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 冰山 和 个案 、看完我感动了 。

合集下载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第一章读后感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第一章读后感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第一章读后感
在阅读《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第一章后,我深感萨提亚的沟通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连接自我与他人。

萨提亚的沟通模型,特别是他对于“冰山”理论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将人的内心活动比喻为冰山,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渴望、观点、期待和感受,这些深藏在水下的部分往往是我们最真实、最渴望的部分。

通过深入探索和了解这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我认为,《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沟通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种沟通技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

此外,萨提亚的沟通理念还强调了接纳和尊重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个人关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尊重他人的感受。

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在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中,理解和接纳他人的差异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关键。

总的来说,《萨提亚深层沟通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视角和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掌握这种沟通技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成功、幸福。

心理健康冰山举例

心理健康冰山举例

心理健康冰山举例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隐喻来形容一个人的自我: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海面下。

以下就是一个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揭开冰山下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看到学生真正的那个自我。

老师与学生在此基础上的沟通,才能触及学生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四两拨千金,润物细无声。

阿黄的“爱情告白”,阿黄是个初三的学生,情窦初开,他的“爱情告白”轰动了全校。

他一直喜欢同桌的女生,有一天,那个女孩生病了,当他得知女孩没有吃药时,他毅然决定去买。

于是,他在上学期间偷偷翻墙出去买药。

被老师发现后,他很坦然地告诉老师是去给喜欢的女生买感冒药,不能从校门出去,所以只能翻墙。

因为这件事情,老师找来女生谈话,阿黄看到女生委屈地哭了,他觉得自己给女生带来了麻烦,为了向女生表示歉意,他在每一张便条纸上写了“对不起”,贴满了一楼至五楼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他希望女孩能看到他的诚意。

他觉得只有将他对女孩的喜欢昭告天下,才能表现出他对女孩的喜欢程度,所以他将想对女孩说的话,写满了教室的黑板。

放假期间,他每天去女孩楼下等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能制造一次偶遇。

班主任老师将他和女孩的座位做了调整,他主动找班主任要求换回。

虽然他认同初三阶段应以学习为重,还不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却还是放不下对女孩的牵挂。

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又提出要换班级。

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就不定期地逃课或是搞破坏。

班主任老师每次与他谈心,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破罐子破摔和什么事都敢做的毅然决然。

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担心,深怕他因为这件事情,做出出格或会令人后悔的事。

“高调”告白的背后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一个初三的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大张旗鼓地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只是因为青春期的爱情使然吗?想必没有这么简单。

从萨提亚冰山认识情绪提高情感智慧

从萨提亚冰山认识情绪提高情感智慧

从萨提亚冰山认识情绪提高情感智慧萨提亚冰山是一种心理学上常用来解释人类情绪和情感智慧的模型。

该模型由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提出,以冰山为比喻,将人的情感和情绪分为表面和深层两部分,以此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提高情感智慧。

萨提亚冰山的顶部代表着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情绪,如愤怒、快乐、悲伤等。

这些情绪通常是由外部事件触发的,容易被自己和他人所感知。

然而,这只是情感冰山的一小部分。

更深层次的情绪和情感智慧则隐藏在冰山的底部,不容易被察觉。

深层的情绪包括个体内心的需求、信念、价值观等,这些情绪通常是由潜意识驱动的,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了解和认识这些深层情绪对提高情感智慧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探索内心深处的情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从而更好地调整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萨提亚冰山模型,人们可以学会在表面情绪之下探寻更深层次的情感,这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情感的应对和调控能力。

拥有情感智慧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境和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情感智慧:1. 自我观察:定期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情感变化,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和触发因素,从而更好地调整和处理情绪。

2. 倾听内心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不被外界因素影响。

3. 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感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寻求帮助:当自己难以应对情感问题时,可以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倾诉自己的情感困扰,获得支持和指导。

通过理解萨提亚冰山模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探索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智慧,提高个体的情感智慧水平,更好地适应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才能真正做到情绪的平衡和情感的智慧。

愿每个人都能够在情感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拥有一颗明澈的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挑战。

