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2.2《海底地形的分布》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2.2《海底地形的分布》word导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2.2《海底地形的分布》word导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2.2《海底地形的分布》word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2. 掌握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重点难点】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学习过程】高手笔记海底的地形分布(1)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岛弧和海沟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海沟与大洋边缘的岛弧常常相伴出现,而且岛弧上的山峰越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海底最深的地方,并不是在大洋的中央,大都在大洋的边缘。

如在太平洋西部岛弧的东侧,就与岛弧平行排列着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琉球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岛弧和海沟是在同一种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

(3)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为“深海平原”,在起伏的玄武岩基底上由沉积物铺盖形成、坡度小于1‰的平坦区域。

有的深海平原表面光滑平整,几近水平状,为地球表面最平坦的部分;有的向一定方向连续倾斜;有的则波状起伏,不太规则。

深海平原在各大洋都有分布,以周缘缺乏海沟的大西洋最为发育。

海底呈长条状的高地,又称海脊。

几乎没有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无震海岭。

有明显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活动海岭,即洋中脊。

无震海岭延伸长度可达数千千米,地形一般起伏不大,顶面较平坦。

地球上最凸起的山峰、最深的沟谷和最长的山脉,都分布在海底剖析:由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貌难以直接观察,人们长期不明其真相。

20世纪20年代,德国“流星”号首次运用声纳测深法揭示海底地形的起伏,发现它不亚于陆地。

以后数十年工作说明,海底地貌远比陆地地貌壮观,那里有深邃的海沟、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高中地理 2.2海底地形的分布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2.2海底地形的分布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 1.能够指图说出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2.能够说出海底地形分布的规律。

海底地形分布规律1.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和④________等主要类型。

2.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⑤____________,一般坡度⑥______,水深在⑦______米以内。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⑧______,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大陆坡水深一般为⑨____________米。

3.岛弧和海沟(1)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⑩______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2)海沟:是海洋中最⑪____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⑫________的分界线。

(3)特点:是地球上⑬____________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4.洋盆和洋中脊(1)洋盆:又称“⑭____________”,构成了大洋底的⑮__________,水深在4 000~6000米。

地壳活动相对⑯______,地形较为⑰______,内部分布着一些⑱____________、海底丘陵及⑲____________。

(2)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⑳____部位。

洋中脊中轴为○21______,裂谷两侧群峰对峙、内壁○22______。

一、岛弧和海沟往往相伴而生岛弧与海沟岛弧是指大陆和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亦称“岛链”、“弧形列岛”。

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浅水狭长的深海洼地,比周围的洋底要深2 000m 以上。

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岛弧靠近大洋的一侧,往往还伴生有一系列与岛弧呈相互平行状态的深邃而狭长的海沟。

而且岛弧上的山峰越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3节海底地形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3节海底地形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底地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3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2,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3节海底地形的形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系统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海底地形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高中生而言,地理学科中有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内容普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各有差异,有的学生擅长理论分析,有的学生擅长实践操作。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自主探究,有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时,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地壳运动和海底火山活动等概念。此外,海底地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以直观理解。此外,人类活动对海底地形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具准备
Xxx

高中地理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海底扩张说的了解,来理解海底地形的形成。

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理解洋壳的消亡及其对海底地形的影响。

【重点难点】海底地形的形成。

【学习过程】投影地球圈层结构图提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如何划分的?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洋中脊的形成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海底地形的变化【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海底岩石年龄最古老的地方是( )A.海沟B.岛弧C.海岭(洋中脊) D.海盆2.地幔物质的涌出处在( )A.海沟B.洋中脊C.洋盆D.岛弧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B.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C.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D.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4.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红海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共同张裂处5.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 )A.裂谷B.海沟C.洋中脊D.岛弧链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个B.4个C.5个D.6个7.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A.L>N B.L<NC.L>K D.M>N8.有关海底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坡、大陆架、洋盆和洋中脊B.岛弧和海沟分布于洋盆中C.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D.岛弧与海沟是独立的二、综合题9.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甲、乙两地的海底地形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乙两类地形的成因有何不同。

10.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洋底发生地震,诱发了巨大的海啸,沿岸多个国家受到袭击,造成十多万人员的伤亡。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思维激活我们知道地球被誉为“蓝色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有3/4以上被海水覆盖。

可你知道吗?地球表面的平均海拔在海平面2 000米以下呢!神秘的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等。

洋底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

海底地貌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

太平洋洋底地形复杂多样,可分为四部分,即大陆边缘、过渡带、大洋床和大洋中脊,尤其是具有以岛弧—海沟系为代表的明显过渡带。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架面积较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南北延伸的海岭,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

