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分制设计方案说明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方案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方案新课改的核心是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和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
这对于最大程度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让不同的学生脱颖而出,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选课制的引入使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课程方案。
本课题组试图建构一套能适应新课程方案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分管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1-1课程方案编制的原则1、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2、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选修学分的比例在40%以上;3、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4、充分考虑目前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现状,有较强的操作性;1-2 说明表1-1 各学段学分分配表1、高一上学期以必修课为主,从高一下学期开始,选修课比例逐渐增大,高三基本不排必修课,高三下学期以总复习为主;2、选修课分为两类:选修1:学校可开设若干模块,学生不能选择科目,可在规定科目内选择不同模块;选修2:学生可自主选择科目和模块,每个学段应达到学校要求的最低课时数;3、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其余课程周课时数均为偶数,大部分模块在一学段内完成,少部分模块在两个学段内完成;4、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均在假期完成,研究性学习各校现行模式有较大差异,建议实行弹性课时制,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5、本表编制时艺术领域仍以音乐、美术分别编排,若开设艺术学科需作微调;6、每周可开设班会一节;7、本表中所列的学分数高于学生的最低毕业要求,正常情况下学生应修满每学段应得学分。
8、从二上开始,选修2学分逐步增加,为便于管理,可根据学生选课倾向对行政班进行适当调整;9、周课时最多为36节(含每周六上午开设的部分选修2课程)。
二、学分认定2-1 学分认定的主体和依据学分由学校认定。
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如下表表2-1 学分认定主体及依据2-2 学分认定细则1、认定学分须具备的条件是: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选修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2、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1) 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2)学分认定考试合格;(3)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技能、参与过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表现等考核合格。
普通高中学校学分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分管理制度。
二、学分管理制度1. 学分构成普通高中学生学分分为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综合实践学分。
(1)必修学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1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
(2)选修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的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
(3)综合实践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活动,每项活动1学分。
2. 学分认定(1)必修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认定为必修学分。
(2)选修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认定为选修学分。
(3)综合实践学分:学生参加活动,经学校认定后,认定为综合实践学分。
3. 学分转换(1)学生在高中阶段,可申请将初中阶段获得的学分转换为高中学分。
(2)学生在高中阶段,可申请将选修课程学分转换为必修课程学分。
4. 学分修满要求(1)学生在高中阶段,需修满160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在高中阶段,需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和综合实践学分。
5. 学分管理(1)学校成立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等工作。
(2)学校建立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的标准和程序。
(3)学校定期对学生的学分进行审核,确保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的准确性。
三、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分管理制度,提高师生对学分管理制度的认识。
2.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学分管理制度,确保学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3. 加强监督,确保公正。
建立健全学分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的公正、公平。
4. 注重实效,提高质量。
高中学分制度管理方案

高中学分制度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高中学分制度是指根据学生所修学科和学业成绩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它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指标,以学分的累积与达标为标志,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高中学分制度的管理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中学分制度的管理方案。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1. 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选择学习的学科和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是学科拓展、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三、优化学分认定方式1. 量化成绩评价学分制度管理方案中应当明确学分的认定标准,并采用量化的成绩评价方式。
通过设定学分线、加权平均分等指标,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可以减少主观评价的倾向,确保学生的学分获取公平公正。
2. 引入实践和创新学分除了学科学分,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该引入实践和创新学分。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方式获得学分,充分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加强学生学业指导1. 设立学业指导机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分制度和规划学业,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当设立学业指导机构。
这个机构负责向学生介绍学分制度和相关规定,并提供学业规划、选课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竞赛。
学生在学术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可以作为额外的学分,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建立学分课程评估机制1. 定期评估学分课程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当建立学分课程的定期评估机制,对课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对学分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改进,保证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技能。
2023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____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一、前言教育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我国决定在____年实施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制定实施方案,以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中学完全学分制的实施1. 系统设计中学完全学分制主要包括学科学分制度和课程安排制度两个方面。
学科学分制度将学科知识按照学分管理,学生通过考试或其他形式取得学分;课程安排制度将按照学生个体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课程设置。
2. 学科学分制度(1)课程设置中学完全学分制将优化课程设置,围绕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增加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学习的课程。
(2)学分获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研究项目等形式获取学分。
学分的考核将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3)学分转换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可以互相转换。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同时,可以获得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学分,以此促进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 课程安排制度(1)个性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行个性化课程安排。
