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3(2012年新版)

合集下载

第1章声学基础

第1章声学基础
性参数(弹性模量、质量密度)列出微分方程; b. 解微分方程,并由介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定波
动函数; c. 由波动函数确定声波的各个参数:声波的频率构成、
波长、振幅、声速等。
五、声速c
2.声速c
决定声速的因素是什么?频率f?波长λ ? 由波动函数力学解法,可得:
c? E
?
G c?
?
c? B
?
(纵波 ) (横波 ) ( 气体纵波
p=P0
sin??
(t
?
x) ? c
?
??
P0
sin?2?f
(t
?
x) ? c
?
?
3.有效声压 pe
人耳不能感觉声压的瞬时起伏,只能感受声压的有效值, 即声压对时间的均方值。
? pe ?
1 T p 2dt ? P0
T0
2
说明:声学所谈声压一般是指有效声压。
六、声压(*)
4.人耳对声压的感受范围 听阈声压: 2×10-5Pa 痛阈声压: 20Pa
人耳所能感受到的最小声强为: 10-12 W/m2.
九、声功率
单位时间穿过某一平面或曲面总声能量。 ?
dS ?
?
I
?
dS ? I
穿过微小面积单元的声 功率: ??
dW ? I ?dS ? I ?dS cos ?
穿过任意曲面声功率: ??
W ? ?I ?dS ? ?I cos? ?dS
九、声功率
穿过波振面的声功率可直接用面积乘以声强。
3.振动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 k m

f= 1
2?
k m
?
t(? t)
?
二、波动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2(2012年新版)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2(2012年新版)

、(, )分别为弹性介质的密度 和拉梅常数;
上式是位移矢量三个分量函数的波动方程,矢量形式的位移 矢量波动方程为:(!!!)
s ( x, y, z, t ) 2 ( )( s ( x, y, z, t )) s ( x, y, z, t ) 2 t
( ) 2 0 ( )( ( )) ( ) 2 t 2 2 左 0 0 t 2 t 2
显然,三个方程均为达朗贝尔方程,解为:
( x , t ) f1 ( x c l t ) f 2 ( x c l t ) 2 ( x ,t ) g1( x ct t ) g 2 ( x ct t );其中:cl ; ct ( x ,t ) h ( x c t ) h ( x c t ) 1 t 2 t

cl
; kt

ct
坐标x处质点的运动轨迹在 3个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 : ( 1 )o x y坐标面上: X ( x, t ) A cos(t kl x) ; Y ( x, t ) B cos(t kt x) (2)o x z坐标面上: X ( x, t ) A cos(t kl x) ; Z ( x, t ) C cos(t kt x) (3)o y z坐标面上: Y ( x, t ) B cos(t kt x) Z ( x, t ) C cos(t kt x) 其中:kl
是空间椭圆(广义)曲 线

cl
; kt

ct
3o弹性介质中质点位移势函数的波动方程 据‘场论’理论,一个矢量场可表示成一个标量场的梯 度与一个矢量场的旋度之和。 定义:若,位移矢量

《声学基础》课件

《声学基础》课件

声学与音乐学
声学研究为音乐学提供了 科学基础,有助于理解声 音在音乐中的产生、传播 和感知。
声学与医学
声学应用于医学领域,如 超声波成像、听力研究等, 为医学诊断与治疗提供了 重要工具。
结论
1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声波的感知,是人类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
2 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应用,如语音识别、音乐欣赏、医学诊断等。
声波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声音可以通过声源的振动产生,并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了解声音传播的方 式对声学研究至关重要。
2
空气中声波传播的特性
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衰减和传播路径都受到温度、湿度和空气密度等因素的 影响。
3
物体表面反射和衍射
声波在物体表面上反射和衍射,这些现象会引起声音的反射、散射和聚焦。
《声学基础》PPT课件
# 声学基础 ## 概述 - 声波与声音的区别 - 声学基础概念 - 声学研究领域 ## 声波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空气中声波传播的特性 - 物体表面反射和衍射 ## 声音特性 - 频率、波长及周期 - 振幅、声压和声强 - 速度和能量传播 ## 声学应用 - 声学与语音识别 - 声学与音乐学
3 声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声学研究将继续发展并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与可能。
声音特性
频率、波长及周期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音高; 波长和周期是描述声音波动特 征的声音的音量;声压和 声强是描述声音强度的指标。
速度和能量传播
声音传播速度的了解有助于研 究声音如何在空间中传递和传 播能量。
声学应用
声学与语音识别
声学在语音识别技术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帮助计算 机理解和转换人类的声音 信息。

