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与文化

合集下载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2.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3.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马的诗歌
4.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5.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特种用途的汽车: 包括建筑工程用汽车、市政公共事 业用汽车、农用汽车、竞赛汽车……
(二)按汽车对道路的适应性分: 普通汽车和越野车。
(三)按汽车动力装置型式分: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气轮汽车。
汽车品牌(轿车)
奥迪 宝来 宝马 奔驰 本田 标致 别克 波罗 昌河 大发 大 宇 大众 道奇 东风 丰田 风神 福特 富士 红旗 华利 皇冠 霍顿 佳美 捷达 雷诺 林肯 凌志 铃木 罗孚 美日 尼桑 欧 宝 奇瑞 起亚 三菱 绅宝 拉达 水星 速波 土星 夏利 现代 雅阁 云雀 中华 里程 思域 佳美 风度 蓝鸟 尊荣 阳光 通 用 富豪 宾利 无限 富康 吉普 赛欧 奥拓 羚羊 悦达 吉利 本特利 菲亚特 阿库拉 海尔登 马自达 美洲虎 兰西亚 桑 塔纳 帕萨特 派里奥 庞蒂克 斯柯达 松花江 太脱拉 沃尔 沃 西亚特 雪佛兰 雪铁龙 英格尔 s2000 公爵王 波尔舍 依诺斯 阿尔法 法拉利 长安奥拓 吉利豪情 凯迪拉克 克莱 斯勒 劳斯莱斯 普利茅斯 悦达起亚 神龙富康 丰田佳美 道 奇捷龙 丰田皇冠 玛莎拉帝 奥兹莫比尔 沃克斯豪尔 陆地 巡洋舰 阿斯顿·马丁 阿尔法罗米欧 丰田沙漠王子
牛字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农耕文化
牛:勤劳朴实,任劳任怨
西方文化:蠢、笨、莽撞的象征。(工业文化)
【九牛一毛】【九牛二虎】【牛刀小试】【牛耳之盟】 【牛衣对泣】【牛山濯濯】【牛角挂书】【牛鬼蛇神】 【牛头马面】【牛马风尘】【牛溲马勃】【牛鼎烹鸡】 【牛头不对马嘴】【汗牛充栋】【泥牛入海】【疤丁解 牛】【对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舐犊情 深】【黎牛之子】【风马牛不相及】【一牛吼地】【九 牛一毛】【九牛二虎】【丙吉问牛】【休牛放马】【做 牛做马】 【偷渡黄牛】【亡羊得牛】【床下牛斗】 【庖丁解牛】【如牛负重】【呼牛作马】【吴牛喘月】 【问牛知马】【大吹牛皮】【放牛吃草】【放牛归马】 【多如牛毛】【土牛木马】【壮气吞牛】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3 实践中应用汉语与文
化知识的能力
通过实践运用汉语和理解 文化,将汉语与文化紧密 结合,提高语言能力。
2 汉语口语与文化的关系
口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礼仪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特点。
3 地区和方言的影响
中国各地方言和口音在汉语口语中有一定影响,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汉语写作与文化
1 汉语写作的基本要素
和风格
汉语写作要注重结构、逻 辑和修辞手法,体现了中 国文化的审美追求。
2 汉语写作的文化影响
汉字与文化
1 汉字的演变和历史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并经 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2 汉字的组成和结构
汉字由基本部首和偏旁组 成,结构复杂而形象。
3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与诗词、书法等 深深相连。
汉语口语与文化
1 汉语口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汉语口语注重语气、语调和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 的影响。
3 文化背景对写作的影

写作受到社会背景、历史 事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 影响,展现了文化的多样 性。
文化障碍
1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障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2 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文化差异表现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距离感等方面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地理和环境 等因素。
3 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通过学习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减少文化障碍的影响。
总结
1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基 2 汉语学习中文化的重
本概念和关系回顾
要性
汉语词汇是中国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 历史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 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词汇及其解释: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和谐。

3.佛教: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4.诗词歌赋: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5.戏曲音乐:中国的戏曲和音乐艺术形式历史悠久,这些表演艺术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

