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如,受理论工作者认识能力、语言水平等因素 的影响,理论对实践的表述有时会有误,从而导 致实践对理论的拒斥。
(三)特点 1.应用性 学校管理学是学校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实践是其产生的基础,同时学校管理学形成 之后又要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
2.理论性
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 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校管理 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教育发展出现转 机。从学校教育制度来看,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了 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混乱,官学衰落。
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一级有专门 的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学校管理制度完备。
教学管理在课程体系、教材选择、评价手段等 方面制度严格。在人才选拔方面出现了科举考 试制度。
密联系。 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二)任务
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 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 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 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不是必然的。
从理论的产生来看,它与实践同出一辙,因为理 论来源于实践。但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及在实践 中的应用来看,二者则存在着距离,甚至有时会 完全背离。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私学进一步发展。
我国出现了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 论著《学记》,其中包括了对学校管理的论述。
第一年“视离经辨志”,考查阅读能力方面能否分析章 句,思想品德方面是否确立高尚的志向。
第三年“视敬业乐群”,考查学业态度是否专心及与同 学是否团结。
一、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这样界定学校管理学 首先是因为,在学校工作中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
其一是学校教育活动,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 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实施的促进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 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 相互交往与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案例 初三学生的脸色 两位家长的电话
其次是因为,诸多的学校管理现象往往反映着引 起和支配其发生发展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它导致 学校管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不断重复出现,有 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
再次是因为,众多的学校管理行为总括起来可以分 为三种情况:
一是学校管理者不顾客观规律,以主观意志代替 行为标准,这样的管理策略与行为可能导致错误, 错误的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学校管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杨颖秀
眼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诞生 第三节
学校管理学概述 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与学校管理学的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学校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五、学习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3.综合性
学校管理活动是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 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学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 系统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多方面问题。这种研究要 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管理学等多种学科。
五、学习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
明代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管理体制更为完善。从隋 唐到宋元,国子监一直具有全国最高学府和国家 教育管理机构的双重职能。
清朝全国学校事务除国子监和特殊学校外归礼部 管理。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各方面均有周密 的管理制度。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并入,与 礼部并存。
二、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最后是因为,对学校管理规律的认识是受多方面 条件制约的,人们并不能仅仅依据直接的、明了 的学校管理现象就可以认识到制约学校管理现象 的规律,即使认识到了也并不能保证自觉地依据 规律进行管理。因此,必须对学校管理现象及其 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使学校管理活动趋 于科学。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法国1833年颁发《基佐法案》,初等学校正式由 国家管理,实行6~13岁儿童的义务教育制度。校 长对于学校的管理通过审议会、教师委员会、教 学委员会和班级委员会来实现。
德国1763年颁布《全国学校规程》,规定5~14 岁为义务教育年龄。1871年开始,在每所独立 的学校设董事会,负责管理学校事务。
(二)我国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
我国的学校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
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已经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学 校教育形成体系,因此对学校的管理也反映在许 多方面。例如,对入学年龄、修业年限、教学内 容、考试等都有相应的要求,但“官师合一”是 当时教师的资格特点。
春秋时期官学衰废,私学发展。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例如,理论产生之后往往成为预测未来的前瞻, 而实践则一直是现实状况的真实写照。在此情况 下,理与实践的统一必定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经 历一定的时间。
又如,学校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学校管理者依 据经验管理有时会比依据理论管理更轻车熟路。 管理中,经验固然重要,但如果坚持了违背规律 的错误经验,则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损失。而在学 校管理者依据经验比依据反映规律的理论更熟悉、 更容易操作的情况下,难免会使实践与理论相背 离。
(四)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 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 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五)学校管理原则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 准则。
(六)学源自文库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 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 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宋代坚持振兴官学,委派教官;发展私学,鼓励 书院等教育管理政策,官学和私学都有了较大的 发展。