第一声学基础-

第一声学基础-
2020/2/20
第四节 人耳的听觉特性
一、掩蔽效应 二、双耳效应(方位感) 三、哈斯效应
2020/2/20
一、掩蔽效应
•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声音的存在而提高 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 假设听清声音A的阈值为40dB,若同时又 听见声音B,这时由于B的影响使A的阈值 提高到52dB,即比原来高12dB。这个例子 中,B称为掩蔽声,A称为被掩蔽声。被掩 蔽声听阈提高的分贝数称为掩蔽量,即 12dB为掩蔽量,52dB称为掩蔽阈
• 常采用按对数方式分级的办法作为表示声 音大小的常用单位,这就是声压级、声强 级和声功率级
2020/2/20

级系数lg 参 测考 量值 值
2020/2/20
级:对数概念,无量纲单位,为表示方便,以dB为 单位
系数:用于扩大计算值的表示范围,对于力、长度 单位,取值为20 ,对于能量概念,取值为10
声波的产生
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点 声 源 的 传 播
2020/2/20
声音的传递
2020/2/20
二、频率、声速和波长
• 振动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符号f 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
• 声波在传声介质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 为声波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用符号c表 示,单位是米/秒(m/s)
若n=2,则
L p总 L p 1l0 g 2L p3
2020/2/20
两个不等的声压级LP1和LP2(设 LP1≥LP2)叠加
L P 2 l0 g P 1 P 2 r P e 2 2 f 2 lP 0 g P r 1e 1 f l1 0 g P P 1 2 2 2 ( ) L P 1 1 l1 0 g 1 ( L P 1 0 1 L P 2 0 )

第1章_声学基础_绪论

第1章_声学基础_绪论
声学基础
1
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基础性专业课程 从声音的物理学原理出发,利用高等数学、大学
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声学问题。 从人耳的听觉特性出发,解决人对的声音的感知
问题。
2
课程的主要内容
➢ 振动与波 ➢ 声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人耳的听觉心理 ➢ 声音信号分析 ➢ 音律分析 ➢ 乐器声学 ➢ 声乐和语音分析 ➢ 噪声控制 ➢ 室内声学原理 ➢ 音质评价
各声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录制 适用类型:流行音乐
声学基础
同期录音
优点:融合度好,感染力强 缺点:录制难度大
第一章 绪论
声学基础
分期录音
第一章 绪论
优点: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缺点:融合性不好
流程:前期录音 后期缩混 母带处理 输出成品
Recording
Mixing Down Mastering Product Manufacture
13
声学基础
思考问题
第一章 绪论
➢ 物体围绕它的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叫做振动, 而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就产生声音。
➢ 声波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 声源,即振动的物体。 ② 声波赖以传播的介质,这种介质可以是固体、液
体或气体。
14
声学基础
思考问题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第一章 绪论
声音经过各次反射最 终到达人耳,其时域 和频域的波形在这过 程中发生很大变化
鼻腔 口腔
鼻输出 口输出
语音产生的动力源于肺,肺产生 压缩空气,然后通过气管、喉、 口腔、鼻腔、牙齿、嘴唇等这一 套发声器官调制以后,再喷射出 来,就产生了语音。
18
声学基础
思考问题
第一章 绪论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1(2012年新版)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1(2012年新版)

这是,‘相对位移形变张量(矩阵)’; 它是产生应力的原因, 但并不是‘相对位移形变张量(矩阵)’的全部对产生应力有贡献。
根据矩阵分解定理,可知:
d dr
x x x
y y y
z 33 '33 z z
6 5 2 4 4 3
其中:正应变: xx 1; x
yy
2; y
zz 3; z
切应变: yz zy ( ) 4; z y xz zx ( ) 5 ; z x
33 和 '33 分别为3 3阶对称矩阵和 3 3阶对角 其中,
线0元素的反对称矩阵。
有:
33
x 1 ( ) 2 y x 1 ( ) 2 z x
1 ( ) 2 y x y 1 ( ) 2 z y
第一章 完全弹性体介质中弹性波传播规律
流体(液体、气体)的力学特征:流体中任取一个面元,面元所受
周围流体的作用力,其大小与面元有关,方向总是垂直于面元(无切
向力)。
理想流体;流体中体元作机械运动时无机械能损耗。
理想流体中的机械波是纵波。
弹性体(固体)的力学特征:弹性体中任取一个面元,面元所受周 围弹性体的作用力,其大小和方向均与面元有关,但方向并不一定 与面元垂直(存在切向力)。
1 ( ) 2 z x 1 ( ) 2 z y z
'33
1 0 ( ) 2 y x 1 ( ) 0 2 y x 1 ( ) 1 ( ) 2 z x 2 z y

