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初探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初探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水平相对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时间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其象征意义更多地大于实质意义。
笔者在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保障、严格的公众参与程序、完整的反馈修改机制等成功经验基础上,试图原则性的探索出建立适合现阶段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公众参与的体系和制度。
标签: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中国缘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平时相关的工作实践,对如何能如何行之有效的建立一套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并使其在规划的过程中发挥发生最大的作用产生了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阅读了相关的书籍与发表论文,形成了以下偏原则性的论文,在如何对其进行量化研究的深度上还有所欠缺,请尹老师斧正。
一、国内外城市规划中公众参制度的发展历程1.1 我国公众参制度的发展历程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首次确立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规划这一资源分配行为引入了公众参与。
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博弈常態化的现实情景下,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不仅是遏制“长官规划”、防止规划权力失范的“利器”,而且是规划决策民主化、维护社会公正的一条根本途径。
从三年多的实践来看,尽管许多地方对规划项目开展了“公示”“展览”及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规划的象征意义仍然大于实质意义,基本上处在“事后参与”“被动参与”“参与冷漠”的初级状态。
1.2国外公众参制度的发展与特点英国早在十四世纪就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公众可以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看法。
在被认为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里程碑的斯凯夫顿报告中,制定了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途径和方法。
美国是最早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化的国家之一,公众参与作为体现地方民主的一项制度在美国的广泛存在,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以保证公众参与的力度,在公众参与的总体特征上,广泛而深入。
在德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报新闻、报纸、宣传手册、各种展览会等,将规划的必要性、目标等宣布给公众,有关部门会对这些群众意见进行汇总,然后决策者和与规划相关的公众的代表共同起草几种规划草案,然后公示,进行研究讨论。
论在我国建立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的必要性
经 济 发展 的 工具 ,尽 管并 不直 接 与经 济体
制 相 对应 ,但 理 应对 此做 出反 映 。市 场经
府 委 托 城 市 规 划 工 作 者 编 制 ,编 制 的过
复杂 的系 统 ,这 个系 统 内部 应 该具有 一 定 的 “ 多样 性”和 “ 质 性 ”。也 就是 说 , 异 城市 规划 体系 内部 需要 建立 互相 监 督 、互 相制 约 、均衡 的部 门与机制 ,以保证 城 市 规划 系统 的正 常运 转和 城市 规划 的社 会 公 平 性 ,从而 实现 城市 规划 所 追求 的经 济 、 社 会和 环境 的可 持续 发 展的 目标 。 因此 , 有 必要 在我 国 的城市 规划 体 系 中建立 公 众 参与 的城市 规划制 度 。
程 基 本 上 是 政 府 和 专 家 在 发 挥 作 用 ,城
市 公 众 处 于 被 动 地 接 受 的 地 位 。但 是 ,
济要 求有 一 种能够 保 障社 会各 方利 益 的体 制 。 因此 ,在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需要 对传 统的 规划 体制 进行 调 整 。
由于 城 市 规 划 工 作 涉 及 到 城 市 的社 会 、 经 济 、历 史 及 文 化 等 方 方 面 面 ,其 系 统 性 和 复 杂 性不 是 政 府 官 员 和 专 家 们 所 能 全 面 把 握 的 。城 市 政 府 和 规 划 专 家 们 做 出 的 城 市 规 划 决策 并不 能 保 证 每 一 项 都 是 正 确 的 ,也 不 能 保证 每一 项 都 是 符 合 市 民利 益 或 与市 民 、投 资 建 设 单 位 愿 望 相 一 致 的 。 由于 缺 少 必 要 的 参 与 、 监 督
重 要 的是 要将 城 市 改 造 纳 入 法 制 轨 道 , 强 化 法 制 管 理 。 也 就 是 说 ,我 国 的城 市 改 造 必 须 走 法 制 化 的道 路 。
规划方案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设计引言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规划的决策往往由政府或专业规划师来制定,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往往被忽视。
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成为了规划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设计,以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度和决策的合法性。
一、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一种民主的体现,通过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可以更好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公众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合法性,还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可接受性。
此外,公众参与还可以增强公众对规划方案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高规划方案的执行效果。
二、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公众参与机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广泛性:公众参与机制应该面向所有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居民、企业、社区组织等。
通过广泛的参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质量。
2. 及时性:公众参与应在规划的早期阶段进行,以便公众能够对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有所了解,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及时的公众参与可以避免决策的滞后和错误。
3. 透明度:公众参与机制应该具有透明度,公众应该清楚了解规划方案的内容、决策过程和结果。
透明的公众参与可以减少猜测和猜测的出现,增加公众对决策的信任。
4. 可行性:公众参与机制应该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机制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参与成本、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使其能够顺利运行。
三、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公众参与机制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信息公开:通过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规划方案的内容、背景、目标等,以及决策过程和结果,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可以使用宣传册、公告栏、社交媒体等渠道来传达信息。
2. 公众听证会:定期组织公众听证会,邀请公众就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可以是面对面的会议形式,也可以是在线的互动讨论。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公众的参与在规划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因此,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在建设方案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能够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往往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居民需求等等。
