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名词解释库
仓储名词解释
![仓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4781d080eb6294dd886c5c.png)
仓储名词解释:仓储:指通过仓库对商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仓储管理:指服务于一切库存商品的经济技术方法与活动。
集货中心:将零星货物集中成批量货物称“集货”主要起集货作用的物流中心。
叫集货中心。
分货中心:分货中心是和集货中心相对应的专门或主要从事分货工作的物流中心。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大批量、大包装运进的货物按销售要求进行分装加工形成小的销售批发起点。
再转运出去。
配送中心:指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中心是最典型、最高形态的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要有存储设施、配货场地有诸如皮带输送机、滑槽之类的传递装置有光电识别机构、识码器、传感装置等货物识别装置。
有叉车之类的装卸设备有棚式、厢式、翼型、后部卷帘式等配送用特种车辆。
加工中心:指以流通加工为主要任务的物流中心。
加工中心除具有加工设备外还应有一定的储运、装卸、包装设备。
转运中心:指以专门承担货物的卡车-卡车、卡车-火车、火车-轮船、卡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任务的物流中心。
可分为卡车转运中心、火车转运中心以及综合转运中心。
配载中心:指为解决长途运输车辆的返程空驶,为中心批量的货品中长途运输而设立的货品集散地。
储调中心:指以储备为主要任务的物流中心即仓库。
物流系统: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需要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EDI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指不同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经营活动效率。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加工等事务作业的自动化、省力化、及时化和正确化同时通过有关的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经营过程的效率化。
物流网络: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起能够使商品在众多的物流点、线之间有效流动的物流设施。
物流环保化: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仓储作业组织:仓储作业组织就是按照预定的目标将仓库作业人员与仓库储存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物流的存储名词解释
![物流的存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a85ff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0.png)
物流的存储名词解释当谈到物流时,不得不提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存储。
存储作为物流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是确保物品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状态下供应的基础。
本文将解释和探讨与物流存储相关的一些重要名词。
一、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对货物的储存、入库、出库、分拣、打包等一系列操作。
仓储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错误,为供应链的其他环节提供稳定的支持。
仓储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仓库管理系统(WMS),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对货物流转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二、货架货架是指专门用于储存货物的架子或架子系统。
它们能够使仓库空间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货物的存储密度。
根据不同的需求,货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普通货架、重型货架、中型货架、流利货架等。
货架的设计需考虑货物的体积、重量、存取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存储效率和安全性。
三、托盘托盘是一种平台装置,用于支撑、堆放和运输货物。
它可以由木材、塑料或金属制成,承载能力不同。
托盘在物流存储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减少损坏和丢失的风险。
此外,托盘还方便了货物的装卸和堆放,并促进了货架和仓库空间的有效利用。
四、库位管理库位管理是指对仓库内各个货物储存位置的管理和控制。
库位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仓库空间最大的利用,减少存储时间和成本。
常用的库位管理方法包括固定库位管理和随机库位管理。
固定库位管理将每一类货物分配到指定的库位,以便快速定位和存取。
而随机库位管理则根据货物的大小、重量和特点,将其存放在合适的位置,以实现存储空间的最优利用。
五、冷链冷链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温度要求较高的货物进行运输和储存的管理系统。
冷链管理是为了保持货物在规定的温度带内,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在冷链中,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设备和工具,例如冷藏车、冷库、温度控制系统等。
六、跨境物流跨境物流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
它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法规、海关手续、进出口程序等。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名词解释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5148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5.png)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名词解释在现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进程中,计算机存储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存储系统是指用来存储和读取数据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系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计算机存储系统,以下将对其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一、RA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全称为Random Access Memory,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RAM可以迅速读写数据,使得计算机可以快速访问和处理信息。
