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合集下载

发酵工业培养基及原料处理

发酵工业培养基及原料处理


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
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该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 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 加经济效益。
•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 量以及价格等必须(bìxū)予以重视。
霉素G的含量,深入研究发现玉米浆含有苯乙酸,苯乙酸是青霉素 G的侧链,即苯乙酸是青霉素G发酵的前体物质。 不同青霉素的侧链不同: 青霉素V--- ---苯氧乙酸 链霉素--- ---肌醇、甲硫氨酸、精氨酸 红霉素--- ---丙酸、丙醇、丙酸盐、乙酸盐 ……
精品资料
七、促进剂和抑制剂
1、促进剂:并不是前体或营养物质,但却能提高产量的物质。 作用方式: 或影响微生物正常代谢;或促进中间产物的累积;或 提高次级代谢产物量。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 及原料(yuánliào)处理
精品资料
• 发酵工业培养基是工业发酵微生物生长和分 泌发酵产物的营养基质(jī zhì)。发酵工业培 养基的设计、原料处理和配制是发酵工程的 重要操作单元之一。
精品资料
本章(běn zhānɡ)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发酵营养基质的组成 • 第二节 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种类 • 第三节 培养基的确定和优化 • 第四节 原料的选择及工业发酵中
New Biofuel technology using sunlight and micro-organisms could change the industry
精品资料
二、碳源
功能:碳源物质是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碳源物质在 微生物细胞中的含量(hánliàng)很高。占细胞干物质50%。 碳源 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 、组成菌体细胞成分的碳架、构成代谢产物。 常用的碳源物质包括糖类、脂类、有机酸、低碳醇。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三章_工业发酵原料与处理2(工业发酵无菌技术)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三章_工业发酵原料与处理2(工业发酵无菌技术)

N0:初始活芽孢数。
33

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不耐热的微生物和 相当数量的耐热性微生物时的灭菌残留 曲线
∴在 T 相同时,对数与非对数定律的灭菌 时间t不同。
2017/7/10
34
3.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培养物质受热破坏也可看作一级反应:
dC k ' C dt
式中C: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浓度;k’:分解速度常数; k’的变化也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
罐压接近空气压力
夹套或蛇管中通冷水
2017/7/10
培养基降温到所需温度
39
2. 灭菌时间的估算

升温、冷却两阶段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考虑 到灭菌的可靠性主要在保温阶段进行,故可以 简单地利用式
㏑(N/N0) =-kt
来粗略估算灭菌所需时间。ຫໍສະໝຸດ 2017/7/1040
2. 灭菌时间的估算

例1: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0C温度下实 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 已知1210C时灭菌速度常数k=1.8min-1,求灭菌失败机 率为0.001时所需时间。 解:N0=40×106×2×105=8×1012(个) Nt=0.001(个) k=1.8(min-1) ㏑(Nt/N0)=-kt t=2.303/k[lg(N0/Nt)]=2.303/1.8[lg(8×1015)] =20.34(min) 由于升温阶段就有部分菌被杀灭,特别是当培 养基加热至1000C以上,这个作用较为显著,故实际保 温阶段时间比计算值要短。

