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广东2024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广东2024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40dd67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7.png)
广东2024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一、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既往不究峥嵘岁月一筹莫展B. 脍炙人口一筹莫展嘻笑怒骂墨守成规C. 罄竹难书融会贯通舶来品潸然泪下D. 度假村舶来品脍灸人口皇天后土(答案)C解析:A项“既往不究”应为“既往不咎”;B项“嘻笑怒骂”应为“嬉笑怒骂”;D项“脍灸人口”应为“脍炙人口”。
C项所有词语均书写正确。
二、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读了爱不释手,真可谓独辟蹊径。
B. 他虽然初出茅庐,但在科研领域已经崭露头角,这次又获得了重大突破,令人刮目相看。
C. 这座城市的交通状况一直令人诟病,但经过一年的治理,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交通拥堵的情况已经杳无踪迹。
D. 这篇报道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包罗万象,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新闻,真是令人耳濡目染。
(答案)B解析:A项“独辟蹊径”指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与句意不符;C项“杳无踪迹”指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与句意不符;D项“耳濡目染”指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与句意不符。
B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符合句意。
三、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C.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他平时是否努力。
D. 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其原因是因为编剧的水平高和演员演技好。
(答案)C解析:A项缺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出色”;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因为”。
C项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四、题目: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冠礼”是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的加冠仪式,表示成年。
B. “及笄”是古代女子十五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表示可以婚嫁。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ee5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5.png)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技术进步,山东省的粮食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如下:
1. 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吗?
2. 近年来,山东省的粮食产量是增长还是下降的?
3. 山东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如何?
4. 你认为农业现代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5. 请从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方面谈谈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答案:
1. 是的。
2. 近年来,山东省的粮食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3. 山东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推进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得到了加快。
4. 农业现代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积极的。
5. 农业现代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马车是人类最早创造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蒸汽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发明前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马车具有简单、易驾驭、便捷等特点,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如下:
1. 马车是人类最早创造的交通工具之一吗?
2. 马车有哪些特点?
3. 马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曾经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4. 随着科技的发展,马车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 是的。
2. 马车具有简单、易驾驭、便捷等特点。
3. 马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曾经扮演着重要的交通工具的角色。
4. 随着科技的发展,马车的地位逐渐被蒸汽机和汽车等更先进的运输工具所取代。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卷,含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ad05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0.png)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参考版解析)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坐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窒.息/对峙.稽.首/稽.查A.棱.角/菱.形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不容置喙A.叹为观止 B.名不见经传 D.戎马倥偬 C【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应为不容置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5a03a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3.png)
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内容省略。
1. 文章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3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他”指的是张华。
2. 文章中作者对于“传统”的态度是怎样的?(3分)答案:作者对于“传统”持有批判的态度,认为传统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3. 文章最后一段中“这种变化”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答案:文章最后一段中“这种变化”指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从重视物质财富转向重视精神财富。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文言文内容省略。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吾与点也B. 子曰:何陋之有?C. 君子不器D. 逝者如斯夫答案:D。
“逝者如斯夫”中的“逝”应解释为“流逝”,而不是“过去”。
5. 文中“不器”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案:“不器”指的是不局限于一种才能或用途,意指君子应具备多方面的才能。
6. 文章中作者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答案:作者对“君子”持赞赏态度,认为他们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而对于“小人”则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高尚的品德。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5分)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他因为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异。
答案:B。
其他选项均存在语病。
8. 将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3分)原句:学生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写:教室被学生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9. 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虽然他______,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A. 遭遇了不幸B. 取得了成功C. 受到了表扬D. 获得了荣誉答案:A。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18196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0.png)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气冲斗牛B. 草长莺飞C. 震古烁今D. 靡然顺风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意识教育。
B. 他努力学习,成绩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
C. 由于他的帮助,使我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D. 我们班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令人拍案叫绝。
B. 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独特,堪称别具一格。
C. 他的穿着打扮非常时尚,简直是一身名牌。
D. 这件事做得非常漂亮,令人眼前一亮。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电影太感人了!”小红激动地说。
B. “这个电影太感人了”小红激动地说。
C. “这个电影太感人了!”小红激动地说。
D. “这个电影太感人了”小红激动地说。
答案:A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
C.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D. 《水浒传》是清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答案:B(以下题目略)二、阅读题(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既滞雨谒表弟李十二白,见其肌肤若凝脂,眼如点漆,且语言爽朗,可通神鬼,常怀感激。
至是见余,欣然命驾,同游高阳池,池上有楼,楼上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有画。
余因告白:“吾闻公有《高阳池》诗,可否见示?”白曰:“吾有诗,然未尝示人。
今见吾弟,愿以奉献。
”遂出诗示余,诗云:高阳池上酒家楼,绿水如波绕城流。
城下人家水东注,白鹭双飞池上头。
余读诗罢,不觉泪下。
白曰:“吾弟何故泣?”余曰:“吾感公之诗,而有感于吾身。
吾弟岂不闻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23年广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广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5171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a.png)
2023年广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
1. 文本一
问题:根据文本一,回答以下问题。
1.1 文本一主要讲述了什么?
