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共45页

合集下载

【改革】改革开放30年聚焦吉林百姓休闲娱乐生活变化

【改革】改革开放30年聚焦吉林百姓休闲娱乐生活变化

改革开放30年聚焦吉林百姓休闲娱乐生活变化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吉林人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内容丰富的电影生活从未远去夜色阑珊,在空旷的田野或学校的操场上竖两根高竿,支一方白布,看客们黑压压地坐成一片,放映员一阵摆弄,一束白光射到白布上,绑在柱子上的大喇叭响起电影的前奏曲,所有的眼睛都盯在了银幕上。

电影院前面的空地上,放着巨幅影片海报,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影院内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放映设备,安装了美国杜比环绕立体音响、高靠背软座沙发和空调,看电影的人手捧爆米花,背靠沙发舒适地半躺着欣赏着屏幕上的光影世界……这两个场景很多人都熟悉,只是年代相差得久远些。

30年前2角、5角的门票,如今已飙升到20元、50元,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挡大家看电影的兴致。

今年40岁的黄晓旭说起电影满怀感慨。

“早年娱乐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我家还在吉林市的农村,当时最盼望的就是镇上的放映队到村上来。

只要大队一通知放映队要来,我就早早搬个小板凳去占座位。

那时,看过的电影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情节。

比如唐国强主演的《孔雀公主》、陈冲的《小花》、《高山下的花环》……”黄晓旭对30年前十分单调的农村文化生活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长春做过传片员的李兴友说,当时国家对电影的管理比较严,制作一部影片,地区电影院最多只能得到两部“拷贝”片。

那时长春城区一共有30多家专业电影院、影剧院、工矿俱乐部,一部新片到达长春时,一般情况下,至少会有四五个电影院同时放映。

但只有一部片子,怎么放映呢?于是,就只能放映“跑跑”电影,观众边看边等。

“当年放映新片时,一般市中心区8至10家电影院同时‘跑片’放映。

一家电影院在放映时,其他电影院先等着。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吉林是怎么变穷的:1992--2002 吉林和浙江发展的不同轨迹

吉林是怎么变穷的:1992--2002 吉林和浙江发展的不同轨迹

吉林是怎么变穷的:1992--2002 吉林和浙江发展的不同轨迹来源:Civet的日志1992年时候,浙江义乌的一个销售团伙挑着棉被和家纺产品经过我家门口, 我奶奶问一个身材矮小的浙江男孩子,说你们怎么跑这么远来延吉卖东西,那浙江男孩子回答,我们那里穷,孩子都不上学,又没工作,不象你们吉林这边,家家的孩子都能念高中念大学,我们那里都传说延吉富裕,家家都是万元户,就来你们这里了. 我的邻居们听了都叹息,浙江的孩子真命苦!当时的延吉市已经是中国百强县中70位左右的位置,城市里有著名的大学灯火辉煌的歌剧院和能容纳8万人的体育场,能制造大型客车和农用车,有名列东北前茅的卷烟厂、医药农机啤酒高中教育普及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最先进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当时,浙江的大部分地区,杭州宁波除外,都比较的清贫和落后,粮食都不够吃。

当时的绍兴是个小县城,街道狭窄破败,连排污系统都没健全,连个象样的街道都没有,纺织工业还处在手工作坊的阶段,只有建筑业开始打入了上海市场。

这里就接着说说,接下来的十年,东北是怎么变穷的。

1、东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仍然坚持管制型的经济模式,国家不允许重工业项目对外合资和外资浸润,由政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监控,对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争电争水争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1992年到1995年吉林省每年都有大量的乡镇企业因为超范围经营、办理政府审批手续不到位,得不到银行贷款、遭到巨额罚款等原因而倒闭和歇业。

