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校漂族越来越多。
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__%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__%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
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
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1)调查范围:__(2)调查目的:了解__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链接地址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
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1用人单位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取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潜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潜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潜力不比研究生业务潜力差。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状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思考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期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必须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透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必须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潜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2024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年度高校就业实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高校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为90乐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24届高校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化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24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 探讨得出的比例推算,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探讨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 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高校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接着找寻 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打算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高校毕业生供应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是西部地区很难对高校生形成有 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变更。
综上状况所述,阳光高校生网给2024年高校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更,使得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 缓成为也许率事务。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 济结
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也许率事务。
大学生就业难调查报告最新7篇
大学生就业难调查报告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insights, surve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生就业难调查报告最新7篇调查报告是一份系统性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的正式文件,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当针对目标读者群体,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学生就业难调查报告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大学生就业行业与岗位分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与问题剖析•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校园招聘会活动组织与实施效果评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实践支持体系构建•职场新人角色转变与适应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念普及•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01就业压力持续增大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0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基层、艰苦行业和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到所需人才。
03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除了传统的全职工作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元化就业方式。
就业市场需求与特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01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新兴产业成为就业热点02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求职心态及期望积极乐观与焦虑并存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感到焦虑。
期望值与现实存在差距部分大学生对薪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注重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鼓励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等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就业见习政策建立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
招聘服务政策举办各类招聘会、人才交流活动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地区就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优惠政策。
国家层面就业政策地方政府及高校支持措施地方政府出台本地化的就业政策,与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服务。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docx202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2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2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5篇
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调查报告在法律程序、科学研究、市场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旨在提供有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详细分析和结果。
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3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
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的形式,包括了一系列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问题。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2 就业难题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有近5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找工作方面遇到了困难。
主要的问题包括学历要求过高、工作经验不足、竞争激烈等。
3.3 就业渠道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就业渠道:校园招聘(45%)、互联网招聘平台(30%)和个人关系网络(25%)。
这些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3.4 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较高。
他们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并且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仍有约4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感到不满意,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和薪资待遇较低。
