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之异同
对改进城镇雨水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
关键词
系数
:
:
雨 水 系统
集流 时 闻
;
汇 水面积
;
流 时 问 (t i ) 和 管 道 中 的 流 行 时 间 (t 2 ) 组 成
于 北 方 平 原 城 市 地 面 坡 度 比较 平 缓
、
。
淹 没 出流
"
-
地 面覆盖条
中 圈 分 类 ~ ]T U 9 9 1 1 4 【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3 3 6 2 ( 2 0 【
,
计应考虑 下属 因素
工 程 的 实施
.
:
近年来
,
随着城 市景观 水 面
;
长 速 度 均 为 常数 为 前提 流量 的影响
没 有 考 虑 实 际 的暴 雨 雨
使河 道 常水 位及 洪水 位普 遍 抬 高
,
型 与径 流 面 积 随暴雨 历 时增 长 的水 文 形 态 对 计 算
。
夏 季 降雨 集 中
三 个月
居 民 的 出 行 :甚 至 造 成 事 故
-
,
直接影 响
网 系统 往 往 以 此 为 基 础 进 行 计 算 原因如下
1
.
其实 并不 合 理
,
。
其 中有 排 水 设 施 维
、
:
护管理 的因素
出路
、
,
如
:
管道 淤积严 重
、
部分排水无
道路雨 水起 点
,
.
并 不 是 计 算雨 水 系 统 的集
、
管径小
、
基础
所 用 暴雨 强 度公 式是
不 至 于 使水 体 升 高过 快
第九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第九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雨水管渠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收集并排除城市中的雨水。
在城市化进程中,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原则1. 保证排水功能: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首要目标是确保排水功能的可靠性。
要求设计合理的管径、坡度和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除大量的雨水。
2. 考虑水资源利用:在设计雨水管渠系统时,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引入雨水收集设施、增加蓄水容量等方式,将雨水利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路等用途,减轻城市供水压力。
3. 考虑环保和生态因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应注重环保和生态因素。
可以采用生态沟渠、湿地处理等技术手段,促进雨水的自然分散和净化,减缓城市水体的污染。
4. 考虑城市规划要求: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要根据城市的用地功能和道路布局,合理配置雨水收集点、雨水口等设施,确保整个系统顺畅运行。
二、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1. 确定收集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雨水管渠系统的收集区域。
根据城市规划和地形地貌特点,划分出需要收集雨水的区域。
2. 计算设计雨量: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统计资料,计算出设计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雨水量。
这是确定雨水管渠系统设计参数的基础。
3. 确定管道类型和规格:根据设计雨量和收集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管道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管道材料有混凝土管、钢管、玻璃钢管等。
管道的规格应根据流量、坡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
4. 设计管道线路和布置:根据收集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城市规划要求,设计管道的线路和布置。
要合理选择管道的坡度,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动,并避免积水和堵塞。
5. 设计雨水口和检查井:根据管道线路和布置,确定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和数量。
雨水口和检查井的设置要便于维护和清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 设计雨水储存设施:根据设计要求和城市需求,设计雨水储存设施,如雨水花园、蓄水池等。
城市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与分析
城市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的管理和利用。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会导致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和分析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方案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性、综合性和适用性。
可持续性是指雨水利用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通过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要确保雨水利用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性。
综合性是指雨水利用系统应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例如,将雨水利用系统与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景观绿化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适用性是指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和人口规模等因素。
例如,对于不同的城市,可以采用不同的雨水利用技术,如雨水收集、雨水渗透和雨水储存等,以适应不同的水资源需求和管理需求。
二、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技术方案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雨水收集、雨水渗透和雨水储存等。
雨水收集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和冷却等用途。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和地下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可以大大减少城市的径流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渗透是指将雨水通过地面渗透到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
常见的雨水渗透设施包括绿地、花坛和雨水花园等。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雨水储存是指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的供水和景观绿化等用途。
