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合集下载

现代人如何读懂唐诗宋词?浅谈中外翻译和传播

现代人如何读懂唐诗宋词?浅谈中外翻译和传播
• 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唐诗宋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有助于挖掘唐诗宋词更多的价值和内涵
唐诗宋词翻译的难点与挑战
古典诗词的翻译难度
文化差异的翻译问题
• 词汇和语法的翻译需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
• 古诗中的典故、成语和传统文化内涵需要加以解释和说
•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难以用现代语言完全传达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可能导致原意和意境的丢失
• 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更加简化,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
• 古诗词中的典故、成语和俚语需要深入了解其背景和含
• 语音:现代汉语语音发生了变化,古代汉语的音韵更加

丰富
唐诗宋词中的典故、成语与传统文化内涵

唐诗宋词中的典故
• 需要了解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 典故的运用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唐诗宋词中的成语
• 需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唐诗宋词展现了唐代和宋代的风俗民情
•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 可以了解当时的人际关系、礼仪习俗和民间信仰
02
现代人阅读唐诗宋词的挑战与难点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差异及理解难度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差异
理解难度
• 词汇:现代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古代汉语词汇相对较少
• 古汉语词汇和语法需要现代人重新学习
• 成语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简练生动
⌛️
唐诗宋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对唐诗宋词的影响
• 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使唐诗宋词具有独特的魅力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与审美需求对唐诗宋词阅读的影响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
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 忙碌的生活节奏使现代人难以静心阅读古典诗词

浅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浅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浅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达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什么是文学中的意象意境是文学美学最精致、最细腻的传达,尤其是在诗歌艺术上,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无不以美的意境吸引人,作者往往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向读者传达一种幽深,触及灵魂深处又晕染幻化成像的情绪体验图景及感受,激发读者对美的触觉及感性意念,令读者唏嘘、感叹或感同身受。

这是艺术美学与文字美学相结合的感染力,也是我们所说的意境之美!在《诗格》中,王昌龄叙述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

”这里所说的三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它把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往往以景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把情寄寓于景中,此情此景互为渲染,因此此景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大自然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三、英文如何传达诗词意境(一)文化差异对诗歌意境翻译中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不仅有不同的语言,还有不同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风俗传统、宗教文化等,表现在各自的诗歌意象中也迥然不同,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营造出来的对于自然景物的意象表现是外国读者无法领会的,比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等诗歌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充满意境的写意画。

其中让人回味不已的正是文字表象之下的“曲径通幽”处,这需要文化的背景才可意会言传。

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表达中的一些词汇,我们的理解和英美人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的。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诗词英译的影响_跨文化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诗词英译的影响_跨文化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诗词英译的影响_跨文化摘要:本文讨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译诗词的影响。

文章将介绍中西思维法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由不同思维方式带来的考虑因素、技巧及对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古典诗词英译;跨文化正文:诗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它长期以来一直在为中国人带来芳香和乐趣。

随着跨国文化交流的日渐增多,古典诗词的英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然而,因为中西思维方式的明显差异,在英译过程中应当遵循英语语言的习惯,并照顾到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从中西思维方式上来看,中国思维侧重于抽象性思维,关注形象、象征、比喻,崇尚内在的思想抽象层面。

而英语国家的思维则更加实在,重在表达内容的表面意义,而非深度的诗词文学层面。

对于英译诗词来说,如何恰到好处地结合中西思维方式,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更好的翻译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古典诗词的英译需要综合考虑文字的意义以及其背后所象征的文化内涵。

例如,某首古典诗若以“山高水长”来暗喻壮丽的山川风光,要正确地表达此种意象,翻译者可以使用诸如“the mountain is towering and the river is meandering”这样类似的英文表达,以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出原文中诗句所隐喻的特定文化内涵。

其次,诗词英译时应进行适当的层次把握,尤其是在一些多重含义的诗句中尤其如此,决定因素是对句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其原意的重视程度。

即便是同一句话,翻译出来的效果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例如“山高水长”,可以直译为“the mountain is high and the river is long”,也可以译为“the mountain has a spectacular view and the river stretches far”,此二译文各有其不同之处,因此翻译者在进行诗词英译时,需要适时调整自身的层次把握,恰如其分地译出诗词的意境。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诗词英译的影响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诗词英译的影响

论文导读::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出发并阐述其对在诗词英译过程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思维方式差异,影响1.引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

语言的差异是思维差异的外在形式,由于思维方式的潜在差异,才使语言表达有所差异。

本文主要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出发并阐述其对在诗词英译过程的影响。

2.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连淑能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划分为: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的思维: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规律。

在西方的传统哲学中主张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这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直观经验。

因而形象性思维常使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西方人较为侧重抽象思维,侧重实证性研究,善于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

由于西方人抽象思维的习惯,他们则擅长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具体事物。

这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方式则截然不同。

模糊性思维与精确性思维:连淑能曾指出“古代中国人把宇宙看作是混沌的整体,思维的对象是模糊的,思维的主体也是模糊的。

以模糊的思维去认识模糊的整体,用模糊的方法整体的把握总体特征,缺乏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识。

”[1]相行之下跨文化,西方人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所以注重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3.思维差异对诗词翻译的影响3.1 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诗词英译意境的缺失顾正阳教授在《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一文中指出:“古诗词曲中,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无论是天上的月亮,星星,还是人间的山水,花卉、酒、茶、服饰、楼台亭阁等无不沾染了情……”[2]所以古代的诗人总喜欢从自然中寻找事物,以抒发自己的抱负或是志趣。

用具体的事物来传递自己的感情。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造就了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是以表意为特征的文字,所以表意也成为了汉字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是一种将古代中国的诗歌和诗词翻译成现代语言的过程,旨在保留和传达原诗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原则,如保持原诗的本来面貌、传达原诗的精神内涵等。

翻译者应尽可能保持原诗的本来面貌。

这包括原诗的韵律、对仗、用典等方面。

例如,在翻译唐诗时,应尽量保持其原本的五言或七言格式,同时也要注意声韵的规律。

在传达原诗意思的也应当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象和美感。

翻译者应当传达原诗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翻译者应当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传达这种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翻译《静夜思》时,应当尽可能地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不是仅仅翻译成一首普通的抒情诗。

