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公开课)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公开课)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总结提高、形成方法
课堂小结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位置关系
几何特征
相交
有两个公共点
求距离
比大小 作结论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几何法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
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
Aa Bb C d
A2 B2
与半径比较作出判断: 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 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 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 习,再将问题一般化, 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 步步深入进行思考.自 己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 思想的同时,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自主归纳的 能力。进而体验到数学 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观察发现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
生
已经具备一定用方程思想研究几
归纳总结 的教学模式
何对象的能力。 (思维基础)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直 教材分析
线 与
目标分析
圆 的
教法分析
位 置
学法分析
关
系 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1、情境设置,铺垫导入(1分钟) 2、切入主题,提出课题(3分钟) 3、探索研究,解决问题(15分钟) 4、新知应用,深化理解(15分钟) 5、总结提高,形成方法(5分钟) 6、课后作业,巩固提高(1分钟)
《直线与园的位置》说课稿
直线与园的位置一、课题背景和教学目标1.1 课题背景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几何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切线、相交、内切和外切等。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切线的概念与性质•外切与内切的判定方法2.2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他们在小学时学习的关于直线和圆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步骤2:概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PPT或板书,概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强调直线与圆有四种基本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内切和外切。
步骤3:切线的概念与性质以ppt为辅助,讲解切线的概念与性质。
切线是指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而且该交点处的直线斜率与圆的半径垂直。
通过几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的方法。
步骤4:外切与内切的判定方法以ppt为辅助,介绍外切和内切的概念。
外切是指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并且该交点处的直线与圆的半径平行;内切是指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并且该交点处的直线与圆的半径垂直。
通过几个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外切和内切关系的方法。
步骤5:练习与总结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
三、教具和学具3.1 教具•幻灯片或黑板•直尺•圆规3.2 学具•学生课本和练习册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教学效果的反馈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更多地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九年级《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九年级《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九年级《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课程目标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
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出现在必修2的第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第二节《圆与圆的方程》的第三小节的位置。
就整套教材而言,《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一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为选修教材中的《圆锥曲线与方程》一打好基础。
它是前两节《直线与直线方程》和《圆与圆的方程》的综合应用,也为后一小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提供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示例,是整个《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节的重要内容,起着贯穿始终、应用反馈的重要作用,而且是贯彻“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思想和“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的反映内容和工具。
在本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
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三、目的分析:1、知识目标: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要使学生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四、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辅导法。
2、教材处理:(1)例题1(1)(2)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求解,让学生自己体会这两种方法。
通过老师引导和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反馈学生的解决情况。
(2)增加一个过一点求圆的切线方程的题型,帮助学生增加对直线与圆的认识。
3、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学法是继续指导学生把新问题转化为已有知识解决的化归思想。
4、教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自做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新课引入1、学生观察日出照片,把观察到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张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版面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1)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有关概念(2)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3)相关应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我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a 、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有关概念b 、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c、能运用以上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能力目标: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看图能力。
(3)德育目标: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
本节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复习提问:(一分钟)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两分钟)课件展示清晨一轮红日离开海平面喷薄而出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进行描述,揭示直线和圆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导入新课。
3、实验观察,总结归纳:(五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把直尺当作直线,移动直尺,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然后我用课件演示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并指导学生从直线和圆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得出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
.Or
dA
B
l
H
相离
.O r
d
.
C
.Dl
相切
1、直线和圆相交
d< r
2、直线和圆相切
d= r
3、直线和圆相离
d> r
d
.Or
.F
E
l
相交
?
小结:
判定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__两__种:
(1)根据定义,由_直__线___与__圆__的__公__共__点__的 个数来判断; (2)根据数量关系:由_圆__心__到__直__线__的__距__离d __与__半__径__r __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已知圆的半径是8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
(1)6cm ; (2) 8cm ;
(3) 10cm
那么直线与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请画出基本图形
并写出过程。
8cm
O· d=6cm
AM B ∵r=8cm,d=6cm。 ∴ r >d ∴直线AB与⊙M相交.
