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学校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主题,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西南财经大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经济建设的骨干和领导者。

(二)总体思路。以“全人”教育为共同愿景,以教育理念更新为先导,以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契机,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重点,完善以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教学辅助人员等为主体的“本科教育共同体”,整合资源,协同育人。建设全校上下“关心教学、热爱教学、参与教学”的优秀育人文化,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优秀育人环境,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进一步提高学校本科教育质量。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本科教育质量标准

(三)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为魂、能力为重的原则,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注重社会需求信息在人才培养环节的反馈,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完善分阶段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的培养体系,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减少课程门数与课时总数,提高学业挑战度。

(四)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校内监控机制。完善校、院(中心)、系三级本科教学工作责任制度,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落实岗位问责制。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聘请高年级学生担任评教员,完善学生全员评教。每年组织试卷、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校、院(中心)、系三级听课评教制度,在通识基础课和大学科基础课试点校外同行评教,建立校院领导抽样评估、督导组重点评估、同行专家评估、学生线上线下评估、授课教师自评、毕业生学业满意度调查六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

(五)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做强传统优势专业,积极探索宽口径、跨学科设置专业,重点支持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鼓励有条件的学院积极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与认证。建立就业能力评价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健全专业评估、预警、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特殊专业外,应调

减招生计划直至暂缓、停止招生。

(六)建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按照教育部要求,遴选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学院开展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支持试点学院改革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落实和扩大试点学院自主权,支持试点学院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切实推动专业综合改革,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支持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引领示范学校专业改革建设。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程,遵循理论性、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示范性原则,学校每年发布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选题指南,同时鼓励教师自选题目开展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公开发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范式转变、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孵化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成果提供理论基础。

(八)完善“通识+专业”教育体系。牢固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互通共融,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与有机衔接。在重点建设“沟通与写作”、“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优质网络课程进入教学计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博雅讲座教授,建立通识教育名家讲堂。以川渝通识教育联盟为突破口,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九)鼓励采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培养的“一制三化”模式,做实高素质金融拔尖创新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分层分类培养工作,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落实“金融创新人才本硕贯通试点班”实效,打造“经济学基地班”、“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经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和“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升级版,完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路径。

(十)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根据现代课程教学核心理念,打破“以知识传递为重点、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的教学范式,进一步彰显现代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民主性和协作性,根据课程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强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追求卓越的教学文化。

(十一)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在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统一课程标准。实施名课建设工程,建设好金融学科群共同课程,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选拔熟悉学科发展规律、通晓学科发展前沿的教师开设学科导论课和新生研讨课,探索以融通运用、拓展创造为目的的顶石课程。搭建跨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实施选修课建设计划,落实研究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的分类教学,鼓励教师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开课,提高选修课质量。优化短期课程和讲座课程,做实小学期。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增强学生体质。

实施教材建设工程,以国内外一流教材为标杆,以教学的适用性、内容的先进性、方案的完整性、形式的灵活性为标准,鼓励教师编写优秀教材,引导教师编写实验类教材、教学案例和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