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 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幻灯片1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幻灯片2第一讲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2、时代性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2、时代性质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

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

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

美哉过渡时代乎!——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近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总结

近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总结

近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总结近代文学是指从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文学作品及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

近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都表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近代文学历经了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思潮,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思想内涵。

近代文学的知识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轨迹、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主要文学流派和思潮、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思想内涵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近代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近代文学知识体系。

一、文学史的发展轨迹近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

这些阶段的文学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变革。

1. 启蒙运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启蒙运动是近代文学的开端,主张理性、人文主义和进步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教条。

启蒙运动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伏尔泰、卢梭、英国的伯克、德国的歌德等。

他们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宗教和神话意义,注重对社会和人性的现实关注,推动了近代文学的发展。

2.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至中期)浪漫主义提倡个性、感情、幻想,追求真善美、理想国家和人性的纯净。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德国的歌德、席勒、法国的雨果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审美追求,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3. 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至末期)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和人生的真实再现,关注生活的底层和现实的问题,反对虚构和理想化的情节。

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屠格涅夫、英国的狄更斯、美国的马克·吐温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形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风格特点。

4. 自然主义(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强调对生理和心理的客观描绘,探讨人类的本能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1.符号表达的转变:近代文学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从传统文学的象征、隐语、修辞转向符号的表达方式。

这一转变源于现代性的冲击和对西
方文化的接触,使作家开始将社会现象、个人情感转化为新的符号语言,
并通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等文体来呈现。

4.文艺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涌现着一大
批重要作家如郁达夫、冰心、巴金等。

他们与时代同行,用文学批判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同时倡导文艺的独立性和进步性。

5.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家们
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绪和民族精神。

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等作
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国家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

6.革命文学: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文学以革命为主题,作家们推崇工
农兵群众的英雄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思想。

战斗文学、农民文学、工人文
学等成为主流。

代表作家有王朔、文化协会成员等。

7.现代文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作家
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人类矛盾和人性探索等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
学流派和思潮。

莫言、史铁生等作家精心描绘着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展现
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成熟和多元。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由维新到现代,由主题单一到
多元并存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作家们不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也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了解,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变革,并体会到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跨越。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大学近现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

大学近现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

近现代文学史重点内容三十年代的小说(一)新感觉派:定义: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

特征:1.快速的节奏,频繁描写都市生活现代派方法描写现代都市。

2.追求感觉印象3.心理描写,潜证描写(强化人物内心世界,弱化现实存在),重视心理情绪。

4.在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冲突中着力刻画人物两重人格,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智与情感相冲突。

三十年代的小说(二)老舍:1.老舍的知识结构:①赴英留学期间系统通读中国古代小说与古典诗赋;②在英国留学期间大量阅读古希腊作品,拓宽了艺术视野,使小说具有一种气魄;③阅读了狄更斯、康拉德等西方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2.老舍对人情世态与人物性格的深刻体验与把握:老舍从小生活与底层社会,十分了解底层人物的性格,熟悉当时的3.老舍早期创作小说的得与失:得:①老舍早期作品通过对“市民生活”全景式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国民性的关注;②他在写人性、人伦的时候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划分,而非阶级;③他的小说早期创作了四种市民人物:老派的市民、新派的市民、底层市民、理想市民。

老舍通过“老派市民”的刻画,揭示了市民的生活病态,批判了传统文化;老舍通过“新派市民”的刻画,揭示了市民的虚荣、浅薄、堕落,以及对西方文明以及五四新潮的反思与批判;老舍通过“底层市民”的刻画,展示了在特定文化环境下人物的命运,揭示了文化对人伦的影响,试图寻找市民“劣根性”的源头;老舍通过“理想市民”的刻画,展示了对传统道德观的向往。