从萨提亚冰山 认识情绪提高情感智慧

从萨提亚冰山 认识情绪提高情感智慧
带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 与系统相连在一起!
• 讲出自己的冰山
• 模式:
1、当。。。。。 (行为)
2、我觉得 (感受)
3、我希望 (期待)
4、我相信 (渴望)
认识情绪 提高情感智慧
情绪是什么?
• 人人每天都与情绪共舞
任何一种反对、质疑和相对化的尝试都可能 产生以下一种情绪:
“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他
人的期待等等。也许长久以来,这
些期待总是落空,以至于都忘了还 期待着一些东西。“冰山”的探查帮 他找回了这些期待——那些失落的
文明。
“渴望” :这里埋藏着被爱、 被接纳,自由等等。
“自我”,是自己的生命力、精 神、灵性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的 生命力都来自宇宙,生来本身就
情绪的意义
• 感觉不单是情绪的根源,也是我们能力的所在; • 情绪是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情绪是信号、 可靠的、 真实的、绝对诚实 • 情绪不是问题、 只是症状 • 情绪告知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和改变的开始 • 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与感觉并存, 为
人服务,我们不应成为情绪的奴隶 • 人人都有情绪 ,人人个人情绪有差异, • 情绪就是我们的能力
• 每个人都是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所有负面 情绪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意义;

对立情绪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同时 或相继出现:
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 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 表现为紧张和轻松、表现为激动和平静
情绪的钟摆效应
• 当我们不满足时候 我们就会有 所行动了,直到这个情绪不再 出现了,这就是改变。
如何认知世界
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世界

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范文

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范文

冰山理论认为,行为不是问题的主体,它只是整座冰山中飘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

文章通过分析师生冲突中双方的内在冰山结构,揭示学生外在行为的表现蕴藏着大量深层次的原因。

冰山理论可以帮助班主任寻找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觉察学生的内在信念,挖掘学生负面情绪中的正面价值,从而有效应对师生冲突。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选择。

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案例呈现】学生李浩因与同学打架,被班主任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刘老师非常恼火,问“怎么又是你我说过多少遍了,为什么你还要打架”接着,刘老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学生,整天惹是生非,很威风吗学习上不见你花那么多心思!”李浩转过脸去,眼睛并没有看着刘老师,悻悻地说“不关我的事,是他先打我的,你怎么不说他!”刘老师一听更急了,用手指着李浩,提高了嗓门“你看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究竟还懂不懂得尊重老师啊”李浩低下了头,双手来回地扯着自己的衣角,不急不慢地说“我只是讲事实而已。

”……案例中呈现的场景很多班主任都很熟悉。

现实中,尽管很多班主任都有一份爱心和责任感,但面对问题学生却常常感到无法沟通,感觉自己总是在做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像一座坚硬的冰山,单凭班主任一份爱心或责任感实在难以消融,处理不当甚至会上升为师生间不必要的冲突。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外在行为中必定蕴藏着大量深层次的原因。

深入了解这座人内心“冰山”的结构,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处理师生冲突。

一、认识“冰山理论”“冰山理论”首先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美国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珍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用冰山比作人的内心,提出了著名的萨提亚冰山理论(如上图),认为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发现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1]。

萨提亚-“冰山理论”思维导图脑图

萨提亚-“冰山理论”思维导图脑图

“冰山理论”今天给大家做个关于“冰山理论”的详细分享,常看常新吃透这个理论的话一定能给大家醍醐灌顶的感受,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的理解,我们先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案例:当孩子不听话时,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事后又感到自责,应该怎么可以改变自己这种脾气?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带着问题看接下来的分享效果更好~问题中的情况蛮普遍的,九成的父母都跟我反映过,偶尔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加上从外到内的负面情绪影响,会愤怒、感到挫败与无力、会觉得孩子不够好,由此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没教好孩子,也没有能力教好孩子……孩子越来越大,不听话的次数也更加频繁,跟我们唱反调,于是我们越发严厉,用成人的特权压制孩子(这个在控制型的父母身上特别明显);其实我们是在借机释放自己的无力感与对失控的恐惧。

其实我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会故意借着孩子发泄情绪,只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很难不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那些负面的评价、以及不太顺的成长环境,都会让我们挫败、沮丧,那就容易情绪失控了。

所以对家长来说,在对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后,或者强行忍耐情绪之后,认真复盘总结反思格外重要。