1.2 文中提到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1.1 文本一主要讲述了...
1.2 文中提到的人物有...
2. 文本二
问题:根据文本二,回答以下问题。
2.1 文本二主要讲述了什么?
2.2 文中提到的事件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
答案:
2.1 文本二主要讲述了...
2.2 文中提到的事件有...
二、作文题
请根据以下题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文内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
待和保护自然?请结合你的观点,谈谈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结构建议:
1. 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
2. 阐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 提出具体的保护自然的方法和建议
4. 总结观点
注意事项:
- 文章要言之有理,观点明确,结构完整
- 可适度发挥想象,增加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 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词汇和语法错误
作文示例:
删去此部分,并在此处书写你的作文。
以上是2023年广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的文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8c2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5.png)
广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iàng)B. 徜徉(cháng yáng)C. 蹉跎(cuō tuó)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A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常常出人意料。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成持重,不苟言笑。
答案:B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春晓》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其中“鹜”指的是________。
答案:野鸭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静夜思》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高尚情操。
答案:超然物外三、阅读理解(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5分)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回答]12. 文章中“她”是如何帮助“他”克服困难的?(5分)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回答]13.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5分)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回答]14.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或信息?(5分)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回答]15. 如果你是“他”,在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你会怎么做?请简要说明理由。
广东省语文高考2024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广东省语文高考2024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dcb1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5.png)
2024年广东省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暖花开李健吾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都迎来了游客的蜂拥而至。
然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节选】①春天,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②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景区内的垃圾遍布,破坏了环境的整洁;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
③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各地景区纷纷采取措施。
如加强垃圾分类、增设垃圾桶、开展环保宣传等。
同时,游客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共同维护景区环境。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提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哪些措施?【答案】(1)文章主要内容:春天来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美景,但同时也出现了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各地景区采取措施,游客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
(2)环境问题:垃圾遍布、破坏环境整洁;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3)措施:加强垃圾分类、增设垃圾桶、开展环保宣传;提高游客自身素质。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文】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林间小道上。
四周静谧无声,只有鸟儿的歌唱和树叶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林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我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环境中,思绪飘得很远。
忽然,我注意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它的翅膀细腻而优雅,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不禁驻足,目不转睛地观赏着。
就在这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与蝴蝶相遇。
它们在花丛中嬉戏,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
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为这美好的瞬间感到欣喜。
然而,好景不长。
一只凶猛的蜘蛛悄无声息地靠近蝴蝶。
广东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
![广东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02f57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广东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现在的年轻人啊,可别小瞧了这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就像是一场智慧的小挑战呢。
文章可能会讲一些关于文化传承或者现代社会现象之类的事儿。
比如说,给你一篇讲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冲击下如何发展的文章。
那题目就可能会问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啥,就像在问你一个人的心脏在哪一样重要呢。
或者问你某一段在全文结构里起啥作用,这就好比问你盖房子时一块砖的作用。
哎呀,不过只要你平时多看书,多思考,这几分肯定能稳稳拿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实用类文本啊,通常都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可能是一则新闻报道,或者是一个调查报告。
要是新闻报道的话,那里面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这些要素可都要搞清楚哦。
题目也许会让你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像让你把一个故事的梗概说出来一样。
要是调查报告呢,那关于数据的分析、结论的得出都是考点。
比如说,给你一个关于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问你从数据中能看出什么趋势,这就需要你擦亮眼睛,仔细分析那些数字背后的秘密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类文本可有趣啦。
可能是一篇短篇小说,或者是一篇散文。
短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关键哦。
你得像了解你的好朋友一样去了解那些小说里的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都是要琢磨的。
散文呢,那种优美的文字就像涓涓细流一样,可能会让你赏析某一段的描写手法,像比喻啊、拟人啊这些修辞手法,你得一眼就能看出来,并且能说出它的妙处。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你得能说出她哪里漂亮一样。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文言文阅读有时候会让人有点头疼,但其实也挺好玩的。
文言文里那些古老的文字就像是神秘的密码一样等待你去破解。
先看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吧,这就像学外语时的单词一样重要。
比如说“之”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可以是“的”,也可以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变来变去。
广东省深圳市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
![广东省深圳市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fb1c6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a.png)
广东省深圳市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科技与人文的交响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教育文化到医疗卫生,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
然而,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精神追求。
它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力量在于改变世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迅速而广泛;智能手机的应用,使得通讯交流更加便捷。
