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4讲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4讲Word版含答案

第14讲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

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b)。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

4.生物放大(b)。

5.营养级(a)。

6.生态金字塔(b)。

7.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9.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

11.生态系统的稳态(a)。

12.稳态的调节(b)。

13.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a)。

14.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

1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分析(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非生物环境;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提醒澄清四个误区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

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根据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一般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3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3种群和群落课件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 高。( × )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 接近 1 1,则出生率越高。( √ )
(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
(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 ) (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 纳量。( × )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 5 mL 培养基 M 中,培养条件同上,
则 与 上 述 实 验 结 果 相 比 , 该 种 菌 的 环 境 容 纳 量 (K 值)_____减__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 5
mL 培养基 M 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 值_____不__变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___K_值__是__由__环__境__资__源__量__决__定__的__,__与__接__种__量__无__关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
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捕__食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 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___种__群__中__各__年__龄__期__的__个__体__在__种__群__中__所__占__的__比__例______。
3.(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 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 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 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 制约逐渐减弱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任务5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得越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任务6 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任务2 完善食物链的图解
生产者


自然选择

单向性
所有生物
丙→甲→乙→丁 D→A
任务3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过程分析 能量流动的模型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和繁殖
(1)摄入量-粪便量=__同_化__量___。 (2)同化量-呼吸量=_用__于__生__长_、__发__育_和__繁__殖__量__。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_上__一__营_养__级__的
(2)突破方法 ①先据双向箭头“ ←→ ”确定“大气中CO2库”与“__生_产__者___”。 ②再根据两者有“1”个指入箭头的为“__生__产_者___”(如甲中A,乙中1, 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CO2库”(如甲中B,乙中4, 丙中A)。
③最后据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 指向__分_解__者___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D, 乙中3,丙中C;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 者)。
边角扫描——全面清 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选择性必修2 P52图3- 4)( ×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选择 性必修2 P55图3-5)( × )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文档: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文档: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一种群和群落【最新考纲】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渔业捕捞中,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的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S”型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6.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在水平方向上,群落的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7.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相比,时间往往比较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开始时,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8.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思考答案思考一:增长率是新增加数量与原种群数量的比例,只是一个比值。

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在种群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增长率虽然不变,但增长速率却很大。

思考二:不是,垂直结构是描述群落的特征,是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分层现象和种群的空间结构无关。

思考三:黑光灯诱捕法,逐个计数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等。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种群与群落及生态系统课件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种群与群落及生态系统课件

趋势与b~c段相似,而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
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
(6)图2中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呈正相
关;若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
()
(7)图3中FNE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而在捕食
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 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 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 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 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典例示范3】 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 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 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思维流程】
【解析】 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W1= A1+B1+C1+D1;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1=A2+ B2+C2+D2;由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能量,所以W1>D1+ D2。
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属于生产者,其遭到
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
()
(2)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植物→田鼠→鼬”能量流
动进行研究的结果[单位是J/(hm2·a)],则能量从田鼠传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生物与环境 共6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生物与环境 共6讲 Word版含答案
(7)群落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虽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1.用样方法调查估算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且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2.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答案1.√2.×3.×4.√5.√6.×7.×8.×9.√10.×
1.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意义: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样方法误差归纳
①未做到“随机”取样。
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
(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
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被重捕。
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
2.利用稻田养鲤鱼,既可获得鲤鱼,又可利用鲤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肥田,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下列有关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决定了鲤鱼的种群密度
B.若稻田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过多地流入害虫等消费者体内,则该生态系统不能处于稳态
C.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循环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考点一

(课标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教材基础保分必背六生物与环境讲义

(课标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教材基础保分必背六生物与环境讲义

六生物与环境保分必背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形成原因(1)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是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所致;(2)种群增长“J”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即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的条件下获得的;(3)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K值受环境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上大多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上呈镶嵌分布。

7.群落植物垂直结构的复杂的意义是植物种类数增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8.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0.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1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1)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其原因是,第一,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4讲 教师课件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4讲 教师课件

6.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内涵 (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 相互协调 ,保持稳定,从而表现出物种多样
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 (2)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功能。 (3)稳态的调节—— 反馈 调节。 (4)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 动态平衡 状态。
(5)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①破坏原因: 外来干扰 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 ②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 人为 因素。
提醒 (1)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2)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贮存”。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 一定是一个种群,也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4)大约1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 率,也不是摄入量的传递效率。 (5)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 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②能量利用效率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 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真核生物 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 都会 减少 。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 增加 ,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 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P90正文中部)(√)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P92正文上部)(√) 3.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能再次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