总结经验,下次争取进步一点点。

萨提亚冰山理论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自我觉察工具,帮助大家自省。

这也是上一次小灶课《情绪梳理七步法》中提到的。

图片要重点看一下萨提亚个人内在冰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我们的行为只是表象,犹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真正决定这些外在表现的是深藏于海面之下更加庞大的内在系统。

这个内在系统包括我们的应对、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以及自我等。

①行为:表面可见的事件现象。

比如孩子不听话,家长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了②应对:是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态度。

当我们能接纳自己和对方的行为时,就会照顾到自己、对方及当下的情境,进行一致性的回应。

相反,如果我们无法接纳所发生的行为,形成了压力状态,我们就会用一些常用方式和本能反应来应对事件,进行不一致的沟通(争吵)。

它包括:指责、讨好、超理智与打岔。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一类资料]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一类资料]

其实,丈夫无非期待妻子说:“你真棒!你是我
的骄傲!看到你取得的成绩,我们全家都感到高兴!”
但作为妻子,如果您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爱理不
理,或者毫无反应,或者冷嘲热讽。如若长期都对老
公的冰山视而不见,彼此关系就渐行渐远,也会极易
引发家庭冲突……
夫妻那点事
精制荟萃
19
两人之间的关系, 点 按照“冰山”理论 题 可作如下解释:
别于马斯洛需求层次)
3.常用于实践,在生活中去感 知和理解。
精制荟萃
17
夫妻那点事
精制荟萃
18
下班了,丈夫回来,兴冲冲地告诉妻子:老婆,我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啊!我升职加薪了,怎么样?!
作为妻子,您看到丈夫在呈现一座怎样的“内在 冰山”呢?丈夫兴冲冲地的行为言语后面,其感受是 兴奋和开心。其想法是:升职意味着我事业的进步, 我能力的体现。其期待是:我要和家人分享这一喜悦, 让他们也高兴。其渴望是:渴望得到家人的认可和赞 美。那一刻丈夫呈现了一种高能量的生命状态。自我 价值迅速提升!
精制荟萃
7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应对他人、环境及自己的 一种行为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五种:讨好、 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 致
精制荟萃
8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感受:
就是行为带给我们的内心
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我
们心里真实的发生着。如看到一
群大雁飞过,我们心底可能会泛
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忧愁,或
许是首次看到大雁心理的惊喜,
或许是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深切
悲痛……
精制荟萃
9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萨提亚治疗法 冰山理论

萨提亚治疗法 冰山理论
期待呗公平的对待,期待别人认真回馈
渴望呗真诚的接纳、对待
我是一个善良、公平交易的人
18、
乘车时,陌生女孩搭讪
给予回应
愿意帮助她,乐意聊天
告诉自己接受别人
别人的好意不会辜负
别人呢主动些
被别人发现,给予回应
渴望被关在的
19、
假期给父母做饭
按时间把饭必须做完,早早的准备
愿意关心他人
希望被父母看到孩子已经成长
期待父母能够自己学习探索,在教过后,希望他们能记住,不只是盲目的问我,换一种交流方式
渴望父母能够理解我,我也要理解父母,用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相互理解
我是一个孝顺、理解父母的人
2、
别人对我不尊重、看不起我
默默的不解释、生气、想要证明自己
失去信心,怀疑自己
自己可能真的是她们说的那样不靠谱
我把事情做得很差劲,让她们不满意
事件、行为(故事内容)
应对方式(姿态)
感受
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观点
期待
渴望
自我、我是
1、
因为父母不会用手机、电脑,而与父母争吵
争吵后,耐心的,认真的教她们
对自己没有耐心感到后悔
自己的暴脾气、没有耐心,让父母感到失望和伤心了
我不应该对父母吼,他们对新的东西不能接受的那么快,需要学习,他们与我沟通的一种方式
大家都是好朋友,可能是最近太忙没有顾忌彼此的感受,女生太感情用事了
期待她能够理解我们
表达真实的想法,相互理解
善解人意的人
17、
在食堂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
和她们理论,整个事理
愤怒、气愤、生气
因为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没有收到好,花钱受到好的服务

