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曲冲动的演奏米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艺术教育
78
ART EDUCATION 2012 · 10
谈舒曼钢琴曲《冲动》的演奏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19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和舒曼的创作特征,以钢琴作品《冲动》的曲式结构为主线,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 舒曼 钢琴作品《冲动》 回旋曲式
◆ 米恒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韦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不同,首先,在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重视和反映民族的特点,在民间艺术中寻取创作素材。其次,作曲家联系现实生活,在作品中用民间传说、神话史诗中的题材和形象来体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同时,在创作手法上做了许多革新。因此,鲜明的民族风格、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不拘一格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
舒曼是19世纪浪漫派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舒伯特和韦伯一脉相承的传人,他的音乐创作同海涅的诗歌相似,号召人们进入一个具有崇高博爱的精神境界,歌颂感情的丰富和美妙,视音乐为取之不尽的源泉。无限的热情、激烈的冲动、兴奋的浪漫想象是他的音乐特色。他是大胆的革新者,力图在音乐中更精确、更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极力将音乐作品写得同诗歌更为接近,他也是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大师之一,在作品中把古典的结构和浪漫的情趣融为一体,集中表现了许多日后成为浪漫主义钢琴风格的语汇特征。舒曼常说:“一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印象,都可以用音乐传达出来。”所以,他的钢琴曲中,有些是写景、写物、写情的小品,既有抒情的,也有戏剧性的。它们连接成为套曲或曲集,套曲的新颖之处在于音乐形象异常的鲜明和突出,并且自由地结合运用了组曲和主题变奏的原则。
幻想小品集(作品第12号)是由8首乐曲组成,是他独特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传世名作,在钢琴家的音乐会曲目单中经常出现。这集钢琴小品创作于1837年夏天,8首有标题的小品在内容上没有什么连贯性,但各具不同的浪漫色彩和幻想情调。
《冲动》是曲集的第二首,f小调、6/8拍,急快板 Molto
vivo ,回旋曲式结构。A段是基本主题(1—16小节),由8+8反复
乐段构成,其中第一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个乐句又由两个乐节构成。谱例1:
主旋律从第5拍的弱拍进入,开始出现在左手,右手用八分音符与主旋律同节奏的断奏和弦为之伴奏。左手旋律从Ⅳ级音的断音
上行级进开始,再向上大六度跳进后,停在Ⅶ级导音上,形成了两个急速起伏的波浪,其力度应按“ƒ
、
s ƒ”的标记
演奏,并要注意附点及连音与断音的对比变化。第2小节左手从大字组的Ⅴ级音C,向上两个八度用踏板的渐强琶音,导引出反复的乐节,反复时仍由左手为主演奏旋律,强弱起伏同前,但是由于左手在第3小节标有“s ƒ”记号的Ⅴ级音持续八度的长音上使用了踏板,使主题处在内声部之中,所以演奏时,应使其突出些才能听清楚。第4小节左、右手快速交替,用Ⅴ级音C,向上八度的渐强,把明亮的第二乐句交给了右手,第二乐句前面乐节实际从第5拍Ⅴ级音C 1,向上两个八度至C 3音形成主题的高音点后,再音阶式的下行至C 2音;第二乐节由带短倚音的Ⅳ级音向上四度至标有“s ƒ”的Ⅶ级音,再向下六度跳进后的反向级进构成。左手伴奏是分解的和弦音型,但是每小节的第1拍、第4拍上都标记“ƒ”记号,并用踏板强调,使低音声部隐伏的线条非常清晰,加之左右手交错的节奏型和音区音色的对比变化,所以演奏时,应仔细地处理好伴衬的三声部复调效果。第一乐段在第8小节终止在平行大调 A的主和弦上。乐段原样反复一遍后,结束在第16小节的第3拍。基本主题要演奏得起伏而连贯、急速又激情。总之,热情奔放和汹涌澎湃是其鲜明的特点。
第一插部B段(16—40小节),是单主题三部曲式结构。把 A 大调的主和弦作为新调的属和弦,直接转入 D大调。谱例2:
第一乐段a(16—24小节),采用新的音乐材料,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均分为两个乐节。第一乐句右手从标记“P ”记号处,以柔和而滚动的十六分音符华彩音型的渐强开始,由带变化音的向上音阶,再向上三度跳进后的重音回落属音上所构成的乐节,又重复一次组合而成。左手低音部是主属交替的长音,但次中音声部并非消极的陪衬,而是从属音向上带变化经过音的副旋律与
之伴随。第二乐句右手的旋律,从20小节第4拍Ⅲ级音华彩音型的隐伏下行音阶开始,至主音的长音上形成了第一乐节;再从主音继续下行停在Ⅴ级音的长音上。左手演奏的两个旋律对比清晰,次中音声部在第20小节第6拍进入时,与主旋律形成低十度的自由模仿,演奏这里应稍渐强,把声音透出来,而第二乐节则是低十度的
平行进行,终止在减弱的主和弦上。主、复调互为交织渗透的织体写法,音响形象各异,色彩鲜明。
音乐与舞蹈
79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10第二乐段 b(24—30小节),在采用前乐段华彩音型材料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转调乐段,相同的材料采用了不同的织体写法,这极大地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性。第一乐句的开始乐节,主旋律改移左手,是从标记“P ”的大字组主音 D开始的一个上行渐强的音阶,右手则改用华彩式十六分音符的属音持续及中音部带断音的隐伏副旋律伴衬;第二乐节移换到右手带变化音的隐伏旋律;左手次中音部与主旋律构成低八度的平行,低音部是上行的音阶,停在 e 小调的主和弦上。第二乐句是 e小调开始的,前一乐句上行大二度的严格模进转调;第31小节处,第二乐节又把旋律移换到右手,在渐慢中转回 D大调,通过属和弦,直接导入再现段。
