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平法识图2——独立基础钢筋识图与计算
![平法识图2——独立基础钢筋识图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6f1af21336c1eb91a375de0.png)
【例1-3】【例1-4】看书
独立基础钢筋平面注写识图
——配筋:底板底部配筋
B: X 16@150,Y 16@200
1.以“B”打头,代表各种独立基 础底板的底部配筋
2. 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 Y打头注写;当两向配筋相同 时,则以X&Y打头注写
基础底板底部配有 HRB335(Ⅱ级)钢筋, X向钢筋直径为14mm, 分布间距为200mm;Y向 钢筋直径为16mm,分布 间距为150mm。
独立基础钢筋平面注写识图
——配筋:底板顶部配筋
T:7 18@100/Φ10@200
1.以“T”打头,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顶部配筋 ① 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通常对称分布在双柱
项目一 计算独立基础钢筋工程量
建筑工程系 廖亚莎
本章任务
任1.务建一筑工识程读常独见立基基础础形平式法施工图 12..1独.1独立立基基础础的平外法形识分图知类识及体钢系筋构成 13..1独.2《立1基1G础10的1-平3》法独识立图基础钢筋平法识图 4.独立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 任务(二1)计独算立独基立础基底础部钢钢筋筋工计程算量 1.2.1普①通一独般立情基况础,钢不筋知缩识减体系 1.2.2普②通缩独减立1基0%础的钢情筋况构造 1.3(计算2)实多例柱独立基础顶部钢筋计算
X向与Y向钢筋的计算过程(以X向为例) 1.钢筋的长度: 不缩减的钢筋长度=x-2c(带肋) 缩减的钢筋长度=0.9×x(带肋) 2.钢筋的数量 钢筋总根数=[y-2min(75,s/2)]/s(结果向上进1取整)+1 不缩减的钢筋根数 缩减的钢筋根数=总根数—不缩减的钢筋根数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d2fca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f.png)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参数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研制系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容许应力、起承载力等级、荷载计算值等。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研制系数一般为1.1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混凝土容许应力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参数计算得出,起承载力等级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荷载计算值根据结构设计计算得出。
基于上述参数,可以根据规范提供的公式计算出独立基础底板的配筋。
下面是常用的配筋计算公式:1.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最小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为:As,min = 0.0015 * b * h其中,As,min为最小配筋面积(单位为mm^2);b为底板宽度(单位为mm);h为底板厚度(单位为mm)。
2.最大配筋率计算公式最大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为:As,max = 0.04 * b * h其中,As,max为最大配筋面积(单位为mm^2);b为底板宽度(单位为mm);h为底板厚度(单位为mm)。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配筋率。
一般来说,最小配筋率是不能少于最大配筋率的。
3.等效矩形计算公式be = (0.62 * b) + (0.15 * d)he = (0.62 * h) + (0.15 * d)其中,be为等效矩形宽度(单位为mm);he为等效矩形高度(单位为mm);b为底板宽度(单位为mm);h为底板厚度(单位为mm);d为深度离底板底面的距离(单位为mm)。
4.配筋量计算公式配筋量的计算公式为:A's = My / (0.87 * fy * he)其中,A's为受拉筋面积(单位为mm^2);My为作用于底板的弯矩(单位为N·mm);fy为受拉钢筋的屈服强度(单位为N/mm^2);he为等效矩形高度(单位为mm)。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的配筋面积,可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进行配筋布置,同时还需满足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的要求。
建筑工程独立基础钢筋平法识图与算量
![建筑工程独立基础钢筋平法识图与算量](https://img.taocdn.com/s3/m/3ada04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c.png)
建筑工程独立基础钢筋平法识图与算量詹述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作者简介:詹述琦(1980-),男,福建永安人,毕业于华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工程师。