常见的雨水储存设施包括蓄水池、蓄水塔和蓄水坑等。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可以解决城市供水的问题,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对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对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分析和比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逐步提高,良好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排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合理规划和设计意义重大。
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市政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结合现有的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情况,实现优化设计,切实解决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市政排水系统的体制城市排水工程在规划内容方面主要对市政排水范围进行规划,同时要对排水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排水体制,对排水系统进行布局。
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也要对污水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处理的程度要进行规定,同时要根据排水工程的位置和建设规模以及用地情况进行规划。
市政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排水工程规划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规划可以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和利用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同时也能在建设规模和投资方面进行确定。
由于对城市污水及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所采用的管渠系统也不同,各种不同的排水方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排水体制。
1. 合流制城市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管渠系统中输送排放,这种排水系统称为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混合后送往污水处理厂,雨水量大且处理费用高,一些地区对老旧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比较常见的是截流式的合流系统。
截流式是一种改造旧有合流管渠系统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其措施是在合流管道将要接入天然水体时,在河岸边修建一条污水截留管,将合流管中的污水截流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大部分雨水可直接排入河道,其截流设备俗称截流井。
这种改造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且经济合理,是目前合流制向分流制改造的过渡方案。
2. 分流制雨、污水各用专用管渠系统排放,称为分流制。
按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以保护水体。
如果各种不同性质的污水,分别由各自的专用管渠排放,则称为完全分流制。
浅谈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
浅谈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摘要:小城镇给水和排水系统是保障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本文分析了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城镇;给水排水;特点小城镇供水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小城镇企业和农民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和规模。
由于小城镇既具有城市的特性,又具有农村的特性。
因此,其供水也有区别于城市和农村的自身的特点。
针对小城镇给水系统的特点,在结合我国小城镇供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具有条件的小城镇中,逐步开展区域供水模式,从而保障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创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
一、小城镇给水系统的特点1、发展不平衡由于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力、物力等条件的差异,小城镇供水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一些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已建有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如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而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受经济条件限制,只能建设简易的供水设施,缺少给水处理设施;还有一些较贫困的小城镇,至今还没有供水设施,多数以自备井形式取水。
2、供水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小城镇供水的规模,主要按水厂的生产能力划分。
我国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
据统计,全国现有乡镇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在1000 m3以下的占总数的77%,日供水能力在0.1-1.0万m3的占总数的20%,日供水能力在1.0万m3以上的只占总数的3%。
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乡镇供水工程规模多数为中小型,管理机构较简单,管理人员较少。
3、水源多采用地下水小城镇供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一般情况下,较多的小城镇选用地下水源,取水较方便,水质好,净化工艺简单,可降低造价。
据统计,现有乡镇供水工程取水水源为地下水的占工程总数的70%以上。
其中泉水、浅层水和深层水分别占19%, 20%和31%。
城镇雨水管渠设计
A-A
溢流管
A
上游合流干管
溢流井结构
上游截流管道
堰
下游截流管道 上游合流同干一管 高程` 堰
溢流管
溢流管
下游截流管道
A
A-A
截留干管按满流设计,满流时堰口开始溢流。
水力学设计上,溢流开始时,二条入流管和一条截流出水管 的水位应在同一高程,即堰口高程(截流管段采用管顶平接)。
合流干管
溢流井
溢流负荷量
项目
BOD5 OC SS
截留雨水量(1mm/h)
截留雨水量(2mm/h)
溢流负荷量
溢流负荷量
(t/(100ha2)) 溢流负荷比/% (t/(100ha2))
36
3.6
10
22
4.6
6
76
10.8
21
溢流负荷比/%
1.0 1.3 3.0
晴天年流出负荷量 (t/(100ha2.年))
995.1 487.1 701.7
④用于旧城改造。对于新建的城镇应采用分流制排水体 制。
5.2合流污水水质和截流倍数
合流污水水质
合流制污 水的水质
特点
雨污混合水的BOD5与OC的平均浓度与晴 天污水并无很大的差异(见左下表 )
雨污混合水的SS平均为晴天时的2倍
项目
BOD5 OC SS
晴天
范围 平均
50~ 195.9
29.9~ 135.8
41.1~ 175.2
112.8 58.9 84.6