4.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
2.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校企合作项目,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
3.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4.大学生应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寻找工作机会。
5.教育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
5. 结束语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分析(共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分析(共5篇)第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普遍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其工作仍存有很多不足,如:1、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多数是对毕业生实行求职技巧的培训,忽视了全学程的系统培养与指导;从形式上看,多数停留在举行经验交流会、讲座、现场招聘和发布信息方面,缺乏系统的、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就业指导人员素质。
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数量往往不足,其中还有很多属于兼职人员,其本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都存有很大问题,对学生的指导水平更无从谈起。
就业指导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往往是由辅导员兼职,他们年纪轻并且流动性较大。
另外,学校和学院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部门和人员,往往处于“孤军奋战”的工作状态,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高校的就业指导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运转。
3、就业指导渠道、信息相对闭塞。
缺乏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瓶颈。
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或是通过校园网发布的招聘信息,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观点有待提升1、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实践水平较差。
地方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平时往往非常注重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但是不注重自己中和素质的提升,平时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造成了只会考试,但实践和动手水平不强的现象。
2、心里素质相对比较差、适合性较弱。
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虽然吃苦耐劳,但是往往比较内向甚至是自卑,人际交往水平和心里素质相对比较差。
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有限,面向社会时适合水平较弱。
3、就业观点存有一定偏差。
因为地方高校毕业生信息相对闭塞、对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理解不清,思想观点存有较大问题。
如:往往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纷纷想要挤进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于条件好的单位一拥而上、对于待遇差一点的单位、不屑一顾,导致了部分学生陷入自愿性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匹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专业,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对策: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追求高薪、高职位,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
然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薪高职位的机会有限。
对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培养适应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3. 缺乏实践经验当前大学生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无法提供实践能力的证明,使得雇主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对策: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升实践经验。
4. 校企对接不畅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对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度不高,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无法及时传达给学校,导致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对策: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调整教育培养计划,增加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
二、对策措施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2.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外,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创业和自主就业。
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3. 强化职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意识到从基层岗位做起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
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
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
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
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
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
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
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1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
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
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
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
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
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非常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直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
首先就是他们组织特别混乱,特别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符合物价的东西。
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
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俩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
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
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
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1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
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