在翻译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到文化差异。

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译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翻译《西游记》中的角色名称时,不能将其翻译成西方文化中的妖魔鬼怪,而应当根据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进行翻译。

在翻译批评方面,应当注意批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对于翻译作品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译者的背景和局限性等因素。

同时也要尊重译者的劳动成果,不要过于苛刻地追求完美。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诗的本来面貌、传达原诗的精神内涵、尊重文化差异等方面。

同时也要注意批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尊重译者的劳动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许渊冲,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和研究。

他的诗歌翻译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而这种思想在叠词的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强调“三美论”,即保持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他认为,诗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再创造。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他主张保留原诗的文化背景、情感内涵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语言英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语言英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语言英译的影响李亚峰【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38)4【摘要】Cultural differences is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and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ve their own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s. Language isone of important embodimen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thus different language contains a different culture. Chinese poetry is one of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with concise language,charm cultural,far-reaching artistic con-cep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e on the poetry language connotation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discuss the translation of t Chinese poetry,ai-ming at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poem translation and promoting the sp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 culture in the west.%文化差异是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习俗。

文学翻译的困难和挑战

文学翻译的困难和挑战

文学翻译的困难和挑战文学翻译,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交际活动,旨在将源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形式、风格和韵味等转换成译入语言,使其具有与原文同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文学翻译中最为显著的困难和挑战之一。

不同民族和国家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

这些文化差异往往导致源语言和译入语言之间存在无法完全对等的现象。

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诗词、成语、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这些元素对于外国读者而言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文学翻译需要克服的重要难题。

2. 语言表达文学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为文学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

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古诗律诗等独特的语言形式,在英语等西方语言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在翻译过程中也容易丧失其原有的韵味和效果。

因此,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同时使译文通顺、自然,是文学翻译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3. 情感传递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这也是其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和认知差异,情感传递往往面临困难。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情感内涵,并在译文中寻找对等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不仅要求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其具备高度的共情能力和审美素养。

因此,如何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是文学翻译的一大挑战。

4. 审美追求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时代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好原文的审美追求与译入语言读者的审美期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中国的外文化传播中,古代诗词的翻译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古代诗词翻译成外语,借助于翻译媒介的力量,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得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走向世界舞台,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首先,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是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翻译作品将中国古代诗词转化为外语,使得外国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通过翻译,外国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审美理念,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诗词翻译作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使外国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加强中外文化的互动和交流。

其次,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在于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翻译,中国的古代诗词得以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些翻译作品为外国读者打开了窥探中国文化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的翻译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得以传承和弘扬,增加了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还在于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含义而闻名于世。

通过翻译,外国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和诗意内涵。

古代诗词的翻译作品通过语言的传达,向外国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此外,古代诗词翻译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还在于推动了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翻译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交融的过程。

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并将其灵活地转化成外语的表达方式。

这种过程中,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不可避免。

古代诗词的翻译作品有时会融入翻译者的个人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得翻译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的翻译作品使得中外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了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摘要:由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差异,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译文的影响和制约,为今后的诗歌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诗歌;汉英翻译;中西思维差异;一、引言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结构紧凑,用词优美,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古诗词翻译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有以许渊冲先生为代表的《宋词三百首》,还有如威特·拜讷(Witter Bynner)等外国学者翻译的《中国诗选》,他们都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传递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作出了贡献。

但是,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

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发现中西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审美观,并体现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实证性以及模糊性与精确性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诗词翻译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一)整体性与分析性差异与诗歌翻译连淑能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划分为: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规律,主张区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这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许渊冲的译文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Alan Ayling& Duncan Machintosh的译文为:Unending search in endless quest/So cold and still, how cold and still/By grief and anguish,grief and anguish hard oppressed.《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多个叠词,音节变换间带给读者一种孤寂感。

诗歌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诗歌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诗歌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的社会中,翻译已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跨语际的行为。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文化在各国交流中变得很重要。

各个国家文化的交流和渗透都与翻译有很大的关系。

而在诗歌翻译中,文化更是翻译诗歌时的一个重要元素。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

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只是构成文化系统的要素之一。

在诗歌翻译中,文化应该成为翻译中首要考虑的要素。

忽略了文化因素的译作就成为没血没肉的、只是词汇和句子堆积起来的躯壳,是没有灵魂的作品。

翻译家兼诗人的朱湘,时逢我国五四时期,翻译英诗直译与意译并用,十分注重音韵和节奏,他的翻译不仅仅注重协韵,并且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见解,并在一定程度注重并加入了该作者国家的文化情调,是一种造诣很高的个性化翻译。

翻译不仅涉及语码之间的转换,而且涉及文化代码系统之间1/ 4的转换,翻译过程是从原语文化代码系统到目的语文化代码系统的转换过程,也是从原语文本接受者与原语文化语境到目的语文本接受者和目的语文化语境的转换过程。

所以,翻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设法使译文拥有同原诗歌文化中相同的功效,这样才能让读者体味出作者在原诗中所想传达的意境。

在翻译理论界,诗歌翻译引发的争论最多,直译还是意译,异化还是归化,诗歌是否可译、诗歌翻译的标准以及诗歌翻译的方法,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汉、英两种语言形式差异大,文化背景也相距甚远,怎样进行中、英诗歌的互译,一直是中外翻译家探索的热门话题。

就诗歌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而言,可以简单地从文化的历史和物质两方面去理解。

首先,从历史文化方面。

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蔡丽慧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蔡丽慧

