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及银行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票据贴现业务风险及防范
票据贴现业务风险及防范
今年以来,银行加大了对票据贴现业务的拓展力度,推动了票据业务快速发展。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风险一:受理伪票的风险。
随着犯罪分子制假水平的提高,“克隆汇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由于受防伪鉴别机具以及验票人员鉴别能力所限,基层存在受理伪票的风险。
风险二:背书瑕疵的风险。
在背书转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背书不连续、回头背书等现象,影响汇票到期承兑结算,造成退票或逾期付款的风险。
风险三:资料真实性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未仔细核对贴现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贸易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
在此情况下,汇票到期一旦不予付款,贴现企业又以无资金偿债,拒绝承担责任,就给银行追索资金增加难度。
面对这些风险,票据行业的票易安平台认为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
措施一:注意从外观上鉴别真伪。
银行承兑汇票的印制有着严格规定,可以从其色泽、尺寸、花纹图案等特点进行辨别。
措施二:注意从票面记载事项上鉴别真伪。
如付款行全称填写、日期填写规范等等。
措施三:对票据背书印鉴不清晰的,要求企业出具相关证明,有明
显问题的不予办理。
措施四:加强对贴现资料的审查。
尤其对初次到办理贴现的企业,应要求其提供完整的相关资料,审查其资信状况,审查其与前手背书转让人是否存在真实的贸易关系。
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商业汇票是重要的资金融通工具,不仅能满足供求双方的资金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货币市场规范发展。
关键词:票据业务问题及对策0 引言商业汇票是重要的资金融通工具,不仅能满足供求双方的资金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货币市场规范发展。
2003年以来,基层票据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经历了超常发展、业务萎缩到理性复苏的过程。
1 当前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票据业务市场创新不足,过分依赖于银行承兑汇票。
由于受企业信用状况的制约,金融机构出于规避业务风险的目的更加愿意办理银行承兑业务,商业承兑业务基本上不予办理,签票、用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缓慢。
人民银行再贴现窗口指导作用减弱,再贴现政策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1.2 票据职能异化严重,扭曲了票据的本质内涵。
一是“以票引存”情况突出。
即在企业存入一定比例保证金,有的甚至是100%保证金的前提下银行为企业开出承兑汇票,金融机构获得了保证金存款,而且保证金存款的比例占整个存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是连环套开票据。
企业取得票据后,又将持有的汇票在其他金融机构贴现取得资金,再以存款的形式转入承兑银行再开出票据,这种方式影响了存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造成了社会信用虚增。
三是“多头”开票。
一些企业为了取得资金,同时在多家银行申请承兑汇票业务,由于银行之间缺少沟通,导致企业多头开票,风险高度集中。
一些关联企业采取相互背书的方式,在各关系企业之间来回“倒票”,套取银行资金。
四是成为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工具。
由于目前金融统计口径将贴现纳入贷款指标统计,加之与贷款相比,贴现业务风险低、审批手续简便,部分银行通过大量办理贴现,以达到扩大贷款基数、降低不良资产占比的目的。
1.3 票据市场的转贴现业务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点。
转贴现业务票据买卖双方都是金融机构,风险要大大低于票据直贴,但是仍存在着风险点。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一)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
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
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
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
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
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商业票据作为一种便利的结算和融资工具,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制度乃至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我国票据市场在经过1998年至2000 年的快速发展和2001 年的标准整顿之后,逐渐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02 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较上年有大幅增长,特别是转贴现业务量增长迅猛。
截至2002 年11 月末,贴现和转贴现余额高达5400 亿元,比年初的3000 亿元增长了80%。
同时,票据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再贴现业务已成为央行调控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但是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
票据的基础是信用。
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业务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
而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疑心,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
“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利用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套、骗银行信用,迫使银行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原则,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
