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标准操作规程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到患者体内来治疗疾病或恢复体力。

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医院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

以下是输血标准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准备齐全的输血器械和材料,如输血袋、输血管、输血针等。

- 核对输血医嘱,确保该患者适合进行输血操作,并了解输血的具体需求,如输血量、血液成分等。

- 核对患者身份和病历信息,确认与医嘱符合。

- 检查输血器械和材料的有效期,确保其处于有效期内。

- 洗手并戴好口罩、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2. 选择输血途径:- 通常情况下,选择静脉输血,可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进行输血。

选择适当的输血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决定。

3. 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解释输血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 向患者核实个人信息,确保输血操作的正确性。

- 在输血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输血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并记录在病历中。

4. 输血准备:- 选择合适的输血袋和血液成分,按照医嘱中的指示进行操作。

- 标记输血袋和相应的输血管,确保命名清晰明确,并记录在病历中。

- 核对输血袋和患者信息,确保符合医嘱和患者需求。

- 预热输血袋和输血液,以减少输血引起的反应。

5. 输血操作:- 洗手并戴好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 在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输血袋信息。

- 安全并正确地插入输血针,避免污染和疼痛。

- 通过输血管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缓慢注入患者体内,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 根据需要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6. 监测患者反应:- 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输血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

- 如有异常情况出现,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通知医生、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7. 输血结束:- 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袋和输血管安全进行封闭和处理。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一、输血前准备工作1.1输血准备前的检查工作1.1.1确认输血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1.3确认输血设备完好、齐全。

1.1.4核对输血者的身份、血型,与输血医嘱和血液制品匹配。

1.1.5与输血者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1.1.6检查输血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记录在病历上。

1.1.8配置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输血装置、抽血装置等。

1.2输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2.1通过消毒洗手,戴上手套、面罩和帽子,进行换装。

1.2.2准备输血所需的消毒液、药物和输液器材。

1.2.3按要求使用消毒液对输液器、输血管接头等进行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1.2.4准备输血所需的电子秤,用于测量血液制品的净重。

1.2.5对输血者的皮肤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无菌合理。

1.2.6准备输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1.2.7建立输血者的输血卡,并进行记录。

二、输血操作过程2.1输血操作顺序2.1.1打开输血液体包装,将血袋悬挂在输血架上,连接输血管以及输血装置。

2.1.3进行清底负压法抽取适量空气,保持血液管路通畅。

2.1.4利用血液程控泵等装置,进行血液制品的输入,注意输血速率和滴数。

2.1.5定期观察输血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记录在输血卡上。

2.1.6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确保输血过程稳定。

2.1.7输血结束后,及时停止输血,拆除输血装置和输血管,做好消毒处理。

2.2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1输血速度应适宜,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2.2.2严密观察输血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输血30分钟内。

2.2.3注意观察输血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2.2.4不得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使用,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2.2.5注意观察输血者的皮肤黏膜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予以处理。

2.2.6输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迅速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医院输血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输血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输血安全操作规程医院输血安全操作规程一、总则1、本规程是为了规范医院的输血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输血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制定的。

2、本规程适用于全院的医疗人员以及输血医疗技术人员。

3、本规程中的输血包括各种血制品的输注。

4、本规程必须严格执行,并随时进行更新。

5、本规程未涉及的问题,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及时补充,确保输血安全。

二、血液制品管理1、血液制品必须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储存,并避免阳光直射和饮食杂物的污染。

2、每个血制品必须配备独立的标签,标签上必须标明使用时间、过期时间、来源、型号、批次号等信息。

3、血制品分为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悬液等不同种类,医务人员需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血制品。

4、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制品的标签是否清晰可读,检查血制品外观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退回血库。

三、患者信息管理1、患者来院前,必须经过患者本人及陪同人员的告知,明确感到恶心、头晕、呕吐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并继续观察。

2、在接受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

3、在输血时必须记录患者的身份信息、输血日期、时间、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

4、在输血完成后,必须记录患者输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如反应症状、输血时长等。

四、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在输血前必须洗手,并佩戴洁净、干燥、无菌的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保证自己的操作手法符合医疗实践要求,必须遵守输血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

3、在准备输血时,必须严格按照血制品的使用说明操作,从血库领取血制品必须按照血液分类码验血标签后方能领取。

4、在输血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别是输血开始之后的头半小时内,必须每隔15分钟进行观察。