1引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正是文学的发展史,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雅颂,还是唐诗,抑或是宋词,都独具特色.目前,西方除了有专门研究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的“沙学”,也有研究我国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不断追求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文化上来了,而研究文学作品则正是了解一国文化的良好途径.因此,被称为我国文学瑰宝的古诗词不断的被翻译为各种外国语言而被各国的人文学家所研究.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我们本国人,都可能会因为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不同而不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更不用说文化背景的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的外国人了.本文将从中国古诗词的特点入手,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2中国古诗词的特点首先,中国古诗词在形式上很注重工整、对仗和押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与“天涯”都是表示地点的词,“知己”与“比邻”都是关系亲密的人,这两对词语在词性和词义上都相互对仗;统观整首诗,首联、颈联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津”,“邻”,押“in ”的韵,再加上五言绝句简短精悍的特点,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没有阶级之分,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雅颂,还是唐诗,抑或是宋词,其流行和使用范围都不局限于统治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也有使用和创造的权利,甚至有一部分诗人希望能让目不识丁的老弱妇孺都能听懂他们所创作的诗词,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便是这一方面的典型.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国现代的古诗词教育在学前班便被列入必修内容.其次,我国的古诗词很讲究意境.一篇词或者一首七言绝句不过寥寥数语,却要将事情讲清楚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一首不过20个字的五言绝句都不仅能将所描写的情景写的细致入微,还能充分的表达出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所抒发的感慨,如李白的《静夜思》.因此,一首好的诗或者一篇好的词都非常讲究用语的精炼.诗人们会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使某一个字词能体现出他想要的意境.“以静制动、以虚写实”就是常用的手法.另外,就像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样,诗人们也非常擅长用以少总多的方式,抓住其中最富有包孕性的一点来着力刻画,使读者们能以小见大,了解整个社会的状况.最后,中国古诗词非常注重含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我国的封建历史时期延续了近两千年.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封建制度都可以被称为王权制度,王权是至高无上的,因此除了皇室成员外,普通百姓和朝廷官员都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防止损害了皇室的威严.诗人们在创作是不仅要注意是否犯了皇室的避讳,更要其中某些词语加以修饰以使其显得含蓄,比如“雷霆雨露,皆为君恩”,古人用雷霆代表天子的威邢,用雨露代表天子的恩泽,再比如清朝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蔡丽慧(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曾一度被人们怀疑是否可行,事实证明确实是非常困难,不仅要克服语言上的差异,做到形美,更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做到意美.然而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却并不容易.我国古诗词产生、流行和鼎盛时所处的封建时期的文化可能连本国人都没有能够充分了解,更不要说外国人了.译者要面对的不仅是中西方语言的差异,还要克服区域、习俗等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中国古诗词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无论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上都很难做到完全传递.译者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补偿策略.关键词:古诗词;文化;差异;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09-03Vol.28No.1Jan.2012第28卷第1期(下)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9--盛行的“文字狱”,都迫使诗人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带来灾祸.3文化差异对古诗词翻译的影响无论是语言的模糊性还是其他翻译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本质都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目前对于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不管哪一个定义,对于文化应当是思想或者精神层面的内容是的认识是统一的.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区域的人们所受到的教育、接受的生活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态度都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古诗词翻译中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差异导致认知的差异,中西方在地域上的差别,会导致中西方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完全不同.如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在北半球,东风是暖和的,而在南半球,东风则是寒冷的.同样是报告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到来的意思,但是在诗歌的表达上却会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如果将其按字面直译的话可能会对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如唐朝罗隐的诗《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中“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其“东风”的意思表示春天的意思,与这之中的秋相对,如果直译为“east wind”,不但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思,也不能体现出其意境,如果换成“spring breeze”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了.其次,社会习俗的不同对人们认知的影响也会较大,如中国古诗词中提到“月亮”,通常以为着诗人在表达其思乡之情,但是在西方国家月亮的寓意通常是年轻的美女或者年老的妇人(随着月亮的盈缺而有变化).如上文所说的“东风”在陆游和唐婉合著的《钗头凤》里还有指代陆游的母亲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除了要注释出其不同的含义外,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衬托出这一词在这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最后,汉语比较注重意义,汉语在意义上的模糊性是诗人们在创作时成功营造意境的重要条件,但是英语比较注重结构和逻辑性.而在翻译时要创造出同样的意境是非常难的.如《竹枝词》的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几种不同的翻译:1.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the east basks in sunshine,My beloved is a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2.Here the sun shines but there it showers;Can you read my mind if it is rain or shine?3.In the east the sun is out,in the west there is rain;It is not yet clear,but somewhat clear,you may as well say.原诗借助夏天天气的特殊性,以及“晴”与“情”在发音上相同的特点,一语双关的表达出少女在看到久无音讯的情郎的欣喜之情.诗歌中“无晴”和“有晴”其实指的就是无情和有情.三种翻译的前半句都体现出了原诗表面的意思,后半句的翻译中,翻译1和翻译2缺少了原诗中所有的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分别都较直白的告诉读者这首诗是在说少女的感情问题,翻译3试图充分的展现原诗的双关语手段,但是“clear”一词却不能让人充分的感受到这是在表达少女的深深的爱恋以及发现情人对自己也充满情意的情感.究其原因,就在于英语直白而理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汉语模糊而感性的特点的差异.4实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导致古诗词翻译被人怀疑“不可行”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古诗词的翻译较艰难的首要原因.下面将以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对古诗词翻译的影响.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篇冰心在玉壶.英文翻译版本为:A cold rain mingled with East Stream invades the night;At dawn you leave the Southern hills lonely in haze.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should ask if I am right,M y heart is free of str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这首诗整体上讲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下了一夜寒冷的大雨之后江水滔滔,天才刚亮的时候,我(诗人)就要送别我的友人辛渐,那一刻,连朦胧的远山看起来都显得非常孤单,当你到达洛阳后,如果亲友们问起我了,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暇,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其中所隐含的不但有四年故乡的亲人朋友的意思,其中最后一句更是有多重含义,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离别多年的亲友保持着对故乡对亲友的拳拳深情,还表现出他在遭到贬黜后的委屈和坚忍的情绪.英译本可以做如下理解:寒冷的雨混合在来自东方的溪流中侵袭了这个夜晚,黎明时分你将南边210--的山孤独的雾中,如果我北边的朋友们问起我是否安好,我的心就像在水晶瓶里一样的冰一样摆脱束缚了.显然,由于语言的差异,原文与英译文在形式上差别很大,几乎完全失去了古代诗人们所追求的简练、工整的形式.第一句中“连江”是满江的意思,诗人想表现寒冷的秋夜,哗哗的大雨,再加上滔滔的江水那种萧瑟的场景,译者将其翻译为“mingle with East stream”,没有能够准确的表达除原文的意思,但是在意境上也能够让人体会到悲凉的感觉.第二句和第三局中的“southern”和“north”相对,分别指代诗人所在的地方和洛阳,南方和北方都是很宽泛的,但在译文中直接用洛阳的英译,则又可能不利于不熟悉中国情况的外国人理解.全诗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喻人非常的正直清廉,诗人是在向人们传达他虽然遭贬,但是不会自暴自弃,而改变他纯洁完美的品格的信息.“free of strain”是摆脱束缚的意思,而“crystal vase”是水晶花瓶的意思,一方面,诗人要传达的不是摆脱束缚的意思,另一方面,冰放在水晶花瓶里在西方文化中也不存在指代圣洁完美的品行的情形.因此,基于文化的差异,最后一句很难通过英文来表达出诗人的原意.5小结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希望能对其他国家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是影响某一片地域内的居民的行事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了解一国文化来了解其国民性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流传不但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还能使本国文化对外国产生影响.然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另一国文化的同时,国家质检文化的差异会阻碍这一方式的顺利运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的古诗词一直贯穿其中,因此,从古诗词入手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得到较全面的信息,然而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却是横亘在古诗词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汉语的含蓄、委婉以及许多独具匠心的指代无法通过其他语言表达出来,就如文中所举例子的“冰心”和“玉壶”一样,不能为其他国家的国民所理解.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才能充分理解中国的古诗词,在无法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的前提下,我们或许只能通过注释、注解的方式推动中国古诗词在世界各国的流传.———————————————————参考文献:〔1〕孙飞.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大家,2011,(18).〔2〕汪孝恩.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3〕张科伟.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4〕孙彬.论媒体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体现[J].中国报业,2011,(12).〔5〕孙敏.从香港译名与内地译名差异看香港翻译(英文)[J].海外英语,2011,(08).〔6〕陈莹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07).〔7〕和凌娜.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汉民族思维特征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07).〔8〕韩广义.邢台翻译史及邢台翻译界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9〕张惠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语语言认知[J].河池学院学报,2011,(03).〔10〕唐利芹,梁秀娟.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1〕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冯启萍.文学误读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0,(11).〔13〕杨树国.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体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14〕张倩.基于文化差异而应采取的英汉互译策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15〕王菲菲.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02).〔16〕杨芳.中西方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外语教学中克服思维方式差异影响的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1).〔17〕闫萍.英汉习语翻译要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J].辽宁高职学报,2010,(01).〔18〕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19〕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20〕纵兆荣.从模糊语言谈古诗词的英译[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4).211--。