种子扩大时期染菌:
易染菌、应灭菌后除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灭菌。

发酵前期染菌:
应迅速重新灭菌,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重新接种

发酵原料及其灭菌

发酵原料及其灭菌

二.常用的氮源原料
• 无机氮源:氨水、铵盐或硝酸盐等 • 有机氮源包括玉米浆、豆饼粉、花 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 液等。 • 玉米浆、豆饼粉等既能作氮源又能 作碳源。
三.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 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 但无机盐含量对菌体生长和产 物的生成影响很大。
生长因子
• 谷氨酸产生菌为例。 • 生物素:影响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 大量合成谷氨酸所需要的生物素浓 度比菌体生长的需要量低,即为菌 体生长需要的“亚适量”
第三章 发酵原料及其灭菌
• 第一节 发酵工业产用的原料 • 第二节 发酵培养基的灭菌 •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第一节 发酵工业产用的原料
一.常用碳源原料 二.常用的氮源原料 三.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四.前体物质、促进剂、抑制剂
一.常用碳源原料
• 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也 使用其他谷物,如马铃薯、木 薯淀粉。 • 甜菜或甘蔗糖蜜、麦芽。
积分并取对数
2.303 N0 t lg k Nt
N0:开始灭菌时原有菌体数 Nt:灭菌结束时残留菌体数(Nt =0.001)
积分并取对数
2.303 N0 t lg k Nt
对数残留定律
营养细胞的热死表现出典型的对数死亡速率
细菌芽孢的热死表现出非对数死亡速率
3 反应速率常数 k
• K是判断微生物受热死亡难易程 度的基本依据。
• 随微生物种类和灭菌温度而异。
• P79
二. 灭菌温度与时间的计算
P 83
• 培养基:40立方米, • 污染程度为2*105个/ml • 121度,灭菌速度常数为1.8min-1 • 求灭菌失败机率为0.001时所需要 的灭菌时间。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kA2>kA3>kA1,所以可断定A2为A因素的优水平。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3、C3、D1分别为B、 C、D因素的优水平。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 A2B3C3D1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酶法 液化生产山楂清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 50mL/100g,加酶量7mL/100g,酶解 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5h。
•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选择培养基
–价廉、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无毒二、发酵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 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 解生产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 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3
2
1
3
2
1
3
18
3
3
2
1
42
不考察交互作用的试验结果分析
(1) 确定试验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A1 的影响反映在第1、2、3号试验中,A2的影响反映在第4、5、 6号试验中,A3的影响反映在第7、8、9号试验中。
A因素的1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度。Rj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
标判的断影因响素越的大主。次根顺据 序。Rj大1小. ,计可算以
Kjm,kjm
极差分析法-R法
Rj 因素主次
2. 判断 优水平
优组合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因素
液化率
A
B
C
D

1
1
1
1
0
1
2
2

3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2

3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2
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 糖(glucose)的过程称淀粉的糖化,制 得的溶液叫淀粉水解糖。
17
一、淀粉相关知识
1、淀粉通常以颗粒状态存在,颗粒大小随不同淀粉而异 谷类淀粉颗粒较小,如大米淀粉颗粒直径3-8um 薯类淀粉颗粒较大,如木薯淀粉5-35um
Wheat starch
Potato starch
32
淀粉酶解法分两步:
(1)液化:用α-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2)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
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
33
1.酶水解特性
酶 水解位置
液化 淀粉酶 1,4糖苷键
水解次序
无先后次序
糖化 糖化酶 1,4和1,6 糖苷键
从非还原性 末端开始
水解产物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异麦芽糖、低聚糖
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 量的添加剂。
13
添加剂 Tween (0.1%)
大豆酒精提取物(2%) 植酸质(0.01%-0.3%) 洗净剂LS (0.1%) 聚乙烯醇 苯乙醇(0.05%) 醋酸+ 维生素

纤维素酶 蔗糖酶 -葡聚糖 酶 木聚糖酶 淀粉酶 脂酶 右旋糖酐 酶 普鲁兰酶 蛋白酶 脂肪酶 蛋白酶 蛋白酶 糖化酶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
629
3.2
3.3
4.6
0.4
0.6
1.0
0.7
0.5
2.4
2.4
3
1.1
1.1
0.9
1
0.3
2.5
1.5
2
0.9
3.4
2.2
3.1
0.1
2.9
1.6

