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ferable
resistance)即多
重可传递耐药系统,该基因系统是1个多重可传递 耐药操纵子,主要由1个抑制子MtrR基因和3个结 构基因MtrC、MtrD、MtrE基因构成,它们分别编码 相应的蛋白质(MtrR、MtrC—MtrD—MtrE),其中 MtrC—MtrD—MtrE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MtrC 是膜融合蛋白,MtrD是外排蛋白,位于细胞膜上, MtrE是外膜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外,MtrR是调控
’328・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第19卷第5期Henan J
Prey Med,2008,V01.19,No.5
亚基发生改变,影响它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使淋病 奈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表现出不同水平的耐药性。 ②pa吒基因突变:若临床长期使用常规剂量的喹诺 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可诱导淋病奈瑟菌拓扑异构酶
1.1.1
PBPs是一些位于细胞膜上的酶类,包括: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机制 system)起着重要作用。
肽聚糖转肽酶、葡萄糖转基酶、羧肽酶,对维持细菌 胞壁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B一内酰胺类 抗生素的主要靶位点,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 与淋病奈瑟菌细胞膜上PBPs结合,影响细胞壁的 合成来杀灭淋病奈瑟菌。在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机 制中,已知ponA、PenA等基因是编码PBPs的基 因,当ponA及PenA基因突变时,可以使相应氨基
・326・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第19卷第5期Henan J
Prey Med,2008,V01.19,No.5
・综述・
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夏威为1,刘超2,陈建国1
摘要:淋病在我国的感染率仍居性传播疾病之首,淋病奈瑟菌目前仍采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 用,淋病奈瑟菌耐药菌株对各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只有严密监测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情况,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 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治疗及控制淋病。本文针对淋病奈瑟菌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抗生素;多重耐药 中图分类号:R7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414(2008)05一0326一04
Dough efflux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机制 淋病奈瑟菌可以通过抗生
bind—
1.1作用靶点的改变
素作用的靶蛋白或靶酶产生改变而产生耐药性,该 机制主要包括有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ing proteins
PBPs)、DNA螺旋酶A亚基(gyrA)及拓
扑异构酶Ⅳ的C亚基(parC)的改变。
通讯作者:陈建国电子信箱:cj舭@126.CO/il联系电话:
137052翟17917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第19卷第5期Henan J
Prey Med,2008,V01.19,No.5
・327・
蛋白,对Mt尤DE的转录起抑制作用一J。
13一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 基糖甙类,多烯类,磺胺类等。淋病奈瑟菌对常用
和P I B的表达下降或者完全不表达时,进入细菌 胞质的抗生素的数量就会减少,淋病奈瑟菌就会表 现出对抗生素的耐受性【l
5J。
位点的几种突变:①gyrA基因突变:淋病奈瑟菌的
DNA螺旋酶是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位 点¨…,该酶的gyrA基因突变可造成药物靶位点A
2淋病奈瑟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机制 一般来讲,常用的抗生素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
