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新药及处方介绍
也有的医院将《药讯》作为医院《处方集》的维护简报,将处方集中药物修改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替代药物的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等通知全院的医务人员。
《药讯》的内容不宜过多,50页以内即可,可以每月出一期,应有电子版和纸质本两种。
《药讯》作为一个以“介绍新药、宣传合理用药”的专业性内部刊物,可以设些固定栏目,如新药视角、临床药报、各地用药传真、药物禁忌、不良反应、智慧网等,介绍新药新品,交流临床用药经验,解析各地同行用药短讯,宣传用药禁忌与不良反应等等,这些知识与信息对广大医药护人员都能提供非常有益的药学知识。
《药讯》的读者应面向医药护全体人员,因为这三者都与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医师不仅为患者诊断病症,更要对症下药、尽快为患者治好病,这就需要医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药学知识。
药师与药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而护士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药学知识,护士整天对患者进行用药与护理,能掌握到最详尽的用药情况,如果具备了更多的药学知识,就会及时发现用药问题,为医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早日康复。
一个“小编”编写《药讯》的体会
我编写《药讯》是从2004年调入临床药学室后开始的。
当时我的前任编写的是4张A4纸的内容,也有几个固定的栏目,主要是针对药学人员的内容,临床上的内容比较少。
等到我编写的时候为了充实内容增加了几项栏目,如每季度的处方分析、不良反应上报分析汇总等,还专门开辟了药师论坛和前沿栏目,主要介绍最新的医药学知识和科技动向,摘抄最新的论文摘要。
我主要是从科里订阅的十几种医药学期刊和几种医药报中查找,也曾经向全院约稿,但收到的稿件不多,主要是我自己在编写和摘抄,遇到有用的内容及时写下出处,平时经常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药师》、《医药经济报》等。
我把感兴趣的文章都下载下来,分别留存,做好标记。
由于我院还没有形成网络化办公,所以《药讯》只能印刷后发放,每季度末我把稿件编写好,排好版,交由专人负责印刷,大约1周后分发到各个临床科室,基本上在下一月中旬就能够看到。
我希望我院的《药讯》可以放到网络上,那么就可以缩短出版时间,减少费用,并且读者还可以把喜欢的内容摘录下载。
2006年最后一期我将《药讯》正式改版为《药学服务通讯》,内容、栏目每期相对固定,全面向医护药发展,力求使读者有所收获。
为了突出本院的特色,我在每期封面增加了医院的彩色图片,在封底增加了约稿启示。
我编写《药讯》几年来有两点较深的体会:
1.组稿时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因此组完稿后的校稿一定要自己和其他人一起完成,这样才能减少出错。
我就曾经有一次因为疏忽印好后才发现有3处错误,只能又加印刊误表来弥补。
2.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全盘照抄期刊上的内容。
我看到过有的医院的药讯,从头到尾都是别人的东西,省事倒是省事,但是就缺乏了自己的特色。
我认为应该把自己的和别
人的内容相结合,把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避免落入俗套。
《药讯》应兼顾医、护、药
我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络,药剂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出版电子版的《药讯》。
因为电子版的《药讯》成本低廉,出版周期短,形式活泼,能更及时、广泛地报道药学信息。
《药讯》的出版周期以月刊为佳,栏目应该相对固定,如:“药事法规”、“国内外新药动态”、“用药安全知识”、“护士用药指南”以及“临床用药咨询答疑”等。
页数可以根据每期的内容、篇幅而定,以A4规格4页为最适宜。
《药讯》的内容应该医、护、药三者兼顾,并以短篇报道为主,不含长篇综述类分析文章,也不作系统的知识介绍。
报道的药事动态力求准确、及时;报道的篇幅力求精炼;报道的形式力求简明、扼要,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去学习、了解。
每期《药讯》还可以向临床征集本期的反馈意见和下期的内容方向,这样,加强了药学人员与医生、护士之间的互动,更好地利用《药讯》将药学知识服务于临床,也提升了药学人员的地位。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温冬华)
让《药讯》这张名片更响亮
有的人将医院《药讯》比喻成医院的一张名片,向外展现医院的精神风貌;也有的人将医院《药讯》比喻成一个窗口,让社会各界了解医院,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如何才能办好医院《药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准确定位、突出特点、与时俱进。
