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答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5bb1643323968011c92af.png)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字词积累。
1、按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地大物bó()省()悟搽()脊()梁慨()叹玄()虚之至前pú()后继诬miè()miǎo()茫诓()骗2、解释词语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二、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和两种。
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二是,三是本文是文。
本文的题目属于句式,它的作用是。
三、第2段在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是。
第5段在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是。
第6段中“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句在结构上有的作用。
四、本文语言犀利、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最富于讽刺意味的语句是,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到了的作用是:。
五、简答。
1、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2、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3、第6—8段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观点?4、“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六、读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
我们班正准备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觉得该开展哪些活动呢?请在下面写出4条。
2、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两条。
3、请简要叙述一个名人读书的故事。
参考答案一、博Xǐng chájǐkǎi xuán仆蔑渺kuāng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本课是因为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事情感伤。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负,以保全性命,解除痛苦。
舍身求法:不惜牺牲生命追求真理。
二、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疑问引起国人思考,强调国人没有失去自信三、引出下文对敌论的驳斥总结上文,同时引出文章的论点承上启下四、“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念了”讽刺否定五、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解析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与克服方法
![解析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与克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b9a8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1.png)
解析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与克服方法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而羞耻感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常常会在这个阶段显现出来。
青少年羞耻感的产生往往源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克服方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和处理羞耻情绪。
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比较与标准在青少年羞耻感的形成过程中,社会比较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少年常常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
当感受到与他人存在差距时,容易产生羞耻感。
2.家庭教育与文化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和文化传统也会对青少年羞耻感产生影响。
家庭中对于错误的惩罚、过度的批评等教育方式可能会使青少年形成自我否定的倾向,从而增加羞耻感的发生。
3.自我认知与自尊心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认知不断建立的阶段,而自尊心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羞耻感的产生。
自尊心脆弱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从而产生羞耻感。
克服青少年羞耻感的方法针对青少年羞耻感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1.自我接受与自我肯定青少年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可以减少羞耻感的产生。
2.沟通与表达情感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是缓解羞耻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倾诉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能够减轻心理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3.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向上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缓解羞耻感至关重要。
这些人能够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
青少年羞耻感的心理根源复杂多样,但通过自我接受、沟通表达和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等方法,是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羞耻感,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育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塑造健康的人格,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应对羞耻感的挑战。
丑陋的劣等文化
![丑陋的劣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49ea01759eef8c75ebfb30c.png)
我们华人去饭店请客吃饭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送礼送得越阔超才越觉得脸上有光;婚丧嫁娶时来的人越多越显得有人气;办丧事时哭得越天昏地暗才越算显得孝顺。
其实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华人花的许多冤枉钱,好像是为了别人的羡慕,华人好像是为这面子而活着。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面子、虚荣而去违法犯罪。甚至为这面子、虚荣进了监狱,乃至丢掉了性命。真不知道这面子、虚荣值不值得人们去这么维护它、满足它。
十,大轰大嗡、不求甚解、没有信仰、鼠目寸光
中华民族人多,所以好多人以为人多就能战胜一切。甚至有的名人就说“人多好办事。”但从历史上看,我们中华民族人虽然多,但是却曾很多次受到少数族裔的欺凌、统治。
这是为什么呢?本人以为,我们华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往往是看别人怎么去做,自己就跟着去做。起哄架秧子都是能手,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就来个树倒猢狲散,更有甚者,来个落井下石,反戈一击,或者来个墙倒众人推。好不卑鄙!
