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美三国的课程标准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中美两国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差异及启示

中美两国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差异及启示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育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中国和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中美两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数学课程
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在美国,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思想。

其次,中美两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数学课
程的教学内容以数学基础理论为主,着重计算和推理,强调数学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计
算能力和分析能力;而在美国,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既重视数学基础理论,又强调数学实
践技能,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
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即数学课程的目标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学内容应该综合着重于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
面掌握数学,并能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比较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比较

相同点
教学目标 注重口语交际的生活性、实践性,都注意到 了交流时不仅要注意到语言方面,还有体态 语言。 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两国课程标准都关注到听说能力在现代社 会中的重要作用,两国目标中都体现了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两国口语表达的目标中都体现了运用恰当 文明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注重培养学生运用 文明用语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能力。 落实的情况其实都没有太好
教学目标
中国 优点 1、宏观把握,给教师较大的 自由发挥空间。 2、注重交流与表达,兼顾语 言修养 3、注重交流时的体态 1、不重视多媒体能力的培养 2、对于群体分工合作的内容 较少 口语训练的教学目标规定不 具体 美国 1、教学目标极为具体,使教 师能够明确 2、注重群体性沟通 3、除了注重交流中的语言同 样关注交流时的肢体语言 4、提出了对话的有效性问题 1、较少涉及一对一沟通的情 况
缺点
表达方式 中国 宏观角度进行表达,且语义表述不清晰 美国 具体明晰,且在较为晦暗的目标后面有进行 举例的部分,方便教师理解。
能力培养差异
中国 美国
1、培养学生当众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单独与人交谈的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重视学生的演讲能力 3、培养计划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文化原因
教育理念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素养
落实情况
差异原因
中国 语文目的的理解 我国的语文教育目的主要还 是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 古时候中国讲究以和为贵, 现 在创建和谐社会, 因此在口语 听力能力方面主要注重培养 良好文明谦和的沟通表达。 群体意识的发扬 美国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何种 能力更有价值就培养哪种。 直接建立在升学就业的期望 上 历史只有 200 多年,演讲在 其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 且 无论对内对外攻击性都比较 强, 因此注重培养演讲辩论能 力。 eg:TED Obama Martin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至上

中国与英美语文课程目标比较

中国与英美语文课程目标比较

中国与英美语文课程目标比较作者:姚兰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立足于中美英的语文课程阅读领域目标,结合国内外关于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建构了一个阅读能力框架,比较了中国与英美的阅读目标的不同,从而发现中国与英美在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关键词]语文课程目标;阅读能力;语文能力;高中语文阅读一、中、美、英在语文课程目标阅读目标构成不同美国和英格兰的阅读领域学习目标是以阅读能力指标来总括的,可见,其阅读训练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比较合理。

1.阅读能力框架下中美英三国的阅读目标比较立足于英美语文课程标准和我国语文课程标阅读领域目标的呈现,结合从国外关于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运用能力和阅读态度三个方面来看待阅读能力,并以此对中美英阅读能力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2.中美英三国阅读目标特点表1-1可看出,中国注重阅读态度的培养,对阅读方法的训练多简单地集中在“读”,对阅读的评判只是粗略提了一下,并没有细化。

美国,对于阅读态度的培养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美国所认同的阅读只是集中在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运用能力上。

英格兰对阅读态度中的情感体验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经典文学的价值。

对阅读习惯没有作要求。

英格兰的阅读能力培养也是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运用能力之上。

二、中美英三国语文能力培养重点不同语文基本能力包含了各项语文技能,本文采用《英语地区母语基本能力对比研究》中的观点,语文基本能力包括六个项目:语法知识,能力、语篇知识/能力、语用能力、思维/策略能力、社会语言学知识/能力、态度/习惯。

将这六个项目与中美英三国阅读领域的学习目标进行对应归类,整理分析,可得:中国把社会语言学知识/能力和态度/习惯的培养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对语用能力没有明确的重视,英美则最重视语用能力,很少涉及到态度,习惯的培养。

中国与英美的培养重点相差甚大。

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比较 (4)

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比较 (4)

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比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中美两国数学教育中,也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

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这些基本理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文将在比较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探讨这些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并分析对学生的影响。

一、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比较1. 教学目的在中美两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训练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

而美国的数学教育则更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即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这方面,中美两国的教学方式各有千秋。