大西洋东部地区,特别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

印度洋海盆,是世界各大洋中最为复杂的,其大陆架要比大西洋的大陆架稍窄一些,其宽度各地不等。

北冰洋海底地貌的突出特点就是大陆架非常宽广;另一特点是起伏不平,一系列海岭、海盆、海槽和海沟交错分布。

北冰洋中部有一横贯的海底山岭,洋底山地坡度大、陡峭,有火山喷发,是构造断裂褶皱山。

自主整理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要类型。

1.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____________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____________较缓,水深在____________以内。

其宽度从____________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____________的地方为止。

大陆架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____________,阳光可透射至海底,____________繁盛。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水深一般为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____________。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分布与形成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分布与形成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分布与形成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高考说明】【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分布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主要分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大陆架位置:从________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为止特点:水深在________米内,坡度______,光照、_________和_________丰富 范围:平均宽度约_______千米,占海底总面积的8%大陆坡位置:________向外延伸,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_______ 特点:水深在200米—_______米之间,坡度_______ 范围:宽度从十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岛弧位置:_______边缘与________的过渡地带,也称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成因:陆壳与洋壳挤压后在________一侧形成 典型地区:________________海沟位置:岛弧外缘,一般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分界线 成因:陆壳与洋壳挤压后在_____________一侧形成 典型海沟:_____________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洋盆又称“____________”,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特点:水深在4000米—6000米,地壳活动__________,地形较为________ 地形组成:海底火山、海底_______及海底________ 洋中脊分布:多分布在大洋_______,并相互连通形状:大西洋中脊呈“______”型,印度洋中脊呈“_____”字型 景观:中轴为_________,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_________ 成因:岩浆上涌冷却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_________活跃的地带,多_______、_______【达标训练】1.下列关于岛弧和海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沟两侧不对称,靠近大陆的一侧相对比较平缓B .海沟和岛弧是构造运动不活跃的地带之一C .太平洋东部海域是岛弧分布最多的海域D .海沟和岛屿常相伴而生,在太平洋西部海域尤为明显 2.关于大陆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陆坡具有深度浅、坡度平缓的特点B .大陆坡是海底最深的地方C .大陆坡水深一般在200-4000米,宽度一般为数十千米D .大陆坡是海岸向深处陡降的倾斜面 读右图,回答3题。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2.2《海底地形的分布》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2.2《海底地形的分布》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 1.能够指图说出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2.能够说出海底地形分布的规律。

海底地形分布规律1.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和④________等主要类型。

2.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⑤____________,一般坡度⑥______,水深在⑦______米以内。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⑧______,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大陆坡水深一般为⑨____________米。

3.岛弧和海沟(1)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⑩______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2)海沟:是海洋中最⑪____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⑫________的分界线。

(3)特点:是地球上⑬____________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4.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又称“⑭____________”,构成了大洋底的⑮__________,水深在4 000~6 000米。

地壳活动相对⑯______,地形较为⑰______,内部分布着一些⑱____________、海底丘陵及⑲____________。

(2)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⑳____部位。

洋中脊中轴为○21______,裂谷两侧群峰对峙、内壁○22______。

一、岛弧和海沟往往相伴而生岛弧与海沟岛弧是指大陆和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亦称“岛链”、“弧形列岛”。

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浅水狭长的深海洼地,比周围的洋底要深 2 000m 以上。

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岛弧靠近大洋的一侧,往往还伴生有一系列与岛弧呈相互平行状态的深邃而狭长的海沟。

而且岛弧上的山峰越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2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2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海洋地质学家,模拟实地考察海底地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实验:开展海底地形模型制作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海底地形分布规律的理解。
(3)游戏:设计海底地形探险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了解海底地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海底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海底地形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海底油气的开发、海底矿物的开采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海底地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例2: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有何影响?
答案: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有重要影响。例如,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海沟地区水深压力大,光照不足,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因此,不同海底地形地区的生物种类: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底地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海底地形探险》、《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底地形的形成与演化》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海底地形研究的新进展,如最新发现的海底地形类型、海底地形对环境的影响等。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情景导入目标定位海底黑烟囱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Alvin)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中脊的轴部2 610~2 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 ℃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

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太平洋海下板块碰撞,造成海底地层出现张裂和扩张,地球内部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凝成新的海底地壳,并将古老的海床置于其下取而代之。

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

当炽热的海水再度喷射到裂缝上冰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洋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冷的海水中,其中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漆黑的烟雾。