从商业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市场中不容易被接受, 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
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一)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1. 背景介绍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提供票据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之一,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2. 风险点及防范措施2.1 假票风险•防范措施:–检查票据印章和票面,确认真实性。
–进行政府监管部门认可的检验仪器检测。
–实施二次验票,与对应的出票人核实信息。
2.2 失效票风险•防范措施:–核对票据到期日,确保在有效期内。
–尽早到期预警,提醒持票人及时兑现或续期。
–建立票据交换平台,加强票据信息共享。
2.3 风险集中度风险•防范措施:–控制银行票据集中度,避免过多票据集中于少数客户。
–稳定业务网络,寻求更广泛的市场获取票据客户。
–定期评估票据风险集中度,及时调整风险防范策略。
2.4 资金链断裂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票据出票人及付款人的信用调查。
–提高风控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并应对信用违约风险。
–设置充足的坏账准备金,以应对资金链断裂带来的损失。
2.5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票据存管和流转环节的安全管理,防止票据信息泄露。
–提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数字签名、加密等保障票据安全性。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演练、培训及检查。
3. 风险监测与应对•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
•制定应急预案,规定风险事件的处置流程。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的落实。
4. 综合管理及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
•定期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推动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上是对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的详细介绍,银行在开展票据业务时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加强风险防范和监测,确保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风险教育与培训•开展员工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票据业务风险的认识。
•每年组织风险教育活动,宣传风险案例,引导员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一、引言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其自身的信誉和专业能力,在客户与金融市场之间扮演着纽带的角色。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业银行的活动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成为金融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其中,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为经济交流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便利。
然而,与票据业务相关的风险也同样无处不在,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票据业务的特点和形式入手,分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对银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1. 票据业务的定义票据是由出票人签发、载有特定金额和期限、承诺在到期时支付给收款人特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在银行业中,票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承兑、贴现、转贴现等方式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结算和支付等服务的业务活动。
2. 票据业务的特点和形式(1)票据是有价证券,具有流动性和转让性。
(2)票据市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涉及商业银行、企业、个人等多个群体。
票据市场也被称为短期资本市场,具有以大量高流动性、高风险和高回报为特征的市场。
(3)票据业务以商业银行为中心,而商业银行则是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4)票据的形式多样,包括汇票、支票、本票等不同种类。
三、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方或保证人无力或不愿意履约而导致的损失。
在票据业务中,银行作为票据的承兑人或贴现人,若票据在到期时无法按期兑付,则存在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借款人的经营困难或破产、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不完善等。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因市场利率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票据业务通常是短期融资和投资,但也存在较长的到期时间。
若利率变化较大,则可能导致该业务的盈利风险不断增加,或者可能导致该业务的亏损。
3.市场风险票据市场是一个高流动性、高风险的市场,市场波动性较大。
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
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202*-12-0809:53:32)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风险预警风险提示第7期(总第7期)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2*年12月8日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近年来,由于银行票据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违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票据业务已成为继银行贷款风险之后的又一重大风险业务。