《声学基础》PPT课件

《声学基础》PPT课件

第一章 声学根底
1.3 人耳的构造及功能 外耳:自然谐振频率为3400Hz 中耳 内耳
人耳的听觉范围 频率范围:20Hz——20KHz 声压级范围:听阈0dB;痛阈120dB
第一章 声学根底
1.4 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sone〕: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主要声波的振幅决 定 音调〔mel〕:人耳对声音上下的感觉,主要与频率有关 音色: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受
3 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定向逻辑
4 DSP技术〔数码声场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5 SRS环绕声 声音恢复系统,三维“3D〞声场
第一章 声学根底
6 THX系统〔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 美国卢卡斯公司?星球大战? 特点:后级处理系统;一种六声道的电影伴音系统,具
有正确的声场定位,频响宽,失真度小,对设备和播放环境 有严格的要求。
〔2〕混响时间的长短是进展音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响时间短,有利于听声的清晰度,过短声音干涩,响度 缺乏;混响时间长,有利于声音的饱满,过长声音分辨不清, 降低了听声的清晰度。
第一章 声学根底
3、吸声、吸声材料 〔1〕吸声系数 〔2〕吸声材料:
多孔型:吸声频率特性为低声频小,高声频大; 板〔膜〕振动型:吸声频率特性为在低声频段的共振 频率形成峰值,一般吸声系数不大 共鸣型:吸声频率特性为在共鸣频率吸声系数很大
第一章 声学根底
7 杜比AC-3数码环绕系统〔Dolby Audio Code-3〕 全数字化的六声道〔5.1声道〕系统,每一个声道都传送、
处理音频信号,通过数字编码技术,取得更宽的动态和频响范 围,信噪比高,使音响具有影院的气势,满足多媒体数字信息 交换的要求;

声学基础1_声波的基本性质

声学基础1_声波的基本性质
绝热体积弹 性系数 绝热体积 压缩系数
• 线性化(小振幅波)
dP 1 c0 d s ,0 s 0
2
• 小振幅波媒质状态方程为
p c0
2
14
第1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
1.2 波动方程
线性波动方程
• 一维线性声波动方程
u p 0 t x u ' 0 x t 2 p c0 '
18
u y
p u z dt 0 z 1
第1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
1.2 波动方程
速度势的定义


速度势
, , uy x y
p
0
dt u x
uz z
u
速度势的性质
状态方程:
则 称为速度势函数
p 2 c0 t t
连续性方程: div( 0u )
1 2 2 2 c0 t
各向均匀球面波:波阵面保持球面,传播方向为矢径
无限长圆柱面波:波阵面保持柱面,传播方向为矢径
2 ( rp ) 1 2 ( rp ) 2 2 c0 t 2 r
S 4r 2
1 p 1 2 p r 2 r r r c0 t 2
波阵面定义:声波传播某一时刻后声波的等相位面
17
第1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
1.2 波动方程
速度势 矢量场理论简介
一个矢量可以表示为标量的梯度和零散度矢量的旋度
divΗ 0 H z H y H x H z H y H x Η y z i z x j x y k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5(2012年新版)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5(2012年新版)


s
z 2 ds;
据牛顿第二定律,微元dx的y方向运动方程为: Sdx d 2 ( x ,t ) dt
2
EI
4 ( x ,t ) x
4
dx
d 2 ( x, t ) 2 ( x, t ) 小形变条件下,略去高 阶小量有: 2 dt t 2 2 ( x, t ) 4 ( x, t ) S EI 2 t x 4 4 2 ( x, t ) EI 2 ( x, t ) 2 a ; 其中:a 2 4 t x S !!此式为棒横振动( 弯曲振动)波动方程。 ( 波的物理量是,是y方向位移;向x方向传播。 是横波。) 注意:它与以前所学波 动方程的差别! 4阶空间导数。
结论:棒是弯曲波的频 散介质。
3o棒弯曲振动的形式解:
‘ 分离变数法’ 求解: 令, ( x, t ) Y ( x)T (t );代入棒的弯曲振动波 动方程:
4 2 ( x, t ) 2 ( x, t ) a 2 t x 4
EI ; 其中: a S
2
d 2T (t ) 得: 2T (t ) 0 dt