中西文化的差异背景下的中国古诗词英译研究

中西文化的差异背景下的中国古诗词英译研究

中西文化的差异背景下的中国古诗词英译研究作者:呼莹莹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3期摘; 要:在中国大力推崇中国文化的当下,让古诗词走向世界成为了翻译上的一大难题。

但是目前学者开展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古诗词英译的视角开展的研究。

本文拟进一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古诗词翻译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汉译英翻译策略; 文化因素中图分类号:H315.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04-021; ;引言语言和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且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流传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现如今,中国大力推崇中国文化。

人们可从古诗词入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古诗词难以走向世界,古诗词含蓄委婉的意境,整体的音韵感以及字数上的限制都是翻译上的难题。

李亚峰(2016)中提到要结合文化差异对诗词语言内涵影响的基础上来进行探讨。

蔡丽慧(2012)中指出不仅要克服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做到形美与意美。

林正荣(2007)中归纳了造成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之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蒲秋菊(2010)中着重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对中国古诗英译的影响。

但是,大量的学者都归纳总结了古诗词英译翻译之难,但对此进行对策研究的人却寥寥无几。

鉴于此,本文将不仅仅着眼于问题的分析,更会着重这些问题对策的研究。

2; ;中西文化差异与其体现2.1 生活背景方面语言的诞生和人民的生活与劳动是息息相关的。

汉民族生活离不开土地,而英国作为岛国航海业很发达。

比如说,花钱非常铺张奢靡,汉语为“挥金如土”,翻译成英语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

“东风”在汉语中是“春季的风”,夏天常用“骄阳似火”来表明它的炎热。

而英国,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诗人雪莱用《西风颂》讴歌春天,而西方的夏季常用褒义词歌颂。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总的来说, 我国古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大体有爱情、 友情、 离 陶醉于其中。 别之情 、 乡情这么几类。 .
二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
2 . 古诗词具有高度的凝练性。
中国古代的诗词在篇幅上来看, 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
1 . 中西文化间的习俗差异。 中西文化都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 , 它们是在中西各民
3 . 古诗词的表达比 较含蓄。 想创造一种友好的谈话气氛。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 这种
作者简介 : 陈凯 , 副教授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 向: 翻译与跨文化。

78 ・
第 5期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对 中 国古 诗 词 翻译 的 影 响
2 0 1 4年
表达是他们所不习惯的, 他们习惯于直率与坦诚 , 谈话的时 性能够使得诗词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比较容易地营造出自
究。

的汉字来表达, 从而使得有限的诗词里面含有丰富信息, 使 诗词进行语言传递的时候信息含而不露、 十分耐人寻味。
此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在古诗词翻译方面的影响进行研 得诗词的表达非常含蓄。而这种所谓的含蓄就是说在通过
我国古诗词所具有的特点
我国古代诗评家, 常常把含蓄与否作为诗歌艺术成就的重
第l 4卷 第 5J OUR NAL OF J I XI UNI VER S I T Y
Vo 1 . 1 4 No . 5 Ma y . 2 01 4
文章编号 : 1 6 7 2—6 7 5 8 ( 2 0 1 4 ) 0 5— 0 0 7 8— 2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各国的文化

丽江文化旅游诗词名句英译的商榷

丽江文化旅游诗词名句英译的商榷

丽江文化旅游诗词名句英译的商榷Lijiang Cultural Tourism: Poems and Verses Translation Controversy丽江,这座位于中国云南省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成为了全球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然而,关于丽江文化旅游诗词的英译问题,却引发了一场争议。