为了制止违规操作行为,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现将当前银行票据业务违规形式和相关操作风险提示如下。
一、当前银行票据业务违规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一)集团公司通过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套取信贷资金。
集团企业内部组织关系错综复杂,关联方交易频繁,资金往来较多,交易的真实性难以认定。
目前,一些关联企业利用关联关系虚假交易,签发大量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性票据套取银行资金,以满足其自身资金的需求。
(二)企业相互串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骗取银行承兑。
按照银行承兑汇票有关规定,当出票人向银行申请承兑时,购销双方只是签订了购销合同,商品交易并没有发生,而银行审查商品交易的主要依据是购销合同,一些企业相互串通签订假购销合同,骗取银行承兑,获取银行信贷资金。
(三)内外勾结,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内外勾结作案是当前票据案件新的趋势和特点。
不法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通过更改票面要素变造票据或盗取银行票据防伪技术,采用高科技手段“克隆”票据,内外勾结违规开立、贴现质押银行承兑汇票,诈骗银行信贷资金。
(四)银行审查不严,违规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据相关资料显示,少数银行为了追求票据业务规模和表外业务收益,擅自降低票据业务准入门槛,对票据贸易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对有关证明文件核查不严,必备要素不齐全,增加了票据业务风险。
目前,这类问题在全省农村信用社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当前银行票据业务违规操作行为的主要原因据分析,导致票据业务违规操作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银行承兑汇票制度不尽完善,业务操作规程不严密;二是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存在漏洞;三是审核不严,违规操作;四是经办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已成为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方式,并对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
在当前股市行情转暖的情况下,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或回流向股市或期市,这对商业银行又将构成极大的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促进我国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已成为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方式,并对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
在当前股市行情转暖的情况下,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或回流向股市或期市,这对商业银行又将构成极大的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促进我国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
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商业银行一、票据业务发展现状1、票据业务发展迅速与风险增长共存以来,虽经历了再贴现率的大幅上调和再贴现规模的扩大与收回,但票据业务一直发展迅速,业务总量成倍增长。
票据贴现余额、累计签发量和累计交易量分别为1.28万亿元、5.87万亿元和10.11万亿元,分别是的10.7倍、8.4倍和11.1倍。
至今,虽然票据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截至到底,商业汇票承兑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30.9%;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9万亿元,同比增长50.4%;票据承兑、贴现累计融资量合计超过20万亿元,全年新增票据融资0.65万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高达13.2%。
短期信贷资产票据化现象已经普遍存在,由此说明我国票据业务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在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问题接踵而至。
信用膨胀和泡沫时有显现,各种非理性竞争行为屡禁不止,犯罪分子内外勾结从事票据诈骗活动,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在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托收的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由此而产生形式多样的经营风险,甚至潜伏着系统性的信用危机。
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给银企双方带来了“双赢”效果。
随着金融机构对票源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影响票据业务发展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制约了票据业务的拓展。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碰到的困难,科学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票据业务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一个亟需引起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1 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票据交易的工具少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为支票、银行本票、商业汇汇票和银行卡等,在这些传统的支付工具中,商业承兑汇票占比很低。
而国外常见的商业本票、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基金等其它交易工具在我国票据市场中还尚未推出。
1.2 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少目前参与我国票据市场的主体仅为有限的金融机构及小部分优良企业或缴存全额保证金的企业,特别是在票据一级市场上,除了银行外,能够被社会公认和接受的其它主体十分稀少,由此导致一级市场创造的票据量相对有限。
