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理学 PPT
合集下载
乳腺纤维腺瘤演示ppt课件
![乳腺纤维腺瘤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ca49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0.png)
乳腺纤维腺瘤
汇报人:XXX
2024-01-18
• 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生理 • 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 乳腺纤维腺瘤的预防措施 • 乳腺纤维腺瘤的研究与展望
01
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 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 有关。
无异常肿块等。
临床检查
02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乳房临床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触诊和视诊
,评估乳房健康状况。
影像学检查
03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乳腺超声
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06
乳腺纤维腺瘤的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挑战
1 2 3
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制
目前对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多数研究认为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等有关。
疾病认识不足
部分医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不足,容易将其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因此,医生需要加强对乳腺纤维腺瘤的学习和认识。
04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通过手术将乳腺纤维腺瘤切除,适用于较大或生长较快的肿瘤。 手术方法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乳腺区段切除术
对于较大或位置较深的肿瘤,可能需要切除部分乳腺组织以确保完 全切除肿瘤。
预后评估及复发风险
预后良好
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的,经过适当治疗,患者的预 后通常良好。
复发风险
虽然乳腺纤维腺瘤的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有可能复发。 定期随访和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复发或新发病灶至关重要。
汇报人:XXX
2024-01-18
• 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生理 • 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 乳腺纤维腺瘤的预防措施 • 乳腺纤维腺瘤的研究与展望
01
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 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 有关。
无异常肿块等。
临床检查
02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乳房临床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触诊和视诊
,评估乳房健康状况。
影像学检查
03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乳腺超声
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06
乳腺纤维腺瘤的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挑战
1 2 3
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制
目前对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多数研究认为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等有关。
疾病认识不足
部分医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不足,容易将其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因此,医生需要加强对乳腺纤维腺瘤的学习和认识。
04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通过手术将乳腺纤维腺瘤切除,适用于较大或生长较快的肿瘤。 手术方法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乳腺区段切除术
对于较大或位置较深的肿瘤,可能需要切除部分乳腺组织以确保完 全切除肿瘤。
预后评估及复发风险
预后良好
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的,经过适当治疗,患者的预 后通常良好。
复发风险
虽然乳腺纤维腺瘤的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有可能复发。 定期随访和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复发或新发病灶至关重要。
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共134张PPT)【134页】
![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共134张PPT)【1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e2e299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f.png)
脂肪、结缔组织、韧带、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Cooper’s 韧带,支持作用
乳房由输乳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间质〔脂肪、纤维、血管 及淋巴管等〕
乳腺的构造
1、腺泡→腺小叶→腺叶→乳腺
2、腺泡→小叶内终未导管→小叶间导管→排乳管→输乳窦→
15~20条输乳管→乳头
排乳管 输乳窦 腺泡
乳腺脂肪
节段性
导管强化:
导管的线状或分支状强化,需穿刺〔癌的可能大于纤维囊 性变〕
团簇状强化恶性可能更大 钼靶无异常者阳性预测值较低
肿块强化
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 边缘强化 无强化低密度分隔 强化的分隔 中心强化
均匀强化-纤维腺瘤
不均匀强化-浸润性癌
边缘强化-浸润性导管癌
间隔低信号-纤维腺瘤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最常见的乳腺病变,常为双侧
MRI敏感性高于超声和钼靶
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术后1月,局部血肿,血肿周 随访血肿吸收,局部复发DCIS
围散在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侵犯胸 壁(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侵犯皮肤,与胸肌关 系密切但未累及(未强化)
对侧乳腺
同时发现:在3月到1年时见内钼靶和/或 体检可有2%发现对侧乳腺癌
乳腺癌的MR改变
不规那么性肿物,有毛刺 等/长T1、T2信号〔与胸肌比〕 DWI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表现为II或III型曲线 MRS有Cho峰
乳腺癌增强根底
强化根底
乳腺癌新生肿瘤血管 微血管密度增加
肿瘤血管对大分子比剂通透性的增加 乳腺癌组织内增大的细胞间隙
图像分析
强化形态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
浸润性小叶癌
占浸润性癌的10-14% 常无钙化,钼靶假阴性较多 常易多中心或双侧发病 MRI更有助于评价浸润性小叶癌的程度
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ppt课件
![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40570a77232f60ddcca180.png)
结论
OCT4的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这 证明了在乳腺癌早期患者中,OCT4的表达和SLN的转移显著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nSLN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在Oct-4的表达上有 显著性差异。
肿瘤组织中OCT4的状态可以作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为临 床医生在术前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参考指标。
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处理-(EORTC 10981-22023 AMAROS)
腋清 VS 腋窝放疗, OS及DFS无统计学差异
Mila Donker,, et al. Lancet Oncol. 2014.