在丽江的文化旅游中,诗词名句的英译一直是个难题。

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很多诗词名句的英译无法完美地传达原句的意境和美感。

这就导致了在丽江的旅游指南、宣传材料以及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误译和错译的情况。

例如,丽江一句著名的诗句“玉龙雪山千里雪,蓝天白云映雪山”,被翻译成“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 with a thousand miles of snow,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reflecting against the snow-capped mountain”。

这个翻译版本虽然表达了原句的基本意思,但完全失去了原句的美感和诗意。

另外,还有一句丽江的诗词名句“古城夜色美如画,漫步河畔情意浓”,被翻译成“The ancient city’s night scene is beautiful like a painting,walking along the river bank with deep affection”。

这个翻译版本也是一样,虽然表达了原句的基本意思,但完全失去了原句的美感和诗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对于诗词名句的英译,应该注重保留原句的韵律和节奏感。

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应该采用直译或者音译的方式,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无法直接对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原句的意境和美感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丽江文化旅游诗词名句英译问题,我们应该注重保留原句的美感和诗意采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多种方式来翻译这些诗词名句,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丽江的文化旅游资源。

中西翻译美学对古典诗歌英译的启发

中西翻译美学对古典诗歌英译的启发

中西翻译美学对古典诗歌英译的启发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同样也是文学作品中的最高形式,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抒情的方式将思想和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并同时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

因此要将诗歌的意境再现于外国读者面前,使他们能充分感悟诗歌内涵,给翻译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因为诗歌翻译的特殊艺术性,所以将翻译美学作为理论视角进一步探索诗歌翻译,对于提高诗歌翻译具有积极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但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文化积淀的不同,中西美学观必然形成差异,因此以美学为理论基础的翻译美学在中国和西方自然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作为译者,应该通过中西方对比,更多的了解西方的美学思想,学习借鉴西方的翻译美学理论,在继承我国传统翻译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完善诗歌翻译研究。

一、中西方翻译美学初探(一)中国翻译美学中国的翻译事业始于佛经翻译。

早在汉代的佛经翻译就已经脱离不了美学这条主线。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首先提出了“先质后文”的美学论述,“质”即指实质内容,“文”意为作品的感性形式。

文、质之争由此发源。

而后渐渐有了“文质统一”论,然后二者的统一调和才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流。

将其作为翻译活动中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审美规律和审美标准,对我国的翻译活动及译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末,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即译文要准确,做到不歪曲事实,不遗漏信息,但也不能随意增减内容;“达”指的译文要通顺明了;“雅”则指译文要有文采,选词要生动、形象。

此说将翻译美学推向了致,在译论美学中始终保持着中心思想的地位。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传统美学审美标准的“神似”与“形似”也是翻译标准之一。

将“神似”与“形似”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引入译学并以翻译实践之的第一人当属傅雷。

他提出的“重神似不重形似”所强调的是避免译文的机械生硬,应还原作以神韵。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第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

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

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

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中西方意象差异_以庞德译李白_长干行_为例_王炜

中西方意象差异_以庞德译李白_长干行_为例_王炜

○文化教育中西方意象差异———以庞德译李白《长干行》为例王 炜摘 要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西方对诗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意象在中西方诗歌中有不同的体现,同样,对意象的不同诠释会反过来影响诗歌的认同和传播,这点在意象派诗人E.庞德译中国古诗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笔者以庞德译李白《长干行》为例,以中西方诗歌意象差异为大背景,论述庞德译作中的诸多不足缘于对中国古诗意象的理解偏差。

关键词 中西方 意象 差异 何谓意象?广而概之可谓诗意,细而析之可谓象征。

举凡诗歌,必有意象;亦不乏“意象说”、“意象论”,然意象作为概念,却似雾里看花,心有所感,往往苦于难以言传。

有学者认为:诗人的创造灵感与对生命的敏感和经验都凝聚于意象之中,意象有如情节之于戏剧与小说,它是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

①笔者注意到学术界对比中西方诗歌的学术论文虽多,却极少从中西方诗歌意象差异的角度展开论述。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西方对诗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意象在中西方诗歌中有不同的体现,同样,对意象的不同诠释会反过来影响诗歌的认同和传播,这点在意象派诗人E.庞德译中国古诗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笔者以庞德译李白《长干行》为例,以中西方诗歌意象差异为大背景,论述庞德译作中的诸多不足缘于对中国古诗意象的理解偏差,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一、中西方意象论不同于英语中的意象(i m a g e),汉语中的意象一词虽古之则有,却少有作为一个概念词使用。

