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温里剂(72)PPT课件
02
温里剂的成分与制备
主要成分
干姜
干姜是温里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 化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 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
厥逆等症状。
附子
附子是另一种常见的温里剂成分,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 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
阴寒内盛、亡阳厥逆等症状。
肉桂
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 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温里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温里剂的药理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深 入研究温里剂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疗效机制,为其临床 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向与前景
温里剂的制剂研究
为了更好地发挥温里剂的疗效,需要对其制剂进行研究,以提高 其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温里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温里剂的应用
总结词
温里剂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脾胃虚 寒、寒湿内盛等病症,同时也常与其他中药剂型配合 使用。
详细描述
温里剂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寒湿内盛等病症。对于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 状,温里剂可与其他中药剂型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等,温里剂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调理身 体。需要注意的是,温里剂的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情况而定,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外观质量
温里剂的外观应整洁、无 杂质,饮片应完整、无破 碎。
微生物限度
温里剂应符合国家药品标 准的微生物限度要求,以 确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性。
03
温里剂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温中散寒
《方剂学温里剂》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8
二、治法
虚补
寒 温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恶湿 燥
三、方解:
干姜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温
人参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补
甘草 补中气,调诸药
白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精选课件ppt
9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22
五、应用: 1、辨证要点:手足厥冷,舌淡,脉细欲绝。 2、加减:
腰腿疼痛加川断、牛膝、鸡血腾、木瓜; 兼有水饮呕逆加吴茱萸、生姜;妇女血虚 寒凝痛经加乌药、小茴香、香附、高良姜。 3、现代医学用于血栓性脉管炎,雷诺氏病, 小儿下肢麻痹。
精选课件ppt
23
3、温经散寒剂 主治寒凝经脉之痹痛。 常用药:桂枝、细辛、当归、熟地。 配伍:辛温发散药与温补阴血药同用。 代表方: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精选课件ppt
4
三、注意事项: 1、 辨清寒证所在脏腑,加以施治。 2、辨清寒热真假。 3、阴寒太盛当少佐寒凉药或热药冷服。 4、 热药用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施。
精选课件ppt
5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
《伤寒论》
精选课件ppt
6
干姜
人参
白术
精选课件ppt
甘 草
7
一、主治:中焦虚寒证 1、脾胃虚寒吐利证:自利呕吐,腹痛不渴, 喜温欲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2、阳虚失血:便血崩漏,出血色淡,四肢不 温,脉沉迟细。 3、小儿慢惊风:手足抽搐,目晴上视。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胸满,心下痞。
温里剂PPT课件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 腹胀满:+枳实、茯苓(枳实理 中汤)
(4)出血, 吐血、便血:+黄 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 中汤);月经延长、漏下:+艾 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表兼风寒者+桂枝(桂枝人 参汤)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 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 炎等属于脾胃虚寒者。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 中 丸 《伤寒论》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 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 丸汤两用腹中暖。
组成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
用法
理中丸:丸者,缓也, 用于慢性疾患。(然不及汤) 人参汤:汤者,急也,药力迅速。 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
——增强温阳之力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 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 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 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主治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 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 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
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补气健脾 —臣
——君 :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
