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于建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

对于建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随着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趋势,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已势在必行。
本文力图对于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难点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对于科学设计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
标签:累积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损失道德风险一、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在我国有了一定发展,其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减少社会纠纷,稳定社会的管理作用也日益显现。
责任保险在环境领域的运用促成了环境责任保险的产生。
受到国外和国际环境法的影响,我国在环境领域也已推行责任保险,我国作为《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缔约国,已经开始实施油污损害责任保险,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8条规定,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应当持有有效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
另外,我国对于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作业者,已经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大连、沈阳、长春等城市相继开展环境责任保险业务。
但是,近些年来,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开展范围不广,同时开办这项保险的城市保险规模也不大。
而且投保户数呈下降趋势,有的城市由于没有企业投保,已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立法上仅局限于海洋石油勘探和油污损害赔偿方面,虽然在实践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并不成功。
这与我国日益迫切的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社会化需求似乎并不相符。
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举步维艰,是否因为它不适应中国国情,无法在中国实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国外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并不完全一样。
所以笔者认为,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能否真正在我国建立该制度的根本性因素。
二、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的相关难点问题的理性思考1.关于累积性环境污染事故能否纳入承保范围目前在各国理论和实务中,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属于承保范围已成定论。
浅析我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摘要】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我国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难题,我国逐步建立了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环境污染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企业环境污染责任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起源和作用。
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发展建议,展望了未来的前景,并对本文进行总结。
通过对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环境污染责任意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我国、现状、起源、作用、不足、发展建议、前景展望、总结、环境保护、责任承担、企业责任、制度完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保险机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导致环境受损,对公众健康和生态造成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通过立法、政策等手段,加大了对企业环境污染责任的监管和追究力度。
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境污染责任,需要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和修复责任。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环境污染责任带来的风险,我国建立了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缓解企业因环境污染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经济赔偿风险,促进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和责任,保护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公众和环境。
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能够促进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激励企业采取更多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研究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还可以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推动环境责任的明确化和规范化。
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内推广。然而人们对这一制度的热切期待 可 能 会 因 现 实 的 困境 和 理 论 准 备 的 不 足 而 大打折扣。本文将就我 国环境责任 保险中 几 个 不 容 回避 的 问题 作 一 些 思 考 和 提 出 一
些粗 浅 的 看法 。
一
关 于承 保风 险 的范 围 £
环境 侵 权 存 在 突 发 性 和 渐 进性 ( 续 持 性 )两 类 。对 突 发性 和 渐进 性 环 境 侵 权 赔 偿责任是否均能作为承保 风险而言 ,各国 立法 有 所 不 同 , 致 可 分为 两 类 : 一 , 大 其 在 般 的第三者综合责任保单中以各种条款 形式排 除渐进性的环境损 害责任 ;或使用 “ 时 效 为基 础 的 索 赔 条 款 ” 以 ,通 过 缩 短 、 控制 索 赔 时 间 来 明确 承 保 突 发 或意 外 的事 故 。例 如从 l 8 年 开 始 , 士 的 保单 就 规 99 瑞 定环 境 损 害 赔 偿 责 任 只 承保 “ 立 的 、突 独 发 的 、不 可预 见 的事 故 ” 。其 二 ,确 立一 种 独立 的环 境 损 害 赔 偿 责 任保 险 ,既 承保 突 发 、意 外 性 的环 境损 害事 故 ,亦 承 保 渐进 性 的 损 害事 故 。 如荷 兰 、 大 利 、 国 、 意 法 丹 麦、西班牙等国的环境责任共保联 合体方 式。 突 发性 的环 境 侵 权 是在 发 生 前 没有 明 显 的 症状 , 一 旦 发生 , 即 时造 成 损 害 , 但 就 受 害 人 也 能发 现 受 害 之 所 在 ,且能 比较 容 易对 损 害作 出认 定 的 侵 权 行为 ;而 持续 性 的环境侵权延续时间长 ,甚至是多种因素 复 合 累积 之 结 果 ; 因此 ,侵 权 人 和 受 害 人 对 侵 权 行 为 发生 的 具 体 经 过 ,常 常 缺 乏 深 切 认 识 ,以致 于 对 侵 权行 为何 时存 在 ,侵 权 人 是 谁等 问题 难 以认 定 ,受 害 人 更 无 从 举 证 , 结 果 是 难免 阻却 救 济 之 实 现 。 因 其 为 上 述 突 发性 环 境 侵 权 、渐 进 性环 境 侵 权 的不 同特点 ,传统环 境责任保 险一般仅为 突 发 性 环 境 侵 权 造 成 的 赔 偿 责 任 提 供 保 险 。而对 渐 进 性 环境 侵权 而言 , 因其 行 为 发 生 与损 害事 实 出 现 之 问存 在 一 个 较 长 的 时 间 间隔 ,即所 谓 的 “ 期 潜伏 ” 保 险 人 长 , 很 难 预 见到被 保 险 人 的 行 为将 造 成 的 末 来 的环境损害的责任 风险,无法将这种风险 事 先 予 以 考量 、 计算 、调 整 从 而 收 取 相 应 的 、合理 的保 险 费 、无法 建 立 充 足 的 储 备 金 ,也 无 法 通 过 保 险 条款 约束 被 保 险人 采 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对于渐进 性的环境侵 权 ,保 险人可能因无法预知风险而不愿承 保;或因过高的赔付 储备 金预算而 “ 吓退” 被保 险人投保 。 将所有的环境侵权行为都纳入责任保 险的范畴无疑是最理想 的。但~项法律制 度 的实 际效 果 ,既 与 其 法律 规 范 的完 善 程 度 有 关 ,更 与 其 满 足 社 会生 活 的需 要 程 度 以及 在 程 序上 的可 执 行 程 度有 关 。大 多 数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摘要我国的环境侵权责任保险由于立法和制度的不完善,在实践中一直难以推行。