学生可以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学分清单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学分清单,明确要求学生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
学生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
4. 培养方案中学完全学分制将制定培养方案,提供学科学分的衔接和发展路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知识面和提高能力。
三、弹性学制的实施1. 学校管理学校要建立灵活的学制管理模式,允许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如线上学习、职教实践等。
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业任务。
2024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2024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目的和背景:中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学分制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
本方案旨在制定2024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以确保学分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推行。
一、学分制度概述:学分制度是指通过学生参加课程和课程外活动来获取学分,进而评定学生的学业学术水平,包括课内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和实践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学分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二、学分认定原则:1. 学分认定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2. 学分认定应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应,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实践和应用;3. 学分认定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兼顾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4. 学分认定应灵活多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程和活动。
三、学分认定目标:1. 通过学分认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学业学生发展环境;2. 鼓励学生多元选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3. 强化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分认定范围和计算方法:1. 课内学分认定:a. 课程学习成绩:根据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成绩满分为100分,按照分数段设定学分比例,分数越高学分越高;b. 学科竞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可获得相应学分;c. 课程评价:学生参与课程评价、作业、课堂互动等行为获得相应学分。
2. 课外学分认定:a. 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报告或总结可获得相应学分;b. 创新实践: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创新实践项目可获得相应学分;c. 实践技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一定的职业技能可获得相应学分;d. 社团活动: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可获得相应学分;e. 体育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完成相关任务可获得相应学分;f. 志愿服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完成相关报告或总结可获得相应学分。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设置

课程设置方案(一)语文(代码YW)1、课程说明高中语文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
每修完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5个选修系列为诗歌与散文(系列1)、小说与戏剧(系列2)、新闻与传记(系列3)、语言与文字(系列4)、文化论著研读(系列5)。
每个系列分为若干模块,选修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10学分,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并获得8学分,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方面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7个模块,并获得14学分,达到最高要求。
(二)英语(代码EN)1、课程说明高中英语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5、英语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在完成必修的基础上按顺序开始,共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
选修系列2是任意选修课程,是与水平、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型、拓展型的选修课程,有10个模块。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英语1--5)的10学分、并达到7级目标要求。
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选修英语6--英语8,达到8级目标要求,有志于英语方面发展的学生应继续选修英语9--英语11,并达到9级目标要求。
1、课程说明高中数学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组成,5个必修模块为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和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系列3和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
必修是选修系列1和系列2的基础,系列3和系列4基本不依赖其他系列课程,可同时开设,不考虑先后顺序。
2、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数学1--5)的10学分,有志于文史、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1-1、1-2和系列3的两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理工、经济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2-1、2-2、2-3和系列3的三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体艺发展的学生,一般不要求选修。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

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就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学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方案1. 学分分配方案中学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学分,学分是对学生学习进度和成绩的量化评价。
学分分配方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学分。
鼓励设置跨学科的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同时,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学分认定制度中学完全学分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制度,明确学分获取的标准和要求。
学分认定可以采取定期考试、课程评价、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还应建立学分认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3. 学籍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中学完全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平台,方便学生和学校进行学分管理和查询。
学生学分的获得、消耗和累计应有明确的记录和管理,及时提醒学生和家长学分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4. 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中学完全学分制的实施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分评价能力。
教师培训应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教师对学分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应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分制的改革与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和组织弹性学制的理念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组织和调整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学科的交叉学习机会。
此外,还应引入具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实践项目等实践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学生评价和跨学段管理弹性学制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信息作者:综合实践组信息来源: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更新时间:2021年8月1日浏览点击:769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正在各实验区积极推进,与此相配套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经过10多次的研讨与比较充分的交流之后,于2021年正式出台。
这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
其中对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的改革颇引人注目。
高中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就产生了学生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
