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的相关论文锦集
皮亚杰的教育理论相关论文3000字
皮亚杰的教育理论相关论文3000字篇一:皮亚杰阶段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心理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的。
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
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教师理解自己的学生处于何种阶段,是否具备掌握某一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和改变教学目标。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
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教师要提供探索的机会,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同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儿童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盲目地作出判断。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来达到该目的。
篇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对学前教育启示论文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说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前者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连续的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有关于教育理论的精选论文
有关于教育理论的精选论文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统筹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中包含的多种关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纵向上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横向上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厘清关系,统筹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
一、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的关系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行动目标,是一个澎湃雄厚的动力来源,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对教育相对落后的县域而言,抓住这一契机,才有可能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跨越,甚至后来居上。
同时,实现教育现代化时不我待,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补的短板不少,要解决的难题集中、深层、尖锐,因此更是一场严峻挑战。
1.直面严峻挑战,提振精神追逐教育现代化幸福不会从天降,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等不来、靠不来、不能降格以求,只能靠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
试想,如果一个单位,一个地方,没有什么矛盾、困难、问题,我们还有什么奋斗的理由和价值?工作上的矛盾、困难恰恰是激发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它能够激活我们的思维,磨砺我们的意志,推动我们去创造、去追求。
我们既要克服盲目乐观、一蹴而就的思想,又要克服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既要看到差距,更要看到缩小差距的有利条件,绝不让懈怠、应付、懒散成为教育现代化征途上最大的拖累。
每一个教育人都要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机遇意识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坚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2.聚焦教育难题,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校长教改领导力,强化教师教改执行力,实施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帮助”教学为立足点。
调研发觉,部分物理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特别完整,操作性强,但老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
缘由是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呈现老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帮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同学为主体进行教学。
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挨次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同学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制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同学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供应导课资源、学习资源、学问点展现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
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由于不便利同学记录。
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同学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帮助教学。
例如:(1)不便利观看现象的演示试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试验;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老师要有高深的专业学问、丰富的教学阅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把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学问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力量。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关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探讨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简单来说,就是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好奇心强、学习能力旺盛,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蒙台梭利教育法(1)环境创设: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成长。
(2)混龄教育:让孩子在混龄班级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感官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感官教具,锻炼孩子的感官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2.瑞吉欧教育法(1)项目式学习:让孩子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艺术教育: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高宽教育法(1)课程设置: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孩子的认知、情感、动作、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2)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家园共育: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增强教育针对性:教育理论强调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针对每个孩子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4.促进教育改革:教育理论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幼儿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更是他们未来人生的基石。
作为一名资深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时常思考如何将教育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最新3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最新3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篇一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
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
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
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
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
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
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
”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
《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
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
教育方面论文15篇
教育方面论文15篇
1. 基于数据挖掘的教育评估研究
2. 探索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研究
3. 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4. 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
5.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究
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分析
