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影像诊断(肝胆胰脾脏)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影像诊断(肝胆胰脾脏)

肝脏

肝硬化鉴别诊断
早期肝硬化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中晚期肝 硬化影像诊断不难。诊断中注意,不要遗 漏早期小肝癌,可行MRI肝细胞特异性对比 剂多期增强检查。
肝硬化-外形、肝叶比例、脾大
肝硬化-侧枝血管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再生小结节
肝脏
肝脓肿 1.临床与病理 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分为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以前者多见,单发或多发。感染 途径:经胆道感染、经血行感染及周围组 织感染蔓延。临床主要为发热、肝大和肝 区痛

肝脏
肝硬化 2.超声:首选检查方法,肝脏萎缩且表面凹凸不平,回声弥 漫性增高且呈粗颗粒状,肝内门静脉变细,僵直及迂曲, 末梢不能显示;脾大、腹水及门静脉主干扩张。 3.CT表现: 肝外形的改变: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 晚期可普遍萎缩。 肝密度改变:平扫密度不均—脂肪变性时密度不均匀减低, 再生结节为相对高密度;增强后强化可不均匀。 门静脉高压继发改变:脾大,腹水;门-腔侧支开放。平扫时 腹腔间隙内呈现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蚯蚓状影,增强可证 实为血管影像。

肝细胞癌-平扫表现
低密度Biblioteka 高密度稍低密 度混杂密 度
肝细胞癌—巨块型
Noncontrast
aphase
pphase
delayphase
肝细胞癌—结节型
肝细胞癌—小肝癌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
肝细胞癌—假包膜
肝脏
肝转移瘤 1.临床病理

肝脏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或 者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大多来自门 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结肠、胃、胰等),乳腺癌、肺癌、 肾癌、卵巢癌等也常转移至肝。病理上为多发病灶,易发 生坏死、囊变和出血,较少合并肝硬化和侵犯门脉系统, 临床表现除了原发肿瘤症状外,还有肝大、肝区疼痛、消 瘦和黄疸腹水征。

脂肪肝CT诊断学习

脂肪肝CT诊断学习
第4页/共39页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轻度脂肪肝19例,肝脏平均CT值47Hu (34~59Hu),16例表现为肝血管湮没;中度脂肪肝16例, 肝脏平均CT值31Hu(19~38Hu),11例表现为肝血管反转 显示2;重度脂肪肝12例,肝脏平均CT值8Hu(3~25Hu), 均表现为肝血管明显反转显示,见图1~3。不典型脂肪肝19 例,包括肝岛4例5个灶,局限性脂肪肝7例,不均匀脂肪肝8 例,见图4~6。
第9页/共39页
总之,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般平扫即 可确诊,且不受腹部脂肪和结肠等含气脏器的干扰。不但可以 清楚的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而且能诊断肝脏有无合并其它 占位性病变,并确认脂肪肝的存在、脂肪浸润的程度和范围。 同时CT也是脂肪肝治疗随访的重要手段,当平扫不能确诊时, 可行螺旋CT多期扫描相鉴别。
第10页/共39页
参考文献 1 邱德凯.脂肪肝研究进展.当代医学,2001,48(5):23 2 汤振华.脂肪肝的CT诊断.实用医技杂志,2003,3:177.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标准.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4 Halvorsen RA,Korobkin M .Ram PC,et a1.CT appearance of focal fatty infiltration of the liver.AJR,1982,139:277-281. 5 Lee JKT,Sagel SS,Stanley RJ,et a1.Computed Body Tomography.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1998.722- 723. 6 Petrik M,Zimmermann U,Woenckhaus C.Focal fatty liver-often difficul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iver metastasis.Rofo Fortschr Geb Rontgenstr Neuen Bildgeb Verfahr,2004,176:422-424. 7 Fujikawa K,Shiraki K,Ito T,et a1.Focal spared area in fatty liver mimicking a tumor.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1253-1254.