6.书法绘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7.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词汇,实际上还有更多深奥和丰富的文化概念等待人们去探索和了解。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研究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文化的表现,文化与词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汇不仅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而且也会影响文化思想的转变和发展。

因此,研究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语言虽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和文化却并不是同义词。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化是一种民族、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模式、信仰、价值观、艺术风格和风俗习惯等的总和。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和表达方式。

语言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将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表达出来。

同时,语言也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会影响不同语言的形成和演变。

二、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洪涛教授认为,“词是用语言称呼世界的基本单位,它是语言思维的基本概念,是表达人类思想的基本手段。

”词汇是语言与文化之间联系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词汇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在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体现出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经典词汇,如“道”,“德”,“仁”,“义”,“礼”,“智”等都是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

这些词汇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社会语言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表现。

词汇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当前,全球化的浪潮和文化碰撞的趋势使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

这也导致了不同语言词汇在文化传播和使用中的深层次交互和融合。

比如,“文化冲击”这个词汇代表了现代社会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新趋势。

此外,“人肉搜索”,“熊孩子”,“佛系青年”等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新生文化和新生活方式。

三、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词汇是文化的表现,同时也是文化建构的基础。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汉语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语言,它所包含的词汇与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从字面上来看,汉字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小小的符号,却有着人类价值的复杂内涵。

正是这样的复杂性和深度让汉字成为最独特,最具表现力的文字之一。

汉语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在日常沟通中,也体现在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

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媲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所使用的词汇与语言表达方式,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还有就是宗教文化,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等。

在每一个宗教中,汉语词汇的使用方式和特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四谛和八正道需要用特定的术语来解释,以及虽然它们的翻译可能不同,但是总体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历史上,汉语词汇的使用方式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通过词汇的选择以及作者的描述方式来体现。

例如“千古奇冤”、“忠孝双全”、“义薄云天”这些词语都不仅仅是词语,更是体现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符号。

总的来看,汉语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语言,涵盖了很多与文化密切关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在不同领域的独特性和深度,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珍贵遗产。

同时,也像我们现在在学习国外语言的时候,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便于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汉语也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深入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打破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壁垒,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分享这些宝贵的财富。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汉民族文化心理论文摘要: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

今天,我们分析汉语的词汇在汉民族文化中的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词汇能够最明显的反应时代的变化,词汇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信息。

词汇是人类认识成果的反映和体现,因而总是反映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汉语的词汇大多是复合词构词法组成的词语,双音节词占优势,体现表现出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以及审美心态。

本文便是从汉语词语来谈谈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中伦理观念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伦理观念中有等级观念、尊卑心理、重血统、重亲疏等传统的观念意识。

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包含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一)汉语词汇反应汉民族的等级观念汉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和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尊卑分明、贵贱有序的观念。

这种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在汉语的词序结构上最有反映,双音节并列合成词的词素序列中表示尊敬的词素在前面,表示卑下的在后;表示长者的词素在前,幼者在后;表示男性在前,女性在后;表示褒义在前,贬义在后;表示重要的语素在前,次要的在后;表示大者在前小者在后等等。

这种表示尊卑等级观念的并列合成词的语素序列,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构词规律。

例如:反映社会人际关系的合成词:君臣、后妃、臣民等;表示事物关系的并列合成词:胜负、胜败、兴亡、文武等。

(二)词汇反映的男尊女卑观念封建伦理观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词汇中也有反映。

如在有关男女的词语中,在词序顺序中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

中国词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国词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国词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国词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现,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条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中国词语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源远流长。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中国词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语言思维也不断进化、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语言结构和语言营造方式。

中国词汇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十分注重形而上的东西,如道德、礼仪、人情、情感等,而这些在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尤其是在成语方面,每一个成语都密切相关、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某个方面。

例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它来自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一句话:“夫以火难烧,以刃难切,以杀难二,以窃难夺。

