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落花有什么寓意?落花在诗词中用来比喻什么?

落花有什么寓意?落花在诗词中用来比喻什么?

落花有什么寓意?落花在诗词中用来比喻什么?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

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

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

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落花比喻什么?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落花意象有以下两种尤为突出的意蕴,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

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

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性。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却不断赋予了这一意象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如下几种意蕴:一、把落花作为单纯的一种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试举诗作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光灿烂,春风和煦,花姿摇曳,在风中轻扬曼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天籁之声,落红点缀,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满园,春光明媚,表现的是牵手春游之乐。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人闲情逸致,看到落花与流水,并没有因之伤感起来,而是觉得春色浓如许。

二、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试举几则词作为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绪。

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

张先的《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微主题: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整理整合:高三语文组(一)树木类1.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竹子——君子正直、坚贞的品德修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杨柳——留客、送别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芭蕉——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葛胜冲《点绛唇》)6.折桂——科举及第。

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7.怀桔——孝顺双亲。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8.桑梓——故乡。

毛泽东《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2.黄叶——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3.采薇——①隐居生活。

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②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5.芳草——①香草。

屈原以香草自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②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6.落花——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菊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梅花——冰清玉洁、坚韧不屈。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9.莲——“怜”表达爱情。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0.咏絮——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分析意象的诗歌鉴赏题模式1、解答分析:这类题目须把握两点:形象特点及其所表达意义。

2、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为何使用这一形象。

(3)指出形象所表达情感或营造意境。

【常见意象】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 长亭。

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3. 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等。

二、思乡类意象(思念家乡;牵挂亲人)1. 月亮。

2.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3. 莼羹鲈脍。

4. 双鲤。

另:“捣衣”“砧声”。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2. 芭蕉。

表达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

3. 流水。

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 猿猴。

借猿啼表达悲伤之情。

5. 杜鹃/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

另:斜阳(夕阳、落日、残阳)、西风,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

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

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 梅花。

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3. 松柏。

坚贞不屈的人格。

4. 竹。

正直谦虚,坚贞高洁.5. 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 冰雪、草木。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五、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2. 莲。

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3. 连理枝、比翼鸟。

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六、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1. 投笔。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浅谈意象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浅谈意象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013.05学教育159浅谈意象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彭亚香(八所中学,海南东方572600)[摘要]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而意象作为一种艺术元素,在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诗歌中意象入手,谈及鉴赏意象的方法,通过解读意象,阐释意象的作用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意象;作用;诗歌鉴赏一、意象及其要点诗歌是什么?古人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诗以言志,歌以咏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怀的。

古人崇尚“文贵在曲”,也就是不能在诗歌中很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应该把这些思想蕴涵在一些物象之中,通过特定的物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即我们所说的“托物言志”。

这些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象呢的要点呢?本人认为,其要点应该是:(一)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

(二)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

(三)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

(四)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

二、鉴赏古代诗歌意象的方法1、注重意象的积累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

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楼船——夜雪——瓜洲渡”。

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

意象有描写性的(静态的),如“孤舟”、“笠翁”。

有叙述性的(动态的),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

增大意象的积累量,对于快速解读诗词的意象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正确解读意象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
01
02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
1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4.战争类
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2.花草类
芳草 战国时期,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而在唐宋诗词中,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则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杨柳 “柳”谐音“留”,常做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01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梦蝶 庄子以梦蝶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STEP4
STEP3的人。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展开全文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内涵。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近⼏年语⽂中⾼考都新增了⼀种新题型——诗歌鉴赏。

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初中学⽣⽽⾔,难度不⼩。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进古典诗歌?⾸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的意象纷繁复杂,⼀下⼦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频意象”,帮助学⽣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拟就⼏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解读。

⼀、“柳”的意象1、“柳”、“留”⼆字谐⾳,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

”⼏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燕”的意象1、燕⼦因结伴飞⾏⽽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独⽴,微⾬燕双飞。

”展⽰了词⼈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既暗⽰了乌⾐巷往⽇的繁华,⼜袒露了诗⼈⾯对今昔变化的⽆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的感慨和忧伤。

三、“⽔”的意象1、因⽔的柔和清冷,常⽤⽔⽐喻⽉⾊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从侧⾯反映了封建时代妇⼥的悲惨命运。