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在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意义、理论依据,以及对于全面开展这项工作将面对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旨在为制定我国普通高中的学分制方案提供一种思路。
一、实现选择性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
我国原有高中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结构缺乏弹性与选择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当前这次史无前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题。
放眼世界,追求基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强调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是国际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特征。
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二篇)

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一、学分结构(一)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原则上完成18学时(1学时为___分钟)课程内容的学习可获得1学分。
(二)必修学分为96学分,学生必须通过修习八个学习领域所有科目的必修课程,获得必修学分。
(三)选修学分为48学分,学生可在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四类选修课程中自主选择修习,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24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
学生可以在校内跨班、跨年级选修课课程,也可以到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或社会培训机构选修课程。
二、学分认定(一)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
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
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或获得相关证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分的认定工作。
(三)学分认定的条件和形式。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的性质,学分认定的条件和形式主要有三种:1、学业认定。
主要适用于必修课程和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便于学业测试的选修课程。
学生课程修习时间不少于规定课时的2/3(18学时为1学分)、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学校(社会培训机构)___的考试(或考查)并合格,即可取得学分。
2、证书认证。
主要适用于学生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资格或等级证书、比赛获奖等情况。
学生取得相关的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等级证书的,可按高级6学分,中级2学分认定。
学生在参加社区市级以上___的各种知识、技能、文艺和体育等比赛中受到表彰和获得奖励的,可按全国性大赛一、二等奖6学分,全国性大赛三等奖、省级大赛一等奖4学分,省级大赛二等奖、市级一等奖2学分,市级二等奖1学分认定学分,记录成为相应类型选修课程的学分。
上述学分计该项目的最高学分,相同项目的学分不予累计认定。
3、过程记录。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分配说明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分配说明备注:①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必修116学分,选修28学分,获得144总学分方可毕业;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选修Ⅱ学分不可折算为学习领域必修课程的学分,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和特长多修学分,为高考提供更好的综合素质评定依据;③三年内未完成规定的学分作为肄业处理,离校后可继续补考或重修。
④中途无故退学不注册者或因违规违纪被处分退学者,学校将相关名单备案在教务学籍管理处和德育学生档案处,离校后学校将不予提供在校学习的任何种类证明。
(三)选修Ⅱ校本课程设置说明(共6学分)1、开设选修课Ⅱ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类型: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新编选修Ⅱ校本课程的教材由集备组教师自行选择,教研组、课改办组织审定。
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四类教材):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模块,可选用正式出版的优秀教材(A类),二是依据本组本校本土实际情况自行编拟学科教材或讲义(B类),三是以研究性新课题实践总结为依托形成校本雏形(C类),四是可借鉴、整合网络等有效资源(D 类)。
2、开设选修课Ⅱ校本课程的申报程序教师申报开设选修课,填写《福州琅岐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组选修Ⅱ校本课程申报登记表》,应对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方法和手段,认真填写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介,经所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分别签署意见后报课改办;由教务处组织有关教师作进一步论证,确认为可行性的选修课程。
课改办后向各年级公布每学年开设的选修课Ⅱ校本课程门类,各年级按照公布的选修课门类,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
3、选修课Ⅱ校本课程的开课要求选修课教学计划下达后,开设选修课的教研组和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每学科均应开设不少于18课时(1学分)一门主题课程,鼓励有能力的教研组多开设合宜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分配说明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分配说明备注:①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必修116学分,选修28学分,获得144总学分方可毕业;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选修Ⅱ学分不可折算为学习领域必修课程的学分,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和特长多修学分,为高考提供更好的综合素质评定依据;③三年内未完成规定的学分作为肄业处理,离校后可继续补考或重修。
④中途无故退学不注册者或因违规违纪被处分退学者,学校将相关名单备案在教务学籍管理处和德育学生档案处,离校后学校将不予提供在校学习的任何种类证明。
(三)选修Ⅱ校本课程设置说明(共6学分)1、开设选修课Ⅱ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类型: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新编选修Ⅱ校本课程的教材由集备组教师自行选择,教研组、课改办组织审定。
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四类教材):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模块,可选用正式出版的优秀教材(A类),二是依据本组本校本土实际情况自行编拟学科教材或讲义(B类),三是以研究性新课题实践总结为依托形成校本雏形(C类),四是可借鉴、整合网络等有效资源(D类)。
2、开设选修课Ⅱ校本课程的申报程序教师申报开设选修课,填写《福州琅岐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组选修Ⅱ校本课程申报登记表》,应对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方法和手段,认真填写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介,经所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分别签署意见后报课改办;由教务处组织有关教师作进一步2论证,确认为可行性的选修课程。
课改办后向各年级公布每学年开设的选修课Ⅱ校本课程门类,各年级按照公布的选修课门类,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
3、选修课Ⅱ校本课程的开课要求选修课教学计划下达后,开设选修课的教研组和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每学科均应开设不少于18课时(1学分)一门主题课程,鼓励有能力的教研组多开设合宜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2023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中学教育面临创新改革的迫切需求。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的基础上,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中学教育的发展,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
为此,2023年将实施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二、中学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方案1. 建立学分制度:将课程设置为模块化,每个模块对应一定的学分。
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能力。
2. 课程设置与管理: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生需求,统一制定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符合总体要求。
3. 自主学习与评价: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模块学习。
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实施个性化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4. 学分认定与转移: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学生可以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转移学分,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1. 学制延长:中学学制由原来的三年延长为四年,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业负担,有更多时间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学校和班级管理:学校和班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3. 评价和毕业要求: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毕业要求更加灵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个性化的毕业方案。