它的容量越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越快。
二、ROM(只读存储器)ROM,全称为Read-Only Memory,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的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
与RAM不同,ROM中的数据通常无法被修改或者删除,因此它用来存储计算机的固化程序和数据。
ROM中的信息在计算机启动时被读取,确保计算机能够正确地启动和运行。
三、硬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用于长期存储和读取数据的设备,通过磁盘片和读写磁头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硬盘驱动器的容量通常较大,能够存储大量的文件和程序。
在计算机开机时,操作系统会从硬盘驱动器中加载作为启动源的程序和数据。
四、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SD)是近年来计算机存储系统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不同,固态硬盘采用了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
固态硬盘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抗震动、散热效果好等。
尤其在移动设备和高性能需求的计算机中,固态硬盘取代了传统硬盘,成为了首选的存储设备。
五、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是由多个磁盘组成的存储系统。
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磁盘阵列能够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更好的性能。
磁盘阵列可以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读取和写入数据来加快访问速度,并且具备容错功能,即使其中一个磁盘损坏,仍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缓存缓存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的一种高速存储介质,用于临时存储常用数据和指令。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0533683af1ffc4fff47ac56.png)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
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地方行政体制: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
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在地域上的体现,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类型、管理层次的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反馈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21c0cc76a20029bd642dbb.png)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存储基本知识梳理
![存储基本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0af63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4d.png)
存储基本知识梳理基础概念1. 什么是分布式存储?⾸先了解⼀下存储的发展历史。
DAS:Direct Access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或光纤通道连接到⼀台计算机上。
特点:直接和存储器连接,扩展性,灵活性⽐较差。
SAN、NAS等。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SAN:storage area network。
特点:设备类型丰富,可以通过外部IP/FC⽹络互连,具备⼀定的可扩展性;但是受控制器能⼒限制,扩展能⼒有限,PB级;设备到⽣命周期更换,需要进⾏数据迁移,耗时耗⼒。
分布式存储。
结构为:分布式软件+标准服务器。
特点:⾼扩展性,基于标准硬件和分布式架构,千节点/EB级扩展;易运维,块、对象、⽂件等多种类型存储统⼀管理。
分布式指明了⼀种独特的系统架构类型,这种系统架构是由⼀组通过⽹络进⾏通信,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协调⼯作的计算机节点组成。
所谓分布式存储,就是存储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数据就近存储,将数据分散在多个存储节点上,各个节点通过⽹络相连,对这些节点的资源进⾏统⼀的管理,从⽽⼤⼤缓解带宽压⼒,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本地⽂件系统在⽂件⼤⼩、⽂件数量等⽅⾯的限制。
⼏个问题:客户端(⽤户侧)是直接和某⼀个节点交互操作(操作包括增删改查),还是和某些节点交互操作?如果是某些,则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多重写⼊更改等是否会影响到数据的稳定可靠性?客户端读取数据的时候,是从哪个节点上读取数据的?数据存储备份是放到哪个节点上的?2. Ceph是什么?Ceph是当前⾮常流⾏的开源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扩展性、⾼性能、⾼可靠性等优点,同时提供块存储服务(rbd)、对象存储服务(rgw)以及⽂件系统存储服务(cephfs)。
对于三种基本存储服务的介绍:对象存储(Object Storage),既可以通过使⽤Ceph的库,利⽤C, C++, Java, Python, PHP代码,也可以通过Restful⽹关以对象的形式访问或存储数据,兼容亚马逊的S3和OpenStack的Swift。