运用
1、辨证要点:四肢不温,腹 中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纳差, 舌淡苔白,脉沉细。为温中祛寒 的基础方、代表方。
2、随证加减: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附子理中汤、桂附 理中汤)
(2)纳运升降失常:胃不纳谷, 不思饮食:加山楂、麦芽、神曲 (楂曲理中汤);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砂半理中汤)
木通:通经脉,畅血行——佐 大枣:益气健脾养血
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佐使
(4)出血, 吐血、便血:+黄 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 中汤);月经延长、漏下:+艾 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表兼风寒者+桂枝(桂枝人 参汤)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 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 炎等属于脾胃虚寒者。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 中 丸 《伤寒论》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 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 丸汤两用腹中暖。
组成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
用法
理中丸:丸者,缓也, 用于慢性疾患。(然不及汤) 人参汤:汤者,急也,药力迅速。 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
——增强温阳之力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 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 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 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主治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 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 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
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补气健脾 —臣
——君 :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
运用
1、辨证要点:四肢不温,腹 中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纳差, 舌淡苔白,脉沉细。为温中祛寒 的基础方、代表方。
2、随证加减: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附子理中汤、桂附 理中汤)
(2)纳运升降失常:胃不纳谷, 不思饮食:加山楂、麦芽、神曲 (楂曲理中汤);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砂半理中汤)
木通:通经脉,畅血行——佐 大枣:益气健脾养血
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佐使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温里剂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
【v 运辨证用要】点:四末不温,脉沉微细
v 临证加减:痛经加川芎、乌药、香附;兼血瘀加桃红 v 现代应用:多用于末梢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
诺氏病等属血虚寒凝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主证】表虚受风之血痹
气血不足
卫表不固
风吴茱萸汤 《伤寒论》来自【主证】 中焦虚寒之呕吐
食谷欲吐,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苔滑, 脉沉弦
【方解】
君:吴茱萸9g-- 温胃散寒,降逆下气 臣:生姜18g--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人参9g-- 补中益气
温中补虚 一降胃气 一升脾气 升清降浊
佐使:大枣4枚-- ①调和脾胃 ②调药和中
【主证】
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不能温养四末:四肢厥逆,恶寒倦卧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火不暖土:吐利,腹痛
阳气精则养神:神衰欲寐
舌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方解】
君:附子9g--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9g--温里散寒,回阳通脉
干姜附子汤 “附子无姜不热”
二药大辛大热,相须为用,通达周身,壮阳散寒, 以救垂危之阳,助阳有利于散寒,散寒有利于助阳。
桂枝9g--温中散寒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辛甘养阳 温建中阳
桂芍相配,益阴扶阳,调和阴阳 佐:生姜9g、大枣4枚-- ⑴在饴糖作用下,温中补虚
⑵在桂芍作用下,调和阴阳
使:甘草6g--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v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v 于气血营卫不足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资助营卫 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甘温补中,调和阴阳
方剂学方剂学各论(温里剂)精品PPT课件
• 煎服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 分两次温服。
小建中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阳虚寒凝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土虚木乘 舌淡,脉细弦
中焦虚寒 肝脾不和
化源匮乏
血虚失荣
心烦,心悸, 面色无华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
小建中汤
君 臣
佐 佐使
饴糖 祛寒养血 桂枝 温里祛寒 白芍 益阴养血,缓急止痛 生姜
小建中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 (6g) 芍药六两(18g) 生姜切,三两(9g) 胶饴一升
(30g)
•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理中丸 附方
• 附子理中丸 组成:理中丸加附子。 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脘腹疼痛, 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霍乱吐利 转筋等。
理中丸 附方