辽金元时期,学校管理具有相应的制度。
元朝中央官学的学生入学资格和名额要根据学生 的民族、出身来确定,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学生 入学后,学校通过《学规》对其管理。学生毕业, 国子生成绩优异、品行操守无暇可击者,可以参 加科举以取得功名。教师的录用要具有学术标准 和道德标准,任免权在政府。
近代社会,学校管理在班级教学制、学科制、 升留级制、考试制度、学校纪律、领导体制等 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例如,在管理机构方面英国的学校董事会和校 长是学校管理体制中最主要的成份。
以法管理学校使当时学校管理的一大特点。
例如,英国1870年颁发《初等教育法》,此后各 学区设立了办学委员会,就地筹款,举办学校, 使地方开始有了公立学校,以补充私立学校之不 足。公立学校不授宗教课,不受教会控制,由民 选的办学委员会负责管理,对于特别贫穷的儿童 给予免费待遇。
第五年“视博习亲师”,考查学识的广博程度和对老师 的亲密程度。
第七年“视论学取友”,考查学术见解和交游择友。合 格者为“小成”。
第九年要求“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考查学术上是 否融会贯通,志向上是否坚定不移。合格者为“大成”。
秦代统一文字,严禁私学,实行以吏为师的制度, 教育出现倒退。
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学习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以 批判的态度反思学校管理理论,促进学校管理理 论的逐步完善。
(二)实践意义
为避免和纠正学校管理工作的许多偏差,学校 管理者应当自觉地学习、掌握、运用有关的学 校管理理论,认识学校管理规律,区分方针政 策、理论、规律之间的关系,避免理论与实践 相脱节的现象。
封建社会欧洲中世纪早期主要是基督教堂创办的 学校。
中期,世俗学校兴起,逐渐脱离教育组织的控制, 学校取得一定的自治权和自主权,学校管理有了 较为稳定的基础。
后期出现新教学校和旧教耶稣会学校,形成学校管 理的制度和特色,世俗政权兴办的国民学校体系逐 渐形成,出现了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在1632年著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年 龄分期、班级教学制度、普及教育等学校管理制度 和思想。在1657年出版的《组织良好的学校条例》 中,提出了学校制度的正确组织,教师职责、学生 知识考查以及学生操行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其二是学校管理活动,它是学校管理者为贯彻教 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调 控、指导、监督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 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主要通 过对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总结等 操作活动来完成。
学校管理活动与学校 教育活动并非是全部 重合的。二者紧密联 系、不可分割。
由于学校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就决 定了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校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 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 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校长的办学思想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 校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二)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者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会制定什么 样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工作要达 到的预期结果,也是激励学校成员不懈努力的 动力。
(三)学校领导体制
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 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 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领导体制设 置得当,才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 的职能作用,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
(七)学校资源管理
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 的人、财、物、时间、空 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 合与合理配置,其中人力 资源是学校管理中最宝贵、 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 其他任何资源的管理都是 为人力资源管理创造条件 的。
四、学校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一)性质 学校管理学是边缘(交叉)性的应用学科。 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
二是学校管理者以经验代替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认 识,当依经验做出的决策符合客观规律时,其行 为是正确的。当影响经验存续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学校管理者仍按已有经验进行管理时,其管理行 为就可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三是学校管理者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客观规律, 依据客观规律管理学校,这是积极的、主动的管 理行为,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案例 班主任辞职报告
第二节 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与学校管理学的 诞生
一、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 二、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三、学校管理学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
(一)国外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 从奴隶社会开始,东西方国家就先后出现了学校,
并形成了学校管理制度。 公元2世纪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 古代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的学校。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他通过“时间动作分 析试验”、“铁锹试验”、“金属切削试验”等, 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 程图”、“计件工资制”等科学管理制度。
法约尔创建了一般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由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种要素构成。
韦伯创建了行政组织理论,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 体系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高领导层即相当于 高级管理层,行政官员层即相当于中级管理层, 一般工作人员即相当于基层管理层。在理想的行 政组织体系中,为了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 动都被划分为各种基本的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 组织中的各个成员。
(一)古典管理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1910年至1935年,学校管理主要受古典管理理论的
影响。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法约 尔(Henri Fayol)、韦伯(Max Weber)是古典管 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虽然来自于美、法、 德不同的国家,但却共同关注着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行科学管理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