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虽然他认同初三阶段应以学习为重, 还不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却还是放不下对女孩的牵挂。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又提出要换班级。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就 不定期地逃课或是搞破坏。班主任老师每次与他谈心,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破罐子破摔和什么事都敢做的毅然决然。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担心,深怕他因为这件事情,做出出格或会令人后悔的事。
揭开冰山下的秘密,我们会看到 生命中的渴望、期待,看到学生真正 的那个自我。老师与学生在此基础 上的沟通,才能触及学生内心最柔软 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四 两拨千金,润物细无声。
阿黄的 “爱情告白”
阿黄是个初三的学生,情窦初开,他的 “爱情告白有吃药时,他毅然决定去买。于是,他在上学期间偷偷翻墙出去买药。
“高调”告白的背后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一个初三的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大张旗鼓地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只是因为青春期的爱情使然吗?想必没有这么简单。所以,我很想看看阿黄水面下的 “冰山”是怎样的?
找来阿黄谈话,他面对着我,低着头,偶尔抬头对视,也是眼神闪烁。 他显得很腼腆,我完全无法将眼前的阿黄与他的大胆行为联系起来。和这样的孩子进行谈话,首先要取得他的信任。我坦白地说了我对他之前行为的看法,佩服他有勇气大胆说出自己的爱;也说了我的疑惑和担心,并邀请他和我一起看看他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许答案会让他也大吃一 惊。我的真诚和坦率让他慢慢放下戒心,头也慢慢抬起朝向了我。
他向我讲述了他做的各种事情, 与我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上了号。这再次显示了他毫不介意他人知道他做的事,而且还觉得特别自豪。在他的描述中,我发现了问题的突破口:他 一直强调自己有多喜欢这个女孩,但 是女孩子多次表示不喜欢他所做的 那些 “高调”的事。他知道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女孩带来很多压力,他也觉得对不起那个女孩,但却依然一意孤行,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既然如此喜欢,为何又要背道而驰?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演示教学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演示教学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压力 下,应对他人、环境及自己的 一种行为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五种:讨好、 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 致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感受 认知
就是行为带给我们的内心 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我 们心里真实的发生着。如看到一
期待 渴望
群大雁飞过,我们心底可能会泛 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忧愁,或 许是首次看到大雁心理的惊喜,
Ta能带给自己什么 清晰的理解自己
高效的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
• 什么是个人冰山 • Ta能带给我什么 • 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
第三篇章 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
HOW
分 析
1.熟知个人冰山的七层结构;
2.个人冰山的七层关系不是自 下而上的,而是平行的;(区
别于马斯洛需求层次)
3.常用于实践,在生活中去感 知和理解。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
案例
引 入
早晨上班,刚到办公室,便 发现自己的电脑被打开了,桌面 上放着一些陌生的文件。
顿时,自己内心很愤怒 (感受),然后大声地说:谁 动了我的电脑(行为)!
Why
分 析
我认为,在没有经过我的许可, 任何人都不得打开我的电脑操作。 我个人必须对电脑中所有公司机密负责任(想法)。 所以,有人如果要用我电脑, 必须事先得到我的许可(期待)。 这样,我才感觉到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我才有一种安全感(渴望)。 在我发现电脑被人打开那一刻,我是很低能量的。 自我价值感在那一刻受到严厉地冲击(本性)。
这就是一座个人内在“冰山”!
• 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 • Ta能带给我什么 • 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

萨提亚冰山理论:遇见真实的自我

萨提亚冰山理论:遇见真实的自我

萨提亚冰⼭理论:遇见真实的⾃我Ide Were Were 来⾃⼼灵意识 00:00 07:56萨提亚的冰⼭理论是⼀个帮助探寻⾃我和增进觉察的有效⼯具,让我们不只停留在⾏为层⾯去解决问题,⽽是去觉察⾏为与情绪背后深层的⼼理需求与成因。

什么是冰⼭理论?冰⼭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个隐喻,它指⼀个⼈的“⾃我”就像⼀座冰⼭⼀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很少的⼀部分——即⾏为,⽽更⼤的⼀部分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不为⼈所见,恰如冰⼭。

那些能够被外界看到的⾏为表现,只是露在⽔⾯上很⼩的⼀部分,⽽暗涌在⽔⾯之下更⼤的⼭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内在冰⼭包括⾏为、应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我七个层次。

个⼈内在冰⼭图⾏为:⾏动、故事内容应对⽅式: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习得不同的应对⽅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致型。

