨兼金镞科。
31.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设《风损伤科》骨伤科专篇,创制了缝合针——“曲针”。
32.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骨折脱臼复位前,应行麻醉,然后施术。
是世界已知最早全身麻醉文献!悬吊复位法,牵引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33.宋·杨康候(字子建)《十产论》——产科专著,论述十种难产及处理方法,记载了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最早记载。
34.虞流《备产济用方》记载用全兔脑制成“神效催生丹”;35.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联系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论述妇产科疾病证治;宋以前妇产科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