再现段a 1(32—40小节),从“m ƒ”的力度开始,虽然华彩的音型伴奏下隐伏的主旋律在右手,完全与第一乐段相同,但左手改变了伴奏的织体,音区移低了一个八度,在次中音声部中玛祖卡舞曲式的重音与主旋律的节奏交替,加之低音部主属持续音的踏板运用等,使再现段具有了一定的动力性,是插部中的高潮段。第一插部中,在快速华彩音型伴奏下,那节奏轻快的隐伏主题,表现出热情奔放的性格,要演奏得无拘无束,像在自由畅想一样;左手流畅的乐思,也应演奏得活跃而有生气,音乐一会儿由远而近、刹那间又由弱而强,自由地飞翔,这种交替给人的感觉是感情的递进和深入,展现了春天般的情韵和新生的朝气。
基本主题A 1(40—52小节),第一次再现转回f小调,除左手标记“s ƒ”和踏板的八度持续音强烈地先进入外,右手保留了第一乐句的原貌;第二乐句是用“ƒƒ”的力度,把前句移高纯四度,在 b小调上重复,而且左手与之构成低八度的卡农式模仿而形成强烈的音乐波浪,使情绪更高涨、强烈。第三乐句选用延音踏板,在标记“sost.”处,速度稍慢地用右手八度音,像海浪冲击山崖一样爆发而出,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但“ƒƒ”的力度随着音阶式旋律的下降而又趋向了平静。左手伴奏的分解和弦,每小节第1拍、第4拍上标出的“ƒ”,把低音的线条突显了出来,并增添了新异感。缓和下来的音乐气氛,通过属七和弦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插部。
第二插部C(53—92小节),正处在两端激情表现不断增长的结构之中,开始转入 B大调,是镶边的转调乐段结构,具有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特征。谱例3:
开始乐句a段(53—60小节),右手是用“m ƒ”力度演奏的和声式均匀节奏的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充满了幸福感。左手以前段分解和弦的延续相伴随,低音部采用了带保留音的音型奏法,由于标记“espr.”,所以,应更富于感情地演奏,乐句收束在主和弦上,虽然只是一个乐句,但具有乐段的功能。
乐段(61—84小节),是一个不稳定的展开性段落。第一乐句主旋律在右手高音部,是前句的承接发展,左手低音部与右手中音部形成平行十度的上行模进音阶伴随其中;次中音声部是音阶上
行的副旋律,承上启下、静中有动。第二乐句右手移高九度在c小调上陈述,左手因和声配置及音区的改变,错后三拍仍与右手中音部保持十度的平行进行,次中音部则用下行的旋律与主旋律形成对比。第67小节 E大调属导减七和弦的下行分解在“poco rit ”处,把速度渐慢下来,在69小节恢复原速,只一小节,在“ritard.”处,用属导减小七和弦,再次把速度减缓下来。第三乐句是新材料,由双手带装饰音的断奏上行音阶及c小调属七和弦的分解下行构成的左右手模仿。在75小节处重复时,模仿的和弦改换成Ⅵ级带琶音的大小七和弦,79小节处再次重复时则移高二度转入 D大调,下行的分解和弦模仿置换成 B大调带琶音的属导七和弦,最后用带琶音的属七和弦渐弱和渐慢的下行断奏音阶,有逻辑地回复a 1再现句。再现句(85—92小节)是静止的再现。
第二插部不拘泥于结构形式,充分运用了变奏、复调手法,使情感的力度缓、急、张、驰适度,遵循了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又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这里是作曲家的内心独白,是对未来和人生抱有坚定信念的表述,更是情感的需要与表现。
连接部(93—114小节),共分两部分,前段是过渡段,右手为宽节奏和声式上行具有迷茫、渴望情绪的固定音调,反复三次。左手则以4小节为一组,翻上滚下的音阶式的固定音型贯穿始终,音乐气氛似内心深处的萌动,在逐渐向上伸展着,又像心灵的欲望在积蓄着的不安。后段是情感的酝酿段,在左手固定音型的伴衬下,右手奏出了由基本主题切割出来的动机,它由短到长、由弱而强、由低至高,一次次不断地冲击情感的闸门,这是复杂多样的情感起伏的集中体现。然而深藏的情绪力量,终于冲开理性的控制迸发出来,用宏伟的音响在f小调上,第三次奏出了基本主题A 2(115—121小节),使音乐处在烈火般燃烧的热情与激愤中,形成了全曲的次高潮。后面紧接第一插部B1(122—146小节)在 A大调上,以完整的单三部曲式的结构静止地再现,收束在主和弦上。A 3(146—154小节)左手f小调Ⅴ级八度音,用“s ƒ”的力度加踏板闯入式的进入,立刻造成了热烈的气氛,基本主题第四次完整地陈述演奏时,势如破竹,充满了激烈的战斗豪情,果敢地结束在f小调主和弦上。
从整首作品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感情的丰富,在优美轻快的乐思中洋溢着甜美欢乐的情绪,抒情而浪漫;但更有深刻的不安,强忍的控制,像翻滚的波涛一样,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情感高潮,表现了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和勇往直前的斗争意志。这里并非诉说作曲家本身的怀疑或不平,他的音乐是情感的超越与升华,表现的不是个人的狭隘情感,而是超然的人类情感,社会的情感,是心灵的物化。舒曼在评论肖邦的钢琴创作时曾说过:“我们在肖邦的乐曲里,不止一次地遇到过汹涌澎湃、热情奔放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应当由钢
琴演奏能手演奏,并且要听好几遍,才能领略其妙处。”舒曼的评论完全适用于他自己创作的《冲动》一曲的演奏。
参考文献:
[1]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舒曼钢琴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汪启璋.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