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583ff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7.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银、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锰酸钾、液氮3.下列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同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4.有些人进入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B.氧气可以燃烧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6.“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7.下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如下图所示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下列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10.如右图所示,当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11.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最差的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二、填空题共47分12.有A、B、C、D 四种物质.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C ;D .2写出②④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3.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获得证据:……得出结论:……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观察现象.3对充入气体的基本要求是至少写两点 , .4除上述二氧化碳可做填充气外,你能说出哪些气体也可以做填充气: .14.如右图所示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的空白:提示:白磷与红磷类似,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但是白磷燃烧所需达到的温度只有40oC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5.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请完成下列空白: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紫红色,原因是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原因是 .三、实验题共20分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空白.A B C D E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甲:;乙:;丙:;它们都属于反应.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某同学观察到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可能引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1.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参考答案:C2.解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自然界中的水、溶液等.A中空气是混合物,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不正确;B中水银就是金属汞,为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形成的混合物,B正确;C中生锈的铁钉是由铁锈和铁形成的混合物,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形成的混合物,C不正确;D中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液氮就是液态的氮气,也属于纯净物,D不正确.参考答案:B3.解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的是需要点燃的条件,比如大部分燃烧,有的常温下就可以发生,比如缓慢氧化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A不正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是二氧化碳,是同一物质,B不正确;空气中的氮气用途比较多,常用作保护气,也是制造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C正确;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等,D不正确.参考答案:C4.解析:有些人进入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少,所以需要吸氧,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参考答案:A5.解析: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氧化反应可以分为剧烈氧化比如燃烧和缓慢氧化,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明显的发光、放热,而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觉察,常见的缓慢氧化有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的酿造、钢铁生锈等.参考答案:C6.解析: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参考答案:C7.解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即大试管和酒精灯,故A、B不正确; 所有气体的制取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正确;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都用带火星的木条,但是检验氧气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而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不正确.参考答案:C8.解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正确;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应注意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B正确;检验氧气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C不正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镊子夹住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红热,然后从上往下慢慢伸入,D正确.参考答案:C9.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和气体是否与水反应以及在水中的溶解性.参考答案:D10.解析:当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下时,接触到二氧化锰,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集气瓶内的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球缩小,气球内原有的气体就会推动红墨水向左移动.参考答案:D11.解析:第一组实验同时进行,如果相同时间内放出的气体体积不同,则气球胀大的程度就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来比较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A正确; 第二组同时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B正确;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 看木条是否能复燃,只能比较得出某物质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但是如果两物质都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伸入带火星的木条都会复燃,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所以C不正确; 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实际上就是比较产生氧气的速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共47分12.解析:此题属于文字叙述式的推断题,难度不是很大,根据物质的颜色以及物质参加反应时的特征现象就能很快得到答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出大量白烟的物质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的金属是铁,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参考答案:1氧气硫四氧化三铁点燃点燃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13.解析:1一般是根据提出的问题来建立假设,所以本题可以根据假设来反推提出的问题,因为假设是: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所以提出的问题就是袋内的气体是什么 2设计的实验方案就是要检验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而检验二氧化碳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就是二氧化碳,还可以是其他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比如氮气等,所以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3选择充入的气体,不仅要考虑气体本身的性质,常温下要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最好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又因为该气体是充在装有薯片的包装袋里,所以要求对人体没有危害.4根据对充入气体的基本要求,即常温下比较稳定、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对人体没有危害,可以选择氮气和稀有气体.参考答案:1袋内是什么气体或其他合理答案2通入澄清石灰水3对人体没有危害、原料易得价格便宜4氮气、稀有气体14.解析:本题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变形装置.从实验结论入手,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l/5的是氧气,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玻璃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活塞先向右移动,等实验结束冷却到室温后,因为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玻璃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减小的压强就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引起的压强,实验前活塞停在10 mL刻度处,即原有的空气总体积为10 mL,氧气的体积约为:10 mL×1/5=2 mL,所以注射器的活塞最后会向左移动,移至10 mL-2 mL=8 mL处.参考答案:氧气 8 氧气15.解析: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因为反应物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产生的氧气在逸出时可能会将高锰酸钾带到试管口,进入导管,沿着导管进入水槽中,使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紫红色,所以用高锰酸钾粉末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其进入导管.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会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在进行这个实验前,应该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细沙,起到降温或隔热的作用.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想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有几个因素很重要:一个是氧气的浓度要比较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就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够;一个是反应的温度要达到铁丝的着火点,所以铁丝下端要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要大,所以实验前要对铁丝进行一些处理:打磨铁丝,以除铁锈,并将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使反应容易进行.参考答案:1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2集气瓶中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3氧气的浓度不够或铁丝表面有铁锈或油漆等三、实验题共20分16.解析: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这里要注意这类题的答题模式:实验方法、一般操作、现象和结论,所以语言表述要完整.检查装置气密性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它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先形成密闭体系,然后再改变体系的压强,观察现象,因此这个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先连接好仪器,将导管的一端没入液面以下这是为了形成密闭体系,然后用手捂住大试管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改变体系的压强,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参考答案:1酒精灯 集气瓶2过氧化氢 水+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分解 3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4连接好仪器,将导管的一端没入液面以下,用手捂住大试管,导管口冒气泡;水倒吸,使热的大试管破裂.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二氧化锰。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05d39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a.png)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在空气中: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各成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汽水C.冰水共存物D.海水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食品袋中充入氮气能起到防腐作用C.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极少,没有任何用途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4.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