雨天
范围 平均
6.45~ 267.23
12.43~ 181.34
88.13~ 394.97
119.67 74.26 209.91
水利与市政城区排水(涝)计算差异分析
( ) 涝系统 流量 计算 方法 。根 据东莞 市 20 1排 0 1年 8
月编制的《 广东 省东 莞市 暴雨强 度公 式查 算表 》 雨 水 收 ,
集系统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 _为 4 J
大降雨量 , 降雨量 除于历 时即为降雨强度。
() 4 设计标 准。按 文献 [ ]“ 2 ,重要干道 、 重要地 区或短 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 的地 区, 重现期宜采 用 3~5a其 , 它地区重现期宜采用 1 o ~3g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 区或 排水条件好 的地 区规划重现期 可酌情增减” 。
直以来 , 利 部 门和 市 政 部 门 在计 算 城 区排 水 水
( B 08 9 ) “ G 528— 9 , 排涝标 准 的设计 暴 雨重 现期 … … 一 般采用 5 0g 经济条 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 的地 区 , ~1 o 可适
当提高标准” 。
( ) 涝 流量 时 , 由于两个部 门考 虑的降雨 历时不 同, 采用 的
在考虑降雨峰值 的同时 , 也考虑降雨过程。 () 2 计算公式。水利部 门多采用小 汇水公式 ( 综合 单 位线法 和推 理公式法 ) 来计 算设计 洪峰及洪水 过程 , 于 对
城 区集水面积 较小 , 采用推 理公 式法 。由于城 区往往 多 建在平 原区域 , 一般 比降不 易量取 , 也常采用设 计雨 型转
20年一遇洪峰为14949n一s折合106矗s表4按指数相关公式计算的排水流量成果集水面积脯1两产桨箸专两表5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分区最大24h设计雨型暴雨时程分配表表6东莞城区暴雨参数表7直接按降雨雨型计算的流量最大6h设计雨量按雨型分配成lh后计km2的流量23两部门的计算结果比较水利部门的计算结果与表4的比较可以看出水利部门最大6h设计雨量按雨型分配得单位面积km2流量10年一遇为979m3s20年一遇为1193m3s分别与市政部门集水面积8k矗时的单位面积km21年一遇流量987m3s和3年一遇流量1219矗s比较接近
浅析小区排水与城区排涝的区别及联系
者 的关 系以及标准 、参数确定等问题 设施等方 面有密切的联系 。
争议颇多 , 给实际工作 带来诸多不便 , 因此 , 有必要 进行 分析 和研究 。
一
定。 长历时降雨重现期的计算 与短历时有 例, 在 降雨 资料 系列中 , 每年只取该年最
2 . 城镇排 涝与排水标 准计算方法 所不 同, 以最大 2 4 h 暴雨重现期的计算为
防 汛 与抗 旱
防汛与抗旱 l l
浅析小 区; j E 水 与城区; i E 涝 的区别及联系
蔡伯 宁
石
炜
北京“ 7 . 2 1 ” 暴 雨致 灾 , 使得 城 区 重小汇流面积雨水管渠的流量计算 ; 城 用 , 影响城镇排涝的降雨 多为较长历时的
一般按最 排涝 问题 越来越受 到关 注 ,而城 区排 镇排涝的建设 内容为内河 、 排水沟渠整 暴雨。根据有关水 文计算规范 ,
的 确 定
、
城镇排涝与小 区排水 的关 系
据 以上论述 ,小区排水是解决小 大 2 4 h暴雨参 与计算。根据《 灌溉与排水 区域地面雨水 的排放问题 ,而城镇排 工 程设计 规 范》 ( G B 5 0 2 8 8 — 9 9 ) ,并参 照
1 . 城 镇 排 涝 与 小 区排 水 的 定 义 与
比较
水利动能设计手册 ・ 治涝分册》确定 为 : 涝则是解决大 区域沟河超出正常蓄水 《
将小 区排水 、 排涝划分 地市级及 以上城市的排涝标准为 2 0年一 建设部颁发的 《 城市排 水工 程规 量 的排 出问题 。 4 h 暴雨 2 4 h 排出, 县级及 以下城 划规 范 ̄ ( G B 5 0 3 1 8 -2 0 0 0 ) 对城镇 排涝 开 , 有利 于分别采取合适 的数学模型 , 遇最大 2 的定义为 : 城镇排涝是解决城镇范围内 确定工程措施及其规模 。 雨水 过多或超标 准暴雨 以及外来径流 镇的排涝标准为 1 0年一遇最大 2 4 h暴雨 小区排水关心的主要是小 区域地 2 4 h排出 ,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提
住宅小区给水系统方案对比及系统选择
住宅小区给水系统方案对比及系统选择摘要:住宅小区的给水系统设计合理性关乎到用户的用水质量。
本文根据多年的给排水设计工程实践,对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选择及方案对比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给水系统;方案对比前言住宅小区给水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建筑内部用水量不均匀,变化较大,而且建筑室外供水管网的水压难以保证,经常低于建筑物内部所需压力。
为确保建筑供水的稳定性以及达到节能的要求,因此在选择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如何保证住宅小区的水压稳定和水量要求等两点要素。
同时也需要避免出现设计方案及方式不当而造成能源浪费问题,需要选择合理的给水方式。
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
一、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系统选择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是居住,而住宅小区的用水是以生活用水为主。
由于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相似,因此用水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
住宅小区用水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早餐前后、午饭前后及晚饭前后,在这三个时间段容易或经常达到用水高峰。
由于最高峰往往集中在较短的几个时间段内,传统的市政管网水量难以满足这种短时间的瞬时高峰。
因此为保证这些规模巨大的新建小区的特殊用水需求,往往需要对新建小区的给水进行二次加压,以保证这些小区具有足够的压力满足短时间的用水高峰。
(一)生活给水系统的分类根据现实调研和设计归纳,住宅小区的生活用水,一般有下列几种供水方式: 1.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此给水系统要求市政管网的水量、水压充足,可以在任何时候均能满足绝大部分的建筑物用水要求。
在面对楼层较低并且用水量较少的楼层,可以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但对于那些楼层较高、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市政管网的水压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强行采用这种系统,会使高层建筑的高层用户往往面临着无水可用的窘境。
因此,现在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具有高层建筑的住宅小区,已经很少采用这种系统。
2.加压供水适用于市政管网水压较低,无法满足住宅小区底层用户用水点用水压力要求时,或为利用市政水压而增设一套管网系统不经济时使用。
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探究
(6)雨水井的选择:城镇雨水管渠系统中选用钢筋混凝土 雨水井较多;小区雨水管渠系统中目前选择塑料排水井更为 主流。
5 结语
