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 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 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CLICK TO ADD TITLE
旅游旅行攻略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汇报人姓名
1
《考试说明》规定, 古诗鉴赏内容包括:
1、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何写?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 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
人 1、 抒情主人公(抒情诗)
10
▪ 2、本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词的最后两句表达 了什么样的感情? B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在溪头荠菜花。
▪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 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 答:①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 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 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 ③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 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 心的豪情。

古典诗歌鉴赏之二形象(事物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之二形象(事物形象)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3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 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 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 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 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
•鉴赏
•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 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 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 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 “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 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 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 “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 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 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 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 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 意象出发。 【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 “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 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 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 释①作答。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分析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分析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 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 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
性等)。
4、答题示例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金子做的马笼头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 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 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 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 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一)寒”字点明早梅生存 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 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 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二)作者以梅自喻,托 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步骤三)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 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 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 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 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手法分析:
鉴赏分析思路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确物象的特征。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寒、清高)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物与人一体)。 3 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高妙的手法。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 侧面烘托的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巩固练习
•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提问:诗人如何借梅花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寂寞开无主”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脱俗;“更著风和雨”说梅花生长环境恶劣, 也写出诗人备受打击摧残的不幸;“零落成泥碾 作尘”“香如故”写出诗人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 曲求全的高洁志向。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 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 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 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 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 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 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 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 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 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 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 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 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 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 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 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的品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 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梅花:傲霜斗雪,坚贞不屈,高洁脱俗
• 咏物诗的内容特点: •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Leabharlann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课件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课件
⑵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 ”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 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 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 之情。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 杜鹃 • 羌笛 • 青鸟 •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灵修
国君
坚贞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冰心
高洁
注意点:有些诗歌反其道而行之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 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 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 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 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 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赵嘏
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方法总结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 方法,主要有: (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 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 的手法。
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 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 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 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 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 言志))
如何规范答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 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步骤1:这首诗展现了一个饮露难饱,徒劳 鸣叫、孤独凄凉的蝉的形象。 步骤2蝉的饮露难饱正是指自己的清贫;蝉 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也寄托了作者的孤 独凄凉的身世遭遇 步骤3: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1)此词咏荷,词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 特点?请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2)全词咏写荷花目的在于寄情于物,结合下 片内容,请简要谈谈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5分)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 特点。(2分)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1 分),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白赏的美 人(1分),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 的悲苦(1分) (2)(3分)抒发了不愿趋势附俗而致年 华虚度,失时零落(怀才不遇)的悲叹。 (如答“保持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或“由 于坚持自己的操守(选择),以致发出仕路 崎岖、沉沦不甘的感叹(或“愤懑”、“激 愤”)”亦可)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 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 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 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 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 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 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 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月亮:人生 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是“咏物诗”,以某类事物为描摹对象,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即把诗人的志趣品格或是思想感情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客观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事物形象。

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再比如,菊、牡丹、莲也是经常被古代诗人选作托物言志的象征事物。

所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情感。

方法探究一、解题思路1.积累一定数量的特定象征意义的物象。

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一个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时表现为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便积淀了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对于我们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必需的。

2.鉴赏物象要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典型特征,分析寄寓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1.首先,总结概括诗中所用主要物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抓住描写用语以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3.结合诗人风格、人生经历,剖析物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情志意趣。

三、答题范式本诗运用了……的物象,刻画了它…….的特点,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对点练习一、阅读,回答问题课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的事物形象+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的事物形象+课件
鉴赏古诗的形象 之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 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 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如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 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 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 《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指借咏物来阐明超越表象之外的深刻哲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引起读者共
借物 鸣。这类咏物诗表明诗人所体悟到的超脱于琐碎的现实生活的深刻哲理,在更
明理
高的层面上给人提供了一个思维空间,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穷达是非的困扰, 达到一种澄澈、宁静、豁达的心灵境界。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锐意改革的政治理想。
命题分析
(1)赏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内涵。 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词)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②诗(词)人描写的事物形象, 有何寓意?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捕捉所写物象的特征,挖掘其物象类比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 “契合点”。 (2)赏析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设问方式:这首诗(词)是如何描写某某事物的?有何作用? 描写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此外还有动静、虚实、远近等。 事物形象的作用与诗(词)所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密不可分,这一点是分析作用的根本。 但面对具体的诗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独特性,不可面面俱到或牵强附会。
二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古代诗歌中有一些物象具有特定的含 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柳”有“惜别怀远” 之意。
类别
常见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36张))-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36张))-优秀课件

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静心做题 考出佳绩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36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36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对点练习 1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 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2)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 鹧鸪天
▪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 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
不似流莺取次飞 。
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
传来了杜鹃的啼鸣。它们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 热切地叫着,仿佛要同出
争奈归期未可期。
门在外的旅人搭话。可不 像那些轻浮的黄莺儿,只
亚木木系列 9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
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 思想感情。
亚木木系列 8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 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 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在诗歌中,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成为诗歌的灵魂。

其中,事物形象在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山川、草木、鸟兽、风霜雨雪等。

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提炼、升华的形象,它们往往寄寓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事物形象的作用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这个形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意境。

2、表达情感: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秋风、落叶、长江等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3、象征寓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时会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寓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古原草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希望的力量。

三、如何鉴赏事物形象?1、深入理解形象: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包括其特点、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雪”这个形象,既是自然的雪,又具有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

2、把握情感体验: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内涵。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3、时代背景: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春夜喜雨》中的“春雨”这个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滋润万物、造福人类的价值的肯定。