7. 新媒体对教育传统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8. 建立现代化学习空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9. 注重科技教育与非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探究
10.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互动式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探究
11. 美国小学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12. 提升大学教学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13. 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教育综合评价研究
14. 教育公平状况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反映与分析
15. 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精选5篇)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精选5篇)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篇1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教育是人学”。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教育学术论文(精选5篇)
教育学术论文(精选5篇)教育学术论文(精选5篇)教育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1.教学拘泥于传统形式,缺乏制造性和创新性。
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阅历和成果,但是总体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形势进展需要、人才培育质量需求还是存在肯定的差距。
一是美术理论教学仍以绘画技能的讲授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没能紧跟社会进展形势和需要;教学中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同学之间的特别性。
二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美术教育不在于培育出多少画家和艺术家,主要是在教会同学美术绘画学问和技巧的同时,开发同学智力、陶冶同学情操、培育同学审美力量、认知力量和实际应用力量。
许多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却没能抓住这个目标,导致培育出来的同学实践动手力量和综合素养不高。
三是部分高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不足。
如,许多高校多媒体教室严峻不足,绝大多数老师仍旧是板书教学,只有少数老师能用多媒体教学。
2.美术老师实践动手力量和综合素养不高。
高校美术老师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美术理论学问丰富,但是实践教学力量和创新力量不强。
一是大多数高校由于基本建设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紧急,对美术老师社会实践力量和实践教学力量培育重视不够,在教学硬件建设、老师队伍培训资金上投入不多,导致同学实践教学分组率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好。
二是美术老师队伍学问结构老化。
社会在进步、学问在更新,美术教学改革必需紧跟形势。
但是部分老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少主动学习专业学问和实践技法,只是在教学和工作中被动地学习。
久而久之,美术老师专业学问老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甚至影响同学学习爱好和效果。
三是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主要是培育同学的制造力量和审美力量,这就需要老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需要广泛涉猎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学问,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力量和综合素养,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忽视文化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力量培育。
教育理论论文的相关范文锦集
教育理论论文的相关范文锦集浅析微课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 前言时代在进步,教育在改革,网络时代的覆盖,为了跟上时代的变迁,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
微课的出现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它是将学习内容引进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可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不过其中也包括了重难点的解析及课后反思等。
2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中围绕重要知识点,视频教学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与传统教学的视频资料不同,微课还包涵与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反思、测试、评价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所以微课既是区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起的新型教学模式。
微课所具有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提高学习效率。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来说,微课采用的视频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只担任讲授的角色,更多转变为引导角色;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微课的主体突出、内容具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每堂课都会根据其知识点和核心内容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单一,内容精简,知识点针对性强,研究内容易表达,也易理解。
3 传统医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也是很好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基础实验教学也是医学中的关键,医学实验的发展对医学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的教学的目的除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实验教学的强化,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
实验教学在医学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医学教育质量也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挂钩,所以在对实验的教学中要深化实验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中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传授获取的方法,通常都是以教师灌输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缺少自己思考创新。
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昧的重复验证性实验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所以要注意对实验的合理安排。
关于教育论文范文(共30篇)
关于教育论文范文(共30篇)篇1: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有很多类型,教育论文如何写,以下的教育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个体教育与整体教育【1】【摘要】技工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商的培养教育,也应该重视情商的培养教育。
特别是在对学生整体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快乐地成长,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技工学校毕业生。
【关键词】个体教育整体教育整体是由每个个体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好与不好,由每一个个体的好坏来决定,一个班级好不好就要看教师对每一个个体的教育而花的时间和心血了。
通过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教育,良好的学生整体就会逐渐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怎样对个体、整体进行教育和管理呢?一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比起“70后”、“80后”的学生,他们更前卫、时尚、自我、叛逆,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对新问题、新事物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做。
要充分认识到技校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育,还得通过看档案、与学生谈话及个别聊天,摸清班内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
1.建立学生整体档案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教师就要尽快地建立学生档案,了解每位学生在初中时,谁做过班干部、获过什么奖励、家庭基本情况、爱好特长、喜欢什么样的班级和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等,这对今后对学生进行个体、整体教育管理尤为重要。
2.建立班委档案学生入学第一个月,教师要尽快地建好骨干队伍,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整体,实现集体目标。
班级的核心班委,是班上优秀或较优秀的个体学生组成的,这一部分个体,班主任如运用得当,教育培养好,工作布置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时也为学校学生会、校团委提供人才。
此外,建立好班委档案才能人尽其才。
3.建立重点学生的个体档案教师一般工作量较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科学管理,工作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抓不到重点。
教育类论文(5篇)
教育类论文(5篇)教育类论文(5篇)教育类论文范文第1篇1.儿童为本老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作为将来的老师要了解儿童、发觉儿童、敬重儿童,儿童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详细体现。