六,说谎如吐痰,张口就来
由于实话实说容易受害,而说谎却能得到很多好处,所以说谎在华人间,尤其在大陆很吃香,很盛行。政府经常说谎;各种党派在说谎;负有监督责任的媒体在说谎;有教育人不要说谎责任的学校在说谎;负有惩罚说谎人任务的公、检、法在说谎。政治家在说谎,历史学家在说谎。教授在说谎,民工在说谎,律师在说谎,推销员在说谎,犯人在说谎,警察也在说谎,开发商在说谎,教练在说谎,运动员在说谎,裁判员也在说谎。医生在说谎,记者在说谎,作家在说谎,导演在说谎,演员在说谎。大人们在说谎,孩子也跟着说谎。骗人的说谎,被骗的也在说谎。该说谎的、不该说谎的都在说谎。真是谎言无处不在,谎言无时不有。谎言已成家常便饭,听谎言如吸空气,你不想吸都不成。所以我们华人都练就了一种特有的功夫,即从大量的谎言中过滤真东西,真是觉得滑稽呀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复习培优试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复习培优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a693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3.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复习培优试题(含答案解析)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中国梦瞬间diǎn rán了中华儿女chén jì已久的对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憧憬和信念。
我们泱泱中华已重整雄风,一定能实现这一hóng wěi目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诗意地栖居在祖国大地上,自由地穿行,yōu rán自得地生活。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白鹭.(lù)长喙.(huì)黛.色(dài)嫌.弃(xián)B.眸.子(móu)便.宜货(pián)榨.油(zà)吩.咐(fēn)C.待.会儿(dài)箩.筐(luó)杭.州(háng )咂.嘴(zā)D.垂蔓.(wàn)眼睑.(jiǎn)嗜.好(shì)镜匣.(xiá)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惶蟋蟀辨论凄凉B.残爆革命猜想耽搁C.领域彻底严峻匪徒D.栅栏控致送葬饺子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B.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比喻)C.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排比)D.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拟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养成认真思考。
B.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西瓜、西红柿等蔬菜。
C.各国运动员走进了“鸟巢”,受到热烈观众的欢迎。
D.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下列句子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B.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C.莫泊桑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篇,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D.“红楼梦”里,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bfd7bdfd0a79563c1e7287.png)
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54分,第Ⅱ卷共46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选择题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卷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每小题3分)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虬.曲(qiú)颠踬.(zhì)篝.火(gōu)流言蜚语(fěi)B.禀.赋(bǐng)船舷.(xián)祈.求(qí)浑身解.数(xiè)C.歼.灭(jiān)毗.邻(pí)呵叱.(chì)一哄.而散(hōng)D.岸埠.(bù)龌龊.(cuî)脸颊.(jiá)金碧.辉煌(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B.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C.这事的对错啊,你先别争,公说公有理.....,我有我的理,你有你的理,.....,婆说婆有理现在讲的是我的理。
D.赵本山的小品《送水工》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人们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在这一笑之间都付之东...流.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G20财长会议能否形成协调—致的行动方案,被认为是使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有利走向的重要因素。
B.将顾客名牌鞋上的两个金属商标弄丢了,鞋匠拿出600元补偿,市民议论纷纷,但我觉得顾客也有责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修鞋的。
C.三年前这里的房子每平方米还只有8000多元,今年已涨到每平方米15000多元了,包括原来靠近北环大道的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D.海明威在19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被弹片击中,负了重伤。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并不善良?-----一位大学老师说'改革的确将中国人变成了狼'的感慨!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并不善良?-----一位大学老师说'改革的确将中国人变成了狼'的感慨!](https://img.taocdn.com/s3/m/afc8fa3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0.png)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并不善良?-----一位大学老师说'改革的确将中国人变成了狼'的感慨!昨天吃饭时几个朋友竟然谈到了我写的女人喜欢埋怨男人的文章,他们说这也应该是中国人不善良的体现。