1.3 票据市场不统一至今我国没有形成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等全国集中统一的票据市场,局部性、区域化特征明显: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流通交易市场,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二是跨区域的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业务量较小;三是商业票据贴现或转贴现业务受再贴现指标的影响较大,而再贴现指标的分配较为分散,不利于票据的市场化流动和票据市场的统一;四是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登记、查询、鉴证等机构。
1.4 票据交易不活跃目前,市场主体对商业票据的认识程度不高,许多人仅仅把票据作为一种结算工具,把贴现当成一种融资手段,而没能把票据当作有效的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手段和可随时调整资产组合的流动性工具,很多票据在到期兑付以前并没有真正流动起来,票据的流通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票据中介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建议
票据中介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建议据对2011~2016年部分媒体报道的票据案,以及调查的票据案分析,大部分票据案均有票据中介参与,运作模式已从传统的信息服务中介演变成资金中介、借壳交易及互联网票据理财等多种类型,利益来源逐渐从中介服务费演变成资金利差、期限错配等形式混合。
目前,票据中介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和线上化趋势,从业人员部分来自银行机构,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经验,对票据市场的监管构成较大挑战。
一、运作模式(一)“资金中介”模式。
“资金中介”是目前票据中介市场的主要模式。
票据中介以自有资金或带托付收票,自有资金收票贴现利率高于带托付贴现利率,且贴现资金到账时间分实时与隔夜。
具体操作流程:一是票据中介注册空壳公司,在银行开立工具结算账户;二是从企业买断(或带托付)票据;三是将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四是通过控制的空壳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及虚开增值税发票到银行办理贴现;五是获取贴现资金后,或将买断的票据直接划转至自有账户,或将带托付票据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见图1)。
图1.“资金中介”模式流程图(二)“借壳交易”模式。
票据中介根据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资金情况,在商业银行开立大量空壳公司以及工具账户,通过撮合、过桥等方式,帮助银行灵活调整资金和规模的匹配,其同业账户作为资金交易流转平台,把原本银行不能合规持有的票据转为合规持有,最终实现综合收益。
如股份制银行A不允许贴现农村信用社B开出的票据,但可以贴现城商行C的票据;城商行C 可以贴现农村信用社B的票据。
这种情况下,票据中介通过撮合城商行C作为过桥通道,由农村信用社B先把票据贴现给城商行C,再由城商行C转贴给股份制银行A,从而实现转贴原属于农村信用社B的票据(见图2)。
图2.“借壳交易”模式流程图(三)“互联网票据理财”模式。
融资企业将持有的票据通过互联网票据平台(票据中介)办理质押和托管,平台设计理财产品并发售,投资者通过平台购买理财产品,票面兑付额与票据借贷产品购买额之差为理财收益,银行机构、平台、投资人等分享理财收益,所有费用由融资人承担。
商业银行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风险预警要点和排查方法
江苏
XXX
广东
XXX
天津
XXX
14
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提示和排查
行业风险特征
政府融资平台
5、关注项目短期偿债风险。 大部分融资平台主要从事投资回收期较 长的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等公益性项目, 短期盈利能力较低。
3、区(县)级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相对较弱。
4、“土地财政”不可持续。
6、平台贷款已进入集中还款高峰期。
损。 航运业不景气严重冲击造船行业,船东弃船、订 单不足、延期交船等事件频发。 国内外银行业普遍压缩航运、造船业信贷规模, 加剧了相关企业的资金链风险。 船舶价格下跌并持续低位徘徊引发抵押不足值风 险。
10
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提示和排查
航运、造船
实施全名单制管理
密切监测航运市场主要指
8
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提示和排查
房地产
严格落实总量控制计划,继续 推进名单制管理 关注重点业务地区和三四线城 市 关注企业多渠道融资及偿债的
能力。
加强押品评估管理 防范对关联领域的风险蔓延
管控 要点
9
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提示和排查
航运、造船
行业风险特征
全球航运业运力过剩问题依然严重,企业持续亏
15
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提示和排查
管控要点
政府融资平台
总体要求:继续实行名单制管理,全口径融资平台贷款较年初不增加,退出高风 险、低收益客户和区县级平台,按照审计署政府性债务分类标准加强风险监测。
① 自身现金流覆盖情况不符合之前银监会核定的四分 类结果。 ② 无法准确评估地方政府偿债能力,重点是区县级及 以下的平台。 ③ 项目存在合规性和建设经营风险,包括:资本金不 达标、审批文件和手续不合法不齐全、贷款挪用、 未完工项目且存在资金缺口、可研报告现金流预测 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④ 抵质押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不完备,包括:抵押权证 手续不齐备、抵押物为公益性资产(如医院、学校 大楼等)。 ⑤ 资产负债率超过70%。 ⑥ 当地政府曾挪用财政补贴。 ⑦ 贷款期限与项目不匹配,导致还款来源无法落实。
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银行业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之八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风险点1:票据转贴现交易不背书风险描述:出让方转让票据时,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受让方,受让方也未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名称。
风险表现:不法人员将未背书的票据进行恶意背书并私自转让,挪用票据款项,导致银行资金损失;票据未背书,导致在票据出现纠纷、或涉诉等非正常解付情况时,影响持票方正常主张票据权利。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对于贴现、转贴现的纸质票据,严格按照《票据法》关于“票据转让应当背书并交付”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32号)“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有关规定进行背书。