本文旨在论证以建立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投保方式解决供求问题、以索赔基础制解决长尾问题和以企业自律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词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重构一、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问题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建立的时间较短,发展至今也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而对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立法散见于《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中,以下我们将采取图解的形式总结相关立法,同时其问题也将一目了然:(一)缺乏专门立法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第一,适用范围单一、零散,对于现实中常见的污水、废气等引起的环境侵权损害均没有涉及。
第二,立法仅提供方向,缺乏可操作性。
从立法条文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各个立法基本都只提出了需要办理相关的环境侵权责任保险,但对于具体的投保方式、保险人、承保范围、索赔时限等均没有提及,使得这一制度至今仍然只有基本的立法方向而缺乏实质性的可操作内容。
第三,先行立法位阶低,效力有限。
(二)供求不平衡的两难投保人的需求不足直接导致了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市场的萎缩,由于保险人收入的保费不足,保险人为了维持自身的经营,当然不可能向投保人提供高额的赔付金,责任风险无法在大范围内分散,保险的效果大大降低。
其次,保险人保险产品供给不足。
在试点阶段,各保险公司推出的环境侵权责任保险的险种极为有限:长安责任险公司险种最多,包括环境污染责任险、水域船舶污染责任险、绿色装饰装修工程责任险;安信农险和太保财险均只推出了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险;平安财险推出了环境污染责任险;人保财险推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华泰财险推出了场所污染责任险,以上险种共计6类。
可以看到,我国承保环境侵权责任险的保险人数量极少,且其承保的险种单一,专业性不强。
(三)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了获得保险理赔而故意引发保险事故[1]。
建构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

建构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摘要:环境保险制度应该被视为一套关于环境保险的设置、运作和落实的整体机制。
它以环境保险这一险种的设置为前提,目的是要很好地使环境保险充分发挥其设计初衷,有效地激励或敦促被保险人预防或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在污染发生之后为受害人提供适当及时的救济,将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环境保险;风险社会;校正正义。
2010年12月底,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有100多名儿童被检查出血铅超标。
这些血铅异常的儿童的家附近有两家电源厂,经怀宁县政府2011年1月6日通报,初步认定博瑞电源有限公司未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超时违规试生产,是造成此次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
论者查知,血铅是指铅中毒,主要影响儿童的智能行为和体格生长,而且铅毒性作用待发现时已经难以逆转,其隐匿渐进的病理特点使其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更大。
一镇之中如此多的儿童被检查出血铅超标,将对孩子的身体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损失,这引起了论者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后果的弥补或预防的法律措施的思考,危害既已发生,社会对受害人能做的就只有想办法救济,使损害降到可能的最低,论者拟就建构我国环境保险制度再做思考。
环境保险制度对于目前环境法学界的人士来说并非新鲜的概念,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起的全国各界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讨论后,虽有一些单行法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对环境污染损害补偿进行规定,并部分地区也开始环境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
但是,历经数年我国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污染保险制度,基于此种情形,论者试图从该制度的法理理论根据出发阐述该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并就环境保险制度建构的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拙见。
1 环境保险制度的概念。
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环境保险”。
关于环境保险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环境责任保险(environmental liabilityinsurance)是指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
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存在的局限性,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并解决相关的环境侵权赔偿问题。
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和沉重的环境污染代价警示我们:控制和治理污染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尽快推行环境责任保险。
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它是以被保险人因从事保险单约定的业务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应当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投保人以向保险人交纳保险费的形式,将突发、意外的恶性污染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环境责任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责任填补救济制度,其分离了环境侵权主体与赔偿义务主体,既保护了环境侵权的受害者,又使加害人不必过分承担损害赔偿的不利后果,有利于分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在“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课题中,笔者认为,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各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与该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同步,如瑞典的《环境损害赔偿法》和德国的《环境责任法》都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其完善的法制建设为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法律的健全与执行的力度。