大家说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本来就善良,而中国女人则更善良。
然而今天的中国大地除了还有一些善良的老太太与小女孩子外,走到那里竟然都能遇到恶女人;所以善良的中国女人成为了心中温暖的童话。
一位大学老师说今天的中国社会不善良的并不仅仅是女人,就连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也不善良了;而我们社会的官则更不善良,因为善良是发自内心的;而我们社会的官面向电视镜头的微笑竟然是那么假,而在党委会上处罚谁的决定几乎是咬牙切齿;这就是有电视镜头与没有电视镜头的区别。
的确,我们说善良不仅仅是在家中,而应该是社会与单位都表里如一地善良。
然而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因为到处是急功近利的喧嚣。
正因为如此,搞人成为了我们社会快速发财的途径。
既然如此,那么善良的人总是被人搞;而恶人却成为了搞人的人。
这也是我们社会为什么总是善良的人下岗的原因,因为‘人善被人欺’。
在这样的文化普及下,善良的人最后也不善良了;因为善良实际就意味着失去利益,所以为适应改革而生存发展的需要;中国人的善良本性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
是啊!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到处是树立狼的价值观,从而到处也都是发现狼的人才。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最先富起来的并不是外向型经济;而是依靠占用或占有国有资产而成为掏到第一桶金的富人。
在这样的价值观的普及下,我们社会最先发展起来的改革理论竟然是下岗与末位淘汰法;这在国际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中国特色吧,因为没有第二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走这样的路。
在同样的家庭生活中,女人了解到男人是因为善良而下岗;这能不埋怨吗?在长期的埋怨中,它能不改变男人的价值观吗?所以很多人说有些下岗人员最后也不善良了,因为生存改变了下岗人员的善良。
我们知道人的善良实际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一种柔韧的力量,它通过社会的法律道德而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理解、宽容、悲悯、博大概念,最终又通过爱而输出爱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答案
![形势与政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dc04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2.png)
形势与政策答案1~5CCABA 6~10CACAB 11~15CBDAB 16~20DAAAD1. 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之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经济的活力,解决了社会的生产力第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发展,把发展作为振兴中国的第一要务第三,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有政府管理的第四,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资源,中国人民有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党的改革开放和党的政策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五,中国具有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十几亿人的大市场,吸引着各方面的投资,还有中国由于长期比较贫困落后,基础设施缺口很大,投资机会很多,建设的推进,经济增速快,人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竞争加快,使中国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场所第六,中国具有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中国人民不仅勤劳,而且节俭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 构建诚信社会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建立社会诚信的法制体系制度既是一个社会的整合机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的行为引导机制。
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它支配和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选择,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能指导和促进一定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产生、形成和变化。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诚信法制不完善,诚信机制的缺失或薄弱,是导致诚信危机和大量失信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诚信法制体系,为诚信建设提供外在的保障,是我们建设诚信社会的首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1.明晰产权制度,完善市场机制信用制度本质上是产权制度。
产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对市场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经济活动就无法维系和扩展;没有明晰的产权和权利边界,经营者就无法得知经营收益权的归属,自然缺乏追求长远发展的动力,因而缺乏坚守诚信和维护信誉的积极性。
我的羞耻感从何而来
![我的羞耻感从何而来](https://img.taocdn.com/s3/m/cf2182f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4.png)
我的羞耻感从何而来羞耻感是一种负面情绪,来源于对自己行为、外貌、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满或不安。
羞耻感体验的个体往往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侵犯,因而产生自责、自卑、焦虑、痛苦等情绪。