意象是由意与象两个概念组合起来的概念:意是一个抽象的精神概念,它可以是意思、意义、意念、意图等,扩大一点来认识,还可以是观念、哲理、情意等。

象则偏重具体物象,指形状、样子。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创文学意象的概念,并多次谈及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云:“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曾一度被人们怀疑是否可行,事实证明确实是非常困难,不仅要克服语言上的差异,做到形美,更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做到意美.然而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却并不容易.我国古诗词产生、流行和鼎盛时所处的封建时期的文化可能连本国人都没有能够充分了解,更不要说外国人了.译者要面对的不仅是中西方语言的差异,还要克服区域、习俗等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中国古诗词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无论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上都很难做到完全传递.译者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补偿策略.关键词:古诗词;文化;差异;翻译1. 引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正是文学的发展史,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雅颂,还是唐诗,抑或是宋词,都独具特色.目前,西方除了有专门研究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的“沙学”,也有研究我国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不断追求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文化上来了,而研究文学作品则正是了解一国文化的良好途径.因此,被称为我国文学瑰宝的古诗词不断的被翻译为各种外国语言而被各国的人文学家所研究.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我们本国人,都可能会因为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不同而不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更不用说文化背景的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的外国人了.本文将从中国古诗词的特点入手,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2 中国古诗词的特点首先,中国古诗词在形式上很注重工整、对仗和押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与“天涯”都是表示地点的词,“知己”与“比邻”都是关系亲密的人,这两对词语在词性和词义上都相互对仗;统观整首诗,首联、颈联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津”,“邻”,押“in”的韵,再加上五言绝句简短精悍的特点,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没有阶级之分,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雅颂,还是唐诗,抑或是宋词,其流行和使用范围都不局限于统治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也有使用和创造的权利,甚至有一部分诗人希望能让目不识丁的老弱妇孺都能听懂他们所创作的诗词,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便是这一方面的典型.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国现代的古诗词教育在学前班便被列入必修内容.其次,我国的古诗词很讲究意境.一篇词或者一首七言绝句不过寥寥数语,却要将事情讲清楚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一首不过20 个字的五言绝句都不仅能将所描写的情景写的细致入微,还能充分的表达出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所抒发的感慨,如李白的《静夜思》.因此,一首好的诗或者一篇好的词都非常讲究用语的精炼.诗人们会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使某一个字词能体现出他想要的意境“. 以静制动、以虚写实”就是常用的手法.另外,就像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样,诗人们也非常擅长用以少总多的方式,抓住其中最富有包孕性的一点来着力刻画,使读者们能以小见大,了解整个社会的状况.最后,中国古诗词非常注重含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我国的封建历史时期延续了近两千年.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封建制度都可以被称为王权制度,王权是至高无上的,因此除了皇室成员外,普通百姓和朝廷官员都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防止损害了皇室的威严.诗人们在创作是不仅要注意是否犯了皇室的避讳,更要其中某些词语加以修饰以使其显得含蓄,比如“雷霆雨露,皆为君恩”,古人用雷霆代表天子的威邢,用雨露代表天子的恩泽,再比如清朝时盛行的“文字狱”,都迫使诗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带来灾祸.3 文化差异对古诗词翻译的影响无论是语言的模糊性还是其他翻译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本质都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目前对于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不管哪一个定义,对于文化应当是思想或者精神层面的内容是的认识是统一的.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区域的人们所受到的教育、接受的生活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态度都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诗词翻译中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差异导致认知的差异,中西方在地域上的差别,会导致中西方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完全不同.如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在北半球,东风是暖和的,而在南半球,东风则是寒冷的.同样是报告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到来的意思,但是在诗歌的表达上却会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如果将其按字面直译的话可能会对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如唐朝罗隐的诗《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中“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其“东风”的意思表示春天的意思,与这之中的秋相对,如果直译为“east wind”,不但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思,也不能体现出其意境,如果换成“spring breeze”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了.其次,社会习俗的不同对人们认知的影响也会较大,如中国古诗词中提到“月亮”,通常以为着诗人在表达其思乡之情,但是在西方国家月亮的寓意通常是年轻的美女或者年老的妇人(随着月亮的盈缺而有变化).如上文所说的“东风”在陆游和唐婉合著的《钗头凤》里还有指代陆游的母亲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除了要注释出其不同的含义外,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衬托出这一词在这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最后,汉语比较注重意义,汉语在意义上的模糊性是诗人们在创作时成功营造意境的重要条件,但是英语比较注重结构和逻辑性.而在翻译时要创造出同样的意境是非常难的.如《竹枝词》的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几种不同的翻译:1.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basks in sunshine,My beloved is a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2.Here the sun shines but there it showers; Can you read my mind if it is rain or shine?3.In the east the sun is out, in the west there is rain;It is not yet clear, but somewhat clear, you may as well say.原诗借助夏天天气的特殊性,以及“晴”与“情”在发音上相同的特点,一语双关的表达出少女在看到久无音讯的情郎的欣喜之情. 诗歌中“无晴”和“有晴”其实指的就是无情和有情.三种翻译的前半句都体现出了原诗表面的意思,后半句的翻译中,翻译1 和翻译2 缺少了原诗中所有的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分别都较直白的告诉读者这首诗是在说少女的感情问题,翻译3 试图充分的展现原诗的双关语手段,但是“clear”一词却不能让人充分的感受到这是在表达少女的深深的爱恋以及发现情人对自己也充满情意的情感.究其原因,就在于英语直白而理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汉语模糊而感性的特点的差异.4 实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导致古诗词翻译被人怀疑“不可行”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古诗词的翻译较艰难的首要原因.下面将以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对古诗词翻译的影响.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篇冰心在玉壶.英文翻译版本为:A cold rain mingled with East Stream invades the night;At dawn you leave the Southern hills lonely in haze.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should ask if I am right,My heart is free of str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这首诗整体上讲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下了一夜寒冷的大雨之后江水滔滔,天才刚亮的时候,我(诗人)就要送别我的友人辛渐,那一刻,连朦胧的远山看起来都显得非常孤单,当你到达洛阳后,如果亲友们问起我了,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暇,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其中所隐含的不但有四年故乡的亲人朋友的意思,其中最后一句更是有多重含义,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离别多年的亲友保持着对故乡对亲友的拳拳深情,还表现出他在遭到贬黜后的委屈和坚忍的情绪.英译本可以做如下理解:寒冷的雨混合在来自东方的溪流中侵袭了这个夜晚,黎明时分你将南边的孤独的雾中,如果我北边的朋友们问起我是否安好,我的心就像在水晶瓶里一样的冰一样摆脱束缚了.显然,由于语言的差异,原文与英译文在形式上差别很大,几乎完全失去了古代诗人们所追求的简练、工整的形式.第一句中“连江”是满江的意思,诗人想表现寒冷的秋夜,哗哗的大雨,再加上滔滔的江水那种萧瑟的场景,译者将其翻译为“mingle with East stream”,没有能够准确的表达除原文的意思,但是在意境上也能够让人体会到悲凉的感觉.第二句和第三局中的“southern”和“north”相对,分别指代诗人所在的地方和洛阳,南方和北方都是很宽泛的,但在译文中直接用洛阳的英译,则又可能不利于不熟悉中国情况的外国人理解.全诗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喻人非常的正直清廉,诗人是在向人们传达他虽然遭贬,但是不会自暴自弃,而改变他纯洁完美的品格的信息“. free of strain”是摆脱束缚的意思,而“crystal vase”是水晶花瓶的意思,一方面,诗人要传达的不是摆脱束缚的意思,另一方面,冰放在水晶花瓶里在西方文化中也不存在指代圣洁完美的品行的情形.因此,基于文化的差异,最后一句很难通过英文来表达出诗人的原意.5 小结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希望能对其他国家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是影响某一片地域内的居民的行事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了解一国文化来了解其国民性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流传不但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还能使本国文化对外国产生影响.然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另一国文化的同时,国家质检文化的差异会阻碍这一方式的顺利运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的古诗词一直贯穿其中,因此,从古诗词入手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到较全面的信息,然而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却是横亘在古诗词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汉语的含蓄、委婉以及许多独具匠心的指代无法通过其他语言表达出来,就如文中所举例子的“冰心”和“玉壶”一样,不能为其他国家的人才能充分理解中国的古诗词,在无法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的前提下,我们或许只能通过注释、注解的方式推动中国古诗词在世界各国的流传.参考文献:〔1〕孙飞.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大家,2011,(18).〔2〕汪孝恩.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3〕张科伟.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4〕孙彬.论媒体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体现[J].中国报业,2011,(12).〔5〕孙敏.从香港译名与内地译名差异看香港翻译(英文)[J].海外英语,2011,(08).〔6〕陈莹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07). 〔7〕和凌娜.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汉民族思维特征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07). 〔8〕韩广义.邢台翻译史及邢台翻译界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9〕张惠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语语言认知[J].河池学院学报,2011,(03).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唐诗外译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唐诗外译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唐诗外译的现状与问题探析作者:金晓雪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

