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9019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f.png)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是个让我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
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
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我如此构思这节课。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日本面临的海洋,2.记住日本国土构成、首都和主要海港。
3.分析日本的地形、河流关系。
4.分析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5.分析日本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
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的影响,简单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近阶段我们国家和四邻关系有点紧张,特别是值得警惕是,有个邻居在我国台湾岛附近岛屿钓鱼岛上打起来注意,想政府购买实现国有化,是谁?【课件展示】“钓鱼岛”、“樱花”、“富士山”【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台湾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钓鱼岛历史视频环节一、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
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
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所处温度带与我们所在地一样吗?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国家关系如何?(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引导学生讨论。
(中日钓鱼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环节二:日本称为“小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和中国相比情况如何?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大小相当于中国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0f472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6.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地理知识,对亚洲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相对较浅,对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日本的地理特点、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日本的发展模式,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学生对日本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日本的发展模式。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学习亚洲地理时,学习了哪些国家?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如岛国、海岸线曲折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2d4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d.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等。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了解其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4.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 日本的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特点4. 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5. 日本的文化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具体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3. 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介绍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4. 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介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5. 讲解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介绍日本农业发达,稻米、畜产、蔬菜、水果等产量均较高。
6. 讲解日本的文化特色:介绍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其他方面,如科技、教育等,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6a2ce133d4b14e84246813.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通过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人口的认识,知道日本是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2、了解日本在开发自然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可取之处。
3、通过相关的收集,了解日化特色及与中国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1、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
2、认识日本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学会列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1、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的岛国经济的学习,正确认识经济与自然环境、自然资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2、通过对日化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化特色含义的理解,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3、通过收集日本自然、经济、化等方面,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3个小标题,由“地狭人稠”、“岛国经济”、“化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首先讲述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多、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地壳不稳定、火地震活动频繁等知识,并注意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自然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化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关于日本的经济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二是自然环境、自然资对工业发展、分布和对外贸易等经济特点的影响;三是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集中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克服能不足的弱势,发展经济的典型实例。
关于日化特点是不断吸收外化,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展现民族特性,形成鲜明的特色。
本节教材的补充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字四大部分。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化、建筑和经济;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化、经济状况提供了。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2206d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海岸线特点;(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3)了解日本的经济概况、主要产业及对外贸易情况;(4)掌握日本的行政区划、首都及主要城市;(5)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及现代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利用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搜集资料,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及主要产业;(4)通过图片,观察日本的城市面貌及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拓宽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2)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日本的经济概况、主要产业及对外贸易情况;(4)日本的行政区划、首都及主要城市;(5)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及现代生活方式。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2)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3)日本的经济特点及产业分布;(4)日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日本地理、文化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地图、图片、资料等;(3)设计教学活动及提问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日本地理、文化相关内容;(2)搜集日本经济、城市等方面的资料;(3)准备课堂发言及提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日本气候、经济方面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c410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7.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4. 使学生认识日本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经济部门,了解其经济发展特点。
5. 培养学生对日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点。
2. 难点:日本的地形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掌握其经济发展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日本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日本的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如山地、丘陵对农业、工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总结其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山脉、河流、湖泊。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请学生搜集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4.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利用却很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教学拓展:1. 邀请日语老师进行日本文化介绍,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
2. 组织学生观看日本地理相关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日本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1. 课后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e722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2.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日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节的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的事物,如动漫、美食等,对于日本的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日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特征。
3.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特征。
3.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日本。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日本的地理特征。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关于日本的案例,用于分析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提前让学生预习本章节的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日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日本。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加深对日本地理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2fa9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b.png)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气候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科技优势。
3.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
4. 培养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 日本的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4. 日本的科技优势5. 日本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产业特点、科技优势、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2. 难点:日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科技优势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和民俗风情。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日本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4.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引发学生对日本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3. 案例分析:介绍日本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分析日本的科技优势。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日本的文化特色,了解日本的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地理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
2. 评价学生对日本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科技优势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日本文化特色、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的了解情况。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日本的地图、图片、视频等。
2. 相关案例分析资料,关于日本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文章、报告等。
3. 小组讨论话题,涉及日本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的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023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2023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4572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4.png)
2023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1、__主要讲了什么事?2、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究?二、精读感悟:(一)感受关怀:1、理解“活菩萨”?2、课文中,聂将军对日本孤女的仁爱,体现在哪呢?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自然段?4、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适当标注自己的体会。