4. 辅助措施:为了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资源,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
四、实施过程与保障机制1. 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教育部门在2022年之前制定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并向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下发通知。
2. 加强师资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师资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确保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高中学分制度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取得一定的学分,来完成学业要求。
学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分获取方式。
1. 课程学分。
学生通过参加课堂教学,完成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取得相应的学分。
学校将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学分要求,制定课程学分获取的具体标准。
2. 实践学分。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育锻炼、艺术实践等活动,取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学校将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评定其实践学分的获取情况。
3. 素质拓展学分。
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取得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
学校将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评定其素质拓展学分的获取情况。
三、学分管理。
1. 学分积累。
学生在高中阶段,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获取要求,逐步积累学分。
学校将建立学生学分档案,记录学生的学分获取情况。
2. 学分认定。
学生在完成学业要求后,学校将对学生的学分情况进行认定,确认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
3. 学分转换。
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取得的学分,可以在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转换和认可。
四、学分实施效果。
学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分获取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学分制度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五、建议和展望。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分获取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学分制度的宣传和解释,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学分制度的意义和实施方式。
未来,学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公平。
希望学分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六、结语。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学分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方案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方案新课改的核心是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和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
这对于最大程度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让不同的学生脱颖而出,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选课制的引入使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课程方案。
本课题组试图建构一套能适应新课程方案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分管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1-1课程方案编制的原则1、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2、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选修学分的比例在40%以上;3、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4、充分考虑目前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现状,有较强的操作性;1-2 说明表1-1 各学段学分分配表1、高一上学期以必修课为主,从高一下学期开始,选修课比例逐渐增大,高三基本不排必修课,高三下学期以总复习为主;2、选修课分为两类:选修1:学校可开设若干模块,学生不能选择科目,可在规定科目内选择不同模块;选修2:学生可自主选择科目和模块,每个学段应达到学校要求的最低课时数;3、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其余课程周课时数均为偶数,大部分模块在一学段内完成,少部分模块在两个学段内完成;4、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均在假期完成,研究性学习各校现行模式有较大差异,建议实行弹性课时制,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5、本表编制时艺术领域仍以音乐、美术分别编排,若开设艺术学科需作微调;6、每周可开设班会一节;7、本表中所列的学分数高于学生的最低毕业要求,正常情况下学生应修满每学段应得学分。
8、从二上开始,选修2学分逐步增加,为便于管理,可根据学生选课倾向对行政班进行适当调整;9、周课时最多为36节(含每周六上午开设的部分选修2课程)。
二、学分认定2-1 学分认定的主体和依据学分由学校认定。
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如下表表2-1 学分认定主体及依据2-2 学分认定细则1、认定学分须具备的条件是: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选修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2、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1) 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2)学分认定考试合格;(3)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技能、参与过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表现等考核合格。
2023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决定从2023年开始,推行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实施方案。
一、中学完全学分制的实施1. 学分制的基本理念中学完全学分制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为其提供适应发展需求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学习、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每门学科按照学分划分,学生需累积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2. 学分获取与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与项目,获得相应的学分。
课程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项目学分包括科技创新、文艺实践、体育锻炼等。
学分的获取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包括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
学生的学分将通过学习记录和综合评价来评定。
3. 个性化学习计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和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提前或延后修读某门课程,实现个性发展和差异化培养。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完全学分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指导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完全学分制下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6. 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弹性学制的实施1. 弹性学制的目标弹性学制的目标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生可以通过提前或延后修读某门课程,选择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课程和项目,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2. 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设置开放型、专业型和拓展型的课程。
湾龙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

湾龙中学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拿起笔,开始思考如何为湾龙中学设计一套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方案。
这可是个大工程,但我想,既然已经有了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那就应该能把这个方案做到既实用又创新。
一、总体目标我们要明确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具体实施方案1.学分制改革(1)学分设置我们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