下列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应先装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过氧化氢制氧气:先加二氧化锰,后加过氧化氢溶液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后加热试剂D.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6.下列图示不能正确反映两概念间的关系的是()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 .氧气验满D .氧气的收集9.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1: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B .图2: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压强的变化C .图3: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 .图4: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5分)我们的生产、生活等都与空气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空气中含有的物质的名称填空: (1)可用于制氮肥的气体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70fa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4.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2、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 B.积极植树造林C.公共交通出行 D.焚烧作物秸秆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液氧可用作燃料C.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装入高锰酸钾C.收集氧气 D.氧气验满5、下列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低温下氧气可能变成淡蓝色液体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6、如图是一种简易便携式制氧器,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制氧器中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该装置不能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C.排出的氧气可用于给病人输氧,这利用了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D.加湿过滤仓能使氧气湿润,说明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避免收集到的气体不纯C.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D.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9、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化学笔记,其中有错误的是()A.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锥形瓶、烧杯B.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C.属于混合物的“水”: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B.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的更快,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11、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be15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0.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所以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为B。
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木炭B. 铁丝C. 红磷D. 硫粉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所以答案为C。
3.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 氧气极易溶于水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解析:A.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一描述正确;B. 氧气有三态变化,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正确;C. 氧气不易溶于水,不是极易溶于水,所以该选项错误;D.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正确。
答案为C。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大试管、集气瓶B. 烧杯、玻璃棒C. 酒精灯、铁架台D. 导管、单孔塞解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大试管(反应容器)、集气瓶(收集氧气)、酒精灯(加热)、铁架台(固定仪器)、导管和单孔塞(导气)。
而烧杯和玻璃棒在该实验中不需要,答案为B。
5.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B. 石蜡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水C.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D.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它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0247a9767f5acfa1c7cdf9.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恒定不变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3.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
经过三年的生物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
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4.利用右图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左图是版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B.在t1至t3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5.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碳粉来代替铜粉进行测定B.该实验方法利用的是间接测量的方法C.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D.实验结束后,密闭装置内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6.小轩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6d32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c.png)
第二单元练习
2.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某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
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
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A )
①保护青山绿水 ②就地焚烧落叶 ③减少燃煤使
用 ④近距离出行选择步行代替私家车 ⑤燃放烟
花爆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3-
第二单元练习
验证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 )
-8-
第二单元练习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区分氮气和空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B.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
象
C.除去密闭容器内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利用木
炭燃烧
D.除去氯酸钾中的氯化钾:加热固体混合物
-9-
第二单元练习
9.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D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
B.如果红磷过量,则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超过原有空气体积的
C.若装置漏气,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该实验可说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0-
第二单元练习
10.某同学误将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
①蜡烛燃烧:包含物理变化与化
接用手拿
学变化
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
②百炼成钢:物理变化
对着有人的方向
C.对先后顺序的认识
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①先预热,然后对准试管里固体 ①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
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燃料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 ②氮气的沸点低,可用作保
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护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1a3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a.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2.2022年杭州亚运会,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应提倡“绿色亚运”。
为响应这一主题,下列建议不可取的是( )A.购买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D.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B.蔗糖C.加碘盐D.二氧化碳4.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过氧化氢水+氧气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6.查阅资料得知:马铃薯可代替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性质不变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用激光笔点燃能减少实验误差10.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列相关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1.(6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⑤水蒸气五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https://img.taocdn.com/s3/m/64f8abb8b4daa58da1114a76.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氮气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液态氧C.汽水D.水泥砂浆3.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
下列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人工降雨B.燃放烟花C.焚烧垃圾D.汽车尾气4.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 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高低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B.臭氧也是空气成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7.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活动在中国杭州举行。