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摘要: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的准确识读,钢筋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是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和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文章通过解析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分析立基础底板底部钢筋构造情况,最后阐述了基础钢筋工程造价确定及软件的使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平法识图;钢筋计算;精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TU511.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7359(2020)07-0213-02 DOI:10.16330/j.c n ki.1007-7359.2020.07.105建筑工程中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独立基础埋置不深,用料较省,无需复杂的施工设备,工期短,造价低,因而是各种建筑物特别是排架、框架结构优先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⑹。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范围很广,是数量很大,最常用、最经济的一种基础类型。
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的准确识读,钢筋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是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和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解析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独立基础平面布置图上进行数据项的标注,标注时分集中注写和原位注写(见图1)。
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集中引注:基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为必注内容,当基础底面标高、基础底边基准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和必要的文字注写两项为选注内容⑹。
1.1独立基础编号独立基础集中标注的第一项必注内容是基础编号,基本编号表示了独立基础的类型,独立基础类型包括普通和杯□两类(见表1),各分为阶形和坡形,杯图1独立基础平法表示法示意图g1一1独立基础编号表1类型基础底板截面形状代号序号说明眸通独立基础阶形DJ,XX 1. 单阶截面即为平板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识图、钢筋构造及平法钢筋手算
![独立基础的识图、钢筋构造及平法钢筋手算](https://img.taocdn.com/s3/m/d4456c46aaea998fcc220ef8.png)
七、独立基础配筋长度缩减10%的实例计算
无缩减钢筋长度=X-2c=2600-2*40=2520 根数=2根 缩减钢筋长度=0.9X=0.9*2600=2340 根数=(Y-2*min(75,s/2))/s-1
=(2400-2*75)/200-1 =11
3、独立基础的配筋信息(参考16G101-3 P9 P15 P16) 1) 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T代表面部配筋 2)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
三、独立基础的平法表示
(1)平面注写方式:集中标注、原位标注(参考16G101-3 P7 P12 P18) 集中标注:系在基础平面图上集中引注: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 及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原位标注:系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对相同编号的基础可选择一个 进行原位标注。 (2)截面注写方式:截面标注、列表注写(参考16G101-3 P19)
独立基础的识图、钢筋构造及平法钢筋 手算
一、独立基础的类型 二、独立基础的识图 三、独立基础的平法表示 四、独立基础的配筋构造 五、独立基础钢筋实例计算 六、独立基础配筋长度缩减10%的构造 七、独立基础配筋长度缩减10%的实例计算
一、独立基础的类型(参考16G101-3 P7)
1)普通独立基础(阶型普通独立基础、坡型普通独立基础)
四、独立基础的配筋构造
基础底部钢筋构造(参考16G101-3 P67)
受力筋长度=X-2C(C为保护层,参考16G101-3 p57) 受力筋根数=(Y-2*min(75,s/2))/s+1 基础面部钢筋构造(参考16G101-3 p68) 受力筋长度=柱间净长+2la(la为钢筋锚固长度,参考16G101-1 p58) 受力筋根数=(基础顶面宽度-2*min(75,s/2))/s+1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4ffcf64bed5b9f3f80f1c4c.png)
第一章钢筋计算原理和框架实例手工答案第一节独立基础钢筋计算一、独立基础钢筋的标注现阶段独甚础钢筋标注存住两种方式:传统杯注方式和Y:法杯注方式.卜面分别讲解。
(-)传统标注方式独>L基础钢筋传统标注方式. 般要画出独J堪础的平面图和訓闻图,如图图1.1.1独立基础<J('l)钢筋传统标注方式(-)平法标注方式独“基础的平法标注方式.•般只需画:1 ;¥面图.在f向图中ft接杯出剖面的依息.如图1.1.2所示.DJpOl 4示编弓为(>】的坡形独工基础(若足台阶形独“基础.Jll DJj直示), 300/200表示独芷基础底戻台阶高度为300.斜坡髙度为200. H夷示底层钢筋. X& y住12@ 150農示X和Y方向钢筋均为任径为】2的缥纹钢筋.钢筋间距为 150mn% 注焦传统标注方式•基础名字可以由设il人员随意起.平法标注甲名字是固定的•如l)jj 表示台阶形普通独立 堆础.DJ P 表示坡形泮通独立堆础. BJj 表示阶形杯「1独7基础.BJ P 表 示坡形杯□独立基础。