而这些因素正是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所能提供的宝贵信息。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深入交流和调研,规划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真实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其次,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能够提高规划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的执行和调整。
而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正是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关键。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密切合作,规划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到社区的动态变化和居民的新需求,及时进行规划的修正和调整,从而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适应变化。
此外,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还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专家和规划者的事情,更是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
通过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居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规划的目标和意义,并且有机会参与到规划的决策和执行中。
这不仅能够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还能够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要实现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在建设方案规划中的有效运作,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规划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
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平台,为社区居民和公众提供参与的渠道和机会。
最后,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和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在建设方案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能够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社会公众参与的意义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广大居民利益的过程,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规划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需求,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社会公众参与也能够增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高城市的社会和谐度。
二、社会公众参与的现状尽管社会公众参与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不够完善,很多居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机会有限。
其次,公众参与的过程和决策权往往被政府或专业规划机构垄断,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
此外,一些居民对城市规划缺乏兴趣和参与意愿,导致公众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1. 加强信息公开和传播政府和规划机构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的信息公开和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向居民提供相关信息,包括规划方案、决策过程和结果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效率。
2. 建立多元化的参与平台除了传统的公众听证会和座谈会等形式,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参与平台,如在线调查、专家讲座、社区讨论等。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3. 培养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政府和规划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城市规划意识和参与能力。
例如,可以开设城市规划的相关课程,组织规划知识普及活动等,让居民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自己参与的方式。
建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协调、配合的结果,它必须能反映“公 众意愿”。在规划法规中,公众参与作为 一项基本原则,其实施也应受到法律的 保护。近年来,在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中, 公众参与工作已逐步走上法制化、程序 化、全面化的道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学者也开 始关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 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与实际操 作研究。[2 ~6]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的经 验与教训基础上,推动了我国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在活动方式、机制、途径上的 发展。在对北美公众参与状况分析总结 后,梁鹤年指出:北美的公众参与是建 立在“美式民主”基础上的一种“契约 式”(Contractual)民主,是一种买卖 式的权利弹性分配,公众利益在其中不 过是各种私人利益通过法定程序谋取最 大满足的一个幌子。规划“官员”在规 划中一没有政治权力,二不是真正广泛 的公众利益的代表,实际上是处于有势
未能向公众公开介绍基本的 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参与 形式 未能组织好各级城市规划公 众参与组织
了解与此次规划相关的 未能有效反应弱势群体的利
各方面意愿
益要求
协调各集团的利益要求
将方案向社会公开展示 当公众的意愿与政府的设想 组织市民评议委员会, 相左时,无法有效落实公众 由市民代表直接参加方 的意见 案的讨论
的进步,除规划立项准备阶段暂还没有 淡薄。[ 5 ]然而事实上是什么情况呢?以 —公众拥有参与规划过程的权力,只
公众参与外,其它各阶段都或多或少地 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其举办的为期 14 有通过参与,公众本位才能从“应当”变 存在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但是,从表 天的“村镇规划巡回展——横岗展”中, 为现实。其次,规划中参与组织机构的
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中,公 众参与的法律地位很早就得到了确立。 在英国,立法甚至认为,其规划法规体 系的“骨架”(Bare Bones)即是公众参 与规划的制定。德国《建设法典》中也 有明确规定,市民有权知道规划的目标 和作用,参与规划方案编制和讨论,并 提出建议和发表想法。在美国,美国规 划协会所采纳的十二条道德准则中,第 一条即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第二条则 是“规划中积极支持市民参与”。与之相 比较,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偏重反映的 则是国家意志的价值倾向。[ 1 3 ] 如《城市 规划法》第一章第一条就规定:“为了确 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指导城市 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第二章第 十条又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作者:万里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7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这个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最初只是为了宣泄市民的“不满情绪”,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而后来逐渐上升到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制度,在中国也越来越成熟。