活动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B.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D.使用共享单车绿色出行8.对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硫粉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镁条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9.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用燃着的木条可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切割金属以及炼钢等10.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内铺一层细沙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11.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12.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b132747e21af45b207a817.png)
第二单元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个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2.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B.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氧化反应)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氧化反应)5.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C.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D.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A.①④B.①③C.①⑤D.②③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无尘的空气是纯净物B.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10.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所有性质均未改变C.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但分解反应一定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某些催化剂可催化多个化学反应1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二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二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3f5aaed630b1c58eeb545.png)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N2B.O2C.CO2D.H2O2.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A.煤炭直接燃烧B.秸秆焚烧还田C.开发清洁能源D.提倡多开汽车5.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6.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澈的井水清新的空气B.生理盐水五氧化二磷C.冰水共存物液氧D.高锰酸钾硫粉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装置漏气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8.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制氧气的装置中,发生装置内的导气管不宜过长,以利气体导出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必须接近瓶底,否则水不易排出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果集气瓶内导管太长,无法操作,也不利于排水D.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小B.催化剂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C.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0.下列实验的容器中,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实验装置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9分)11.(8分)从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中,选择符合下列题意的气体填空:(1)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7df3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8.png)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1】一、单选题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氧气B .二氧化硫C .火山灰D .一氧化碳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B .食物腐烂C .矿石粉碎D .海水晒盐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氮气C .氧气D .稀有气体4.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5.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 .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 .冰块的熔化C .水果的腐烂变质D .钢铁的生锈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供给呼吸B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 .具有可燃性D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天然水B.蔗糖水 C.冰水混合物 D.碘酒9.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蒸发皿10.在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经测定含有氮气7.8L ,则该容器的总体积( ) A.6L B.10L C.8L D.30L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B .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C .不使用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就不会分解出氧气D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1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0a2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f.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A.人工增雨B.冷冻治疗C.食品防腐D.制造氮肥3.化学反应常伴随着明显的现象。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A.硫黄B.木炭C.铁丝D.镁条4.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
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2B.PM10C.He D.H2O5.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B.燃放烟花爆竹C.提倡毁林造田D.随意焚烧秸秆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B.果汁C.氧气D.肥皂水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图,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试管口应该倾斜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9.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铜丝具有导热性,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了白磷与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且不与N2反应的性质B.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C.氮气难溶于水D.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A.集气瓶中没留有少量的水B.集气瓶集满氧气后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的氧气11.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569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5.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氧气B. 铜C. 硫酸D. 氢气2. 下列哪个不是元素的符号?A. HB. OC. H2OD. Cl3. 下列哪种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最多?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4. 下列哪个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呈碱性?A. 硫酸B. 盐酸C. 氢氧化钠D. 硝酸5.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盐?A. 氧气B. 铜C. 硫酸D. 碳酸钠6.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铁B. 氧气C. 氢气D. 硫酸7.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酸?A. 氢氧化钠B. 盐酸C. 氢氧化铜D. 碳酸钠8.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不会燃烧?A. 氢气B. 氧气C. 硫D. 红磷9.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碱?A. 氢氧化钠B. 硫酸C. 盐酸D. 硝酸10.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氧气B. 铜C. 硫酸D. 氯化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水的化学式为_______。
3. 氢气是由_______原子构成的。
4. 硫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
5.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6.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7. 空气中的氮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8.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9.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0. 氯化钠是由_______离子构成的。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酸、碱、盐的概念。
2. 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实验目的:测定某溶液的pH值。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试管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67e3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a.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2.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氧气有可燃性。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氧气有助燃性。
C.氧气具有氧化性。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A.氧气。
B.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医用的生理盐水。
A.冰水混合物。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雪碧饮料。
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7.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A.试管竖直放置。
B.试管水平放置。
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高锰酸钾受热。
A.硫在氧气中燃烧。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燃烧。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d10ab5022aaea988f0f01.png)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关于稀有气体和氮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都可以用作保护气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化学性质都不活泼D.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制化肥3.如右图所示,打开饮料瓶,把从饮料中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中逸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4.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B.升高铁丝的温度C.增加可燃物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7.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水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8.新电灯泡的玻璃上常有一点暗红色物质以除去灯泡内残留的氧,该物质是( )A.Cu2OB.Fe2O3C.红磷D.铜粉9.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水的质量未改变。