羞耻感的来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引发羞耻感的常见情境和原因:1.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个体可能受到社会对外貌、性别、身体、年龄、职业等方面的期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当个体感觉自己无法满足这些期望时,就会产生羞耻感。
2. 童年经历:童年时期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羞耻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评价和对待方式可能让个体感到自己不被接纳或值得被羞耻。
3. 青春期的身体和性心理发展:在青春期,个体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不符合社会的美标准,以致个体感到羞耻和自卑。
4. 个人经历的憾事:某些个人经历,例如失败、犯错、失恋、被拒绝等,可能会让个体感到羞耻。
这些经历可能违背了个体对自身的期望和他人对个体的评价标准,导致羞耻感的产生。
5. 社交比较和压力:个体常常会与他人进行社交比较,比较自己和他人的外貌、成就、财富等方面的差异,当感到自己处于下风时,就会产生羞耻感。
6. 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对羞耻感的定义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影响。
个体在特定的文化或宗教环境中可能会受到来自社会和自身内心的羞耻感。
如何应对羞耻感?1. 接受自己:重要的是要迈向自我接纳,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缺点和过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和失败,不完美是人类的共同特点。
2. 意识到羞耻感的无助性:羞耻感常常是一种无助的情绪,它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你痛苦。
认识到羞耻感的无助性,可以通过思考如何改变或解决问题来转移注意力。
3. 建立支持网络:与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和经历,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有亲密的人来帮助你面对羞耻感,能够减轻其中的痛苦。
4. 重塑价值观:审视自己对外貌、成就和社会期望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你真正的内心需求。
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与之保持一致。
浅谈中国的“耻感文化”
![浅谈中国的“耻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08aa1673b3567ec102d8afe.png)
浅谈中国的“耻感文化”作者:付玉杰周合元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2期摘要: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其中,“知耻”是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
“耻”是由他人对自身的评价或者自身内部的矛盾认识而产生的社会感情,“知耻”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是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源动力。
以“知耻”这一传统道德丰富公民教育内容,达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我们的当代德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关键词:耻感文化;极端化结果;当代价值一、“耻感文化”在中国西方学者在分析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行为,时常将face(面子)与shame(耻)二字连在一起,并将中国或东方其他文化叫做“耻感文化”(shame culture),与之相应的西方文化,则叫“罪感文化”(guilt culture)。
何为“耻感文化”?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依照她在《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一书里的言论,“耻感文化”是指一种因害怕蒙耻而努力维持行为准则的文化,与“罪感文化”不同,它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因为羞耻感的产生要求有外人在场,或者说,要感觉到有外人在场,这是她对日本“耻感文化”的理解定义。
对于中国来说,上面的定义内容大部分还是十分受用的,但不同于日本“耻感文化”的是,中国的“耻感文化”并不是完全他律的,在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耻,既有他律性,也有自律性。
一方面,中国人讲的耻具有他律性。
“由礼至仁”是孔子的一个重要观点,这表明孔子着重从内在精神超越性层面来阐发“礼”,认为“礼”的内在要求在于“仁”,一个人只有根据“仁”的精神实质,做到“义”、“爱人”、“宽恭”等诸多方面才具有“仁之性”,才符合“礼之义”。
由是,“礼”便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本质上与“耻”相关联甚至是作为“耻”的价值根源的概念。
正如美国哲学家费格里特所说:“耻……是以‘礼’为中心的道德作为取向的。
”《论语》中一些出现“耻”的篇章论及的多是道德主体因为疏忽自己应负的道德责任而受到他人欺辱疏远和羞辱之义。
呼唤耻感文化
![呼唤耻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18021ac281e53a5802ff54.png)
读 初 中 时 的 成 绩 在 班 里 我 名 列 前 茅 ,我 也 深 得 数 学 老 师
张 老 师 的 信 任 . 张 老 师 总 是 让
公 室
手 心 里 全 是 汗 , 头 脑 也 变 得 不
得 最 差 的 一 次
多 年 后 ,我 大 学 毕 业 被 分
苦难和危机降临时喊一声“ , 天”个体既可以获得救赎、 皈依 、
信仰 之所 以会 造 就耻感 文化 , 因 是
解脱之感, 又可以为自己的思与行提供准则。正因为虔信天 为它为人 设定 了终 极 目标 和绝对 法则 。 有 了终极 目标和 绝对 法则 , 才可 能判 人 可惩恶扬 善 , 国人才会祈祷 和忏悔 。 在关汉 卿的名剧 《 感天动 从 地窦娥冤 》 , 中 窦娥虽发 出 了“ 也 , 勘贤愚 枉做天 ” 天 你错 的质 断 自己当下 行为 的意 义 , 而对 已经发 正 即将 发生 的事 产 生 自豪 疑 和感 慨 , 然相信 自己的冤情 会感 动湛 湛青天 , 但仍 故而祈 生 、 在发 生 、