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都属于室外排水,虽然在很多方面 都有相似的地方,并且设计中所选择的方式和规范也基本相 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还是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进 行施工,并且要注意其中的细节,这样才能将城镇及小区的雨 水管渠设计工作落到实处。笔者经验不算丰富,只是简要的 进行了叙述,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芳 . 蓝田县排水管渠系统及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 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 李晓雨 . 小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制改造要点探讨[J]. 建筑工 程技术与设计,2017(23). [3] 张扬 . 探究市政雨水管网工程项目的设计要点[J]. 门窗,2017
(4)对平均径流系数进行确定和划分。通常根据排水流 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 均径流系数。
3 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研究
很多时候,对于目前的城镇或小区来说,一般还是采用分 流制,就是将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特殊的划分,使二者完全处 于两个独立的排水系统中。但是对于一些人口基数较大且较 为密集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改造的老城区如芝加哥等,就会选 择另一种的排水设计结构,即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共同处理的 合流制,对于这种情况,在旧城区改造时要尤其注意。
3.1 重现期设计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很多特定的因素进行确定,例如地质 地形、气候环境、汇水等等。对于一个排水系统来说并不一定
城市雨水管理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城市雨水管理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城市来说,雨水的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
良好的城市雨水管理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而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则是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内部的雨水排放和雨水的再利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雨水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和技术要点。
一、城市雨水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市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城市的土地被大量的建筑和道路所覆盖,地表的渗透性下降,导致雨水无法有效地渗入土壤,而是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这种大量的雨水径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可能引发城市内的洪涝灾害。
此外,城市的雨水排放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城市雨水管理十分必要。
良好的城市雨水管理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可以将雨水引导到城市内的绿地和水体中,增加土地的渗透性,促进植被生长,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二、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是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处理建筑物内部的雨水排放和再利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雨水管理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影响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1.降雨量和频率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城市的降雨量和频率。
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和频率不同,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和处理能力,以便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雨水。
2.建筑物类型和结构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建筑物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不同要求。
例如,居民住宅和商业建筑的排水需求不同,高层建筑的排水压力较大。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方案。
3.地势和土壤条件地势和土壤条件对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有很大影响。
地势平坦的地区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排水系统来排放大量的雨水,而地势较陡峭的地区则需要采取更多的防洪措施。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
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地区,较难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
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管内仅有污水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但管中的沉淀物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能被雨水水流冲走。
平时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低,但由于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时应根据就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当地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要求设计,兼顾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园艺、生活用水等各个领域。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许多小区和建筑物都开始关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在设计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雨水收集面积、收集方式、储存容量、净化等级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的介绍。
一、雨水收集面积首先要确定雨水收集的面积,这决定了收集到的雨水的数量。
一般来说,较大的表面积会收集到更多的雨水。
常见的收集面积包括屋顶、道路、停车场、园林绿化等。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收集面积。
二、雨水收集方式在收集面积确定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收集方式。
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有屋顶排水和地面排水。