45
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处理-(EORTC 10981-22023 AMAROS)
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ALND与腋窝放疗可以提 供较好、疗效相当的局部控制
Mastectomy (radiotherapy planned)
Conservative resection with radiotherapy using standard tangents
Conservative resection with radiotherapy using high tangents to include the lower axilla
7482oct4oct4oct4oct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不前哨sln不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情况相关性的分析octoct44表达和各类指标的相关性表达和各类指标的相关性变量数量oct4oct4p值大小年龄0579402612144060723735602314肿物大小0873t1733538t2452223t3组织学分级00012017893851病理学分级0216dcis251510ids853649mucinouscarcinoma分子分型0030luminal441628luminal251213basallike462917her3淋巴结转移情况0003pn834835pn331023pnoctoct44表达与表达与erprher2p53erprher2p53均不相关均不相关变量数量oct4oct4雌激素受体水平0954negative562729positive653134孕激素受体水平0479negative693534positive522329her2nue表达0059score853649score362214p530059negative853649positive362214在在nnslnsln中的中的oct4oct4阳性表达率为阳性表达率为870870nnslnsln的的oct4oct4阳性表达率为阳性表达率为553333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30p0030结论结论oct4的表达不前哨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
乳腺疾病-医学课件
![乳腺疾病-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ed78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05.png)
易被推动。 • 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治疗 • 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一经发现,应予手术切除。 • 并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2 .导管内乳头状瘤
• 临床表现:乳头溢液 • 病因 • 治疗
3. 乳腺癌
• 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较为明显的地 域性差异,以西方国家发病率为高。
• 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 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易感因素
分化高的乳癌
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性程度较低 • 腺癌 • 导管癌(亦称管内癌) • 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 • 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
临床表现
• 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 • 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 乳房外形的改变,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乳头方向改变及乳
临床表现
• 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 乳房胀痛。 • 乳房肿块。 • 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
治疗
• 自行缓解,对症治疗。 • 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 • 口服中药消遥散或5%碘化钾5毫升,均可缓解症状。 • 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
• 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 癌相混,因此,正确的认识概念与处理措施十分重要 。
病因及病理
•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 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 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 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 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
治疗 • 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一经发现,应予手术切除。 • 并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2 .导管内乳头状瘤
• 临床表现:乳头溢液 • 病因 • 治疗
3. 乳腺癌
• 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较为明显的地 域性差异,以西方国家发病率为高。