a
) L cos (

a
) L 1
( 这是超越方程,无解析解)
若 n为方程chx cos x 1的第n个根,则,可得:
1 1.875;
2 4.694;
3 7.855;
4 10.995;
1 n ( n ) ,( n 4 ) 2
a(
S
( z : 距中性面的距离)
x
2 z ds S
EI ; x
(力矩方向:穿出纸面为 正(左示意图))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4(2012年新版)

声学基础第一章-弹性波理论基础1-4(2012年新版)

质,是两个相向传播的波;
集总参数系统的振动表现为质量的往复运动。
②分布参数系统的振动特性与材料性质和边界条件有关;
集总参数系统的振动只决定系统的质量和弹性及阻抗。 ③分布参数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分布在整个弹性体中; 集总参数系统的动能集中在质量上;势能集中在弹簧上。
2o 等效系统与等效参数 定义: 等效系统,当分布参数系统在某种振动状态下的动能和势能 与一个集总参数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等时,则称这个集总参 数系统是该分布参数系统在该振动状态下的等效系统。
2L
1 1 2 2 S cos t z dz ( SL ) 0 cos2 t 2 3
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其等效集总参数系统的动能为: M e u 0 2 u 0是参考点的振速:u 0 (
( M e是等效质量)
0
L
z sint t )
zL
0 cost
1 1 1 2 2 2 M e ( 0 cost ) ( SL ) 0 cos2 t 2 2 3 1 1 M e SL M 3 3
棒中势能为棒端外力作功的负值;也即棒端形变力作功: F STzz SE SE( z
( z L ,t )

0
L
z sint z
SE ) SE sint ( z L ,t ) L L
0
Ep

0
( z L ,t )
F ( z L ,t )d ( z L ,t )
得到,下右图的集总参数系统是左图的分布参数系统
c 1 在低频振动状态下( )的等效系统。 4L
SE L
二者互为等效系统

声学基础1

声学基础1

声波在室内的传播
LOGO 声场的类型 一、自由声场:声波可以自由地传播而不存在反射声的专门 场所。 二、封闭空间:任何室内空间。
YOUR SITE HERE
声波在室内的传播
LOGO 直达声、近次反射声和混响声 直达声:声源直接到达接受点的声音。 近次反射声:相对直达声延时小雨50ms的反射声。 混响声:延时超过50ms以后到达接受点的多重反射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页的第二段话,请问用声线来 几何图解室内声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YOUR SITE HERE
声波在室内的传播
LOGO 凹面镜方程 从镜像反射的概念出发,在足够精度的限度内,可以 采用电光源的凹面镜所服从的光学定律 2/r=1/q+1/b 这就是凹面镜方程。式中r为凹面镜的曲率半径,即 凹面镜曲面的圆心与凹面镜顶点之间的距离,q为光源与 凹面镜顶点之间的距离,b为镜像与凹面镜顶点之间的距 离。
YOUR SITE HERE
声波的衰减
LOGO 引起声音衰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球面扩散的反平方律 由W=I·4πr2,可推导出I=W/4πr2 二、由于空气媒介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媒质质点运动时会发 生摩擦,是一部分声能变成热能消耗了。 提问:是低频声容易衰减还是高频声容易衰减?为什么?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描述声波的物理量
LOGO 声压级:人耳能听到的声压范围很大,直接用声压来描述声 音的强弱很不方便,也给仪器测量带来困难。实验证明, 人耳对声压强弱的感觉是与声压的对数成正比的(韦伯定 律)。因此引入声压级的概念,用LP表示,其定义为 LP =20·lg(p/pr) 其中, p为声压,pr为参考声压,规定取1kHz纯音的 可闻阈声压,即pr =2×10-4μbra。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 (dB)。 因此,人耳的可闻阈声压级为0dB(1kHz),痛阈声 压级为(120~140)dB。