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背书交付相关规定,防止银行合法权益悬空.风险点2:票据质押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风险描述:将票据以质押方式交予他人时,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
风险表现:票据质押交付时,未在票据上明确质押这类“部分票据权利"转让行为即交付票据给质权方,此易给质权人在质押期间以自身名义与第三方交易带来便利,存在风险隐患。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按照《票据法》规定进行质押背书。
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票据法》“票据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相关规定。
风险点3:票据实物保管不善风险描述:未妥善保管票据,票据遗失、灭失或被他人冒领,勾结外部人员私自出借票据,偷盗库存票据另行转让,假遗失真盗用,假票掉包真票.风险表现:买入票据未及时入库保管,未设立出入库登记簿或出入库登记流于形式,未认真进行账实核对和实物盘点。
防范措施:票据的交接、拆包、验票和入库过程在电子监控下进行.业内良好做法:票据买入存续期,实物票据必须入库保管。
票据出入库需做好交接登记,办妥交接手续。
对有价单证实行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核对,及时进行盘点。
XX银行授信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XX银行授信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业内良好做法:一是对贸易背景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客户的真实贸易背景,核实贸易合同、等资料的真实性。
二是对票据融资业务,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贸易合同、等证明文件,并进行严格审核。
最低防控要求:对客户的贸易背景进行核查,确保客户提供的贸易背景真实可靠。
二、贷中管理环节风险点1:贷款资金监管不到位风险描述:银行未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导致客户使用贷款资金违规或挪用。
风险表现:此风险点使银行无法及时发现客户的违规行为,导致银行的资金损失。
业内良好做法:一是建立贷款资金专用账户,对客户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是定期进行客户的现场检查,核实客户的资金使用情况。
最低防控要求:建立贷款资金专用账户,对客户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风险点2:贷款担保不到位风险描述:银行未对担保物进行抵质押登记,或者抵质押登记不完备,导致在出现违约情况时无法及时处置担保物。
风险表现:此风险点使银行在追偿时无法及时处置担保物,导致银行的资金损失。
业内良好做法:一是对担保物进行抵质押登记,并及时更新登记信息。
二是定期对担保物进行评估,确保其价值与贷款金额相匹配。
最低防控要求:对担保物进行抵质押登记,并及时更新登记信息。
三、贷后管理环节风险点1:客户违约处置不及时风险描述:银行未及时对客户违约行为进行处置,导致违约风险进一步扩大。
风险表现:此风险点使银行在客户违约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银行的资金损失。
业内良好做法:一是建立违约处置机制,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二是对违约客户进行分类处置,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最低防控要求:建立违约处置机制,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风险点2:客户信用状况变化未及时监测风险描述:银行未及时监测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导致信用风险进一步扩大。
风险表现:此风险点使银行无法及时发现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导致银行的资金损失。
业内良好做法:一是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重要经营领域之一,虽然能够为银行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但也伴随着各种风险。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了中间业务风险的类型和原因。
针对这些风险,文章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加强监管和审计等防范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水平,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
文章总结了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监管、审计、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越来越成为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中间业务包括信用证业务、外汇业务、票据业务、担保业务等,这些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随着中间业务规模的扩大,其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中间业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
这些风险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加强监管和审计,才能有效应对中间业务风险带来的挑战,确保商业银行的风险可控,实现持续稳定的经营和发展。
完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中间业务的概念、特点以及风险类型和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可以帮助银行业机构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从而提高银行中间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为金融行业的风险防控和监管提供有益建议。
票据业务及风险防范1
票据业务及风险防范1票据业务是指通过票据作为支付工具进行交易的一种方式。
票据是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债权凭证,可以用于结算货款、借贷、转移资金等。
票据业务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广泛应用,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并提高资金流动性。
然而,票据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票据业务的风险之一是票据失窃或遗失。