戋于独立基《8的平法标注.有较 多内容.这里只iff 1号办公楼涉及到 的内容.瓦他内容请参石图集 06G101 6O二、独立基础要计算哪些钢筋独门慕础嗖计算的钢筋•仆底邓 钢筋、頂部钢筋以及基础梁的制筋. 如图1.1.3所示.W3^图1・1・3独立基础要计算的制筋敢杯口綸形IMW 筋单 单杯门图1.1.2 I)J P O1 ¥法杯注方式普通做立就題阶形舸刚勉长麼M 向—r 枷底部能笳严旦双杯叩总杯口 Y 方向 底揶谢筋-------------------- 》方向s収杯i 丄上理蛍门其余俐筋崗单柱取总立" 同议住型独芷蜃紬三.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原理独工基础要i I 算的钢筋右底部的筋、顶部钢筋以及基础菜的钢筋.这車只介 绍用常见的普通建立基础底部钢筋的计算原理.从IO06G101 6可知.独工基础 底部钢筋il n 乂分为Y25O0mm 和./2500mm 网种悄况.Mfij 分别讲解。
独立基础配筋率计算
![独立基础配筋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7a63bd2a58da0116c174994.png)
【求助】独立基础配筋计算
当独基的底板配筋为构造时,按砼规9.5.2取配筋率0.15%。
那么构造配筋面积是取1000X(H1+H2)X0.15%还是取1000XH1X0.15%?
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了,特来请教诸位大侠。
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1000X(H1+H2)X0.15%
原因:
每m宽配筋1000h×0.15%1000hZ×0.15%1000h1×0.15% 最小构造配筋φ10@200φ10@200φ10@200φ10@200实配上两值与计算值取大值
除第一阶外,基础底板均在冲切破坏锥体内其厚度受冲切和剪切控制,不必按受弯最小配筋率0.15%控制。
按做后一种较合理。
按阶梯形、锥形截面实际断面的面积取用。
矩形截面和与其等高的阶梯型、锥形截面的开裂弯矩是不相等的,阶梯形、锥形截面的最小配筋面积取矩形截面一样显然偏于浪费。
就好像圆形截面的最小配筋面积没有必要按等高的正方形截面取一样。
混凝土规范第 9.5.1 条,在注 3 中有:“...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f-b)h'f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连翼缘受压的T形截面都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同理,对于受压区宽度比受拉区小的阶梯形、锥形截面,在计算最小配筋面积时其截面面积可取构件的实际断面。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4c1b8b3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b.png)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可分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和预制柱杯形基础,这里主要介绍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5-19所示,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图5-19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基础顶面每边从柱子边缘放出不小于50mm,以便柱子立模。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3)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如图5-19(a)所示。
(6)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 或La E(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处,如图5-20(b)所示:①柱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和等于1200mm;②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图5-20 柱插筋构造布置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设计思路1.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2. 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afa =fak+ηbγ(b-3) +ηdγm(d-0.5) (5-1)3. 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持力层强度验算: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 N);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 N);A——基础底面面积(m2);e——偏心距(m);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l——矩形基础的长度(m)。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2d385d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7.png)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如下:
1. 计算设计荷载:根据设计荷载和基础面积计算出每平方米的荷载值Q,即Q=F/A。
2. 计算底板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底板厚度H以确定底板截面面积A1,底板宽度B一般取基础宽度B0的1.2~1.8倍,底板长度L一般是B0的1.2~1.5倍。
3. 计算主筋配筋率:主筋配筋率ρ=As/A,其中As为主筋截面积,A为底板截面面积。
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查表得到合适的ρ值。
4. 计算主筋直径和间距:根据ρ值和底板尺寸确定主筋直径d 和间距s。
一般采用两层主筋,上下层主筋直径相同,间距也相同。
