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7个时期各自特点介绍(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文学7个时期各自特点介绍(范文)
第一篇:英国文学7个时期各自特点介绍(范文)
英国文学7个时期
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 世纪文学 7 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古英语文学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早期的凯尔特等部族及5 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起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

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于肯特国王阿瑟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比德所著《英国人民宗教史》最有历史和文学价值。

9世纪,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并倡导以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其中包括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诗、方言诗、谜语和宗教诗、宗教记述文、布道词。

中古英语文学 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艺术价值。

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一般认为是教会人员朗兰德所写,以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探讨人间善恶,讽刺社会丑行,表达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

此时期国王查理第二当政,宫廷开始用盎格鲁-诺曼法语,王室贵族兴起赞助文人之风。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15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开始文艺复兴运动。

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法国学术、文学名著并自行著述,以托马斯· 莫尔(1477~1535)的《乌托邦》
最有价值。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

西德尼(1554~1586)的十四行诗、斯宾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

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

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还擅写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

稍晚的本·琼森(1572~1637)擅写社会讽刺诗剧。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渐趋尾声,所谓骑士派的贵族有闲者的爱情诗流行一时;同时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以善于表达活跃躁动的思绪和蕴含哲理而独树一帜。

17世纪文学 17世纪40~80年代,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式政权。

大诗人弥尔顿先以书写政论文参加斗争,晚年所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以炽烈的感情、壮丽的想象、优美的语言使17世纪英国无韵体诗歌达到一个新的美学高度。

之后,德莱顿(1631~ 1700)的讽刺诗、颂诗和剧作都卓有成就,其文学论著《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以及对一些前辈文学家的评论,使英国文学评论成为一个独立门类。

代表下层社会的班扬(1628~1688)及其讽喻性梦幻寓言小说《天路历程》,被视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发端。

18世纪文学18世纪社会的相对稳定和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使英国文学出现新的盛况,写实小说的兴起,相继涌现一批作家和作品: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记》、理查森和他的《帕米拉》、菲尔丁和他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斯特恩和他的《项狄传》、斯摩莱特和他的《兰登传》、哥尔德斯密斯和他的《威克菲尔德的牧师》等,其中以菲尔丁和他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最杰出。

这个世纪的末期,出现以神秘、恐怖、暴力为特征的哥特小说,以其娱乐性和对读者所产生的心理效果而影响深远。

期刊文学是此时期文学的又一重要成就。

出现大批期刊,许多知名作家及诗人、剧作家担任编辑和撰稿人,所发表的随笔,短小精悍,题材广泛,生动幽默,使英国散文形成独具本国特色的一种体裁。

其他形式的散文作品,也出现不少佳作。

第二篇: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
六.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波兹特写》(Sketches by Boz),《匹克维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小说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亨利·艾斯蒙德》(Henry Esmond),《纽可姆一家》(The Newcomers)。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安尼·勃朗特(Anne Bronte)的《安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

代表作《亚当·比德》(Adam Bede),《弗罗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盖斯凯尔夫人(Mrs.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
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Marry Barton),《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夏洛特·勃朗特传》(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乔治·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
小说家,代表作《理查德·法弗尔的苦难》(The Ordeal of Richard Feverel)。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伟大的小说家,诗人。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威赛克斯故事集》(Wessex Tales),《人生小讽刺》(Life’s Little Ironies),诗歌《列王》(The Dynasts)。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英国新浪漫主义(Neo-Romanticism)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新天方夜谭》(New Arabian Nights)。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主要作品《冲击、冲击、冲击》(Break,Break,Break),《尤利西斯》(Ulysses),《公主》(The Princess),《悼念》(In Memoriam),《毛黛》(Maud)。

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
著名诗人,独创了戏剧独白诗(dramatic monologue)。

代表作长诗《环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罗伯特·布朗宁的妻子。

代表作《孩子们的哭声》(The Cry of the Children),《葡萄牙十四行诗》(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杰出的诗人和批评家。

代表作《多佛海滩》(Dover Beach)。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先拉斐尔兄弟会”(the Pre-raphaelite)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女神》(The Blessed Damozel),《生命之屋》(The House of Life)。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

《法国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文学的代表。

他以“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理论著称。

代表作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童话集《快乐王子童话集》(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

第三篇: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作家.
William Wordsworth(7 April 1770 –23 April 1850 was a major English Romantic poet who, wi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helped launch the Romantic Age in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their 1798 joint publication, Lyrical Ballads.Wordsworth's masterpiec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Prelude, a semi autobiographical poem of his early years which the poet revised and expanded a number of times.The work was posthumously titled and published, prior to which it was generally known as the poem “to Coleridge”.Wordsworth was England's Poet Laureate from 1843 until his death in 1850.The poet Robert Southey as well as Coleridge lived nearby, and the three maen bec ame known as“Lake Poets”.骚塞,柯勒律治也居住在同一地城,三人并称为“湖畔诗人”。