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ct诊断标准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脂肪肝CT诊断的标准。

1. 脂肪肝的CT表现。

脂肪肝在CT上的表现主要是肝脏密度的改变。

正常肝脏的CT值约为40-60 HU,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CT值明显降低,通常在-10 HU以下。

此外,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在CT上呈现出密度均匀的特点,肝实质与腹壁脂肪之间的密度差异较小。

2.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

根据肝脏CT值的改变和密度均匀性,脂肪肝的CT诊断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Ⅰ度脂肪肝,肝脏CT值下降,但仍高于-10 HU,肝脏密度不均匀。

Ⅱ度脂肪肝,肝脏CT值明显下降至-10 HU以下,但肝脏密度仍不均匀。

Ⅲ度脂肪肝,肝脏CT值明显下降至-10 HU以下,肝脏密度均匀。

3. 脂肪肝CT诊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脂肪肝的CT诊断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临床资料,脂肪肝的诊断不仅依靠CT表现,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脂肪肝的CT表现与其他肝脏疾病有时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与肝脏脂肪变性、肝硬化等进行鉴别诊断。

4. 结语。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肝脏CT值的改变和密度均匀性进行判断,医生在进行脂肪肝的CT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并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脂肪肝CT诊断有所帮助。

总之,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肝的诊断

脂肪肝的诊断

甘油三脂在 肝细胞内沉积
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分泌障碍 脂蛋白代谢酶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肝细胞 脂肪变性
诱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②不良的饮食习惯; ③嗜酒; ④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⑤精神萎靡生活散漫; ⑥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NAFLD) (2002年10月第2版)
对照组 酒精 酒精+EPL
ALT
(IU)
14.8±5.5 20.6±2.4 14.7±5.0
AST
(IU)
37.5±9.5 46.4±8.5 40.7±5.9
GGT
(IU)
11.0±5.7 20.2±10.7 14.3±4.3
每组均为15例,数值以均值±S.D表示. 不同组间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见上表所示 (p<0.05)。 ALT: 1-2 and 2-3; AST: 1-2; GGT: 1-2
加用降血脂药物,需适当减量和检测肝功能, 必要时同用保肝药物。
(二)细胞保护和抗纤维化药物
1 生物膜保护剂:
1)必需卵磷脂 2)熊去氧胆酸 3)还原型谷胱甘肽 4)S-腺苷甲硫氨酸 2 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1 大豆磷酯酰胆碱
(Soya bean lecithin,易善复)
(OCT)>0.6
6 早期CT测定肝体积增加(>720cm3/m2体表面积)。
饮酒史

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最重要的条件是:
有无长期饮酒史
ALD饮纯酒精量大于40g/d;ALFLD小于20g/d。
ALD来诊前常因大量饮酒症状加重,
出现黄疸、发热、腹水等症状。
中国医大调查酒精性肝炎19例和酒精性肝硬化

浅析影像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浅析影像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3 ] 黄继 红 . 经阴道彩 色多普勒 超声对异位 妊娠 的诊 断价值 [ J ] . 右江
医 学 ,2 0 1 1 ,3 9( 6):7 6 3 .
[ 4 . 刘翠玲 ,王焕 侠 . 经腹及经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子宫剖宫 产术 后切 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 J 1 . 中国现代 医生 ,2 0 1 1 , 4 9( 1 3 ):
1 5 3 —1 5 3 . 1 5 4, 莫 清清 . 剖宫产术后子宫 切 口愈合不 良超声 学检查结果
分析 【 J ] . 安徽医药 ,2 0 0 7 ,1 1( 2):1 6 0 — 1 6 1 .
[ 2 ]C o n i g l i o C,Di c k i n s o n J E. P r e g n a n c y f o l l o w i n g p r i o r Ca e s a r e a n e a r p r e g n a n c y r u [ o t u r e :l e s s o n s f o r mo d e r n o b s t e c p r a c r i c e Ⅲ. A u s t N Z J O b s t e t G y n a e c o ,2 0 0 4 ,4 4 ( 2 ) :1 6 2 — 1 6 6 .
7 0 - 7 2 .
( 上接 第 2 4 4页 )
2 . 3 M l u
4 鉴 别 诊 断
弥 漫 性 脂 肪肝 的 C T、超 声 表 现 都 较典 型 ,诊 断不 难 。 局灶 性 脂 肪 肝有 时 需 与肝 肿 瘤 性病 变 鉴别 ,根据 脂 肪肝 增 强C T表 现特 点 ,多数都 能作 出诊 断 。肝 癌或 肝转 移瘤 通 常 为 圆形 、类 圆形 或 结 节状 ,常有 较 明显 的 占位效 应 ,引起 肝 内血 管 的 变形 移 位 ,其 病灶 密 度 较 不均 匀 ,而 且 高 于脂 肪浸 润 , 增强后 常可显 示不 规则 的结节 。肝血管 瘤边 界清楚 , 多 为强 回声 ,增 强延 迟 扫 描低 密 度 灶 消失 。化 学 位 移成 像 有利 于 区分局 灶性 脂肪 浸 润与 带有 脂肪 的肝 细胞 癌 、腺 瘤 、 局 限性 结节增 生及再 生结 节 。 参 考 文 献