5. 计算箍筋配筋率和箍筋直径:箍筋配筋率ρ'=As'/A,其中As'为箍筋截面积。
根据d、s、H等参数计算箍筋配筋率,再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查表得到合适的ρ'值,进而计算箍筋截面积和箍筋直径d'。
6. 校核:根据设计荷载进行受力校核,其中包括底板的弯曲、剪切和扭矩等受力状态,要求对底板进行受力校核,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独立基础钢筋标准构造及计算原理
![独立基础钢筋标准构造及计算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2d18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3.png)
独立基础受力特点
对柱下独立基础,若旋转180° 来看,则为在地基反力作用下固定 于柱子四周的悬臂板,正因为如此, 需在板底配置受力钢筋。在实际的 施工过程中,应据此来确定底板交 叉布置的钢筋位置及钢筋长度减短 10%的布置。
独立基础钢筋标准构造及计算原理
独立基础钢筋一般需要重点关注底板底部钢筋和多柱独立基础顶部钢筋,各种钢筋 构造情况总结如表5-2所示。
下。
(1)纵向受力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纵向受力筋长度=两柱之间净距+两端锚固长度(每边锚固 ) (5-7)
(2)横向分布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横向分布钢筋长度=纵向受力筋布置范围长度+75
(5-8)
式中:75——两端超出受力筋外的长度,两边均按75 mm进行取值。
横向分布钢筋根数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长度范围布置,起步距一般按“分布筋间距/2”
图5-14 非对称独立基础底板底部钢筋长度缩减10%的构造
独立基础钢筋标准构造及计算原理
1.底板底部钢筋
③ 非对称方向(如图中X向):
从柱中心至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小于1 250 mm时,柱中心线左侧钢筋不缩减;
从柱中心至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 250 mm时,该侧钢筋隔一根缩减一根。例
如,图5-14中,4号钢筋两侧不缩减,与其相邻的3号钢筋在柱中心线右侧缩减。
表5-2 独立基础钢筋构造情况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独立基础钢筋标准构造及计算原理
1.底板底部钢筋
1)矩形独立基础 矩形独立基础底板底部钢筋的一 般构造如图5-12所示。
图5-12 矩形独立基础底板底部钢筋一般构造
独立基础钢筋标准构造及计算原理
1.底板底部钢筋
独立基础双层配筋构造做法
![独立基础双层配筋构造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2e341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3.png)
独立基础双层配筋构造做法我跟你说啊,独立基础双层配筋构造做法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
我一开始做的时候,那真的是做得一塌糊涂。
就说这钢筋的布置吧,首先你得知道基础的尺寸很关键。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没好好量基础的长和宽,结果钢筋都剪短了,那可不行。
就好比你做衣服,得先量好身材尺寸再裁布一样。
这独立基础就像一个特殊形状的人体,钢筋就是布料,尺寸错了后面就全乱套了。
对于双层配筋,底层的钢筋要铺好先。
那钢筋的间距可不能随便乱定啊。
我当时不确定间距应该设多少,就自己估摸了一个,结果不符合要求。
后来才知道啊,这个间距是有规范的,就像火车的铁轨,两根铁轨之间的距离是定好的,钢筋间距也是一样。
一般是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还有混凝土的配合比这些因素确定的。
把底层钢筋铺好后,得用一些小物件把它们固定住位置。
我试过用绳子拴,发现根本不行,动几下就乱了。
后来发现有种特制的钢筋定位支架特别好用。
这就像是给士兵排阵,得有个将军在那指挥着不让他们乱跑。
接着就是上层钢筋了。
这上层钢筋可不能直接就往上一铺了事。
中间得有东西支撑着它呀。
我曾试过只用几根短钢筋随便撑撑,但是那太不稳当了。
最后知道要用那种专门的马凳筋。
这个马凳筋的高度也是要根据双层钢筋之间的净距确定的,就像是搭板凳,板凳腿的高度要合适才能让上面的板凳面平平稳稳的。
再一个,在放置钢筋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钢筋的弯曲方向和弯钩的长度。
有一回我就没注意弯钩长度,结果有的地方短有的地方长,严重影响了整个结构的稳固性。
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钢筋在基础边缘的处理。
我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边界处的钢筋要怎么处理,后来才晓得要符合一定的构造要求,有的得有一定的锚固长度,就像树根要牢牢扎进土里一样。
最后就是要检查整个配筋构造有没有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了。
多检查几遍没坏处,就像出门前要反复检查自己有没有带钥匙一样。
这就是我摸索独立基础双层配筋构造做法的一些经验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配筋计算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994211190c69ec3d5bb753b.png)