由于票据具有一定的价值,一旦票据丢失或被盗,就有可能被他人冒用或转让给他人。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和个人应妥善保管票据,尽量避免将票据随意放置或交给不可靠的人员。
其次,票据业务的风险还包括票据背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票据的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过程。
在背书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审慎检查,可能会导致票据的非法转让或虚假背书。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和个人在进行票据背书时应仔细核对票据的真伪、背书人的身份和签名等信息。
此外,票据业务还存在着假冒票据和伪造票据的风险。
假冒票据是指通过伪造或仿制票据的方式进行欺骗和非法获取利益。
伪造票据是指以虚假或不实的事实作为票据内容进行制作和使用。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和个人需要加强对票据的真伪鉴别能力,及时报警和举报发现的假冒和伪造行为。
最后,票据业务还存在着支付风险。
票据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如果在支付过程中出现延迟或拒付的情况,将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和不便。
为了降低支付风险,企业和个人应选择可靠的票据出具人和承兑人,并在交易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总之,票据业务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资金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企业和个人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妥善保管票据、审慎背书、鉴别真伪、选择可靠交易对象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并提高票据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票据业务及风险防范票据业务是一种重要的支付和融资工具,不仅广泛应用于商业和金融领域,也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和提高资金流动性。
然而,票据业务也存在各种风险,包括票据失窃、虚假背书、假冒伪造等。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关键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关键风险点及防范措施马祎荣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传统表外信贷业务,在客户营销,获取优质客户的综合性收益,维护和稳定客户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这项业务也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欺诈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在生产流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引发的票据案件也时有发生,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存在一定挑战。
虽然近两年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防范票据欺诈风险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整个银行承兑汇票中的占比仍然偏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整体风险不容忽视。
为有效防范纸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促进业务健康持续发展,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其业务特点,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概念及特点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具体是指承兑人接受出票人的付款委托,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对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银行承兑汇票区分为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其中,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银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银行或财务公司。
银行承兑汇票之所以市场需求较大,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在于其自身具有的几个特点。
一是无金额起点限制,兼具结算和短期融资功能。
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无最低金额限制,能够满足各类经济活动的结算需求。
对于经济活动买方即出票人来讲,可以通过申请银行承兑汇票满足短期资金融通需求,且相比流动资金贷款而言,财务成本相对较低。
二是具有增信功能,促成经济交易。
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银行将无条件付款,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更利于促成经济活动中的各类交易。
三是具有较高的流通性,可进行背书转让或申请贴现。
银行承兑汇票在到期日前,可背书转让或直接申请贴现,相对于商业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流通性。
二、关键风险点解析银行承兑汇票因其具有上述结算融资功能、易流通等特点,且通过银行贴现后可直接获得现金。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一、主要风险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风险:指银行员工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因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
例如,错误的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票据审核等。
2. 欺诈风险:指不法分子利用支付结算业务进行欺诈活动,给银行和客户带来损失的风险。
例如,虚假交易、洗钱等。
3. 法律风险:指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导致法律纠纷或处罚的风险。
例如,客户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4. 信用风险:指银行在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因客户违约或破产等原因,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例如,客户未能按时还款、供应商违约等。