索欲去之,莫如反耳。

”。

这个成语蕴涵了中国文化中“易地思之”的思想,即当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应该进行反思,并且迅速采取行动。

中国词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语音、语调、声调等方面。

中华文化十分注重细节和修养,而语音、语调、声调是相互关联的。

比如,“声调”在汉语中实际上相当于“五音”,是一种重要的声音特色,也是表达情感和意义的重要手段。

而在中国词汇中,则通过语调和声调来表达对不同事物的看法、态度等。

这种语言风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词汇也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固有品质和特色。

例如,中国人讲究礼仪和关怀,因此在词汇中常常使用表示态度的字眼,如“请、谢、对不起”等,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个人礼貌、道德与文化素质等方面。

此外,中国的农业文化也对中国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词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成语,如“秋后算账”、“翻云覆雨”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总之,中国词汇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关联,表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精髓,也为国内外广大语言学者和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领域和宝贵的讲解材料。

词汇文化—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古代汉语课件)

词汇文化—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古代汉语课件)
如:君臣、将士、师徒、父子、夫妻
三、词义内容体现古代文化

《说文》“三,天地人道也” 以“三”为核心构成的词群:敬礼三鞠躬、 婴儿“洗三朝”、凡事“五三不成立”。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文化的兴废更替,促使词类系统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 在商周时代,祭祀占卜文化发达,因而在汉语词类中表 示此含义的词语众多,如:祝、祀、占、卜、福、巫、 祠、太牢等等。 到了宋代,手工业工商业发达,于是相关词语大量出现, 如:生意、交子、作坊、花市、瓦市等。
思考题
除了我们本节课举的古汉语词汇的例 子,还能找到哪些例子体现古代汉语词
汇和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
目 录
1
词义生成体现古代文化
2
词语构造体现古代文化
3
词义内容体现古代文化
4
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一、词义生成体现古代文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归”:嫁
二、词语构造体现古代文化
我国古代是一个宗法社会,体现宗法思想的等 级观念也成为词语构造的重要原则,尊前卑后、 长前幼后、男前女后等井然有序。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再次,文化因素也会促使具体词语更替。 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 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 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最后,文化因素促使词义发展演变。 “昏”,本义是黄昏。
《说文》:昏,日冥也。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论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论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论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汉语词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深刻,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象形特点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其汉字在形式上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形特点,每个汉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寓意着充满光明与温暖;“月”字则是月亮的形状,寓意着柔美与神秘。

这些汉字的形状与含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汉语词汇高度概括,其中每一个词语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和深入的文化内涵。

例如,“敬重”这个词语,其中“敬”代表着尊敬、敬礼、敬重,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而“重”则代表着重视、看重、珍视,是中国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两个汉字的结合,寓意着尊重、重视、珍惜和爱护他人,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操守之一。

三、汉语词汇的象征意义汉语词汇中往往会有着许多象征意义。

例如,“睡莲”这个词语,其中莲花寓意着高贵、纯洁、干净和完美,而睡莲则代表着淡淡的清香和甜美,是一种经典的文化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睡莲”更是被吟颂为一种高尚而优美的形象,成为了文学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汉语词汇的历史渊源汉语词汇的历史渊源也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词汇中有很多是源自古代文化的,例如,“风雅”这个词汇就是源自古代诗词、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一种优雅、高尚、艺术的风范。

而“四书五经”、《史记》等古代经典的词汇,则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汉语词汇的民族特色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中,自然也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例如,“黄土高原”这个词汇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寓意着中国北方的荒漠、草原、山丘和黄土地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特色之一。

汉语中还有很多涉及山水、民俗、饮食等领域的专有词汇,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包含着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

汉语词汇文化学谐音

汉语词汇文化学谐音

喜鹊
• 喜鹊到,贵客到 • 双喜临门
• 喜鹊因为有个喜字, 俗称报喜鸟或吉祥鸟 。
•喜上眉梢
• 喜在眼前
蝙蝠
• 因“蝠”,即蝙 蝠的“蝠”与“ 福”谐音
• “五蝠捧寿”图
福如东海
山东济南枕头花剪纸
五浙
福 祝 寿
江 民 间 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福捧寿
福寿双全
• 福在眼前
福在眼前

