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吸收★★
吸收量:正常成年人每天从一般食物中摄入 铁量为10-l5mg,吸收率为5%-10%, 所以 每天吸收铁约为1-l.5mg。孕妇2-4mg。
吸收部位:
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胃和结肠 吸收甚少。
7
铁的代谢
铁的吸收
• 富含铁的食物 动物类:肝、血、瘦肉
植物类:海带、发菜、紫菜、木耳、 香菇等
8
铁的代谢
铁的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食物状态铁(三价,二价) 胃肠功能(酸碱度等) 体内铁贮存 骨髓造血状态 某些药物(维生素C )
9
铁的代谢
铁的分布
• 体内铁的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内源性铁 外源性铁 按其功用分为:功能状态的铁 贮存铁
10
铁的代谢
贮铁指标减低---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减低 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 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 骨髓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或消失。
14
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 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 组织缺铁—组织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
• 影响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 • 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 骨髓检查:
– 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核分裂 细胞多见。多数幼红细胞体积较小,核染色质致密, 胞浆量减少,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成熟早 于浆成熟(老核幼浆)。
– 粒细胞、巨核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
•`
20
21
22
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铁代谢检查
– 血清铁(SI)降低<8.95μmol/L – 总铁结合力(TIBC)>66.44 μmol/L – 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 血清铁蛋白(SF)测定<12μg/L
• 贫血的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头痛、 耳鸣、眼花等非特异性症状并伴有体能下降
• 组织缺铁的表现 异食癖、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 、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燥、易怒和淡 漠
• 引起缺铁的基础疾病的表现 • 体征
17
缺铁性贫血
IDA的体征
• 皮肤、粘膜苍白 • 毛发干燥、无光泽、易碎裂,类似枯草 • 舌炎、口角炎 • 指甲扁平、表面有条纹隆起、严重者呈
反甲 • 原发病的体征
18
wenku.baidu.com平甲
口角炎
19
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周围血象:
– 检查血红蛋白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红细胞体积较小,并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
贮存铁:男性约有1000mg的铁是以铁蛋白和含铁 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肠粘膜等处。 女性仅有300-400mg 。
11
铁的代谢
铁的排泄
正常人每天铁排泄量甚微,且与吸收量 保持平衡,铁主要经粪便,尿液、出汗 等途径排出。
正常男性每天排铁0.5-1.0mg, 正常女性为1.0-1.5mg,
族的限制 • 妇女、儿童、婴幼儿是高发人群 •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
很高
4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 铁的来源和吸收 • 铁的分布和贮存 • 铁的排泄
5
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来源
外源性铁
生理情况下来自食物,胎儿来自母体。 病理状态下输血或铁剂治疗,是铁的重要来源。
内源性铁
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给人 体再利用铁21mg。
铁的分布和贮存
正常成年人体内铁含量男性为50-55mg/kg, 女性为35-40mg/kg。
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铁约占67%(居首位),每克Hb中含铁 3.4mg 贮存铁29.2%(居第二位), 肌红蛋白铁约占3.5%(居第三位), 其他组织中铁及含铁酶类如过氧化物酶,过氧 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铁含量甚低。
• 是体内主要贮备铁的指标,可作为缺铁依据 • 诊断符合率可达95.5%,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肿瘤可升高 – 骨髓涂片亚铁氰化钾染色,骨髓小粒中无深兰色的铁颗粒, 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异常
23
缺铁性贫血
IDA的诊断的鉴别诊断
• IDA的诊断应包括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明确的病因诊断
经期明显增多,每次约排铁12-30mg。 一次妊娠和分娩约失铁500-700mg, 哺乳期从乳汁中每天排铁约1mg。
12
缺铁性贫血
★病因★
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小儿生长期的生长及贮存用铁需求量均很高,约 2mg/日,且生长愈快需铁量愈多。
妊娠、哺乳期妇女铁需要显著增加,约2-4mg。
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大部肠切除,因胃酸不足或吸收 面积减少,使铁吸收减少。
丢失过多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妇女月
经血过多等),失血lml丧失铁0.5mg,故慢性失血较 急性失血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3
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贮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铁
时,铁代谢指标出现异常:
24
IDA病因诊断
• 要明确IDA的病因应进行如下的 检查 大便潜血 尿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 胃肠造影、胃镜、肠镜 ……
IDA
2
缺铁性贫血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 储存铁耗尽,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 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病是全球性 疾病,我国以妇女、儿童发病率较高。
3
缺铁性贫血
IDA的发病情况
• 本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 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且是最多见
的营养性贫血 • 它可以发生于任何人群,不受地域、民
– 缺铁可引起黏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15
缺铁性贫血
含铁酶类活性下降对人体 代谢的影响
• 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 • 运动后骨骼肌中的乳酸堆积较正常人多
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 • 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使患儿神经及
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 上皮蛋白质角化变性,胃酸分泌减少
16
缺铁性贫血
IDA的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
1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必备的元素
• 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因各种原因造成缺铁 时,先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 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
ID
IDE