浙江开始培育块状经济中国轻纺城和中国小商品城市开始建设运营,而同时长春的光复路市场和贵阳街长江路市场开始走向没落2、对个体工商业户进行严格执法,应收尽收,不断加大征收力度,省市各级部门层层下达罚款没收指标,每年必须保持罚没收入的快速增长浙江开始培育私营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减半收取和缓收3、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民间的创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严格管理,使得其萌芽消亡.以吉林省为例,从1998年到2003年,个体业户数量下降了近10万户.4、各级政府新增加了几十个部门和几百道行政审批手续以及收费项目。

从家乡发展看改革开放-以吉林、合肥为例

从家乡发展看改革开放-以吉林、合肥为例

改革开放成果与经验浅析
宣 传 画 册 时 尚 广 告 品 牌 宣 传 企 业 介 绍
改革取得的成果
• 从1978年至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一个尚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与 世隔绝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 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人民生活也伴随着改革日新月异,物质精神 生活不断丰富。 • 据官方数据表明,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 225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元,成为 美国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活水平,人们也更愿意去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提高了
社会的和谐关系,改善了上层建筑。
吉林市江边塑胶跑道
跑道可以实时通过APP记录每个人的里程数和身体基本情 况,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安全健身,合理健身。科学技术 能够 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 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 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误的,所以或许,改革开放之于我们最大的启示,并非是去坚持什么,甚至
包括坚持改革开放本身,而是去怀疑。梁启超有云:变则通,通则久。如果 我们总是一味不加思考的去相信,去坚持,那么改革开放,也会在不久的将
来成为中国发展的阻碍。
THANK YOU
高速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阻碍——三农问题。
改革所带来的问题
• 在城市方面,由于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间破产兼并,使得原先众多的国 有企业大量破产,数百万工人失业,严重动摇了共产党在工人心中的崇高地 位,社会矛盾激化。直到政府引入下岗再就业政策,努力减少失业人口,才

【优秀文档】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PPT资料

【优秀文档】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PPT资料

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优选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目录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 。
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 意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
为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其他方面
前:黑、蓝、灰、绿为主调。
后:五彩缤纷,形式各异。
后:十几亿人民的吃 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 决。人们不但能“吃 饱”,还要“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绿色食品等 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 益深入人心。
前:食物匮乏 、单调,人们 的营养严重不 足,有些农村 甚至没有解决 最基本的温饱 问题。
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 差
后:不仅人均居 住面积大,而且 室内装修和居住 环境也有明显的 改善。
后:我国 的交通条 件有了明 显的改善 ,铁路、 公路和航 线的增长 都很快。
前:交通不方便,交 通工具,道路少。
前:代表着当时 生活水平的“四 大件”是缝纫机 、自行车、手表 和收音机。
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电脑、 已相当普及。
改革开放前后
机制的功能、实现优胜劣汰的效果。 经济变化
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
3. 调节具有局限性
5第.四市,场计竞划争经会济带体来制环与境由污众染多生平态等问个题体组成国家的现实世界相冲突。改革开放前后
4. 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公平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的优企选业 改主革体开被放分的成前企后业变管化理者和劳动人员等改等革,开形成放特前权后阶层和被 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文。化变化

吉林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

吉林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作者:————————————————————————————————日期:2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

东经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纬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

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辖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白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九个县(市、区),有汉、蒙、回等多个民族,200多万人口。

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

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 685平方公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东麓褶皱地带,分布着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东北、东南部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广泛分布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垄,海拔150-180米,是潜化沙漠区。

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区为镇赉县和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湖地区,海拔一般为130米左右。

白城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年均气温4.9°C,无霜期157天,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

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分布不均,秋冬雨雪少,春季降雨少。

大风日数多,年均8级以上大风24天。

冰雹出现5-9月。

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光热资源在全省第一多。

现有在册耕地827万亩,占全省在册耕地面积的13.4%;实有耕地1198万亩,居全省第2位。

草原辽阔,可利用草场面积1359万亩,人均8.4亩,正常年景产草40万吨。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自建市以来,长春市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将详细介绍长春市的发展历程。