发现患者症状异常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和处理患者的反应症状。

5、在输完血后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症状。

6、输血完成后,必须认真清理残留的血制品,并适当标记废液桶,保证不会再次使用。

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输血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救治病人、改善病人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输血前准备1. 确定输血指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保输血是必要和适宜的。

2. 召集输血人员:医护人员、实验室人员和输血人员等参与输血的相关人员要提前召集,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3. 进行血型鉴定:医护人员要从输血人员身上获取足够的血样,并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相符合。

4.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将输血人员的血样与所需血型的供血者试验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出是否存在配血不符的情况。

5. 检测血液指标:对输血人员进行一系列血液指标的检测,如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二、输血操作步骤1. 确定输血途径: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要确定输血的途径,可以是静脉输血或者动脉输血。

2. 输血器材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器材,如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并确保其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

3. 输血前验血型:在输血操作前,再次对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验证,确保输血者的血型和供血者的血型相同,避免因输血型不符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4. 开始输血:医护人员要按照操作规范,将输血袋与输血针连接好,将针头插入输血者的静脉或动脉,将血液缓慢地注入输血者的体内。

5. 监测输血过程: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输血者的反应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染和输血不良反应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6. 完成输血:当输血袋中的血液全部输入输血者体内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关闭输血管路,并将输血针拔出,处理好相关器材。

三、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观察:结束输血后,医护人员要继续观察输血者的情况,特别关注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等,以及血液循环、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恢复情况。

2. 病情评估和记录:对输血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记录,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医生。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一、前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但是,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规程旨在规范输血技术操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操作要求
1. 输血前,医护人员需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信息,确保患者的血型和配血信息准确无误。

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输血时,应注意传染病的防控,确保输血器材的洁净和消毒。

三、操作流程
1. 患者的身份确认: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需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检查输血单上的相关信息,确保配血信息和患者的血型相符。

2. 输血器材准备: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输血器材,包括输血管、采血针、输液器等。

3. 输血操作:医护人员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输血,确保输血速度和血液温度的适宜。

四、注意事项
1. 输血器材的使用需符合卫生标准,采血针和输血管使用后应严格消毒并适时更换。

2.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输血后,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处置方式处理输血器材。

五、总结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是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输血科技术操作规程》(3篇)

《输血科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1. 为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规范输血科技术操作,特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输血科及相关科室的输血技术操作。

二、输血申请流程1.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提出输血申请。

2. 输血科接到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血样采集。

3. 血样采集后,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测。

4. 检测结果符合输血要求后,输血科发放血液制品。

5.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三、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1. 采集血样前,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

2. 采集血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 采集后,将血样送至输血科,及时进行检测。

四、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流程1. 使用标准化的血型鉴定试剂,进行ABO血型鉴定。

2. 根据患者血型,进行Rh血型鉴定。

3.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4. 结果符合输血要求后,发放血液制品。

五、血液制品入库、核对、贮存流程1. 血液制品入库前,核对生产批号、有效期、包装完好性等。

2. 将血液制品按种类、规格分类存放,确保储存环境适宜。

3. 定期检查血液制品储存环境,确保温度、湿度等符合要求。

4. 出库时,核对患者信息、血液制品信息,确保无误。

六、实验技术与设备操作规程1. ABO血型鉴定:采用生理盐水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Rh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3. 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凝聚胺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4. 抗体筛选试验:采用凝聚胺法,筛选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

5. 仪器设备操作: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定期对输血科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 加强输血科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第2篇一、总则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医院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输血操作前的准备第一节患者的准备1、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核对匹配的输血血型和交叉试验的结果,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

2、在输血前,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有无输血相关的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必要时做过敏试验。

3、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第二节输血仪器的准备1、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输血仪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2、输血过程中应使用一次性的输血器具,保持器具的清洁。

第三节输血血液的准备1、在进行输血前,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检测所用血液的安全性和合格性,确保输血血液没有病原体的污染。

2、输血血液应采用新鲜的全血或洗涤红细胞,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第三章输血操作的步骤第一节输血准备1、制定输血操作计划,明确输血的目的和方法。

2、确保输血记录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血的时间、量及治疗效果等。

第二节输血预处理1、医务人员应确保输血前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正常。

2、检查输血血袋的标签和血型鉴定结果,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

3、检查输血装置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第三节输血操作1、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采取一次性穿刺和接触性操作,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2、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发热、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输血。

第四节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记录输血的时间、量和效果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2、在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确保输血的效果。

第四章输血操作中的安全措施第一节感染性病原体的防控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如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制度一、引言输血是新生儿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输血过程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感染、溶血等。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件旨在规范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1. 输血指征新生儿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认真评估输血指征。