• 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 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易感因素
分化高的乳癌
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性程度较低 • 腺癌 • 导管癌(亦称管内癌) • 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 • 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
临床表现
• 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 • 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 乳房外形的改变,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乳头方向改变及乳
临床表现
• 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 乳房胀痛。 • 乳房肿块。 • 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
治疗
• 自行缓解,对症治疗。 • 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 • 口服中药消遥散或5%碘化钾5毫升,均可缓解症状。 • 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
• 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 癌相混,因此,正确的认识概念与处理措施十分重要 。
病因及病理
•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 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 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 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 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
乳腺癌TNM分期ppt课件
![乳腺癌TNM分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a58855fc4ffe473268ab1d.png)
乳腺癌TNM分期
7
T:原发肿瘤长径
➢临床(cT)与病理(pT)分期均采用相同的T分期标准; ➢测量应精确到毫米,一般认为病理检查测量的T较临床检 查(主要根据体格检查、乳腺摄片或CT、超声或MRI检查 等)测量准确; ➢第七版与第六版T分期没有变化。
乳腺癌TNM分期
8
➢TX 原发性肿瘤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 T0 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Tis(DCIS)
小叶原位癌Tis(LCIS) 乳头Paget’s 病(乳腺组织内无浸润癌或原 位癌)
乳腺癌TNM分期
9
T1 肿瘤最大径≤20mm • T1mi 肿瘤最大径≤1mm • T1a 1mm<肿瘤最大径≤5mm • T1b 5mm <肿瘤最大径≤10mm • T1c 10mm<肿瘤最大径≤20mm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11
乳腺癌TNM分期
12
乳头Paget’s病
乳腺癌TNM分期
13
乳腺癌TNM分期
14
乳腺癌TNM分期
15
N 区域淋巴结
临床分期(与第6版无变化) •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移动 • N2 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融合;或临床上
• pN3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 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 转移时有同侧乳房内淋巴结临床阴性的镜下转移;
•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临床上未发现”指影像学(除外淋巴结闪烁 扫描)或临床体格检查未发现
• pN3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 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I、 II级腋窝淋巴结阳性;或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前 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微转移或大体转移,但 临床上未发现;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病理
![乳腺病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7ed6cec1c708a1284a4434.png)
3.浆细胞性乳腺炎 临床 全部为经产妇,29-44y(36y) 急性期:主诉疼痛,红肿,乳头有较稠的 分泌物。 慢性期:乳房肿块伴乳头收缩和腋窝LN肿 大,与癌症相混淆。(导管扩展的继发改变) 预后及处理 手术切除,一般不复发。 非感染性炎症
病理 大体特点: 导管扩张/囊性变,含乳汁样分泌物 镜下特点: 导管上皮增生,大量浆细胞弥漫浸润导管和 小叶周围。冰冻切片易与癌症混淆。
4.3.大汗腺腺瘤Apocrine adenoma
肿瘤由内衬大汗腺导管组成。
4.4.腺脂肪瘤Adenolipoma 肿块为一块成熟脂肪组织,其中散 在稀少的乳腺导管 4.5.导管腺瘤 Ductal adenoma 老年妇女,肿瘤由导管和玻 璃样变的纤维 组织混合组成,呈息肉状 突入扩张的导管内
4.6.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Mixed Tumor)
乳腺病理
病理教研室
熊小亮
乳腺正常组织学
乳腺组织(实质量)的变化
绝经前的乳腺
绝经后的乳腺 哺乳期的乳腺
30 岁代
50 岁代
80 岁代