必修课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选修课涵盖各个学科领域,实践课则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等。
学分设置如下:必修课:每门课程4学分,共20学分选修课:每门课程2学分,学生需选修10门课程,共20学分实践课:每学期2学分,共8学分(2)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加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获取学分。
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学分获取方式如下:课堂学习:80%的出勤率,可获得该门课程学分的80%课后作业:完成规定次数的作业,可获得该门课程学分的10% 实践活动:参与实践活动,可获得该门课程学分的10%2.弹性学制改革(1)学期设置我们将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设置18周课程。
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在每个学期内修读1-6门课程。
(2)课程安排必修课:每个学期至少安排2门必修课选修课:每个学期至少安排2门选修课实践课:每学期至少安排1门实践课3.学生自主选课开设选课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设立学业规划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服务定期组织学科竞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障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5.质量保障(1)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将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确保课程质量: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2)学生学业评价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作业、实践等终结评价:关注学生学业成果,如考试成绩、作品展示等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水平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湾龙中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一、前言。
高中学分制度是指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学科课程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进行认定和积累,以便于学生毕业时的学业成绩评价和升学、就业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为了更好地实施高中学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高中学分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目标。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规范学生学业成绩的认定和积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三、具体内容。
1. 学分认定标准。
学分认定标准应当根据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科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表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标准。
在不同学科领域,学分认定标准可以有所不同,但应当保证公平公正,确保学生的学分认定符合规定。
2. 学分积累方式。
学生的学分积累方式可以包括课程学分、科研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等多种形式。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分积累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学分。
3. 学分认定程序。
学分认定程序是指学校对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进行认定的具体程序。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分认定程序,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公正和科学合理。
4. 学分管理与使用。
学分管理与使用是指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具体措施。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学分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分进行动态管理和使用,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5. 学分实施监督。
学分实施监督是指对学分制度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校可以建立学分实施监督机制,对学分制度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学分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高中学分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高中学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高中学分实施方案,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
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
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
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І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
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就选修Ⅰ来说,总的空间是55学分,
如按最低要求22学分来说,还有33学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必修课程中跨科目或/和跨领域选修;就选修Ⅱ来说,总的空间是18学分,如按最低要求6学分来说,还有12学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在校本课程领域自由选修。
即使是必修学分,同样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如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等领域,只规定最低必修学分,但没有规定学习相同的模块,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
于试行学分制的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近年组织过多次有关学分制的专题研讨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方案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基础。
尽管如此,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所面对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怎样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怎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采用学分制管理”并不一定比“不采用学分制管理”好。
近年来,我们深入地研究了一些学校试验学分制课程管理的经验,同时,广泛地研究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上的经验与问题。
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有关学年学分制的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旨在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试点学校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关于重新构建学校课程方案
学分制不是一项单独的管理措施,它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
进行学分制试点的学校应按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有关学校课程管理的指导意见或要求,制定适应新课程的学校课程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制管理方案。
在着手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时,首要任务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评估、整合,积极开发选修课,从而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框架的课程结构,为学生选课提供平台,凸现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
学分制管理方案应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学籍管理四大要素。
试点学校还应在每学年的学校课程方案中规定学生一学期所修习的学分总量的上限和下限。
(二)关于师资建设
实施学分制带来了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重要任务,即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学分制实行的前提是选课制,普通高中新课程中选修学分Ⅰ、Ⅱ在毕业学分中至少占28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19%。
对于选修学分Ⅰ,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领域知识,并密切关注本学科新进展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关系。
在选修学分"领域,要求教师能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及自己的专长申请某门课程的任课资格。
当然学校想要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也是不现实的,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教师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发展他们的课程能力。
(三)关于学分认定的主体
学校是高中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权力机构。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思想,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