中国数学教育注重基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在数学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而美国数学教育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以及数学的研究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2. 教学理念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育注重数学基础的打牢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其主要理念是强调基础打牢,从而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数学教学中准备充分。

这种教学理念通常会采取以题带教的方式,强调刻苦钻研,多做题、多思考、多比较,以达到扎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的。

同时,中国数学教育也有补课、冲刺等特点,以提高成绩为主。

而美国的数学教育则侧重于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美国学生的数学教育路径注重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强调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美式数学教育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更强调培养学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与中国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向不同。

3. 教学方法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课程标准的部分比较 - 2

中美课程标准的部分比较 - 2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俩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同时反思中国课程标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以期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从我国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美国的学校数学课程原则的比较中,得到以下几点思考与启示.并且给出了很详细的说明解释了这个原则的内容.对于老师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该原则都给出了详细指导.在这方面我国做的不够。

在我国的理念中,没有给出过多的说明.数学文化是通过单独的安排内容来渗透给学生的,容易给老师和学生这样的误解:了解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了一些数学史诗就很有数学文化底蕴.中国的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一些概念死记硬背和对计算技能重复训练.给于详细而且强示范性的指导,以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从美国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数学交流作为一个过程目标写进了美国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交流组织和巩固他们的数学思维,清晰连贯地与同伴、教师或其他人交流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这方面,我国比较忽视.关键词:中美,数学,课标,对比.AbstractBy making a comparison on the standards of mathematic curriculum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thesis has found ou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author compar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s mathematic curriculum reform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adopted literature, comparison and case study as the study methods.From the concept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inciple of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mparison, get the following thinking and enlightenment.And very detailed instructions are given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s of content. For teachers how to carry out the principle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are detailed guidance is given. In this respect in China for not doing enough. In our idea, did not give too much.Mathematical culture is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eparate content to permeate to the student, the easy to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such misunderstanding: to know the story of some mathematicians, learning some math epic is mathematics culture.Is affected by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China's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rote learning some concepts for computing skills repetitions. For detailed and strong demonstration guidance, to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Can see from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mathematics communication process as a goal to write in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hrough exchange organizations and strengthen their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clear communication with peers, teachers, or others consistently their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this regard,our country is ignored.Key words: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ntrast.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1.引言…………………………………………………1.1问题的提出…………………………………………………………1.2研究对象……………………………………………………………2.文献综述……………………………………………………………3.中美课程标准的部分比较…………………………………………3.1中美课程标准的整体区别………………………………………3.2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比较…………………………3.3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比较………………………3.4函数内容的比较…………………………………………………4.结论…………………………………………………………………………………参考文献……………………………………………引言1.1 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可以说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命运.而决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教育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真正内涵正在于此,因此,各国都在不断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试教育成了我们培养具有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的人才的阻碍,为了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面,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力度比以往任何一次力度都大,从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都有很大调整.2001年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行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正是这次改革,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激活了人们头脑中的思维,也孕育了数学教育的沃土.教育学家,一线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想为此次课程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期望这次课程改革能继承我国教育当中的优良传统,改进不足,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比较才有鉴别.