④老舍的早期小说以他广阔的文化视野展示了古都时期新旧社会交替与共存的社会现状。

⑤老舍早期小说所描写的古都都是在他离京时所写,带有回忆性。

同时是在新的环境下对旧生活的重新认识,具有一种现代意识。

失:①他早期的小说时代感不强,背景大多是五四特定时期的冲动与激情,但并未写出新思想鼓动下青年人的精神面貌;②他的小说格调油滑,刻意追求笑料、诙谐,追求过分了就是一4.老舍小说的特点:①浓郁的京味儿;②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③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④小说文体的创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经过: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自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外国侵略。

2. 经过: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1856 年,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1856 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4.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三、洋务运动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近代文学国学知识点总结

近代文学国学知识点总结

近代文学国学知识点总结近代文学国学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近代文学和国学两部分的知识点。

近代文学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文学创作,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这些知识点包括思想、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近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近代文学的重要事件,这是一场以反对旧有文学体制和探索新的文学形式为特征的文学变革运动。

在新文学运动中,作家们提出了“文学革命”,旨在改变旧有的文学写作形式和文学思想观念。

新文学运动是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现代派诗歌现代派诗歌是新文学运动的成果之一,它主张诗歌应具有现代性和前卫性,不再受传统诗歌形式的限制,提倡对诗歌形式、语言和内容的全新创作。

现代派诗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近代文学的重要背景。

五四运动的爆发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了作家们的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和创作热情,为近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鲁迅文学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5. 新文学作家新文学运动催生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家,这些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积极探索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段,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对近代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6. 文学思潮近代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文学思潮,例如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这些文学思潮各具特色,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7.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们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总结。

二、国学知识点总结1. 国学的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它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史知识点一文學自覺的重要標誌1、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

2、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緻的區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曹丕的《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四科,並指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3、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

所謂文學的自覺,最重要的或者說最終還是表現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

“詩賦欲麗”的“麗”,“詩緣情而綺靡”人“綺靡”就已經是審美追求了;南朝,四聲的發現,講究用事與對偶,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文心雕龍》涉及情采、聲律、麗辭、比興等,更是文學自覺的標誌;《世說新語》品評人物常見的審美概念有:清、神、朗、率、達、雅、通、簡、真、暢、俊、曠、遠、高、深、虛、逸、超等。

二玄學释义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

產生于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魏晉玄學是一種思辨性很強的哲學,它比較注重抽象理論的探討,以“本末有無之辨”問題為中心。

以探究世界本體為其哲學的基本內容。

它貴尚玄遠,其特點是稍略於具體事相,而究心于抽象的原理。

以解決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為其哲學目的。

三佛教對文學的影響想象世界的豐富;故事性的加強;反切的產生和四聲的發現;詞彙的擴大;文學觀念的多樣化。

四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女作家蔡琰五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建安风骨名词解释)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中国近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学史复习笔记绵延最久的诗歌流派,也是最后⼀个退出历史舞20世纪30年代。

宋诗派的特点是以学问⼊诗,以散⽂为诗,合诗⼈之⾔与学⼈之⾔为⼀,、同光体是⼀个有着⼤致相同诗学价值取向的诗歌流派。

他们在“不墨守盛继承宋诗派学⼈之诗与诗⼈之诗合⼀的传统。

代表⼈物是陈三⽴、沈曾植、郑孝胥、陈衍。

2、同光体者,苏堪(郑孝胥)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不墨守盛唐者。

——陈衍《沈⼄庵诗序》情感世界、师承学养、艺术宗尚各⾃价值取向⼤致如下:1、不墨守盛唐,⼒破余地。

2、诗为写忧之具,体当变风变雅。

、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也。

——唐朝开元年间,李、杜、王、孟、⾼、岑诸⼤家并起,开启了唐诗的规模传统,史称盛唐;唐元和年间,元、⽩继往开来,形成了“诗到元和体变新”的局⾯,史谓中唐。

宋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推尚杜甫、韩愈,⽤以⽂为诗,脱胎、吾尝谓诗有元佑、元和、元嘉三关。