(P94思考与讨论)(×)4.图中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

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P98练习拓展(二)](×)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相差较大。

(P101与社会联系)(×)6.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而农作物一般不能从大气中吸收,要从土壤中吸收氮。

(P104拓展题)(√)7.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P112制作)(√)8.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P124图片)(√)9.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

(P125正文中部)(×)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9“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考点突破固考基]1.辨析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四个误区(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3.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

4.正确分析常见的能量流动模型(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的判断①方法: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6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6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专题6 生物与环境模块考点考情分析考点1:种群的特征 1.考查题型: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2.考查形式:以文字表述、表格、曲线、物理模型或图片等形式呈现。

3.命题特点:(1)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

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重语言的表述。

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 考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考点4:群落的演替(续表) 模块考点考情分析考点5:生态系统的结构1.考查题型: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2.考查形式:以文字表述、流程图、表格或曲线等形式呈现。

3.命题特点:(1)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考点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考点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考点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2019年江苏卷)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 √ ) 2.(2019年江苏卷)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 × ) 3.(2019年江苏卷)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 × ) 4.(2019年浙江4月选考)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 √ ) 5.(2018年全国Ⅰ卷)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 √ ) 6.(2018年全国Ⅰ卷)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 ) 7.(2018年全国Ⅰ卷)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六生物
1/ 8
与环境
2015 高考导航第 1 讲种群和群落考纲考频 1.种群的特征(Ⅰ)(2013·T7Ⅱ)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014·T7Ⅰ)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014·T7Ⅰ) 4.群落的演替(Ⅰ)(2013·T7Ⅱ) 考情分析 1.趋势分析:(1)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2)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与演替。

2.备考指南:(1)构建种群特征概念模型、数量增长模型和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

(2)比较法记忆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答案] □1 “S”型曲线□2 波动□3 初生□4 次生□5 年龄□6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7 迁入率和迁出率□8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9 物种组成□10 垂直结构(分层) [链接思考] 1.K 值与环境阻力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呈负相关。

2.群落演替的动力是什么?提示: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真题自测] 判一判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 江苏,5AB)( ) (2)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014 浙江,4C)(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 江苏, 5D)( ) (4)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竞争加剧[2014 重庆,7Ⅰ(1)改编]( ) (5)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012 全国大纲,4D)( ) (6)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2013 四川,6C)( )
3/ 8
(7)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 全国大纲, 4D)( ) (8)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 安徽,6C)( ) 提示:(1)√。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2)×。

在理想条件下,不存在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3)√。

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因水分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类,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

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相互争夺资源(如阳光、水)和空间越激烈,竞争加剧。

(5)×。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的强弱,肯定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

人的作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7)×。

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8)√。

旅游可能会造成人为因素的干扰。

命题点 1 以概念图、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下图甲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图乙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甲乙分析甲、乙图,完成下面的判断: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②A、B 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 ③D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 ④E 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 ⑤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⑥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 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 ⑧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解析] 甲图 A、B 都能使种群密度增大,因此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
D 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E 的含义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大小。

分析图乙中曲线可发现,由起点到 b 点为“S”型曲线,a~b 段中,该种群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种群密度在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a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防治蝗虫效果差,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降低了出生率,故
5/ 8
可防止 c 点出现;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 d~e 水平,可大幅度降低蝗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⑧√ ⑦√ 思维拓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哪些方法?调查乙中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能否用样方法?提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不能。

(2)(2014·高考江苏卷改编)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哪一种?提示:①。

(3)(2014·高考江苏卷改编)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图,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几个?提示:6 或 7 个。

(4)用标志重捕法对某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该动物被天敌捕食,标记不影响该动物被捕食)。

这种情况下,估算的 K 值如何变化?提示:不变,被标记个体与不被标记个体被捕食的概率是相同的。

当年种群数量 (5)因λ=一年前种群数量,则若λ>1、λ=1、0<λ<1 时,种群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提示:λ>1 时,种群数量增加;λ=1 时,种群数量不变;0<λ<1 时,种群数量减少。

(6)绘出“J”型曲线的增长率和“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提示: (7)判断下图中哪些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哪些点
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

提示:图中 A、B、C、D 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而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

7/ 8
1.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及其调查方法 (1)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出率、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②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③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2)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①植物:样方法。

②动物:标志重捕法。

③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