基础J-1(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1)》进行设计)基础类型独立基础基底持力层土类e或IL<0.85的粘性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kpa)210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N/㎡)fak210轴力Fk(kn)Fk2540弯矩(knm)Mk0柱1基础顶面弯矩Mkx1'(KN·M)Mkx1′0柱1基础顶面弯矩Mky1'(KN·M)Mky1′0柱1基础顶面剪力Vkx1(KN)Vkx10柱1基础顶面剪力Vky1(KN)Vky10偏心矩e(m)e00 Y向双柱形心距离cy(m)0X向双柱形心距离cx(m)0室内外高差h1(m)h1022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γm20基底以下土重度γ,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γ20基础和基础台阶上的回填土的平均重度γ(kn/m3)γ20假定基础宽边(m)b 3.4承载力修正系数ηbηb0.3承载力修正系数ηdηd 1.6基底宽度修正ηb*γ(b-3) 2.4基底埋深修正ηd*γm(d-0.5)4848修正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N/㎡)fa=fak+ηb*γ(b-3)+ηd*γm(d-0.5)260.4基础自重和回填土标准值(KN)γ*H40基础边缘高度(mm)350基础高度(mm)400基底面积(m2)(计算)11.5245L取值(m)基础长宽比(L/B)1B取值(m)基底面积(m2)(实际)11.56a=b/2-e(m) 1.7Gk462.4462.4基础设计W=lbb/6(m3) 6.550667弯矩及配筋计算bc(m)柱宽度(对应b)0.6 hc(m)(柱长度)(对应l)0.6 a1(m)=b/2-bc/2 1.4 a'(m)=hc0.6 G(kn)624.24 p(kn/m2)259.7232 b'(m)=bc0.6M1(knm)497.3015 M2(knm)497.3015.85的粘性土正确1.155 1.163.43.4正确b/6不用e<b/63.48.149053正确正确1 kN/m2=100 kg/m2=1000N/㎡=1000Pa=1kpapmax259.7232pmax>1.2f=252 pin259.7232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2=1000N/㎡=1000Pa=1kpa。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构造及计算,值得收藏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构造及计算,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3bbbc49f172ded630b1cb6f4.png)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构造及计算,值得收藏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让我们通过实际例子,明确图中的平法标注、钢筋和基本信息,学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
▍图1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首先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钢筋等。
原位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知道图1所示独立基础底部配筋的基本情况。
需要知道的是,钢筋的重量=长度*理论重量。
而理论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直径确定。
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法图集的构造规定,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从而进行钢筋的计算。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了钢筋的直径、每一个方向的间距,那么如何确定每根钢筋的长度,如何根据间距确定根数呢?▍图2 某独立基础施工图我们知道,16G图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第二部分是构造详图(包括一般构造和各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
一般构造的内容是在使用构造详图时,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这里暂且不谈。
那么,对于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就是用来确定不同的钢筋之间,它的长度、间距、如何排布等问题,通过查阅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它的制图规则来整个确定钢筋的布置和构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平面的标注的图纸,还原成立体的构件。
也就是我们图集的使用方法。
▍图3 图集16G101-3第67页图3所示是两种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阶形,一个是坡形)。
我们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钢筋一个疏一个密,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阶形的钢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就疏一些呢?不是的。
图3所示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钢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不是预算人员决定的。
我们学习这张图,就是为了学会钢筋的排布规则,用以确定钢筋计算的信息而已。
如图3所示,独立基础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钢筋。
独立基础配筋计算
![独立基础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b4d41fd551810a6f524865f.png)
882.5570301
97.89
Ф12@200=565
计算配筋 12@200
说明: 1.黄格内数 据是基本数据 要求用户输 入,
在输入数 据表中输入, 计算结果均 ok就可以了.