2、因⽔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喻愁。

如李⽩的“抽⼑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盾不可调和⽽产⽣的烦忧和愁苦。

四、“⽉”的意象1、明⽉蕴涵边⼈的悲愁。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落花流水皆有“意”

落花流水皆有“意”

落花流水皆有“意”俗语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里,“落花”和“流水”都是很有“意”的,它们往往成为诗人创造意境、抒发情意的意象。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含义,是有助于提高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本文就想结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古诗词,浅析“落花”和“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

一、初识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

所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1.“落花”意象的来历对于植物来说,花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事物经由人物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

花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纵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2.“流水”意象的来历水,是生命之源,奔腾不息的河流,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由于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水的各类意象自然也成了最早进入诗歌领域的一类。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湖、泊、池、塘、泽等可看作是静态的。

静态的水相对于动态的来说,在形态的变化上要少得多,所以动态的水(也就是流水)就倍加引人注目。

孔子曾经站在河边望着流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表现对时光流逝、人生蹉跎的感慨。

由于流水的形态各异,诗人常用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意,因而其进入诗歌并成为引人瞩目的意象就很自然的了。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涉及流水意象的诗词举不胜举。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篇一:的4种方法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一、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1.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2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诗歌意象

诗歌意象

1、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许浑: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 雨下西楼。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 疾)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 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 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 忧伤或遥望故国、恋人、友人的处所。
李 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 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 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 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 言情造势之首选。
•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 子、飘泊、自由。二是遮 蔽光华,喻小人。
• ______________ ,只缘 不畏浮云遮望眼 身在最高层。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动物”
沙鸥
莼羹鲈脍 双鲤 飘零 伤感 指家乡风味 代指书信
“莼羹鲈脍”、“莼鲈 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5、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6、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7、露:人生的短促
游子思归
生命的易逝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 是南朝宋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 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 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 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作者: ————————————————————————————————日期: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摘要: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

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

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

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关键词:意象落花暗示象征在古典文学意境营造中,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心物的浑融。

意象是意象思维物化的结晶,或者说就是主体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体验而形成于心中的意象。

先秦的《礼记•乐记》最早从心物交感的角度来论述音乐的本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质在人心之感于物者也。

”强调的就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

钟嵘《诗品》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们讲的这样一种心物交感过程中的感物兴会、情以物兴的诗之生成方式就是诗的意象思维的特征。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更加深入一步地阐释了心物交感、“睹物兴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一方面是“情以物兴”,作者的情因物的感触而起兴,在观察或接触外境万物之时,物引发作者的感受、诱发他的想象,物是起主导作用的。

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从“物”的角度看,它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而且是作为“情”的体现者而出现的。

感物的意象生成作用,决不仅仅是“物”本身,而且它的指向与根本意义还在于物所蕴蓄或所激发的情思。

他还进一步地阐述了“随物婉转”的意象思维规律: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意象的虚实相生而形成的意境的空灵之美是意象意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一般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多艺术因素相生的结果。

主要由意象及其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所形成。

简而言之,由“象外之象”而生成“象外之境”。

这种虚实相生的诗学观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

《易经》的乾坤感荡,阴阳相推的观点,老子的“有无互立”、“大音希声”的思想,荀子的“形而具神生”的主张,至魏晋哲学中的“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玄论,都是意象与意境虚实转化论的哲学思想资源。

诗歌的意境实际是由意象组合而生成的实境与虚境的结合。

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一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文学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是创作主体传达思想情感的有意味的象征性符号。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它既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作家赋予的所谓优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纷扰中体验到人性特殊内涵和情感意蕴。

咏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无数的诗人吟咏歌叹,借以抒发忧思。

落花诗又是全部咏花诗作中最重要的一支,落花诗中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佳作。

落花的意象由来已久,“裳裳者华,其叶湑兮”;(《小雅•裳裳者华》)以花的枯黄陨落来传达濒危履艰的生命摇落意识,如“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小雅•苕之华》)在《诗经》中,花意象被赋予了生命盛如花,亦衰如花,盛衰遽变只在瞬息之间的哲理意味。

《诗经》亦曾出现了对灿烂生命进行礼赞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千古名句(《国风•周南•桃夭》)。