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的是( )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10.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没加二氧化锰的结果是( )A.没有什么影响B.反应较慢C.不能产生氧气D.产生氧气的量比加入二氧化锰时产生氧气的量少1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12.下列说法与改善空气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抑制过快增长的私家车拥有量B.减缓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C.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的含氮、硫的氧化物D.提供市民乘坐公交车的便利13.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50b2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5.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年3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
下列做法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积极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源C.直接排放废气D.公共交通出行2.“嫦娥”揽月,胜利归来。
采回的月壤,将由科学家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
氮气能用于保存月壤,主要是因为()A.无色无味B.化学性质不活泼C.空气中含量最多D.沸点较低3.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陈醋B.冰水混合物C.牛奶D.果汁4.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C.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D.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5.大象牙膏是将浓缩的过氧化氢溶液与洗洁精混合,加入色素和一些碘化钾(作催化剂)后产生的“喷涌泡沫”神奇现象。
有关大象牙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化钾能加快过氧化氢反应速率B.碘化钾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加入碘化钾后,产生的气体变多D.泡沫中的成分是氧气6.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 .红磷燃烧前要提前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水B .加热试剂时要先预热再对准有试剂的部位加热C .木炭燃烧时要从上往下缓慢伸入D .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7.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氧化汞――→加热汞+氧气B .二氧化碳+水―→碳酸C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D .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8.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
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a 处试剂是可燃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A .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B .若a 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有白光产生C .若a 处粉末是硫粉,b 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D .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试剂、减少污染9.下列为实验室区分或鉴别物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区分或鉴别的物质 方法 A食盐和蔗糖粉末 用药匙取少量,尝味道 B木炭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各取少量液体,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10.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ff4390c22590103029dfc.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2.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1%B.19%C.25%D.78%3.(2017天津中考)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大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4.下列物质属于空气中的纯净物的是()A.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B.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C.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5.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B.用氧气气焊金属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D.用氧气炼钢6.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7.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
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9.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光源10.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二、积累运用(共34分)11.(10分)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根据下图回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燃烧(Ⅰ)硫、铁等一氧化碳、甲烷等铁等氯酸钾缓慢氧化(Ⅱ)C 6H 12O 6等(1)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个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2.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B.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氧化反应)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氧化反应)5.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C.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D.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A.①④B.①③C.①⑤D.②③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无尘的空气是纯净物B.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10.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所有性质均未改变C.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但分解反应一定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某些催化剂可催化多个化学反应1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12.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要足够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 5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5分)13.(4分)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氖气四种气体中,能支持燃烧的是(填序号,后同),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填充于试电笔的灯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14.(6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将它们按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1)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燃烧反应:;(2)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3)火星四射的燃烧反应:;(4)氧化汞在加热时发生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后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15.(5分)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E、Q、M。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16.(6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选用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B高锰酸钾(2)如果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制备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④实验结束时,先撤走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4)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速率比较快,可能导致实验变得不安全,你准备采用的改进措施是。
17.(6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 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mL刻度处;(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活塞的移动情况为,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mL 刻度处;(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18.(9分)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
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
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过氧化氢溶液温度/℃氧化铁的用量/g收集40mL氧气所需时间/s① 5 10 20 0 128.5② 5 10 20 1.2 16.8③15 10 20 1.2 10.5④ 5 10 70 0 32.7(1)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下图中的部分装置,请按组装顺序写出所用到的装置代号。
(2)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通过实验和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氧的速率。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量(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和未发生改变。
(5)同学们还想探究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第二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与点拨1.C 2.B 3.A 4.D 5.C6.C点拨:做木炭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应由瓶口缓慢伸至瓶底。
7.B8.A点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够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9.C10.D11.C点拨: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b导管进入。
12.D 点拨: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足够,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A 正确;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B 正确;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C 正确;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15,D 错。
13.① ② ④ ③14.(1)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3)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4)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1)(3) (2)(4) 15.(1)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16.(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A D 或F (2)C (3)①②③(4)用蒸馏水将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其他措施合理均可)17.(1)不漏气 (2)大量白烟 12 (3)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8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答出一点即可)18.(1)ABE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浓度 ① ②(3)不变 (4)质量 化学性质 (5)将等体积、等浓度且温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与颗粒大小不同但质量相同的氧化铁混合,测定生成40mL 氧气所需时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