脂肪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脂肪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01
02
合理膳食
心情健康
戒除劣习
合理运动
戒除劣习 集中进餐 快速进餐 过量进餐 夜间加餐
戒除一切有损于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或嗜好,尤其是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的劣习,比如:饮酒,过多摄食,偏食,挑食,零食,夜宵,油腻食品,进餐过快,逃避运动等。
合理膳食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钠盐摄取的 比例适当。 注意补充膳食纤维。 一日三餐定量、定时。 烹调方式以蒸、煮、烩、拌等为主。
降血脂药用于脂肪肝的适应证
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根据脂肪肝的病因、高脂血症类型及其程度、以及可能并发心脑卒中的概率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需用降血脂药物。
药物治疗
酒精性、药物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去除病因是最好的治疗,除非血脂为中、重度升高或去除病因无效。
肥胖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除非并发或即将并发冠心病,否则仅对基础治疗(饮食控制、增加运动、改变不良行为)3个月仍无效者,才考虑使用降血脂药物。
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
04
ALT>正常值2倍,AST/ALT>1
05
TG>1.7mmol/L
06
上述多项指标并存时,发生重度
07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一次打击学说 胰岛素抵抗是第一次打击的重要原因,肝细胞脂肪代谢异常,肝脏内脂肪沉积,尤其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沉积是第一次打击的直接后果。
组织学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组织学诊断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脂肪肝的预防及治疗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并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提倡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强调去除病因和诱因,治疗原发基础疾病,阻止慢性肝病进展,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健康宣教,修正不良行为。

局限型脂肪肝的临床CT诊断

局限型脂肪肝的临床CT诊断
局限型脂肪肝病变区CT一般呈比较均匀的低密度影,以段叶分布呈扇形或不规则形,常延及肝的表面,少数可呈单个、数个,甚至数十个结节状,边界一般不清楚,无占位效应。平扫时CT值一般为-15~-30Hu,增强后病灶可稍有强化,但远不及周围正常肝组织和脾组织强化明显。血管走行及形态均表现正常。增强可使正常肝组织与局灶性低密度之间的密度差增加,使病灶较增强前更为明显。局限性脂肪肝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
局限型脂肪肝需同肝内转移瘤、肝癌、血管瘤及肝脓肿等鉴别。
1.肝癌或肝转移癌病灶通常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常有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引起肝内血管的变形移位,其病灶密度较不均匀,而且高于脂肪浸润,在声像图上多有周边低回声“晕带”包绕,内部可有液化坏死的不规则无回声区。多数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变得更为清楚常可显示其内不规则的致密结节。而肝局限性脂肪浸润为非球形病灶、无占位效应、内部密度均匀、无正常血管分支的移位、无肝脏边缘膨出、常接近或低于水的CT值。
(三)局限型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局限型脂肪肝按其超声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叶段型脂肪肝:脂肪肝堆积局限于一个或多个肝脏解剖叶段,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区符合肝脏的解剖叶段划分,边界与肝静脉一致。回声增强区呈扇形或地图状延伸至肝表面,其内可残存部分正常肝组织,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其余无脂肪浸润的肝脏叶段回声正常。②团块型脂肪肝:正常肝组织内出现脂肪堆积,声像图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回声增强区,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直径多小于4cm,其余肝实质回声正常。③小叶间脂肪堆积:此型为成片的脂肪组织堆积在肝脏的横窦周围、胆囊床、第一肝门区、门静脉及肝静脉主支周围,或在这些部位有小区域脂肪变性所致。由于脂肪组织内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缺乏纤维组织,声学界面少,所以声像图表现为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可呈三角形、长条形、类圆形等多种不规则形态,无球体感,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常可显示其中有细管状结构通过,很难与弥漫性脂肪肝内残留的正常肝组织鉴别。

