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e5c5b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2.png)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世界比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和贡献-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埃及、希腊、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历史案例【第二单元:封建社会与科技进步】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的基础与特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2.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农业文明与手工业的发展-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出现及影响-科技进步对封建社会及人民生活的改变【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元明清的王朝更迭】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影响2.元明清王朝的更迭-元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明朝的建立与社会制度-清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欧洲的商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文化交流与科技传播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经济衰落原因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探索【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近代科技】1.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与起因-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发明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2.近代科技的发展与变革-近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及其应用领域-科学思想的更新与教育-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第六单元:民主与科学的伟大变革】1.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自由、平等、人权等民主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过程-美国宪法的制定和意义2.科学思想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科学革命的影响与启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制定和影响。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八上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八上](https://img.taocdn.com/s3/m/521678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e.png)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八上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迁徙和进化,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阶段,其中华夏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谷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2.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其中,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丰富了科技、文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开放了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3.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建立了独特的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以城邦制为基础,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石;古印度文明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种革命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发生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各种革命运动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二、社会知识点总结1.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政治制度分为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制等,经济制度一般包括农耕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
2.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上层社会(统治阶级)、中层社会(小资产阶级)、下层社会(被统治阶级)。
这三个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和矛盾。
3. 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指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进行变革和调整。
社会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
近现代历史上,各种国家都经历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改革,如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改革等。
4.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分化、失业问题、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历史与社会八上知识要点
![历史与社会八上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ff200d25c52cc58bd6bee2.png)
精心整理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一、 古代埃及:1. 埃及的兴衰: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逐渐形成几十个最初小国。
234. 1.(幼234.三、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及河流:南亚次大陆。
重要河流是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构成;作用 3佛教: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以及传播路线(阿育王的贡献)四、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双重性:积极性: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
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尚武,贵族统治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征服希腊,希腊城邦时代终结。
之后,国王亚历山大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罗马帝国的兴衰:制作年代尺(1)处于温带,气候条件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2)临近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
都位于河谷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西方文明的特点:属于海洋文明,自然环境优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的繁荣。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一、西欧国家与基督教文明A 中世纪的王国和帝国1 法兰克王国: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2 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BC手工业3D、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封君封臣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庄园制度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农奴制度终老庄园的土地租种关系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教权与王权的结合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一个人物:默罕默德•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经典最大的特点: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一个帝国: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麦加,麦地那、巴格•二、向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改革的影响: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消极性,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大化改新,日本在制度,建筑、文字、服饰等等方面都借鉴了中国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2)唐朝后期,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要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b2776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d.png)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要点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
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4286f621711cc7931b7165c.png)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③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灵魂不死”。
④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强烈推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强烈推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d4b7d528ea81c758f57855.png)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
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
巳使用骨针。
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总结个人实用版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总结个人实用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cec713844769eae009ed38.png)
:位于非洲北部2.自然环境:气候干旱,尼罗河蜿蜒北流,3.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7世纪,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4.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就源于此。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为灌溉提供了水源,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埃及统一后,尼罗河又成了加强埃及南北方交流的纽带。
,其东部即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①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②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③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④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386e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3.png)
一、古代文明1.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
2.世界三大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
3.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希腊哲学、罗马帝国等。
二、世界古代史1.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斯巴达军国、亚历山大帝国。
2.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皇帝统治、罗马法等。
3.伊斯兰文明:麦加伊斯兰帝国、阿拉伯数字、伊斯兰教的兴起。
4.欧洲中世纪:封建体制、十字军东征、封建经济等。
三、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文明、夏商周等。
2.早期封建社会:西周、春秋战国。
3.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汉朝。
4.唐宋辽金元时期:唐朝的繁盛、宋金的对立、元朝的统一5.明清时期:明朝的繁荣和亡国、清朝的建立和后期的衰退。
四、世界近代史1.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
2.宗教与宗教战争:路德的宗教、宗教战争的起因和后果。
3.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英国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君主专制与启蒙运动:法国的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影响。
五、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内外的变革。
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推动力量。
3.民主革命的发展:北洋政府的建立、政治派别争夺的过程。
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的抵抗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六、现代史1.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和冷战的主要事件。