Wordsworth was a defining member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Like other Romantics, Wordsworth’s personality and poetry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love of nature, especially by the sights and scenes of the Lake Country, in which he spent most of his mature life.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大部分人生所度过的地方--湖区--的风光景色都对他的性格和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A profoundly earnest and sincere thinker, he displayed a high seriousness tempered with tenderness and a love of simplicity.他是一位真挚深刻的思想者,作品在严谨中充满纯真质朴与敏感。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拜伦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

曾任上议院议员。

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
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hild Harold's Pilgrimage, 1809-1818。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在旅途中,他
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

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

他自早年就知道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

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

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

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What is an ode? a lyric poem typically of elaborate or
irregular metrical form and expressive of exalted or enthusiastic emotion.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

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The Necessity of Atheism,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

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

被切
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Harriet Westbrook,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

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

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Ode to the West Wind 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 在写作上,诗作以象征手法见长。

狂暴的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的风暴,诗人明写自然之风,本意却在呼唤、盼望革命的风暴,象征手法使西风这一意象更加饱满而意蕴深刻。

此外,诗作各部分重复“哦,你听”,重章复唱,既为了引起读者的参与,又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跳动的节奏感、韵律感!玛丽.雪莱
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

1797年8月30日,玛丽·雪莱生于伦敦。

她的父母同是政界名人:母亲是著名女权主义者、教育家和作家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父亲是自
由主义者、哲学家、信奉无政府主义的记者、及信奉无神论的异见人士威廉·戈德温。

1797年玛丽出生后十天母亲就因产后感染而去世,这使得玛丽一直抱有“自己害死了母亲”的想法。

玛丽的父亲很快另觅新欢,玛丽只好和继母,异母兄弟一起生活。

1814年5月她结识了年轻的诗人珀西·雪莱,珀西当时已经成家,却很快为玛丽非凡的容貌、举止和才智所折服。

两个月后,他们不顾众人反对,一起私奔离开了英
国。

当雪莱的第一个妻子在1816年12月自杀去世后,他们正式结婚。

然而玛丽婚后却接连丧失了三个孩子,并经历了丈夫早早去世的痛苦。

雪莱既殁,玛丽带了不满三岁的儿子伯熙回到英国。

雪莱的父亲对她很苛严,只供她微薄的津贴,而且禁止她张扬雪莱的“劣迹”,否则就断绝接济。

玛丽毅然辛苦笔耕,成为自食其力的专业作家。

早在她十九岁那年,拜伦与雪莱在日内瓦夜谈兴起,拜伦提议大家何不各写一篇神怪小说。

四个人都动了笔,包括两位诗人,玛丽和拜伦的医生巴利多里。

三位男士都无法终篇,玛丽越写越认真,竟然完成了一篇杰作。

在伦敦引起轰动。

这就是后来的传世名著《弗兰肯斯坦》。

1818年,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出版了。

引起当时社会舆论,特别是科学界的广泛争论。

这部小说后来经过多次改编,以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并搬上银幕,成为科幻题材电影最早的蓝本之一。

《弗兰肯斯坦》,除科幻色彩外,这部作品中既有浪漫气氛,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因子,故此也被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对于一个20岁的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这部作品立即取得了关键的广泛的成功,并为玛丽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玛丽另一项贡献就是为亡夫编印遗作。

雪莱死后留下不少迄未发表的作品,那首五百多行的未完成长诗《生之凯旋》就是一例。

一八二四年,她出版了《雪莱诗遗作》,一八三九年又发行一套《雪莱诗集》。

玛丽·雪莱的主要科幻作品除了《弗兰肯斯坦》(1818之外,还有一部《最后一个人》(1826。

1851年她去世后由别人整理出版了《故事
集》。

此外还有纯文学小说等。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的科幻名著——《弗兰肯斯坦》】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

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

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

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

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

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

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

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

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本书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

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

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r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弗兰肯斯坦已成为好莱坞经典的形象之一。

沃尔特·司各特
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Scott,Walter是一个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他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市,父亲是位律师。

司各将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当过律师,担任过副郡长、高等民事法庭书记宫等职生平
生于1771年,1832年去世。