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地裂中的热液顺烟道喷涌而出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热泉。

【思考】海底黑烟囱是怎样形成的?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1.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提示: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

2.海底地形(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

(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x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x

10.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 350 千米的东海西部凹陷区域,由 4 个油气田组成,
总面积达 2.2 万平方千米。日方称,早在 1995 年,中方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春晓开采设施
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东部沿海省区输送 25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材料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六部分 76 条明确地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第
学无止 境
示春晓油气田的位置,且从地质构造角度能反驳日本说法的示意图是下图中的( )
(2)图中 M 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春晓油田位于我国大陆架自然延伸处,且最大可以延伸不到 200 海里, 从地质构造上分析,A 图符合。 答案:(1)A (2)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对策:合理捕 捞,捕养结合(海洋农牧化);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对海洋工程进行科学论证。
是海沟,B 处是海岭 ,C 处是大陆坡,D 处是洋盆。
答案:2.D 3.B
4.读“海底地形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和砂矿 C.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选 C。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④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5.下列表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的是( )
五款规定:①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 350 海里处。②如果中间超过 2500 米深,就不算是
大陆架的延伸。从日本国冲绳出发向西的海底,客观存在一个深度超过 2900 米的冲绳海槽。 材料 3:如截面图所示。海岛:冲绳列岛;大陆:中国;

(完整word版)【人教版】地理选修二:2.3《海底地形的形成》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人教版】地理选修二:2.3《海底地形的形成》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学习目标 1.运用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解释洋中脊和洋盆的形成与分布。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1.20世纪60年代以后,①____________说和②____________学说的提出,标志着对海底地形成因有了较为科学的解释。

2.海底扩张说(1)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③____________的结果。

(2)洋中脊是洋壳在④____________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是洋壳的⑤______处。

(3)洋盆是随着新洋壳不断生长,地幔物质的⑥______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而形成。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是由⑦______构成。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⑧______,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⑨______。

板块的俯冲带形成⑩______、⑪______或⑫____________。

一、板块运动与海底地形的形成生长边界一般位于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地;消亡边界一般位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交接处,是大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材料一新华社2005年11月4日电:“大洋一号”科考队员利用仪器勘测数据绘制出北大西洋一段洋中脊的海底地形图。

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为大西洋海底地形“画像”。

这幅地图覆盖了北纬14.85度、西经44.9度一带2 7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

地图涵盖的区域还包括著名的罗卡切夫海底热液场区。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关于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C.大陆架即大陡坡D.大陆坡相对陡峭答案:D解析: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大陆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C.洋盆地形较为陡峭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没有山脉、丘陵答案:A解析:洋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洋盆地形较为平坦;洋盆内部分布着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3.关于洋中脊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B.洋中脊只分布在三大洋中C.太平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D.印度洋中脊呈“S”形答案:A解析:洋中脊在四大洋中都有分布;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偏东位置;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①②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A.大陆架、大陆坡B.洋盆、大陆架C.洋中脊、大陆坡D.大陆坡、大陆架5.关于岛弧与海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岛弧与海沟都是相伴在一起的B.岛弧与海沟位于生长边界C.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沟,长度为11 034米D.海沟处于消亡边界答案:4.A 5.D解析:第4题,从海底地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大陆架在靠近大陆的浅海部分,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大陆坡以外分布面积广大的平坦部分,则为洋盆;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

