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在亚马孙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在那里不仅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更有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动物世界。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令人不大舒服,一般人也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生态系统很容易陷于崩溃。

(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又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让学生进行对比判断,并思考问题)比较“温带森林和草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推进新课

板书: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作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由于其生物循环旺盛,其主要养分集中在地表植物体内,但是热带雨林环境具有脆弱性。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的养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

板书:

(一)雨林的生物循环和群落生产力

(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三)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根据知识,让学生明确)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课本36页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板书:

活动: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教师提示)本活动以迁移农业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雨林的影响。

(1)阅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要求同学们读图,描述迁移农业的完整过程)

人类对焚烧开荒的耕地连续耕作1~3年,然后废弃,森林再生需要15~20年,然后再焚烧开荒,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说明雨林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2.23中的A、B、C、D分别对应图2.22

中的四个阶段。A表示原始森林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迁移农业作为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人口数量很小时,对雨林的破坏是有限的;当人口过多时,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过大时,对雨林的破坏是严重的。其他对雨林的开发方式也是一样的。

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课堂小结

从本课时内容来看,热带雨林一旦被破坏,很难进行恢复,所以我们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利用资源,对资源不但要用,而且要养,保证用养结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从卫星拍摄到的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公路沿线1975年和1999年雨林分布状况对比图”中可看到雨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板书: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认识图例,分析原因)阅读图2.25“雨林被毁的原因”分析雨林被毁的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亚马孙热带雨林正面临被毁的危险,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开发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增长和贫困是雨林开发的前提原因,由此而派生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市建设,还有商业性伐木以及开辟大型农牧场等,都是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然而,人类对亚马孙雨林的开发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规模和影响是不同的。20世纪60年代之前,亚马孙地区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浓密雨林中的印第安人,还处于部落群居阶段,他们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主,影响还不大。随后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发。特别是1970年“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标志着亚马孙热带雨林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开始。

板书:

1.雨林被毁的原因

请读下面材料,了解亚马孙流域的开发。

课件展示:

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巴西广大中、西、北部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几无开发。为了改变这种地区的差异,促进内地发展和国家一体化,于1956年1月就任总统的库比契克,决定把首都迁往国家腹地,同时修建亚马孙大公路。巴西亚马孙大公路几乎完全是从原始热带雨林中穿过。为了修路,首先要开出70米宽的空地,使数万平方千米林木遭砍伐,被遗弃的木材计1.2亿立方米。为了开发北、中、西部,政府鼓励南方和东南方农民移民。移民基本上是无序的,他们一般

都是用烧荒的方式开辟农田、牧场。到1994年,5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已有12%被毁掉,加速了水土流失。在巴西北部各矿区,尤其是金矿和钻石矿开发时,无政府主义严重,如在帕拉州的“彼拉达”金矿区,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广泛使用汞作为溶解金粒的物质,结果造成淘金地区河流和湖区的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的平衡。

(学生分析掌握)亚马孙开发计划实施的原因、涉及的区域和其开发的项目。

巴西的“西部大开发”涉及地区之多,范围之广,占据大半个亚马孙河流域及整个巴西西部。它的三大措施是修路、迁都、移民。

板书:

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历史演变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跨国企业的经营

(分小组讨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建?

(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对于修建雨林公路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到修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移民亚马孙平原

从图2.28中可以看到,地处巴西西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自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从10万增长到100万,毁林面积也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180多万平方千米,占雨林总面积的7.5%。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很大的关系。

跨国企业的经营

巴西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大量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经济为驱动,破坏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如:欧美开发中南美洲雨林为大牧场,提供牛肉汉堡的生产原料;日本从东亚、东南亚进口一次性筷子;欧洲从非洲雨林区进口高级棺木。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雨林的论战还在继续,破坏也在继续。

课件展示:

学生课堂活动互动: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协调会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从角色的立场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

活动规则:每个小组认领一种角色,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和整理思路,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发言时请说明所扮演的角色,尽可能多地发表建设性意见。如果需要,可以上台展示材料。

风云辩论:雨林破坏谁之错?

正方观点:雨林破坏,亚马孙地区的国家和居民应负主要责任。

反方观点:雨林破坏,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学生辩论活动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