0 情 。 由于以天道 为尺度 , 正 国人的 内省 才有 了依据 , 耻感文化 化的衰落之所以始于上个世纪9年代, 是 因 为上 世 纪9 年 代 的 中 国开 始 进 入 0 方能 生成和延续 。
由于 复杂 的 因缘 与国人相 比, 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个体更习惯于忏悔 。 忏 信仰全 面式 微 的阶段 : 传统的对天的信仰 、 悔 又称 告解 , 乃信 徒承认 其罪 失的行 为 , 总是 显露 出明 际会和力量博弈 , 几乎 晚清 以来 晰的羞耻意识。个体忏悔的对象表面上是神父 , 实为上帝。 从西 方舶 来 的共产 主义 信仰 、
领地 , 日益走 向衰 微。
中 国人为什 么丧失 了羞 耻感 ?耻感 文化缘何 在这 个 曾 以重视 道德 著称 的 国度 走 向衰落 ?可以从 体制 等众多 角度 全 全 时 考察这 个 问题 , 我 只想指 明一个 事实 : 文化 的衰 落与 他们 心 目中 的上帝 全知 、 能 、 善 , 但 耻感 刻从 最高 处审视 众生 。 帝不但 以终 极 上 信仰缺 失密切相关 。 中 国古 代 的耻感文 化本 有其信 仰之 维 。儒家 之所 以要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45b5ab307e87101f69680.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考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A .云霄. (xi āo) 尴尬..(g ān ) 粗犷.(ku àng ) 煞.有介事(shà)B .风筝.(zh ēng ) 祈.祷(q í) 绽.开(zhàn ) 众目睽睽..(ku í)C .吝.啬(lìn ) 确凿.(z áo ) 抖擞.(s ǒu ) 踉.踉跄跄(ni àng )D .匿.笑(nì ) 诅.咒(z ǔ) 攲.斜(j ī ) 人声鼎.沸(d ǐng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4分)浑为一谈 截然不同 人迹罕至 小心冀冀 倜傥 鉴赏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 、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都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 、我们要认真宣传新的《中学生守则》,防止中学生不做坏事。
C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反映学校生活的电视剧。
D 、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5.下列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
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B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归纳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900680bceb19e8b8f6ba49.png)
《捧与挖》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捧与挖》 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 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 做法。 常取“ 常取“捧”的做法。 其次,分析人们 人们“ 动机。 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 再次,用例证揭示 揭示“ 后果。 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不同的中国观》文章的中间几段文字 不同的中国观》 用诸多事例来说理,请具体分析这部分 诸多事例来说理, 来说理 说理上的 内容在说理上的特点 内容在说理上的特点 选择日常生活的具体 (1)从不同角度选择日常生活的具体 ) 不同角度选择日常生活的 典型事例,富有说服力。 典型事例,富有说服力。 对比, (2)将美英两国的例子一一对比,观 )将美英两国的例子一一对比 点易为人所接受 朴实无华, (3)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晰。 )语言朴实无华 简洁明晰。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每答对一点给 分)
关于论证方法
第三段中“舌人” 《笑说蟹文之灾 》 第三段中“舌人” 指什么人?该段引用 颜氏家训》 引用《 指什么人?该段引用《颜氏家训》的用 意是什么?( ?(5分 意是什么?( 分) 翻译者。( 。(1分 借古讽今, 翻译者。( 分)借古讽今,讥讽今日 学英语和当时齐人教子学鲜卑语, 学英语和当时齐人教子学鲜卑语,都抱 着短浅势利的实用目的。( 。(4分 着短浅势利的实用目的。(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总归纳
基本题型
内容概括 文章思路 论证方法
文பைடு நூலகம்思路
《笑说蟹文之灾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 述思路。( 。(5分 述思路。( 分) 先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 引出话题, 先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 接着列举蟹文之灾的表现 分析危害, 列举蟹文之灾的表现并 接着列举蟹文之灾的表现并分析危害, 然后提出解决办法 提出解决办法, 然后提出解决办法, 最后回到现实 讽刺作结。 回到现实, 最后回到现实,讽刺作结。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据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2da261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a.png)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据
要论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历史自信力的削弱:在近代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殖民、国民沦丧等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人的自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挫折。
许多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经济发展能力,陷入自卑和失落的情绪中。