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 库柏氏悬韧带 库柏氏悬韧带
胸 大 肌
乳头
乳头
筋 膜
导管和小叶 乳腺实质
乳腺模式图 TDLU
(terminal duct lobular units)
II、肌上皮病变 肌上皮增生、腺肌上皮腺病、腺肌上皮瘤、恶性肌上皮瘤 III、间叶肿瘤 血管瘤、血管瘤病、血管外皮细胞瘤、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肌纤维母 细胞瘤、纤维瘤 病、炎症性纤维母细胞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良 性外周神经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 和平滑肌肉瘤 V、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叶状肿瘤、乳腺错构瘤 VI、乳头肿瘤 乳头腺瘤、汗腺瘤样腺瘤、乳头Paget病 VII、恶性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 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 乳腺外的恶性肿瘤转移到乳腺 VIII、男性乳腺肿瘤 男性乳腺发育、癌(浸润性、原位癌) IX、乳腺瘤样病变 导管扩张症、积乳囊肿、肉眼肿性乳腺炎、脂肪坏死、异物性肉芽肿、 凝胶肉芽肿、乳腺结核、泌乳期乳腺复旧不全、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ppt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6c441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4.png)
Blood route metastasis:少见, 少数晚期可转移至肺、骨及肝
Metastasis
宫颈旁
闭孔
髂内
髂外
髂总
骶前
腹主动脉旁
宫颈癌 →子宫旁淋巴结→ 闭孔淋巴结→髂内→髂外→髂总→深腹股沟、骶前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晚期)
临床上根据子宫颈癌扩展范围分为0—Ⅳ期
2. 发生机制
月经期宫内膜经输卵管返流至 腹腔(经血返流)
人流手术负压所致经血返流 子宫手术时宫内膜种植,如腹腔、 腹壁部位等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4. 临床表现
子宫增大,痛经,月经增多, 不孕率↑(15%→40%); 异位部位出血 。
3. 病理变化 肉眼:紫红或棕黄色,结节状,质软; 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和间质、含 铁血黄素等。
阴道出血:早期主要为接触性出血(如同房或妇科检查后);晚期可因癌侵犯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阴道排液:早期为无臭的浆液性分泌物;晚期因癌组织坏死、溃烂及合并感染可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疼痛:为晚期癌症状,因癌侵犯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所致
预后
宫颈CINⅢ级及早期浸润癌可完全治愈 Ⅱb期以后浸润癌5年生存率可达70~90%。
阴道镜检:血管吻合,红白夹花图象, 提示有病变
在上述基础上行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而确诊
子宫颈浸润癌
1. 发病情况: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40- 60岁为多,平均年龄为54岁左右
2. 病因: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 宫颈裂伤 包皮垢 局部卫生不良 HPV感染(HPV16、18型)
1. Concept: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病变的连续 过程统称为CIN。
2. Grade: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CIN分为Ⅰ、Ⅱ、Ⅲ级。
乳腺肿瘤PPT课件
![乳腺肿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1d92fa0b4e767f5bcfce38.png)
精选ppt
13
三.治疗
➢ 中药; ➢ 三苯氧胺; ➢ 局部病变有明显改变时,应行活组织检查; ➢ 如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精选ppt
14
乳腺纤维腺瘤 breast fibroadenoma
精选ppt
15
一.病因
➢ 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关,小叶内纤维细胞的ER 的量或质发生异常,使其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 增高。
➢ 18~25岁多发;15%为多发性。 ➢ 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3/4)
精选ppt
16
二.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 质中或硬、光滑、活动 有恶变的可能
精选ppt
17
三.治疗
手术切除,肿块应常规送病检。
精选ppt
18
乳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
精选ppt
19
• 定位准确,对良性病灶能完全切除; • 对疑为恶性的病灶可提供足够的组织标本以作出明
确的病理学诊断, 是乳腺肿瘤微创治疗的进步。
精选ppt
39
35
Mammotome旋切系统工作过程
在病灶下插入探针
通过向下的真空把 组织吸入真空槽
切割组织
组织切割完毕
运送组织
麦默通的手术演示
精选ppt
标记组织切割部位
36
更大的组织量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8G )
精选ppt
37
传统活检
麦默通
手术活检:0.2%~22 %的恶变漏诊率;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组织量少;