目前我国环境责任的立法虽然有较大进展,如《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我国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
”但没有专门针对环境责任保险的专项法律、法规或条例。
同时,现有的相关规定比较抽象,只是笼统地规定应当办理环境责任保险,至于承保范围、承保机构、费率的确定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在制定环境污染赔偿的专门性法律时,有必要对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各项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弥补现有法律的不足,建立健全我国环境侵权的法律体系。
建立强制性责任保险为主,任意性责任保险为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建构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

建构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摘要】我国环境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指出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保护。
在理论基础部分,强调环境保险是一种弥补环境治理不足的有效方式。
政策法规方面,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环境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
实施难点则是我国环境保险制度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经验借鉴可以从国外先进国家的环境保险制度中获取启示。
在制度建设方面指出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机制。
结论部分呼吁全面实施环境保险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持续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险制度、建构、现状分析、问题意识、目的意义、理论基础、政策法规、实施难点、经验借鉴、制度建设、全面实施、监督机制、制度完善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险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环境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保险产品种类有限,覆盖范围较窄。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保险的需求与潜力巨大,但市场信誉不佳、缺乏统一标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在制约其发展。
环境保险在保障权益、分担风险、促进企业环保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通过对当前环境保险制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环境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为了推动环境保险市场的发展,有必要加强监管与规范、促进产品创新与多样化、拓展市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在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的我国环境保险制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问题意识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建构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
目前我国环境保险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保险产品种类有限,覆盖范围较窄,对于环境损害的赔偿能力有待提升。
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管手段尚不够完善,监管部门在环境事故发生后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导致环境污染治理和赔偿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环境责任和赔偿标准的界定和执行也存在一定的难题,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确保环境损害者承担应有的责任。
关于在我国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一些思考

然而 , 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赔偿制度尚不完 善, 事故责任方很难单独承担赔偿责任 , 事故受 害者很难得到应有赔偿 , 以致绝 大部分损失 由受 害者、 、 国家 社会来承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由此 应运而生。环境责任保险可以分散风险 、 避免企 业因巨额赔偿而破产 ,同时又能给受害者迅速 、 有效的救 济, 因此 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 l 而发 展适合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 己经成为 了事关我 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笔者将会就我 国 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一些问题提出 自己的一些 想法 。 1环境责任保险的实施模式 环境责任保险在我 国大多属于 自 愿性保险 , 采取完全 自 愿的投保方式 , 多数企业抱着侥幸的
心理, 不愿意投保, 而宁愿 自 担风险。这使参环 境责任保险的都是较高风险的企业。当投保人的 风险普遍提高时, 其转嫁给保险人的风险也相应 变高, 则保险人的资产质量必然下降 , 导致保险 人 的信用危机。这将导致保险人或者将极高风险 的企业剔出承保名单 , 这与设立环境责任保险的 初衷背道而驰 ; 或者提高保险费率 , 这则会使风 险程度低的投保人退 出责任保险 , 污染受害者 使 得不到公平赔偿 的现象普遍存在。 基于我国环境 问题 的现状 , 可以实行强制责任保 险为主 , 任意 责任保险为辅的制度。 实行强制责任保险不仅有 助于保护受害人的赔偿权益 , 且 而 有助于保护侵
财经与管理
cawc面 dot嵋 誓 ● ■ ■ _ } h0s ds ■ ■ 阻 IN T ngaPu圈囵囫翟蓬豳 i ee。inrc n oe l ●
关于在我国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一些思考
山 泉 方 克增
(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 北京 10 8 ) o0 1
摘 要: 当 在 今社会,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瓶颈。 环境责任保 险兼具 了经济手段的弹性和行政手段的强制性 , 建立 起符合 实际情况的环境责任保险静度体 系, j 对于我国解决环境 污染问题 , 促进经济、 社会、 人类可持续发展都会有 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在 这一背景下完成的, 希望能对我 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发展 提 出几点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 环境污染 ; 环境责任保险 ; 强制性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新时代环保管理的重要路径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新时代环保管理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成为了全社会的焦点问题。