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091a6f3af1ffc4fff47ac47.png)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就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就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与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就是用来抽象、表示与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与信息的工具,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就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就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与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就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就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与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与存取方法,就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与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瞧,关系模式就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就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就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与属性的说明;值就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就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就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与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与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就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与存储方式的描述,就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就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瞧见与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特征的描述,就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2023年操作系统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
![2023年操作系统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0410a0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c.png)
填空题1.操作系统的特性是(并发),(共享)和(异步性)尚有(虚拟).2.按照用户界面的使用环境和功能特性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批解决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3.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4.多数计算机系统将解决器的工作状态划分为(管态)和目态.后者一般指用户程序运营时的状态,又称为普通态或(用户态).5. 存储器一般提成高速缓冲器,(内存)和(外存)三个层次,其中高速缓冲器是造价最高,存取速度最快.6.文献的物理结构有:顺序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8. 在单CPU系统中有n(n>1)个进程,在任一时刻处在就绪的进程最多是(n-1)个,最少是(0)个.9. 系统为每一台设备拟定一个编号,以便区分和辨认,这个拟定的编号称为设备的(绝对)号.由用户在程序中定义的设备编号称为设备的(相对)号.10. 一个作业可划提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作业步).11. 在批解决兼分时的系统中,往往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由批解决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12.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操作员)接口和(程序员) 接口.13. 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15. 除了新建状态与撤消状态,进程的基本状态有(运营)、(就绪)、(阻塞)。
16. 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计算时间短)分母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规定运营的时间相同时, (等待时间长)分子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17. 当一个进程独占解决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 (封闭)性和(可再现性).18. Linux的shell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shell命令)组成的Shell命令语言;二是指(该命令的解释)程序.19. 操作系统的重要设计目的是(方便用户使用)和(资源运用率高).20. 当一个进程完毕了特定的任务后,系统收回这个进程所占的(资源)和取消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PCB),就撤消了该进程.21. 每个索引文献都必须有一张(索引)表,其中每个登记项用来指出一个逻辑记录的(存放位置或指针或首地址).22. 实现SPOOL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辟出称为(输入#)和(输出#)的专门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23. 一个抱负的作业调度算法应当是既能(提高系统效率)又能使进入系统的作业(周转时间短).24. 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使用资源),(占用并等待资源),不可抢夺资源和循环等待资源.25. 操作系统一般为用户提供了三种界面,它们是(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26. 进程间互相合作的关系是(同步)关系,而对资源争用的关系是(互斥)关系.若干进程使用同一临界资源时必须互斥执行.27. 解决机调度可分为三级,它们是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和CPU互换调度;在一般操作系统中,必须具有的调度是(进程调度).28. 一般说来,用户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逻辑地址,而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是(物理地址或绝对地址);将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过程称作(重定位).29.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面向(用户)的地址空间是段式划分,面向(物理实现)的地址空间是页式划分.30. 在Linux系统中,基本的文献类型分为(普通)文献,目录文献和文献, 所有的I/O设备按其物理特性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33. 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应具有的重要功能是(监视设备状态),(进行设备分派),完毕I/O操作和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34. 对信号量S每执行一次P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就减1.当S的值小于0时,执行P操作的进程的状态就置为阻塞态,把相应的PCB连入该信号量队列的(末尾),并且该进程放弃解决机,由(进程调度程序)调度合适进程.35.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重定位,它分为(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形式,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都采用动态重定位形式来实现这种地址转换.37. SPOOLing的中文含义为(同时外围联机操作)或(假脱机操作)。