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城市规划达到维护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历史入手,通过对各国公众参与的内容和方式的分析,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的经验,探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一个真正科学合理和公正的城市规划公人参与模式。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1. 前言所谓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所谓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市民)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
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高度,最终达到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这个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最初是为了宣泄市民的“不满情绪”,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而后来逐渐上升到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制度,在中国也越来越成熟。
90年代以来,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提倡公众参与机制,是因为中国发展观与执政观的伟大进步,是因为中国民主法制与政治文明的逐步成熟!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背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会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互动,可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新时期城市发展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城市规划达到维护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历史入手,通过对各国公众参与的内容和方式的分析,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的经验,探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一个真正科学合理和公正的城市规划公人参与模式。
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和治理机制
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和治理机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只关注专业技术和政府决策,忽视了公众的参与和意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和治理机制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公共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及城市规划的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参与的意义公共参与是指公众在决策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制。
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广泛利益相关方的复杂系统工程,公众参与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共参与能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公共资源和利益分配,如果只由政府或专业人士独自决策,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而通过公共参与,可以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其次,公共参与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公众参与能够引入多元化的观点和意见,避免了专业人士的主观偏见和局限性。
公众参与可以促使决策者更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再次,公共参与能够增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
城市规划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公众能够参与其中,他们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城市规划的实施。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公众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二、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对象和决策阶段选择合适的方式。
首先,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重大的城市规划决策,可以让公众以面对面的方式直接表达意见和建议。
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讨论和辩论。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较为普遍的城市规划问题,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
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平台,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和建议。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探讨浅析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探讨浅析城市规划管理,看上不去不陌生的六个字,实施起来也不困难。
但是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是城市中的意向综合性很强很有系统性的工程。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富强,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越来越快了。
城市规划的任务业也越来越重,一方面要对每天都变的越来越复杂的城市情况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对于现代城市的管理也要求城规划管理更加透明化,让公众更加明了。
对于这一点,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入公众参与机制可谓是一举双得。
这方面增加了保障了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标签: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问题;探讨1、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概述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這个概念开始于欧美的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协调城市之内方方面面的平衡。
这些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政府,公民和社会投资家三方关系。
我国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内容主要包括了三方面内容。
这三方面的内容包括公民对城市规划方案参与,公民对城市规划的过程参与,公民对城市规划的结果参与。
其中所谓对城市规划的方案参与就是在规划方案尚且处于筹备阶段的时候通过电视网络等等手段来寻求公众意见。
过程参与就是指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公众可以对城市里正在规划的设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结果参与就是指在规划方案落地实施的阶段,相关部门必须要将结果展示出来让公众能够清楚明白。
2、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问题以及成因分析在最近的几年里,我国公民参与城市公众规划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参与的手段也从单一变成了多样,参与的能力从不知途径变成了多种途径。
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还是有问题和现象存在。
这里边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首先便是全社会的参与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社会公众收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参与的概念,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推广了。
其次就是在公众权利方面的影响。
公众对于参与城市规划方面的主动性还是比较被动,等候政策出台等候城市规划。