2.白格内数 据是中间数据 要求用户不得 修改 3.清绿格内 数据是结果数 据要求用户不 得修改 4.e>L/6时基 础配筋按 e=L/6考虑
基础编号
JXY-*(说明xy分别为厂房轴线号;*为编号)
弯矩My 1000.00
轴力N 1000.00
剪力Vx 10.00
弯矩Mx 0.00
剪力Vy 0.00
设计估算
基础埋深d 基础长度L1 基础宽度L2 基础高度H 地基特征值fak(KN/m2) 估算面积A
3.00
4.00
2.00
0.80
173.00
279.60
柱或短柱长 柱或短柱宽
h
b
0.40
0.40
Fl 261.4
βhp 1.00
ft 0.90
at 0.40
ab 1.93
am
静反力 Pnmax
Vu
1.17
126.37
561.47
Ok
底面积验算及配筋计算
重力G 480.00
MⅠ 255.21
偏心矩ex 0.681 b' 0.40
Pmax 161.75
6.94
Ok
地基承载力修正设计 {Fa=Fak+ηb*γ*(b-3)+ηd*γm*(d-0.5)}及验算
ηb
ηd
重度γ(KN/m3)
地下水位标 高
浮重度γ(KN/m3)
γm(KN/m3)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方法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b6cd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8.png)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方法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方法独立基础底板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其结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而底板配筋则是独立基础底板设计中的关键部分,它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底板的承载能力,降低变形,从而保证基础系统的正常工作。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介绍底板配筋的构造及计算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知识。
一、独立基础底板配筋的构造独立基础底板是承担建筑荷载的主要结构,通常采用单层或双层筋工作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单层筋底板结构简单,但在荷载较大的情况下,抗拔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双层筋底板结构复杂,但可以提高抗拔承载能力,同时增加抗弯承载能力,相对更为稳定可靠。
通常情况下,独立基础底板的主要构造包括下面的几个部分:1、基础底板:它是整个结构的承载层,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通常采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材质。
2、配筋:两种筋工作方式均需要配筋,单层筋底板配筋以单向钢筋网为主,双层筋底板需在上下两层筋之间设置连接筋,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3、支承墩:即底板内凹的部分墩体,用于固定、支撑独立基础和上部结构,通常设置在底板四周或关键位置,墩身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压承载能力和刚度。
二、独立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方法底板配筋计算是整个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结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
为了确保独立基础底板的稳定,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其配筋的数量和位置。
1、计算应力底板配筋的计算需要首先根据实际荷载计算底板的应力分布,一般是按照矩形板或圆形板计算,实际荷载包括自重、楼面荷载、雨水面积荷载、设备荷载等。
2、确定受力位置受力位置是底板配筋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其位置不当会导致底部弯矩及剪力的分布不合理,增加结构的变形与破坏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和计算结果选择网格的大小,常见的配筋方式有单向布设、交错布设或网格型布设,根据受力位置选择合适的配筋方式。
3、计算配筋数目根据实际受力情况,设计师可以根据无配筋和最大配筋时的各项参数计算出底板的承载力,并按照一定的参数限制确定底板可选择的配筋数目。
基础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
![基础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95534f5964bcf84b8d57b03.png)
=75mm nx=(Y向底板边长-2×起步尺寸)/间距+1
=(2200-2×75)/200+1=11+1 =12(根)
(二)计算Y向钢筋的长度和根数
(1)计算Y向钢筋的长度 LY=2200-40×2=2120(mm)
(2)计算Y向钢筋(B14@180)的根数 最外侧第一根钢筋的起步尺寸=min(75,s/2) = min(75,180/2)
平法钢筋计算课件
1.1 独立基础平法识图规则
❖ 1.1.1独立基础的平法编号和竖向尺寸表达
❖ 一、独立基础的平法编号
表9-1-1 独立基础平法编号
二、独立基础的竖向尺寸表达
普通独立基础的竖向尺寸注写只有一组,如:h1/h2/h3/……;杯 口独立基础的竖向尺寸标注有两组,一组表达杯口内(自上而下注 写),另一组表达杯口外(自下而上注写),两组尺寸以“,”分隔, 注写为a0/a1,h1/h2/h3/……,其含义见下表所示。其中杯口深度 a0为预制柱子插入杯口的尺寸加50mm。