声学基础.PPT

声学基础.PPT

第2章 声学基础
声音的频谱结构用基频, 谐频数目, 幅度大小及相 位关系来描述. 不同的频谱结构, 就有不同的音色. 即使 基频相同, 音调相同, 但若谐频结构不同, 则音色也不同. 例如钢琴和黑管演奏同一音符时, 其音色是不同的, 因 为它们的谐频结构不同, 如图2 - 5所示.
第2章 声学基础
图 2 - 5 钢琴和黑管各奏出以100 Hz为基音的乐音频谱图
第2章 声学基础
2.2.3 听觉灵敏度 听觉灵敏度是指人耳对声压, 频率及方位的微小变
化的判断能力. 当声压发生变化时, 人们听到的响度会有变化. 例
如声压级在50 dB以上时, 人耳能分辨出的最小声压级 差约为1 dB; 而声压级小于40 dB时, 要变化1~3 dB才 能觉察出来.
第2章 声学基础
2.3.2 听觉定位机理 人对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是由听觉的定位特性决
定的. 产生听觉定位的机理是复杂的, 其基本原因是声 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差, 声级差, 进而引起相位差, 音色 差所造成的;也与优先效应, 耳壳效应等因素有关. 确 定一个声源的方位, 需要从平面, 距离, 高度3个方面来 定位.
Hz~20 kHz, 称为音频. 20 Hz以下称为次声, 20 kHz以 上称为超声. 在音频范围内, 人耳对中频段1~4 kHz的 声音最为灵敏, 对低频和高频段的声音则比较迟钝. 对 于次声和超声, 即使强度再大, 人们也是听不到的.
第2章 声学基础
2. 听阈和痛域 可闻声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听到, 正常人能 听到的强度范围为0~140 dB. 使声音听得见的最低声 压级称为听阈, 它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使耳朵感到疼痛的声压级称为痛域, 它与声音的频 率关系不大. 通常声压级达到120 dB时, 人耳感到不舒 适; 声压级大于140 dB时, 人耳感到疼痛; 声压级超 过150 dB时, 人耳会发生急性损伤. 正常人的听觉范围如图2 - 2所示. 语言和音乐只占 整个听觉范围的很小一部分.

南京大学《声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南京大学《声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1 sin 1 2 sin 2 1 cos 1 2 cos 2
其中 a 12 22 21 2 cos( 2 1 ) , arctan 证明: 1 cos(t 1 ) 2 cos(t 2 )
1 c o s t c o s 1 1 co s t ( 1 c o1s
1 2π
g , l
这就是小球产生的振动频率。
1-3 有一长为 l 的细绳,以张力 T 固定在两端,设在位置 x 0 处,挂着一质量 M m ,如图所示,试问: (1) 当质量被垂直拉离平衡位置 时,它 力由何产生?并应怎样表示? (2) 当外力去掉后,质量 M m 在此恢复力 的振动频率应如何表示? (3) 当质量置于哪一位置时,振动频率最低? 解:首先对 M m 进行受力分析,见右图,
2
s it n
s in 1 2
tc o s
2
cos 2
2
t s i n2 s i n sin )
c o2 s
)t sin 1 ( 1 si n 2
设 A 1 cos 1 2 cos 2 , B (1 sin 1 2 sin 2 ) 则 A cos t B sin t = A2 B 2 cos(t )

f
1 2
4T l 1 M 2
Mg 1 0 M 2
g
0
1-5 有一质点振动系统,已知其初位移为 0 ,初速度为零,试求其振动位移、速度和能量。 解:设振动位移 a cos(0 t ) , 速度表达式为 v 0 a sin(0 t ) 。 由于
习题 1
1-1 有一动圈传声器的振膜可当作质点振动系统来对待,其固有频率为 f ,质量为 m ,求它的弹性 系数。 解:由公式 f o

弹性波动力学基础

弹性波动力学基础

第1章 绪论1.1 弹性波场论概述在普通物理的力学部分,我们曾经着重讨论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规律。

在讨论时,由于物体变形影响很小,我们将其忽略,而将物体视为刚体或简化为质点,这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实际上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不仅会产生机械运动,而且会产生变形。

由于变形物体内部将相互作用,产生内力、应力和应变。

当应力或应变达到一定极限时,物体就会破坏,这一点在研究材料和工程力学中尤其要考虑,地球介质也不例外,地壳运动或地震都会产生地质体的应力或应变。

在弹性力学中,主要讨论对物体作用时的变形效应,物体不再假定为刚体,而是弹性体、塑性体,应当视为可变形体,我们研究的视角也从外部整体过渡到内部局部。

长期的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均已表明,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和塑性。