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吸收★★
吸收量:正常成年人每天从一般食物中摄入 铁量为10-l5mg,吸收率为5%-10%, 所以 每天吸收铁约为1-l.5mg。孕妇2-4mg。
吸收部位:
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胃和结肠 吸收甚少。
7
铁的代谢
铁的吸收
• 富含铁的食物 动物类:肝、血、瘦肉
植物类:海带、发菜、紫菜、木耳、 香菇等
8
铁的代谢
铁的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食物状态铁(三价,二价) 胃肠功能(酸碱度等) 体内铁贮存 骨髓造血状态 某些药物(维生素C )
9
铁的代谢
铁的分布
• 体内铁的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内源性铁 外源性铁 按其功用分为:功能状态的铁 贮存铁
10
铁的代谢
贮铁指标减低---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减低 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 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 骨髓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或消失。
14
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 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 组织缺铁—组织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
• 影响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 • 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 骨髓检查:
– 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核分裂 细胞多见。多数幼红细胞体积较小,核染色质致密, 胞浆量减少,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成熟早 于浆成熟(老核幼浆)。
– 粒细胞、巨核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
•`
20
21
22
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铁代谢检查
– 血清铁(SI)降低<8.95μmol/L – 总铁结合力(TIBC)>66.44 μmol/L – 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 血清铁蛋白(SF)测定<12μg/L
• 贫血的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头痛、 耳鸣、眼花等非特异性症状并伴有体能下降
• 组织缺铁的表现 异食癖、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 、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燥、易怒和淡 漠
• 引起缺铁的基础疾病的表现 • 体征
17
缺铁性贫血
IDA的体征
• 皮肤、粘膜苍白 • 毛发干燥、无光泽、易碎裂,类似枯草 • 舌炎、口角炎 • 指甲扁平、表面有条纹隆起、严重者呈
反甲 • 原发病的体征
18
wenku.baidu.com平甲
口角炎
19
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周围血象:
– 检查血红蛋白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红细胞体积较小,并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
贮存铁:男性约有1000mg的铁是以铁蛋白和含铁 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肠粘膜等处。 女性仅有300-400mg 。
11
铁的代谢
铁的排泄
正常人每天铁排泄量甚微,且与吸收量 保持平衡,铁主要经粪便,尿液、出汗 等途径排出。
正常男性每天排铁0.5-1.0mg, 正常女性为1.0-1.5mg,
族的限制 • 妇女、儿童、婴幼儿是高发人群 •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
很高
4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 铁的来源和吸收 • 铁的分布和贮存 • 铁的排泄
5
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来源
外源性铁
生理情况下来自食物,胎儿来自母体。 病理状态下输血或铁剂治疗,是铁的重要来源。
内源性铁
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给人 体再利用铁21mg。
铁的分布和贮存
正常成年人体内铁含量男性为50-55mg/kg, 女性为35-40mg/kg。
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铁约占67%(居首位),每克Hb中含铁 3.4mg 贮存铁29.2%(居第二位), 肌红蛋白铁约占3.5%(居第三位), 其他组织中铁及含铁酶类如过氧化物酶,过氧 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铁含量甚低。
• 是体内主要贮备铁的指标,可作为缺铁依据 • 诊断符合率可达95.5%,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肿瘤可升高 – 骨髓涂片亚铁氰化钾染色,骨髓小粒中无深兰色的铁颗粒, 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异常
23
缺铁性贫血
IDA的诊断的鉴别诊断
• IDA的诊断应包括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明确的病因诊断
经期明显增多,每次约排铁12-30mg。 一次妊娠和分娩约失铁500-700mg, 哺乳期从乳汁中每天排铁约1mg。
12
缺铁性贫血
★病因★
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小儿生长期的生长及贮存用铁需求量均很高,约 2mg/日,且生长愈快需铁量愈多。
妊娠、哺乳期妇女铁需要显著增加,约2-4mg。
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大部肠切除,因胃酸不足或吸收 面积减少,使铁吸收减少。
丢失过多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妇女月
经血过多等),失血lml丧失铁0.5mg,故慢性失血较 急性失血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3
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贮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铁
时,铁代谢指标出现异常:
24
IDA病因诊断
• 要明确IDA的病因应进行如下的 检查 大便潜血 尿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 胃肠造影、胃镜、肠镜 ……
IDA
2
缺铁性贫血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 储存铁耗尽,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 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病是全球性 疾病,我国以妇女、儿童发病率较高。
3
缺铁性贫血
IDA的发病情况
• 本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 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且是最多见
的营养性贫血 • 它可以发生于任何人群,不受地域、民
– 缺铁可引起黏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15
缺铁性贫血
含铁酶类活性下降对人体 代谢的影响
• 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 • 运动后骨骼肌中的乳酸堆积较正常人多
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 • 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使患儿神经及
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 上皮蛋白质角化变性,胃酸分泌减少
16
缺铁性贫血
IDA的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
1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必备的元素
• 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因各种原因造成缺铁 时,先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 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
ID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