一、建市初期(1949年-195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正式建市。

这一时期,长春市面临着废墟和战争的遗留问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经济发展难点重重。

然而,经过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长春市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市民生活。

二、工业化起步(1960年-1979年)上世纪60年代,长春市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重点发展汽车创造、机械创造、化工等行业。

1962年,长春市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创造厂长春一汽,标志着长春市汽车工业的崛起。

此后,长春市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一大批重要的工业企业相继建立,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时期(1980年-1999年)19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长春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时期,长春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的发展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长春市工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长春市也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投资,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

四、现代化建设(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长春市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城市规划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交通网络更加发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长春市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哺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长春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五、人民生活改善长春市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长春市还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长春市发展历程中的成就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市民的辛勤努力。

长春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树立了模范,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珍贵的经验。

党领导吉林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功绩

党领导吉林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功绩

党领导吉林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功绩作者:王艳梅来源:《新长征》 2011年第7期王艳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90 年,吉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总结党的丰功伟绩是献给党90 华诞的最好贺礼。

一吉林地处东北边陲,自然环境差,在解放前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民族矛盾突出,社会动荡不安。

但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一是创建和发展党的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共产党人马骏就把革命的星星之火播撒在吉林大地上。

1924 年9 月,他以吉林私立毓文中学教员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吉林省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4 年8 月,共产党员张锦春受党组织的派遣,在长春二道沟邮局设立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最早组织——长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并发展了韩守本等第一批共产党员。

1926年9 月中共长春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长春支部做了大量的工作,被称赞为“是当时最有力量的支部”。

二是领导艰苦卓绝的14 年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决死的斗争。

来自河南的杨靖宇、来自云南的周保中、来自辽宁的赵尚志、来自安徽的童长荣、来自山东的王德泰、来自山西的魏拯民……他们舍弃家庭,拯救国家;舍弃亲人,拯救人民;舍弃生命,报国驱敌。

在日本侵略军的大举进攻下,多数抗日队伍仅战斗一年左右就纷纷溃散,只有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党组织并不健全,党员人数也不多,只有800 多名,但是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

吉林省的党组织东满特委和磐石中心县委建立了中共党史、中共军史上第一批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吉林最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 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并成立了南满、吉东和北满三个省委,把东北抗日联军改编为三路军,尤其是杨靖宇任总司令的抗联第一路军,被敌人称为“治安之癌”。

吉林的变化作文500字

吉林的变化作文500字

吉林的变化作文500字《吉林的变化》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吉林的变化可大啦!以前,吉林的道路坑坑洼洼,每次坐车都会被颠得七上八下。

可现在,马路变得又宽又平,车开在上面稳稳当当的。

还有那房子,过去很多都是矮矮的小平房,冬天冷得要命。

现在呀,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漂亮极了!小区里还有花园和健身器材呢。

就说我们常去的公园吧,以前只有简单的几个秋千和滑梯。

现在可不一样啦,有大大的摩天轮,好玩的碰碰车,还有美丽的音乐喷泉。

一到晚上,灯光闪烁,可好看啦!吉林的商场也变了好多。

以前买东西的地方又小又挤,东西的种类也不多。

现在的商场又大又宽敞,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想要什么都能买到。

我爱吉林,更爱吉林的这些变化!《吉林的变化》在我的记忆里,吉林一直在悄悄地变化着。

以前,我家附近的小河又脏又臭,水面上飘着垃圾。

现在经过治理,河水变得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河边还种上了柳树,春天一到,柳枝随风飘舞,美极了!吉林的交通也越来越方便啦。

以前出门只能坐公交车,等车的时间特别长。

现在不仅有了更多的公交线路,还有了方便快捷的地铁。

想去哪儿,一下子就能到。

以前,大家休闲的时候没什么好玩的地方。

现在,到处都有广场和公园。

爷爷奶奶可以在广场上跳舞,小朋友们能在公园里尽情玩耍。

吉林的学校也变得越来越好。

教室里有了崭新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吉林的变化可真大,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吉林的变化》小朋友们,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吉林的变化吧!以前,吉林的街道可没有这么热闹。