图9-2-1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排布构造图 9-2-2 独基底筋长度减短10%的排布构造
1.3 平法独基钢筋计算综合实训案例
独基钢筋计算案例如下:阶形普通独立基础DJJ1的平法施工图,见 图9-3-1。3-1 DJJ1平法施工图
图9-3-2 DJJ1剖面示意图
图9-1-1 独立基础平面注写方式
图9-1-2 独立基础的集中标注
一、独立基础的集中标注内容 集中标注包含三项必注内容和两项选注内容。
(1)第一项注写独基编号,此项为必注值,见表9-1-1。
(2)第二项注写独基截面竖向尺寸,此项为必注值,见表9-1-2。
(3)第三项注写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此项为必注值。 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 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两向配筋以X&Y打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本文通过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的实际例子,明确图中的平法标注、钢筋和基本信息,学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
图1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
首先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钢筋等。
原位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知道图1所示独立基础底部配筋的基本情况。
需要知道的是,钢筋的重量=长度*理论重量。
而理论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直径确定。
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法图集的构造规定,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从而进行钢筋的计算。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了钢筋的直径、每一个方向的间距,那么如何确定每根钢筋的长度,如何根据间距确定根数呢?
图2 某独立基础施工图
我们知道,16G图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第二部分是构造详图(包括一般构造和各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
一般构造的内容是在使用构造详图时,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这里暂且不谈。
那么,对于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就是用来确定不同的钢筋之间,它的长度、间距、如何排布等问题,通过查阅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它的制图规则来整个确定钢筋的布置和构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平面的标注的图纸,还原成立体的构件。
也就是我们图集的使用方法。
图3 图集16G101-3第67页
图3所示是两种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阶形,一个是坡形)。
我们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钢筋一个疏一个密,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阶形的钢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就疏一些呢?
不是的。
图3所示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钢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不是预算人员决定的。
我们学习这张图,就是为了学会钢筋的排布规则,用以确定钢筋计算的信息而已。
如图3所示,独立基础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钢筋。
那双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如何确定?
我们可以依据保护层的定义进行确定:用构件的外截面尺寸,减去两个保护层的厚度,就得到了受力钢筋的长度。
X方向和Y方向均是这样。
图4 某独立基础实例
图5 图纸设计说明保护层厚度
根据图4具体实例所示:X方向和Y方向都是2级12间距150的单柱独立基础,保护层厚度从图纸中获取(注意:图纸如何规定就如何使用,一定要区分清楚)。
根据图5所示,保护层厚度为40。
再根据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确定的钢筋基本信息,从而进行钢筋的手算。
图6 独立基础手算表格
工作诀窍
手算表格如果公司有统一规定的模板,要按照公司格式计算。
这样能够保证你的设计成果的认可度。
如果没有规定,可按照自己习惯制表。
所以长度为:1800-40-40=1720mm
那么根数排布是如何确定的呢?
如图2所示,底部钢筋并不是严丝合缝的搭接,X方向和Y方向上的底部钢筋会露出一小截钢筋。
在图3所示16G图集中阶形独立基础的构造详图所示,这一小截钢筋的间距要同时满足“≤75”和“≤二分之s”(s为钢筋间距),这也就是我们第一根钢筋的起算距离。
所以钢筋的排布根数为:
[(1800-2*min(75,150/2))/150]+1=12
也就是用外截面尺寸减去两边的起算距离,得到钢筋根数排布的净尺寸。
净尺寸除以钢筋的间距,向上取整后再+1。
这是因为钢筋间距是受力的最大间距,只能小,不能够再大了,所以只能再加上一根钢筋,才能满足受力的要求。
最后+1的目的是为了封边。
以上便是钢筋的排布根数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