司各特1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而有腿萎缩。

12岁时进爱丁堡大学。

他十分欣赏德国的“狂飙文学”,翻译过德国著名民谣《莱诺尔》。

1802年司各特出版《苏格兰边区歌两集》。

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问世。

此后他投资印刷行业。

1808年出版诗歌《玛米恩》,以后他创作了《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等一系列诗歌。

他最后一部长诗是《无畏的哈罗尔德》。

编辑本段
司各特的作品简介
司各特的诗充满浪漫的冒险故事,深受读者欢迎。

但当时拜伦的诗才遮蔽了司各特的才华,司各特转向小说创作,从而首创英国历史小说,为英国文学提供了30多部历史小说巨著。

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威佛利》1813年出版,其取材于苏格兰。

司各特关于英格兰历史小说有脍炙人口的《艾凡赫》(《撒克逊劫后英雄传》等,关于欧洲史的小说有《昆丁·达威
尔特》及《十字军英雄记》等。

司各特的小说情节浪漫复杂,语言流畅生动。

后世许多优秀作家都曾深受他的影响。

1826 年,他投资的印刷厂倒闭,司各特以英雄气概承担了114,000 英镑的全部债务。

他拼命地写作,还清了债务。

过分紧张的工作使他的身体垮了下来。

司各特之死使英国举国悲伤。

司各特诚实守信光荣的死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虽然为他很贫穷,但是人们都很尊敬他。

司各特为人正直,他的一个朋友看见他的生活很困难,就帮他办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可是他不善于经营,不久就倒闭破产了。

这使原本就很贫穷的作家又背对背上了六万美元的债务包袱。

司各特的朋友们商量,要凑足够的钱帮助他还债。

司各特拒绝了,说:“不,凭我自己这双手我能还清债务。

我可以失去任何东西,但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 为了还清他的债务,他像拉板车的老黄牛一样努力工作,他的朋友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当时的很多家报纸都报道了他的企业倒闭的消息,有的文章中充满了同情和遗憾。

他把这些文章统统扔到火炉里,他的心里对自己说:“瓦尔特司各特不需要要怜悯和同情,他有宝贵的信用和战胜生活的勇气。

” 在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干的活,经常一天跑几个单位,变换不同的工作,人累得又黑又瘦。

有一次,他的一个债主看了司各特写的小说后,专程跑来对他说:“司各特先生,我知道您很讲信用,但是您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您应该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写作上,因此我决定免除您的债务,您欠我的那一部分钱就不用还了。

” 司各特说:“非常感谢您,但是我不能接受您的帮助,我不能做没有信用的人。

” 这件事之后,他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睡得这样踏
实和安稳。

我的债主对我说,他觉得我
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他说可以免掉我的债务,但我不能接受。

尽管我的前方是一条艰难而黑暗的路,但却使我感到光荣,为了保全我的信誉,我可能困苦而死,但我却死得光荣。

” 由于繁重的劳动,司各特曾经病倒过。

在病中,他经常对自己说:“我欠别人的债还没还清呢,我一定要好起来,等我赚了钱,还了债,然后再光荣而安详的死。

” 司各特热爱苏格兰家乡,从小对故乡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歌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八 0 二年至一八 0 三年间他搜集整理并出版了《苏格兰
边区歌谣》,引起人们的注意,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一八 0 五年,司各特创作的叙事长诗《末代歌者之歌》出版,轰动了英国文坛,给他带来了声誉。

此后他又创作了长诗《玛密恩》和《湖上夫人》等。

在这些叙事诗里,司各特运用浪漫抒情的手法描绘了苏格兰瑰丽的自然景色,叙述了苏格兰和英格兰古老的历史传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奠定了自己在英国文坛上的诗人地位。

一八一四年,司各特匿名出版了一部以苏格兰詹姆士党人一七四五年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威弗利》,受到读者极其热情的欢迎。

这时,拜伦已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司各特自叹不如,于是决心转到小说创作方面。

胜炙人口的作品从一八一四年到一八三二年司各特去世为止,他一共创作了二十余部历史小说,其中最为胜炙人口的有以苏格兰历史为背景的《中洛辛郡的心脏》、《修墓老人》、《红古罗伯》,以英格兰历史为背景的《艾凡赫》和以法国历史为背景的《惊婚记》。

社会评价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出色地反映了英格兰、苏格兰和欧洲历史重大转折时刻的矛盾冲突。

在他的笔下,历史事件毫不枯燥,总是和故事人物悲欢离合的曲折遭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司各特的创作对欧洲历史小说起了开创作用,被尊为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英国的狄更斯、斯蒂文森,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俄国的普希金,意大利的曼佐尼,美国的库柏等著名作家都曾受到司各特的深刻影响。

第四篇:传统旅游业with电子商务旅游业各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