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隐逸文化旅游开发探讨关于隐逸文化的文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隐逸文化旅游开发探讨:关于隐逸文化的文章》

摘要:中国的隐逸文化浸润历朝历代,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隐逸文化传承,创造了庐山独有的“隐逸文化”,庐山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周朝初期的匡俗(匡续),他隐逸庐山,“结庐而居”,学道求仙,人们把他隐居的地方称

为“神仙之庐”,又称“匡庐”,这就是庐山的由来,因此,“庐山”这个名称本身就是隐逸文化的产物, 1.产品开发要挖掘隐逸文化内涵,重在参与体验庐山隐逸文化旅游属于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对此,产品开发时要深度挖掘庐山

的隐逸文化内涵,让游客参与隐逸文化的体验

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国隐逸文化传统,孕育了丰富的庐山隐逸文化,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历代隐士与隐逸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庐山隐逸文化隐逸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开发

一、引言对大多数的中国文人来说,隐逸是一种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充满诗情画意、美丽和恬静。所以数千年来,隐逸成了中国传统文人热衷的人生形式,不断有人从纷乱、烦恼的生活中逃出,走到深山密林之中,寻求庇护和宁静,体验“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的滋味。他们有的隐于诗,有的隐于画,有的隐于书,终生孜孜不倦,多有所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从而形成了中国灿烂的隐逸文化。中国的隐逸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庐山隐逸文化。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庐山的隐逸代表人物有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大隐

士陶渊明以及建立“濂溪书堂”的理学始祖周敦颐与复兴白鹿洞书院的理学家与教育家朱熹,有使庐山一度成为南方道教中心的陆修静,有建立东林寺并将佛教中国化的净土宗之祖慧远大师,有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等诗人。众多的隐士一代代隐迹庐山,极大地丰富了庐山的隐逸文化内涵。隐逸文化是整个庐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隐士们留下的古迹遗址,都在默默叙说着一段段动人心弦或意味深长的故事,他们隐逸的时代背景,他们的身世、生平,他们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逸闻趣事,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等,都是庐山特有的文化宝藏,应全面搜集、挖掘、整理,并予以详尽介绍。二、庐山

历代隐士与隐逸文化梳理中国的隐逸文化浸润历朝历代,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隐逸文

化传承,创造了庐山独有的“隐逸文化”。庐山的深山峡谷、莽莽丛林中,有着历代隐士们的行踪遗迹。庐山,一座山高林密、泉石遍布、风景绝胜的千古名山,历来是隐士们心驰神往的乐土,历朝历代高人名士来此隐遁避世,留下的诗词歌赋、摩崖石刻、逸闻趣事、故事传说、古迹遗址,可以说是寻觅不尽、数之不清,从而成就了庐山这座隐逸文化资源无比丰厚的宝库。庐山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周朝初期的匡俗(匡续),他隐逸庐山,“结庐而居”,学道求仙,人们把他隐居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又称“匡庐”,这就是庐

山的由来,因此,“庐山”这个名称本身就是隐逸文化的产物。在庐山隐居的文人学士、各色人等简直数不胜数。最负盛名的是晋代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这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之士,毅然辞官还乡,在庐山脚下隐居起来,写出了《归去来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流传千古的不朽篇章,成为田园诗派的始祖。他留下的《陶渊明集》十卷,和他在庐山的遗迹如醉石、濯缨池、五柳馆、归去来馆、陶墓以及后人纪念陶渊明的雕塑等,一直为人们所瞻仰,他的文章辞赋一直为后人传诵。正是庐山的山水和土地,滋润和养育了这位光照中国文学史的伟大诗人。与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的周续之、刘遗民,都是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他们拒绝做官,相继到庐山隐居,“布衣蔬食”,专心研讨学问,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和敬仰。当时和“浔阳三隐”同样有名的还有玄学家翟汤一家四代隐迹庐山,人称“翟家四世”。他们不求仕进,朝廷和地方官多次来敦请礼聘,他们或称病不起,或藏到深山回避。翟汤的孙子翟法赐甚至躲到庐山顶巅结茅隐居。他靠野生植物充饥,裹兽皮、结草为衣,后来老死在岩谷之中。比陶渊明稍早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边在江州为官,

一边在庐山营建别墅,算得上半个隐士。他留下的归宗寺、羲之洞、鹅池、墨池等遗址遗迹至今犹在,成为旅游者流连忘返的旅游胜迹。此外,晋代以高僧慧远和道士陆修静为代表

的无数僧道,千百年来在庐山译经修行,著书授徒,绵延不绝,使庐山在宗教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到了唐宋,来庐山隐居的人越来越多。隐士们的茅屋、草堂遍布山南山北。如刘混