数据仓库 的名词解释
![数据仓库 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d3ea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d.png)
数据仓库的名词解释数据仓库的名词解释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指一个用于存储、整合和管理企业各个部门产生的大规模数据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决策制定、战略规划以及业务分析。
数据仓库的设计和构建需要考虑数据的采集、转换、加载以及存储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一、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间一致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企业决策制定和业务分析。
它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形成一个统一的、易于查询和分析的数据源。
数据仓库的特点:1. 面向主题:数据仓库以主题为中心,将数据按照主题进行组织和存储,以满足不同部门和用户的信息需求。
2. 集成:数据仓库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消除了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3. 时间一致性: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致的时间标准进行存储和管理的,以支持历史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
4. 非易失性: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存储,不会轻易被删除或修改,以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仓库的架构和组成部分数据仓库的架构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等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数据采集:数据仓库的数据采集涉及到从各个数据源中提取和抽取数据的过程。
这些数据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关系型数据库、操作型数据源,也可以是外部的数据源,如Web数据、日志数据等。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进行,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加工。
2. 数据转换: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数据转换的操作,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规范化。
这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一系列处理,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质量。
3. 数据加载:数据加载是将经过转换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的过程。
数据加载可以是全量加载,也可以是增量加载。
在加载过程中,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存储数据库名词解释
![存储数据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e2b8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4.png)
存储数据库是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系统。
它通常由一组软件、硬件和数据组成,用于支持各种应用程序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存储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存储:将数据以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检索和分析。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索引、查询、更新等操作,以满足应用程序和用户的需求。
数据安全:通过加密、权限控制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提供数据恢复功能。
存储数据库的类型和规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和设计,例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储数据库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54226add88d0d232d46ab8.png)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存储种类名词解释
![存储种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6a753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b.png)
存储种类名词解释
存储种类是指用于存储数据、文件、程序等不同类型的设备、介质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存储种类及其名词解释:
1.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 SSD):是一种使用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驱动器,其读写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存储方式之一。
2. 机械硬盘(HDD):是一种使用磁介质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驱动器,其读写
速度相对较慢,但存储容量较大,是目前最常用的存储方式之一。
