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马克思哲学自然观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内在要求人类实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其唯物辩证法中涉及的本质和现象的范畴促使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也向人们证实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无所不在,要求人们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新的时期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它关于物质世界辩证联系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唤起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视时,时刻提醒人们对次要矛盾的兼顾和解决。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提供了哲学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矛盾,关系
引言: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两者间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影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同时环境也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是掠夺资源式的经济发展,必然要遭到自然的报复。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经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各种生产资料是由自然资本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制造业资本及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的生产资料是效率最高、消耗最少的。大自然的资源的总优越性对人类生产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自然资源就等于意味着人类失去了生产生存的资本。因此总的来说用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无论制造业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这一类的非纯自然产物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因此,保护、维持自然资源存量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发展不仅仅是要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有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也意味着,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体、土壤、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久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促进环保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历来存在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之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对于工业发展的初期技术没有那么的完善,人们过于追求财富是否考虑到环境的问题上。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必定会存在着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也曾经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因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以下矛盾联系的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实行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人们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上出现了矛盾,它们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而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又互相对立排斥,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各个国家都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从消耗资源与社会生产力进步来和其他矛盾如政治,两个互相区分,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从纵向讲,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过程和阶段有长和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三、坚持正确的矛盾分析方法指导发展问题
坚持正确的矛盾分析要求我们做到: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
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时,对次要矛盾也不能忽视,并且还要注意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由于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实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这就包含了环境保护这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不能一味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不发展经济来谋求环境保护,两者不能分割单独存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统筹的思想,抓住核心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全面,也就要求我们做到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
结束语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指导日常生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都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决定论,它认为,历史主体通过实践能够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的选择活动和能动性的发挥开辟广阔的领域,使人的实践活动日益合乎客观规律,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反之,如果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就只能在理论上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在实践中就会遭受挫败和失败,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因此我们就要做到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做到经济发展同时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的同时又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控社会的生产行为和生活行为,可以限制对环境和资源的使用和浪费,达到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使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总体来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