• 一个胖娃娃抱持一鲤 鱼,取义“富贵有余 ”。胖娃娃喻“福态 ”、“富态”,而“ 鱼”谐音“余”。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 狗屁不通 狗皮不通
•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有眼不识玉荆山
• 深山里敲钟——鸣声在外(名声在外) • 灶神上贴门神——画中有画(话中有话) • 六月里戴手套——保手(保守) • 马背上打掌子——离蹄太远(离题太远)
二、有关祈福的谐音词语
• 过春节,故意把红色 的“福”字倒贴在大 门上,取“福到了” 的口彩,以“倒”同 “到”音近
• 上海人去医院探视病人,不能带“ 苹果.”,“苹果”与“病故”谐音 。
• 上海松江新娘子的嫁妆中,被面子 的图案不能是格子,“格子”与“ 格嘴”谐音。
• 旧时上海新娘子上门不吃瓜,因为 “瓜”与“寡”谐音,不吉利。
• 4、地名的谐音改俗 • 北京市地名 • 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 • 小羊圈胡同——小杨家胡同 • 大墙缝胡同——大翔凤胡同 • 母猪胡同——墨竹胡同
谐音文化词语
谐音现象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皮匠=裨将
• 直译: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 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 策。

汉语词汇与文化常敬宇的心得体会

汉语词汇与文化常敬宇的心得体会

汉语词汇与文化常敬宇的心得体会现代汉语词汇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语言与文字的博大精深。

现代汉语词汇学主要教授的是现代汉语词汇,包括词的一些定义、词的构造、发展、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等。

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认识现代汉语词汇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个藏族人汉语并不是母语,所以学习汉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汉语挺不错,但是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才了解到,原来我们所接触到的汉语只是表层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其中。

学习完这门课程让我有很大的体会,比如说:让我了解并充实了我的汉语词汇、扎实了我的汉语基础、通过老师的讲解对汉语词汇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通过这样的一门课程,我更具体的学习到了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学让我更深切的认识到了汉语。

词汇并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它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学问,它包含了词的定义、词意分析、词的结构等等。

脱口而出的一个词就是个大学问,就因如此更见激起了我学习词汇学的兴趣,让我想要搞清楚词和词组的关系,并且去分类词的结构。

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老师推荐的一些书籍都让我兴趣大增,例如:张永言的《词汇学简论》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其中都富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基本囊括了词汇学所研究的内容,书的内容丰富又不失调理,从一个知识点到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虽说是深奥但也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大家懂得。

词汇学老师在我们词汇学习过程中正如我们的指南针,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词汇学老师充分发挥了他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诙谐的说话方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总是会在课堂上带着我们分析一些词或是词组,当你深入其中时你会发现文字语言的独特性,老师总是会挑选一些词汇让我们探讨、讨论,这样我们就很自然的主动参与,老师不仅会授予我们知识而且还会授予我们方法,让我们牢牢地掌握。