成隐居木瓜洞,李腾空隐居屏风叠,李公择隐居白石庵等等,真是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大诗人李白,“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因政治上不得意而放逸超脱,纵情山水。庐山的云蒸霞蔚、万千气象,让李白惊叹不已:“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他一生至少五次游览过庐山,并在五老峰下的屏风叠建造“太白读书堂”,在此隐身以避乱世,他甚至打算把这里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他为庐山写出了二十多首脍炙人口的杰出诗篇。其中《望庐山瀑布》《望五老峰诗》《庐山谣》等已成为庐山千古不衰的名片和广告词。大诗人白居易在《中隐》诗里,明确提出了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贱则

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他在庐山隐居期间还有江州司马的官职在身,所以,学术界也称其为“吏隐”。他对庐山的爱是那样真挚、深沉,是为庐山留下诗篇最多的文人。“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他住过的草堂、走过的花径等遗迹至今仍是国内外游客的必访之处。他为庐山写下的七十多首诗篇,成为庐山隐逸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正是白居易这句对庐山的由衷赞叹,成为此后人们对庐山众口皆碑的评语,让多少古今中外游人对庐山心怀向往,纷纷慕名而来。此外,唐代李渤,在九江当刺史时修筑了甘棠湖堤、施惠政于民

而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年轻时也曾在庐山白鹿洞和栖贤寺隐居读书,从而使这两地成为历代盛名远播的重要旅游胜迹。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解除印绶后,随即在庐山北莲花峰下建濂

溪书堂,隐居讲学,并在这里写出了文辞简短、意味深长的名篇《爱莲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千百年来被广泛传诵,成为清官廉吏们为官处世的座右铭。比周敦颐稍晚的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聚集门徒,传播理学,使白鹿洞书院成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因而名扬四海。三、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1.产品开发要挖掘隐逸文化内涵,重在参与体验庐山隐逸文化旅游属于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对此,产品开发时要深度挖掘庐山的隐逸文化内涵,让游客参与隐逸文化的体验。如“住”到当年隐士隐居的原始生活环境,“食”要在复古型的客栈享用纯天然的佳肴,“行”要走在千年历史的隐迹小路上或坐上水乡风情的生态小船,“游”要在“悠然见南山”、白鹿洞书院、东林寺、花径等隐士游历之地和历史遗迹,“购”要有书画、仿制的古物等隐士留下的作品遗迹,“娱”要有虎溪三笑、桃花源等历史故事发生地可参与活动,所有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项目和活动都

要具备参与性与体验性。 2.庐山主要的隐逸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产品开发庐山隐逸文

化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的隐逸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有:陶渊明隐逸文化旅游景区(面区)、白鹿洞书院学隐旅游景区、简寂观道教隐逸文化旅游景区、东林寺佛隐旅游景区、剪刀峡隐逸文化旅游景区、(北香炉峰)白居易草堂旅游景区、卧龙岗“隐逸村”旅游开发七大板块,并凸显各自的特色。如儒隐可以开发陶渊明隐逸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陶渊明纪念馆,观赏陶渊明的作品等;在醉石馆饮酒;在桃花源里耕田,亲身体验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生活等等。道隐可以把简寂观道教隐逸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成两部分,一部分恢复成远古时代,让旅游者去体验当年陆修静在此的衣食起居,让旅游者体验到与现代社会截然相反的生活;另一部分是有现代设备布置的,让游客使用现代先进技术,通过视觉感受隐士的隐居生活,仿佛身临其境。佛隐东林寺文化旅游景区,可开发“净土宗祖庭游”文化旅游产品。 3.庐山隐逸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对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

从点到线到延伸成面,搞好成片开发。庐山古代隐士最为集中,隐逸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应做好隐逸文化旅游路线的设计,可将各隐逸文化景区景点串连起来,组成一日游,多日游,如将剪刀峡景区(庐山东林大峡谷)(儒释道隐)和东林寺景区(佛隐)以及白居易草堂(儒隐)串连组成“庐山隐逸文化一日游”,区外可延伸出去,将白鹿洞书院(学隐)、秀峰(儒隐)、观音桥(招隐泉)、简寂观(道隐)等周边景区景点串连起来,组成“庐山隐逸文化多日游”。 4.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