这些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科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加强法律制度来解决。
人文精神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科技发展背后的社会伦理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基因编辑技术如何确保道德底线?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确保科技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人类。
科技是手段,人文是目的。
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文的关怀,只有这样,科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1.下列关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独立于人文精神之外。
B. 人文精神对于科技发展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C. 科技与人文相互对立,无法达到统一。
D. 科技是手段,人文是目的,二者应当结合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A. 隐私泄露B. 网络安全问题C. 生活更加便捷舒适D. 社会伦理问题3.文章提到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是:A. 提高了工作效率B. 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C. 增强了人类生活的便捷性D. 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4.对于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问题,作者认为我们应该:A. 完全依靠科技自身去解决B. 忽视这些问题,继续追求科技进步C. 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D. 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5.本文的主要观点是:A.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没有实际影响。
01广东省2024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其详解答案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01广东省2024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其详解答案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36b3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2.png)
广东省2024-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与其详解答案【基础学问积累与运用】【2024年高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B.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D.湖畔/装扮怄气/枢纽堵塞/边塞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公路。
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一触即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开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争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快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化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常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汲取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养分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阔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与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阔地区的自然条件。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一卷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一卷](https://img.taocdn.com/s3/m/240b68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1.png)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一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1. 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15分)(现代文材料略)(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分析文章中某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5分)(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5分)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任务。
(共20分)(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物?请列举并简述他们的特点。
(5分)(2)文章通过哪些手法展现了主题?请结合文本分析。
(5分)(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层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解读。
(10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10分)(古诗内容略)(1)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请指出。
(2分)(2)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3)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2.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任务。
(共20分)(文言文内容略)(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5分)(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的意义。
(1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共5分)(题目内容略)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改写句子,使其更加通顺、合理。
(共5分)(题目内容略)3.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编写一则新闻报道。
(共10分)(题目内容略)四、写作(共65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共40分)(材料内容略)2. 根据题目所给的情境,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共25分)(情境内容略)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1)答案要点:(略)(2)答案要点:(略)(3)答案要点:(略)2. (1)答案要点:(略)(2)答案要点:(略)(3)答案要点:(略)二、古诗文阅读1. (1)答案要点:(略)(2)答案要点:(略)(3)答案要点:(略)2. (1)答案要点:(略)(2)答案要点:(略)(3)答案要点:(略)三、语言文字运用1. 答案要点:(略)2. 答案要点:(略)3. 答案要点:(略)四、写作1. 答案要点:(略)2. 答案要点:(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试题和答案需要根据具体的考试材料来编写。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6fdda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5.png)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馈赠/ 溃败惩罚/星辰经纶/羽扇纶巾B.诫勉/机械觊觎/阿谀薄饼/ 薄利多销C.蓦然/招募吝啬/萧瑟拓本/开疆拓土D.伺候/ 饲养肺腑/ 诽谤圈养/可圈可点正确答案:D解析:A.kuì,chéng/chén,lún/guān;B.jiè/xiè,yú,báo/bó;C.mò/mù,sè,tà/tuò;D.cì/sì,fèi/fěi,juàn/q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宵禁立竿见影英雄辈出不假思索B.凑合变本加砺幕天席地破涕为笑C.国萃汗流浃背调虎离山至理名言D.喝彩出奇不意漫不经心一诺千金正确答案:A解析:B.砺一厉,C.萃—粹,D.奇—其。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本来是自然的一分子,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自然——鸟、花、树等人类的朋友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B.赵昌平是中国诗会的知名专家,著有《唐诗三百首全解》《孟子:匡世的真言》《赵昌平自选集》等著作。
C.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余光中先生自谓:“右手为诗,左手为文”,还说诗歌是他文学的“轻工业”,散文是“重工业”。
D.为什么称他为著名作家?因为他写出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
为什么又认为他是伟大作家?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
正确答案:C解析:自谓后面的冒号要去掉,一方面是因为冒号不能管到句尾,另一方面这里可以不停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项目验收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团队作出的结论还不完善,有些观点值得______。
②他并不赞同激进主义的做法,因为无论多么热烈和激进,都无法迅速地______传统文化中长期积累的弊端。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bc0b9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3.png)
2024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新课标全国Ⅰ卷一、现代文阅读Ⅰ(共9题;共35分)(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