3. 内存(RAM):是一种可编程的临时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
和数据,其读写速度相对较慢,但容量较大,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存储卡(SD卡、TF卡):是一种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照片、音乐、视频等数据,其读写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
5. 云存储: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上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存储在云存储上的数据,其优点是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较高。
6. 分布式存储:是一种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的存储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常用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有Hadoop和Spark等。
7. 网络存储器: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或其他网络节点上的存储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存储在云存储上的数据,其优点是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较高,但缺点是读写速度较慢。
除了以上常见的存储种类,还有闪存存储、固态存储器、硬盘存储、网络存储等不同的存储技术,每种存储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
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或方案。
库的名词解释
![库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d3cb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7.png)
库的名词解释库,是指储藏和保存某种物品的地方或设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库”,比如图书馆、食品库、数据库等等。
这些不同的“库”,虽然功能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承载着储存和管理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来看看最为常见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座以收藏和提供图书为主要功能的公共设施。
它是知识的宝库,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书、期刊、报纸等信息资源,同时也是交流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在图书馆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从经典文学到科学研究,从小说故事到历史资料,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
除了图书馆,食品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食品库是指用于储存和管理食品的地方,以确保食品的储存条件和质量。
在大型超市和食品生产企业中,食品库往往是一个巨大的设施,配备了先进的储存设备和管理系统。
在食品库中,各种各样的食品被储存在冷冻室、冷藏室和常温室中,以满足不同的储存需求。
通过科学的储存方式,食品库能够为我们提供新鲜、安全的食品。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也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库是指用来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或系统。
在数字时代,大量的数据被不断产生和积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据库通过建立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将各类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储存和检索,从而提供给用户所需的准确和实用的信息。
例如,在互联网公司中,数据库被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产品数据、交易记录等等,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了以上的几个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库存在着。
比如,衣物库用于储存和管理衣物,仓库用于储存和管理大型商品,药品库用于储存和管理药品等等。
这些库的存在,使得物品的分类储存和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综上所述,库作为储存和管理物品的地方或设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型的库,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于知识、食品和信息的需求。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https://img.taocdn.com/s3/m/2813cc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0.png)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 Table),基本表是本身独立的表,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存储文件:在◆ 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行:在◆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SQL 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umn)。
◆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内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交互式◆ 嵌入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共享变量:在嵌入的◆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 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
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题库(名词解释+简答)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题库(名词解释+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0d1e45cd312b3169a551a45e.png)