⼀个⼈选择⽤什么⽅式去回应压⼒,可以反映出本⾝⾃尊的⾼低。

⾮⼀致型的个体在表达时往往伴随着低⾃尊。

感受: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等等。

感受的感受:⾃我价值。

观点:信念、认知、价值观。

期待:在实际⽣活中,⼼理渴求会演变为具体化的“期望”,包括对⾃⼰的期待、对别⼈的期待以及别⼈对⾃⼰的期待。

别⼈对⾃⼰的期待常常会内化为我们的期待,萨提亚强调打破期待。

渴望:爱、价值、⾃由、尊重、认可、关注、接纳等等(⼈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的的、意义、⾃由)重点来⾃于⼩时候⽗母的给予。

当这些渴望没有被满⾜时,往往引发⼈的低⾃尊情绪。

⾃我:我是谁---灵性、灵魂、⽣命能量、⽣命⼒、精神、灵性、核⼼、本质。

这是能量的驻守点。

⼀种⽣命的真实状态。

进⼊有⽣命⼒的境界,⼼理营养是满的,所以不需要向外界要。

内在冰⼭的探索当我们了解⾃⼰的“内在冰⼭”时,看到我们⽣命中更深层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就能更清晰地了解⾃⼰。

1. 发现⾃⼰的应对模式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的⾏为⽅式,便很容易发现我们使⽤的不⼀致的应对姿态(沟通模式)。

萨提亚模式启发下的高三团体心理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

萨提亚模式启发下的高三团体心理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

萨提亚模式启发下的高三团体心理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第一篇:萨提亚模式启发下的高三团体心理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萨提亚模式启发下的高三团体心理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摘要:随着高考临近,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一些学生在一次次挫折中深深地感受到无力感。

但相关研究案例比较少,教师们没有很好的理论指导,觉得束手无策。

萨提亚认为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变化,此时,团体心理活动搭高塔是不错的方法。

关键词: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活动搭高塔一、现状和问题高三是学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学生深谙其重要性,有目标和要求,但是面对一次次模考,一些人一次次体验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即使老师一次次给学生输入“考试不过是一次查漏补缺”的观点,但一些学生对此类安慰和励志故事等“心灵鸡汤”已经有免疫能力,只沉浸在自己的压抑中,这种情况在重点班级尤其严重。

高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高三阶段会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期初期组织树立目标,在学期中期针对压力大等情况组织减压活动。

一些年长有经验的教师们喜欢分享“鸡汤”故事,但在学生中并未深入人心。

在我第一次当高三文科班班主任的时候,也学着老班主任的经验,在班会上组织学生树立目标,并告诉他们考上“985”学校的重要性。

令我意外的是:学生在树立目标等班级活动中是抗拒的,她们告诉我给她们带去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为什么彼之蜜糖,在文科班就是毒药?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做什么?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课程才刚刚起步,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郑日昌,1994)。

缺乏专业的指导,尤其针对不同组合班级的指导是班主任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情况分析受萨提亚冰山理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我们能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者应对方式就像露在水面上的冰山,而隐没在水里的巨大冰块是人们行为的内在,是经常被我们压抑或者忽视的部分。

我们的行为之下有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的启发,面对问题,我首先分析情况,他们情绪背后的冰山应该是:学生因为分数不理想,产生了感受,对自己、对学业失望,并产生了这样的观点――我应该是能力不行,因为我已经尽力了,但是无力改变现状。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隐喻来形容一个人的自我: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海面下。

以下就是一个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阿黄是个初三的学生,情窦初开,他的“爱情告白”轰动了全校。

他一直喜欢同桌的女生,有一天,那个女孩生病了,当他得知女孩没有吃药时,他毅然决定去买。

于是,他在上学期间偷偷翻墙出去买药。

被老师发现后,他很坦然地告诉老师是去给喜欢的女生买感冒药,不能从校门出去,所以只能翻墙。

因为这件事情,老师找来女生谈话,阿黄看到女生委屈地哭了,他觉得自己给女生带来了麻烦,为了向女生表示歉意,他在每一张便条纸上写了“对不起”,贴满了一楼至五楼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他希望女孩能看到他的诚意。

他觉得只有将他对女孩的喜欢昭告天下,才能表现出他对女孩的喜欢程度,所以他将想对女孩说的话,写满了教室的黑板。

放假期间,他每天去女孩楼下等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能制造一次偶遇。

班主任老师将他和女孩的座位做了调整,他主动找班主任要求换回。

虽然他认同初三阶段应以学习为重, 还不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却还是放不下对女孩的牵挂。