• 桂枝人参汤 组成:理中汤去桂枝。 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 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腹痛,下利便溏,口不渴,舌淡苔 白润,脉浮虚者。
四逆汤
小建中汤 附方
•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6g) 干姜(12g) 人参(6g) 饴糖
(30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 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 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 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小建中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阳虚寒凝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土虚木乘 舌淡,脉细弦
中焦虚寒 肝脾不和
化源匮乏
血虚失荣
心烦,心悸, 面色无华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
小建中汤
君 臣
佐 佐使
饴糖 祛寒养血 桂枝 温里祛寒 白芍 益阴养血,缓急止痛 生姜
小建中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 (6g) 芍药六两(18g) 生姜切,三两(9g) 胶饴一升
(30g)
•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理中丸 附方
• 附子理中丸 组成:理中丸加附子。 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脘腹疼痛, 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霍乱吐利 转筋等。
理中丸 附方
• 桂枝人参汤 组成:理中汤去桂枝。 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 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腹痛,下利便溏,口不渴,舌淡苔 白润,脉浮虚者。
四逆汤
小建中汤 附方
•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6g) 干姜(12g) 人参(6g) 饴糖
(30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 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 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 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温里剂PPT课件
⑵寒滞经脉,血脉不利,血行不畅 --肢冷、肌肤紫黯 冻疮:加丹参、川芎、鸡血藤 紫斑肢寒(雷诺氏病):重用白芍,加丹 参、川芎、附子
病案举例
赵 XX ,男性, 30 余岁,滦县人。于 1946 年严冬之际, 天降大雪,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以清乡为名,大肆搔 扰,当地居民被迫逃亡,流离失所,栖身无处,死亡甚多, 赵男奔至渤海滨芦丛中,风雪交加,冻扑于地,爬行数里, 偃卧于地而待毙,邻近人发现后,抬回村中,其状极危, 结合病情,以其手足厥逆,难以转侧,遂投与仲景当归四 逆汤:
损伤阳气
舌淡苔白
营 寒 血 血 凝 行
寒滞血脉→血行不畅 →痛证 阴血不足→无以盈脉→ 脉细欲绝 或沉细
虚 经 不 弱 脉 利
温 经 散 寒 养 血 通 脉
君
臣
当归— 补血活血 桂枝—温经散寒通脉
补而不滞
白芍—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
与桂枝相伍,内和气血
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通达表里以散寒 佐 通草—苦寒,通经脉以畅血行 ,且防 桂、辛 燥热太过 使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调和诸药
• •
使用注意
1.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 药液置凉后服用。 • 2.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 和即止,不可久服。 • 3.真热假寒者忌用。 • 4.方中附子有毒,应审慎其用量。
•
加减变化
阳虚阴盛 ↓ 阴盛格阳(格阳证) 发热、面赤 ↓ 通脉四逆汤
阴阳离诀 呼吸微弱,汗出如珠,脉微欲绝
加减变化
• 阳虚传导无力 便秘:大黄
• 阳虚寒凝,气机阻滞
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
中汤)
• 出血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
常用方剂—温里剂(方剂学课件)
舌淡苔白,脉微细
四逆汤
【方解】
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祛寒,
助附子回阳救逆 佐:炙甘草——益气温中;解毒;
缓姜、附峻烈之性
四逆汤
【配伍特点】
1.辛凉中配以少量辛温之品,且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 不背辛凉之旨
2.疏散风热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构 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
临床表现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
【组成】
当归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细辛三两(9g) 通草二两(6g) ) 大枣二十五枚(8枚)
白芍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
当归四逆汤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当归四逆汤
【主证病机】
血 手足厥寒
虚 舌淡苔白 寒 脉沉细
概述
【分类 】
① 温中祛寒剂:中焦虚寒 ② 回阳救逆剂:阴盛阳衰 ③ 温经散寒剂:寒在经脉
概述
【使用注意】
(1)辨清寒热的部位、真假; (2)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 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目 壹壹
录温
中 祛 寒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中焦及脾胃阴虚内热者禁用
芦根 芦苇
目 贰壹
录回
阳 救 逆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贰 回阳救逆剂
适应证 阴盛阳衰,阴盛格阳等急危重症
临床表现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倦卧,呕吐腹痛,下利 清谷,甚或冷汗淋漓,脉微欲绝
方剂学温里剂-PPT课件
小儿下肢麻痹。
三、方解: 干姜 人参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温 补
甘草
白术
补中气,调诸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扩张,胃下垂。
第六章
温里剂
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温里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