2.世界经济的变革: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3.当代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矛盾。
历史社会八年级阅读材料题附答案解析汇编整理
![历史社会八年级阅读材料题附答案解析汇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89df195a8102d277a22f1c.png)
初二历史与社会材料题复习★1.阅读下列材料: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请回答:(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鸦片的输入有什么严重危害? 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或问根据材料指出:见划线部分。
)(2)道光帝为什么接受林则徐的主张? 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做出了什么决定?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3)林则徐是怎样领导禁烟运动的? ①林则徐到达广州后,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②下令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4)、因此,我们评价林则徐为民族英雄。
★2.阅读下列材料: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止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太平军、捻军),可以勤远略(为皇帝解除外患)。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1)“和议既成”指的是什么?指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2)这段话表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镇压国内起义,解除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洋务运动“勤远略”的目的是否实现了。
没有实现。
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先后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覆灭,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有: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四、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4c23c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b.png)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主要学习什么内容?考试将至,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好历史的复习?最好归纳重难点。
跟着店铺一起看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1840年6月—1842年8月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主要学习什么内容?考试将至,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好历史的复习?最好归纳重难点。
最新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精编版
![最新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db25736edb6f1afe001f4f.png)
2020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精编版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朝代更迭夏商王朝西周与东周(东周即春秋战国) 秦汉王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宋元时代明清帝国重点:历史发展的线索(朝代的先后顺序,从夏到清),每一个朝代的特殊历史事件,民族交流、融合的表现一、农耕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1、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从半坡、河姆渡开始的,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远古先民的两个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2、农耕文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炎帝和黄帝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炎黄两帝部落一起向东方发展,物质文明进步较快。
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发展,炎黄部落逐渐构成华夏族的主干3、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禅让制二、夏商王朝(夏、商)1、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禹2、商朝:又叫殷朝、殷商、殷甲骨文——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过来的成就①数量大青铜文明②种类多③铸造工艺和艺术成就的水平高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夏商周时期三、西周与东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朝东周:也称春秋战国时期——特征:战乱纷争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器使用并推广,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春秋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孙子等为代表的学派思想上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四、秦汉王朝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时期1、秦朝: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时代,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秦王嬴政灭掉其他六国完成统一,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帝”推行郡县制2、两汉(西汉、东汉)西汉汉武帝时期①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②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③国力强盛,疆域扩大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到周边国家地区,秦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六、隋唐时期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2、唐朝特征: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外交往进入昌盛时期。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a1fbec4afe04a1b071dee8.png)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1: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
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古希腊文明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片放逐法保证民主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①共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
②罗马人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
军团有青年兵、壮年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2世纪,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查理曼帝国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
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
②封建制度形成。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0d92f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4.png)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初中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历史与社会是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第二个朝代,周朝是第三个朝代。
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割据的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如孔子、韩非子等。
3.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变化的时期。
二、世界史1.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两大文明。
希腊文化影响深远,如民主、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罗马文明的法律、建筑、天文学等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中世纪欧洲史: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特点,如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文化、思想发展的一次革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欣赏度。
三、地理知识1.地球: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唯一一颗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
2.世界地理:世界地理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世界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内容。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
3.中国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国家,要了解中国地理就要了解中国地形地貌、气候气象、人口分布、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需要加强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好好掌握这些知识。
初中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全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全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c9139384868762caaed5ce.png)
八年级(上)第1课鸦片战争64.林则徐虎门销烟A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即禁烟的原因):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因此,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C 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经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确定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 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就: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做到不吸毒、不贩毒,坚决与毒品犯罪作斗争。
65.《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背景(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失败。
时间: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影响66.鸦片战争的影响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②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政治方面);③成为外国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上);④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社会矛盾);⑤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鸦片战争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的意图,并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商定税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6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是帮凶。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第3课收复新疆68.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7bda5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1.png)
⼋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第⼀单元史前时代第⼀课⼈猿相揖别1、直⽴⾏⾛对⼈类体质产⽣了哪些影响?P5两⾜⾏⾛不仅是⼀种重⼤的⽣物学上的改变,也是⼀种重⼤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使上肢解放出来,⼿脚逐渐形成;直⽴使喉头的声道⾓变⼩,促使发⾳器官出现很⼤变化,语⾔产⽣;直⽴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较猿“⼿”与⼈⼿的区别。
P5猿“⼿”同攀缘⽣活相适应,⼤拇指短⼩,⼤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经过长期劳动,⼤拇指增长,拇指第⼆节指⾻的顶端⾼于相邻的指掌关节,⼤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类的诞⽣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
直⽴⾏⾛,⼿的形成,语⾔的产⽣,⼈脑的形成和⼯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本⾝”。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类⽂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劳动观点。
4、古⼈类⽣活在哪些区域?(⾮洲、亚洲、欧洲等地)古⼈类⽣活区域的⽓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较图1-6和图1-9,说说⼭顶洞⼈与北京⼈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与⼭顶洞⼈相⽐,北京⼈前额低平,眉脊⾻粗壮、颧⾻⾼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经过⼏⼗万年的进化,⼭顶洞⼈的脸部与现代⼈基本相同了。