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又提出要换班级。

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就不定期地逃课或是搞破坏。

班主任老师每次与他谈心,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破罐子破摔和什么事都敢做的毅然决然。

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担心,深怕他因为这件事情,做出出格或会令人后悔的事。

高调”告白的背后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一个初三的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大张旗鼓地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只是因为青春期的爱情使然吗?想必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我很想看看阿黄水面下的“冰山”是怎样的?找来阿黄谈话,他面对着我,低着头,偶尔抬头对视,也是眼神闪烁。

他显得很腼腆,我完全无法将眼前的阿黄与他的大胆行为联系起来。

基于萨提亚内在冰山理论的个案督导实践探索

基于萨提亚内在冰山理论的个案督导实践探索

基于萨提亚内在冰山理论的个案督导实践探索作者:·李金福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第10期〔摘要〕浙江省玉环市心理教师同伴互助与督导第四小组举行了一次“个案督导”活动。

本文从个案督导的设置、个案督导的实录、个案督导的反思三个方面介绍了此次活动。

通过个案督导实录,分析活动的得与失:(1)概念化欠缺,把握不住核心问题;(2)共情不足,过早分析、总结、给建议;(3)足够的同理,觉察到不足之处;(4)结合自身经验,给出适切的建议。

最后给出建议:(1)督导时要表达尊重和支持;(2)记录辅导过程中的特定事件;(3)对被督导老师提出合理的期待。

〔关键词〕个案督导;内在冰山理论;概念化;同理;期待〔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0-0053-032017年12月22日下午,浙江省玉环市心理教师同伴互助与督导第四小组第三次活动在楚门镇中心小学文兴校区心理团辅教室举行。

此次活动主题为“个案督导”,由楚门中学李金福老师主持主讲,共有八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参加,并邀请了“玉环市学校心理指导中心林志标主任”到现场指导。

一、个案督导的设置个案督导的总体设置:首先,由叶琴馨老师分享个案,其次,成员仔细聆听,依次讨论几个预设问题,最后,主持人提供一个理论分析工具,引导大家重新解读个案。

(一)个案选择及其分享要点对于督导的个案,要求心理教师围绕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撰写,如个案基本情况、成长史、评估、概念化、咨询目标、基本设置、进程、需要督导的问题等,而“需要督导的问题”是关键。

叶琴馨老师在个案报告中表明需要督导的问题为:(1)来访者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自己的咨询目标建立是否适当?如何更细化?可见,学习和尝试使用“萨提亚个人内在冰山理论”这一分析工具,是帮助叶琴馨老师解决当前困惑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问题设置及其意图聆听个案后,具体问题的设置及主持人的意图,见下表。

超理智型冰山图沟通的技巧以及案例

超理智型冰山图沟通的技巧以及案例

超理智型冰山图沟通的技巧以及案例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在弗洛伊德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

而隐藏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受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才能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种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

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的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性的。

在上述五种沟通模式中,95.5%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冰山式沟通,既“所见非所得,惊吓在其后。

”在职场当中,你遭遇过冰山式沟通吗?明明你的下属告诉你,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然后他开始了一周休假的模式,结果从他开始休假的第一天便出现各种状况,最后搞得一地鸡毛。

如何避免冰山式沟通呢?第一,营造良好的容错氛围,让大家敢于直言。

这个建议的核心是聚焦于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聚焦于“谁犯了错误”“谁为错误买单”,打造一种“解决问题为先”的文化。

第二,多问几个“为什么”和“如何做”。

基于萨提亚提到的沟通的五种模式,即使营造了良好的容错氛围,基于人性的弱点,简单的汇报和询问,可能还是无法了解事情的全貌、直击问题的核心。

这时候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和如何做。

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模式很有效,常常可以挖出事情的真相,甚至可能猛料不断,令人震惊。