只是就如同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我们不仅要找对学习的方向,还要积极的探索。

词汇对于语言来说本来就十分的重要,我对汉语词汇的特点与结构有了一些了解。

汉语词汇和文化-

汉语词汇和文化-
❖ 第二类:客观旧词语。所谓客观旧词语指的是这些词语所反 映的事物是属于旧社会的,它们或是不再存在于现实生活, 或是正在被冷淡、被淘汰。如【家丁】:“旧社会里大地方 或官僚家里雇来保护自己、欺压人民的仆役”。
❖ PS:另外“时辰” 类词语的“旧”属性客观性最强,因为 “子时”“丑时”等一套计时名称确实已经逐渐消逝了。
由甲骨文中反映出来的上古词汇,我们可得知当时的整个文 化生活特征,除了必要的农业、畜牧业等物质生产活动外,社 会政治活动大都集中在祭祀祈祷、占卜问吉、征战克敌、治国
率民上。
在宗教和祭礼上, 有图腾崇拜,如:“勺”“福”“岁”“御”“帝”“告”“求”“祝”; 有神的崇拜,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土地、诸神一体化。这些事物 都被视作神的使臣而得到祭祀。
汉语词汇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 化的重要载体。
在语言体系中,词汇最为庞杂。词的文化意义 有时会表现的很外在,人们可以轻易的从一个个 具体的词语现象分析出某一具体的文化因子。有 时它又会表现的最为深沉。词汇文化意义的这种 繁杂,有时还会表现为单个词语与词语群体所含 有的文化意义之间的巨大差异。下面从“单个词 语”“词语类聚”“词汇系统”三个角度进行探 讨其文化内涵,试着建构起分析词汇文化的框架。
❖ 主观认识的变化。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认识角度不同,同 意客观事物会在同一词语的不同时代中形成不同的概念义内 容。如“风骚”。
㈡感情色彩义的变迁
感情色彩义是词义中主观成分最浓的部分,实质上是对事物的 文化性质所作的一种判断、定性,它属于具体文化体系中观念 层次上的东西。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反映其背后的种种政治、
义演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语的产生与消失
㈠词语的历史断代显示作用 ㈡词语的消退与文化走势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价值观念
汉语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 ,如“正义”、“公平”、“诚实 ”等,这些词汇体现了人们对道德 和伦理的认识和追求。
Part
04
汉语中的成语、谚语和俚语
成语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定义准确,分类清晰
详细描述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固定的意义和用 法。根据来源和特点,成语可以分为历史典故类、寓言故事类、神话传说类、 诗文名句类等。
汉语外来词与文化交流
介绍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来源、传播途 径以及它们对汉语文化的影响。
汉语词汇的规范与整理
讨论了汉语词汇规范化的必要性、原 则和方法,以及汉语词典编纂的历史 和现状。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汉语词汇与文化传承
汉语新词与网络文化
研究如何通过词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关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新兴词汇现象 ,探究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国际交流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 语词汇在国际交流中逐渐受到 重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
要桥梁。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汉语词汇的起源与演变
探讨了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历程以 及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分析了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如“龙” 、“凤”、“虎”等,以及它们所蕴 含的文化意义。
汉语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 视体现在词汇中,如“家 和万事兴”、“孝顺”等 。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很多汉语词汇具有象征意义,如 “龙”、“凤”、“虎”等,这 些词汇不仅代表动物本身,还具
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情感色彩
汉语词汇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 ,如“悲伤”、“喜悦”、“愤怒 ”等,这些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情感 的认识和表达。

第六章 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六章 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二节
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含 义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在有些文化落后地区的语言里,颜色词 较少。而在文化先进的地区的语言里,颜 色词则特别丰富。 汉语中的颜色词就相当多,而且蕴含着 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与感情色彩,具有丰 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黄色
黄色是我国古代的所谓正色之一。 在五个正色中,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 北四方,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 班固的《汉书· 律历志上》:‚黄色,中之色, 君之服也。‛他在《白虎通义》中对黄色的解 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认为‚黄者,中 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 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 这种色代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 所以成为尊色,成为高贵的正色。
“二”
“二”是偶数之首,其他偶数均为二的倍数。 汉民族的原始宗教和道教都尊崇偶数,认为好 事成双,偶数是吉利的数字。 《周易》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 仪指的是天地或阴阳,阴阳的对立转化,体现 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辩证思想观念。
中国人以方和圆为美,自古就有反映古人天地观 的“天圆地方”的说法,方和圆体现了整齐,对称, 完整,统一,和谐的美学原则。 偶数的排列客易实现整齐,对称,和谐的美, 这就自然形成了汉人崇尚偶数的欣赏心理,视偶数 为美好,幸运的象征,并在一切文化领域和文明活 动中无不以或偶或双或对为至善至美至尊的境界。 从人以婚配成双成对为美满到饰物,送礼等要成双, 有句俗语说:“送双不送单”;从建筑布局,器物装 饰图案讲究结构对称到汉语诗歌,对联讲究对仗工整, 无不以“偶”为最高形式美。
红色
红色也是汉民族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在古代,红色又称作 ‚赤、朱、丹‛等。 在中国古代,朱紫是两种相近的红色,它们也是古代贵官衣 服的颜色。 杨伯峻为《论语· 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作注云:‚古代大 红色叫朱,这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 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 春秋时齐国,紫衣曾是齐国的君服。唐代朝廷命官三品以上 服紫服,五品以上服朱服。 所以朱、紫色有高贵的文化附加意义。这就使‚红‛色有了 高贵、吉利的语义色彩。 红色在民俗中是喜庆的颜色,结婚被称作红喜事。所以新娘 子要穿红裙子,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大 门要贴红喜联,晚上要点红烛,送喜钱也要用红纸或红布包 裹等。