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五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五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情况1.当你跨进大学的门槛时,是否对以后的就业已经有了规划?A 有B 没有2.在你选择就读这份专业之前,家里是否已经给你安排了工作?A.是B 否3.当你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是热门专业,对于未来的工作,竞争很是激烈,你会怎么办?A.转热门专业B.激流勇进,不畏竞争C 随遇而安4.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是继续考研还是选择就业?A.考研B 就业5.如果你选择考研,但是考研失败了你会怎么办?A 继续考研,直到成功 B.不考了,直接就业C.边考研边工作6.你会接受父母给你安排的工作吗,即使是你不喜欢的职业?A.会B.不会C.会考虑,但不一定接受7.你希望自己的工作是怎么得到的?A.依靠父母打理关系B.用金钱获得C靠自己努力所得8.你觉得大学生最初获得不了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什么?A.高不成低不就 B面试的失败 C学历不够 D经验不够E9.你觉得大学生就业往哪方面发展是最优的?A.国民企业B.私营企业C.出国深造 D自主创业10.如果你大学毕业找不到与你专业相关的工作,你会怎么办?A.随便找一份工作B.继续努力,直到找到相关的工作11.你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什么?(可多选)A.岗位B薪酬高低C.公司名气D.个人发展空间E所学专业与公司需求的对口程度F积累经验与人脉12.你希望在哪工作?A.经济文化中心B.江浙沪C 西部地区D一般城市E农村F 自己所在家乡13.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系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可多选)A.专业成绩B.专业技能C.综合能力D学校名气E 社会经验F发展潜力G.思想品德H 其他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1、你毕业后的去向是1、考研2、考公务员3、考事业单位4、出国5、求职6、创业7、其他2、如果你选择考研,原因是1、对学术感兴趣,提升自己2、希望在高校工作3、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4、对求职恐惧5、专业就业前景不好6、其它3、如果你选择考研,你选择学校的依据1、名牌学校2、名气上佳学校3、一般学校,考上就行4、如果你选择考研,你了解所考学校的专业目录吗?1、非常了解,一直在看历年的情况2、基本了解,只看了去年的情况3、不了解,还没查阅5、如果你选择考公务员,你打算考国家级还是省级1、国家级2、省级6、如果你选择考公务员,你是否了解报名程序和考试内容1、了解2、不了解7、如果你想出国,你首选国家是1、美国2、英国3、加拿大4、澳大利亚5、日本6、德国7、其它8、你是否想过自主创业1、是2、否9、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1、资金2、政策支持3、技术4、其它10、如果您愿意进行自主创业,您的动机是1、个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2、受他人邀请进行创业3、有好的创业项目4、未来收入好5、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6、其他11、如果你不打算创业,原因是1、缺乏创业意识2、缺乏创业资金3、缺乏创业项目4、缺少学校的创业辅导5、缺少政府基金6、缺少家庭支持12、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或打算关注就业信息?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13、在找工作前你是否做过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1、有明确规划2、有模糊的规划3、走一步,算一步4、没有14、在求职过程中你打算投入的包装费用(包括通讯费用,服装费用,制作简历的费用等)为1、500元以下2、500-1000元3、1000-1500元4、1500元以上15、您了解哪些基层就业项目、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1、三支一扶2、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3、村官计划4、应征入伍服兵役5、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助理)6、到中小企业就业7、农村教师特岗计划8、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9、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10、毕业生到基层或中西部就业的其他专项政策措施16、如果你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1、家庭贫困2、对考研没把握3、实现自我价值4、其它17、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1、非常乐观,有多个意向职位供自己选择,自信能找到好工作2、乐观,通过努力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岗位3、不太乐观,通过多次面试后能够找到合适岗位4、就业困难,很难找到合适岗位5、形势堪忧,根本找不到工作18、你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1、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2、就业期望过高3、就业人数过多4、对社会的了解不够5、面临的竞争太强6、其他19、面对就业难,你的态度是1、先就业再择业2、先择业再就业3、考研4、待业20、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态度1、很看重,精挑细选2、干什么都可以,主要积累经验3、单位文化氛围好4、不惜代价,找一份高收入工作5、随便找一份21、你对自己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有了解吗1、很不了解2、不太了解3、一般4、比较了解5、很了解22、你对就业求职的基本程序了解吗1、了解2、不了解23、你对学校和学院就业网站了解和关注的程度:1、非常关注和了解2、比较关注和了解3、一般关注和了解4、偶尔关注和了解5、不清楚24、你对你所学的专业满意吗?1、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不满意25、你认为你所学专业的前景如何1、很有前途2、较有前途3、无所谓4、较无前途5、很无前途26、如何看待就业过程中专业是否对口问题1、专业一定要对口2、既来之则安之3、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业4、其它27、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1、会2、不会3、不知道28、请问您在校期间有没有参加过实习1、有2、没有29、请问您对在校期间实习的态度是:1、绝对有必要,对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2、只有专业对口的实习,才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3、大学生实习只不过为用人单位提供廉价劳动力,对今后的意义不大4、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就是在校学习,参加实习很浪费时间,不赞成实习30、请问影响您参加实习的最主要因素1、专业对口2、业余时间充足3、兴趣4、报酬5、合适的实习岗位31、您在校期间有否考过相关职业证书1、没有2、有32、在校期间,您有否做过兼职工作1、没有2、有33、在校期间,您有否当过学生干部1、没有2、有34、你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就业素质?1、专业水平2、心理素质3、公关能力4、道德素质5、其它35、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哪些基本能力1、管理能力2、理解与交流能力3、逻辑思维能力4、应用分析能力5、动手能力6、其他能力36、大学里主要培养了你的1、逻辑思维能力2、分析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能力3、学习能力4、外语能力5、设计,科研能力6、使用计算机的能力7、动手能力8、管理能力9、创新能力10、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37、面对就业,您认为您自己哪些能力比较突出1、较扎实的专业知识2、充沛的体力3、社会活动能力4、团队精神5、竞争能力6、应变能力7、思想品质修养8、其他38、在求职择业过程,您认为最有利的竞争因素是1、专业技能2、工作实习经验3、漂亮而充实的简历4、求职面试技巧5、对行业、工作岗位的理解6、其他39、您认为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1、学校知名度高2、专业符合社会需要3、学习成绩优良4、具有学生干部经历5、具有社会实习经历6、职业技能7、社会关系8、外貌9、性别10、其他40、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1、英语四、六级证2、计算机等级证3、奖学金证4、体育文艺类获奖证5、报关、报检员证6、注册会计师证7、“优干”、“三好学生”证书8、驾驶证9、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41、您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1、校园招聘会2、专业人才网站3、彩信、短信、WAP移动求职平台4、社会人才市场招聘5、查看招聘报纸或求职专刊6、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7、毛遂自荐42、毕业后你所想从事的行业1、金融保险业2、教育业3、制造业4、房地产5、信息产业6、服务行业7、政府部门8、科研部门9、其他43、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是1、民营企业2、国营企业3、外资企业4、自主创业5、政府部门6、其它44、影响您选择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是1、基本工资太低2、用工不规范3、不给上“五险一金”4、展机会少5、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不健全6、合法权益难以维护45、影响您选择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1、待遇过低2、发展机会少3、渠道不通畅4、政府关注和投入力度不够5、基层项目覆盖面窄46、你对某个行业的选择主要是基于1、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2、该行业收入较高3、与自己的专业对口4、创业机会大5、稳定6、其它47、如果进入这个企业,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1、企业的从业经验2、良好的专业技术3、先进的管理模式4、前沿知识信息5、广泛的人际关系6、团队合作技巧7、良好的薪酬福利8、到海外工作的机会9、自我价值的实现10、稳定的工作岗位11、其它48、你将来对就业单位选择主要看重1、行业发展前景好2、收入高福利好3、与自己的专业对口4、个人机会多5、工作稳定6、能解决户口7、能提供住房8、喜欢单位所在城市49、您对职位月薪酬的期望是(试用期后)1、2000—3000元2、3000—4000元3、4000—5000元4、5000元以上50、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1、人才市场的行情2、对自身价值的评价3、用人单位的实力4、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5、其它51、您首选就业地区1、京广沪等一线城市2、东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3、中西部大中城市4、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5、西部边远地区6、家乡7、国(境)外52、您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是1、生活条件好2、有较大的发展机会3、良好的人才政策4、创业环境较好5、回报家乡6、其它53、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1、愿意2、不愿意54、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1、乐于接受2、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3、坚决不接受55、你认为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中应该讲求诚信吗:1、完全应该2、一般应该3、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不4、不应该56、在就业过程中你能做到诚信就业吗:1、任何情况下都会2、大多数情况下都会3、不一定,要看情况而定4、只要社会还有不诚信现象,我也没必要诚信57、为了进入理想企业或得到一个期望岗位,在应聘过程中你会夸大自己吗:1、实事求是2、适量地掺加“水份”,但不会让自己变形3、只要能成功,加多少“水份”都可以4、因为自身准备不够,所以添加“水份”抬高自己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1.