2. 现实挑战的压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如经济转型、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使得许多中国人感到无力和沮丧,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3. 社会舆论的扭曲:中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往往存在着一些扭曲和片面的倾向,例如过分强调西方的优越性,负面报道和评论更容易传播。
这些舆论的扭曲往往会对中国人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文化和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处于劣势和被边缘化的地位。
4. 教育体制的弊端:中国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着过分侧重应试教育、注重记忆和机械式学习的问题,这使得许多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育制度的弊端常常使中国人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感,导致他们在面对国际竞争时失去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论据仅代表一种论点,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多种各异的观点和解释。
中国道德沦陷的原因分析
![中国道德沦陷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3513de50e2524de5187e35.png)
中国道德沦陷的原因分析一、中国当前的道德沦陷十分严重中国已经进入泛娱乐化时代,无道德标准,无行为准则,无是非观念,无理想追求,无英雄崇拜,无历史观念。
歪曲历史、调侃英雄、丑化崇高、八卦人生,贬抑真善美、褒扬假丑恶。
人欲横流,人文生态恶化,唯权唯利唯实唯用成为时尚。
中国社会已经成了这样一个社会:这个政府的力量非常之强大,它有足够的金钱和警力,制止好人去做好事,却没有本事制止坏人做坏事。
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好人也无奈地作出不道德的选择。
中国学者易中天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今中国没有“公德”,也没有“私德”;易中天用了一个词来描绘当今的中国道德现状:“道德沙尘暴”。
典型案件:许云鹤事件:2011年8月16日,网友在华声论坛、爱卡汽车论坛等社区爆料,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
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在此之前的彭宇事件,接下来的殷红彬事件、刘子龙事件都是翻版。
最近令人极为痛心的一幕再次发生,小悦悦事件:13日下午17点30分许,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然而噩梦再一次降临,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竟然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悦悦躺在那里痛苦挣扎,在随后的7分钟时间里,先后路过的十余人离悦悦仅1米之隔全都当作没看见,甚至连个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
此等例子,不胜枚举学生河中救人,不幸溺水身亡,船家提出:“捞尸体,每个1.2万”;我爸是李刚;连续爆发的杀童案;也屡见不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要管事,把你挂起。
好事无人敢做,坏事无人敢管!一向清白的医疗、教育二界,也只顾捞钱、见死不救、拒学门外。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选择题)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选择题)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8486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c.png)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选择题)阅读答案《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选择题)阅读答案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完成6—8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作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初一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6f085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7c.png)
初一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1.孔子说:“行己有耻。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围绕“知耻”准备展开一次研讨活动,请你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这三句话对青春期的我们有什么启示?(两个方面即可)(2)羞耻之心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两个方面即可)(3)为了做到“行己有耻”,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1)“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小明追的是“星”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一面,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羞耻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耻,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已的信心。
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
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学会做人,就要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启示类问题,从怎么做的角度回答,结合材料中对知耻的要求,从行己有耻的意思以及怎样做到知廉耻,懂荣辱回答即可。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耻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从知耻对抵制不良诱惑,催人上进,明辨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品格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只要自信我们工作和生活就会获得成功与快乐。