在决定输血前,应充分与患者或近亲属沟通,讲解输血的利弊,确保患者或近亲属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血样采集与核对由专业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

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原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可以不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7天者,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第二次入院,应检查全部项目。

3. 输血科核对与发血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4. 输血过程管理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

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5. 输血前再次核对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备输。

确保患者、献血者及血液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输血错误发生。

6. 输血后观察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相关并发症,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按照应急预案处理。

三、临床输血制度1. 输血申请与审批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输血申请单,并提交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科操作规程

输血科操作规程

输血科操作规程输血科操作规程一、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能够拯救许多患者的生命。

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必须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输血科的操作流程,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人员要求1. 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输血原理和操作技术,具备相关证书和执业资格;2. 工作人员应具备细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卫生和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设备准备1. 输血科应配备齐全的输血设备和器材,包括输血输液泵、输血袋、输血针、输血管、输液器、洗手消毒器等;2. 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四、供血准备1. 储存血液的血库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要求,血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符合输血标准;2. 预先核对血液的种类、配血信息和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 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适时准备足够的血液,并维持适宜的储存温度。

五、输血操作流程1. 输血前,工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2. 向患者确认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血型、RH 因子等,并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3. 对血袋和患者进行双重核对,确保血型和标签信息一致;4. 根据输血需求,选择适当的输液泵和输血针,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5. 将输血针通过穿刺技术插入患者的血管,并连接至输液器,启动输血泵,逐渐调整输血速度;6. 在输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7. 输血结束后,及时停止输液泵,将输血针从患者血管中拔出,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消毒;8. 将输血情况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接说明。

六、事故处理1. 发生输血事故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并立即报告输血科主任或上级领导;2.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程度,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进行相关调查和记录;3. 对事故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输血指征:在患者存在明确的输血适应证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输血。

2.获取输血同意:在进行红细胞输血时,应该获取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书面同意。

3.检查输血史:了解患者的输血史,特别是对于反应阴性或疑似输血相关疾病的患者。

4.获取输血所需血液及血管通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型要求,选择适当的血液进行输血。

核实患者和血液的血型,并决定采用何种输血方式(静脉输血或动脉输血)。

5.输血设备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血袋、输血管路装置等。

6.输血前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应该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二、输血操作步骤1.核对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核对输血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给予正确的人。

2.定位穿刺点: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穿刺点,常常选择在手背或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3.穿刺准备:使用无菌器械进行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穿刺点消毒,穿刺点局麻等。

4.连接输血装置:将输血管连接到输血针上,并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5.缓慢开始输血:逐渐打开输血管的流量,以避免患者出现输血反应。

开始输血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6.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在输血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等。

7.输血结束:当输血袋内没有血液时,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拆除输血装置。

在拆除输血设备之前,应注意血管通路是否畅通,如有血块应及时取出。

8.深静脉输血护理:若需进行深静脉输血,应注意保持深静脉输血通路的清洁和畅通,并定期更换输血器具,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血后的处理1.维护输血通路:输血结束后,应注意维护输血通路的清洁和畅通。

2.随访观察: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输血相关疾病和输血反应等。

3.输血相关疾病的处理:若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疾病,应及时处理。

根据不同的输血相关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输血科操作规程

输血科操作规程

输血科操作规程《输血科操作规程》一、患者血型鉴定1.1 在实施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时使用的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

1.2 取血样时,必须进行标记,并在标本上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医疗编号。

二、供血者筛查2.1 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其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禁忌症。

2.2 对供血者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三、血液储存3.1 血液应储存在专门的血库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3.2 血液储存应按照不同血型和类型进行分类存放,防止混淆和错误使用。

四、输血准备4.1 在进行输血前,应进行患者的血型确认和配对,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2 对使用的输血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检查,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五、输血过程5.1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处理。

5.2 输血过程中,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记录输血的量和时间,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输血后护理6.1 输血结束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和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输血效果。

6.2 对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七、输血记录7.1 每次输血过程都要详细记录,包括输血量、时间、患者反应、护理措施等,确保患者的输血信息完整准确。

八、事故处理8.1 如出现输血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抢救和处理,同时进行事故报告和记录。

8.2 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以上即为《输血科操作规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准备1.核对输血医嘱操作人员应仔细核对输血医嘱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血型、输血标本号码、输血品种和数量等信息,确保医嘱的准确性。