商店很少,买东西不太方便。

现在呢,街道两旁全是各种各样的店铺,有卖好吃的,有卖漂亮衣服的,还有好玩的玩具店。

每次走在街上,我都特别开心。

吉林的环境也变好了。

以前,有些地方垃圾成堆,没人清理。

现在,到处都能看到垃圾桶,大家也都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路边还种了好多花花草草,空气都变得清新啦。

再说说吉林的农村吧。

以前,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收成也不太好。

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资料

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资料

2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 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费提供 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使他们享 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今年秋 季开学,79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学杂费也 全部免除。今年,省政府又向近24万中 小学教师送上最开心的礼物:对因教育 投入不足拖欠教师的工资,计划3年内全 部兑付,第一批资金年底前全部兑付到 位。这是我省财政向教育倾斜的重大举 措。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不一样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被污染的天空
不一样的河流
不一样的森林
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会的到改革开
放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人们衣食住行水
平不断挺高的三十年,但是对于当今呈现的环境污染 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人民看病难看病贵,贫富差距 加大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在接下去的发展中,我们 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改革前
人民生活困苦,温饱无法满足
住房成为问题,出行是步行或者是自行车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房屋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

居者忧其屋
改革前的行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穿
改革后
生活发生变化,温饱自足,吃讲究营养

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同名14344)

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同名14344)

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同名14344)本文原创版权归上传者所有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正确的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我过城乡经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发展和进步,而我的家乡广西也一样迅速发展起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变化家乡农村城镇一、农村的变化1. 土地制度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 农业税收改革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

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 农村住房发展变化农民的住房有了极大改善。

以前的土坯房变成了如今的砖瓦房、楼房,过去祖孙三代同居一室的现象不复存在,人均住房面积从五、六平方米变成近三十平方米。

数代农民人居有其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历史性的变化。

4. 农村医保实施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5. 农村交通发展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

30年前,农村交通非常滞后,大多是土路,晴天一街土,雨天一路泥,农产品运不出去,需要的生产资料运不进来。

而如今高速公路、国道和乡村公路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城乡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使物资交流有了可靠的保障。

路方面,内河通航等级航道里程的比重达到62.7%;沿海主要港口的万吨级泊位已达34个。

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2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 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费提供 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使他们享 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今年秋 季开学,79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学杂费也 全部免除。今年,省政府又向近24万中 小学教师送上最开心的礼物:对因教育 投入不足拖欠教师的工资,计划3年内全 部兑付,第一批资金年底前全部兑付到 位。这是我省财政向教育倾斜的重大举 措。
扩大就业,固民生之本
吉林省近3年开发10万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 业困难人员,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等活动。 这些政策和措施,强有力地稳固了就业这 个民生之本。近年来,我省每年新增城镇 就业都在50万人左右,政府3年出资购买 10万个公益性岗位任务已完成,现有“零 就业”家庭已全部实现动态就业;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到3.9%;从业人员已达到 1266.1万人。
住房成为问题,出行是步行或者是自行车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房屋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 差
居者忧其屋

改革前的行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穿
改革后
生活发生变化,温饱自足,吃讲究营养
住房追求舒适,穿讲究时尚
出现公路、铁路,出行方便
21世纪,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 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发展的脚步越迈越稳 ,越迈越大,铿锵有力。
从1978年到2007年,我省GDP由82亿元 增加到5284.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 长14.9倍,年均增长率为10%以上;地方财 政收入由16.41亿元,增加到320.69亿元, 增长18.5倍;
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11285.52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 与1981年相比,增长近30倍,26年间平均增 速达14.1%。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189.89元,比1978年的181.65元增加 4008.24元,翻了近5番,年平均增长11.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