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词义转变

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词义转变

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词义转变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之一,拥有丰富的词汇资源。

每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词义的转变则是词汇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探讨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以及词义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一、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词汇所代表的事物与汉字构造、寓意、象形等因素的关系。

汉字由形旁、声旁、义旁等构成,每个旁部都有其特定的涵义,通过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词汇,这些旁部往往与汉字的文化背景相关。

例如,"日"字包含有"太阳"、"时间"等意义,因此在汉语中,与"日"字相关的词汇都带有时间、光明、温暖等含义。

如"星期日"意味着一周的最后一天,"日出"表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日夜"表示白天和黑夜等等。

除了形旁的涵义,声旁也对词义起到了影响。

例如,"口"字在许多词汇中都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如"吃"、"喝"、"说"等。

这些词汇都与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息息相关,代表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二、词义转变的原因和影响词义转变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常常由于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或语言接触等因素引起。

首先,历史变迁是词义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历史的进程,一些词汇的原始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

例如,"丈夫"一词最初是指"居于屋中之人",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男性配偶"的含义。

这种转变是因为随着社会进步,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其次,社会发展对词义转变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很多新的事物和概念涌现出来,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

旧有的词汇的词义可能会因此发生转变。

例如,"电脑"一词最初是指人的大脑,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电脑"逐渐演变为指代电子设备。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多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必须把握汉文化。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作为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它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词汇;文化;关系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62-02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

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

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

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从另一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

要想把握好汉文化,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应注重学习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汉语的背景是中国文化,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理据。

例如汉语中的对偶性的形成,尤其汉语词汇的对称结构和音节的偶化,与汉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种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并对汉语的构词特点有极大影响。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一、汉语词汇代表汉民族文化
1、汉语中的家国情怀
汉语中有许多词汇传达着汉民族文化中对家国情怀的表达,比如“乡愁”、“家乡”、“故乡”等,对于一个华夏民族来说,这些词汇代表着每个人都心怀家乡之情,也显示出汉族内部社会关系的特征。

2、传承中华文明
汉语中有许多由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明出自的词汇,比如“诗酒”、“乐府”等,这些词汇不仅体现了婉转的文学魅力,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中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二、汉语词汇与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关系
1、汉语词汇与春节有着紧密的关系
汉语中有许多有关春节的词汇,比如“过年”、“拜年”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民族对新年除旧迎新的习俗,同时也体现了汉民族人民对新年寄寓着满心希望的情感。

2、汉语词汇与中秋节有着紧密的关系
汉语中也有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词汇,比如“团圆”、“庆祝”等,这些词語代表了汉民族对和谐团圆家庭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汉民族文化中对家
庭的关怀和珍视。

三、汉语词汇中的祖先崇拜
1、汉语词汇中祖先崇拜
汉语中有许多有关祖先崇拜的词汇,比如“祭祀”、“埋葬”等,这些词汇都表达了汉族祖先崇拜的习俗,体现汉族文化中对祖先一直传承的意
识形态。