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
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来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生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
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2023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广东)完整版
![2023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广东)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8d4f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8.png)
2023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广东)_完整版高中语文实用学习方法1、多读,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
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3、背诵和理解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
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4、勤写写不只是写作文,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
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就是个道理。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一、认真审题。
看到作文题后,是“审”,而不是“看”。
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
需强调的是,不要一看到题目就立刻想“我有哪篇*可以套”。
盲目套题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甚至可能造成偏题、离题。
二、慎用“豪言壮语”。
以前有不少考生事先准备了许多典故、寓言故事、中外名人事迹、名家警句等。
在写高考作文时,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一堆举例。
名家警句和事例典故可以用,但要注意得当和例子之间的思维逻辑性,千万不要堆砌。
为了说理和分析,例子要符合你所表达的观点。
三、要真情实感。
所写的是你最想说的,力求通顺,千万不要生编硬造、刻意追求所谓文字华美。
四、消灭错别字。
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错别字“不是什么大事”。
但在高考中因错别字而扣分,非常可惜。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Ⅰ)附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Ⅰ)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764f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b.png)
202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ㅤㅤ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广东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1af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d.png)
广东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1-3题。
文本内容略。
1. 文中提到的“文化自信”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文中提到的“文化自信”指的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坚定信念。
2. 作者认为如何实现文化自信?答案:作者认为实现文化自信需要通过教育、传播、创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本土文化,同时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3. 文中提到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有何联系?答案:文中提到的“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文化领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信的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6题。
文本内容略。
4. 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答案:文中主人公具有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富有同情心等特点。
5.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答案: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心理刻画、环境烘托等手法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6. 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答案: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人性的冷漠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7-9题。
文本内容略。
7. 文本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什么?答案:文本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8.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等条件。
9. 文本中提到的“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何联系?答案:文本中提到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广东省惠州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广东省惠州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716dad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d.png)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标题:追寻生命的意义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群孩子聚集在街头,他们面带微笑,手中紧握着一张张写满字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我想帮助老人过马路,我想帮助残疾人,我想为流浪动物找家……”他们渴望用实际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
这一天,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小明是一个孤儿,从小就在孤儿院长大,他深知生活的艰辛。
然而,他从不抱怨,总是乐观地面对生活。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小明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老人过马路,老人感激地看着他,说:“谢谢你,孩子。
你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小明微笑着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接着,他又帮助了一位残疾人,残疾人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谢谢你。
”小明心里暖暖的。
就在这时,一个流浪狗闯入了小明的视线。
它脏兮兮的,看起来非常可怜。
小明想起了自己曾经救助过的一只流浪猫,于是,他决定把这只流浪狗也带回家。
他小心翼翼地把狗抱在怀里,感受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
回到家后,小明为流浪狗洗了个澡,给它准备了温暖的窝。
每天,他都会抽出时间陪伴这只流浪狗。
渐渐地,流浪狗变得越来越亲人,它仿佛成了小明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一天,小明在街头遇到了一个流浪汉。
流浪汉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小明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孤儿,他深知流浪汉的痛苦。
于是,他决定帮助流浪汉。
他买来食物和衣物,送到流浪汉手中。
流浪汉感激地说:“谢谢你,孩子。
你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不断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渐渐地,他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爱心使者。
有一天,小明在街头遇到了一个老人。
老人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善良?”小明微笑着回答:“因为我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一个冬日街头场景为背景,展现了小明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
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B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成分残缺。
B项,表意不明。
D项,结构混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③①⑤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⑤④③①⑥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①潴:蓄积。
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将论.囚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A.①且②则③所B.①以②于③因C.①且②则③因D.①以②于③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
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分)【答案】(1)①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②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人陈氏是杀人凶手。
(2)①刘敞对契丹道路了如指掌;②刘敞不仅能认识驳这种怪兽,还能描述怪兽的声音和模样,熟知古书。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2)此题可根据答题区间第二段,根据刘敞出使契丹时做的两件事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