5、交流:关怀“无微不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6、过渡:这样的亲切与和善的人,怎能不让人亲近、不让人信任呢?7、美穗子有了哪些变化?(惊恐——不拘束——亲热)8、小结:虽然琐碎但集中表现了聂将军的仁爱,有感情读此段。
9、交流:课文的其他自然段还有没有?(二)领悟精神1、补充网络资料: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屠杀我国同胞,甚至连儿童都不放过,有何感受?2、介绍“平型关大捷”中,聂将军的表现。
这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聂将军?3、对比突破难点:这份憎恨与文中的这份仁爱矛盾吗?为什么?4、出示两段文字:5、指名读、交流“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6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三)报恩之旅1、这份不同寻常的仁爱,怎能忘怀,40年后,美穗子专程前来中国,进行报恩之旅。
2、学生点看相关网页,加以了解。
3、交流所得。
三、练笔延伸:展开想象,练写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
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熟悉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凭借网络资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是至仁至义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熟悉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d4167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0.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日本》是教材中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个国家,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
本节教学应抓住岛国和经济大国两大特征进行展开,岛国是日本自然地理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导致日本经济特征和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日本的自然条件对其发展经济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学生从生活中对日本了解较多,而且之前已经学习了亚洲地理,了解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对于基本的读图、用图等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所掌握,但利用地图、资料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通过《日本》这一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国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的方法。
2.认识日本的经济结构特点和工业布局,学会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加强减灾、防灾意识。
2.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学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的方式。
3.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日本岛国的优势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工业分布难点:1.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查找一些有关日本的资料和图片3.日本地形挂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课件展示: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等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555f6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1.png)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一)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和方法:1、课件《樱花》2、课件<日本>3、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二)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 版面1)[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b60c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0.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相对有限,对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树立全球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3.准备好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5a8b1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d.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3、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4、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能力目标】1、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2、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1、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日本地形特征。
3、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具准备】《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
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
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说与大家听,看谁说得多?)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
(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经过大家在这节课内的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团结合作,我们肯定都能对日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简单而又动情的几句渲染语,将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和热情,迅速地把全班学生都推入了学习的角色之中,这对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进度及教学效率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03a7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9.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一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区国家地理特征的继续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日本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地理位置的记忆。
2.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3.日本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发展历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关于日本发展历程的案例资料。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8c4e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4.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是关于东亚地区的一个国家——日本的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日本的概况,提高对东亚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周边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些皮毛,如富士山、樱花等,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等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一邻近国家的认识,增进学生对东亚地区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日本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地形、气候等资料,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日本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日本经济、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日本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26ab5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是关于亚洲东部国家日本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等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工业、农业、主要城市以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日本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
然而,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识,对于其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图片,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工业、农业、主要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图表和图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学生对日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工业、农业、主要城市等地理特征;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图片,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本的地理特点;2.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主要城市为例,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等相关教学素材;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工业、农业、主要城市等地理特征,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9ec0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4.png)
13.饮食文化:日本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寿司、拉面、天妇罗等为代表。
14.传统节日:日本的传统节日有樱花节、盂兰盆节、七五三等。
15.传统艺术:日本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问,表现出对日本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节奏,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2.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中日两国的关系
难点:
1.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分析日本地形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掌握中日两国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复杂关系
解决办法: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
展示一些关于日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日本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日本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日本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过程:
讲解日本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③日本经济与文化
-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加工贸易为主
-汽车、电子产品等制造业发达
-文化具有大和民族特色,受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影响
④日本地与灾害应对
-地震多发,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应急措施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一节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0e299c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3.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模板5篇教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623e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7.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f4d33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1.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
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导入。
日本在我国的东部,是我们隔海相望的群
岛国家。
对于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
说说你所知道的日本。
(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东亚岛国(位置、面积、人口、首都、民族、语
言、港口)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
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北纬25~46度之间(据此判断日本是位于北温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3)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个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
师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日本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4)海岸线曲折、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二)日本地形特点[课件展示“日本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的主体部分分别是什
么?(生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
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
师小结(边点击课件):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
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和3900多个岛屿组成,通称日本列岛。
国土面积共约37.8万平方千米,引出人口,2000年日本是 1.27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336人;而我国是12.95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135人,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我国的 2.5倍,所以说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其中以本州岛最大,地位最突出,首都东京所在地。
日本的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让学生在发下去的空白地形图上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名称。
] (师板书:日本的地形特点)
再叫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发现日本平原狭窄,最大平原的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师小结:多山的
日本岛国,地表崎岖,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3/4。
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
平原面积狭小,分
布零散,最大的关东平原才 1.68万平方千米。
日本面积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