8cm
O·
d=8cm
N ∵r=8cm,d=8cm。 ∴ r =d ∴直线AB与⊙M相切.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
小组讨论要求:
1、各组的组长必须安排好每次讨论的主 要发言人,并且该同学必须站起来,组织全 组同学讨论。
2、每次讨论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独立思考3—5分钟。 (2)讨论1分钟。 (3)完善过程1分钟。
展示要求
①各小组必须充分讨论,展示人展示小组的观点。 ②展示人及时到位,规范快速。 ③其他同学讨论完毕坐下立即修改,不浪费 一分钟,并观察展示内容,准备质疑与补充。
1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来发现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思考法和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提供充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练习与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PPT课件
❖ 7,布置预习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4/8/3
四.学法指导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 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 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 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 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
2024/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说教材
4.重点和难点
重点: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
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
与判定的应用。
2024/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②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 ③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 )
④若A、B是⊙O 外两点, 则直线AB 与⊙O 相离。( )
2024/8/3
创设情景 动手操作 探讨问题 动画演示 探讨方法 巩固练习
〈二〉新授
2、探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种判定方法
(1)导学求思: 刚才我们已经根据公共点的个数来判定直线与圆
棍画成一条直线,你能将发现的情况画出来?
创设情景 动手操作 探讨问题 动画演示 探讨方法 巩固练习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和圆相切、相离、相交的含义,并能运用位置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和圆相切、相离、相交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直线和圆相切、相离、相交含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出相切、相离、相交的含义。
3.巩固新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公开课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公开课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直线与圆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3.解决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为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几何部分,属于具体内容较多的主题。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基础,如点、线、圆等的定义,以及基本的平面几何推理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在导入环节中呈现一些具有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实际问题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可以引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预测和讨论。
2. 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中,我将首先给予学生直线与圆的定义,并介绍直线与圆交点的性质。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我将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
接下来,我将介绍直线与圆的各种可能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等。
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示向学生展示不同位置关系下的特点和性质,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
3.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我将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案例将包括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切线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已知条件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分析问题、推理以及使用几何工具等方式,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4. 与拓展在与拓展环节中,我将帮助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的特点和性质,并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和错误观点。
同时,我还将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发现更多关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规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法: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定义和性质。
2.问题导入法: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初步预测和探讨。
3.实例分析法:通过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分析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同时,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课堂练习与作业
练习题布置
基础练习题
针对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设计一些简单的判断题和选择题,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分组讨论
分组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
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探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提出问题
提出“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
回顾相关知识
回顾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
回顾直线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奠 定基础。
知识关联
强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初中数学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之 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0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课程导入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堂练习与作业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导入
引入话题
话题引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直线与圆实例 (如自行车轮、汽车轮胎等),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求解角度
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可以求出直线之间的夹角,或者直线与坐标轴之间的夹角。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掌握代数判别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法学法分析
1、讲授法
通过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判别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演示法
通过演示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探究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引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2、讲解环节
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判别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练环节
通过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拓展环节
引入含参数的问题、简单的弦的问题、切线问题等综合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评价分析
通过课堂练、作业、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态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研究态度和价值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新课教学
引入概念: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出概念。 讲解性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深理解。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
题目: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 标
题目: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 关系
XX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过程
06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直线与圆的基本位置关系
能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
掌握直线与圆相交的交点求解 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方法的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
增强学生理解能 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 力
提升学生实践能 力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识:复习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引导观察:让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从而引出位置关系的概念 引入新课: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探索不同位 置关系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说学情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和判定;且在上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组的方法来求直线的交点;具有用坐标法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简单判断出直线与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观察、探索、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从而锻炼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积极探索、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解题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用解析法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难点:体会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为平台,通过图形的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作用,教师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泰坦尼克号的情景,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已知冰山的分布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圆心位于轮船正西的l处,问,轮船如何航行能够避免撞到冰山呢?如何行驶便又会撞到冰山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经学习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将所想到的航行路线转化成数学简图,即相交、相切、相离。
最新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说课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在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于圆的位置关系做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我确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与等价,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转化。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转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
(三)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观察图片,引入新课活动二:实验观察,探索新知活动三:诱导思维,自主探究活动四:运用新知,拓展训练活动五:反思归纳,收获提升具体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引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你看,太阳出来了,它穿过海平面,升的越来越高,非常美丽。
我们如果把海平面看做一条直线,太阳看作一个圆,由此,你能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设计意图:从人们熟悉的太阳东升西落问题展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亲身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说课获奖课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
置关系说课2023-11-09•说课准备•说课设计•说课实施目录•说课总结01说课准备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的定义和性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能力,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03教学目标与内容0201学生已经学习了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对圆也有了初步了解。
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02说课设计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自主探究并完成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分析、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工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直观演示法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组织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设置练习题,学生分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有条理,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布局合理板书内容涵盖本节课所有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内容详实板书设计中加入图形、图像等元素,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概念。
图文并茂03说课实施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升起、汽车行驶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总结回顾回顾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引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情境导入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概念。
说课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6、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行们:大家好!我叫刘泽起,来自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选自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6章第7节。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说课综述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6章圆第二大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主要学习:(1)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有关概念(2)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3)相关应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它是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第三章《圆》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直接关系着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它是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具体应用。
特点之一:它揭示了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提供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应用,为今后学习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据;特点之二:通过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用运动联系的观点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实现了知识上的迁移,认识上的飞跃;特点之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量变到质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3、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已具备的几何知识基础、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我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a 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有关概念b 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c 能运用以上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能力目标: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视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切入主题、提出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勾股定理:
B
40 d
O 80 A
AB OA 2 OB 2 40 5,
圆心O到AB的距离d为
OA OB d
80 16
5.