【答案】错【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根据所学,自信有助于成功,但是自信还要付出努力、扬长避短、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等,才能取得成功,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揭阳一模2012作文《羞耻感》写作示例
![揭阳一模2012作文《羞耻感》写作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eeb7307f12d2af90242e61a.png)
• 【开篇点题】
• 1阐释法
• 例1):羞耻感,是人们按一定的伦理道德 标准来评价别人的行为或反省自身行为而产 生耻感的羞愧心里。 这种羞耻心 (概念阐释) 里包含了惭愧、内疚、 悔恨. 我 (划分类别) 们应该对有违正义、有违道德之事,或因自 身没有尽心、尽力而导致落后之事感到羞耻。 只有善于辨别羞耻的界限,才能 • 知羞耻而成人。 (观点)
• 3引用入题: • 君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我 们应对自身进行反省。当我们发现错误时, 我们应当有自知之明,产生羞耻感,知耻而 改之。(陈析宜) • 4巧用题记: • 羞耻感是道德论理论的一道堤坝,也是我们 民族的基本道德伦理的一种价值观念。--题记 • “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题记(吴宝珊)
• 2)如果人生没有羞耻感,就会失去方向, 失去自己,羞耻感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 路,光明的未来。(王燕娜) • 3) 羞耻,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自省。 当一个人有了羞耻感,他便懂得了道德。 当今社会需要羞耻感。(吴楷峰) • 2设问法 •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的,是 尊严。尊严最基本要求是什么?是不能没 有羞耻感。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人不能 没有羞耻感。(王国鑫)
自身边的人、事,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行动、经
【审题立意】
这是“材料+标题”式的命题作文,可以 通过以下方法拓开思路:
1添加语素法:
民族的 羞耻感
羞耻感 中国人的 青年人的 羞耻感 羞耻感 的缺失
• 2追问法:
• 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去开拓: • 一、什么是“羞耻感”?我们对什么要有“羞耻感”? • 羞耻感,是人们按一定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评价别人的行为或 反省自身行为而产生耻感的羞愧心理。 • 应该对有违正义、有违道德之事,或因自身没有尽心、尽力 而导致落后之事感到羞耻。而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处境困 厄均不能视为可耻。 • 二、为什么要有“羞耻感”? • 因为没有“羞耻感”,就会丧失人格尊严,就无法建构社会 道德体系, 就无法使人类向“真、善、美”的至境迈进。 • 三、怎么运用“羞耻感”? • 韩信选择了忍胯下之辱,封侯拜将,为大汉打下江山;西楚 霸王选择了乌江自刎,使后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黄伯云则知耻而后勇,“十年磨一剑”,变“引进外国的假 技术”为“向外国输出先进技术”。司马迁忍耻著书,成就 《史记》,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死不吃美 国救济粮
羞耻感何以会丧失?
![羞耻感何以会丧失?](https://img.taocdn.com/s3/m/25e8d40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8.png)
羞耻感何以会丧失?
章雪富
【期刊名称】《环境教育》
【年(卷),期】2016(0)7
【摘要】如果越来越多的恶成为社会的常态,那只能意味着人类越来越多地丧失了羞耻感。
当人越来越多地丧失羞耻感,人类作恶也就会从理性那里获得越来越多的借口。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羞耻感;耻辱感;道德力量;奥古斯丁;善恶观念;年长者;现代伦理学;独自一人;投名状;西溪
【作者】章雪富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 [J], 王晓华;
2.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信仰与耻辱文化 [J], 王晓华
3.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信仰与耻感文化 [J], 王晓华
4.苏共何以会丧失执政地位--评《实践“三个代表”巩固执政地位》 [J], 刘爽
5.苏共何以会丧失执政地位——评《实践三个代表巩固执政地位——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与启示》 [J], 王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羞耻感心得体会_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
![羞耻感心得体会_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https://img.taocdn.com/s3/m/2b9f75c459eef8c75ebfb3d0.png)
《羞耻感心得体会_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摘要: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遗憾的是,与庞大的无信仰和无耻感的人群相比,他们不但数量少得不成比例,而且处于被遗忘、忽略、抑制的边缘状态,其所造就的耻感文化难以影响更多的人,道德感归根结底源于信仰,信仰指向精神的天空,因此,不重建国人的精神之天,就无法全面重建耻感文化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
他们心中只有博弈的胜负而无义与不义之别。
倘若开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行贿受贿露出了马脚、论文抄袭受到谴责,那么,很多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将之归结为运气不好。