第5题,岛弧与海沟并不都是相伴而生的。

海沟处于消亡边界,马里亚纳海沟为世界最深海沟,最大深度为11 034米。

6.关于海底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最宽广的部分是大陆架B.海底最狭小的部分是洋盆C.海底最浅的部分是大陆坡D.海底最深的部分是海沟答案:D解析:海底最宽广的部分是洋盆,最浅的部分是大陆架,最深的部分是海沟。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第2章 第2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第2章 第2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答案:(1)大陆架 海沟 洋中脊 大陆坡 洋盆 (2)大陆架 200 缓 (3)马里亚纳 亚欧 太平洋
学生分组探究二 利用等深线判断海底地形的方法 第 1 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大陆架和大陆坡的深度分别为多少?
提示:大陆架水深在 200 m 以内,大陆坡水深一般在 200~4 000 m 之间。
第 3 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底地形示意图
(1) 图 中 字 母 代 表 的 海 底 地 形 : a
b
,c
,d
,e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米,且坡度较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交界处。
, 。
, 。 板块与
【思路点拨】 据图中海底地形起伏状况可知:海底地形由大 洋中脊向两侧对称分布,海洋中间部分为大洋中脊,根据海底地形 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解答。
洋中脊是海底山系,等深线较为密集,顶部水深在 2 洋中脊
000~3 000 米 图示
大洋中脊是大洋底的山脉或隆起。大洋中脊顶部水深 2 000~3 000 米,高出两侧洋盆 1 000~3 000 米,有些高出海面成为岛屿,如 冰岛。大洋中脊的各地宽度为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是规模最巨大 的环球山系。大洋中脊的轴部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称 为中央裂谷,向下切入的深度为 1~2 千米,宽数十至一百多千米。 沿中央裂谷带有广泛的火山活动,这里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和洋壳增 生所在地。
(二)岛弧和海沟 1.岛弧 (1)位置:大陆坡的前缘。 (2)成因:板块碰撞挤压。 (3)举例:太平洋西部海域的岛弧分布最为典型。
2.海沟 (1)分布: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分界线。 (2)成因:板块碰撞挤压。 (3)举例: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知道,陆地上高低起伏,有山脉、盆地、高原等地形,那海底地形是怎么样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有哪些类型?(学生回答)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读图2.14,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大陆架和大陆坡:见教材P16岛屿和海沟:见教材P16洋盆和洋中脊:见教材P17大陆隆:也称大陆基。

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5000m 之间。

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

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

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

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怎样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地理是高考文科的必考科目之一,但实质上地理是个半文半理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维都要与其他科目不同。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首先是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于我而言几乎是整门课最难的部分,有很多计算,对于文科生来说绝对是个难点。

对于自然地理,首先要熟记书上的计算方法,平时要养成多看书的习惯。

不需要整天去死记硬背,只要在每天早起十分钟左右,看看书本知识。

其次是做题,做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做的题量不用太多,需要培养的是做题的感觉。

做题要仔细阅读题目,抓住每个信息点来解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学习目标 1.能够指图说出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2.能够说出海底地形分布的规律。

海底地形分布规律1.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和④________等主要类型。

2.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⑤____________,一般坡度⑥______,水深在⑦______米以内。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⑧______,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大陆坡水深一般为⑨____________米。

3.岛弧和海沟(1)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⑩______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2)海沟:是海洋中最⑪____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⑫________的分界线。

(3)特点:是地球上⑬____________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4.洋盆和洋中脊(1)洋盆:又称“⑭____________”,构成了大洋底的⑮__________,水深在4 000~6 000米。

地壳活动相对⑯______,地形较为⑰______,内部分布着一些⑱____________、海底丘陵及⑲____________。

(2)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⑳____部位。

洋中脊中轴为 ○21______,裂谷两侧群峰对峙、内壁○22______。

一、岛弧和海沟往往相伴而生岛弧与海沟岛弧是指大陆和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亦称“岛链”、“弧形列岛”。

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浅水狭长的深海洼地,比周围的洋底要深 2 000m 以上。

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岛弧靠近大洋的一侧,往往还伴生有一系列与岛弧呈相互平行状态的深邃而狭长的海沟。

而且岛弧上的山峰越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这些海底最深的地方并不是在大洋的中央,全球20多条水深在7 000米以上的海沟,大都坐落在大洋的边缘,而且,绝大多数环绕在太平洋周围地带。

海沟与大洋边缘的岛弧常常相互配对,形影相随,如在太平洋西部岛弧的东侧,就与岛弧平行排列着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琉球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岛弧和海沟的平行并存,是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碰撞时,大洋地壳俯冲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

如太平洋地壳,厚度小而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相对较低,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壳相碰撞时,太平洋地壳便俯冲入东亚大陆地壳之下,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度巨大的海沟;同时,大陆地壳的继续运动使它的前缘的表层沉积物质相互叠合到一起,形成了岛弧。

由于这两种地壳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大,所以碰撞后形成的海沟深度较大,而岛弧上峰岭的高度也较大。

因此,可以说岛弧和海沟是在同一种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

典例1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A.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海盆B.海盆、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C.深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海盆D.大陆坡、深海沟、大陆架、海盆(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B.②地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C.③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D.④地海洋空间可开辟为深海旅游区答案(1)C (2)C解析(1)由图中地形特征可知①、②、③、④海底地形分别是深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海盆。

(2)大陆架上蕴藏着石油、天然气,锰结核蕴藏在深海洋盆中,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区,故选C。

变式练习1下图为“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处为太平洋坂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裂谷B.a、e两处中,e处海底石油资源较丰富C.c处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海底山脉D.d处地形与我国台湾岛东海岸海底地形类型一致二、世界海底地形类型示意图及特征(1)填出海底地形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F表示的含义是什么?(3)世界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