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丝氨酸 色氨酸 蛋氨酸
甘氨酸 吲哚、氨茴酸 2-羟基-4-甲基硫代丁酸
金霉素 红霉素
氯化物 丙酸、丙醇等
异亮氨酸 苏氨酸
D-苏氨酸 高丝氨酸
灰黄霉素
氯化物
青霉素G: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使用方法
普遍采用流加方法。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如苯乙酸,一般仅仅添加 0.07%。 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 和氧化。 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化率。
大量产物。
(1)孢子培养基
常用的有麸皮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大米培养 基、玉米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等。 碳源、氮源含量不要太丰富,特别是有机氮源。 含有生长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孢子大量形成。 注意培养基的pH值和湿度。
(2)种子培养基
营养相对丰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含量 要高些。 要能维持稳定的pH。 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应该能接近发 酵培养基。
微生物需钾量一般约为0.1g/L(以K2SO4 计)。
– 当培养基中磷盐配用1g/L K3PO4·3H2O时,同时 提供了钾,钾浓度为0.38g/L;
– 当培养基中磷盐配用1g/L Na2HPO4·12H2O时, 应另外配用KCl 0.3~0.6g/L,钾浓度为 0.35~0.7g/L。
4、生长因子(生长素)
– 无机氮源:氨水、液氨、尿素、硝酸盐、铵盐 等。
3. 无机盐
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都十分重要。不同 发酵对不同种类无机盐的需求不同。
4. 生长因子
发酵培养基中必不可少,但在某些发酵中 生长因子的量要控制适当。
5. 前体
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在生 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 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 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前体。 来源: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3.3 培养基及设备的灭菌
3.3.1常见灭菌方法: • 加热灭菌 • 过滤灭菌 • 辐射灭菌 • 化学灭菌 • 熏蒸灭菌
1、高温灭菌
• 1)干热灭菌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 160℃,2小时
干)煮沸消毒
3)丁达尔灭菌 4)常规高压灭菌 121℃,15分钟; 115℃,30分钟;
类胡萝卜素高产菌Y11的培养基的优化
郭秒,食品与工业发酵,2004
类胡萝卜素的作用:色素、营养保健
原培养基:
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考虑到成本:乙酸钠是较为合适的碳源 进一步:乙酸钠的浓度2%比较好
结果: 碳源:乙酸钠 0. 2% 氮源:氯化铵 0.2% 酵母膏0.03%
3.1.1.6 前体物质、抑制剂和促进剂
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 较大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 长不利 • 苯乙酸,一般基础料中仅仅添加 0.07%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质 变性的物质; 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去除;
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 的某一终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产物积 累起来;
3.1.2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 • • • • • •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营养丰富,浓度恰当; 资源丰富,容易收集; 易于储藏; 理化性质稳定,成分间无反应; 不影响通气、搅拌、产物分离,废物处理方便 不含毒副作用的物质 价格低廉

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 工业生产中常用有机氮源有: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棉子饼粉、麸皮或麸皮水解液、玉米浆等。 无机氮源有:氨水、硝酸盐、铵盐和尿素等。
(3)无机盐
• 无机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 是发酵培养基的必须成分之一。
• 磷对微生物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 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发酵培养基中必须加
入硫源; • Mg、Zn、Co、Cu、Mn等微量元素是某些酶
• 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利于调节 产物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这些物质包括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
前体
•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
而其自身的结构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产物的产
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 如:在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青霉素产
• 优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20min), 设备生产能力大
• 缺点:高温高压下进行,设备要求耐腐蚀、耐 高温、耐高压,副反应多,对原料要求严格, 淀粉颗粒不宜过大,淀粉乳浓度不能过高。
淀粉酸水解的工艺流程
中和脱色
水 淀粉
冷却
调浆
盐酸
酸水解
过滤除杂
糖液
1.酸的种类和用量:
• 盐酸:催化效能为 100 • 硫酸:催化效能为 50.35 • 草酸: 催化效能为 20.45 • 一般用盐酸,其量占干淀粉的 0.6-0.7%,
• 在酶法糖化时, -淀粉酶很难进入 老化淀粉的结晶区起作用,使淀粉 很难液化,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 措施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
2.糖化酶的水解作用
• 糖化酶对底物作用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将 -1, 4 和 -1, 6糖苷键水解,也能水解麦芽糖。
• 必须控制糖化酶的用量和液化液DE值。 • 糖化的温度和pH值决定于所用的糖化剂的性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精121页PPT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精121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精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Thank you

发酵工程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发酵工程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来源:
糖类(淀粉,淀粉水解糖,糖蜜)、油脂、有机 酸、正烷烃
淀粉质原料
微生物能否直 接利用淀粉作
原料?
含淀粉较高,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淀粉质 原料及水解液是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
主要有工业淀粉、谷类、薯类等。
工业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 粉等,谷类包括大米、高粱、大麦和小麦, 薯类则包括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
3
13
31
2
14
3
灰分/%
5.7
6.5
5 8.8
18.1
16
10
发干 核物 黄酵/素%/(工mg业/kg常) 用93的.206 蛋白94.04质原料主12要55.07有3 黄豆9130..饼61 粉92、.164花生9- 5 饼
粉硫胺、素/(棉mg子/kg饼) 粉2、.4 玉米14浆.3 、蛋白5.胨0.8、8 酵母1.1膏、2鱼2 粉等- 。