于是,耻感文化不断地丧失自己的精神领地,日益走向衰微。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耻感文化缘何在这个曾以重视道德著称的国度走向衰落?可以从体制等众多角度考察这个问题,但我只想敞开一个事实:耻感文化的衰落与信仰缺失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本有其信仰之维。
儒家之所以要求人要有羞耻意识,是因为它预设了天道的规范性:“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者,耻也。
”这种语境中的羞耻感固然源于人的内省,但内省的原则源于对天和天道的信仰。
这种信仰在汉代董仲舒那里获得了强化,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内心生活和行为举止:“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则畏之以威。
”人和国家倘若行为不端,必受天地之警告、谴责、惩戒。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对天的敬畏之心是道德感的基础。
正因为虔信天可惩恶扬善,国人才会祈祷和忏悔。
在关汉卿的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虽发出了“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质疑和感慨,但仍然相信自己的冤情会感动湛湛青天,故而祈求天降异象,以证明自己的冤屈。
后来,青天果然使白练无血、三伏降雪、楚州亢旱数年。
显然,窦娥心中的天无时无刻不在对世人的言行进行审判。
有冤情者会通过天之裁决为自己伸冤,犯过错者也由于因天命之剑高悬而生出畏惧和悔恨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
王晓华
①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
他们心中只有博弈的胜负而无义与不义之别。
倘若开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行贿受贿露出了马脚、论文抄袭受到谴责,那么,很多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将之归结为运气不好。
于是,耻感文化不断地丧失自己的精神领地,日益走向衰微。
②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本有其信仰之维。
儒家之所以要求人要有羞耻意识,是因为它预设了天道的规范性,认为人的羞耻感源于人的内省,源于对天道的信仰。
这种信仰在汉代董仲舒那里获得了强化,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人和国家倘若行为不端,必受天地之警告、谴责、惩戒。
③正因为虔信天可惩恶扬善,国人才会祈祷和忏悔。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相信自己的冤情会感动青天,故而祈求天降异象,以证明自已的冤屈。
显然,窦娥心中的天无时无刻不在对世人的言行进行审判。
正由于以天道为尺度,国人的内省才有了依据,耻感文化方能生成和延续。
④信仰之所以会造就耻感文化,是因为它为人设置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
有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人才可能判断自己当下行为的意义,从而生成自豪感和羞耻感。
否则,人当下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尺度,就无法区别正义和不义,自然会沦落为无耻者。
中国当代耻感文化的衰落,是因为90年代的中国开始进入信仰全面式微的阶段:传统的对天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信仰、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信仰,均被冲击、解构乃至遗忘。
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无法无天”的时代,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开始支配大多数国人。
大凡腐败(从行政腐败到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教育腐败)而被揭露,人们的本能反应是:此乃斗争之结果,被揭露者和惩罚者肯定得罪了重要的权力主体。
在这种语境中,要求他人忏悔和言说羞耻成为展示权力的手段,拒绝忏悔和言说羞耻则成为自我保护战的关键环节。
于是,几乎所有关于忏悔和耻感的话题都指向他人而非内心,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成为稀缺的体验.耻感文化日益衰弱。
⑤公正地说,并非所有中国人都丧失了羞耻感。
那些依然有所信仰和敬畏的人,依旧在从高处审视自己,为自己的不义和缺失感到羞耻。
遗憾的是,与庞大的无信仰和无耻感的人群相比,他们不但数量少得不成比例,而且处于被遗忘、忽略、抑制的边缘状态,其所造就的耻感文化难以影响更多的人。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如何培育感受羞耻的能力仍是个问题。
道德感归根结底源于信仰,信仰指向精神的天空,因此,不重建国人的精神之天,就无法全面重建耻感文化。
(选自2 009年7月22日《文汇报》,有删节)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中的“耻感文化”是指,人们的言行举止受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的引导、约束,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注重廉耻的文化心态。
B.文章第一段由列举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的几种生活常见现
象,自然地引出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C.文章第二段分析儒家关于“人要有羞耻意识”文化,阐释了对天的“敬畏之心”是维系我国古代耻感文化的重要因素。
D.作者列举大凡腐败被揭露,人们的一些本能反应的现象,意在强调如何培育当今国人感受羞耻的能力仍是个问题。
9、下列不属于中国人丧失羞耻感的原因的一项是C
A.缺乏内省的羞耻感的体验。
B.遗忘、缺乏崇高的信仰和敬畏之心,没有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的引导和约束。
C.不重建国人的精神之天,就无法全面重建耻感文化。
D.受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等不良思潮的支配,价值观扭曲。
10、文中运用窦娥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分)
说明人有了对天道的信仰之心,才能生成和延续耻感文化,才会有耻辱感。
11、结尾所说国人的“精神之天”的内涵是什么? (3分)
崇高的信仰和敬畏之心(或正确的人生终极目标、高尚的道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