名词解释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次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
并行与并发: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内发生。
程序的顺序执行:单道系统中,程序是顺序执行的,即程序在执行时,必须按照某种先后次序进行,仅当前一操作执行完后,才能执行其后续操作。
因此在某一时刻,系统的各个部分中只有一部分在工作。
程序的并发执行:在第一个程序输入后;对第一个程序计算;同时对第二个程序输入;从而使第一个程序的计算操作与第二个程序的输入操作并发执行。
进程与线程: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动活动。
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基本单位。
线程能比进程更好地提高程序的并发执行程度,充分发挥多处理机的优越性。
管程:代表共享资源的数据结构以及由对该共享数据结构实施操作的一组过程所组成的资源管理程序共同构成了一个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模块,我们称之为管程。
信号量:信号量也叫信号灯,一般是由两成员组成的数据结构,是一个确定的二元组。
原语:就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定过程。
临界资源与临界区:临界资源是系统中某些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成为临界区。
静态优先级与动态优先级:在创建进程的时候,且在进程的运行期间保持不变称为静态优先级。
动态优先级是指在在创建进程之处,先赋予其一个优先级,然后其值随进程的推进或等待时间增加而改变,以便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
作业: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务处理过程中,要求计算机系统所做工作的总称。
作业控制块:为了管理个调度作业,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每个作业设置了一个作业控制块JCB,它是作业系统中存在的标志。
其中保存了系统对作业进行管理和调度所需的全部信息。
快表/页表/段表:块表: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可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具有并行查寻能力的特殊高速缓冲寄存器,称为快表。
物流的存储名词解释
![物流的存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d3ca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4.png)
物流的存储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物流已经成为生产、贸易与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在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存储。
存储是指物品在物流过程中需暂时停留的地方,用于保管、管理和保护物品,确保其质量与数量不受损。
本文将对物流中常见的存储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仓库是物流中最常用的存储设施之一。
它是指一个固定的地点,专门用于储存物品,并提供相关的管理、保管、分拣和出入库服务。
仓库可以是企业自己拥有的,也可以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仓库根据存储的物品特性不同,可以分为普通仓库、低温仓库、危险品仓库等不同类型。
普通仓库一般用于存储普通商品,低温仓库用于存储需要低温环境的商品,危险品仓库则专供存储危险品,如化学品、易燃品等。
库区是仓库内划分出来的各个区域,用于对物品进行分类、区分和管理。
库区的划分可以根据物品的特性、类别、尺寸等因素进行,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仓库空间。
常见的库区包括:存储区、分拣区、包装区和出入库区等。
存储区是用来存放物品的核心区域,根据物品的属性和类别,可以进行分区划分。
分拣区是对存储区物品进行分类和分拣的区域,以便更好地满足需求。
包装区则是为物品进行包装准备的区域,包括包装材料的准备、打包、封箱等工作。
出入库区是连接仓库和外部交通工具的区域,用于物流的进出。
托盘是仓库中常见的存储与搬运工具。
它是一种类似于木板或塑料板的平台,用来存放物品并便于搬运。
托盘可以通过叉车、手推车等搬运工具进行搬运,提高搬运效率,并减少物品在搬运过程中的损坏。
托盘可以是不同尺寸和材质的,根据不同物品的特性和存储需求进行选择。
货架是一种用于存储物品的设备,由横向和纵向的框架构成。
货架的设计和使用可以根据不同物品的特性和存储需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货架包括重型货架、中型货架、轻型货架等。
重型货架适用于存放较重、较大的物品,中型货架适用于存放中等重量和大小的物品,轻型货架适用于存放轻盈、小型的物品。
货架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存储效率,并便于管理和查找物品。
库名词解释
![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3500f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c.png)
库名词解释
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
它通常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用于存储和获取大量数据。
库可以看作是一个容器,它可以包含多个表、图、队列、堆栈等数据结构。
它提供了一组操作,允许用户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库有多种类型,包括数据库、图书馆、代码库等。
每种类型的库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数据库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库类型,它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
数据库通常用于存储企业和组织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销售记录等。
数据库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查询功能,以及数据安全和完整性保护的机制。
图书馆是另一种常见的库类型,它用于存储和管理图书、期刊、资料等。
图书馆提供了借阅、归还、查询等功能,帮助读者获取所需的图书和资料。
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文献检索和阅览室等服务,方便读者进行学习和研究。
代码库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库类型,它用于存储和共享代码文件。
代码库可以包含多个模块、函数、类等,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或解决特定的问题。