这就导致城市规划的参与程度整体比较低下。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张祥德,张旺锋,徐佳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兰州 (730000)E-mail: zhangxde06@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表象化,日趋多元化的行为主体要求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
“公众参与不足”是我国城市规划过程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运行环境方面探索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支撑体系。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全过程1. 引言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城市仍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权结构的明晰、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调控的对象日益复杂,城市规划管理难度日益加大。
首先,转型后城市的社会关系开始建立在个人财产权利及由此形成的利益关系基础上。
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中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甚至个人利益关系进行调解;其次,城市规划已经成为维护城市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改良的一种公共政策。
再次,公众作为城市规划待协调的利益关系中最庞大的团体,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保障公众在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环节中参与权的行使,为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学界所关注[1]。
虽然现代公众参与制度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作为一种维护公众利益的手段,正逐渐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所借鉴。
尽管当前城市规划过程已有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但仅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参与,是初级阶段的参与,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实施举措上来看,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如何找到一条有效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途径,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质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城市规划的民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有必要对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探析和研究。
2. 相关概念、理论研究以及重要性2.1相关概念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是一种让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径。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作者:徐先建来源:《硅谷》2009年第10期[摘要]市民、机构等在城市规划中处于参与主体地位,在城市规划中扮演重要作用,构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参与主体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93-01一、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界定城市规划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所实施的管理。
公众参与是指政府之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中。
它包括公众在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直接施加影响的各种行为的总和。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源自公共管理学中的公众参与概念,是指公众直接参与到城市建设的调查、构想、评议、决策和实施等中来。
它是城市建设管理层面里的公众参与,摒弃了原来只有专家专断,或是官员独断的规划管理过程,力求将最大范围的市民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来,听取各阶层对于规划管理的意见建议,从而在规划与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更全面地反映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划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参与水平、参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参与深度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意见对规划决策和实施影响力、干预力的大小。
然而,目前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形式”重于“实质”,参与的主要效果是加深了对规划项目和规划事务的了解,在规划的过程中起到了“参赞”作用。
其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带有很强的“被动性”,参与行为往往起源于城市政府组织的规划公示等事务。
此外,市民的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甚至意见是否得到采纳也得不到反馈,而意见被采纳的市民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奖励和鼓励。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来构建公众参与的体系,使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法律制度;组织一、公众参与及其重要性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是一种让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径。
公众参与实质上就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公众参与最先出现在北美国家的规划当中,起初是为了协调平衡各方(尤其是普通民众与政府、投资商之间)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规划方法,后来发展到作为一种规划技术和规划理念被广泛采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
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同时它还是一项带社会实践性质的公共事业。
城市规划的这三种性质,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而公众则应当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行为便会更加科学与民主,规划决策便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不仅在参与管理上缺乏合理的机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尚未明确,使整个规划实施过程的公众参与效率和效果降低。
因此在城市规划法中确立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是支撑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
我国仅有的相关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里面第一次明确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要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摘要: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增加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社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支持。
在实践中,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形式和机制包括公告和公示、共商共议、网上平台等途径。
此外,建立基本流程和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公众参与的公正和透明。