AB
5
这样设计,让学生 充分参与,自己动手 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初 中所学直线与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 法. 学生可能通过准 确画图的方法,找到 问题的结论或.者利用 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已经具备一定用方程思想研究几 何对象的能力。 (思维基础)
观察发现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的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1、情境设置,铺垫导入(1分钟) 2、切入主题,提出课题(3分钟) 3、探索研究,解决问题(15分钟) 4、新知应用,深化理解(15分钟) 5、总结提高,形成方法(5分钟) 6、课后作业,巩固提高(1分钟)
直线与圆 的位置关系 (坐标法)
空间直角 坐标系
承前启后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 、关键点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重 点 : 掌握在坐标系中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
法:几何法与代数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 思想。
难 点 : 把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2(必修)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直线与圆的 三种位置关系
(初中)
直线的方程 圆的方程
(高中必修2)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切入主题、提出课题
运用勾股定理:
B
40 d
O 80 A
E F
O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让学生 充分参与,自己动手 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初 中所学直线与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 法. 学生可能通过准 确画图的方法,找到 问题的结论或.者利用 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在坐标系中通过圆心到直线距离d
与圆半径r的大小关系,或者直线方程与圆方程组成的方程 组的解的个数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
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解决问 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
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法分析
学生
建立模型 方法探究 小组合作 归纳总结
活问 动题 为为 主载 线体
问题一 练习一 问题二 练习二 小结作业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 情境设置、铺垫导入
设计意图
问题1:
港口 40km
轮船不改变航 线,那么它是否会 受到环岛暗礁的影 响?
小岛
80km
通过课本 引例,让学生 从数学角度 看待日常生 活中的问题, 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 联系,激发 学生的探索 热情.
过程分析 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⑴设疑激思 ⑵自主探究
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从方程的角度、图形的性质 等方面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
数学模型;
关键点:位置关系 d和r的大小关系 方程组解的
个数,三者的相互转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 目标分析 过程与方法 教法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二:目标分析: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切入主题、提出课题
设计意图
设问1:你能用初中所学的平面
几何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⑴直线与圆相交, 有两个公共点; ⑵直线与圆相切, 只有一个公共点; ⑶直线与圆相离, 没有公共点.
这样设计,让学生 充分参与,自己动手 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初 中所学直线与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 法.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切入主题、提出课题
设问2:
能否用刚学的坐标法解决这个问题?
港口
O
轮船
设计意图
切入主题, 提出课 题.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和 学习兴趣.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过程分析 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⑴设疑激思
设问3:利用坐标法,需要建
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这个 实际问题中该如何建立直角坐
标系? y
B
x
O
A
问题的提出,使学生 积极参与到探索中,建 立数学模型.学生可能 有不同的建系方法,让 学生对比后,找到最合 适、最方便研究的直角 坐标系,同时为学生的 进一步交流和探索提供 方便.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小结作业
双主体
教师
设计者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过程分析
对象:高一学生
四:学法分析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思维比较活泼,求知欲强。(情感基础)
经历过: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点 到直线距离的学习。 (认知基础)
问题1 问题2 问题 3 练习1 练习2
演示
过程分析 切入主题、提出课题
设计意图
设问1:你能用初中所学的平面
几何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画图方法: 港口
O
轮船
结论: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 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这样设计,让学生 充分参与,自己动手 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初 中所学直线与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 法. 学生可能通过准 确画图的方法,找到 问题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