6、⼭顶洞⼈在哪些⽅⾯⽐北京⼈进步?⼭顶洞⼈已掌握了磨制⽯器与钻孔技术,会⼈⼯取⽕,⽣活群体是⽒族。
7、远古⼈类的取⽕⽅式:雷电⽣⽕、草⽊⾃燃⽣⽕(天然⽕);钻⽊或击燧⽣⽕(⼈⼯取⽕)。
⼈⼯取⽕⽐天然⽕的好处:⼈类可随时使⽤⽕,适应⾃然环境的能⼒进⼀步增强。
[⾃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c4586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c.png)
⼋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升上⼋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有了进⼀步的拓展和加深,我们会会接触到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
下⾯是百分⽹店铺为⼤家整理的⼋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希望对⼤家有⽤! ⼋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1 古代印度 1、地理环境:位于南亚次⼤陆的印度河、恒河流域,肥沃的⼟壤和丰沛的河⽔使得这⾥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分优越。
2、进⼊⽂明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3、政治制度:种姓制度。
(1)形成背景:来⾃中亚的雅利安⼈⼊侵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与影响:等级名称包含的阶层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主要特点重要影响第⼀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
(如规定不同等级的⼈不得通婚。
)(1)激化了社会⽭盾,⽇益引起⼈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涨。
(2)促进了佛教的诞⽣。
第⼆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官吏把持国家的军事和⾏政⼤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业者、商⼈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第⼆等级第四等级⾸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受上层等级剥削和奴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职业 4、佛教的创建: (1)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活困苦,社会⽭盾尖锐,佛教在这种形势下诞⽣的。
(2)创始⼈: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教义(宣传的主要思想):宣扬“众⽣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认为⼈的⽣、⽼、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弘扬佛教,兴建许多佛寺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派僧侣到邻国传教。
(5)传播:两个⽅向(两条路线)。
向北: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本。
(北传佛教)向南:传⼊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提纲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提纲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0b7646aa00b52acec7ca43.png)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一、亚非大河文明1.古代埃及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北部,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河流:尼罗河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的沿岸形成最初的几个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3000年,形成象形文字。
公元前15世纪,埃及的国力强盛,对外征战,开疆扩土。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公元7世纪,这片土地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埃及人逐渐与阿拉伯人融合。
文明:(1).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法老(2).法老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建筑——金字塔。
(3).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个 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再加上5天的宗教节日,一年就为365天。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5).古代埃及的医学发达,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2. 古代西亚国家:地理位置:亚洲西部,诞生于幼发拉底河河底格里斯河畔。
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所以有“新月沃地”之称。
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很多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文明:(1).汉莫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莫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发明了楔形文字。
3. 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
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地理位置:在南亚次的大陆上,周围有两条重要的河流——印度河和恒河。
发展历程: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佛教。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迦摩尼)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宣扬佛教,佛教一时兴起,向外传播。
历史文明:(1).出现了“种姓制度”,分别从高到低被分为:婆罗门(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吠舍(广大的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题专项练习三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离骚》
②这一作品是谁作的?他生活在哪一时期的哪一个国家?屈原战国末期楚国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④此人在国际上有什么重要地位?我们今天的哪些民俗是为了纪念他的?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这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赛龙舟,吃粽子。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①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哪个时期?孟子战国时期
②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儒家孔子
③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3.阅读下列材料:
“斧斤以时入xx,xx不可胜用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孟子战国时期
②他属于当时的哪一个学派?此话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
儒家学派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14.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互利,非相攻。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这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墨子战国时期
他是哪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上述言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墨家“兼爱”、“非攻”
③产生这一思想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联系今天的现实谈谈你的感想?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维护现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5.阅读下列材料: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想一想,回答: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答: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律,误期要处斩。
陈胜和吴广号召起义。
②口号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这个口号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反抗暴秦统治的起义信心和决心,人们纷纷响应起义。
16.阅读下列材料: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请回答:①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xx
②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答:儒家;太学
③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焚书坑儒”
17.阅读下列材料:
“xx扫六合,虎视xx!”—xx
请回答:①“xx”指谁?答:xx
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答:天地四方
③此话是什么意思?答: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
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答: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8.阅读下列材料: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请回答:
①这首歌谣反映了汉朝哪位皇帝对兴修水利的重视?答:汉武帝
这位皇帝在位时是如何治理xx的?
答: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③汉朝还有哪位皇帝重视治理黄河?答:东汉明帝
19.阅读下列材料: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答:张骞
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
答:公元前138年,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0.阅读下列材料:
“汉与匈奴合同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
请回答: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答:xx出塞与xx单于和亲。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西汉汉元帝时;民族友好和和睦相处占主流。
21.阅读下列材料: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
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
请回答: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答: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答: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答: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22.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兼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请回答:
①文中的“伦”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答:蔡伦、东汉
②根据材料看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意义如何?
答: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3.阅读下列材料: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弘明集》作刃)。
形之于用,犹刀之于
利。
利之名非刀也;刀之明非利也。
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
未
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引自《xx•儒林传》
此文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他这篇重要代表作的名称是什么?
答:xx、东汉、《论衡》
②材料中“利”和“刀”分别比喻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答:“利”指人的精神和灵魂,“刀”指人的血肉之躯;人的精神依附肉体而存在,人死了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
③文中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答: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
24.阅读下列材料:
读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请回答:①这是谁说的一句话?答:xx
②他写过什么重要的历史著作?答:《史记》
③结合实例,谈谈这一名言对你的启迪?答: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像刘胡兰、雷锋、孔繁森等成千上万个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他们,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
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可自己发挥)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中良相惟xx,天下xxxx。
材料二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风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兵,顾谓融日:“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时间?
答:前秦,氐族,4世纪后期
②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结果如何?答:xx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
③由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答: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