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4_《诗两首》1人教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2021/6/7
27
2021/6/7
7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质疑或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先 在小组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021/6/7
8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 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 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021/6/7
5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021/6/7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6
2021/6/7
25
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 应怎么做? 2.运用象征手法,学写一节诗。
2021/6/7
26
小结
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其他许多条路由于人生的短暂而只能放弃。所以我们在 选择时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 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 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生活中的一切;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 随时迎接挑战。愿我们都能选择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内容,思想感情)
2021/6/7
19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4雨巷PPT课件
2020年10月5日
9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象征 诗派
中国象征诗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1925年李 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诗派的诞生。其代 表人物有戴望舒、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中国象征 诗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创作特 点是营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 调诗的暗示功能和神秘性;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 广泛运用通感手法,打通视、嗅、触、味、听觉等感觉的 界限,让它们彼此沟通,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02 《诗两首》
雨巷
教学导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用心感受老师播放的这首 诗歌,朗诵结束之后,请 同学描述一下这首诗歌营 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020年10月5日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品味诗歌的音乐性。 2.体会诗歌重反复、象征手法和复沓的应用。 3. 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2020年10月5日
2020年10月5日
12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概括每节诗的大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描绘 了一幅梅 雨季节江 南江南小 巷的阴沉 图景。
她是有
从颜色、气
丁香一样的颜色, 息方面描绘
丁香一样的芬芳, 了丁香姑娘
丁香一样的忧愁, 的美丽。着
迷茫。
的特点。
2020年10月5日
14
自主学习
像梦中飘过
在雨的哀曲里。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用两个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飘”表
到了颓圮的篱墙。 现丁香姑
走尽这雨巷。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诗两首》(共37张PPT)
18
19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和思路。 •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 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 • 3、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20
• • • •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难点: 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
21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 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 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7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刺刀( cì )骨头( ɡǔ 2、解释下列词语。 奴隶: 被奴役被压迫的人。
tou )奴隶( nú
lì )
8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9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 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
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 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
召力。
11
• 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 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设问 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假使我 们不去打仗,会怎么样?”
12
• 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 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敌人用刺 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 3、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 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 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2
19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和思路。 •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 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 • 3、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20
• • • •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难点: 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
21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 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 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7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刺刀( cì )骨头( ɡǔ 2、解释下列词语。 奴隶: 被奴役被压迫的人。
tou )奴隶( nú
lì )
8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9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 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
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 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
召力。
11
• 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 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设问 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假使我 们不去打仗,会怎么样?”
12
• 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 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敌人用刺 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 3、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 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 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2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课件1
上苍在赐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 不忘给予我们一些生活中小小的欺 骗,它永远显得那么的公平。但是 生活不可能永远是欺骗的。勇敢地 接受挑战,扣准每一回的险球。那 么,一次次的欺骗,就犹如一步步 台阶,踏上它,征服情、希望和令人快慰的声誉 并没有长久地使我们陶醉, 并没有长久地使我们陶醉, 年青时的欢乐已成为往事, 年青时的欢乐已成为往事, 象梦、象朝雾一般消退; 象梦、象朝雾一般消退; 但我们胸中还燃烧着一个心愿, 但我们胸中还燃烧着一个心愿, 在命定的桎梏重压下辗转不安, 在命定的桎梏重压下辗转不安, 我们的心灵正在焦急地 谛听着祖国发出的召唤。 谛听着祖国发出的召唤。 我们正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我们正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翘望着那神圣的自由的时代, 翘望着那神圣的自由的时代, 就象一个年青的恋人, 就象一个年青的恋人, 在等着那确定的约会的到来。 在等着那确定的约会的到来。 趁我们还在热烈地追求自由, 趁我们还在热烈地追求自由, 趁我们的心还在为正义跳动, 趁我们的心还在为正义跳动,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快向我们的祖国 献上心中最美好的激情! 献上心中最美好的激情! 同志,请你相信吧: 同志,请你相信吧:那颗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将升起,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将升起, 俄罗斯会从沉睡中惊醒, 俄罗斯会从沉睡中惊醒, 那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那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查良铮 1825 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
“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状况?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 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诗两首_1 优质课件
zhù
qī
再读诗歌: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简要思考:文中的路真是 指我们脚下走的路吗?
弗罗斯特为什么选择了一条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人迹更少)的路?
因为这条路“更诱人,更美丽”。 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 禅山记) 毛泽东:无限风光在险峰。
弗罗斯特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作出一个重要选择:辞去在师范学 校教书的平坦、安稳的生活,选择了诗歌创作。他们卖掉了 祖父留给他的农场,来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 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他对自己说:“写 诗吧,穷就穷吧。” 不久,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以它特 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庞德特别撰文推荐, 说这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后来,他先后出版了10部诗集,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 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 日子,流放是沙皇给予诗人的一种酷刑,但诗 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的 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本诗阐 述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 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 的日子终会到来。
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第四课《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朗 读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体会诗人情感 交流读诗感受
品 味
1、“生活欺骗了你”是指什么?