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的
方剂,称为温里剂,
1 、组成:四大热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
肉桂。
2、功效: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
二、治法:回阳救逆
三、方解:
附子
干姜中阳,祛阴寒 益中气,缓和姜、附之辛 热伤阴,回阳之中寓护 阴之旨。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
制附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
煎,只用汤剂,不入散剂,用量在
10~12克之间。
四、比较:
理中丸 温中补虚 吴茱萸汤 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寒泄泻。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逆呕吐。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伤寒论》
温里剂(72)PPT课件
温里剂在现代医学中应用案例分享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温里剂 可通过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 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缓解疼痛、
促进愈合。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温里剂可通 过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改 善子宫及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风湿性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等,温里剂可通过抗炎、镇痛等作 用,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使用方法与剂量调整策略
使用方法
温里剂多采用口服方式,也可根据病 情选择其他给药途径。在使用过程中, 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剂量调整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反应等因 素,医生会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一般 来说,剂量调整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的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预防
辨明在气在血
温里剂的作用部位有在气分和血分之别。气分寒证多表现为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治疗以温中散寒为主;血分寒证多表现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等症状,治疗以温经散寒为 主。因此,在应用温里剂时,还需辨明在气在血的不同。
针对不同证型选用合适温里剂策略
实寒证
对于实寒证患者,应选用具有温散作用的温里剂,如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这类药物能够温中散寒、行气 止痛,有效缓解患者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功效
温中散寒,健胃。用于治 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 症。
临床应用
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虚 寒者。
其他经典方剂介绍与比较
当归四逆汤
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 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 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与四逆 汤相比,更侧重于治疗血虚寒厥
证。
常见温里剂分类及适应症
温里剂.ppt.ppt
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通达表里,以散寒邪
佐 通草—苦寒,通经脉 ,且防桂、辛燥热太过
使 甘草 大枣
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重用大枣,既助归芍补血, 又防桂、辛之燥烈太过,免伤阴血
方相 名同
均 能 治 四疗 逆厥 散证
四 逆 汤
当 归 四 逆 汤
不同
病机
功效
主治
邪气内传, 透 邪 解 阳气内郁 郁 , 疏 不达四末。 肝理脾
君 饴糖—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并养脾阴, 温中焦而缓急止痛
臣 芍药—养血益阴,合饴糖酸甘化阴以扶 阴血之虚;且缓肝急止痛
桂枝—温助中阳,合饴糖辛甘化阳以建 中阳之气
佐使 炙甘草—甘温益气,
既助饴、桂辛甘化阳,益气温中缓急
又合饴、芍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生姜—温胃 大枣—补脾 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
肝血不足,寒客经脉, 手足厥寒
血亏阳虚,血脉不利
舌淡 —肝血虚 心血不足
苔白 —寒邪内客
脉沉细
血虚经脉不充,又加寒邪阻滞
或细而欲绝 经脉不利
或腰股腿足疼痛 —血虚寒入经络,血涩不通
君 当归—补血和血,为温补肝血要药 桂枝—温经散寒通脉
脉通血养 寒散经温
臣 白芍—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 与桂枝相伍,内和气血
吴茱萸汤《伤寒论》
证吐呕寒虚 逆上阴浊 酸嘈杂
脾胃阳虚寒自内生, 寒则胃气逆, 虚则不能纳谷
少阴吐利 —寒水侮脾
手足逆冷 —阴寒盛阳气虚 烦躁欲死—吐利痛苦象 厥阴头痛 —肝寒犯胃 干呕吐涎沫 —胃失和降肝寒之气上逆
呕止逆降 虚补中温
君 吴茱萸—味辛性热,既可温胃止呕, 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止吐利
逆救阳回
君 生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 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佐 通草—苦寒,通经脉 ,且防桂、辛燥热太过
使 甘草 大枣
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重用大枣,既助归芍补血, 又防桂、辛之燥烈太过,免伤阴血
方相 名同
均 能 治 四疗 逆厥 散证
四 逆 汤
当 归 四 逆 汤
不同
病机
功效
主治
邪气内传, 透 邪 解 阳气内郁 郁 , 疏 不达四末。 肝理脾
君 饴糖—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并养脾阴, 温中焦而缓急止痛
臣 芍药—养血益阴,合饴糖酸甘化阴以扶 阴血之虚;且缓肝急止痛
桂枝—温助中阳,合饴糖辛甘化阳以建 中阳之气
佐使 炙甘草—甘温益气,
既助饴、桂辛甘化阳,益气温中缓急
又合饴、芍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生姜—温胃 大枣—补脾 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
肝血不足,寒客经脉, 手足厥寒
血亏阳虚,血脉不利
舌淡 —肝血虚 心血不足
苔白 —寒邪内客
脉沉细
血虚经脉不充,又加寒邪阻滞