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少
--纯度高
培养基的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保证生
产上的供应
--成本低,可靠性高
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
物质
--易控制,好
处理
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
作用: 发酵培养基含量远远大于种子培养基
提供微生物合成细胞结构所需碳素,更重要的是 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及合成产物的能源。
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
构成菌体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 核酸等)和含氮产物的氮素来源。
氮源物质在发酵培养基基中的含量因发酵目的产 物不同而不同。
分为无机氮源(速效氮源)与有机氮源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在培养液中留下酸 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 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若 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 碱性物质,如硝酸钠。

发酵工程 第3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发酵工程 第3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①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菌体过早衰老; ② 利于产物的合成。
(2)成分种类: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前体、促进剂、抑制剂。
1.碳源:
发酵培养基中的含量远大于其在种子培养基中的含量。
(1)作用
I. 提供合成细胞物质所需碳素; II. 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 III. 合成产物的能源。
4.生长因子:
为发酵培养基必不可少的组分 对量的控制要适当,如生物素亚适量法的谷氨酸发酵。
5.前体:
概念:有些化合物被加入培养基后,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 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这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前体。 前体使用浓度要适当,浓度过高对菌体有毒害作用,一般采 用流加方式,减少一次加入量。
第一篇 工业微生物和发酵工业原料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
第1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一、发酵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定量
1 概念: 发酵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产物 的培养基,用于发酵生产特定产物。 (1)要求:
淀粉质原料是发酵工业最常用的原料之一。 葡萄糖是碳源中最容易利用的单糖, 淀粉水解后可获得葡萄糖。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 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为淀粉水解糖。
凡是淀粉质原料都可用于制备淀粉水解糖。 水解方法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
二、淀粉水解制糖
1、酸解法
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 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1,4糖苷键和α -1,6糖苷键,产生β-葡萄糖。
3、酸酶结合法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ppt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ppt

一、碳源
淀粉、糊精:
淀粉在发酵工业中被普通使用,它可克服葡萄糖 代谢过快的弊病,同时淀粉来源丰富,价格也比较 低廉。
有些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玉米粉、土豆粉作碳源。
纤维素和含淀粉较多的野生植物也是今后开发碳 源的广阔天地。
需经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
常用的淀粉为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木薯淀 粉。
第四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培养基及其制备
发酵工程的流程
空气 空气净化处理
保藏菌种 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原料预处理 培养基制备灭菌
种子罐 发酵罐
灭菌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
培养基基本要求:
1)都必须含有作为合成细胞组成的原料。 2)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如碳源、氮源、无 机盐、生长因子; 3)一定的pH等条件。 4)工业生产培养基所用的原材料必须来源丰富、价 格低廉、质量稳定。
水解条件: a) 以干麸皮:水:HCl=4.6:26:1配比混合,装入水
解锅中以0.07~0.08MPa表压加热水解70~80min。 b) 以干麸皮:水=1:20,用盐酸调pH值1.0,以
0.25MPa表压加热水解20min。然后过滤取滤液。
3)糖蜜
◇ 甘蔗糖蜜、甜菜糖蜜均可代替玉米浆,但氨 基酸等有机氮含量较低 ◇ 甘蔗糖蜜用量为0.1%~0.4%
三、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例2、链霉素、土霉素、新生霉素、柠檬酸 等都受到磷浓度的影响。许多次级代谢过程对 磷酸盐的承受限度比生长繁殖过程低,必须严 格控制。 但也有一些产物要求磷酸盐浓度高些。 例如:淀粉酶,添加超过菌体生长所需要的 磷酸盐浓度,则能显著增加产量。
三、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钙: 能控制细胞透性。 常用碳酸钙,能与代谢产生的酸起反应,对 pH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配制培养基时,要先将培养基用碱调到中性, 才能将碳酸钙加入。