代码库可以提供版本控制、协作开发等功能,以方便开发人员进行代码管理和共享。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类型的库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库,如图
片库、音频库、视频库等。
这些库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与多媒体相关的数据。
总之,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它提供了一套操作,用于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
不同类型的库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
计算机名词解释题库
![计算机名词解释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dbf0be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3.png)
计算机名词解释题库一、以下哪种设备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A. 显示器B. 键盘C. 中央处理器(CPU)D. 打印机(答案)C二、在计算机存储体系中,哪一部分用于暂时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以便快速访问?A. 硬盘B. 内存(RAM)C. 闪存D. 光盘(答案)B三、下列哪项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允许不同设备之间共享资源和信息?A. 蓝牙B. 局域网(LAN)技术C. 光纤通信D. 卫星通信(答案)B(注:虽然A、C、D也是通信技术,但B更直接关联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实现)四、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提供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软件是?A. 浏览器B. 文件管理器C. 驱动程序D. 杀毒软件(答案)B(在许多系统中,这通常指“资源管理器”或类似功能的软件)五、以下哪种编程语言以其高效的内存管理和跨平台特性而著称,常用于系统级编程?A. PythonB. JavaC. C++D. JavaScript(答案)C六、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用于描述图像中每个像素点颜色和亮度的信息的数据称为?A. 像素数据B. 位图数据C. 矢量数据D. 分辨率(答案)A(虽然B也相关,但“像素数据”更直接描述了像素点的信息)七、下列哪项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旨在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A. 防火墙B. 加密C. 认证D. 备份(答案)C(认证确保用户身份,而防火墙、加密和备份分别对应不同的安全措施)八、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并根据路由表做出转发决策的设备是?A. 交换机B. 路由器C. 集线器D. 调制解调器(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TE控制技术SAF-TE(SCSI Accessed Fault-Tolerant Enclosure) 是Intel公司提出的一种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一组命令,这些命令可用于设置RAID阵列和获得阵列中磁盘的状态信息,并在实现对热插拔磁盘进行管理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磁盘阵列的环境状态信息。
这样就在主机、RAID控制器、存储设备、背板、电源及其它设备间建立了有效的通信途径。
与以往的背板相比,采用SAF-TE控制技术的热插拔背板,具有以下优点:可进行驱动器状况监控并在热插拔底板上显示磁盘驱动器的状态信息。
这就允许客户快速地确认并更换一个已经无效的或者可能有故障的磁盘驱动器。
在更换了损坏的硬盘后,RAID的重建可自动进行,而无须再经手动操作RAID控制器来完成。
在硬盘的恢复过程中,不影响系统的服务。
如果没有SAF-TE,自动重建工作只能是在有备用磁盘存在的情况下方可完成。
由于不需在阵列中放置备用磁盘,使用SAF-TE可实现磁盘阵列中适用磁盘数量的最大化。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是常用的校验码,在早期的通信中运用广泛,因为早期的通信技术不够可靠(不可靠性的来源是通信技术决定的,比如电磁波通信时受雷电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靠的通信就会带来‘确认信息’的困惑,书上提到红军和蓝军通信联合进攻山下的敌军的例子,第一天红军发了条信息要蓝军第二天一起进攻,蓝军收到之后,发一条确认信息,但是蓝军担心的是‘确认信息’如果也不可靠而没有成功到达红军那里,那自己不是很危险?于是红军再发一条‘对确认的确认信息’,但同样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红军仍然不敢贸然行动。
对通信的可靠性检查就需要‘校验’,校验是从数据本身进行检查,它依靠某种数学上约定的形式进行检查,校验的结果是可靠或不可靠,如果可靠就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果不可靠,就丢弃重发或者进行修复。
CRC码是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信息码,就是需要校验的信息,后部分是校验码,如果CRC码共长n 个bit,信息码长k个bit,就称为(n,k)码。
它的编码规则是:1、首先将原信息码(kbit)左移r位(k+r=n)2、运用一个生成多项式g(x)(也可看成二进制数)用模2除上面的式子,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
非常简单,要说明的:模2除就是在除的过程中用模2加,模2加实际上就是我们熟悉的异或运算,就是加法不考虑进位,公式是:0+0=1+1=0,1+0=0+1=1即‘异’则真,‘非异’则假。
由此得到定理:a+b+b=a 也就是‘模2减’和‘模2加’直值表完全相同。
有了加减法就可以用来定义模2除法,于是就可以用生成多项式g(x)生成CRC校验码。
例如:g(x)=x4+x3+x2+1,(7,3)码,信息码110产生的CRC码就是:1111101 | 110,0000111 011 01001 11011001余数是1001,所以CRC码是110,1001标准的CRC码是,CRC-CCITT和CRC-16,它们的生成多项式是:CRC-CCITT=x^16+x^12+x^5+1CRC-16=x^16+x^15+x^2+1磁带库磁带库是像自动加载磁带机一样的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
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1pb=100万G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盘驱动器Disk drive(磁盘驱动器):连接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或读取、写入和存储信息在磁盘或硬盘的存储设备。
影像磁带式技术DA T(Digital Audio Tape)使用影像磁带式技术―旋转磁头和按对角方式穿越4mm磁带宽度的螺旋式扫描磁道来达到快速访问数据的目的,即使是很小的磁带盒也可达到很高的容量。
这种技术后来也使用8mm磁带盒。
使用特殊的磁带涂层可将容量扩大为20GB或40GB。
