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唐太宗李世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前提下统一了全国,在其统治前期,进行了各项措施,奠定了唐朝的立国规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巩固了国防,形成“贞观之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在后期,则大不如前,他所统治下的强大的唐朝是建立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剥削劳动人民的血和汗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认清他的两面性。清除对其的阶级偏见,肯定其才能,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

关键词:封建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李世民;玄武门事变;贞观之治;民族政策;法律;一、唐太宗所处的时代

中国的封建社会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时期,从战国到南北朝是前期,从隋唐到鸦片战争以前是后期。在前期,大族豪强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部曲佃客制占居优势地位,在后期,普通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户制占据优势地位。唐太宗处在普通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户制形成和走向成熟的阶段。

前后期这种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体现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矛盾。两者互相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其中,从大族豪强地主土地所有制走向崩溃到普通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成熟,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就是北朝到隋唐实行均田制的时期。从北魏中年到隋末唐初的一百多年中,尽管大族豪强地主的经济、政治力量曾经有过起伏,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均田农民在人口中所占的分量逐渐增长。唐朝的均田令允许一般地主进行小规模的土地兼并,唐政府还用赐田和大量给勋赏功的方法来扶植新兴地主。唐朝的均田令和唐政府的措施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为普通地主成熟奠定基础。

唐太宗所处的时代正是门阀地主已经崩溃(注: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均田农民在总人口中分量最高,普通地主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唐初,门阀地主虽然已经崩溃,但作为意识形态的门阀观念,在社会上还有着广泛的影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二、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的密谋是创建唐朝的开端。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正式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

第一次指挥的大战是对陇古的薛举、薛仁阜父子的战争。在败给对方之后,李世民冷静的分析了敌我形势,坚持了闭壁不战的方针,不论秦军怎样挑战,唐的将领怎样请战,他都不动摇,在彼此相持了六十多天之后,秦军粮尽,唐大胜。其后,又先后复平马邑的刘武周;即俘虏了洛阳的王世充,又镇压了河北的窦建德;还镇压过河北的刘黑(p4页)和·州的徐元朗等。

由此,可以看到李世民战略战术方面的才能:

第一,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优点和弱点,很善于利用自己一方的优点和敌方的弱点。

第二,能从战争的全局出发,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制定战略方针。

第三,在寻找战机、捕捉战机和创造战机方面非常出色,尤其精于掌握何时出击。

第四,具有冷静的策略头脑,顽强的忍耐精神和当机立断的魄力。

第五,注意调查研究和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六,战争中重视乘胜追击,猛打敌方,不让失败的敌人活的喘息的机会。

第七,善于运用己方的优良兵种,即骑兵等。

第八,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三、玄武门事变

唐太宗的皇位不是合法继承得来的,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在长安宫城玄武门杀掉长兄建成和四弟元吉,这就是玄武门事变。

若从封建伦理出发来评论玄武门事变的话,这次事件完全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为了生存,亲情已不复存在,彼此不择手段的进行残杀,争夺最终的统治权。身处于这样一个封建历史环境中,玄武门事件是历史的必然。

但就李世民在竞争中取胜,并不是轻易的。他的得胜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偶然性。因为双方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双方所用的手段基本上是相同的,大致可从以下几点看出:(一)在朝廷大臣的支持者中,李建成居于有力的地位;

(二)在高祖妃嫔的支持者中,由于李建成是太子,拥有多数的支持者;

(三)在京城树立自己的势力这方面,在长安,李建成有东宫兵,李世民有亲王府兵,李元吉有齐王府兵,这些是公开的。但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事变前,有素所蓄养在外的勇士八百余人。就兵力来说,和东宫、齐王府两支力量也一定是超过秦府的。

(四)在地方树立势力方面双方均衡。

(五)收买对方爪牙。李世民在这一点上输于李建成,故其最后只能竞胜建成。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得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玄武门事件却是历史的必然。

四、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主要成就

第一,统一了唐朝的事业。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说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由谁来统一的问题,正所谓“时事造英雄”,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唐太宗拥有远见卓识,在组织和领导方面具有优越条件,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统一。在这方面,唐太宗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但在统一过程中镇压农民军的罪过却又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在经济方面,唐太宗吸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力行均田,劝课农桑,缓和剥削。这些劝农、均田、减赋的措施,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以后的开元的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政治方面,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精选临民的地方行政长官如都督、刺史等。发展科举,重视进士科,实行分权制度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用人和谏”既是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也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唐太宗认为,一人不能遍知天下事,也就不能独断天下之务。因此,一方面,兼听博彩;另一方面,重视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他再三指出“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由此不难看出,唐太宗在经济方面独到的才略,不愧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广纳贤良之才,博听众人之谏。出现“政治修明”的大好局面。

第四,在军事方面,恢复关中十二道的军府,京师戒严等措施加强了封建中央的武力,打退了突厥等的进扰,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天下太平的局面,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安康和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五,在文化方面,置史馆于禁中,以宰相监修,编成晋、梁、陈、北齐、北周、隋各代史书。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开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盟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促使唐朝的走向鼎盛的时期。

但在“贞观之治”的后期发展中却大不如前,贞观十年后,唐太宗日趋奢纵,对人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