通过这些机制,人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被收集和综合,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参与;公众参与机制引言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入公众的意见和参与,城市规划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需求,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公众参与也有助于拓宽规划方案的视野,增加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形式和机制应多样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公众参与的公正和透明。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城市规划中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践方式。
1.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对于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公众参与还可以增加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它能够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找到平衡发展的最佳路径。
公众参与还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支持度,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形成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人民满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重要保障。
2.社会参与的形式和机制2.1公告和公示公告和公示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社会参与形式和机制之一。
公告和公示通过提前公布规划方案的基本信息和参与机会,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
城市规划决策机制与公众参与框架建构探讨
领导 决策 之 间寻 求一 个 平衡 点 ,并着 重要做 好 以下工 作 : 41扩 大 市 民参与 规划 决策 机制 。 . 在 规 划决 策 问题 的确 定 上 ,可 以通 过 意 见征 求 的方式 了解市 民急需 解决 的 、迫 切关 注与 民生 相关 重 大 的问题 ; 在 规 划制 定 的 阶段 ,可 以通 过方案 设计 评 选 的方 式来 收集 市 民 的设想 和期望 ; 在规 划方 案 初步 确定 以后 ,可 以通 过展 示 和 听证 让 更 多 的 人 参 与 到规 划 方 案 决 策 中; 在 规 划方 案变 更 中 , 拓展公 示 渠道 , 现场 公 示 、 站公示 、 纸公 示 等 ; 网 报 对 违章 建设 项 目 , 在按 照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城乡规划法》 处置的同时, 要按照规划变更 程 序 审批 , 一 步加 强 规划 公示 , 市 民 以进 扩大 参 与 规划 决策 机 制 ; 规 划核 实 中 , 市 民 在 邀请 参 与 等等 。 42强 化 专家 参与 规划决 策机 制 。 . 专 家决 策在 城 市规 划决 策 中 占有主 导地 位 , 家决 策 为城 市规 划 提供 理论依 据 , 专 专家 决 策是 城 市规 划决 策 的灵魂 。 在 城 市 规 划 编 制 阶段 要 多 借助 外 力 , 聘 请 高校 、兄 弟规 划 部 门及 相关 部 门专家 参与 规 划方 案 审查 , 并将 各 项规 划落 实在地上 。 更 要多 听 取不 同的意 见 ,借鉴 一些 国家 和 地 区的经 验 , 成立 反对 委 员会 组织 。 43完 善领 导参 与 规划决 策机 制 。 - 领 导决 策对 城 市规 划决 策起 到决 定 性作 用 。 进 一步 加强 市委 、 政府 、 人大 、 要 市 市 市政 协参与重大规划的决策机制 ,进一步明确需 要 分 管市 长 、市长 及 四套 班 子领 导共 同决策 的规 划类 型 。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规划模式往往忽视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共治,导致规划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社会公众参与和共治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关乎广大市民的利益。
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发挥市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社会公众参与也可以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建立起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信关系。
因此,社会公众参与不仅是一种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
二、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社区座谈会、问卷调查、媒体报道等形式进行。
其中,公众听证会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方式,可以为市民提供直接发言的机会,让市民的声音被听到。
社区座谈会则可以促进市民与政府的对话,让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反馈和采纳。
问卷调查是一种广泛收集市民意见的方式,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媒体报道则可以扩大市民的参与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城市发展规划。
三、共治理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共治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强调政府、市民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管理。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共治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规划的实施。
共治的核心是建立起政府、市民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共同监督的局面。
只有通过共治,才能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四、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的挑战和对策在实施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市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市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对城市发展规划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关系和复杂的问题,只有政府的单方面制定计划和规划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因此,公众参与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趋势。
公众参与是指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政府和公众以平等的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和沟通,遵循民主程序决策程序,使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公众参与既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也可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一、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公众参与有着深刻的民主理念和价值观基础,是城市规划民主化的必然趋势。
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理念民主理念是公众参与的重要理论基础,即承认公民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利,认为政府和公民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合作开展城市规划活动。
这种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公众参与不可忽视的理论基础。
城市规划和管理活动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即规划和管理的决策必须符合公共需求和公民的利益要求,不能只是少数人或单纯经济利益的追求。
(三)参与表达原则参与表达原则是公众参与的核心原则之一,即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在重大问题上要停止进行,充分保证公众知情权、言论权和参与权。
(四)责任分担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是公众参与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相关利益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政府和公民要分担责任,政府要承担领导和管理的责任,而公民要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
二、公众参与的实践基础公众参与的实践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政府部门和公众参与者。