率增加,亦可导致高水平的耐药。 2.5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有 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淋病奈瑟菌对红霉素已高度 耐药,对阿奇霉素还比较敏感,但近年来很多地区 也已发现越来越多的耐阿奇霉素的菌株。DiUion 等报道拉丁美洲等国家阿奇霉素敏感性都有一定 程度的下降。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机制 有3个方面:①作用靶位点的改变,这也是其主要 的耐药机制。淋病奈瑟菌核糖体50s亚基蛋白是大 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靶位。ermF、ermB基因分别编 码ErmF、ErmB酶,产生的这两种酶可对rRNA进行 甲基化,使核糖体50s亚基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导致 药物与作用靶位的结合能力下降而引起耐药。 Marilyn等研究发现,erln基因很可能与tet基因一 起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起协同作用。当erln集邮 与tet基因同时存在时,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 MIC比只有erm基因存在时高4倍Ⅲ】。②膜通透 性降低;③通过Mtr系统的外排泵作用。 3多重耐药机制 如今多重耐药现象在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治疗 中十分常见,也是临床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深入 探讨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机制就十分有必要。 染色体介导的多重可传递耐受基因系统(即Mtr系 统)调节着淋病奈瑟菌对疏水水性制剂(HAs)的敏 感性,包括抗生素,胆盐和脂肪酸。此多重可传递 Mtr系统的产物MtrCDE是细胞膜的能量依赖排除 泵系统,它将HAs在ATP酶的作用下从细菌内移 出而引起细菌的多重耐药(MDR)ⅢJ。Mtr系统对 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的调节机制在转录水平上可 分为两种,一种是Mtr依赖调节,另一种是非Mtr依 赖调节。
B A
抗生素有不同的耐药率及耐药机制,对青霉素耐药
的主要机制是产生13一内酰胺酶;对四环素耐药的 主要机制是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对大环内 酯类、大观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作用靶位的改 变;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gyrA及paxC 基因的突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性降低或耐 药的机制尚未明确。 2.1青霉素青霉素属于13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淋 病奈瑟菌对其已普遍、高度耐药,这种耐药主要表 现为质粒和染色体介导两种机制。 2.1.1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质粒介导的耐药机
下三种:①膜通透性的改变;②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的改变;③外排系统作用。 2.2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由于组织分布广, 抗菌作用强,因而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在抗生素选
择性压力的作用下,近年来淋病奈瑟菌耐喹诺酮类
药物增长日益严重,临床已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引起淋病奈瑟菌对耐药的主要机制为现存作用靶

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淋病奈瑟菌与B一内 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力,使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对 细胞壁的酰化速度下降,从而增强细菌耐药 性‘2—3I。
1.1.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DNA螺旋酶(gyrA)及拓扑异构酶(parC)
的改变:该酶是一种Ⅱ型的DNA拓扑异构酶,DNA 螺旋酶的A亚基由gyrA基因编码,这一基因的突 变可造成药物靶位点A亚基发生改变,影响与药物 结合的能力,使淋病奈瑟菌表现出对该类药物耐受 性M J。Tanaka M等人¨o发现gyrA的基因突变可以 使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在Deguchi∞1的 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耐药菌株gyrA的基因突变出现 在9l、95密码子,parC存在86、87、88、9l位点的突 变,而药物敏感菌株无此突变。这一研究表明gyrA 及parC位点改变是淋病奈瑟菌重要的耐药机制。 Belland"-s]等人还对耐药菌株gCrA和parC的关系 进行了深人研究,结果表明:gyrA位点突变是淋病 奈瑟菌最重要耐药机制,该位点的突变可以引起低 水平及中等水平的耐药,而parC的突变对淋病奈瑟 菌的耐药仅起辅助作用,gyrA与parC突变的共同 作用引起较高水平的耐药。 1.2对药物的外排机制 中Mtr外排系统(Mtr