专题03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03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02
➢ 点击添加小标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点击添加小标题
白梅
王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寒冷,体现梅 花耐寒特点。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与众不同,体现梅
忽然一夜清风起,花清高特点。
➢ 诗歌形象3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束缚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 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类似之处?请简
2.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 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 简要分析。 【审题解析】
1、视察上面题目,圈出解题关键词。
此类考点,题干中往往有“某事物形象”等提示考点的关键词。
➢ 诗歌形象3
四、如何分析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 外在特征:外表状况、环境际遇
谏”让人难以接受,
第二步:读诗歌,理思路 抓住题干中“苦笋”“魏征”键词,明确考点为鉴赏事物形象。
第三步:提精要,组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 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 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 “耿介”的性情,与魏征方正的人 格类似,应该得到认可。
随堂练习
同流合污
➢ 诗歌形象3
小结 赏析事物形象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 白 梅 (元)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 (2)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答题步骤
▪ 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 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 马 诗 李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 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参考答案】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 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 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 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 轻捷矫健的风姿。
▪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 不遇的激愤之情。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 1、树木类: ▪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 感、春天的美好。 ▪ 2、花草类: ▪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 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 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 昔盛今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3分)
(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 (“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 (“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一个要点得1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①托物言志。(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 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 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 得分。)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事物形象即物象,具有两个特点
1、具有象征意义 2、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 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托物言志诗” 。
咏物诗的特点: 主要内容 写具体事物
主要手法 思想情感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情志?
先看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 松针,又直有硬 ”。社会特点:寓旺 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社会特 点:有凌云之志
再找小松与诗人的“契合点”: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 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返回
[白话诗歌]
天上碧桃有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 中、潆回盘绕的溪水之畔,可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
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大醉 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已断肠。
返回
[技法通] 鉴赏事物形象 3 方面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ppt课件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ppt课件

(元稹《菊花》)
【知识储备——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意象 常用寓意
作品示例
松柏 杨柳 梧桐 芭蕉
挺拔傲岸,顽强 不屈,忠贞不渝
离别,伤感 春天,青春 年华易逝 世事频更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 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 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 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 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杨花 飘零,惆怅,失落 轻浮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 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 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
情感、理想。 (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三、牛刀小试
(202X·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束缚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 征,这二者有何类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诗歌体现了某物怎样的特点? (2)诗(词)描写了某物怎样的形象? (3)某物(对象)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不同点 从描写对象上看,事物形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
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事物形象是作者用来寄托 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多个形象组成一幅画 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 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 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审题要点】
颔联
野菊形象
【读懂大意】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
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 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 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考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第
4.事物形象鉴赏方法 (1)读诗歌,确定意象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二、考题指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 “正”。 颔联描画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梳理诗歌中事物形象的内涵
2、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30秒)
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等级为D。

诗歌中的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

鉴赏诗歌形象,主要涉及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查形式为概括和分析。

现就事物形象鉴赏题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

下面让我们走进诗歌中的形象。

二、什么是事物形象。

(1分30秒)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三、备考锦囊(1分钟)
1、在高考中,鉴赏景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问形式:
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意象?
②说一说这一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③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2、答题步骤解析
答题思路是怎样的?下面就给大家分步骤讲一下。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是什么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内在品性;
③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四、实例演练(5分钟)
接下来我们用实例演练一下我们的答题思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杏花这一艺术形象。

下面我们就按照答题思路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事物?
从题目可以知道描绘的是杏花。

2、一、二句,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

那句诗交代了杏花的环境特点?
是首句,“一陂春水绕花身”“陂”,此处是指池塘。

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也就是环境特点。

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杏花的勃发的生机。

3、杏花有什么自身特点呢?
我们一起看一下次句,次句“花影妖娆各占春”,满池花影摇曳迷离。

4、“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怎样的形象?
争奇斗妍的美丽形象。

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

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妖娆美丽。

5、杏花的内在品质体现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看三四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杏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6、诗人通过议论抒情,在变现杏花怎样的品性?
褒扬北陂杏花内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在品性之美。

最后让我们体会一下诗人借描摹杏花所寄托的感情,诗中“南陌”与“北陂”对立。

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流的名利之场。

“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

而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结合注释看来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我们也可以推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

抒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最后把我们的思路整合到一起就组成了我们的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杏花形象。

(步骤一)描写了杏花在春水环绕的环境下,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

(步骤二)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

抒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步骤三)
五、教师结语(15秒)
希望这次对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一些总结对大家以后考试有所帮助,
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鉴赏诗歌的形象”这一考点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对咏物诗的鉴赏,本节微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和解题步骤,依据考点作了如下教学设想:一,考点解析,了解咏物诗特点,归纳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二,例题解析,掌握相应的解题步骤及答题基本模式。

从本节微课的实施过程来看,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设想,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微课应用和学习后,思维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答题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我想其中因素有:学生对此类诗歌的特点有了真切的体悟,解答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其次,不断的进行思维点拨和规律总结,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之有明确的思维方向。

但因为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内容含量不够丰富,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学生动脑动口的时间很多,动手的机会偏少。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在课下再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讲。

微课应用案例
这节微课的教学内容是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贯穿始终。

在上课开始组织学生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微课应用和学习,先入为主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微课开始本节课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微课后,让同学以组为单位讨论通过学习微课教学内容有什么收获,开始是学生小组代表主讲梳理事物形象类型的诗歌,然后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梳理总结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相关知识点。

接下来我补充两首课外咏物诗,让同学们根据总结的规律和技巧进行实践;然后老师切入重点,通过高考试题进行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代表发言为主,答题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思维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总而言之,这节课学生的表现比较好,他们都表现了较好的状态。

对我自己而言,如何在课堂上最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在课下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仍然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