海内外学界多有注意到唐诗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等问题,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唐诗外译的规范上至今仍各自为阵。

本文基于唐诗外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同词异译、意境翻译、典故翻译、文化正负迁移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

关键词:唐诗;同词异译;意境;典故;文化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61-02一、唐诗外译现状唐诗的语言凝练高深,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术语是构成诗歌的关键和基础,对术语的理解影响到整首诗歌的翻译,它理所当然是唐诗外译的重中之重。

然而,唐诗术语外译正面临一盘散沙的局面,处于备受冷落的境地。

诗学理论概念的译介没有既定的标准,其翻译难度也是多方面的,它几乎涵盖了辞汇、句法、思想传达等所有方面。

唐诗术语外译正面临三个难题:1.对语词翻译准确度的把握、语言结构差异的区分、典故的翻译、格律与韵的处理、造语用字及句法问题、诗歌的意象和作品中展示的诗人气度等,都需兼顾唐诗的海外翻译、教育与研究三个层面,数据收集难度大。

2.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文化正迁移与负迁移、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价值差异、传播中的文化理解等,这些都需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视角,有选择性、独立性地进行深入研究,确定研究样本的合理性和代表性,需要反复和谨慎地论证。

3.术语翻译不仅需要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功底,具备辨别、分析和处理海量基本文献的能力,同时也要求研究者精通外语,具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经历,否则无法兼顾文学评论与文本解读的工作。

二、唐诗外译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唐诗外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即着眼于探索唐诗外译规范的意义和价值。

海内外学界多有注意到唐诗中拼读方式、专有名词、意境阐释、拆字合句等译法技巧问题,但是囿于西方文学批评理念,在唐诗交互传播过程中强调己方立场,唐诗外译的规范上至今仍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往往「同词而异译」。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陈凯
【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poems , and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When translating poem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hinking way , convention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ome words .%由于中国古诗词具有抒情性、凝练性、表达的含蓄性、鲜明的节奏感以及和谐的韵律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古诗词英文翻译时,必须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其的影响,诸如习俗、思维方式以及词汇内涵等等,从而提高古诗词翻译的质量。