所谓的弹性是指物体的变形随外力的撤除而完全消失的这种属性。

所谓的塑性是指物体的变形在外力的撤除后仍部分残留的这种属性。

物体的弹性和塑性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因此,确切地,应当说成物体处于弹性状态或塑性状态,而非简单地说物体是弹性体或塑性体。

在弹性力学中,只讨论物体处于弹性状态下的有关力学问题,这时物体可称为弹性体。

由上所述,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弹性体,其任务是研究弹性体在外界因素(包括外力,温度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规律。

简单地说,弹性力学就是研究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规律的一门学科。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而固体力学是从宏观观点研究固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固体由于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内力(应力)、变形(应变)以及与变形有直接关系的位移的分布规律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可见,应力、应变和位移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

与固体力学对应的还有流体力学等。

固体力学还包括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等等。

弹性力学本身又分为弹性静力学(Elasticity Statics )和弹性动力学(Elasticity Dynamics )。

声学基础_声学原理绪论

声学基础_声学原理绪论

声学基础声学基础1绪论2声波的基本性质3管道声学4声波的辐射5声波的接收与散射6室内声学声学基础第1章绪论1.1 声与噪声的概念1.2 声学发展历史131.3 声学研究范畴1.4 课程内容1.5 参考书目第1章绪论1.1 声与噪声的概念声:声音的世界:自然界中的声音, 音乐,语言,噪声波动现象,曾发生过波动说和粒子说的争论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扰动声音:人耳可听声声源——媒质——受者物体振动——媒质传播——听觉器官或传感器产生反应一种物质波,需要媒质(光波,无线电波为电磁波)噪声的定义:生理学:不需要的声音。

(与时、人、环境、目的有关)物理学:不协调音为噪声,协调音为乐音。

噪声:频率、声强不同声波的无规则组合。

噪声:对人起作用的不愉快声。

人——声噪声对人起作用的不愉快声第1章绪论 1.1 声与噪声的概念声学(Acoustic)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 关于声音的学问应用声学科学原理改造人类的物质环境1.2声学发展历史第1章绪论1.2 声学发展历史灿烂的古代声学最早的声音研究:自然声音、人类声音、语言、音乐、乐器,房间声学特性声波和水波的类比,共振、天坛古代乐器,编钟,调音乐律:三分损益法第1章绪论 1.2 声学发展历史经典声学发展史人们常将18,19世纪欧洲的声学发展称之为经典声学这里主要从经典声学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方面的研究分别来介绍18,19世纪这近200方面的研究分别来介绍世纪这近多年的历史中,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对声音的探索和认识第1章绪论 1.2 声学发展历史声音的产生通常认为最早研究乐器声音起源的人是希腊哲学家彼得y g格拉斯Pythagoras他发现当把两根拉直的弦底部扎牢时,高音是从短的那根弦发出的第1章绪论 1.2 声学发展历史声音的产生意大利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在17世纪初作了单摆及弦的研究,得到单摆的周期及弦的振动发声特性。

发现钟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而只依赖于决定振动频率的悬线长度,强调了频率的重要性。

声学基础知识(1)

声学基础知识(1)
射系数小的材料防止噪声。在音质设计中需要选择吸声材料, 控制 室内声场。
声音在室内传播
当一个声源在室内发声, 任一点听到的声音按照先后顺 序分为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
声音在室内传播
直达声
直达声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的声音, 是接收声音的 主体, 不受空间界面的影响。
早期反射声
早期反射声是指延迟直达声50毫秒以内到达听音点的反射次数 较少的声音, 包括一次、二次或少数三次反射声。
40方等响
20 87dB 31.5 75dB 63 58dB 125 45dB 250 43dB 500 42dB 1K 40dB 2K 36dB 4K 32dB 8K 48dB
声波的透射与吸收
▪ 声波具有能量, 简称声能。
▪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 一部分声能被反射, 一
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 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Eo E E E
透射系数:
Ei Eo
Er
反射系数: Eo
1 r 1 Er Ea Ei
Eo Eo
不同吸材声料,系不数同的: 构造对声音具有不同的性能。在隔声中希望用透
声音的基本性质
“声”由声源发出, “音”在传播介质中向外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液体, 声音 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波的基本量
f: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Hz(赫兹)频率高的声音 称为高音,频率低的声音称为低音。
声音是声波作用于人耳引起的主观感受, 人耳对声波 频率的主观感觉范围为20Hz~20kHz, 通常称此范围为 音频;低于20Hz为次声波, 高于20kHz为超声波。 : 波长,在传播途径上,两相邻同相位质点距离。单位m(米 )。声波完成一次振动所走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弹性体振动问题之一:均匀细棒的纵振动
集总参数振动系统:在同一空间位置上,振动系统只 有弹性,或者只有惯性(或阻尼)。
例如:第一章研究的振动问题涉及的振动系统就是
‘集总(中)参数振动系统’。
分布参数振动系统:在同一空间位置上,振动系统既
具有弹性又有惯性(或阻尼)。
本节研究的均匀细棒的纵振动中的均匀细棒就是‘分 布参数振动系统’