2、汉语词汇中关于传家守三的传统文化
汉语中有许多体现传家守三的传统文化的词汇,比如“传宗接代”、“家孝”等,这些词汇表明了汉民族文化重视后代子孙传承的精神,也表达
了汉民族对家庭的珍视。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反映了汉民族从文明传承,国家情怀,传统节日,祖先崇拜以及家孝等方面的文化,有助于在时代发展中保护和传承汉
民族文化。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姓名:张晶晶专业:对外汉语学号:2010134131【摘要】文化决定词汇的内涵, 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真正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后, 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词汇的联想意义, 也才能真正比较完美地译好各国文化产品,使跨文化交流畅通无阻。

因此研究词汇中的文化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字】词汇文化关系【主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

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

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

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从另一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

要想把握好汉文化,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应注重学习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汉语的背景是中国文化,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理据。

例如汉语中的对偶性的形成,尤其汉语词汇的对称结构和音节的偶化,与汉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种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并对汉语的构词特点有极大影响。

再如汉族人自古有食熟忌生的饮食习惯,认为生肉、生饭味不美,吃了生食容易生病等。

做饭炒菜时讲究火候,“欠火”和“过火”都会影响食味,因此都是不理想的,要求“火候”恰到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汇与文化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和词汇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含义,汉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使学生对汉语词汇与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章节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2.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教学课时】2【教学周数】1【教学内容要点】绪论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1.含义(讨论、提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分类——广义的文化,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建筑工艺、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制度文化指种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等;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生活方法、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心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又称为表层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又称为深层文化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二)词汇1.含义(提问)——是指在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每个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在词汇上都有所体现。

如::地理环境与词汇大雪、梅雨、东风、东宫、东方之子、大米、米饭、吃饭、饭桶、胸有成竹、敲竹杠、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寄人篱下、揭竿而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人走茶凉、茶余饭后、品茗、茶馆、早茶历史背景与词汇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会给他们的文字、词汇带来不同的民族色彩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表兄、堂兄、表姐、堂姐、姑父、姨父风俗习惯与词汇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

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该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词汇中得以体现出来如:风水、狗腿子、凤毛麟角、财神爷、春联、粽子、月饼宗教信仰与词汇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菩萨、借花献佛、僧多粥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养生,气功经济生活与词汇词汇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如:富豪、别墅、手机、电子、纳米、微信、航母、小康文化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与词汇如:张老、老王、四、八、钟、黑、红(三)词汇和文化的关系1、词汇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如:闺女、闺秀、闺房、闺范龙、蛇2、词语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如: 粮票吃醋、贵校、仙逝、天才、神童、夫妻关于“洋”的词语有哪些,(提问)洋灰、洋文、洋火、洋油、洋服、洋货3、词汇和文化相互依存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深化、观念的改变,都会反映在词汇上。

词汇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如:博客,炒作,,微博,,给力,,亲,,,屌丝,,房叔,,房税,,,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汉语词汇和汉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又是汉文化的结晶。

汉语词汇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传承了汉族的古老文化。

另一方面,汉文化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

如:红娘,,,,胸有成竹二、词汇文化的特点(一)民族性(二)时代性(三)隐含性第一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辩证观念,并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辩证思想,早在史前的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带有朴素辩证思想的八卦,到了殷周时代,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辩证思想。

表现这种思想的理论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敦颐(解释:两仪——天地,,,阴阳四象——春夏秋冬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一物两体,两不立则一不见——张载大抵天下事物之理无无对者。

——朱熹第一节词语表达的辩证对立思想传统的辩证哲学和相对主义思想,反映在汉语词汇中,就出现了大批意义相反或相对结构的词语,这便是反义词和对立词。

一、反义词语1.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组词。

关系总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统一在共同的语义范围之内如: 大小,,,高低,,,长短,,,真假, 聪明,,,美丽,,,诚实,,,战争,,,节约,(提问举例) 2.以反义词构成的成语。