微生物工程--第3章-发酵工业的培养基及原料处理可编辑全文

微生物工程--第3章-发酵工业的培养基及原料处理可编辑全文

加热
维持
加压灭菌法
连续加压灭菌法优点
①因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故既可杀灭微生物,又可最大 限度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比“实罐灭菌”(120℃,30分钟)提高产量5~10%;
②由于总的灭菌时间较分批灭菌明显减少,所以缩短了 发酵罐的占用周期,从而提高了它的利用率;
③由于蒸汽负荷均匀,故提高了锅炉的利用率; ④适宜于自动化操作; 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①营养不能太丰富,否则不易产孢。
②无机盐浓度要适当,不然会影响孢子 量和孢子的颜色(质量)。
③注意pH和湿度。
常用的孢子培养基有:麸皮培养基、小 米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玉米碎屑培养基等。
它们含氮量低,疏松、表面积有摇瓶种子和种子罐用的种子培养基等。对种 子培养要求做到纯种、健壮、活力旺盛,并有足 够的数量,以满足下一级菌种生长繁殖需要。
葡萄糖值(DE)98以上
含非发酵性糖、NaCl等杂质, 糖化液纯度高,易于精制 精制较难
糖化液具苦味,色深 高温、高压 淀粉浆浓度低 收率较低,成本较高
糖化液不具苦味,色浅 常温、常压 淀粉浆浓度高 收率比酸法提高10%,成本 降低10%
长时间多次结晶,才能制得 可一次结晶制得纯葡萄糖 纯葡萄糖
废液利用率低 酸用量少,糖化时间短
对这种培养基的要求是能够使菌体长得快 而健壮,而且不易引起菌种变异。
一般斜面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含量不 宜过多,特别是碳源,多了会引起pH波动, 无机盐浓度也要控制适当,以免影响菌种 特性。
2、孢子培养基:
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固体培养基,要 求使菌体生长迅速,产生数量较多的优质孢 子,并且不引起菌种的变异,因此在配置上 要求:
(二)消毒(disinfection)

【发酵工程】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3

【发酵工程】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3

灭菌
在大规模发酵中应该尽可能的采取连续灭菌的操作, 而且保证灭菌条件的稳定是保证发酵稳定的前提 有时避免营养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相互作用, 可以将营养物质分开消毒。 Na2HPO4+CaCO3→CaHPO4+Na2CO3 有些物质由于挥发和对热非常敏感,就不能采用湿 热的灭菌方法
第四节、重组产品培养基的介绍
1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 培养基 A 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15.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
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C
16.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划分的发酵种类