(一)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公众参与实践的重要载体,政府部门要在规范的程序和机制中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同时,政府部门要为公众参与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支持。
(二)公众参与者公众参与者是公众参与实践中的重要主体,公众参与者可以包括公民、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专业人士等多个方面。
如何建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
如何建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合理的城市规划参与模式,建立系统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规划参与机制,确定规划参与的法定性,使规划参与机制在规划决策、编制、实施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综合协调社会、经济、环境关系。
标签城市;规划;参与;机制1 城市规划参与机制1.1 政府各部门规划参与的法定性和连续性区域规划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发展规划,对于物质空间的划分,土地利用及产业布局等相关具体内容,必须依靠各城市政府组织规划部门进一步编制下一层次的规划加以确定。
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总规编制的过程往往是政府部门制订发展方向、战略和指导思想,然后委托相关规划部门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政府各部门就不同阶段的成果提出相关意见指导规划编制。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各部门并没有参与城市规模论证、用地性质确定和空间布局等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内容的具体讨论,仅仅是在对于不同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意见中更多地体现行政长官的施政意图。
而规划编制部门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操守在行政权利面前处于绝对的弱势,由此形成具有强烈领导意识的“市长规划”。
政府各部门这种片断式的规划参与使规划编制沦为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忽略了规划编制的行政性和法定性,对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实施都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建立政府和规划编制部门互动的规划参与机制,制订以科学分析和论证为基础的,既能体现规划专业知识,又能体现政府施政意图的综合协调的编制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进一步强调突出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的职能,明确政府各部门参与规划的法定性和主要参与内容和程序。
在参与过程中,既可令政府各部门对城市规模、用地布局等规划指标的科学性产生认同感,同样也可以根据政府的施政意图,与规划编制部门进行协调,形成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这样不仅有利于城市规划的管理和实施,还可以为政府各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
1.2 规划编制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改变目前名义上由政府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实际上变成规划部门的部门性工作的实际状况,强化规划编制程序的法定性与成果的公开性。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近年来,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日益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既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可以增强社会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与指导。
一、公众参与的概念与意义公众参与,就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让公众有机会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公众参与有助于促进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并提高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因此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更好的了解公众对城市规划的需求和期望,公众可以参与规划的制定和评估过程,更好地反映各种利益和意见,促进城市规划的更加合理可行。
二、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特征1. 多元的参与方式全民参与指城市规划中所有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包括社区居民、企业机构、专业人员等各方利益。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应该鼓励和提供多种不同的参与方式,如论坛、会议、网络平台等方式,以便生产商们可以保持持续的对谈和交流,凝聚共识。
2. 关注公众意见全民参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指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产生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在规划过程的各个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意见调研和反馈机制,不断完善规划方案以取得大众认可。
3. 公平地处理冲突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应该注重公平性,特别是在涉及各方利益冲突时,可以采用权衡的办法来解决。
这一点无疑更好地反映了全民参与机制的实际价值。
三、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关键环节1. 建立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需要在制度环境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全面公众参与、公正参与、自由纠错。
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指导,以保障全民参与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全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前提,还是人们对公共事务的认知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沈航葛明
(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出发,从而分析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总结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研究。
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推动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活动方式、机制、途径上的发展。
在对北美公众参与状况分析总结后,梁鹤年(1999)指出:北美的公众参与是建立在“美式民主”基础上的一种“契约式”民主,是一种买卖式的权利弹性分配,公众利益在其中不过是各种私益通过法定程序谋取最大满足的一个幌子。
规划“官员”在规划中一没有政治权力,二不是真正广泛的公众利益的代表,实际上是处于有势力的利益团体与市政府之间的夹缝人物。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众利益”概念要明朗和稳定得多,公众参与至少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协助官员了解下情,以及启发官员创新以维护公益。
2.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2.1城市管治理念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自1990年代以来,“管治”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城市“管治”的研究也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
而在规划中引入“管治”理念,将对加强城市规划的广泛认同性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规划中“自上而下”或者“命令与控制”的模式已不能被理解和接受。
而面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现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管治”思想正对之产生的巨大冲击,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增强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重点对规划制度本身进行完善,保证公众参与规划的合法性及其过程的可操作性。