5. 技术风险:指银行在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时,因技术故障或安全漏洞等原因,导致服务中断或数据泄露的风险。
例如,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
二、防范措施针对以上风险点,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同时,应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审查和优化,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强化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考核。
3. 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同时,应加强对交易数据和账务记录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和风险事件。
4. 积极推广安全支付方式:银行应积极推广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如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降低传统支付方式的风险。
同时,应加强对新型支付方式的监管和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风险趋势。
5.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应加强对客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客户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浅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1 、 承兑及贴现业 务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依据《 票据法》 第 十条规定 , 票据 的签发 、 取得 和转让 , 应 当以真实 的交 易关系 和
债权债务关系为基础 , 严禁签发 和流转融 资性 商业 汇票 。然而 ,
垫款居高不下 、 监 管力度不断加强 、 票据 案件屡见不 鲜等 , 这些 都给票据业 务的风险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票据按照承兑人 的不 同,可 以分为银行承兑 汇票及商业 承兑 汇 票②; 转贴 现业 务按照交易类 型的不同 , 又可以分为买断式转贴
的票据 , 成 为当前 商业银行 票据 业务管理中屡查屡犯 、 屡禁不 止
的问 题 。
现及 回购式转贴现。当前 , 商业银行 票据业务面临 的主要风险类 型有 : 信用 风险、 合规风险 、 操作风险 、 市场风险 、 道德风险 。
升, 到 期 兑 付 出现 困难 ; 还 有 个 别 是 因为 银 行 对 承 兑 业 务 办 理 不
够 审慎 , 对 出票人 资信情况 、 资金来源 等审查不够 严格 , 客户借
机开立融资性 票据 , 到期无力结清造成 的。
偏紧 , 企业融资 困难局 面持续 , 民间借贷活动的生存土壤未得到
( 一) 信用风险
在实 务中 ,由于银行对票据 贸易背景 真实性 的验证主要通
过企业提供 的合 同和发票等材料 ,无真实 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 主要表 现形式有 : 企业重复利 用 、 变造涂改合 同要 素 、 虚 构合 同 或故意提供瑕疵合 同; 关联企业之间虚构交易 , 互以对方作为收
款人 ; 发票要 素与合 同不相符 , 或 先提供发票 后注销 作废 , 或干 脆利用伪变造发票等 ; 企业在多家银行分别授信 , 利用银行间信 息不 对称 、 或者银行追求保证 金存款沉 淀等情况 , 通过 “ 存人 保 证金一开票一贴现一再作保证金一再开票 ” 的循环方式 , 滚 动开 票, 放大信用 , 套取资金。 2 、 票据掮客参 与票据流转 。 近几年来 , 由于资金流动性持续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和防范对策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票据法规不够完善。
现行的《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 《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对银行承 兑汇票承兑和贴现、再贴现的有关规定不够详尽, 实务操作中难以准确地把握。从票据解付环节的纠 纷来看,各商业银行执行尺度宽严不一,存在随意 性。
2.市场监管不到位。
由于监管部门对业务发展规范、讲求信誉的银 行缺乏明确的政策鼓励措施,对违规操作、不讲信誉、 经营风险较高的银行缺乏动态的掌握和控制,致使 部分银行在日常交易监督松弛的状态下,凭侥幸心 理进行违法违规操作,放宽票据承兑和贴现条件, 违规降低保证金交存比例和贴现利率,形成同业间 的恶性不正当竞争,扰乱正常的票据市场秩序。
2.道德风险。 即是指社会上或银行内部的一些不法人
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 据
“调包”或者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 变
造贸易合同及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有意 识地诈骗银行资金而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
的风险。
3.票据的保管风险。 即是指票据因保管不善造成的票据毁损、
遗失或被盗窃而形成的风险。票据的保管风 险伴随在票据业务的整个过程中,如空白票据 的保管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卡片保管风险、 贴现票据的保管风险、转让票的保管风险、 票据交接风险,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防控要求:合同资料应该真实、完整。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禁止票据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远期回购协议的方式规避监管。
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背书交付相关规定,防止银行合法权益悬空。
风险点2:票据质押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
风险描述:将票据以质押方式交予他人时,未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
风险表现:票据质押交付时,未在票据上明确质押这类“部分票据权利”转让行为即交付票据给质权方,此易给质权人在质押期间以自身名义与第三方交易带来便利,存在风险隐患。