屋顶排水主要通过屋顶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储水容器中。
地面排水则通过地面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储水容器中。
在选择收集方式时,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周围环境,并确保收集方式的效率和可行性。
三、储存容量储存容量是指存放收集到的雨水的容器的大小。
储存容量的大小需要根据雨水收集面积和需求确定。
如果雨水收集面积大,需求也大,那么需要更大的储存容量。
储存容量的选择还应考虑雨水的使用周期和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
在设计储存容量时,应注意容器的防漏和保洁措施,以确保储存的雨水的质量。
四、雨水净化由于室外或小区的雨水可能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所以在设计雨水系统时,需要考虑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
常见的净化处理方式包括滤网、沉淀池、过滤器等。
滤网可以过滤掉较大的杂质,如树叶、纸屑等;沉淀池可以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净化水质;过滤器可以进一步去除小颗粒的杂质。
五、雨水利用方式最后要确定雨水的利用方式。
雨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绿化、以及生活用水等。
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当的雨水利用方式,并设计相应的输水管道和设备。
在整个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雨水的质量。
某地城镇道路雨水排水工程设计浅析
某地城镇道路雨水排水工程设计浅析摘要:市政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分段集中、自成系统、就近排放”的原则。
本项目坚持“依据规划、满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并结合步行街的定位进行雨水工程设计。
关键词:道路;雨水工程;管材一、概述该镇区尚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部分道路铺设排水管,主要敷设在纬一路、纬二路,雨、污水基本处于自流状态。
二、雨水工程设计1、排水现状排水规划:根据该城镇气候条件,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形式,工业的污、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镇区排水系统,镇区医院的污水应经过消毒处理达标后,排入镇区排水管道,污水一律铺设管道排污。
镇区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流经镇区的河渠,汇入南门河。
2、设计原则设计原则: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分段集中、自成系统、就近排放”的原则。
本项目坚持“依据规划、满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并结合步行街的定位进行雨水工程设计;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
雨水管设计必须与水利、防洪排涝规划、道路交通及其它专业相协调;雨水管按满流设计,雨水管最小设计纵坡0.3%;雨水设计注重环保,防止乱流、乱排、污染环境;在道路相交的规划路口预留检查井,以利于接管。
3、计算依据据实际调查情况和计算比较,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按下式计算雨水流量,采用P=2年的降雨重现期较为切合实际,暴雨强度公式q=。
雨水流量Q=ψ*q*F(L/s)。
式中p=2年,t=t1+mt2,t1=5—15分钟,暗管延缓系数m=2,t2为管内流行时间(分钟);ψ为径流系数,取0.60;F—汇水面积(公顷)。
4、雨水设计内容城区道路汇水面积是以道路交叉点为控制点,以交叉点标高为控制点标高,按照城区地形情况划分各条道路担负范围,从而确定各条道路的汇水面积(分段),以其作为雨水量的计算依据。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
根据该城镇总体规划,本工程将道路上的雨水管直接敷设在道路中心线下从道路两侧通过雨水口收集雨水。
城镇排水系统设计、运行及管理经验探讨
雨水系统
1.1改进雨水口设置方式
雨水口的收水效果直接影响到雨水管道的排 水能力,因此雨水口布设至关重要。建议雨水口的 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选用联合式雨水口。雨水口的形式, 主要有平箅式、立算式、联合式三类。平算式水流 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垃圾等杂物堵塞,影响 收水能力;立算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 深,但因道路维修、路面补强,使立箅断面减小,影 响收水能力;联合式雨水口兼具平立箅优点,应优 先采用。在近几年的城市道路改造和建设中.随着 机动车交通压力的逐年增大,现状多数三幅路道 路被改造成一幅路,车行道宽度大大增加,雨水径 流增大,在这些道路设置联合式雨水口为宜。 (2)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结合道路纵断面设 计,将雨水口布置在汇水点处。尤其在道路交叉口四 周、街坊单位出入口,以及港湾式停靠站处,需认真 核算路面标高,确保将雨水口布置在路面低洼处。 (3)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 大,径流速度快,径流量较大,为提高收水速度,需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雨水口。 (4)在道路纵坡较大路段,尤其是下穿式立交 桥的引道处,应采用联合式雨水口收水,并在引道
12雨水管道之间设置连通管由于雨水管道系统的汇水面积集水时间均不相同高峰流量不会同时发生在各系统的排水能力不相同时为充分发挥各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减少地面积水时间可在两个系统间的适当地点设置连通管互相调剂水量可有效地改善排水状况
20l
1年7月第7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防洪排水
129Biblioteka 城镇排水系统设计、运行及管理经验探讨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dqyfh201107040.aspx
2.3污水管道的充满度问题
按照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雨污水管 道尽量远离道路红线(两侧建筑),但应尽量避免布 置在车行道下,因排水管道检查井相对较多,布置 在车道下维护检修不便,易损坏,且给行车带来较 大影响。若不得已必须布置在机动车道下时,应结 合道路车道数的划分,使井盖位于所划机动车道的 中间位置,减少机动车碾压和井盖损坏的几率。
排水工程与小区设计的几点区别
2 0—3 0 6 0 ∞ 0 3 0一 O 5 O 7 0 5 ∞ 一9 O O 0 7 5
住 小 区 的 生 活 污 水 的 最 大 小 时 流 量 包 括 居 民 生 活 污 水 量 和 公 共 建 筑 生 活 污 水
五 、 最 大 充 满 度
《 住 给 水 计 范》 对 居 小区 排 设 翠 中 f
污水管道最大充满度的规定为 :
t -
地区, 这些地区敷设的污水管道一般较耀 , 这不仅给拖工带来许多困难, 而且造价大大 提高。 在寒冷地区采用污水管道浅埋的办法 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上面这些 问题我们认为会产生概念 和设计 的混 乱, 特此提出其各 自特点 , 以 便搞 清居住小区排水设计 与城市排水管
K 一 总变化系数 2 四 、 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 《 居住小区给排水设计规 范: }中规