我国也在不断加强环保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成为了新时代环保管理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探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实施过程及其对于未来环保管理的影响。
一、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1、促进企业环保自律意识的提高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由企业购买的一种责任险,通过保险公司向企业赔偿环境污染和损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建立此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环保自律意识,鼓励企业主动加强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损害的发生,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升级。
2、减少环境污染和损害的赔偿成本环保事故发生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会对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减小环境污染和损害的赔偿成本,缓解企业的经济压力,同时提高企业对环境健康的责任意识,从而避免环境污染和损害已经发生的情况。
3、实现环保和经济的双赢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紧密关联的。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可以使企业重视环保事业,更加注重环保措施的投入,提升绿色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推动企业在环境节能、减排方面实现双赢。
二、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需要有明确的实施过程和规定,以下是个人对于实施过程的建议。
1、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设与监管的机构,指导企业依据独立评估结果购买相应的环境责任保险。
2、建立权威的独立评估机构对于企业的环保措施及环境责任承担能力进行独立评估,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准确地制定相应的责任保险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环保自主权和风险识别能力。
3、建立标准化保险产品建立标准化的环境责任保险产品,考虑企业不同的环保风险水平,制定相应的保险费率,以此推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环保能力提升。
对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

对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根据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理论,在我国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已经是必然趋势,但是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发展慢,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环境责任保险由于环境侵权状态的间接性、持续性、反复性、广泛性和累积性等特征,因此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其污染后果非常严重。
而环境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分散损害的社会救济方式,通过把环境污染责任分散给全社会,受害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济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环境责任保险是基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即环境侵权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责任保险合同,由保险人在保险风险事故(环境侵权损害事实)发生的情况下,向受害人(第三人)负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救济方式。
一、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一)环境污染受害人能够及时获得损害赔偿环境责任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救济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地分散社会损害。
由于社会需求的存在,污染型企业才得以继续生产,因此环境损害的责任由全社会共同承担有利于更多的人树立环境责任保险意识。
环境污染具有范围广、危害大、潜伏期长等特点,环境污染往往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和人群,有的环境污染爆发是经过长期的累积,可能会导致环境侵权人的难以确定,比如日本的四大公害诉讼案件,甚至拖延至二十年以上。
(二)把企业置于保险公司的监督之下,弥补政府环境执法的不足一方面,污染环境的企业往往是一些地方财政的纳税大户,如此该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有很大的牵连关系,政府部门对污染企业污染监督并不是很严格。
另一方面,环境执法的过程多是行政命令,带有强制性特征,污染企业只是被动的服从,这并不能有效扭转企业高投入、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对于政府的环境执法,保险公司公司作为社会盈利性企业,环境责任保险作为其险种之一,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实现对污染企业的监督。
论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之思考

论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之思考摘要: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法律体系作为其制度保障。
与此相比,目前我国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公众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对其略有涉及外,整体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鉴于此,本文拟从在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为基础,把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框架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设想,以期能对我国今后制定环境责任保险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环境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环境污染事故一、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环境责任保险就是将责任保险应用到环境领域,具体而言就是指:在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依法应对第三人负有损害赔偿责任时,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第三人支付保险赔偿金的制度。
其保险对象是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对第三人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
目前,鉴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健全,在我国构建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是大势所趋的必然之举。
第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和开展环境责任保险业务的实践给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了现实性要求。