第三,“5A心灵之旅”。

Aware(觉察):察觉自己是否避免了冰山式沟通,描述了问题的全貌和重点;Admit(承认):承认自己可能忽略的部分和未能涉及的重点;Accept(接受):接受自己的过失和不完美;Action(行动或改变):采取行动,及时准确的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Acknowledge(欣赏和感谢):感谢自己可以及时察觉、承认、接受并采取行动。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课件 (2)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课件 (2)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5
可编辑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自我:
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 我们在情感上完全活在当下;能 完整地兼顾我、他、情境中;能 让生命力根据自然状态下不断成 长。内心充满了喜乐与意义感。 同时,有能很顺畅地和任何人链 接。
• 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 • Ta能带给我什么 • 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
3.常用于实践,在生活中去感 知和理解。
夫妻那点事
下班了,丈夫回来,兴冲冲地告诉妻子:老婆, 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啊!我升职加薪了,怎么样?!
作为妻子,您看到丈夫在呈现一座怎样的“内 在冰山”呢?丈夫兴冲冲地的行为言语后面,其感受 是兴奋和开心。其想法是:升职意味着我事业的进步, 我能力的体现。其期待是:我要和家人分享这一喜悦, 让他们也高兴。其渴望是:渴望得到家人的认可和赞 美。那一刻丈夫呈现了一种高能量的生命状态。自我 价值迅速提升!
:;
*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5
可编辑
这就是一座个人内在“冰山”!
• 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 • Ta能带给我什么 • 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
第一篇章 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
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属于 自己的冰山
冰山概念
解 释
内在冰山,这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是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里面一个标志性的心理分析模型。 简单的说,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后面,其深 层的东西是什么!
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 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 ,自我(本性)。逐步深入!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 为时,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 切后面的心理需求与成因。

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

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

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
萨提亚冰山理论是指在沟通中,信息的表面含义只是冰山一角,而更深层的含
义则隐藏在水面以下。

这一理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和商业谈判中。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具体应用。

某公司与一家供应商进行合作谈判,双方在价格、交货时间等方面一直无法达
成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萨提亚冰山理论就可以发挥作用。

首先,表面上的分歧可能是因为双方对价格和交货时间的理解不同,这只是冰山一角。

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供应商的成本上涨,或者是公司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的要求过高。

通过深入沟通和分析,双方可以找到共同的利益点,解决分歧,达成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萨提亚冰山理论同样适用。

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可能只
是表面上的意见不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沟通不畅、情绪不稳定等。

通过倾听对方的心声,理解更深层的需求和情感,可以化解矛盾,增进家庭和睦。

在团队合作中,萨提亚冰山理论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之间的分歧往往
只是表面上的意见不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沟通不畅、目标不明确等。

团队领导可以通过深入沟通,挖掘更深层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推动团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萨提亚冰山理论告诉我们,表面上的分歧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
的原因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挖掘,理解更深层的需求和情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合作共赢。

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提升沟通能力,化解矛盾,实现更好的发展。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

萨提亚―个人冰山理论自己的冰山案例早晨上班,刚到办公室,便发现自己的电脑被打开了,桌面上放着一些陌生的文件。

引入顿时,自己内心很愤怒 (感受),然后大声地说:谁动了我的电脑(行为)!Why分析我认为,在没有经过我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打开我的电脑操作。

我个人必须对电脑中所有公司机密负责任(想法)。

所以,有人如果要用我电脑,必须事先得到我的许可(期待)。

这样,我才感觉到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才有一种安全感(渴望)。

在我发现电脑被人打开那一刻,我是很低能量的。

自我价值感在那一刻受到严厉地冲击(本性)。

这就是一座个人内在“冰山”!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 Ta能带给我什么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第一篇章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属亍自己的冰山冰山概念解释内在冰山,这是一个隐喻的说法。

是萨提亚实用心理学里面一个标志性的心理分析模型。

简单的说,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后面,其深层的东西是什么!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本性)。

逐步深入!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时,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后面的心理需求与成因。

行为应对方式行为:就是我们五官所直接接收到的,来自他人和环境的信息。

如我们在用友学习,一个人在静静地读书,一个人在打游戏等等。

感受认知期待渴望自我行为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压力下,应对他人、环境及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五种: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致感受认知期待渴望自我行为应对方式感受:就是行为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我们心里真实的发生着。

如看到一群大雁飞过,我们心底可能会泛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忧愁,或许是首次看到大雁心理的惊喜,或许是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深切悲痛……感受认知期待渴望自我行为应对方式认知:就是制造感受后面的那个脚本,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系统。