第一节第一节发酵培养基的要求和种类发酵培养基的要求和种类第二节第二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第三节第三节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与优化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与优化第二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一碳源1作用2来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二氮源1作用2来源三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糖类油脂有机酸烃和醇类四生长因子前体和产物促进剂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pH控制摇床:反应器水平上的摇瓶研究
五、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原料及设备的预处理 原材料的质量
发酵特性的影响
在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往往喜欢所谓的“稀配方”,因 为它既降低成本、灭菌容易、且使氧传递容易而有利 于目的产物的生物合成。如果营养成分缺乏,则可通 过中间补料方法予以弥补。
单因子实验
多因子实验:均匀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葡萄糖是碳源中最容易利用的单糖, 淀粉水解后可获得葡萄糖; 淀粉质原料是发酵工业最常用的原料之一。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 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为淀粉水解糖。
凡是淀粉质原料都可用于制备淀粉水解糖。 水解方法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
4.生长因子:
为发酵培养基必不可少的组分 对量的控制要适当,如生物素亚适量法的谷氨酸发酵。
5.前体:
概念:有些化合物被加入培养基后,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 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这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前体。
前体使用浓度要适当,浓度过高对菌体有毒害作用,一般采用
湿热灭菌的优缺点
优点: 1)蒸汽具有很大的潜能、放热; 2)蒸汽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3)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廉,本身无菌; 4)蒸汽输送可借助本身的压强,调节方便,技术 管理容易。
缺点:设备费用高;不能用于怕受潮的物料灭菌。
3.辐射灭菌法 利用高能量的电磁辐射与菌体核酸的光化学反
应造成菌体死亡。
2.氮源:
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含量因发酵目的产物不同而不同。 目的产物是否含有氮元素。
(1)分类:
I. 有机氮源: II. 豆粉、花生饼粉、棉子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
粉、 III. 鱼粉等 II. 无机氮源 III. 氨水(液氨)、硝酸盐、铵盐。
3.无机盐:
发酵培养基的必需成分之一 主要有磷、硫、铁、Mg、Zn、Co、Cu、Mn等。
二、淀粉酶水解制糖
分两步:液化和糖化,又称为双酶水解法。 相对于化学法的酸水解法,采用专一性的酶制剂作催
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较少,可提高原料 的转化率和糖液浓度,改善糖液质量; 缺点是反应周期长。 (1)液化酶又称为α-淀粉酶,是内切型淀粉酶,任 意切开α -1,4糖苷键。 (2)糖化酶,是外切型淀粉酶,从末端依次水解α 1,4糖苷键和α -1,6糖苷键,产生β-葡萄糖。
流加方式,减少一次加入量。
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淀粉质原料
淀粉质原料含淀粉量高,而且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淀粉质原料及其水解液是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
使用最广泛的淀粉质原料是工业淀粉、谷类、薯类; 工业淀粉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
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蛋白质类原料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豆粉、花生饼
第一篇 工业微生物和发酵工业原料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
第1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一、发酵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定量
1 概念: 发酵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产物的
培养基。 (1)要求:
①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菌体过早衰老; ② 利于产物的合成。
适于灭菌后要求保持干燥的物料和器具; 应用实例是灼烧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借助蒸汽释放的热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 酶和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受到破坏,引起不 可逆的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在有水分存在时,蛋白质更易受热而凝固变性。
适用于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 100oC,40~60 min或121oC,30 min。
常用的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酵母水 解液等。
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
1.前体多在氨基酸、抗生素、核苷酸发酵中添加使用
AB
C
E D
2. 促进剂
作用是改善细胞环境:增加渗透性、增强氧的传递速度等。
如表面活性剂、甲醇、EDTA。
3.抑制剂
作用是抑制某些途径而使代谢向所需要产物的途径转化。
生异常; ④ 杂菌有可能分解产物; ⑤ 染菌严重者造成“倒罐”(“颗粒无收”)或污染
噬菌体,导致细胞裂解,使生产失败。
引出灭菌和消毒的必要性,杀死所有非生产用微生物。
1、灭菌与消毒
灭菌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 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环境中的病原 微生物,但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 细菌的芽孢。
常用的射线:紫外线、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辐射。 其中,紫外线最常用。
第3节 发酵培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灭菌
一、消毒与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发酵过程中
求 只有生产菌的存在 发酵采用纯种培养
不能有任何杂菌
纯种培养的必要性
杂菌污染所致的危害/不良后果(p73)
① 消耗营养成分; ② 分泌代谢产物,或改变培养液的某些理化性质,影
响产物的提取分离; ③ 大量繁殖的杂菌改变反应介质的pH,使生物反应发
因原料产地、加工方法、原料品种等不同,营养物 质的含量也随之变化,因此对发酵有较大影响。
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1.磷酸盐是某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部分; 磷酸盐有缓冲作用。
2.硫酸镁镁是许多酶的激活剂,硫为含硫蛋白提供硫源。 3.钾盐、钠盐一般以磷酸盐的形式供给 4. 微量元素以有机碳氮源时可不单独添加 5.生长因子发酵工业一般以农副产品原料提供
粉、棉子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 黄豆粉可分为:全脂黄豆粉、低脂黄豆粉和脱脂黄豆粉。 玉米浆是用亚硫酸浸泡玉米所得的浸泡液的浓缩物(固形
物含量在50%以上) 蛋白胨由各种动物组织和植物水解制备;有血胨、肉胨、
鱼胨、骨胨等。 酵母粉由水解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制得。 以上各种蛋白质原料均是由天然原料加工而成,成分复杂;
(2)成分种类: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前体、促进剂、抑制剂。
1.碳源:
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含量远大于其在种子培养基中的含量。
(1)作用
I. 提供合成细胞物质所需碳素; II. 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 III. 合成产物的能源。
(2)种类
淀粉、淀粉水解糖、糖蜜、有机酸、低碳醇、脂质、 烃类。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 毒的目的。
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射线灭菌 过滤除菌 化学药品灭菌
1.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产生的干热对微生物有氧化、蛋白质 变性和电解质浓缩引起的中毒等作用而杀灭微 生物。
其中,氧化作用是导致微生物死亡的主要依据。
微生物对干热的耐受力比对湿热强得多,因此干 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 如121oC,需过夜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