发展保险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刚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险业的发展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可以说,缺少了它的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完备,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对此,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大力发展保险业,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其保险效率,规范其保险制度,最终使得中国的保险业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微小部分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真正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市场化、法制化的独立的社会保障行业,从而充分发挥了其所特有的社会保障之功效。
对环境责任保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环境责任保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2023-10-26•环境责任保险概述•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与除外条款•环境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与费率•环境责任保险的推广与实施目•环境责任保险的风险评估与预防•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录01环境责任保险概述定义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特殊的责任保险,承保被保险人因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特点具有强制性、赔偿的有限性和赔偿的广泛性等特点。
环境责任保险的定义与特点起源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国家开始引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逐渐完善,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责任保险的历史与发展1环境责任保险的重要性23通过赔偿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损失,保护了环境和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避免了因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
保障公众健康通过强制企业购买环境责任保险,促使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减少环境污染行为。
促进企业守法02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与除外条款包括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
直接损失包括因环境污染导致的企业声誉受损、社会形象受损等。
间接损失包括因环境污染导致的法律诉讼、仲裁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承保范围03合同约定如保险合同中约定的除外条款所涉及的环境污染不在保险范围内。
除外条款01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不在保险范围内。
02违法行为如企业故意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不在保险范围内。
1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的平衡23保险责任范围应该广泛,以覆盖更多可能的环境污染风险。
除外条款应该明确、合理,以避免保险责任范围过大或过小。
在保险合同中应该明确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的划分,以避免争议和纠纷。
03环境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与费率赔偿限额定义赔偿限额是指保险公司在单个保险合同中或一定时间段内,对被保险人因环境污染所遭受的赔偿责任的最高赔偿金额。
赔偿限额赔偿限额的确定赔偿限额的确定通常基于风险评估和保费收入之间的平衡考虑。
我国建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的思考

我国建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的思考我国建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的思考环境强制责任保险,是一项法律制度,国外关于突发性高风险的行业都有这样的制度。
但是我们国家一直没有重视,且由于我国商业保险的起步也比较晚,强制保险几乎没有,直到2019年7月才产生了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造成的侵权和一般的侵权行为不一样,它一般受害的地域及其广阔,受害人非常众多,赔偿数额巨大,往往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无论是损失惨重的受害人索赔落空,还是污染企业不堪巨额赔偿而破产都将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影响。
如2019年11月13日发生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
吉林省共出动了4万多人次及9000多台次的车辆,10万多人次走上街头对防治工作进行宣传,全省投入的资金截至12月底已达到了7000多万元。
其实对很多国家而言,为了保证受害人得到充分的赔偿,都要对这种从事高度风险的行业进行强制性的责任保险。
它最早是19世纪发源于法国,现在是在欧洲和北美国家发展比较快,如在美国对有毒物质和废弃物质的处置可能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都建立了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并且规定了投保的额度,因突发性事故或非突发性事故而有所区别。
在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的一个基本法就是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这部法律里也提到了有关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它有专门的条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或者个人,无论是否有过错都有责任排除危害,对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但是我们的法律中只有这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它在具体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包括我们一系列的司法制度的问题也存在,所以执法也遇到很多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和推行环境保险制度,根据风险责任社会化原理,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分散巨额赔偿风险。
本文以下将介绍发达国家环境风险管理的做法,同时对我国建立环境保险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一、欧洲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1.德国关于环境保险的规定(1)保险方式。
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定义
环境责任保险,也称为污染责任保险,是一种由保险公司提供的针对环境污染而制定的保险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当事人对因自身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引发的责任。
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者应该担负责任,而环境责任保险机制旨在确保他们有能力负担相应的责任。
二、环境责任保险的分类
环境责任保险可以分为物理污染损失责任保险和责任损失保险两种产品。
前者针对的是物理环境污染引起的实际损失,而后者则是为责任险清洁费用负责,可以缓解企业因污染事件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环境责任保险的主要目的
环境责任保险ür能够为实施环境保护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同时能够减少社会经济对环境污染产生的损失。