2.选择适当输血器材根据医嘱要求和患者特点,选择适当的输血器材,如输血管道、输血针头、输血袋等,确保器材完整无损、无过期。

3.准备输血环境确保输血室整洁、通风良好,并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准备输血架、输血椅、注射用具等。

4.确认患者身份和适应证操作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内容,确保患者适应输血。

二、取血样及配血1.取血样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取患者的血样,常用的有静脉采血、皮下采血等,并按照规定的方法、时间和要求做好记录,以防止血样污染和质量下降。

2.实验室检验操作人员将血样交由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必要的试验,确保输血前的血型检查结果准确无误。

3.选择输血血袋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选择与患者血型和抗体相匹配的输血血袋,确保血袋的合适性和安全性。

三、输血操作1.准备输血器材操作人员应在开始输血前,检查输血器材是否齐全、无损和干净,如输血管道、输血针头、输血袋等。

2.核对患者信息操作人员应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等信息,与血袋上的标签和医嘱核对,确保患者信息正确无误。

3.清洁操作部位输血前,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输血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血袋和输血管道连接将输血袋与输血管道连接,确保连接牢固、无渗漏。

5.开展试验输血将少量血液按规定方法注入输血管道,以排除管道和血袋中的空气,同时检查输血管道是否通畅、无漏气。

6.开始输血根据医嘱,以适当速度开始输血,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和呼吸等,以及血液反应的迹象,如皮肤红斑、发热等。

7.定期观察输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输血结束当输血满足医嘱要求或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为规范医院内输血操作,保障患者安全,订立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及输血科。

二、术语定义1.输血:将血及其衍生物经适当途径输入人体,以改善或恢复患者的血液功能。

2.输血品:指用于输血的血液及其衍生物,包含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3.输血者:指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三、输血前准备1.患者评估:在决议是否进行输血之前,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包含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试验室检查等。

2.申请单及同意书:患者需提交完整的输血申请单,并患者或其监护人需签署相应的同意书,明确知情同意。

3.输血品准备:输血科依据医生的指示,从输血库房领取相应血液制品,确保血液品种、数量、有效期等符合要求。

4.输血管路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路设备,包含输血输液器、输血针头、输血管等。

四、输血操作流程1.预准备工作:输血前医务人员应洗手并佩戴手套,准备所需设备、血液制品及输血管路等。

2.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年龄和性别等身份信息,并与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核对全都。

3.核对血液制品:打开输血包装前,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有效期、血型、配型等,确保与申请单及患者匹配。

4.核对输血设备:核对输血设备,确保输血管路无损坏、漏液等情况。

5.准备输血设备:在干净的工作台上,连接输血设备,防止气体进入管路,确保输血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6.输血准备:开启输血设备,检查输血液流,确保无空气进入管路。

7.缓慢输血:在医生或护士的引导下,将输血设备连接到患者的静脉通道,并缓慢开始输血,注意察看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停止输血并报告。

8.输血察看: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察看患者的状态,包含血压、心率、体不冷不热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信息。

9.输血结束:输血结束时,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停止输血,拔除输血针头,帮忙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并察看输血效果。

10.输血记录: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输血患者的相关情况,包含输血过程、输血品种和数量等信息。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证新生儿科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新生儿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新生儿科临床输血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输血申请、血液制品的储存、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输血后监测等环节。

二、输血申请2.1 输血指征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血红蛋白低于10g/L;新生儿出生体重在1500g至2500g,血红蛋白低于8g/L;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2500g,血红蛋白低于7g/L;有活动性出血,需要补充血容量;有严重贫血,影响心、肺功能;其他特殊情况,经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评估认为需要输血者。

2.2 输血申请流程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提出输血申请,填写《输血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输血原因、输血成分及输血量;申请单需经本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至输血科。

三、血液制品的储存3.1 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红细胞制品:26℃保存,有效期为35天;血浆制品: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血小板制品:22±2℃,震荡保存,有效期为24小时。

3.2 血液制品的领取领取血液制品时,需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制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领取后,应立即放入相应的储存设备中保存。

四、输血前准备4.1 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告知输血风险,取得同意;确保患者无输血禁忌症;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在案。

4.2 输血器材准备准备输血器、输血袋、生理盐水等;输血器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3 输血前核对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核对血液制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核对输血器是否完好。

五、输血过程5.1 输血方法采用静脉输血,按照医嘱调整输血速度;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EICU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EICU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EICU安全输血操作规程一、医生填写患者输血及血液制品申请单及患者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后,护士核对医嘱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试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将采血样送血库备血。