n a n cos( z ) cos( n t n ) L n 1

其中:a n 和 n由初条件确定。
( n 0项无意义,舍去)
分析: n 定义, n ( z , t ) an cos( z ) cos( nt n);为两端 L 自由均匀细棒纵振动的 第n阶简正振动位移函数。 前2阶简正振动的振幅在棒 中的分布示意图:
[2]均匀细棒纵振动的比阻抗转移公式:
分析棒中波场的传播特性:棒为有限长,则由于端面 的反射,在棒中存在相向传播的平面波:
位移函数为:
(z , t ) Ae j (t kz) Be j (t kz) ;
Ae
j (t kz )
k ;
c0
ARe
j (t kz )
作业:理想流体 c,在z 0处有法线声阻抗率为 Zn的 界面;有谐合平面波沿 z坐标轴正向传播入射到 的界面 上。试求: ( 1 )界面的声压反射系数 和振速反射系数; (2)波场在z处的波阻抗;
2-87、2-88、2-89(选)
2-91、2-96
sin(k z L ) 0 k z L n

n kz kn L
n 0,1,2,3...... k z n n k n c0 c0 L
又 k z
k z
c0
综上,可得: n n n ( z ,t ) A cos( z ){ C cos( c0 t ) D sin( c0 t )} L L L n 0
又 Tzz E zz (z ) 2 E 2; dt z z
2 2

d 又 小振幅条件下, 2 2 dt t
2 2

1 2 2 0; 2 z c0 t
稳态纵振动
方程和边界条件 2 ( z, t ) 1 2 ( z, t ) 2 0 2 2 z c t 0 ( z, t ) F0 cost ( z, t ) z 0 0; SE z z L
用‘分离变数法’ 求解,可得形式解:
2 2
其中:c
2 0
E

(!!)均匀细棒小振幅纵振动 的波动方程
思考题:为什么由均匀细棒纵振动的近似理论得到
的均匀细棒纵振动的波动方程与流体波动方程形式
一样。?
2)均匀细棒纵振动的波动方程的形式解:
2 ( z , t ) 1 2 ( z , t ) 2 0 2 2 z c0 t 用‘分离变数法’ 求解,可得:
z 0
; 则有:
z 0
c0 Z 2 jkE(1 R ) Z2 ; R j (1 R ) c0 Z 2
c0 ( 2 ) c0 E
k

棒中z处的比阻抗: ~ Tzz ( z , t ) jkEA(e j (t kz) Re j (t kz ) ) Z ( z, ) ~ u ( z, t ) jA(e j (t kz) Re j (t kz) ) ( Re jkz e jkz ) c0 jkz jkz ( Re e )
不同阶简正振动函数在 z [0, L]彼此正交;并且所有阶 简正振动函数构成正交 完备函数族。
正因如此,给定初条件 的位移分布函数和振速 分布函数, 利用简正振动函数在 z [0, L]的正交完备性,进行傅 立叶 级数展开可得形式解中 的an和 n值。 结论:自由振动时各阶 简正振动函数的幅值和 初相位, 决 定于初条件。
1 2n L n c0 2 2 1 2n n c0 ; 2L 位移共振频率 : 1 2n fn c0 4L n 0,1,2....