脂肪肝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

脂肪肝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

脂肪肝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脏密度降低:CT 和 MRI 检查中可见肝脏密度降低,表现为灰度值较低,呈现出“脂肪样”影像。

2. 肝脏体积增大:肝脏脂肪含量增加会导致肝脏体积增大,但在早期肝脏体积并不一定有改变。

3. 肝脏表面光滑:脂肪肝会导致肝脏表面变得光滑,而正常肝脏表面应该有一些凸起的结节。

4. 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可见度增加:脂肪肝会导致肝脏造影剂吸收减少,使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可见度增加。

根据以上影像表现,诊断脂肪肝的标准包括:
1. 肝脏密度降低:尤其是在 CT 和 MRI 上,肝实质内出现明显无法充盈的低密度区域,且低密度区域 > 5%。

2. 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横断面面积 > 112cm2 或体积 > 2.5L。

3. 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可见度增加:肝脂肪变性可造成肝实质密度下降,因而给予周围血管和胆管的对比增加,以便于观察。

4. 排除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支持的肝脏疾病。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a
9
脂肪肝
脾脏CT 值相对较固定 正常人不同个体的肝CT 值总是高于脾的CT
值 肝的CT 值低于同一层面脾的CT 值(肝/ 脾
密度比值< 1) 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肝/脾CT 值的比值-诊断、衡量、随访疗效
的依据。
a
10
CT 定量诊断
轻度表现为肝衰减值轻度低于脾
中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明显大于脾,对比明 显,肝内血管不显示;
化学位移成像必须同时观察IP 和OP 像
a
29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_OP呈相对高 信号 局灶性肝脂肪变性灶_OP呈低信号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X射线
a
14
MRI?
a
15
SE T1WI 上正常肝脏信号即呈中等 信号,高于脾脏
a
16
MRI
1984 年Dixon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

水(-OH) 和脂肪(-CH2) 氢质子有不 同的共振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脂肪 和水以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所 获的相应图像为In phase(IP) 和 Out phase (OP) 像
由于SE 成像时间长且OP 像须有特殊软 件支持,所以目前都用梯度回波序列完成 IP 和OP 成像。
a
20
梯度回波序列(GRE) 没有180°重聚脉冲, 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相位随TE 改变而成
同方向或反方向。
在1. 5T 磁场内
当TE 约为2. 2ms时,可获
得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像
获得IP 像
TE 约为4. 4ms 时,
a
18
同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加,信 号强度增高
反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减,信 号强度减低
a
19