➢ 年龄大的妇女,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精选ppt
22
乳
癌
breast cancer
病理学 10 第13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PPT课件
![病理学 10 第13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59cee7910ef12d2af9e7f0.png)
2.局部:占多数,肿瘤 局限于某一部位;
镜下观: 1.腺癌 2.腺鳞癌 3.腺棘癌
腺癌
腺鳞癌
临床病理联系 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扩散 1.直接蔓延:向上达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和其他盆腔器 官;向下至宫颈管和阴道;向外侵透肌层达浆膜,蔓 延至输卵管和卵巢,累及腹膜、大网膜。 2.淋巴道转移:宫底部癌多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 宫角部癌多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累及宫颈管的癌多 转移至宫旁、髂内外、髂总淋巴结。 3.血道转移:肺、肝、骨。
宫颈癌累及膀胱直肠瘘
子宫体癌:
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一.概述 1.发病上升 2.绝经期、绝经后妇女,50-59 3. 不规则阴道流血 4.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5.与雌激素刺激有关病理变化: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 部位:多见于宫底及后壁,少数在侧壁、宫角、前壁 、 子宫下段 1.弥漫型:肿瘤可累及整个宫腔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二)粘液性肿瘤
较少见。85%为良性和交界性,余为恶性。 病理变化:肉眼:多个囊腔。若有较多乳头和实性区域、出 血、坏死及包膜浸润,可能为恶性。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
镜下观: 良性: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 交界性:含较多乳头结构,细胞层次多,但不超过3层。 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复杂的腺体和乳头,有出芽、搭桥 及实性巢区,间质浸润。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是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 大约有50%发生于葡萄胎后;25%发生于流产后; 20%发生于正常分娩后;5%发生于早产和异位妊娠。30岁 左右女性多见。
乳腺疾病小讲课PPT课件
![乳腺疾病小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6c0d6bcf84b9d528ea7a90.png)
3.乳房疼痛 疼痛发生 在哺乳期,呈胀痛或搏动 性痛,兼有红、肿、热现 象,患处变硬,且先期出 现乳头皲裂,这多是乳腺 炎。若一侧乳房呈间歇性 弥漫性钝痛、串痛,或局 限性隐痛、刺痛,且与月 经周期和情绪变化有关联 者,要考虑乳腺上皮增生。
辅助检查
• 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 乳腺癌的 普查。 • 乳腺B超 显示直径5cm以上的肿 块,是无损伤性检查。 • 乳腺干板静电摄影 • 乳腺红外线扫描 • 乳腺液晶热图像
症状
1.乳头溢液 乳头溢出 无色透明液体,多见于更 年期、绝经期妇女或乳腺 增生患者;乳白色液体, 多系非病理的乳汁潴留; 黄绿色稠厚脓性液体,多 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合并慢 性炎症;血性液出现多个大小 不等的圆型结节样肿块, 无粘连,多为乳腺囊性增 生病;如肿块呈结节状, 质较硬,与皮肤粘连,边 界不清,多是乳房结核; 乳内单个或2-3个小肿块, 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 动度大,无疼痛,生长慢 者,多是乳腺纤维腺瘤。
• 乳头溢液图片细胞学检 查 • 乳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 学检查 • 活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 检查
病理学 检查
治疗原则
手术治 疗 化学药 物
• 乳腺癌根治术 • 包块切除术
• • • • • 氟尿嘧啶(F) 环磷酰胺(C) 甲氨蝶呤(M) 阿霉素(A) 表柔比星(E)
联合 用药: CMF、 CAF、 CEF
乳腺疾病小讲课
生 理 概 述
病因
女性高龄未婚、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离婚及独 居、抑制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 理活动。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
女性在婚姻、家庭、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长期 情绪不稳定、精神忧郁,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内 分泌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分泌型癌,胞体大,胞浆透明,核偏位
乳癌的扩散和转移
直接蔓延:橘皮样改变。 转移:淋巴道及血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 晚期血道转移到肺 ,骨,肝,卵巢,脑等。 骨以肋骨、椎骨最多。
影响预后的因素
原发灶大小<1厘米,5年生存率84%; >10厘米,仅为
酸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核样肉芽肿形成。
三.增生性和瘤样病变
(一)囊肿
1.单纯性囊肿 2.乳头状囊肿 3.乳汁潴留性囊肿
(二)乳腺增生症(乳腺病)