医院《药讯》要定位在立足医院,面向医院,宣传医院,服务医院上;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挖掘、传承医院自身文化积淀,不断弘扬时代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药讯》成为医院与社会、与患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2.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通讯员队伍。
临床一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管理等动态信息。
这些信息是稿件的源泉,需要通讯员精心筛选后,加工整理撰写成文稿。
因此只有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通讯员队伍,才能提高院报稿件质量。
3.要突出以精品意识办报。
办好一份刊物,是一个艰辛的探索历程。
所以,在办《药讯》过程中,要以群众为中心,增加医院《药讯》的信息量,增强内容的可读性。
如要注重策划,注重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全景方式记录医院发生的大事和盛事;要注重品牌专栏,借助一个个品牌专栏形成医院《药讯》独特的风格。
(饶志农)
我办《药讯》这四年
记得我第一次接手《药学通讯》工作,是2003年的第一期(由于经费所限,我们医院的《药讯》是季刊)。
由于是刚接手这个工作,所以第一期基本是按着以前的工作思路,从杂志上摘抄篇幅不太长的文章,注重通俗性和科普性。
但是当我发放那期《药讯》时,面对着临床医生对这本刊物的“漠然”,我感到了很大的触动,决心一定要通过改版来让这本刊物真正成为临床医生的助手,成为医、护、药沟通的桥梁。
通过和一些相熟的医生沟通,我发现医生们需要的是更前沿、更有指南性的药物信息,而不是一些“老药新用”、“食疗药补”之类的小豆腐块。
于是,在此后的每一期《药讯》中,我都有意识地根据我们临床药师在我院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推出一个专题,比如“降血脂药物专题”、“抗菌药物使用专题”、“降血糖药使用专题”等。
在每一个专题中,我都会将检索到的一些与专题相关的,特别是业内一些专家的文章,略加整理后归纳在一起,以飨读者。
在改版后的《药讯》中,还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护理之窗”两个专题,前者是重点介绍药品安全信息和不良反应案例,后者则是向战斗在临床一线的护士队伍介绍一些与她们工作密切相关的用药知识,比如“冬眠合剂的正确使用”,“常见抗菌药物的输注注意事项”,“哪些药物不能碾碎下胃管”等等。
通过改版,我院的医护人员明显表现出了对我们杂志的兴趣,有不少医生主动向我索取杂志,让我很是欣慰。
2006年,正值我院《药学通讯》第一百期之际,通过科主任的争取,加上《药讯》已经逐渐地在医院中有了一定的读者群和名气,《药讯》的经费来源由我们药剂科自筹变成了院方出资,于是我们开始筹划《药讯》再次改版。
这一次,我们将16开本变成了A4开本;将封面换成了彩页;在刊物上公布投稿信箱和热线电话;增加了“国际医药快讯”和“药师沙龙园地”两个栏目,前者是将在网络上查询的最新医药动态特别是一些国外指南性质的文献翻译整理,后者是我们的学习型组织“药师沙龙”每期讨论话题的精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网上建立了《药学通讯》网络版,通过电子信息互动的形式与读者进行沟通。
2006年末,我们还制作了2006年度《药讯》合订光盘,分发给各科室主任,深受院方好评。
主编《药学通讯》4年多来,真是有苦有甜,但是我们看到我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最大的回报,《药学通讯》已经成为我科宣传合理用药和医药互动、互信的重要阵地。
(天津市环湖医院张毅)
《药讯》应联系实际、特点鲜明
现在,许多医院的临床药学室都办有《药讯》,为医、药、护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这是好事。
但是我曾经看过许多医院的《药讯》,大到国家级的知名三甲医院,小到一些基层医院,虽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不尽人意,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各医院的《药讯》,基本上都是药学资料的摘抄,这些资料不实用,有些脱离医院实际,不能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安全用药指导,因此难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其实,医院的《药讯》摘抄一线新的药学动态、药学进展等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在资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现在的药学资料和信息更新很快,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并存,在编写《药讯》时,要慎重选择,去伪存真,为临床所用。
另外,《药讯》不能千篇一律,要联系各医院的自身实际,把本医院的合理用药方面的内容编写出来,包括用药特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细菌
耐药情况、本院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信息,提供给临床参考,为本院的合理用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