或细而欲绝 经脉不利
或腰股腿足疼痛 —血虚寒入经络,血涩不通
君 当归—补血和血,为温补肝血要药 桂枝—温经散寒通脉
脉通血养 寒散经温
臣 白芍—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 与桂枝相伍,内和气血
吴茱萸汤《伤寒论》
证吐呕寒虚 逆上阴浊 酸嘈杂
脾胃阳虚寒自内生, 寒则胃气逆, 虚则不能纳谷
少阴吐利 —寒水侮脾
手足逆冷 —阴寒盛阳气虚 烦躁欲死—吐利痛苦象 厥阴头痛 —肝寒犯胃 干呕吐涎沫 —胃失和降肝寒之气上逆
呕止逆降 虚补中温
君 吴茱萸—味辛性热,既可温胃止呕, 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止吐利
逆救阳回
君 生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 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第六章温里剂解析ppt课件
桂附理中丸
13
小建中汤《伤寒论》
14
组成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主治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腹中拘急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或虚劳发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 白,脉细弦而缓.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比较
22
吴 茱 萸 汤《伤寒论》
23
组成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主治 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胃脘疼痛,吞 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肝寒上逆证:巅 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舌淡沉弦。肾寒上 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虚) ,降逆止呕。
心肾阳虚 回阳救逆
寒在经脉 温经通脉
里寒证
寒从中生
外寒直中
3
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注意事项:1 . 注意辨清寒证的部位、真假、虚实。里实寒证者宜“治以辛热”,多用大辛大热药为 主组方,或配伍少量补气药,以温散为主;而 里虚寒证者宜“治以甘热”,多用辛热药与甘温 补气药配伍组方,温补并重。2 . 素体阴虚内热,失血伤阴者,虽有寒象,也 须慎用,以免伤阴或动血。3 . 三因制宜(药量增减)。4 . 阴寒太盛,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寒凉 之品或热药凉服或小量频服等。
24
阳虚失温胃气上逆 寒凝气滞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舌、脉
浊阴随胃气上逆阻于胸膈浊阴循肝经上犯
干呕吐涎沬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畏寒肢冷食谷欲呕胃脘痛,喜温喜按
病机及证候分析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肝 胃 虚 寒
浊 阴 上 逆
25
温胃暖肝降逆止呕兼舒肝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兼散水气益气健脾,养胃补虚
13
小建中汤《伤寒论》
14
组成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主治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腹中拘急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或虚劳发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 白,脉细弦而缓.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比较
22
吴 茱 萸 汤《伤寒论》
23
组成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主治 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胃脘疼痛,吞 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肝寒上逆证:巅 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舌淡沉弦。肾寒上 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虚) ,降逆止呕。
心肾阳虚 回阳救逆
寒在经脉 温经通脉
里寒证
寒从中生
外寒直中
3
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注意事项:1 . 注意辨清寒证的部位、真假、虚实。里实寒证者宜“治以辛热”,多用大辛大热药为 主组方,或配伍少量补气药,以温散为主;而 里虚寒证者宜“治以甘热”,多用辛热药与甘温 补气药配伍组方,温补并重。2 . 素体阴虚内热,失血伤阴者,虽有寒象,也 须慎用,以免伤阴或动血。3 . 三因制宜(药量增减)。4 . 阴寒太盛,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寒凉 之品或热药凉服或小量频服等。
24
阳虚失温胃气上逆 寒凝气滞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舌、脉
浊阴随胃气上逆阻于胸膈浊阴循肝经上犯
干呕吐涎沬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畏寒肢冷食谷欲呕胃脘痛,喜温喜按
病机及证候分析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肝 胃 虚 寒
浊 阴 上 逆
25
温胃暖肝降逆止呕兼舒肝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兼散水气益气健脾,养胃补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短属气血阴阳失调者,均可使用。
3、现代用于胃十二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再
障贫血,肝炎。
4、注意:阴虚火旺、呕家、吐蛔、中满均不可
使用。
·
17
吴茱萸汤
《伤寒论》
返回
·
18
一、方解:
吴茱萸 温胃止呕,温肝暖肾 温 祛寒
生姜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降 止呕
人参 补中益气
补 扶正
大枣 益气补脾
二、功效:
·
9
二、治法
虚补
寒 温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恶湿 燥
三、方解:
干姜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温
人参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补
甘草 补中气,调诸药
白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
10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子
益气固脱
亡阳兼气 脱
附子、干 姜甘草、 人参
回阳救逆 益气生津
阳虚液脱
重用附子、 回阳通脉 干姜、甘 草
阴盛格阳
四逆汤去 甘草,加 葱白
通阳破阴
戴阳证
加猪胆汁 通阳益阴 阴盛格阳
·(引阳入阴)