儿童为本一方面要求老师要敬重儿童,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儿童的基本人权,另一方面要求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天性率性进展”敬重儿童的身心进展特点,根据教育的科学规律去实施教育。
这是重组老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2.实践取向旧的老师教育课程方案存在着专业意识淡薄、忽视儿童价值、实践环节薄弱以及培育与实践脱节等问题[2]。
国家老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老师是反思性实践者。
老师工作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同时又是老师在简单多变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阅历的反思,而形成自身的实践才智、进展教学风格的过程。
教育实践力量是老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因此,老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阅历,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
3.终身学习我们常说老师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需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进展需要。
在学问经济时代,老师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需要有一个活的水源,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要不断地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进展性,源源不断地为同学供应最新的科学学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老师工作是一种“专业”,是“学习的专业”,是“终身学习的专业”。
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
当今的老师必需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老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1.确立“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指导思想20世纪初我国老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头确立起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老师教育课程始终是根据“老三门”(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来培育老师的,老师教育课程体系没有较大的突破。
目前老师的培育渐渐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也正处于师范教育向老师教育转型时期。
教育学论文范文(5篇)
教育学论文范文(5篇)第1篇:教育学论文范文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不仅是对教育现实的表达,更是话语主体对教育的感受和要求的言说。
在教育学话语范式中隐含着话语主体对教育的价值追求,这种内隐的价值追求就是教育学话语范式的价值取向。
其具有以下特点:工具化价值取向。
无论是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还是作为传递和保存人类经验、技术和文化的手段,“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学话语中都无法摆脱其工具的角色,教育被视为满足人类目的的条件。
教育学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而非教育本身。
教育帮助人类实现其目的的能力成为衡量其合法性的主要指标。
教育学话语主体对“教育”的这种界定使当前的教育学呈现出浓厚的工具化价值取向。
科学化价值取向。
在上述关于“教育”的界定中潘懋元提到“本质属性”、王道俊提到“质的规定性”或“本质”、吴宗璜提到“根本特性”和“本质”。
在这些话语主体的言说中教育学呈现出明显的科学化价值取向,他们将教育视为一个可认知的客体,努力探求其本质和规律,以求更好的控制和利用教育。
媚俗化价值取向。
话语主体往往将教育学局限于当下的生活,而关于人的生活的批判、反思和超越被大部分话语主体忽视了。
这种教育学以当下世俗的需求为目的,努力满足于世俗,教育学话语范式成为现实世俗的传声筒和风向标。
这种教育学话语范式忽视了整个生命的需求,表现出媚俗化的病象,其所指导的教育必然是复制的而非超越的。
通过对教育学话语的内容、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教育学是静态的、僵化的、近视的。
它只局限于当下狭小的时空。
然而,“教育乃是永恒的事业,教育需要指向所有的时间,即不仅仅指向现在和未来,还需要指向过去。
当下必须指向未来,却总是植根于过去”。
二、现代性对教育学话语范式的制约当前的教育学是在现代化的境遇中诞生的,现代性中蕴藏着教育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因其世俗主义、国家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的三种价值观对教育学话语范式特质产生制约。
这三种价值观衍生出各种异化的教育学话语范式,从而将教育学局限于狭窄而短暂的时空,进而设计出异化的教育制度和理念,生产出以现代性为主导的教育。
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例,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策略。
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方法,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如何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实践;教学质量一、引言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被应用于实践。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例,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理论源于认知心理学,强调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性、互动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1. 知识建构: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2. 社会互动:学习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共享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的建构。
3. 情境认知: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知识的意义。
4. 多元智能:学习者具备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需求。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3)反思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1)项目式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2)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知识。
3. 评价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篇一】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理论局限摘要:国外批判教育学是西方教育的重要思想浪潮,批判教育学者以独特的思维模式将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文化等相结合,发展至今,被许多人视为可行与充满活力的思想选择。
国外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并不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而是塑造现实生活的锤子。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并提出国外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局限。
关键词:价值;理论局限;国外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在国外实践过程中影响力巨大,其经历了“抵制理论”时期、多元理论时期以及“再生产理论”时期三个阶段,在教育中以解放思想为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的政治性,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国外批判教育学将教育课程理解为政治文本,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课程的设计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课程评价是关注课程教育活动背后的社会意义,国外批判教育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
1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1.1解放教育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两点核心主题是“解放”与“公民”,国外批判教育者认为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性精神,同时,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其培养模式正是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
只有具有批判性意识、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能力的学生,才能够不受利益与金钱的诱导,才能够摆脱权利的控制,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将自己从操纵中彻底的解脱出来,实现自主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生活的人,才是具有积极性、民主性、自由性、主动性的社会公民,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
解放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支撑社会发展,从而能够实现民主社会,最终会实现人类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
这也正是国外批判教育者主张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民主性国家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教育学。