六 、 管道衔接 关于 污水 管道的衔接方法 ,在城市 排水管 网设计 中管道衔接一般采用两种 方法 。一种 是管径相同采用水面平接 , 另一种是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 接。 《 居住 小区给排 水设计规 范》 规定 , 各种不 同直径的排水管道在检查井 中的
●
量,生活污水的最大小 时流 量与生活用
城市排水管 网设计对充满度的拽定 为
阿设计的 区别和联系 , 使其效益更好
≥I0 l . 0 O o 0 8
其中 :Q 一居住 区生活 污承 设计 流 l
量 LS /
n一
城市雨水利用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城市雨水利用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的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在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城市雨水利用为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城市雨水利用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传统排水系统一般会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排放,其中雨水相对直接清洁,而污水则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然而,传统排水系统只能将雨水迅速排放至河流或海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相比之下,城市雨水利用能够将雨水收集存储并加以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压力。
其次,城市雨水利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传统排水系统中,雨水的迅速排放导致大量的水体污染和水土流失。
而城市雨水利用则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回收利用于园林绿化、街道洗扫、建筑冷却等领域,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这不仅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雨水利用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也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建筑项目中,合理运用雨水利用系统可以起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将雨水利用系统纳入到整体建筑设计中。
例如,在屋顶、庭院等区域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引导至地下储水池中进行蓄水。
另一方面,在建筑的运行和使用阶段,应合理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绿化、冲马桶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建筑的用水量,又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水平。
对于城市雨水利用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实施,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首先,雨水的收集和储存需要合理的设备和管理措施。
例如,需要合适的排水管道、滤水设备和蓄水设施等,以确保雨水质量的安全和储存的充足。
其次,城市雨水利用需要建立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以推动社会各方参与和共同努力。
最后,城市雨水利用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雨水利用的认知和参与度。
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之异同
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因素考虑后 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 度。新建地区的排水制度宜采用分流制 。 — — 目前, 新建的城镇或小区, 大都采用分流制— 即将生活污水、 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 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但在许多人口密集、 颇具历史 仍是以合流制为主, 例如美国芝加哥与中 的老城区, 国上海。这一特点, 尤其是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需 街道狭窄、 不 要注意。大部分旧城区都有房屋密集、 因此在旧城区改造中, 保留合流制仍 易施工的特点, 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 而居住小区在进行规划 时, 通常会选用分流制。因为居住小区大都为新建, 而且小区选用分流制, 可以方便与市政管道的衔接。 许多城市市政管道的规划中, 不仅雨污分流, 甚至还 这对小区的排水体制选择起到了 有市政中水管道, 很大的作用。 ( 二) 设计参数 1. 重现期的选择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3. 2. 4 条规定: 雨水管渠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 地形特点和气候 设计重现期, 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 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 0. 5 ~ 3 年, 重要干道、 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 , 一般采用 3 ~ 5 年, 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 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一般都采用 1 年左右做为 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在市政雨水管渠的设计 中, 设计区域通常比小区要地形复杂 、 地面覆盖情况 , 、 不统一 遇到的重要干道 重要地区也较多, 因此市 政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选择通常比小区要高 。尤其 是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规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重现期为不小于 3 年。 定, 2. 地面集水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 。《室外排水设 到第一个雨水口的时间, 用 t1 表示 3. 2. 5 中给出的建议值是 5 ~ 10min。 据笔 计规范》 市政雨水管渠经过的地区, 虽然雨水口 者设计经验, 布置较为稀疏, 但建筑密度不一、 地形也较为多变, 考虑到安全因素, 一般取 5min 为佳; 小区雨水管渠, 虽然建筑密度较大, 但通常雨水口布置较为密集, 而 且地形起伏不大, 可以取较大值。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通常市政雨水管渠设计管道总长度都要远大于 小区, 因此在管渠设计的末端, 市政管道的 t2 值也
05 第五章 城镇雨水管渠的设计
0.9
0.6 0.45 0.40 0.30 0.15
如果汇水面积由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整个汇水面积上的 平均径流系数可按以下公式来求:Ψav=∑Fi· i/F Ψ