28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返回
·
29
一、组成: 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 而成。
·
26
3、加减: 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加桂枝;阳虚水 肿加茯苓、泽泻。
4、四逆汤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作用, 可用于心衰,休克,心肌梗塞。
5、注意:使用反佐法,热药冷服,或少 加猪胆汁;孕妇忌用;真热假寒禁用。
五、加减方:
·
27
参附汤
四逆加人 参汤
通脉四逆 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 胆汁汤
人参、附 回阳救逆
学习要求 概述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 题目
目录
·
返回
1
第六章
温里剂
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 四逆汤、阳和汤。
3、 熟悉:吴茱萸汤。
4、了解:回阳救急汤。
·
返回 2
温里剂概述
·
24
二、治法:回阳救逆 三、方解: 附子 温元阳,散阴寒,回阳气 干姜 温中阳,祛阴寒 炙甘草 益中气,缓和姜、附之辛
热伤阴,回阳之中寓护 阴之旨。
·
25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 制附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煎, 只用汤剂,不入散剂,用量在 10~12克之间。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11
胃扩张,胃下垂。
小建中汤
《伤寒论》
返回
·
12
·
13
一、组成:本方由桂枝汤倍白芍用量加饴 糖而成。
二、主治: 1、虚劳里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腹 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痛减,神 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2、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 华。 3、虚劳发热,手足· 烦热,咽干口燥。 14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脾胃虚寒 逆呕吐。
小建中汤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
21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伤寒论》
·
返回
22
·
23
一、主治:肾阳衰微寒厥证 症见: 四肢厥逆,畏寒蜷卧,神疲欲寐, 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呕吐不渴, 苔白滑,脉沉微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肾中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亡阳欲脱
调和营卫 以桂枝、白芍为主,解肌发表, 散寒补虚 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小建中汤 寒证 以饴糖为主,温中补虚,和
里缓急,治中焦虚寒之虚劳 里急证。
·
16
七、应用:
1、 辨证要点:腹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
面 色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虚弦。
2、本方属“甘温除热”之剂,对病后、产后、 发
热、久病虚热见四肢倦怠,面色苍白,心慌
一、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 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的 方剂,称为温里剂,
1、组成:四大热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 肉桂。
2、功效: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 3、适应证:里寒证。
·
3
脾胃虚寒 里寒证 阴盛阳衰
经脉寒凝
脾胃 但寒不热,喜暖蜷 肾 卧,口淡不渴,疼 肝 痛,小便清长
·
5
三、注意事项: 1、 辨清寒证所在脏腑,加以施治。 2、辨清寒热真假。 3、阴寒太盛当少佐寒凉药或热药冷服。 4、 热药用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施。
·
6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
《伤寒论》
·
返回
7
·
8
一、主治:中焦虚寒证 1、脾胃虚寒吐利证:自利呕吐,腹痛不渴, 喜温欲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2、阳虚失血:便血崩漏,出血色淡,四肢不 温,脉沉迟细。 3、小儿慢惊风:手足抽搐,目晴上视。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胸满,心下痞。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
19
三、主治: 1、胃中虚寒证:症见食谷欲吐,胸膈满 闷,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吞酸呕吐。 2、厥阴头痛: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 明渐减,痛时欲呕,四肢欠温,并有 头眩,干呕吐涎沫。 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
20
四、比较:
理中丸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温中补虚 寒泄泻。
吴茱萸汤
二、分类:
1、温中祛寒剂
主治中焦虚寒证
常用药物:干姜、吴茱萸、饴糖。
配伍:温中散寒药与益气健脾药同用
代表方: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
·
4
2、回阳救逆剂 主治阴盛阳衰,亡阳欲脱证 常用药:附子、肉桂、干姜、人参。 配伍:温肾祛寒药与益气固脱药同施。 代表方:四逆汤
3、温经散寒剂 主治寒凝经脉之痹痛。 常用药:桂枝、细辛、当归、熟地。 配伍:辛温发散药与温补阴血药同用。 代表方: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虚劳病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营卫失调, 阴阳不和
三、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四、方解:
饴糖 甘温入脾,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白芍 敛阴和营,缓急止痛,柔肝抑肝 桂枝 温阳祛寒 生姜、大枣 补脾温胃,调和营卫 甘草 益气和中
·
15
五、功用:温中补虚,平调阴阳, 调和营卫,缓急止痛。
六、比较: 桂枝汤
二、主治:血虚寒厥证 (肝血不足,寒邪客于经脉)
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或脉细欲绝。
·
30
兼治:
1、四肢疼痛,足、腰、股疼痛。
2、痛经,闭经,经行量少,有血块。
3、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
4、寒疝腹痛。
三、治法:
肝血不足 补益肝血 通
寒凝经脉 温经散寒 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