此外,还能够解决企业和用户因污染而产生的纠纷,缩小污染源和影响范围,降低污染扩散及环境恢复的费用,有效缓解财务负担等。
四、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潜力
中国在环境污染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环境责任保险在国内外的发展受到认可。
它的发展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以及改善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并愿意购买环境责任保险,我国宣传和宣传也应该加强,让更多的个体接受环境责任保险。
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采 取 一 定 的 预 先 保 障 义 务 履 行 的 预 防 措 施 , 括 : 1 责 任 保 险 , 与 包 () 即
采用比较灵活、 变通的方式等等, 这些都使受害人获得救济 的可 能性 度 — — 以 德 国为 典 型
如下特征:
1 承保内容的限定性 . 依据保险的~般原理, 商业保险的可保风险须满足 以下条件 , 一 是必须是纯粹风险。二是风险事故的发生对 某一具 体的标 的而言必 须具有偶然性。 是风险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 故意的行为所致 。 三 非 根据 保险基本原理, 险公司只能承保偶然性和突发性事故引起 的环 保
环境责任保险是通过责任风险社会化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 问题 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通过借鉴其他 国家的经验 , 分析 了 这一制度在我国实际实行 的困境和原因, 出一个符合 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模式架构。 提
关 键词 环境 责 任保 险 强制 保险 任 意保 险 再保 险
中图分 类号 : 9 2 D 2. 6
2 责任范围广、 . 时间长
一
必要或可期待的财务责任。 环保局局长在其依法发 的行政命令 叶, | 要求业主就 日后对 筇三人 的损 害赔偿 责任 ( 括对 人身和财产的损 包
害 )关 闭估 算 费用 以及 关 闭 后 3 、 O年 内所 可 能 引 发 的监 测 与维 护 赞 用 进 行 投 保 投 保 的 额 度 因 突 发 性 事 故 或 非 突 发 性 事 故 而 有 区 别 在
保为 限。 如果设施所有人未履行或末充分履行上述法定义务, 不但主 管机关可以依照该法第 l 9条第 4款的规定全部或部分禁止 该设施的 运行 , 而且依照该法第 2 条的有关规 定, l 设施所有人还将承担相应的 刑事责任 , 可能会被处 以 1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 。
关于发展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思考

产能经济375关于发展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思考史英超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变得刻不容缓,通过保险的方式去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必要的措施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中图分类号:DF43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6-0375-01一、我国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背景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之上的。
我国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招商引资、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吸引外国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通过不断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技术我国快速发展本国经济,使得本国经济腾飞。
但外国在我国投资建立的企业技术落后,生产制作的工业制成品一般生产利润低廉,而且对自然资源的损耗极大,在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之后,我国的生态发展受到极大的破坏,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的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了国人的身体健康。
二、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必要性(一)保险分散企业风险,降低政府支出的需要过去企业由于技术低下或者环境保护装置成本过高,通常放弃安装环境过滤保护装置,使得当高污染企业发生污染行为时通常企业只缴纳部分罚款或受到行政处罚,剩下的治理污染所需花费的费用多由政府买单,这无形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支出成本,使得政府不能将公共支出充分的投入到其他领域。
另一方面,企业只缴纳少数的行政罚款,其所缴纳的行政罚款远远无法满足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更深远影响的损失,单纯的行政罚款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更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增加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二)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险不仅具有分散企业风险,降低政府公共支出的作用,还具有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若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无疑会增加民众的恐慌,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关乎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探讨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探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它是一种特殊的责任保险,在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关系中,保险人承担了被保险人因意外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和治理费用,使污染受害者在被保险人无力赔偿的情况下也能及时得到给付。
1、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云南省铬渣倾倒事故的发生,再次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因此,采取必要手段,加强环境污染的风险防范和事故处置,已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我国当前的环保政策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事后处理”型,污染治理成本巨大。
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是现在的2倍,环境保护压力将是现在的4-6倍,现在的环境治理方式根本是杯水车薪。
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环境风险的先进经验,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多元化环保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1)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以保障污染受害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受害者虽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求得赔偿,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复杂性和时效性问题,并且有些事故污染后果也并非立竿见影,客观上增加了受害者取得赔偿的难度。
退一步讲即使受害者胜诉,如果事故企业不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受害者也难以及时获得赔偿。