——沈曾植《与⾦蓉镜元嘉三关”,通此三关,始可名家。

“三关说”将学诗途径由宋唐⽽推⾄六朝。

、《⽯遗室诗话》最初发表于1912年梁启超主编的《庸⾔》杂、《青鹤》两杂志上连载,共32卷。

1934年前后⼜有《续编》6卷问世。

2、《⽯遗室诗话》篇幅浩繁,作者以品评道咸以来诗⼈诗作为主,显⽰出极富个性特⾊的诗学观念和审美取向。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

2、樊增祥、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声⽓相求,切磋唱和,称盛⼀时的清季四⼤词⼈,即王鹏运、况周颐、朱在意蕴。

况周颐的“重、拙、⼤”之说,旨在追求⼀种情真理⾜的词境,凝重沉着的词风和⾃然真率的表现,因⽽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的重要性,发展了常州词派固、《新⼩说》等诸杂清廷虽严禁不能遏。

每⼀册出,内地翻刻本辄⼗数。

⼆⼗年来学⼦之思想,颇蒙其影响。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幼年为⽂,学汉魏晋,颇尚矜炼。

⾄是⾃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体。

⽼辈则痛恨,诋为野狐。

自学考试-自考笔记11344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自学考试-自考笔记11344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2、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视“开明智”为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3、“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倡导者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阐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4、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6、胡适在《文学改良绉议》提出“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7、1917年2月。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8、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

——“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早期还写有《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10、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作为发起人的署名有12人,即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被称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

发起人主要有7人,郭沫若、成仿吾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月刊》。

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他们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12、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近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高一

近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高一

近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高一在高一的文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丰富的近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和了解背后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作家们的创作动机。

以下是一些关于近代文学史的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和总结。

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因为对封建传统的不满而发出了对文化和思想的呼声。

他们呼吁新文化,寻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积极倡导白话文。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文学由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二、鲁迅主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激烈的笔触和犀利的批评,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鲁迅主义主张文学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直面现实,并倡导文艺与时俱进,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三、“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日记形式,鲁迅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摧残,呼吁个人反抗。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强烈的批判情绪影响了后来的小说家。

四、“呐喊”“呐喊”是鲁迅的另一重要作品,集合了他早期的散文和小说。

这部作品以悲观的笔调和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呐喊而著称。

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鲁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并敦促人们思考和行动。

五、茅盾与《子夜》茅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他提倡现实主义文学,并关注农民和工人阶级的生活。

在他的代表作《子夜》中,他描绘了农民阶级的苦难和家族的变迁,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之一。

六、鲁迅与茅盾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作品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了犀利的批评和深刻的思考。

鲁迅的作品充满了悲愤和讽刺,表达了对社会黑暗面的忧虑;而茅盾则以更加温暖和人性化的风格描绘了中国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呼吁关注底层人民的权益。

七、巴金与《家》巴金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家》通过对一个家庭命运的叙述,展现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压抑,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个体的束缚。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复习全部默写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复习全部默写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默写班级姓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2、《南京条约》的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史的开端。

3、1856年~1860年,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洗劫并放火烧毁了精美的皇家园林。

4、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了《》★影响:加深了中国社会的程度。

6、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__________。

7、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_____。

8、1901年,八国联军发侵华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影响: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多万平方千米。

10、1839年6月3日,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11、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以外的新疆地区。

13、1851年,农民领袖在广西_______县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

14、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发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由美国人统领。

1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在地方的代表是、、、。

3、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_________”,创办了一批近代。

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_”,开办一些。

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等人领导了“”,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

6、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令,史称“”,到9月,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详解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详解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特征有哪些?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⑴政治:中国闭关锁国政策⑵经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疯狂掠夺原材料和进行商品倾销⑶军事:列强入侵,实行不抵抗政策,设备陈旧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是什么?最主要的两大矛盾:①外国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这两对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4社会阶级发生了哪些变动?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2、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5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1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2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6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7帝国主义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3.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