4o 均匀细棒纵振动的阻抗转移公式(电传输线类比) [1]细棒纵振动的比阻抗: (这里的比是类似的意思)
~ Tzz ( z ) 定义, Z ( z , ) ~ uz ( z ) 为细棒纵振动的比阻抗 。
用‘分离变数法’ 求解,可得形式解:
( z , t ) { A cos(k z z ) B sin(k z z )}{C cos( k t )
kz
z
D sin( k z t )} 其中:k z
k
c0
z
;
代入边界条件 ( z ,t ) 由: 0 z z 0
(3)只考虑 z 方向的应力分量;其它方向应力分
量可略。
1)均匀细棒小振幅纵振动的波动方程
细棒中取dz段,建立运动方程:
体元dz在z方向受力: Tzz ( z ) f S ( z dz)Tzz ( z dz) S ( z )Tzz ( z ) S dz z d 2 Tzz ( z ) d 2 Tzz ( z ) Sdz 2 S dz; 2 dt z dt z
分布参数振动系统与集 总参数振动系统的自由 振动比较:
[1]分布参数振动系统的自 由振动是以简正振动方 式进行; 能够以多个固有频率作 阶简正振动。 [2]n个自由度的集总参数振 动系统的自由振动也以 简正振 动方式进行, 但其最多有n个固有频率, 各自由度上最多有 n 个简正振动迭加。
3o 例二:一端固定另一端谐合力激励下均匀细棒的
( z , t ) g ( z) t t 0
[2]均匀细棒纵振动的边条件类型:
A )固定边条件:(端点固定不动,位移为零)
(z ,t ) z 端点 0
B) 自由边条件:(端点自 由,应力为零) ( z ,t ) z 0
z 端点
C )质量负载边条件(端点联结刚性质量块) ( z ,t ) SE z M
这里,设R是位移波在棒端 ( z 0)的反射系数。 则,振速函数为: u ( z, t ) jA(e j (t kz ) Re j (t kz ) ); t
应力分量函数为: j (t kz ) j (t kz ) Tzz ( z , t ) E jkEA(e Re ); z ~ Tzz 如果,已知终端比阻抗 :Z 2 ~ u jkEA(e j (t kz ) Re j (t kz ) ) jA(e j (t kz ) Re j (t kz) ) Z2



c0
L)
F0 Sc0 cos( sin( L)

c0
; L)
BD 0

( z, t )
F0 Sc0 cos(

c0

c0
z ) cos(t )
分析:
( z ,t )
F0 Sc0 cos(

c0
sin( L)

c0
z ) cos(t )
显然: cos(

c0
L ) 0时,系统发生位移共振。
1o均匀细棒纵振动的近似理论
均匀:棒的材料参数、棒的截面均匀。(一样) 细棒:棒的截面最大线度远小于棒中弹性波的波长。
纵振动:沿棒的长度方向振动。(如图)
均匀细棒纵振动的近似理论中‘近似’的含义:
在细棒条件下,在分析棒纵振动时可以近似认为:
(1)只考虑 z 方向振动;其它方向的振动可略。
(2)在垂直于 z 轴的同一个截面上振动相同。
定义: 分布参数系统自由振动 时,各阶简正振动的频 率为系 统的固有频率。 分布参数系统有 多个固有频率;其中最 低的固有频率 称作基频;其它固有频 率称作泛音频率。 例:
n nc0 fn 为两端自由均匀细棒纵 振动第n阶简正振动 2 2 L
的固有频率。
两端自由均匀细棒纵振 动基频 : c0 f1 2L 两端自由均匀细棒纵振 动第n阶泛音频率: nc0 fn nf1 2L 两端自由均匀细棒纵振 动第n阶泛音频率是基频 的n倍谐音频率。
z 端点
2 ( z ,t ) t 2
z 端点
D )激励力作用边条件(端 点有激励力作用) ( z ,t ) SE z f (t )
z 端点
2 例一:两端自由均匀细棒的自由纵振动
o
方程和边界条件 2 ( z, t ) 1 2 ( z, t ) 2 0 2 2 c0 t z ( z, t ) ( z, t ) 0; 0 z z L z z 0
( z, t ) { A cos(k z z ) B sin(k z z )}{C cos( k t ) D sin( k t )}
kz
z z
其中:k z
k
c0
z
;
k z、A、B由边条件确定; C、D由初条件确定。
[1]初(始)条件: 初始位移分布: 初始位移分布:
( z , t ) t 0 f ( z );
c0 Z 2 将R 代入上式;可得阻抗转 移公式: c0 Z 2 c0 Z 2 jkz jkz c0 ( e e ) j tg (kz) 1 c0 Z 2 Z2 Z ( z, ) c0 Z 2 c0 Z 2 jkz jkz Z2 j tg (kz) 1 ( e e ) c0 c0 Z 2
( z, t ) { A cos(


c0
z ) B sin(

c0
z )}{C cos(t ) D sin(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