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保险公司将及时向受害者提供赔偿,避免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长期化、复杂化。
(2)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分散经营风险。
目前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事故呈高发态势,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
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将责任风险分散或将其限制在最小程度内,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果企业购买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保险公司将会第一时间帮助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持续稳定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总第108期)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王 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环境责任保险强大的分散和转嫁风险功能,深受污染企业和污染事故受害者的青睐。
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市场才刚刚起步,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不能良性运转,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保险业自身发展不足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系统化构建欠缺,制度构建依据的理论研究欠缺是最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环境责任保险;累积性污染;保险模式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51(2008)03-0164-05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但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损害,还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企业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赔偿责任。
如果损失过大,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企业一蹶不振,难以度过污染事故难关,不能恢复生产。
这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还不利于污染事故受损方利益的保障。
针对这一困惑,很多国家纷纷建立了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负债压力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环境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责任保险19世纪初期发源于法国,目前特别在欧美一些国家国发展较快。
环境责任保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大量出现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应运而生。
环境责任保险强大的分散和转嫁风险功能,深受污染企业和污染事故受害者的青睐,同时其促进环保科技和保险企业发展的潜在功能,又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保险业的积极支持。
目前,在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不但在分散排污企业环境风险、保护第三人环境利益和减少政府环境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还强化了保险公司对企业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损害的监督管理。
然而,面对经济高速增长下日益突显的环境损害问题,我国却至今尚未全面建立实质意义上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仅对公众责任险略有涉及。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不能良性运转,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保险业自身发展不足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系统化构建欠缺,制度构建依据的理论研究欠缺是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立足法学的基本理论,从保险法学的视角,对环境责任保险的基本概念内涵如何界定,累积性污染能否承保、环境责任保险的保险模式如何选择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提供些许法学理论支撑。
一、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内涵分析环境责任保险(envir onmental liability insur2 ance)有“绿色保险”之称,其定义在各国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对此概念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第一,环境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环境民事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责任[1]。
环境侵权人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后,其承担的责任形式可以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各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及实践,能够成为保险标的的只有环境民事责任,非民事责任不能作为责任保险的标的。
例如,被保险人触犯刑法而应当承担的环境刑事责任,或者被环境行4613收稿日期:2008-01-11 作者简介:王莉(1976—),女,河南桐柏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等环境行政责任,不得作为责任保险的标的。
同时,我国《保险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因此,污染环境所应承担的诸多民事责任中只有损害赔偿责任可以作为环境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非损害赔偿责任不可以作为环境责任保险的标的。
但是这里的损害赔偿责任应作广义的理解,即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承担的民事责任不以损害赔偿为直接内容,但是责任在具体履行时可以转化为损害赔偿并可以用金钱计算的,可以作为保险标的。
例如,被保险人致人损害而承担的恢复原状、消除危险、清理场地的民事责任。
第二,环境责任保险属于财产保险但又区别于财产保险。
保险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财产保险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由于保险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保险责任的保险。
财产损失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的损失或积极损失,是指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二是间接利益的减少,即财产利益应当增加而没有增加;三是消极损害,即因为承担赔偿责任而发生的不利益。
环境责任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致他人损害发生时,需要对他人所受直接损害或间接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因有财产利益的付出而发生经济上的不利益(消极损害),其后果是被保险人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2]。
被保险人通过支付保险费的方式把这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达到对这种消极损害进行填补的目的,环境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