1.2教育政治性国外所有批判教育都是具有政治性与指令性的教育,国外批判教育具有其天性与偏好。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篇1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诠释【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意合一的生活教育方针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原则,以及“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就像指南针指引着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
因此,职业教育应当实现三个转变。
【关键词】传道授业教学做合一多元评价体系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职业教育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相互碰撞,层出不穷。
新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同样面临着观念更新、模式变革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意合一的生活教育方针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原则,以及“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就像指南针指引着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应当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变课堂纯粹的“授业”为“传道授业”并重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
许多专业教师认为,专业课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进行思想教育即进行“传道”似乎比较困难,学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
殊不知,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职中生只掌握一技之长,但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有可能走弯路,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教育的失误与偏差。
陶行知先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
情育不是培养学生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在当代职业教育中,不仅应教会学生技能,还应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理论研究范文
教育理论研究范文教育理论研究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实践的深入研究,探索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本文将以教育理论研究为主题,对其相关内容展开详细探讨。
一、教育理论的概念和意义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和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并提升教育实践,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从古代的儒家教育思想、希腊的哲学教育思想、至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每个时期都对教育理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受到科学方法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实证主义、批判主义、解释主义等多元化的研究思潮。
三、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理论分析是通过对现有的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实证研究则是通过实际调查和实验,获得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和结论。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教育案例,揭示其中的教育原理和方法。
四、教育理论的重要成果教育理论的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比如,在教育目标方面,教育理论提出了个体全面发展、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思想;在教育方法方面,教育理论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法则;在教育评价方面,教育理论提出了多元评价、综合评价等方法。
五、教育理论的前沿研究方向当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正朝着多个方向拓展。
其中包括教育技术与创新研究、跨文化教育研究、教育政策与改革研究等。
这些研究方向旨在回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六、教育理论研究的挑战和应对尽管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理论研究带来了困难;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仍然不够紧密。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学的论文范文〔通用6篇〕
教育学的论文范文〔通用6篇〕1. 论文探究有效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效果2. 论文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项目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析项目学习的特点和实施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项目学习;教学实践;综合素质3. 论文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学习兴趣4. 论文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析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综合素质5. 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技能。
通过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实验技能6. 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学习兴趣教育学的论文范文〔通用6篇〕1. 论文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的相关论文锦集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措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学生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对象。
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要由学校及教师认真负责,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建构,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饮食安全。
学校的后勤工作者对于学生及学校工作的服务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琐碎和芜杂。
怎样保证学生的饮食及在校期间的一切安全,是学校后勤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所以后勤的保障工作对于前勤的教学共组保证,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都要保证质量、保证效率。
1 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服务工作一个人工作质量的高低与他自身的业务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及业务能力,那么要想获得高效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后勤人员既要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又要了解教学工作的一些特点和内容。
专业上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教育方针和有关财务政策与规定,了解各科教学的需要与发展,虚心好学,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然后结合教学工作的要求制定后勤工作的目标,在工作中要熟悉学校的情况、熟悉学生的情况、熟悉老师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服务工作计划的制定。
后勤人员应该是一个百事通、万能油,什么工作、什么事情都应该懂,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能完成。
学生的饮食住宿、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应该烂熟于心,然后才能很好地为大家服务。
对于学校后勤涉及到的业务都应该精通,能够及时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2 明确工作目标提升责任感指出的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维护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纪律的执行。
特别是在我们这一类的学校,学校全部管理工作包括后勤工作在内,诸如环境的布置,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作风和服务态度等,都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有的甚至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
因此,学校对后勤人员的要求应是高的,对后勤人员的挑选应该是有条件的。
根据学校性质和后勤工作任务的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没有方向的行船,早晚要触礁。
明确了工作目标,才能向着目标不断进发。
后勤工作就是为着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工作的,因此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财力和物力两方面进行考量,节约开资、开源节流最大限度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师生的后勤服务工作都应该成为后勤人员的头等大事。
为学校领导解忧,为教师和学生排难,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后勤工作的服务性质决定了没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只能是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服务于广大师生。
服务的基调确定了,工作目标就明确了。
后勤人员没有教学任务,没有课堂教学效果的限制和约束,所以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松懈和散漫的现象,因此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强化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后勤服务工作。