例5-1已知某小区内(系居住区内的典型街区)各类 地面的面积Fi值如下表。 求该小区内的平均径流系数Ψav值。
3、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近似代 替平均径流系数。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区域情况 城市市区 城市郊区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 0.5~0.8 0.4~0.6
四、流域上的汇流过程
从流域上最远一点的雨水流至出 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的集流时 F 间或集水时间τ0 。 D 当流域最边缘线上的雨水达到集 B 流点A时,在A点汇集的流量其 汇水面积扩大到整个流域,即全 部流域面积参与径流,此时在A A 点产生最大流量。
第五章 城镇雨水管渠的设计
第一节 雨水径流量的估算 第二节 雨水径流量的调节 第三节 城镇雨水管渠的设计 第四节 雨水泵站的设计 第五节 城镇防洪 第六节 合流渠道系统的设计 第七节 我国旧城传统排水措施
第一节 雨水径流量的估算
雨水管渠系统的特点: 流量变化大、满流 雨水管渠系统组成: 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 井、出水口 资料收集,确定暴雨强度公式 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 水力计算 绘制管渠平面图及剖面图
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5、汇水面积
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单位 常用hm2或km2。
区域 3 区域 1 F1 区域 2 F3 F2
任意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 但是雨水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因此可假设降雨在整个 小汇水面积内的分布是均匀的。这样,雨量计所测得的 点雨量资料可以代表整个小汇水面积的面雨量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7 A1 ( 1 + clgP ) Ψ [ L / ( s·hm2) ] ( t1 + mt2 + b) n
t、 对于具体的雨水管道工程来说, 式中的 P、 Ψ、 m、 A1 、 b、 c 均为已知值, 因此 q0 只是 t2 的函数。 只 要求得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 就可求出相 应于该管段的 q0 值。 列表进行雨水干管及支管的水力计算, 以求得 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并确定出各管段所需的管长、 流速、 坡度、 管底标高及管道埋深等值。 绘制雨水管道图。 ( 三) 设计计算 雨水管渠设计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市政管渠与 小区 并 无 差 别, 详 细 参 见《排 水 工 程 》上 册 ( 第 四版) 。 二、 城镇与居住小区雨水管渠设计的不同点 ( 一) 排水体制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1. 0. 4 条规定: 排水制度 的选择, 应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 结合当地的地形特 点、 水文条件、 水体状况、 气候特征、 原有排水设施、 64
参考文献: [ 1] . ( 第四 孙慧修, 郝以琼, 龙腾锐. 排水工程( 上册) [M] 版) . [ 2] S]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建设部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GB 50014 - 2006 ) .
佳, 其次是文科学生应对的分高, 心理健康得分较理 工科学生低。 应对幽默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尚未知 晓, 已有研究认为能够以幽默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 各种应激与压力, 可以有效减轻个人的社会焦虑。 本研究将幽默感作为应对压力事件的一个调节变 量, 幽默可以在压力应对中起到一个压力缓冲的作 用。应对幽默作为一种应对方式, 须通过某一中介 转化后, 方能对个人健康产生影响。 这种中介我们 认为是个人情感, 当遭受尴尬和困难时, 应对幽默水 平可以避免某些负面情绪的产生, 促使个人保持一 种积极情绪, 而个人的情绪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 。 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应对幽默作为一种应对方式, 是通过让人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的。因此希望大学生给予幽默足够的重视, 在生活 中尽可能地多运用幽默来应对压力 、 化解压力, 学校 可以通过加强幽默教育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幽默 感,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条新的自助途径 。 五、 结论 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的应对幽默、 社交焦虑与心 结果发现: ( 1 ) 应对幽默与 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 大学生社交焦虑呈负相关, 即应对幽默水平有助于 减轻社交焦虑; ( 2 ) 社交焦虑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 康水平相关, 社交焦虑水平越高, 心理健康状况越 差; ( 3 ) 应对幽默水平作为一种应对方式对大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有正面影响。
要远大于小区。 3. 综合径流系数 因为平均建筑密度整个城镇通常会小于单个小 区, 故市政雨水管渠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会小于小 区。但公共建筑为主或别墅为主的小区例外 。对于 绿化面积较大的小区, 其综合径流系数最好先经过 加权平均计算。如果绿化较为集中, 也可以采取分 片分段分别计算的方法。 ( 三) 组成部分 城镇雨水管渠系统一般由雨水口 、 雨水井、 雨水 管、 雨水渠、 排水口等组成; 小区雨水管渠系统除了 要收集与排放小区内雨水外, 通常还要接收空调机 房、 车库排水等废水, 因此通常会有局部处理设施如 但通常不会有排水口。 隔油池等, ( 四) 设计特点 1. 标高控制: 城镇雨水管渠最后通常会排放到 自然水体,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控制整个雨水系统标 高的通常是此自然水体的洪水水位 。小区雨水管渠 最后通常会接入市政管道, 因此控制整个雨水系标 高的通常是市政管道的管顶标高 。因为在市政管道 设计的过程中, 通常雨水管道埋深最浅, 因此小区雨 水管渠也通常是小区管道里埋深最浅的 , 设计时局 限性较大, 需要更多地考虑与别的管线的交叉 。 2. 管径: 城镇雨水管渠管径较大、 管径变化也
收稿日期: 2011 - 01 - 10
作者简介: 李宛蔚( 1984 - ) , 女, 山西兴县人,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63