但是,与传统财产保险不同的是,传统财产保险的保险事故的引起如果是被保险人故意造成的,则保险人可以免责,但由于环境责任保险是为第三人利益而存在的保险形式,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保险人不得以被保险人故意侵权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此种情况下,保险人向受害人承担保险责任后,保险人将获权向被保险人代位追偿。
第三,环境责任保险的限额赔偿性。
环境保险限额赔偿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环境侵权责任的限额赔偿。
在环境侵权中,环境本身所遭受的损失和由环境侵权所导致的受害人的财产、生命、健康和精神损失一般都相当巨大。
如果让环境侵权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极可能使该侵权人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破产,其结果不仅仅是一个侵权人的消失,还可能导致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人的失业。
这不仅使受害人因侵权人破产而得不到全部赔偿。
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基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的考虑,一些国际公约和几乎所有的国家的国内立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有限额的环境侵权赔偿制。
如1969年《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第5条规定:船舶所有人有权将他依本公约对任何一个事件的责任限定为按船舶的吨位计算,赔偿额为每吨2000法郎,但这种赔偿总额绝对不得超过2.1亿法郎。
《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公约》第10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德国环境责任法》也规定:基于同一环境影响所导致的人或物的损害,最多只能赔偿1.6亿马克。
由于环境责任保险的赔偿是以环境侵权的责任赔偿为基础的,在环境侵权的投保人享受赔偿限额的优惠时,没有理由要求保险人承担对受害人更大的赔偿责任[3]。
二、关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承保范围问题所谓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是指环境责任保险对哪些污染事故承保。
环境污染事故,可以分为突发性污染事故和累积性污染事故。
突发性事故可以承保,在各国责任保险理论和实务界已成定论,对累积性污染事故的承保,由于理论上存在诸如没有不确定危险等的争议,各国的立法规定不同,有的国家可以承保,有的国家不予承保。
笔者认为累积性污染事故可以承保不存在理论障碍。
具体理由论述如下:第一,累积性污染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众所周知,任何形式的保险,以存在不确定的危险为前提。
没有不确定的危险存在,就没有运用保险的必要,危险的不确定构成保险营业的第一要素。
危险的不确定,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的并具有偶然性的实践[4]。
不确定的危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危险的发生存在可能。
如果保险人和投保人实现约定的危险根本不可能发生、已经确定发生或已经确定必然发生,不能适用保险。
②危险的发生不确定。
危险的发生不确定,主要表现为危险是否发生不确定而具有发生的偶然性、危险必然发生而发生时间不确定、以及特定危险造成的后果不确定。
③危险发生符合法律并为法律所认可。
符合法律并为法律所认可,包括危险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
反之,不适用保险。
累积性污染,从无限制的长期来讲,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污染事故必然爆发。
但责任保险合同与一般的保险合同一样,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会在合同中约定保险责任期间。
在该期间保险事故可能爆发,也可能不会爆发,危险的发生并非保险人和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完全可以确认的必然事情。
因此,符合“危险的发生存在可能”的特征。
同时,累积性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561性程度也是不确定的,符合特征之二。
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具有社会妥当性、合法性、价值性和社会性。
因此,累积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符合法律、符合社会公益和善良风俗,此也达到了特征三的要求。
所以,累积性污染事故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符合适用保险的条件。
第二,对累积性污染事故承保,符合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利益构成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对于保险合同具有基础性的评价作用。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究竟什么是保险利益?说法很多。
有的学者认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害关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以致保险标的的不安全而受损,或者因为保险事故的不发生而受益的损益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经济利益[5]。
保险利益的上述概念,将保险利益归结为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经济利益,对于财产上的保险利益可以予以说明,却难以用来说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利益。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有的学者认为,保险利益是指当事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为法律所承认的利害关系[6]。
财产上的保险利益与人身上的保险利益加以区分,对财产上的保险利益的认识不能完全适用于人身上的保险利益,财产上的保险利益与人身上的保险利益应当适用不同的规则。
财产上的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特定财产所具有的实际和法律上的利益,人身上的保险利益对于投保人本人为其主观价值,对于第三人则为投保人和该第三人之间的关系。
我国《保险法》基于这一观念,对保险利益给出了一个涵盖财产和人身保险利益的概括定义。
即第十一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环境责任保险属于广义的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利益,在实务上一般可以概括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现有利益、因保险标的的现有利益而产生的期待利益、责任利益三类。
何谓现有利益和期待利益?这里不再赘述。
责任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承担的合同上的责任、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责任利益,属于法律上的责任,以民事赔偿责任为限。
当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承担民事责任的可能时,对其可能承担的责任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投保责任保险。
当累积性的污染事故发生后,侵权人对受害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这种基于法律规定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属于财产保险利益中的责任利益,是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
因此,侵权人可以投责任保险,即环境责任保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累积性污染事故可以投环境责任保险,没有理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