浅析肝含脂病变的影像诊断

浅析肝含脂病变的影像诊断

局限性脂肪肝
局 部 脂 肪 的 浸 润
局限性脂肪肝
包 膜 下 分 布
肾衰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液中加入胰岛素所致
多灶性脂肪肝
多灶性脂肪肝
多灶性脂肪肝
原因不明,过度的酒精摄入可导致,需与朗 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
多灶性脂肪肝
类 似 肿 瘤 转 移
病灶周围性脂肪肝
胰岛素瘤肝转移,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所致
肝脂肪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少见良性肿瘤,无恶变,常伴有肝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 的女性,中老年肥胖者。
分型:
单纯性脂肪瘤
冬眠瘤(生长极缓慢的棕色脂肪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可见于正常冬眠动物)
混合性脂肪瘤(当混合性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时,也称为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肝脂肪瘤
平扫: 边界清楚 脂肪密度 可有细间隔 不强化 占位效应
病理上根据各成分比例可分为4型: • ①脂肪瘤型,以脂肪细胞为主,脂肪含量>70% ; • ②混合型,最为常见占70%左右,各种成分均存在; • ③肌瘤型.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的要状小梁组成,脂
肪含量<10%; • ④血管瘤型,以厚瞻血管为主或以扩张的血实为主。
酷似单纯脂肪瘤。但病灶内 脂肪组织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5% ~90%),T1WI 化学位 移成像有助于检出少量脂肪。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类 型可分为四型:分化良好型、黏 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及多形型, 通常是多型细胞混合存在。
特点:体积巨大,无黄疸
转移瘤
极少数肝脏转移癌存在局灶性的脂肪,如恶性畸胎瘤、肉瘤肝转移等。 肝脏含脂肪的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且原发病多为含脂肪恶性肿瘤,部 分病例先发现肝脏转移瘤,后发现原发病变。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超声
肠蠕动由强变弱; 短时间内腹腔游离液体大量增加。
CT
协助确定假肿瘤征; 观察腹腔是否有积液; 发现肠系膜扭曲、变形。
X线腹部仰卧位平片 (A)显示空肠扩张积 气;
CT增强扫描(B,C) 示右侧肠壁水肿增厚 呈双层样改变(B, ↑),强化不明显,有 腹水,肠系膜血管断 面可见充盈缺损(C, ↑); CTA MPR重建可见肠 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狭 窄(D,↑)。
• 慢性溃疡如深达浆膜层时称穿透性溃疡。
• 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为急性穿孔,也可与 网膜、胰等粘连甚至穿入其中则为慢性穿孔。
• 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 溃疡。
• 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的改变;
• 间接征象:为溃疡所致的功能性与瘢痕性
改变。
• 直接征象:
龛影,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等,边缘光滑整齐、密度 均匀。
1、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 2、肠蠕动异常 3、粘膜皱襞改变:水肿增粗,鱼肋状、乳头状或平行的 线条状,横断面呈车轮状。
• CT:显示扩张的肠曲,并可见多个肠腔内气液平面。
• 肠管互相融合成团或与腹壁相连,提示为粘连性梗阻; • 肠道内或腹腔内可见肿块,提示为肿瘤引起的梗阻; • 肠套叠:显示典型的CT征象,出现三层肠壁征
贲门失弛缓症
• 病因病理
主要是奥厄巴赫神经节细胞变性、萎 缩消失,贲门部肌肉常萎缩,黏膜及黏 膜下层的慢性炎症。
贲门失弛缓症
• 临床表现
发病缓、病程长,主要症状为下咽不 畅,胸骨后沉重或阻塞感。与精神情绪 及刺激性食物有关,梗阻严重者可有呕 吐。
贲门失弛缓症
• 影像学表现
1、漏斗状、鸟嘴状(典型征象) 2、钡剂通过贲门受阻 3、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 4、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5、并发炎症及溃疡:黏膜皱襞紊乱、龛 影

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进展

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进展

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进展李生香;戴光荣;侯帅;张海珍;樊琳琳【摘要】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超声具有无创、安全、无辐射等优点,但其对轻度脂肪肝敏感度低,对操作者依赖性强,易受患者本身因素的影响.CT诊断轻度脂肪肝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电离辐射是其主要缺点.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因价格昂贵、信息处理相对复杂,限制了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新颖、无创的脂肪肝检测技术,但其影响因素、诊断价值及阈值仍待进一步验证.【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03【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脂肪性肝病;超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磁共振成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者】李生香;戴光荣;侯帅;张海珍;樊琳琳【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脏疾病[1]。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和随访脂肪肝患者的金标准,也是一种可靠的区分脂肪性肝炎和单纯性脂肪肝的方法。

然而,对于评估高风险的脂肪肝患者,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且不实用的方法,其存在取样误差及观察者判断偏差,并不适合用于筛查和随访脂肪肝患者。

影像学检查有自身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特点,临床急需对各类人群脂肪肝的定量诊断方法,以便用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

现将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超声检查是最基本的筛查脂肪肝的影像学方法,具有无创、经济、方便、安全、无辐射等优点,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脂肪肝诊断与治疗PPT