试解释原因。

(4)目前,寻找开发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________处,锰结核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________处。

答案(1)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2)海水上泛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3)A 大陆架浅海地区水浅,光照充足,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加上陆地淡水汇入的营养物质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因而世界主要渔场均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地区。

(4)A D解析此题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

由图中海底地形的深度、坡度可确定其名称。

渔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浅海大陆架,因为浅海大陆架有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且入海河流会带来陆地上的营养物质,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另外在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分布区,也易形成渔场。

从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看,大陆架地区不但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水较浅,易于开发,锰结核则分布在深海盆地中。

变式练习2读下图,写出图中各处所代表的海底地形的名称。

(1)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其中________为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其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___米,坡度较________。

(2)世界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接处。

1.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 )A.阿留申(Aleutian)海沟B.秘鲁——智利(Peru-Chile)海沟C.东加(Tonga)海沟D.马里亚纳(Mariana)海沟2.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可能发生在( )A.洋中脊 B.海沟 C.大陆内部 D.断层上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为大陆架,d为海沟B.b~d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C.f处往往成为板块的生长边界D.d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处是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区B.a处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C.e处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c~d处是目前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板块名称:①__________板块;②________板块;⑤____________板块;⑥________板块。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是________板块,印度半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上。

(3)下列岛屿位于板块张裂处的是( )A.新西兰北岛 B.冰岛 C.新几内亚岛 D.爪哇岛(4)在板块②和⑤之间形成的海底地形是________,在板块③和⑥之间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有关大陆架和大陆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C.大陆架即大陆坡D.大陆坡相对陡峭2.下列关于地球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深的地方是洋盆B.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以下C.大陆坡具有“大、深、平、稳”的特点D.陆地的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3.有关洋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B.水深较浅,多在2 000米左右C.内部多海底火山,说明地壳活动强烈D.分布有海底山脉、海底丘陵,说明地形很不平坦4.关于全球地质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底岩石的地质年龄都小于大陆岩石的地质年龄B.一般海底岩石越靠近大洋中脊,地质年龄越小C.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等高大山系是由于地壳水平运动而上升形成的D.深海沟附近几乎都伴有火山和地震带5.读“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如下图),判断其中既位于两大洲之间且是重要石油运输路线,又处在板块张裂地带的海峡是( )6.下图是大约2亿6 000万年前的世界地图,根据此图判断,现在的印度半岛是图中a~g的( )A.a B.f C.c D.e读下面“我国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7~8题。

7.海洋生物繁盛的海域是( )A.甲、丁两地 B.乙、丙两地C.乙、丁两地 D.甲、丙两地8.下列有关海洋资源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有利于晒盐B.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C.石油和天然气易在向斜构造处富集D.寒暖流交汇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9.读“等深线地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________表示陆地,________表示海洋,其分界线是________等深线。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为: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3)往往与地形⑤相伴出现的地形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案基础梳理①大陆架②大陆坡③洋盆④洋中脊⑤自然延伸⑥较缓⑦200⑧增大⑨200~4 000 ⑩弧形⑪深⑫洋盆⑬构造运动⑭深海平原⑮主体⑯稳定⑰平坦⑱海底火山⑲海底山脉⑳中心○21裂谷○22陡峻变式练习1.D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和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

]2.①大陆架②大陆坡③海沟④大洋盆地⑤大洋中脊①200缓(2)马里亚纳海沟亚欧太平洋自主练习1.D [太平洋地壳厚度小而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相对较低,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壳相碰撞时,太平洋地壳便俯冲入东亚大陆地壳之下,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度巨大的海沟: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琉球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米,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的海拔高度。

]2.B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与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

]3.C 4.B [本组题考查板块构造和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

同时必须知道:海盆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 5.(1)亚欧非印度洋南极洲(2)太平洋印度洋(3)B (4)海岭海沟海岸山脉课时作业1.D [此题考查大陆架与大陆坡的概念及特点。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所以组成物质与大陆相同,大陆架的宽度从低潮线算起,大陆坡是海底坡度突然增大的地方,相对陡峭。

]2.B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海沟;具有“大、深、平、稳”特点的是洋盆;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才超过4 000米。

]3.A [此题考查洋盆的特点。

要求对洋盆的分布特点有全面的认识,洋盆水较深,平均深度约4 000~6 000米,处于板块内部,故地壳相对稳定,且因其地形较为平坦,故有“深海平原”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