【总页数】3页(P78-79,82)
【作者】陈凯
【作者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莆田 3512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J], 蔡丽慧
2.文学误读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 [J], 冯启萍
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及翻译原则 [J], 丁硕
4.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J], 邢织临
5.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 [J], 高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曾一度被人们怀疑是否可行,事实证明确实是非常困难,不仅要克服语言上的差异,做到形美,更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做到意美.然而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却并不容易.我国古诗词产生、流行和鼎盛时所处的封建时期的文化可能连本国人都没有能够充分了解,更不要说外国人了.译者要面对的不仅是中西方语言的差异,还要克服区域、习俗等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中国古诗词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无论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上都很难做到完全传递.译者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补偿策略.关键词:古诗词;文化;差异;翻译1. 引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正是文学的发展史,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雅颂,还是唐诗,抑或是宋词,都独具特色.目前,西方除了有专门研究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的“沙学”,也有研究我国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不断追求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文化上来了,而研究文学作品则正是了解一国文化的良好途径.因此,被称为我国文学瑰宝的古诗词不断的被翻译为各种外国语言而被各国的人文学家所研究.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我们本国人,都可能会因为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不同而不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更不用说文化背景的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的外国人了.本文将从中国古诗词的特点入手,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2 中国古诗词的特点首先,中国古诗词在形式上很注重工整、对仗和押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与“天涯”都是表示地点的词,“知己”与“比邻”都是关系亲密的人,这两对词语在词性和词义上都相互对仗;统观整首诗,首联、颈联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津”,“邻”,押“in”的韵,再加上五言绝句简短精悍的特点,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没有阶级之分,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雅颂,还是唐诗,抑或是宋词,其流行和使用范围都不局限于统治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也有使用和创造的权利,甚至有一部分诗人希望能让目不识丁的老弱妇孺都能听懂他们所创作的诗词,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便是这一方面的典型.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国现代的古诗词教育在学前班便被列入必修内容.其次,我国的古诗词很讲究意境.一篇词或者一首七言绝句不过寥寥数语,却要将事情讲清楚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一首不过20 个字的五言绝句都不仅能将所描写的情景写的细致入微,还能充分的表达出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所抒发的感慨,如李白的《静夜思》.因此,一首好的诗或者一篇好的词都非常讲究用语的精炼.诗人们会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使某一个字词能体现出他想要的意境“. 以静制动、以虚写实”就是常用的手法.另外,就像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样,诗人们也非常擅长用以少总多的方式,抓住其中最富有包孕性的一点来着力刻画,使读者们能以小见大,了解整个社会的状况.最后,中国古诗词非常注重含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我国的封建历史时期延续了近两千年.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封建制度都可以被称为王权制度,王权是至高无上的,因此除了皇室成员外,普通百姓和朝廷官员都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防止损害了皇室的威严.诗人们在创作是不仅要注意是否犯了皇室的避讳,更要其中某些词语加以修饰以使其显得含蓄,比如“雷霆雨露,皆为君恩”,古人用雷霆代表天子的威邢,用雨露代表天子的恩泽,再比如清朝时盛行的“文字狱”,都迫使诗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带来灾祸.3 文化差异对古诗词翻译的影响无论是语言的模糊性还是其他翻译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本质都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目前对于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不管哪一个定义,对于文化应当是思想或者精神层面的内容是的认识是统一的.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区域的人们所受到的教育、接受的生活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态度都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诗词翻译中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差异导致认知的差异,中西方在地域上的差别,会导致中西方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完全不同.如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在北半球,东风是暖和的,而在南半球,东风则是寒冷的.同样是报告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到来的意思,但是在诗歌的表达上却会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如果将其按字面直译的话可能会对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如唐朝罗隐的诗《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中“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其“东风”的意思表示春天的意思,与这之中的秋相对,如果直译为“east wind”,不但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思,也不能体现出其意境,如果换成“spring breeze”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了.其次,社会习俗的不同对人们认知的影响也会较大,如中国古诗词中提到“月亮”,通常以为着诗人在表达其思乡之情,但是在西方国家月亮的寓意通常是年轻的美女或者年老的妇人(随着月亮的盈缺而有变化).如上文所说的“东风”在陆游和唐婉合著的《钗头凤》里还有指代陆游的母亲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除了要注释出其不同的含义外,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衬托出这一词在这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最后,汉语比较注重意义,汉语在意义上的模糊性是诗人们在创作时成功营造意境的重要条件,但是英语比较注重结构和逻辑性.而在翻译时要创造出同样的意境是非常难的.如《竹枝词》的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几种不同的翻译:1.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basks in sunshine,My beloved is a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2.Here the sun shines but there it showers; Can you read my mind if it is rain or shine?3.In the east the sun is out, in the west there is rain;It is not yet clear, but somewhat clear, you may as well say.原诗借助夏天天气的特殊性,以及“晴”与“情”在发音上相同的特点,一语双关的表达出少女在看到久无音讯的情郎的欣喜之情. 诗歌中“无晴”和“有晴”其实指的就是无情和有情.三种翻译的前半句都体现出了原诗表面的意思,后半句的翻译中,翻译1 和翻译2 缺少了原诗中所有的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分别都较直白的告诉读者这首诗是在说少女的感情问题,翻译3 试图充分的展现原诗的双关语手段,但是“clear”一词却不能让人充分的感受到这是在表达少女的深深的爱恋以及发现情人对自己也充满情意的情感.究其原因,就在于英语直白而理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汉语模糊而感性的特点的差异.4 实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导致古诗词翻译被人怀疑“不可行”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古诗词的翻译较艰难的首要原因.下面将以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对古诗词翻译的影响.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篇冰心在玉壶.英文翻译版本为:A cold rain mingled with East Stream invades the night;At dawn you leave the Southern hills lonely in haze.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should ask if I am right,My heart is free of str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这首诗整体上讲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下了一夜寒冷的大雨之后江水滔滔,天才刚亮的时候,我(诗人)就要送别我的友人辛渐,那一刻,连朦胧的远山看起来都显得非常孤单,当你到达洛阳后,如果亲友们问起我了,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暇,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其中所隐含的不但有四年故乡的亲人朋友的意思,其中最后一句更是有多重含义,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离别多年的亲友保持着对故乡对亲友的拳拳深情,还表现出他在遭到贬黜后的委屈和坚忍的情绪.英译本可以做如下理解:寒冷的雨混合在来自东方的溪流中侵袭了这个夜晚,黎明时分你将南边的孤独的雾中,如果我北边的朋友们问起我是否安好,我的心就像在水晶瓶里一样的冰一样摆脱束缚了.显然,由于语言的差异,原文与英译文在形式上差别很大,几乎完全失去了古代诗人们所追求的简练、工整的形式.第一句中“连江”是满江的意思,诗人想表现寒冷的秋夜,哗哗的大雨,再加上滔滔的江水那种萧瑟的场景,译者将其翻译为“mingle with East stream”,没有能够准确的表达除原文的意思,但是在意境上也能够让人体会到悲凉的感觉.第二句和第三局中的“southern”和“north”相对,分别指代诗人所在的地方和洛阳,南方和北方都是很宽泛的,但在译文中直接用洛阳的英译,则又可能不利于不熟悉中国情况的外国人理解.全诗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喻人非常的正直清廉,诗人是在向人们传达他虽然遭贬,但是不会自暴自弃,而改变他纯洁完美的品格的信息“. free of strain”是摆脱束缚的意思,而“crystal vase”是水晶花瓶的意思,一方面,诗人要传达的不是摆脱束缚的意思,另一方面,冰放在水晶花瓶里在西方文化中也不存在指代圣洁完美的品行的情形.因此,基于文化的差异,最后一句很难通过英文来表达出诗人的原意.5 小结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希望能对其他国家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是影响某一片地域内的居民的行事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了解一国文化来了解其国民性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流传不但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还能使本国文化对外国产生影响.然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另一国文化的同时,国家质检文化的差异会阻碍这一方式的顺利运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的古诗词一直贯穿其中,因此,从古诗词入手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到较全面的信息,然而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却是横亘在古诗词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汉语的含蓄、委婉以及许多独具匠心的指代无法通过其他语言表达出来,就如文中所举例子的“冰心”和“玉壶”一样,不能为其他国家的人才能充分理解中国的古诗词,在无法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的前提下,我们或许只能通过注释、注解的方式推动中国古诗词在世界各国的流传.参考文献:〔1〕孙飞.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大家,2011,(18).〔2〕汪孝恩.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3〕张科伟.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4〕孙彬.论媒体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体现[J].中国报业,2011,(12).〔5〕孙敏.从香港译名与内地译名差异看香港翻译(英文)[J].海外英语,2011,(08).〔6〕陈莹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07). 〔7〕和凌娜.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汉民族思维特征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07). 〔8〕韩广义.邢台翻译史及邢台翻译界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9〕张惠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语语言认知[J].河池学院学报,20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