以反义词构成的成语可分三种:(1)由一对复合反义词构成的成语如: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好逸恶劳,,此起彼伏翻天覆地,,,虎头蛇尾,,,推陈出新,,,避重就轻)由一对反义词和一对同义词构成的成语 (2如:,冷嘲热讽,,,南腔北调,,,东张西望,,,天长地久异口同声,,,,东张西望,,,,新仇旧恨,,同甘同苦 (3)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从结构形式分:AXBX式:山高水长,,,同床异梦,,水深火热横三竖四,,,朝三暮四 XAXB式:花天酒地,,,因祸得福,,以逸待劳一曝十寒,,,九死一生,,七上八下AXXB式:无中生有,,,公而忘私,,朝不保夕ABXX式:新陈代谢,,,悲喜交集,,赏罚分明XXAB式:颠倒黑白,,,明辨是非,,无足轻重2.对立词:是指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语素构成的词。

如:始终,,,呼吸,,出纳,,,矛盾,,,东西,,,,多少善恶,,,甘苦,,虚实,,,轻重,,,吉凶,,,,利害好歹,,,,深浅,,是非,,,开关,,,动静,,,恩怨 (提问举例) 3.反映对立统一辩证观念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1)反映对立统一思想的成语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物极必反相反相成,,,苦尽甘来,,,刚柔相济,,阴阳互补(2)反映辩证思想的谚语、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欲速则不达(3)反映辩证观念的格言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二节词语的对偶性一、含义:词语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

二、词语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一般平仄相对, 如:三心二意,,,,出生入死,,,,思来想去, 大惊小怪,,,,大街小巷,,,,有眼无珠嘘寒问暖,,,,深入浅出三、双音节词语的产生和发展汉民族崇尚对称和谐,汉语造词用词喜欢成双成对的格式汉语发展双音节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把一些单音节词配上词缀,变成双音节词语如:桌、椅、木、虎、石、鼠2、原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如:蓟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的词汇出现了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已占绝对优势,大约占70%左右。

四、 ,四字格词汇四字格词汇包括四字成语和四字习用语1.四字格成语往往是两两相对的,其中由对立成分组成的很多,如:千山万水,,,大材小用,,,车水马龙有很多四字成语是由同义成对的成分构成。

如:车水马龙、山清水秀、风和日丽、离乡背井2.四字格的习用语四字格的习用语虽是自由词组,但一经形成,便具有凝固性。

有2000余条如:春暖花开,,,旭日东升,,,波澜壮阔吃喝玩乐,,,一学就会,,,春夏秋冬有些四字格习用语是四个同类成分并列如:鸡鸭鱼肉,,,,柴米油盐,,,男女老少五、 ,对偶词语对偶结构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汉民族对立统一的思维习惯和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体现了汉民族喜欢成双成对的审美情趣。

“对”指相对或成对,“偶”是成双,“对偶”就是用结构对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词组或短句,表达相似、相关、相对、相反地意思一种修辞格式。

常见的各类对联都是对偶句式。

如:1. 对偶格式的成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表示转折关系的对偶式成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2. 对偶格式的俗语、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挂羊头,卖狗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提问举例)3.,对联天增翠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王府井井井无水,玉泉山山山有桃抓住主旋律,开拓新思路(提问举例)三节双声叠韵的联绵词语第汉语讲究声韵配合匀称和谐,尤其是双声词和叠韵词,是汉民族对称和谐心理在声韵方面的表现。

人们往往利用声韵关系,构成双声词和叠韵词。

合称联绵词。

一、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1.,双声词——声母相同如:蜘蛛,,,,鸳鸯,,,,伶俐,,仿佛,,,崎岖,,,踌躇,,驰骋,,,,玲珑,,,惆怅,,,淋漓,,,吩咐,,琳琅(提问举例) 2. ,叠韵词——韵母相同如: 蜻蜓,,,,徘徊,,,,逡巡,,,灿烂,,馄饨,,,堂皇,汹涌,,,翡翠,,,葫芦,,苗条,,,逍遥,,,玫瑰,(提问举例) 3. ,由双声叠韵词组成的成语如: 琳琅满目,,,斑驳陆离,,,参差不齐,淋漓尽致,,,踌躇满志,,,逍遥自在课后作业:一、阅读相关资料,写读书笔记二、整理笔记,预习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提问已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