2、你喜欢这首诗吗?说说你的理由。
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
2、你从中悟 出什么样的哲理?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 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弗罗斯特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作出一个重要选择:辞去在 师范学校教书的平坦、安稳的生活,选择了诗歌创作。 他们卖掉了祖父留给他的农场,来到大洋彼岸的英国, 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不久,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 以它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庞德 特别撰文推荐,说这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 一本诗集。 后来,他先后出版了10部诗集,成为美国20世 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qī
朗读: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体会诗人情感 交流读诗感受
1、诗中“路”有哪两种含义?
研讨问题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 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 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 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 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 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 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七年级语文课件:陶渊明诗两首
久户狗暧榆方开羁误少
在庭吠暧柳宅荒鸟落无
樊无深远荫十南恋尘适
笼尘巷人后馀野旧网俗
里杂中村檐亩际林中韵
—
,,,,,,,,,,
︽ 归
复虚鸡依桃草守池一性
园 得室鸣依李屋拙鱼去本
田 居
返有桑墟罗八归思三爱
五 自馀树里堂九园故十丘
首 ︾
然闲巅烟前间田渊年山
其 。。。;。;。。。。
一
常桑相时白野
恐麻见复日外
陶渊明始终忧患于自我人生价值无法实现,隐
居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这使他处于孤寂、苦闷并 试作自我解脱和安慰的不安与凄楚的状态中,孤鸟 形象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诗人那颗不安的灵魂的形象 化表现。这种孤独而凄苦的形象在历代不遇文人身 上都可以找到,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独醒”的屈原曾以“鸷鸟”自喻;空有壮志,遭遇 坎坷的曹植在“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鸣”中寄托 情志。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 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 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 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 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 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 的。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 《归园田居》其二书写了诗人和乡邻的朴质真挚的感情。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二)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三)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
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 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 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 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 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 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9 土地的誓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0页 0121页 0163页 0226页 0307页 0368页 0410页 0432页 0494页 0516页 0532页 0569页 0621页 0666页 0685页 0737页
最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丑小鸭 5 伤仲永 第二单元 7 最后一课 9 土地的誓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11 邓稼先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5 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 17 安塞腰鼓 19 观舞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21 伟大的悲剧 23 登上地球之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6 黄河颂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7 最后一课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5 伤仲永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 长的烦恼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3 丑小鸭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4 诗两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4《诗两首》课件01(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 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 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 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 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 促膝谈心。 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 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结束语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心 急,不要悲伤,苦恼时要善于忍 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 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可能 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 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 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明写此事物,
借此事物暗示彼事物。 •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比拟想要说 的事物,以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 是一种修辞 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 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 作用。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 条”这句话象征了什么?为什 么?
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 情感真挚,读来亲切。在 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深 刻的哲理。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 么道理呢?
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
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 选择。
• 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
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 己的人生之路的; • 人生路上有无数次 的跌倒、失败,不要悲 伤,不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 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 人生之路是跋涉者探 索之路,其乐无穷; • 人生中有无数次的选择,充满挑战和机遇, 应把握机遇,随时迎接挑战。……)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 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 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 尼古拉耶娜 · 伏 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 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 正义必胜。流露出诗人真诚博大的胸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课 诗两首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
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整体感知
现实——假如 态度 不要 需要 相信——快乐 永远 嘱咐 一切 生活欺骗了你 悲伤心急
镇静对待
将会来临 向往未来 都将会过去
积 极 乐 观 的 人 生 态 度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勇于面对挫折、困难和失败的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4、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 表达出来吗?
面临挫折要正确、乐观地对待它,要镇 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讨论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遇到过挫折吗?你 碰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正确面对的?
写作特色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 吻说明道理。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 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 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导入新课
人的一生,犹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在成长路上,有阳光雨露,也有乌云密布。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该如何面对? 假如你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又该如何选 择?今天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罗斯 特将与你我进行对话交流。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 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 诗中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普希金
普希金雕像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 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 尼古拉耶夫娜· 伏里夫的 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 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语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ppt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未选择的路
未 选 择 的 路
从黄色 两条路 的森林 里分出
一条 消失在丛林深处 一条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我选了 这条路
很少足 两条路 迹未经 污染
一条 延绵无尽 一条 人迹更少 我选了 这条路
讨论:
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哲理。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暗示的 却是人生之路。 道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 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 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而那 / 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 / 亲切的/ 怀恋。
畅所欲谈:
说出自己的感受 (对诗的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 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这首诗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 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 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 诗吗?为什么?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瞬息(shùn ) 伫立(zhù ):长时间地站立。 萋萋( qī ):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诱人(yòu )
幽寂( jì ): 僻静、安静。
涉足(shè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
作家作品: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 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 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 父”。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 《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 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 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 人,诗集有《波士顿以北》、《西 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 林间空地》等。
201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课件:第4课诗两首(浅层阅读+深层阅读+语文积累
? 人生有许多的道路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 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 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选 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
? 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 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此其二。
? 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 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第4节写诗人未选择的路。
。路道的生一我了定决此从 ,条一的少更迹人了择选我而
路条两出分里林树片一 :顾回事往将息叹声轻将我 ,方地个某在后年少多许也
2.诗歌谈选择,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 择的路”?