新诗
运动主要由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人发起,他们主张以自由形式抒发内
心情感,反对古文诗的陈旧模式。

新诗运动的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郭沫若的《七律·长征》等。

5.抗日战争文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文学艺术在这个特殊时期里不仅承担着抗战宣传的任务,更是为广大民众
提供精神慰藉和感受人民抗战意志的重要工具。

抗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品
有巴金的小说《家》和郭沫若的长诗《走向共和》等。

6.乡土文学:一战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内战,许多作
家开始关注农民和山民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以乡土为背景,写作描绘一些
社会基层群体,展现了他们的苦难与希望。

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杨沫的
小说《红灯记》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第1、二个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第1、二个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复习总结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的温室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

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这既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

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以五卅运动为界,后期创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

《传奇》张爱玲小说集,与当年出版的散文集《流言》,使其跃为上海沦陷时期有名的女作家!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9月创刊)和《希望》(1945年1月创刊)等刊物位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

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阿陇、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然和牛汉等。

湖畔诗社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曾出版诗合集《湖畔》,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朱老忠朱老忠是梁斌作品《红旗谱》中的人物形象。

朱老忠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弄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

她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中叶,新旧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期的英雄的精神。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历史要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清末维新运动- 具体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宗旨:推动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

- 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自强运动:强调研究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提倡实业兴国。

- 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立宪,以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 运动的失败:- 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定决心,面临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

- 外国列强的干涉和侵略,削弱了维新运动的势力。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目标: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 主要过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辛亥革命成功,宣告清朝灭亡。

-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影响:- 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终结。

- 为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 受到了外部力量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 没有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采用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名称,设立在北京。

- 关键人物:- 兼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兼任陆军总统的袁世凯。

-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实力弱小,地方势力和军阀频繁起兵造反。

- 袁世凯采取手段,试图统一全国。

-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政权进一步分裂,国内混乱。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 起因:巴黎和会将中国对德属胶州湾的要求被拒绝。

- 特点和影响:- 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 呼吁民主和科学,抵制封建文化和外国侵略。

- 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 目标:推翻北洋政府,实现统一的中央政权。

- 领导人:国共两党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

- 结果:北洋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高涨。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 时间:1934年至1935年。

- 过程:红军长征跨越了无数山川和河流,寻找抵达陕北的生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延最久的诗歌流派,也是最后一个退出历史舞
20世纪30年代。

宋诗派的特点是以学问入诗,以散文为诗,合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为一,
、同光体是一个有着大致相同诗学价值取向的诗歌流派。

他们在“不墨守盛继承宋诗派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传统。

代表人物是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陈衍。

2、同光体者,苏堪(郑孝胥)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

——陈衍《沈乙庵诗序》
情感世界、师承学养、艺术宗尚各自
价值取向大致如下:1、不墨守盛唐,力破余地。

2、诗为写忧之具,体当变风变雅。

、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也。

——
唐朝开元年间,李、杜、王、孟、高、岑诸大家并起,开启了唐诗的规模传统,史称盛唐;唐元和年间,元、白继往开来,形成了“诗到元和体变新”的局面,史谓中唐。

宋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推尚杜甫、韩愈,用以文为诗,脱胎
、吾尝谓诗有元佑、元和、元嘉三关。

——沈曾植《与金蓉镜
元嘉三关”,通此三关,始可名家。

“三关说”将学诗途径由宋唐而推至六朝。

、《石遗室诗话》最初发表于1912年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杂
、《青鹤》两杂志上连载,共32卷。

1934年前后又有《续编》6卷问世。

2、《石遗室诗话》篇幅浩繁,作者以品评道咸以来诗人诗作为主,显示出极富个性特色的诗学观念和审美取向。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

2、樊增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声气相求,切磋唱和,称盛一时的清季四大词人,即王鹏运、况周颐、朱
在意蕴。