脂肪肝诊断与治疗PPT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 MRI等,观察肝脏形态、质 地、血流等情况
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 肝脏病变性质和程度
排除其他肝病:如病毒性肝 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 病等
评估生活方式:如饮食、运 动、睡眠等,了解脂肪肝发 生的可能原因
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 脂肪肝病史,评估遗传因素 的影响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生活习惯、饮 食、运动等情况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体重异常
戒酒戒烟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酒精会加重肝脏负 担,导致脂肪肝
吸烟对肝脏的损害: 吸烟会降低肝脏的 解毒能力,增加脂 肪肝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病情评估
实验室检查:检测肝功能、血脂、 血糖等指标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体型、皮肤颜 色、肝脾大小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检 查肝脏形态和脂肪含量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 情和患者体质选择 合适的药物
药物作用:降低血 脂、改善胰岛素抵 抗、减轻肝细胞损 伤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 情和患者体质调整 药物剂量
戒酒戒烟的好处: 减轻肝脏负担,降 低脂肪肝风险
戒酒戒烟的方法: 逐渐减少饮酒量, 戒烟需要毅力和决 心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和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 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 得社会支持
饮食指导
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不饱和脂肪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
化学位移成像的原理+梯度回波快速成像技术 水和脂肪质子在磁场中的进动频率有差异
(如在1. 5T 场强的磁场中,脂肪质子的进动频率 一般比水大约慢220~230 Hz)
+梯度磁场后
→质子横向磁矢量的相位变化并不一致
→周期性地出现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的
情况
→分别采集回波信号,即得到IP 和OP 图像。
中度: 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管状结 构走行模糊,但尚可辨认;
重度: 近场回声明显增强,远场衰减明显,甚 至呈无回声区,轮廓结构不清,管状结构难 以辨认
超声定量诊断
肝肾图像对比
清晰的肝肾图像。选取一定区域进行采样 测量,仪器自动报出肝肾回声强度(db) 和 直方图
利用直方图分布了解组织回声分布的均匀 性 B 超诊断脂肪肝取肝肾回声强度之差≥70 db 为临界诊断标准
当体素内的主要成分为脂肪(如 皮下脂肪) 或水(如脾脏) 时,该作 用则很弱,信号下降不明显
OP 对于脂水混合性病灶的诊断价值高, 但它对于纯脂肪性病变(如脂肪瘤) 的诊 断尚不能取代常用的频率选择脂肪抑制 法
OP 和IP 像上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率同 病灶内脂水比例有关
须引起注意:
对于脂肪肝患者,肝实质在OP 像上信号下 降,而在IP 像上信号相对较高,因而单做IP 或OP 像会影响脂肪肝基础上的肝内病变 的检出 在IP 像上低信号灶在OP 像上可显示不清, 而在IP 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灶,在OP 像上 可表现为高信号 化学位移成像必须同时观察IP 和OP 像
局限性脂肪肝
IP 像上整个肝脏表现为信号均匀且高于脾脏 局限性脂肪肝病灶在OP 像上表现为信号明 显下降,低于脾脏信号,
弥漫性脂肪肝
IP 像上表现为信号高于脾脏
弥漫性脂肪肝在OP 像上表现为信号明显下降, 与脾脏信号相近,即脂肪肝的含脂病变部分在 OP 像上比IP 像上的信号有明显下降
根据OP 的原理,当体素内脂质和 水的含量相近时,相位抵消作用 最明显,信号下降也最多。
动态增强扫描也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正常肝岛及局灶性肝脂肪浸润为正常 肝血管供血,没有异常血供,为正常 肝实质的增强模式,与肿瘤增强方式 不同
MRI 定量诊断
磁共振氢波谱通过测量人体内含氢 最多的水峰和脂峰,用二者比值来直 接反映活体肝脏的脂肪含量
波谱分析化合物波峰下含量与感兴 趣区大小、信号采集线圈的选择和 检测机型均有关系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概述
脂肪肝 是指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 理学状态。 正常:脂质含量占肝湿重 2 %~4 % ,
脂肪肝:>5 % > 30 %的肝细胞脂肪变
B 超普查, 脂肪肝约占10 % 以每年10 倍的速度剧增,并有上升趋势 镜下: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可能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变,甚至发 展成肝细胞癌
正常肝岛与肝肿瘤的鉴别
正常肝岛在常规T1WI、T2WI 常呈等或 略低信号,而肝肿瘤在T1WI 常表现为 低信号,在T2WI 常表现为等信号或高 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正常肝岛呈等信号改 变,肝肿瘤往往呈高信号
炎性假瘤、孤立性坏死结节由于其病理 上为凝固性坏死,在常规MRI 平扫上可 与正常肝岛信号相似,表现为T1WI 低信 号、T2WI 等或低信号
1H-MRS、In phase 和Out phase 序 列是诊断脂肪肝的互为补充的有效方 法
不同的MR 扫描仪、不同场强和不同 的扫描参数对图象有较大影响,故尚未 见MRI 评估脂肪肝分度的统一标准