二、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以下内容。

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案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3.血液保存温度和有效期见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三、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以免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悬浮红细胞自血库取出后应及时输入。

四、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编号及受血者姓名、病案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试验结果和医嘱。

五、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六、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路,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0.9%盐水。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0.9%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七、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静脉注射0.9%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证新生儿科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所有从事输血工作的医护人员。

1.3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二、输血前准备2.1 输血前评估2.1.1 医师根据新生儿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2.1.2 护士根据医师开具的输血医嘱,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生命体征等。

2.2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2.2.1 新生儿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标本质量。

2.2.2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2.3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输血医嘱核对。

三、输血操作规程3.1 输血前核对3.1.1 护士在输血前,必须与医师共同核对新生儿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袋号等信息。

3.1.2 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3.2 输血过程3.2.1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2.2 输血速度应根据新生儿体重、病情及血液成分进行调整。

3.2.3 输血过程中,不得自行更换输血器及血液成分。

3.2.4 输血完毕后,护士应及时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信息。

3.3 输血后处理3.3.1 输血结束后,护士应将输血器、血袋等物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3.3.2 观察新生儿输血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四、临床输血用血制度4.1 输血指征4.1.1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60g/L。

4.1.2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20×10^9/L。

4.1.3 重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10%。

4.1.4 严重感染:体温>38.5℃,白细胞>20×10^9/L。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
一、输血前操作
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血型等信息。

2. 根据医嘱准备好所需的血液制品,包括血袋、输血管、输血针等。

3. 对血袋进行视觉检查,确认血液无浑浊、沉淀等异常情况。

4. 验血袋标签及医嘱单是否一致。

二、输血过程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留意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2. 开始输血前,将输血针连接至输血管,并泵入抗凝药物。

3. 护士开启输血泵,以规定速度进行输血。

4. 初次输血25ml/min2小时,无不良反应可达到1小时输完;可接近输完25ml/min进行输完,停止输血后,留置输血管30分钟。

5. 输血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查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

三、输血后操作
1.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血泵,拔出输血管。

2. 将输血管连接到生理盐水盐水,继续输入一些生理盐水,以保证完全输完。

3. 注意观察患者输血后的恢复情况,包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4. 输血完毕后,及时将输血过程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
及时反馈给医生。

以上就是《输血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执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安全输血操作规程一、概述安全输血是指将血液和血液制品输输注给患者时,遵守一系列操作规程,保证输血的安全性,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以及输血反应的发生。

二、操作流程1.审核根据患者的输血指征,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并开具相应的输血申请单。

护士根据申请单审核患者的个人信息、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以及输血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采集标本护士在执行无菌操作并佩戴好个人防护措施后,采集患者的静脉全血标本,在标本瓶上正确标记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区、病床号、采血时间等信息。

3.交叉配血将采集的标本送到血库进行交叉配血。

在交叉配血过程中,护士需注意确定患者的血型与所需输血血液的血型匹配,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4.获取血液5.核对6.准备输血将取得的血液悬挂在输血架上,打开滴速器,调整输血的速度,通畅输液管路,并在输血的同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输血记录单上,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信息。

7.输血观察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

8.完成输血输血结束后,将输血管路与患者解开,并予以处理。

记录输血结束的时间、输血量以及输血反应的情况等。

将输血记录单整理完善,并存档。

9.输血评估输血后,护士需对患者进行输血后的评估,包括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的症状、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结果的变化等。

三、操作注意事项1.个人防护护士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无菌操作在进行采血、取血液以及开启输血包装等操作时,护士必须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3.双人制度在核对输血信息、取血液和输血的过程中,护士应尽量采取双人制度,互相协助核对、避免疏漏。

4.注射速度控制护士要控制输血的速度,遵循医嘱中的要求。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导致患者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输血观察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操作规程5篇

输血操作规程5篇

输血操作规程5篇【第1篇】a医院平安输血操作规程医院平安输血操作规程1、临床医师按照患者病情需要,仔细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血样要保证精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

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本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可以不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7天者,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其次次入院,应检查所有项目。

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仔细核对输血资料。

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显然凝块、血液色彩有无异样、有无溶血等。

交错配血实验结果;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送过程中勿强烈震惊,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按照状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光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其次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备输。

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召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

假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含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举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

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根据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自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8、输血时应遵从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看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按照需要调节速度。

一旦浮现异样状况应立刻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准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一、医生填写患者输血及血液制品申请单及患者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后,护士核对医嘱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将采血样送血库备血。