最低防控要求: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客户结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合理确定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要加强银行承兑业务的统一授信管理,科学核定客户票据业务授信规模。要加强票据业务统一授权管理,原则上支行或一线经营单位仅负责票据承兑和直贴业务,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业务由总行或经授权的分行专门部门负责办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低风险”业务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范围,要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审核、审批职责,要严格按照业务权限、交易对手准入清单和同业授信额度开展同业票据业务。
风险点5:票据交易合同签署不规范
风险描述:票据交易合同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合同签署不规范易造成交易纠纷,产生风险隐患。私下签署违规条款更是存在极大的合规风险。
风险表现:票据交易未签订相关协议文本,协议签订不规范,如合同印章漏盖或不清晰,版本或业务品种、相关要素填写错误,合同填写的内容被修改,存在大量空白部分等,或私下签订不符合监管规定的协议文书和条款,如签订远期回购协议等。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按照《票据法》规定进行质押背书。
最低防控要求:严格执行《票据法》“票据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相关规定。
风险点3:票据实物保管不善
风险描述:未妥善保管票据,票据遗失、灭失或被他人冒领,勾结外部人员私自出借票据,偷盗库存票据另行转让,假遗失真盗用,假票掉包真票。
业内良好做法:禁止未收妥票据先垫付资金,或未收到票据款项先交出票据。资金应由票据转入行将资金划入票据转出行在本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不得转入票据转出行在他行开立的账户。
最低防控要求:银行业机构要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交易资金账户统一管理。票据买断、卖断、买入返售、卖出回购资金应由票据转入行将资金划入票据转出行在本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不得转入票据转出行在他行开立的账户,防止随意开户和资金体外循环。应明确专门部门负责交易资金账户的监测和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规范账户特别是异地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倒打款”行为。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票据背书管理,对于贴现、转贴现的纸质票据,严格按照《票据法》关于“票据转让应当背书并交付”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32号)“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关规定进行背书。
最低防控要求:银行业机构要完善银行承兑汇票的监测和查库制度,加强票据集中保管。对贴现、转贴现、质押票据应作为重要会计凭证入库,由总行或经授权的分行专门集中保管,支行或一线经营单位不得自行保管。
风险点4:资金收付不符合业务规范
风险描述:违反资金划付流程,资金划转账户不符合业务规范。
风险表现:违反资金划付流程,未见票、审票先垫付资金,资金划转账户不符合业务规范,资金划入交易对手同业户,外循环,不入银行大账,规避监管。
风险点6:银行人员与票据中介勾结
风险描述:近年,票据中介活跃在票据市场,深度介入票据业务各个环节,有的联合银行以开立“异地同业户”形式违规票据交易,扰乱市场秩序。
风险表现:银行人员与票据中介勾结,离行离柜大量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业务,并利用“同业户”违规开展票据转贴现。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中介办理票据业务,甚至出租、出借账户和印鉴。
最低防控要求:要强化内控建设,全面树立合规理念,加强员工行为管控。严禁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要严格规范账户特别是异地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倒打款”行为。严防银行票据资金被套取、挪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要合理确定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按照业务实质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防止将票据业务作为调节经营指标和业绩收入的工作,造成银行资金空转。
防范措施:票据的交接、拆包、验票和入库过程在电子监控下进行。
业内良好做法:细化业务操作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力,防范员工“有章不循”。加强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关注“八小时”以外员工动向。职责分离,形成有效的岗位制约和监督管理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设立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从严问责。
《银行业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之八
票据业务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风险点1:票据转贴现交易不背书
风险描述:出让方转让票据时,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受让方,受让方也未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名称。
风险表现:不法人员将未背书的票据进行恶意背书并私自转让,挪用票据款项,导致银行资金损失;票据未背书,导致在票据出现纠纷、或涉诉等非正常解付情况时,影响持票方正常主张票据权利。
风险点7:与不符合准入资格的机构开展票据业务
风险描述:有的银行重业务营销,轻风险管控,与不符合准入资质的机构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
风险表现:与未经票据业务授权的分行或支行开展票据业务,与超授信甚至无授信资格的机构开展票据业务,与不符合转贴现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等。
业内良好做法:加强员工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票据业务能力和合规意识。加强票据业务客户准入管理,合理确定交易对手授信总额。将“低风险”业务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范围,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审核、审批职责。
风险表现:买入票据未及时入库保管,未设立出入库登记簿或出入库登记流于形式,未认真进行账实核对和实物盘点。
防范措施:票据的交接、拆包、验票和入库过程在电子监控下进行。
业内良好做法:票据买入存续期,实物票据必须入库保管。票据出入库需做好交接登记,办妥交接手续。对有价单证实行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核对,及时进行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