2.2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考察我国十年来公众参与的发展水平,不难发现,我国现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我国除极少数正转向“受引导的互动合作式阶段”外,大部分地区才开始向“受约束的尝试阶段”过渡,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的参与水平尚处在“公众完全被动式阶段”。
再从规划法规建设角度来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缺乏也是阻碍公众参与活动展开的巨大绊脚石。
张萍在《从国家本位到公众本位》一文中谈到:我国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国家的需要完全代替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城市法规中也偏重反映国家意志的价值倾向。
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确立的国家本位思想,在市场经济
的影响下,必然要向公众本位转移,以保障城市公共资源的高效分配和保证公众的权利、权益不受侵害。
3.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知识的普及
看我国的现状,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汕头分院的网站上笔者发现了一份名为“城市规划调研问卷”的调查问卷,就中国目前规划体系中的若干问题做网上调查。
但仔细看后发觉,要想完成这份问卷,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其中的第8题为例,“您认为‘发展战略’或‘概念规划’可否取代‘总体规划’”,就连许多专业人员现在都还没有确切分清“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概念规划”的含义与区别,一般的非专业群众又如何对这道题作出回答。
总的来说,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热情还是有的,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其举办的为期14天的“村镇规划巡回展——横岗展”中,共接待了参观人数1500多人,发出问卷500余份,回收316份。
从调查中反映,95.5%的群众认为通过参观展览提高了自己有关村镇规划方面的知识和规划意识,且有85%的群众希望有关部门能经常在基层举办这样的展览。
所以说,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大对居民规划知识的普及才是推动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的主要任务,而不是去彻底改变几千年来遗传下来的传统意识。
3.2城市规划法规中公众参与合法地位的明确规定
根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规建设思想,目前要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公众参与的合法地位,规划法规的完善必须先行。
在我国现行的规划法中,虽然也提倡公众的参与并给予了这种参与一定的权利,但其明
确的法律地位还没有界定,公众参与规划的职能、性质、内容、组织、权限、程序、处罚等都还没有明确规范。
而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城市规划法》修改工作,为公众参与规划合法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很早就得到了确立。
在美国,美国规划协会所采纳的十二条道德准则中,第一条即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第二条则是“规划中积极支持市民参与”。
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偏重反映的则是国家意志的价值倾向。
如《城市规划法》第一章第一条就规定:“为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指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
”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社会公共利益,都被忽略和代替而成为空洞的利益形式。
为此,在我国城市规划法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合法地位,保障公众参与的合法权利。
3.3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
借鉴“管治”的自组织调节方式,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主要是构建非政府的、多层次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委员会。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一即是缺乏合理的组织机制,因而,长期以来个人的参与多于社会组织的介入。
以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网上意见征询为例,其中不仅没有社会组织的参与,而且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弱势个体也因受上网条件或年龄大小的限制,被拦阻在了参与的门槛之外。
而个人的参与,因其认识的局限性,代表利益的片面性,参与力量的微弱性,实际所能发挥的参与作用也十分有限。
而且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城市规划中不仅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组织,还有的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就是:即使存在了相关的城市规划参与组织,其成员绝大多数也只是市委、市长或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
以漳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组织为例,不仅其委员全由上述人员构成,下设的社会公众代表组的20名成员中,有8个民主党派代表,2个区建设局长,若干社会知名人士,剩下的才是不多的几名区和镇代表。
这种意义上的公众参与组织,其存在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走过场,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组织。
资料来源:《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意见征询调查结果》,2000年8月
资料来源:《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意见征询调查结果》,2000年8月
3.4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在规划中角色的重新界定
分析我国目前规划中存在的弊端,陈锦富认为,必须要改变现状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相混合的组织形式,将涉及城市发展重大理论问题、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入城市发展政策研究室,而将一般性的编制任务市场化。
另外,在实施注册规划师制度的前提下,规划设计院所必须要进入市场,与城市规划行政部门脱钩。
这就意味着城市规划设计院所不再作为政府组织的一部分,而将通过接受委托或夺标的形式获得城市规划编制任务,在规划中将更突出其协调和仲裁作用,调节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私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与之对应,其原来为政府所操纵,反映政府意志的作用将逐渐弱化。
而且,规划设计院所与规划行政部门的权属分离,还可提高规划的严肃性与科学性、专业性,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总之,面对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总结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与热情,不仅可以增强规划与管理之间的衔接,同时还可有效加强社会监督,避免规划过程中错误、腐败等的产生,推动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奇志,1991年,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规划汇刊,1991年第4期,第17—25页。
[2]梁鹤年,1995年,公共参与:北美的经验与教训,城市规划,1999年第5期,第49—53页。
[3]陈锦富,2000年,论公共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2000年第7期,第54—57页。
[4]周建军,2000年,公众参与:民主化进程中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策略,规划师,2000年第4期,第4—7
页。
[5]邹丽东,2000年,“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探索——以上海长宁区为例,规划师,2000年第5期,
第70—72页。
[6]罗小龙,张京祥,2001,管治理念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第2期,第59—60
页。
[7]张继刚,2000年,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2000年第7期,第57—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