最常见。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黄体 素)有关,增生和复旧不良所致。 21-4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肿块(直 径1-5厘米),双侧或单侧;半数有 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少数 有乳头溢液。 肉眼形态:多种多样
孤立性乳头状瘤 临床:有乳头溢液 肉眼:位于乳晕附近,扩张大导管腔内
含液体并见乳头状新生物; 组织形态:增生的导管上皮及间质呈乳
头状, 有肌上皮,伴有大汗腺化生。
3. 纤维腺瘤
最常见良性肿瘤,与内分泌有关; 15-35岁多见,可由小叶增生演变而 来;可单发/多发;单侧/双侧。 肉眼 肿块界清有包膜,质坚韧,直径 小于3厘米切面粉红/白色已,半透明有 粘液感可见许多大小不一裂隙。
二.炎症
导管扩张症(浆细胞乳腺炎)
中年女性,早期可无症状,临床分三期。 临床 急性期:红肿痛;硬结;腋淋巴结肿大,乳头外
形改变或凹陷; 亚急性期:肿;缩小。 慢性期:边界不清质硬肿块,常与皮肤粘连可形
成溃疡或瘘管。 病理 早期导管扩张,上皮萎缩,导管周纤维化淋巴细胞
浸润; 后期导管周出现灶性脂肪坏死,大量浆细胞、嗜
分泌性癌:
1)幼年性分泌型癌,儿童多见肿瘤体 积小,胞浆嗜酸性颗粒;预后好; 2)脂质分泌型癌,胞体大,胞浆透明, 核偏位,脂肪强阳性,高度恶性,预后 不佳; 3)富于糖原的癌,罕见。
乳头Paget’S病:
40-60岁,湿疹样改变,表皮内出现 Paget’S细胞。 预后较好,影响因素为肿块及有无淋巴 结转移。
3.硬化性乳腺病 硬化性乳腺病与浸润性癌鉴别
硬化性乳腺病
肉 质地 中等半透明颗粒状
眼 界限 不清边缘放射状
形 切面 病灶黄色条索为
态
纤维间脂肪组织
组 小叶结构 基本保存
基底膜 腺管外周有较厚
织
胶原纤维层
排列 腺上皮底部有肌上
形
皮层,形成双层
细胞形态 染色质均匀一致
态
或胞核固缩
浸润性癌
硬 边缘不规则 黄色小点为 坏死组织
组织形态及类型
1.小叶增生 2.乳头状瘤病 3.硬化性乳腺病 4.腺病纤维化期
1.小叶增生
(1)单纯性小叶增生 (2)囊性小叶增生(蓝顶囊肿) (3)腺型小叶增生 (4)纤维腺病
各种病变可出现在同一例病变,可 伴有纤维腺瘤形成。
蓝顶囊肿
2.乳头状瘤病
小叶内或小叶间导管乳头状增生为主 要特征,癌变率高,密切随访。
乳腺病理学
乳腺结构模式图
每侧各含有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 许多小叶(乳腺基本单位), 每个小叶含有10-15个管状或泡状的腺末房(末梢导管)
一.发育异常
多乳头症: 多乳腺症:最常见于腋窝(副乳腺)。 乳腺缺如: 乳腺芽残留:成人皮肤组织中形成乳 腺芽的基底细胞残留。 早熟性乳腺肥大:真性(性早熟); 假性(肿瘤)。
这种病变与浸润 性小叶癌有时不 易区分。
5. 男性乳房发育
四. 乳腺肿瘤
(一)良性肿瘤 1. 乳头部腺瘤(乳晕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多见于40-50岁,病程缓慢 主要表现乳头糜烂,易误为Paget’s病; 结节界清质硬灰白, 镜下大导管或输乳窦上皮呈乳头状增 生,细胞一致,可见肌上皮。
2 .管内乳头状瘤
组织起源:终末导管及腺泡 镜下
(2)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
定义:特征为上皮增生明显,伴不明 显至显著的非典型性,有注定要发展 为浸润性癌的倾向. 同义词:导管内癌,导管上皮内瘤 证据表明保守治疗(完全的局部切除) 常可治愈。
低等级DCIS病变特征
中等级DCIS病变特征
高级别DCIS
粉刺癌
无 病灶侵入小叶间导管 无
癌细胞三四个呈单行排 列,或呈 团,索状 细胞异型,染色质粗而深
4.腺病纤维化
纤维化和腺泡萎缩,小叶结构完全消失。
以上各种病变均可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轻度、高度及不典型增生。
硬化性腺病
硬化性腺病,病 灶边界清楚。 B 图A的高倍镜, 显示腺管结构扭 曲、受压,并插 入透明变性的间 质。
组织形态
基本病变:导管腺泡上皮以及间质纤 维组织两种成分过度增生 类型:管周型
管内型 巨纤维腺瘤(良性分叶状肿瘤) 导管内纤维腺瘤 腺型纤维腺瘤
(二)恶性肿瘤
乳腺癌
好发45-49岁及60-64岁; 临床:外上象限;无痛性肿块;晚期 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或皮肤溃疡,肿块 侵犯Cooper’s韧带出现乳头凹陷,淋 巴结转移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病因:雌激素;婚浸润性特殊型癌
粘液腺癌:中老年多见,生长缓慢,腋淋 巴结转移晚,预后好5年生存率为80%。 腺管样癌:少见,恶性度较低,常双侧性, 瘤体小(1厘米),镜下分化好,由结构不 规则腺管组成。 腺样囊性癌:罕见,肉眼肿块分界清,转 移少,预后较好。 乳头状癌:发生于大导管,老年人多见, 生长缓慢,转移较晚;常有乳头溢液。肉 眼结节内有乳头状组织;镜下为乳头状结 构,细胞异型明显,有浸润。
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原位癌
粉刺癌 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乳头Paget病
小叶原位癌
浸润性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其他特殊类型
1.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1)小叶原位癌
小叶内导管或末梢导管上皮起源 临床无症状或肿块发展缓慢 40-70%为双侧性 肉眼为粉红色或半透明颗粒状 镜下小叶结构保存,腺管内为癌 细胞充填。 预后良好。
肉眼:扩张的导管,内含坏死物质。 光镜:癌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排列呈实心团块, 中央大片坏死;钙化。
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
2. 浸润性非特殊性癌
浸润性导管癌
常见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及间质; 分为单纯癌;硬癌;不典型性髓样癌
浸润性小叶癌
癌细胞小,核深染,胞质少,常围绕 残留乳腺导管呈同心圆状排列,或在 间质内呈条索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