再如屈原《离骚》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包括落花在内的“草木零落”之景与生命摇落意识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诗经》、《离骚》开启的落花意象中,《诗经》主要是抒发一种对生命必将迟暮的哀愁,而《离骚》更倾向于哀叹生命流逝而功业无成。

前者是一种莫名的哀愁,见芳草萋萋而思其终将枯萎,看花红叶绿而叹其必将落英缤纷;而后者则是把落花与经国大志的破灭、美人迟暮生命衰逝联系起来。

这都是后来文人吟咏落花题材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实践中,落花无疑是一个起源极早的原型意象。

《诗经》以后,落花意象的这些意味被不断发挥拓展,逐渐形成一种积淀特殊心理内容的意象,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深刻的悲剧审美观照。

《古诗十九首》中“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亦以花之姣好喻人之盛年韶光,奈何嫁不及时,青春蹉跎,实则悲叹士不遇也之词。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潇洒飘逸,亦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杂诗八首》)到的落花意象的暗用。

到南北朝萧绎《荡妇秋思赋》“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再到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云: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难在。

”更进一步将落花意象与女儿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特别的象喻意味。

诗圣杜甫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叹息的是人生变幻莫测,际遇因时而变。

小杜在《金谷园》中也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之佳句,一代佳人坠楼以身殉情,如同落花一般玉殒香销。

五代之后,宋词元曲亦无例外。

李清照词亦多以花为主体意象,如《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再如“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飘零水自流”。

以上所举皆是,以落花譬喻自身之生命。

朱淑真的“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恰切的反映了诗人悲寂寥落的心情。

朱淑真另有一首题目即为《落花》的诗作: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相传因朱淑真所适非偶,婚嫁极不如意,终日抑郁寡欢,后归家,竟以亡终。

其诗词作品描写了个人寂寞生活,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我们可以分明的看出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那份对爱情的决绝。

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落花意象有以下两种尤为突出的意蕴,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

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

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性。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却不断赋予了这一意象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如下几种意蕴:首先是把落花作为单纯的一种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试举诗作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光灿烂,春风和煦,花姿摇曳,在风中轻扬曼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天籁之声,落红点缀,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 (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满园,春光明媚,表现的是牵手春游之乐。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人闲情逸致,看到落花与流水,并没有因之伤感起来,而是觉得春色浓如许。

其次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

试举几则词作为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绪。

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

张先的《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些诗句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

唐张泌的《寄人》诗:“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词人的郁闷之情,相思之苦。

题为徐君宝妻的那首有名的词作《满庭芳》“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则抒发的是一种家仇国恨,胡虏长驱而入,好似风卷落花,大好河山惨遭蹂躏。

何等的凄切,何等的悲凉。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一句,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深沉绵切之悲苦。

林黛玉《葬花吟》中尚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读之令人触目惊心的诗句。

则完全将花之命运等同于人了,花落之日,便是人亡之时。

最后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清人龚自珍有名篇《西郊落花诗》与《己亥杂诗》其中的一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均借落花意象暗喻自己内心的不屈不挠,虽然不为世所用,但依然充满豪情。

吴调公在《诗词欣赏与审美感情》如是评价:如龚自珍兼取于一壮一优之美的剑气箫声。

从广阔的历史背景说,它反映了启蒙诗人呼唤时代风雷的身影,但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一位神往六代风范的诗人因为“揽辔澄清”之志未酬,深心中萦回着凄厉飙发的幽怨。

深入到这一奥区,我们也就能聆听到诗人的心声了。

”的为确评,通过诗作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由此,不仅可以窥察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还能洞悉其气质风度。

据笔者利用工具粗略统计,《全唐诗》中出现“落花”的诗句即有近三百之多。

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诗人均有题为落花的诗作。

石田先生沈周竟然有《咏得落花诗(三十首)》,而唐寅则有和作《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文徵明亦有和作。

“落花”所代表的时令恰好为暮春时节,“伤春悲秋”亦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落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数经典意象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从本义、比喻义到引申义、象征义的多重变化,正表现了汉语的模糊性,并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审美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意象的存在。

意象是在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的过程中,意义不断地扩充、附加、衍生,所以自身便具有了话语蕴藉的特点,并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多义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为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契入点和学习借鉴的范例。

因此,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必须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而话语蕴藉、多义性和暗示性正是作者、读者审美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落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出现,它不只停留在意义的表层,而是具有了更深的含义,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