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球菌,是淋病的病原 体。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6000 万,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我 国淋病的感染率居性传播疾病之首…。随着抗生 素的广泛使用,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越来 越高,其机制主要由染色体和质粒的基因改变而引 起,按耐药性一般将淋病奈瑟菌分成以下几型:质 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菌(PPNG);质粒 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TRNG);PPNG/ TRNG质粒介导的对青霉素和四环素都耐药的淋病 奈瑟菌;CMRNG染色体介导的对青霉素和四环素 都耐药的淋病奈瑟菌;QRNG染色体介导的对喹诺 酮类耐药的淋病奈瑟菌。因此,研究对淋病奈瑟菌 的耐药机制,对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有效地控制淋 病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递需要借助传递因子才能实现。淋病奈瑟菌的
24.5MDa原生性质粒具有性因子的活性,能动员耐 药质粒高效地在淋病奈瑟菌间传递,完成接合传递 过程。在此基础上,TEM一1基因编码形成B一内 酰胺酶,该酶是多种类型不同的以13一内酰胺环为 底物的降解酶u 8|,它可以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减弱 或消失。 2.1.2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机制淋病奈瑟菌染色 体分子质量为980MDa,可编码约5000个基因。深 入研究发现,染色体上有多种与P抗性有关的遗传 位点,主要是penA,penB,penC,他们引起对青霉素 的低水平耐药。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
淋病奈瑟菌的Mtr基因复合体是一个由MtrC
—MtrD—MtrE细胞膜蛋白构成的主动外排蛋白 泵,MtrC—MtrD—MtrE复合物能有效将各种结构 不同的抗生素、脂溶性因子(HA 8)主动运出细胞 体外,整个过程由细胞膜上脂蛋白在ATP酶催化下 完成¨o|。淋病奈瑟菌通过这种能量依赖系统主动 地泵出抗生素分子来阻止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因 而抗生素无法达到其发挥选择性细胞毒作用所需 要的浓度,故该类淋病奈瑟菌可以表现出对抗生素 的多重耐药性。 近来发现淋病奈瑟菌细胞膜上还存在另外一 种系统,即Far系统,该系统对长链脂肪酸及一些 脂溶性因子有耐受性,但有学者研究发现虽然Far 系统和Mtr系统独立对各种脂溶性因子及抗生素起 作用,但是Far系统仍需依靠外膜通道蛋白MtrE, 同时也会受到MtrR蛋白的调控¨¨。 1.3产生抗生素的灭活酶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选 择性地作用于细菌胞壁,13一内酰胺环能与合成粘肽 的转肽酶结合,使转肽酶丧失活性,进而抑制细胞 壁的合成,而该类药物对无细胞壁的动物细胞毒性 较小,因此13一内酰胺类药物常用于淋病的临床治 疗¨2【。有些淋病奈瑟菌可以通过产生13一内酰胺酶 形成对13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该酶是多种类 型不同的以13一内酰胺环为底物的降解酶,它可以 使抗生素抗菌作用减弱或消失。其作用机制:青霉素 酶或头胞菌素酶的活性中心均为蛋白质多肽链中的 丝氨酸,它作为亲核剂和13一内酰胺环的羧基结合, 形成酰化酶中间体,在其与H20分子的作用下导致 B一内酰胺环失活,这是淋病奈瑟菌对13一内酰胺类 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3I。 1.4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 变是淋病奈瑟菌的一个重要耐药机制,抗生素和其 它复杂的分子一样必须通过脂多糖外膜通道进入 细胞,这一条通道由孔蛋白(porin)提供,抗生素通 过这条通道的能力会受到其形状、大小、电荷的影 响,一旦孔蛋白发生变异,细菌易产生耐药性【l引。 淋病奈瑟菌的外膜蛋白包括P I、PII、PⅢ,其中P I又被称为主要膜蛋白(MOM P),由P I A和P I 两种蛋白组成,它们的功能相当于孔蛋白,当P I
制为13一内酰胺酶的产生,这是产生耐药的主要机 制。淋病奈瑟菌质粒按分子大小一般分为2.6MDa 隐蔽性质粒、耐青霉素质粒、高度耐四环素质粒 (25.2Da)和接合型质粒(24.5MDa)¨6。。研究表明 淋病奈瑟菌耐药质粒中包含了起源于大肠埃希菌 的13一内酰胺酶基因TEM一1¨“,TEM—l主要以 转座子TnA基因的形式在许多细菌的耐药质粒间 通过结合和转座不规则转移重组。淋病奈瑟菌的 耐药质粒可以通过转化和接合两种方式在菌株间 传递,但淋病奈瑟菌的耐药质粒并非传递性质粒,
基金项目: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FZ2006065) 作者简介:夏威为(1984一),女,学士.检验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作者单位:1.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2.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terty在1986年就发现,除了PPNG由prc质
粒介导的耐药性之外,还存在另一类耐药的淋病奈 瑟菌,它们不产生13一内酰胺酶,但是这类淋病奈 瑟菌菌株均有Mtr基因系统的变异。 Mtr系统(muti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