பைடு நூலகம்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忧郁( yù ) 瞬息(shùn) ? 伫立(zhù ) 萋萋( qī )
4.重点词语解释
? ①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 得到或达到。
? ②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 ③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 ④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 ⑤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 ⑥忧郁:忧伤,愁闷。 ? ⑦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 ⑧幽寂:幽静;寂静。
(3)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 样做,而不能气馁。
(4)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 心里总是存着 美好的想象, 美好的愿望
语文积累
?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 人格是心灵的尺度,权力和金钱丈量不出它。
4.诗两首
? 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 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此其二。
? 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 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第4节写诗人未选择的路。
。路道的生一我了定决此从 ,条一的少更迹人了择选我而
路条两出分里林树片一 :顾回事往将息叹声轻将我 ,方地个某在后年少多许也
2.诗歌谈选择,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 择的路”?
பைடு நூலகம்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忧郁( yù ) 瞬息(shùn) ? 伫立(zhù ) 萋萋( qī )
4.重点词语解释
? ①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 得到或达到。
? ②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 ③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 ④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 ⑤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 ⑥忧郁:忧伤,愁闷。 ? ⑦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 ⑧幽寂:幽静;寂静。
(3)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 样做,而不能气馁。
(4)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 心里总是存着 美好的想象, 美好的愿望
语文积累
?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 人格是心灵的尺度,权力和金钱丈量不出它。
4.诗两首
教育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22《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课件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 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 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 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 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 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 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讲授新课 (2)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 银星千颗。”中的“溅”字用得好吗?为 什么?
一个“溅”字化静为动,它形象地写出了太 阳落山,星星出现的场面。
讲授新课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 自己什么情感
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 与大陆的思念。
讲授新课
升 再
《夜幕.星空》 《月亮船》 《太阳车》 《弯弯的月亮》 《圆月》 《我心中的太 阳》 《路灯》 《太阳和云朵》 《晚霞》
起
《初升的太阳》 《未来的地球》
航
《未来的我》
……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一节诗歌请你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
恰当的比喻,合理想象续写一节。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品一品
联想: 甲事物 存在
想到
想象与联想
乙事物 存在
想象:
甲事物
存在
创造出
乙事物 不存在
街灯
联想
讲
明星
授
街市
美丽
新
课
物品
珍奇
想象
牛郎织女 来往、闲游
生活
光明 美好 自由 幸福
第一节赏析:
街灯
联 想
比多 喻亮
明星
远远的街灯 明了, 好像 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 现了, 好像 点着无数的街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4课《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标准化教学课件
5.诗人为什么不重点写那条已经选择 的路,而把那条未选择的路作为重点来写?
人生本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因为人生短 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选择其一,其他 许多条路只能放弃。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 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对未选择的 怀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对未选择的路发出 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一定 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
合作探究
1.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2.学习这首诗后,有同学提出:普希金这 首诗的“格调”确实是够高的,但这让我怀 疑:他写这首诗是否缺乏对苦难的体验,空 唱高调,“饱汉不知饿汉之饥”?
普希金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 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 作引起沙皇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曾两度将它流 放,但普希金始终不肯屈服。
1.齐读第一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读后找出能表达中心意思的诗句。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 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说说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虽然人生道路上会遭遇许多挫折、困难,但 我们应该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它。
3.男女生分组朗读,读出诗歌中蕴含的积 极乐观的情感。
品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就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他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 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走近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 人。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他与大自然的贴近。 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 园式的思乡情调。《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 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
3.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 经脚印污染”的含义是什么?但我知道路径 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的意思 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范读
思考:你对“欺骗”一词怎么理 解?
我们也来试试!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现实——假如
态度
不要 需要
相信——快乐
生活欺骗 悲伤心急 镇静对待 将会来临
嘱咐 永远 向往未来 一切 都将会过去
成为怀恋
讨论、探究
我的灵魂在珍贵的诗歌之中。
——普希金
你能通过自己的解读, 感受到这位敏感而深情的、执着而坚 强的诗人心的激动吗? 你能从中触摸到俄罗斯的民族之魂吗?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 择的路”?
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 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 么人生的哲理。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明(在表山面的)那写边甲事》物, 《借写行甲道事树物》暗示乙事 《物。纸统船摄》全篇
象征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假如有一天/你被生活疏远/一定要 有勇气自己站起
假如有一天/你被痛苦抛进了漩涡/ 一定要用智慧主宰自己
假如有一天/你一颗滴血的心已被 揉破/一定要选择坚强战胜自己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诗歌向我们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 度?
如何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 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 句诗的含义?
你喜欢这首吗? 为什么?
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 不要——,不要——! ——需要——。 相信吧,————。
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 困苦,不要惊慌, 不要沮丧!阴暗的 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开心的日 子定会到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 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
人、小说家; 史称: “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文学的始祖”;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 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 斯文学的奠基人。
写作背景: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真实写照,《假如生活欺
骗了你》与作者的经历《有假关如系生吗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 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 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 胜。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9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 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 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 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 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 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朗读诗歌
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四节 诗的内容。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