卡片式存储设备卡片式存储设备算来算去只有几种,而且都是利用半导体技术来储存资料。
存储卡的原理和RAM一样,区别只在于是否使用“V olatile"或“Non-volatile"(后者在没有电源时,存储设备内的资料也能永久保存)技术。
卡片式存储器的应用领域有:1.数字相机要算使用存储卡最多的IT产品,数字相机绝对是头一个。
由于数字相机需要有一定的容量来储存相片,而且质量越高的相片要求越大的容量,所以数字相机足以保障存储卡有一定的市场。
2.MP3随身听因特网使MP3音乐垂手可得,也使MP3随身听有可能取代MD或CD 随身听。
而MP3随身听想要保存MP3歌曲文件,办法就是使用存储卡。
通常,一部MP3随身听内置的是32MB的存储卡(只能存放约10首歌曲),消费者往往会多买一张64MB的存储卡来保存歌曲。
这样就会增大存储卡的销售。
8mm磁带8mm磁带:是一种由Exabyte公司开发、适合于大中型网络和多用户系统的大容量磁带。
8mm磁带驱动器也采用螺旋扫描技术,而且磁带较宽,因而存储容量极高,一盒磁带的最高容量可达150GB存储卡这里说的存储卡是用来储存数据资料并且可以在电脑上使用的数据存储卡!1.CF卡CF卡是最早推出的存储卡,也是大家都比较青睐的存储卡。
CF卡得以普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物美价廉。
比起其他数码存储卡,CF卡单位容量的存储成本差不多是最低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大容量的CF卡比较容易买到。
我们可以接触的到CF卡分为CF Type I/CF Type II两种类型。
由于CF存储卡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因此TypeII插槽既可以使CF TypeII卡又可以使用CF Type I卡;而Type I插槽则只能使用CF Type I卡,而不能使用CF Type II卡,朋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SD卡SD卡体积小巧,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存储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加密功能,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
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并且兼容MMC卡接口规范。
不过注意的是,在某些产品例如手机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
SD 卡在售价方面要高于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3.MS卡在5年前,索尼公司生产了它自己的闪存记忆卡,就是记忆棒—Memory Stick。
其应用于索尼公司出的数码产品,掌上电脑、MP3、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等数码设备。
由Memory Stick所衍生出来的Memory Stick PRO和Memory Stick DUO也是索尼记忆棒向高容量和小体积发展的产物。
4.SM卡SM卡最早是由东芝公司推出的,它仅仅是将存储芯片封装起来,自身不包含控制电路,所有的读写操作安全依赖于使用它的设备。
尽管由于结构简单可以做得很薄,在便携性方面优于CF卡,但兼容性差是其致命之伤,一张SM卡一旦在MP3播放器上使用过,数码相机就可能不能再读写。
其市场表现已呈龙钟之态,不会再有更多新的设备支持它。
5.MMC卡MMC卡是由Sandisk和西门子于1997年联手推出的,它普及还沾了点SD 卡的光。
后来推出的SD卡标准中保留了设备对MMC卡的兼容,就是说虽然使用MMC卡的设备无法使用SD卡,而使用SD卡的设备却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MMC卡,在某些时候使得MMC顺利成为SD卡的代替品。
MMC卡的大小和SD基本一样,比SD卡要薄一点,不过在读取速度上还是SD强。
因此价格也是MMC比较便宜。
6.xD图像卡xD图像卡是继上面几种存储卡而后生的存储卡产品,是由富士胶卷和奥林巴斯光学工业为SM卡的后续产品成功开发的产品。
它的特点是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于一身,xD图像卡设计只有一张邮票那么大,未来图像存储能力高达令人惊叹的8GB。
数字线性磁带DLT(Digital Linear Tape,数字线性磁带)源于1/2英寸磁带机,它出现很早,主要用于数据的实时采集。
DLT每盒容量高达40GB以上,成本较低,主要定位于中、高级的服务器市场与磁带库系统。
先进的智能型磁带AIT(先进的智能型磁带)是SONY公司在快速访问高密度磁带录制技术方面的最新创新,现已成为磁带机工业标准。
AIT使用一种磁带盒上含有记忆体晶片的磁带,通过在微型晶片上记录磁带上文件的位置,大大减少了存取时间。
数字音频磁带ST(Digital Audio Tape:数字音频磁带)磁带:该磁带宽为0.15英寸(4mm),又叫4毫米磁带。
ST磁带盒较小,体积仅为73mm×54mm×10.5mm,比一般录音机磁带盒还小。
但由于该磁带存储系统采用了螺旋扫描技术,使得该磁带具有很高的存储容量。
差分备份差分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就是每次备份的数据是相对于上一次全备份之后新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
差分备份无需每天都做系统完全备份,因此备份所需时间短,并节省磁带空间,它的灾难恢复也很方便,系统管理员只需两盘磁带,即系统全备份的磁带与发生灾难前一天的备份磁带,就可以将系统完全恢复。
映像备份映像备份(Image copies)不压缩、不打包、直接COPY独立文件(数据文件、归档日志、控制文件),类似操作系统级的文件备份。
而且只能COPY到磁盘,不能到磁带。
差异备份复制自上一次普通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被创建或更改的文件的备份。
它不将文件标记为已经备份(换句话说,没有清除存档属性)。
如果您要执行普通备份和差异备份的组合,则还原文件和文件夹将需要上次已执行过普通备份和差异备份。
SAN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一类专门用于提供企业商务数据或运营商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管理的网络。
因为是基于网络化的存储,SAN比传统的存储和备份技术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强的性能。
通过专门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直接在SAN里的大型主机、服务器或其它服务端电脑上添加硬盘和磁带设备。
现在大多数的SAN是基于光纤信道交换机和集线器的。
通常SAN被配置成网络的后端部分,存在于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场之后Failover(故障恢复Failover(故障恢复):功能相当的系统组件替代故障组件的一种自动替代系统。
经常使用于连接到相同存储设备和主机计算机的智能控制器。
如果其中之一的控制器故障,故障恢复开始启用,其他正常的控制器将负担其I/O工作。
备份记录备份记录(duplicated record)文件记录的复制品。
保存在文件库中,与原文件分开存放,是为了防止关键性文件或数据丢失而备制的。
也称复制记录。
备份集备份集(Backup sets)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备份的集合,它包含本次备份的所有备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