3 热爱学校以校为家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完成工作的最大动力,心里想着工作,把完成工作作为一项最大的乐趣,这样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后勤工作人员。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更离不开后勤的保障工作。
所以后勤工作人员要以校为家,热爱自己的工作,把为老师和学生服务作为自己的荣幸,那么再这样的心态下,工作就会获得高效率。
后勤工作的繁琐是一般老师无法理解的,因此作为后勤人员要具有一颗包容的心,正确对待工作中的一些烦恼和繁琐,宽厚地对待工作对象。
那么就会感到工作是开心的,是有成就感的。
浅谈连带的“公”与公民教育的中国理路公民教育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于近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寄望于造就新民以挽救陷入全面危机状态的中国。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近代公民教育理论倡导者和实践工作者如梁启超、晏阳初等认识到,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公民教育如果要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万不可漠视国情,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融通汇合别国公民教育的有益成分才有出路。
当公民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学术界重新认识以来,尽管在理论研究和学校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中国早期公民教育所提出的本土化问题仍有待解决,而且在今天这个更加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本文立足于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的预制性,以中西方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公的概念的比较为切,试图对公民教育的中国理路作一探讨,希望有助于培育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现代中国公民人格。
一、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的预制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个性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公民教育之所以称为公民教育,它的世界性、普适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对此应该抱有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公民教育的有益成分;与此同时,公民教育又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对其构成预制性,开展公民教育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脱离具体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
所谓预制性,就是指特定的文化传统对现实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显现的潜在、先在的制约性和影响特性。
何谓文化传统? 传统一词的拉丁文为traditum,意指世代相传的东西,这也是英语中tradition一词最明显、最基本的含义。
从传统一词的含义来看,传统意味着很多事物,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的东西都可以称为传统,包括物质实体、惯例、制度、思想信念、道德规范等。
而所谓的文化传统,大体就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的核心精神。
对于文化传统而言,特别是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是不大可能作为博物馆的历史收藏物而成为过去、走进历史。
文化传统一经形成,它就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巨大的传统力量,始终在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斯曾提出轴心期的观念,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印度有释迦摩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他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雅斯贝斯的这一说法不无道理,当今世界主要的精神财富基本上就是由轴心时代发展而来。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把目光投向其文化源头古希腊,从而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火焰。
新近的研究表明,从现代价值起源来看,新教中的种种现代价值都是对经院哲学解构的产物,但所有现代价值之所形成整体性的关联,正好源于古希腊罗马理性主义包括法律和基督教的结合。
反过来也就是说,西方现代文明有其历史、文化等特殊背景,是其独特历史的产物。
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固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开展公民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只能在自己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具体而现实的公民教育实践。
中国公民教育无法摆脱其根植的文化土壤,文化传统对其构成预制性,我们始终需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只有这样,作为舶来品的公民教育才可能在中国落地生根。
对于别国的公民教育实践经验,特别是西方已形成的一套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公民教育体系,我们需要进行甄别、借鉴和吸收。
中国早期公民教育理论倡导者梁启超先生也深刻意识到了文化传统的预制性,因此在深入实地考察了欧美公民教育之后,对自己前期的公民教育观念有了反思,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其先哲之微言,祖宗之芳躅,随此冥然之躯壳,以遗传于我躬,斯乃一社会之所以为养也,一旦突然欲以他社会之所养者养我,谈何容易耶!差不多同时代,早期公民教育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晏阳初也指出,外国的公民教育未必可直接摹仿为中国的公民教育。
外国的公民活动亦未必可直接摹仿以为中国的公民活动。
有外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而后产生出他所特有的公民教育。
有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亦当有我国所特有的公民教育,方能适应我国的需要,我国办理教育数十年,成效未著,原因固然复杂,而我国从事教育者奴隶式的抄袭外人,漠视国情,也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一个大原因。
总之,从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的预制性来看,普世的公民教育模式是没有的,尽管在相反的意义上,公民不是臣民,不是私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的共同性,但公民都是特定国家和文化的公民,具有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有效地开展公民教育只能是在自己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进行。
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立论基点和文化土壤仍需要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民族文化传统中追寻,培育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现代中国公民人格,当是其重要的理论设计。
二、连带的公: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既然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具有预制性,文化传统是公民教育的根基,那么,在公民教育理论探讨中,一个绕不开的前提性问题就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看中国公民教育之公到底意指何物? 中国的公与西方的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有差异,这些差异又是什么?西方的公主要是针对领域,它们将领域分为公领域和私领域,二者之间界限分明。
有研究指出,作为领域的公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形成,用于指代当时的城邦,与作为私人生活领域的家庭相对应。
据阿伦特考察,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的区分对应于家庭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区分,而至少从古代城邦兴起以来,家庭领域和政治领域就一直是作为两个不同的、分离的领域而存在。
虽然伴随着现代性的生成,西方社会实现了价值的颠覆舍勒语,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崛起为西方的意识形态而取代了共同体本位的共和主义,但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把公视为领域却是一以贯之的。
在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中,有关统治的领域称为公,对于除此之外的部分,表面上国家不介入、不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能够确立私的地位的部分。
那就是市民社会的领域,也包含用市场和慈善这种语言所表现的领域,而自由主义之所以对公、私作领域划分,其典型的场景仍是古希腊成为当时人们知识前提的是希腊时代所说的城邦和家庭经济的区别。
与西方不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不仅指代领域,而且具有原理性、道义性和伦理性,它内含着天、自然、条理、多数、均、连带的共同、利他、和谐等有关共同、总体、自主的种种含义。
日本著名学者沟口雄三将中国的这种公称之为连带的公。
连带的公强调以私人之间自然形成的、按照差序格局外推展开的关系为基础,伦理道德就在于这些关系之中,而天人合其德为诉求的天人关系就是伦理道德的终极依据。
所以在外人看来,中国人远远自由于自己的场域无论是工作单位,还是社会团体,或者是民族国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把由自己构筑的人际关系和网络看得比其他东西重要。
基于不同的公概念,中华文明在处理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公正、权利与义务、冲突与和谐等关系问题上自然有别于以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现代西方,而呈现出中国文化和价值特色。
一义务先于权利在西方,人的权利是天赋的,先有被赋予了自然权利的个人的存在,然后才有作为公领域的政治世界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