?
超声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无创伤性、无放射损伤、 可重复性、检查价格低廉等 缺点:易受患者个体差异、检查 仪器性能及参数选择、操作经验 等诸多因素影响
CT 定性诊断
单纯脂肪肝的CT 表现主要为肝脏 密度减低,呈弥漫性或局部肝实质 密度减低, ,其密度与浸润脂肪含 量密切相关 CT 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 显负相关, 即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越 高,肝CT 值越低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_OP呈相对高 信号
局灶性肝脂肪变性灶_OP呈低信号
与肝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如肝癌、肝转 移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炎性假瘤、 孤立性坏死结节等相鉴别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在反相位像上呈相对 高信号 正常肝岛在常规T1WI、T2WI 常呈等或略低信 号
肝右叶肝癌,OP 示低信号肝癌周边环状 高信号带,IP 上病变周边呈等信号
同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加, 信号强度增高
反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减, 信号强度减低
常规SE 序列Βιβλιοθήκη _ 180°重聚脉冲位于90°脉冲和回波 信号的中央,即其施加时间相当于TE/ 2 时间处→ IP 像
_180°重聚脉冲施加时间移至(TE2τ) / 2 时间处(τ为一时间常数,由场强以及水 与脂肪的频率差所决定) → OP 像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认为肝/ 脾CT 比值< 1. 0 者为轻度,
<0. 7 为中度,
< 0. 5 为重度
肝/ 血管相对密度定量诊断 罩面覆盖法
CT 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密度分辨率高、重复性好 X 线吸收系数,以进行定量分析
缺点 受个体差异、血供状况、炎症纤维化等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X射线
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是在一次重复时间 (TR) 内采用双回波收集数据
→IP与OP 同层显示
→扫描时间提快1 倍
1 次屏气可同时完成全肝IP 和OP 扫描
IP 像上脂肪和水信号相加;
OP像上两者信号相互抵消
反相位序列显示有脂肪的组织信号强 度减低是通过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去 相位作用形成
脂肪肝
T1WI 同相位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 反相位或加压脂T1WI 呈低信号
MRI?
SE T1WI 上正常肝脏信号即 呈中等信号,高于脾脏
MRI
1984 年Dixon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 像 水(-OH) 和脂肪(-CH2) 氢质子有不 同的共振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脂肪和 水以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所获 的相应图像为In phase(IP) 和Out phase (OP) 像
在同、反相位像上炎性假瘤、孤立性坏 死结节缺乏正常肝岛与周围肝脂肪变性
区域的信号对比变化
局灶性肝脂肪浸润需与含 脂质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如肝癌脂肪变性、血管平 滑肌脂肪瘤、肝腺瘤等鉴 别
局灶性肝脂肪浸润在同、 反相位上的信号变化累及 整个病灶区域,而这种信 号变化在含脂质性肿瘤或 肿瘤样病变只出现在病灶 的局部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穿刺时发现39 %的 病人已有肝纤维化
不与血脂水平成正比
不能依靠血液的生化检查来判断 脂肪肝的有无
公认的诊断脂肪肝最可靠的依据 是肝活体组织穿刺检查
超声定性诊断
多采用B 超 根据肝内回声的增强或衰减 肝内血管的走行,将脂肪肝分为3 度
轻度: 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 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1H-MRS还可以用来观察脂肪肝时肝 脏脂质代谢的变化,
1H-MRS 可望成为监测肝细胞内部脂 肪含量的有用方法
MRI 定量诊断
脂肪肝的梯度回波T1W 去相位(Out phase) 序列相对同相位( In phase) 肝脏 信号降低率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 以同样大小的兴趣区分别测定肝脏、脾 脏的信号强度, 计算肝脾信号比值(肝脾 比值= 肝脏信号强度/ 脾脏信号强度)
由于SE 成像时间长且OP 像须有特殊软 件支持,所以目前都用梯度回波序列完成 IP 和OP 成像。
梯度回波序列(GRE) 没有180°重聚脉冲, 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相位随TE 改变而成 同方向或反方向。 在1. 5T 磁场内
当TE 约为2. 2ms时,可获得OP 像 TE 约为4. 4ms 时,获得IP 像
脂肪肝
脾脏CT 值相对较固定 正常人不同个体的肝CT 值总是高于脾的CT 值 肝的CT 值低于同一层面脾的CT 值(肝/ 脾密 度比值< 1) 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肝/脾CT 值的比值-诊断、衡量、随访疗效 的依据。
CT 定量诊断
轻度表现为肝衰减值轻度低于脾 中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明显大于脾,对比明显 ,肝内血管不显示; 重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显著降低,并且肝实质 与肝内血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