男2.女2.您现在所处的年级状况:()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5.研究生6.毕业正待业中7.已毕业参加工作3.您目前对您所学的专业满意吗?()1.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不满意.您对职业的取向是?()可多选择1.民营企业2.国营企业3.外交企业4.自主创业5.政府部门6.国家单位7.事业单位8.中外企业9.私企10.无所谓11.其它5.你如果就业的话会选择哪一行业?1.营销2.财务3.人事4.行政5.其它6.您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可多选择1.薪水2.地理因素3行业前景4.个人喜好5办公环境6.其它7.不清楚.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1.专业一定要对口2.既来之则安之3.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业4.其它8.您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择1.专业水平2。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就业意向、就业渠道、就业困难等方面,为相关部门和高校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包括本科和专科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就业意向1、职业选择大部分大学生希望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尝试跨专业就业,以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2、就业地区多数学生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如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认为这些地区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回到家乡或中西部地区发展,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3、薪资期望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较高,本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在 5000 元以上,专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在 4000 元以上。
但实际就业中,初入职的薪资往往难以达到学生的期望水平。
(二)就业渠道1、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许多企业会在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直接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机会。
2、网络招聘网络招聘平台也是大学生求职的重要途径,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
通过在网上投递简历,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各类招聘信息。
3、人际关系通过亲戚、朋友、老师等介绍工作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三)就业困难1、竞争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同一岗位往往有众多求职者竞争,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2、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但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最新5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最新5篇).大学生毕业后的前途选择篇一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先就业再择业,主要是通过先就业获得经验,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是对我们学校学历对工作帮助的担忧,同时也是就业严峻形势的反映;自主创业的比例也比较大,主要得益于学生意识观念的转变和院系一些有关创业讲座和座谈会的进行,反映了同学们的浓厚的创业兴趣。
20某某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篇二(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某某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是:20某某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某某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
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某某)》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
预计到20某某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
预计到20某某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
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就业压力成为了摆在许多大学生面前的一座大山。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表现1. 就业形势严峻。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而合适的岗位却相对不足,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2.心理负担沉重。
大学生因为就业问题而感到焦虑、困惑和迷茫,这些心理负担往往比实际情况更加沉重。
不少大学生担心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因此影响到了自身的发展和学业。
3. 就业专业不对口。
另一个问题是许多大学生的就业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由于缺乏就业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适应能力,一些大学生往往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造成了就业能力的低效利用。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1. 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主要源于市场供求结构的不平衡。
一方面,传统行业和传统工作已经饱和,无法满足大批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和新兴岗位的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存在差距,导致了大批量大学生就业无门。
2. 教育与就业的脱节。
在教育体系上,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投身就业市场。
此外,一些高校教育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在实际就业中存在较大的不足。
3. 就业能力不足。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企业所需的实际经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这使得一些岗位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1. 强化职业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2. 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优秀4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优秀4篇)调查方式:篇一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是在潍坊学院志远楼随机选择经管学生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动共发放问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问卷共向学生提问了12个问题。
(见附件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
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
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
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极对待。
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