况周颐的“重、拙、大”之说,旨在追求一种情真理足的词境,凝重沉着的词风和自然真率的表现,因而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的重要性,发展了常州词派固
、《新小说》等诸杂
清廷虽严禁不能遏。

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

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汉魏晋,
颇尚矜炼。

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

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

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平易畅达。

(2)杂以俚语。

(3)杂以韵语。

(4)杂以外国语
(6)条理明晰。

(7)笔锋常带情感。

就是要在传统的抒写个人情志的文人
创造出会通中外,融汇古今,兼有“欧西文思”
,热情奔放,悲壮淋漓,自由抒写,流畅锐达的文章新体。

、余虽不能诗,然尝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余尝
中曾相见者,是最可恨也。

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然后可。

犹欧洲之地力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及太平洋沿岸也。

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要之,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梁启超《夏威夷游记》(1899)
2、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

吾党近好言“诗界
革命”。

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

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

苟能尔尔,则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第一部政治小说;中国第一部理
、《新罗马》、《侠情记》。

3粤剧一种:《班定远平西
尺舞台演绎中外兴亡故事,以曲词宾白抒写新民救国情怀,成为文人一时的时尚,众多的报刊成为发表新剧作品的主要阵地。

2、1904年9月,柳亚子等人创办的第一个专门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在
、谭嗣同与夏曾佑尝试“新学诗”
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提出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长具备”的纲领和取法欧西的方向,标志诗界革命的正式发动。

《清议报》、《新民丛报》开辟“诗界潮音集”、“饮冰室诗话”专栏,发表了一百多位作者的上千首诗,形成了影响广泛的运动。

康有为、丘逢甲、蒋智由等也自觉地推进诗界革命,并取得创作实绩。

2、诗界革命,是清末资产阶级文学家和进步诗人,适应维新、革命运动发展的社
会潮流和民主、民族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在古典诗歌基本形式范围内,突破传统创作原则,转换诗歌发展方向,革新诗歌内容性质,寻求语言和某些形式解放的一场诗歌变革运动,是诗歌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新学诗”特指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1896-1897年间的“新诗”试
,范围只限于三个人的小圈子。

2、盖当时所谓新诗者,颇喜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四圣崆峒迷大道,万灵风雨集明廷。

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有感》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
年底,梁启超译介的日本作家柴四朗的《佳人奇遇》在《清
小国家救亡图存的复国活动,也反映了译者要求与西方列强抗衡的民族主义意识,拉
年,林纾、王寿昌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林纾以“工为叙事抒情,杂以恢诡,婉媚动人,实前古所未有”(钱基博)的古文,“哀感顽艳”的风格,向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文学之窗,极大地提高了域外小
理想的翻译必须做到“信、达、雅”三者的和谐统一,是谓
“达”即达旨,准确传达原著之精神,强调的首先是译述态度的忠实,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通顺畅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其所崇尚的“雅”,则是上古文言的古雅,即文笔渊雅,包含两层意思:要用汉以前之字法句法,做到精理微言;要富有文采,能够行远。

“译事三难”之中,“信”
又是最难做到的。

即便是严复本人的译著也充斥着译者偏离原著的发挥。

、南社是活动于1909年至1925年的革命文学组织。

它成立于1909年11月,
后。

2、南社之命名,或云:“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

”(宁调元《南社诗序》)或曰:“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东南之谓。

”(高旭《南社启》)辛亥革命后,陈去病认为:“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

”(柳亚子《新南社成立布告》)3、南社文学真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
1909年,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
祠正式成立。

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人。

南社诗学思想是南社文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其诗学思想大多接受了“诗界革命”的主张,新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需求,将诗歌革新推向前进。

创作特征:⑴内容上,坚决反对封建王朝,反对封建帝制。

⑵思想上,强烈的民主性色彩。

⑶风格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