划分设计管段: 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 在管道转 弯处、 管径或坡度改变处, 有支管接入处或两条以上 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设置 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 径和坡度也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 。并从管 段上游按顺序进行检查井的编号 。 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各设计管 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面坡度、 汇水面积的大 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 时, 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 积; 地面坡度较大时, 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 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 计算其面 积的数值并注明在图中。 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通常根据排 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 , 计算出该 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若城市中各区域内建筑 可采用统一的平均径流系 分布情况 差 异 不 大 时, 数值。 确定设计重现期 P、 地面集水时间 t1 及管道起 点埋深。管道起点埋深应考虑当地冰冻深度及支管 的接入标高等条件。 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q0 : q0 是暴雨强度 q 与径流 系数的乘积, 称为单位面积径流量。计算公式为: q0 = q Ψ = = 167 A1 ( 1 + clgP ) Ψ ( t + b) n
2011 年 3 月 第 28 卷 第 1 期( 总第 75 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28
Mar. 2011 No. 1 ( Sum. No. 75 )
【教育管理】
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之异同
李宛蔚
(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
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因素考虑后 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 度。新建地区的排水制度宜采用分流制 。 — — 目前, 新建的城镇或小区, 大都采用分流制— 即将生活污水、 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 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但在许多人口密集、 颇具历史 仍是以合流制为主, 例如美国芝加哥与中 的老城区, 国上海。这一特点, 尤其是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需 街道狭窄、 不 要注意。大部分旧城区都有房屋密集、 因此在旧城区改造中, 保留合流制仍 易施工的特点, 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 而居住小区在进行规划 时, 通常会选用分流制。因为居住小区大都为新建, 而且小区选用分流制, 可以方便与市政管道的衔接。 许多城市市政管道的规划中, 不仅雨污分流, 甚至还 这对小区的排水体制选择起到了 有市政中水管道, 很大的作用。 ( 二) 设计参数 1. 重现期的选择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3. 2. 4 条规定: 雨水管渠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 地形特点和气候 设计重现期, 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 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 0. 5 ~ 3 年, 重要干道、 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 , 一般采用 3 ~ 5 年, 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 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一般都采用 1 年左右做为 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在市政雨水管渠的设计 中, 设计区域通常比小区要地形复杂 、 地面覆盖情况 , 、 不统一 遇到的重要干道 重要地区也较多, 因此市 政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选择通常比小区要高 。尤其 是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规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重现期为不小于 3 年。 定, 2. 地面集水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 。《室外排水设 到第一个雨水口的时间, 用 t1 表示 3. 2. 5 中给出的建议值是 5 ~ 10min。 据笔 计规范》 市政雨水管渠经过的地区, 虽然雨水口 者设计经验, 布置较为稀疏, 但建筑密度不一、 地形也较为多变, 考虑到安全因素, 一般取 5min 为佳; 小区雨水管渠, 虽然建筑密度较大, 但通常雨水口布置较为密集, 而 且地形起伏不大, 可以取较大值。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通常市政雨水管渠设计管道总长度都要远大于 小区, 因此在管渠设计的末端, 市政管道的 t2 值也
一、 城镇与居住小区雨水管渠设计的相同点 ( 一) 设计原则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 根据 不论是何种规模的 设计区域, 在进行雨水管渠设计时都必须遵循以下 原则: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设计, 明渠的超 高不得小于 0. 2m。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污 水管道, 满流时管道内的最小设计流速为 0. 75m / s; 明渠内最小设计流速为 0. 4m / s。 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 金属管道为 10m / s, 非金属管道为 5m / s。 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 300mm, 相应的最小坡 度为 0. 003 。( 塑料管的最小坡度为 0. 002 ) 。 雨水 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 200mm, 最小坡度为 0. 01 。 雨水管道衔接一般以管顶平接为原则, 但当地 条件不利时也可采用管底平接。 管顶最小覆土厚度, 在车行道下时, 一般不小于 0. 7m。
( 上接第 27 页)
大; 小区雨水管渠管径较小, 管径变化也小; 3. 埋深: 城镇雨水管渠通常敷设的市政道路通 常路面较宽, 因此支管较长, 相应主管的起始埋深也 较深一些。 4. 管位: 城镇雨水管渠通常埋设在市政道路的 中心, 小区雨水管渠通常要根据建筑位置 、 其他管线 位置综合确定; 5. 雨水口的设置: 小区雨水管渠系统中雨水口的 位置除了要满足排水需要, 还要注意美观。在小区的 主入口、 主要景观的显眼位置通常不会设置雨水口; 6. 雨水井的选择: 城镇雨水管渠系统中选用钢 筋混凝土雨水井较多; 小区雨水管渠系统中目前选 择塑料排水井更为主流。 三、 结语 虽然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同属于室外排水系 所使用的规范相同, 设计过程相近, 但在实际设 统, 计过程中, 还是有诸多需要分别注意的细节。 笔者 但以此抛砖引玉, 希望能给相关的 虽经验不算丰富, 设计同行一点帮助, 并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