二、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以下内容。

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案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3.血液保存温度和有效期见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三、血液自学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悬浮红细胞自血库取出后应及时输入。

四、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编号及受血者姓名、病案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试验结果和医嘱。

五、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六、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路,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0.9%盐水。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0.9%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
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七、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查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急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静脉注射0.9%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2.遵医嘱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血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3.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4.尽早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十、输血完毕2小时后,患者无输血反应发生,将输血袋上的编号取下贴在输血记录单上并独立粘贴在一张化验报告单上,放入病例中。

按要求将输血袋保存24小时后放入医用垃圾袋中再送焚烧。

十一、凡发生输血反应,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记录,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至护理部,另一份连同输血袋一并送至输血科保存。

使用输液泵、注射泵巡视制度及巡视内容
一、巡视制度
1.随时巡视,并记录在特护记录单和抢救记录单上。

2.仪器报警时应立即到患者床前检查报警原因,并及时排除。

3.认真填写巡视记录。

二、巡视内容
1.巡视输液管路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气泡、堵塞现象。

2.检查输液速度是否与预设速度相同。

3.巡视预设总量是否与输液总量相符。

4.巡视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5.巡视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以及静脉注射部位有无渗液和不良反应。

6.巡视剩余液量,并及时准备好新的药液。

7.巡视仪器固定位置是否牢固。

8.检查仪器表面是否清洁干燥。

9.检查电路供电是否正常,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10.巡视各项指标,报警上下限调节是否合理。

药品及无菌物品存放规范
一、所有药品或物品必须按规定、依有效期的顺序摆放。

二、按前后顺序摆放的药品或物品,快过期的在前,有效期长的在后。

三、按上下顺序摆放的药品或物品,快过期的在上,有效期长的在下。

四、按左右顺序摆放的药品或物品,快过期的在右,有效期长的在左。

五、护士每日检查药品及物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清点并记录。

呼吸机使用及消毒规范
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明呼吸机使用的时间。

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

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每2天更换1次呼吸机过滤器。

四、呼吸机如不使用,应及时将管路、湿化瓶、积水罐等放在1000ppm的健之素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冲净,晾干备用。

五、严重感染及传染病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浸泡消毒后进行环氧乙烷消毒,有效期1个月。

六、如遇特殊情况、特殊患者时,请使用1次性呼吸机管路。

七、消毒备用的呼吸机应保证所有管路干燥,有效期1个月。

八、EV801、SA VINA呼吸机备用时应将电源接通,随时充电
皮试液、胰岛素保存规范
一、青霉素皮试液
1.皮试液由本院药剂科每周一统一配制,有效期为1周。

2.各站治疗班护士每周一清理过期的皮试液,并到门诊药房领取新配制的皮试液。

二、胰岛素
1.打开一瓶新的胰岛素时,要在瓶子上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

2.胰岛素打开后应放在冰箱内,保存期限为1个月。

3.治疗护士每日清点物品时,同时检查冰箱内胰岛素的有效期及开启日期,有一项过期均不得使用。

4.胰岛素使用后,即可放入冰箱保存。

冰箱内各种药品安全存放规定
一、医疗单位的冰箱为放置各种与治疗有关的物品、药品所用。

二、冰箱内保存的药品应为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

三、不得放置私人物品,当班护士要每日检查冰箱,及时清除非规定物品。

四、每日接班后认真清点冰箱内的物品、药品,检查有效期。

五、冰箱内药品做到药不离盒,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六、自配药品要注明患者姓名、药名、配置时间,标注清楚后放入冰箱。

七、自配药品有效期为24小时,并注明配制时间及剂量。

八、开封的、包装破损的药品不能存放在冰箱内。

护理人员输血技术规范
一、凡需输血的患者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生效。

二、护理人员接到申请单,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诊断。

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无误方可采血标本。

三、由护理人员将受血者标本和血申请单一并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五、必须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将血放在取血筐内带回。

六、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不得取回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黯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必须查证的情况。

七、各种血液制品一经发出不得退回。

八、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漏血、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九、输血时,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患者床前,共同核对姓名、性别、年
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存。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十一、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路。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制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后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十二、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在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格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医师和输血科,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三、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性污染输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医师和输血科,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做好如下工作。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措施。

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

4.怀疑细菌污染,抽取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试验。

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红蛋白。

十四、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检查结果栏目中,并将血袋放入黄色垃圾袋中,保存24小时后再送焚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