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
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
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经过上网查资料以及周边同学的调查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背景: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这个数字在2006年为413万人,2005年只有338万人,2004年280万人,平均每年增幅20%左右,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好工作挤破头,不好的单位看不上,又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如今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许多毕业生总是抱怨找不到工作,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网上求职几种途径都尝试了,但是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却寥寥,或者是根本没有。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应聘过程很顺利,但是到了签约环节往往出错,举棋不定,错失良机。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广大高校毕业生及时进入各行各业就业,改善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可以解决广大毕业生个人的长远发展问题,解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对于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据统计,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 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为434万失业大学毕业生73.5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在毕业半年后的2009万。
.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即所谓的啃老族)。
此外,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2、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2007年1.2%的比例接近。
云南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为1.9%,吉林1.7%,宁夏1.5%。
而广东、北京、江苏、上海等省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排名靠后。
自主创业的主要地区是就业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是地级及以下城市。
总体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最多的是工科类,其次是财经管理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类。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见图三)。
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
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
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创业理想是创业的最重要动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创业(12%-15%),而大学期间对其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学校、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以及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也有显著帮助,如创业大赛等等。
所以,高校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
3、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211”院校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高职高专为1647元,而2007届这三类大学毕业生收入分别为2949元、2282元、1735元,2008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分别为14%、11%、5%,本科毕业生收入下降特别明显。
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医学类最低,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是公安大类、半年后月收入最低是医药卫生大类。
虽然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
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好的大学;父母一方是研究生的子女进入“211”大学的比例是父母是初中学历及以”高校的几率较高,211下的两倍以上。
专业人员和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就读“农民和民工的子女就读高职高专的几率较高。
这种差别可能是录取中的非成绩因素造成的,强调综合素质的高考改革可能会让农民与农民工的孩子具有更大的录取劣势,可以考虑建立帮助教育弱势背景学生的社会补偿机制,以保证享有高等教育质量上的社会公平。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
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4、大学毕业生亟须改进沟通和创新能力2008届大学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较好的依次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
而本科毕业生亟须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和说服他人等;高职毕业生则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和说服他人。
这些亟须改进的能力归属于沟通和创新能力。
统计分析表明,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雇主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0%和68%;“工作要求与压力”不满意度最低,不满意度最高的是“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
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类雇主的满意度最高,对“民营企业/个体”类雇主的满意度最低。
然而民营企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
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不同规模雇主的满意度的总体趋势是:雇主规模越大,满意度越高。
异议:国家就业形势存在变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博士解释说,就业情况与高校当年招生规模、师资力量及学生家庭条件和校友等各种关系均有联系。
因此,就业好与坏要看各方面的条件影响,经济条件只是一个外在因素,工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否一直好下去,还很难下定论。
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制造业密集地区进行政策扶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制造业行业对人才需求比较大,是制造业吸纳毕业生众多的原因之一。
对于现在的高考学生来说,4年后哪种专业能成为就业热门目前还很难下定论。
但是,能够看到的是,民营经济一定会成为热点,应该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群体。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也介绍说,调查发现,就业难的毕业生中,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较多。
袁岳解释说,这与毕业生城市社会资源的缺乏关系很大。
就业难原因.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
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 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
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二、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
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
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0.9%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三、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更新滞后。
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很多家长认为,大学毕业生干具体工作就不算体面就业等。
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许多大学毕业生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
就高不就低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目前,人才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明确表示不考虑应届毕业生或者不要女生。
用人单位存在的这种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
四、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