看到大雁,我感到悲痛,可能内在的想法是:我应该属于祖国!人老了,就应该回到故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
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
影响他的一生。

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
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

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

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
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萨提亚提出,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


在一次工作坊中,蔡敏莉老师邀请现场一位男士表演他的家庭模式。

为了配合演
出,男士指定现场一位女士扮演他的妻子。

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丈夫总是处于强势,吵得凶了妻子就回到自己
的房间躲起来。

老师让丈夫站在凳子上,用手指着妻子,而妻子则跪在丈夫面前。

老师强调,这不是真的跪下,而是代表妻子在情绪上迁就丈夫。

接着,老师询问丈夫L小时候的成长背景。

L回忆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经常
是为一些琐碎的事情。

当时L同情妈妈,总是站在妈妈这边,可长大后还是习得了父亲的坏脾气。

“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在L的家庭中,他学到的就是指责。

等他上学了就会骂同学,工作了就会骂同事。

大家都很怕他,他却不知道别人怕他,因为这就是他习惯的沟通模式。

”老师评价。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

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

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

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

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M不能接纳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能够接纳她。

在一个游戏环节中,所有学员闭上双眼在全场走动,寻找令自己感觉舒适的另一双手。

学员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出发,可以拒绝别人,而不用考虑那人是否受伤。

M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手很粗糙,不会被人接纳。

黑暗中,每个人都在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双双地尝试和放弃。

终于,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
然后闭着眼睛坐下来,不能说话,也不能看对方是谁,只能用手和所选择的手交谈,表达感谢、开心、暂时离开、不要难过。

此时M已经泣不成声。

咨询师请她站起来分享:“我不敢相信还有人选择我的手,我一直比较自卑……”
在咨询师的提示下,她抽泣地跟着念:“我很感谢你能接纳我。

因为你的接纳,我更能接纳我自己……我不会再自卑,我要从内心深处和自己相处。


大家一一上前,给她拥抱和支持。

蔡敏莉老师这样解读“自我接纳”的重要性,“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而自尊是自信的基础。

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不爱自己的人很难去爱别人,不观照自己的人也无法真正去体察别人”。

沟通模式——指责、讨好还是一致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

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等。

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

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

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

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

“都是你
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

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蔡敏莉老师说,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

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

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

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对于学员提出的疑问“我为什么有时讨好有时指责”,蔡敏莉老师解释说,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人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弹性调节:对这些人讨好,对那些人指责,一些时候讨好,另一些时候指责。

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一类型,主要是依据他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姿态占了优势。

情绪释放——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
“家庭结构图”使人能够从家庭结构中寻找自我的动力源。

对于初次画家庭图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沟通模式,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

另外标出任何两人
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画自己的原生家庭还不难,画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就难了。

很多人不了解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的信息,只得打电话回家问。

于是,整个大房间里,每个人蜷曲在一块空地上,一手握手机,一手画草图。

W的家庭结构极其复杂。

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共有五个孩子。

她是中间的一个,这是一个注定不被重视的位置。

她很小就被送到乡下抚养,换过很多人家,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回来后,无论父母还是她,都无法建立天然的亲子关系。

老师让她在现场挑一个学员扮演母亲,她则扮演自己。

寄居生活让W变得极其讨好,这是一个孩子自然选择的生存策略。

老师却让她指责母亲,把一直以来的不满宣泄出来。

她很艰难地举起代表“指责”的手指,声音很微弱:“妈妈,你爱我吗?”“为什么要把我送出去?”“这些年来我很孤单,我真的不喜欢在别人家的感觉。

”……
情绪失控的W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

等她平静之后,老师让她扮演母亲,从母亲的角度回复一个孩子的质疑。

W温柔地为母亲辩解:“当时是没有能力抚养你才不得已送出去的。

”“我们很爱你,你回来后我们想补偿,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
最后,角色恢复原位。

扮演妈妈的学员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孩子,到妈妈这儿来。

妈妈爱你!”W犹豫着扑了过去,全场哭成一片。

“我们不能改变痛苦本身,但可以回到当时,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

”很多时候,蔡敏莉老师都在用这种方式帮助案主处理情绪。

“其实,不是咨询师帮助了案主,而是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案主自己看清了当时的情境,改变了看法,从而帮助了自己。

”蔡敏莉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