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级三校联考语文试题(终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下)金山中学、广雅中学、佛山一中三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佛山市第一中学 2018年1月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论述文,完成1-3题。
两宋时期,绘画创作主要有民间、文人士大夫和画院职业画家三个群体。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宋代已经完成了由贵族门阀社会到平民社会的转型,加之社会经济的复兴,物质生活的提高,包括广大乡野村民在内的普通平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加,尤其是对包括书画在内的艺术品更是渴求。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下,大量民间画家应运而生。
这些民间画家们依靠自己的技能,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引人入胜的人物、山水、花鸟图画,在大街小巷摆摊出售,换取柴米油盐,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技艺精湛,名声也很响亮。如善画小孩的杜姓画家被百姓们称为“杜孩儿”,擅长楼阁亭台的赵姓画家则被誉为“赵楼台”,而他们的真实名字却淹没在浩瀚的历史记忆里,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在大宋京城汴梁(今开封)有一座佛教寺庙大相国寺。说起这个大相国寺,在那时可是大大有名。《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就曾在寺中的菜园子当过临时主管,还在那里练过倒拔垂杨柳的功夫。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赐名该寺为“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大相国寺的规模达到了顶峰,占地540亩,有64禅律院,僧众达数千人,寺内还有大量的佛教壁画,香火极为旺盛,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也是大宋朝廷的皇家寺庙。除此之外,大相国寺还是帝都汴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大相国寺每月都有五次庙会,庙会上人流熙攘,交易兴隆,不仅有各类生活、文化、宗教用品,还有大量民间画家销售的图画摊点,逶迤蜿蜒如一条长龙,使人目不暇接,其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北京的琉璃厂。
由于生意兴隆,有利可图,大量画商也随之出现。山西绛州有一个画家杨威,作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非常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很受人们欢迎。商贩们便纷纷前去收购他的画作,做转手生意,谋取差价。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靠做模特赚钱的人。《玉照新志·卷三》中记载:宋徽宗宣和年间,汴梁有一名倡优秦妙观,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兼职做业余模特儿。由于她“色冠都邑”,粉丝众多,因此她的画像十分走俏。
当时,一些画家的画作价格之高,令人咋舌。《洞天清录》讲到:江西人杨补之的一幅梅花“价不下百千金”;又据《圣朝名画评》中记载:大中祥符年间,一个名叫丁朱崖的官员为了求得广汉人赵昌的画作,借贺寿为名给赵家送去五百两白金。
(摘编自卢升弟《繁华如梦:两宋时期的国家画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宋代普通平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了,原因之一是宋代社会开始向平民社会转型。
B.宋代民间画家靠卖画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些画作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大相国寺是一座佛教寺庙,在宋代很有名,曾被写入《水浒传》,也是民间绘画的题材。
D.宋代貌美的歌姬,受到人们的追捧,她们中有人兼职做模特儿,画像因此十分畅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论述平民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充分支持了宋代民间画家大量出现这一观点。
B.“杜孩儿”、“赵楼台”等称呼证明了民间画家画技高超以及宋代民间绘画态势繁荣。
C.文章用今天北京琉璃厂繁荣的景象类比宋代大相国寺庙会上民间画家销售图画的场景。
D.文章从历史背景、民俗风貌、相关产业方面论述两宋绘画创作群体之一的民间画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大相国寺在北宋热闹景象即是佛教文化兴盛的表现,也是平民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
B.山西画家杨威的农村生活题材图画被画商大量收购,可见宋代农村生活丰富安稳。
C.宋代一些画家的画作价格奇高,有名人效应、艺术价值等原因,也不排除跟风炒作。
D.宋代民间绘画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要成为一个画家需对各种事物都有细致的观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双手捧起
朱以撒
①来到镇上已经很迟、很累,顺势靠在主人铺就的木板床上。这里的房子都由木板构筑,散发着大森林的气味。有呜呜咽咽的声响由远处移动,从木板缝里漫了进来——听出来了,埙声,吹奏者选的调子似乎是古老的《哀郢》,在静静的夜里游移。任离乡的游子心弦紧扣,肌骨清凉。
②这种泥土烧制的乐器,可以称之为乐器中最朴素的一种,像一粒枯索的竹叶包着的粽子,内空,掏几个眼,呈现着憨厚状态和敦实的坐姿,如果不加注意,还以为是随便搁置在那里的几块土色卵石。一把大提琴放置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富丽堂皇的,有王者之姿。钢琴,它庞大的体积和闪动的黑色之光,也代表了一种品位。埙的出现,只能使这个空间的格调向朴实推进。
③似乎可以一握的埙,让人想起田野中的农家及其庄稼,矮壮、素朴。如埙一般的农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凭借天力,付出体力来得到丰收,让镰的利刃触及沉实的稻杆,仓廪里的稻粒可以延续到下一季的开镰时节。这种愿望不少时候成为奢望,埙声便呜咽而起。河姆渡遗址的那粒古埙,穿越了千年烟雨来到面前,已经被风沙堵住了咽喉,像是苦难之门落下的一枚铆钉,让人不忍触摸它的冰凉。想象不出那个时候的人有多少审美情绪,在夜间静止下来的迷离中生长,或许只是一个偶然,这粒土得掉渣的埙就问世了。埙的腹中带着潮湿绵长的泥土气味,音符出来了,眼前是林莽、荒原和旷野,要不就是苦难、艰辛和离愁。埙,千万不要与其他乐器合奏,见残月在天,阴霾密布,那就可以吹奏了。旧叶一片又一片地落尽,埙声摧打着日子。对于流离的古代人生,这种声响是最好的送别。
④也许就是埙这种天生的苦思之声,使人感到了生活愿望的受阻,我们听到埙声的机会因之太少——有谁愿意在祈求吉祥的同时,让悲悯随风而入,潜藏于内心深处,形成梦魇般的积郁?埙,当它的材料取自于土层,一切都被确定了。喧闹都市,注定不是它的久留之地,即便有,也沉睡于边角,至少,它的这种形态,像一粒粽子、一粒木鱼,或者像一粒镂空的秤砣,在曼妙的时光里,与越来越华贵的乐器形态距离遥远。是什么侵入了我们的美感,让我们嫌恶着简略?当一个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它,那种庄重感是不便否认的,这往往比抓着号、扯着弓、点击着琴键让人安稳。
⑤山村是埙的故乡,没有人怀疑它在山村旷野上畅快的呼吸。在收镰之后的田野,一切静止地厮守着,无声。这时,只要一粒埙,它的声响就可以覆盖在山野的每一条纹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