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说:“从认识别人而得到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改革之路一切都是新的,在此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吸收他国课程改革中的优点,弥补我国课程改革中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在2000年春季,美国面向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出版,它具体体现了美国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两国提出课程改革的时间近乎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我想通过进一步比较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我国课程的实施及修订做点探索和思考.1.2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美国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中国教育部2003年颁行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1999年发表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2003年颁行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做了很大的调整,教学内容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的次要的、用处不大的内容,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简单的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等内容.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研究性课题”,并把它作为必修内容.课程目标分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向量,在选修内容中新增了导数,数学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线分类,矩阵与变换等内容.新课标标准脱离了原课程体系,它从我国国情出发,却没有走对原课程简单调整的老路.它是先进教育理念产生的一种简单的课程体系,具有蓬勃发展的活力.美国的《标准2000》旨在分析《标准1989》在过去十年的实践中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是对《标准1989》的一种反思和再思考.继续坚持1989标准提出的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少数人学习的学科的基本理念.《标准2000》共分八章,第一章,首先描绘了美国人对未来学校数学各个方面的美好憧憬.第二章,讨论了学校数学的六个原则:平等原则、课程原则、教学原则、学习原则、评价原则和技术原则.第三章,讨论了学校课程的十个标准:五个内容标准和五个过程标准.内容标准是:数与运算、代数、几何、测量和数据分析与概率.过程标准是: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交流、联系和表述.第四章至第七章,具体讨论了从学龄前到12年级各个年级组的课程标准.第八章,讨论了实现《标准2000》所构想的学校数学的远景目标所需要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及环境.2.文献综述杨启光的《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关系质量保证》,系统全面的论述了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关系质量保证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并提到存在的问题,美国的这一策略对推进我国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形成给出了宝贵经验.范树成的《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阐述了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产生提出到逐渐实施的整个过程,具体论述了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得到的成果等,提到了该策略要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启发.高瑞利的《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概述了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梅瑞尔(Merrill)在两篇文章中有关ID2的观点,分析、比较了这两代教学设计理论在内容上的差异,并探究了从ID1到ID2发展中比较深层次的原因和动力.刘丽颖和黄翔的《美国数学教材中的“动手做”》论述了美国数学教材中“动手做”通过动手操作、动手制作及动手探索等活动,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它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一活动启示我们:加强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从做中学”,使实践活动的重心在于“得”;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杨光伟和江建国的《美国学科能力表现标准对数学探究学习的启示》指出对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以及应该如何显示他们学得的知识和技能,美国高中学科能力表现标准不仅提供了详细的能力表现说明,而且还以大量的作业实例阐明能力表现标准是如何得到反映的,这对于我国深入开展数学探究学习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唐恒钧和张维忠的《中美初中几何教材“相似”内容的比较》指出范希尔理论较好地刻画了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以该理论为依据比较美国《发现几何》和我国新教材《数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下)》中“相似形”一章,部分地揭示了中美几何内容的思维水平.两国都注重以直观几何为学习起点,但美国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更深,其主要的策略是构筑较为系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总处于由问题组织而成的情境脉络之中.我国教材注重通过正、反例进行辨析,以达到巩固中求发展的目的;也有通过问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努力,但因缺乏相应的情境而显得突兀.3.中美课程标准的部分比较3.1中美课程标准的整体区别中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美国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颁布的时间大致相同,所以两国的标准的内容都十分丰富,且可比性很强.比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中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概念”,与美国课程标准中学校数学教育的六个“原则”都是指导课程标准的制定,所以有本质的一致性,但二者也有很大不同.表:中国数学课程理念与美国学校数学教育原则的比较3.1.1相同点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国数学课程标准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课程目标都涉及到课程,教学,学习,评价,技术等方面.从数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来看,出发点都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所以两国课程目标都强调基础知识.在教学公平方面,两国都注重学习的公平性,并且都认为公平意味着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为数学学习十分感兴趣的同学提供资源.中国通过开设选修课,提供多样课程,为他们提供多种选择来实现.美国是提供额外的资源来培养他们.在教学方面,两国都强调教师深刻理解所教的知识,突出数学的本质.在学习方面,两国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由于探索,敢于挑战.在评估方面,两国都强调不仅关注学习多在的结果,还关注学习的过程.在技术方面,两国都强调科学技术在数学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这些不同点大多在同的表述中表现出来的,比如:中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美国课程标准做了相应表述:“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卓越的数学教育,能满足他们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上实现个人愿望和职业目标的数学教育”.中国表述为“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美国表述为“评价应该有助于学习重要的数学,并且能为教师和学生双方提供有益的信息.如果教师注意使用过程评估去考察教学状况,通常会提高学生的学习.”3.1.2不同点(1)阐述的范畴不尽相同.中国的课程标准阐述的是“基本理念”,而美国课程标准中阐述的是“原则”,虽然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理念”和“原则”毕竟还是有差别的.“理念”可以解释为观念.美国标准是这样解释“原则”的:“学校数学的原则表达一些基本观点,教育者将依据这些基本观点确定学校数学教育决策”.理念比较宽泛,而原则(对某种观点的表达)比较具体,因此中国课标的基本理念包含的内容更多,特别是一些观念性的、有全局指导性的、比较深刻的哲学反思意义的内容.美国标准的原则是针对学校数学的,提供了处理学校数学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具体的准则,这些原则包含了有关教育的重要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并不是数学教育所特有的,但与学校数学教学却紧密相连.他们既影响课程结构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单元或课堂教学的计划,又影响评估的设计、学生和教师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决策及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计划.标准和要求是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之上的.中国标准和美国标准都强调数学课程要针对全体同学,但美国更强调教育平等.所有学生,不管个性,背景,身体的状况如何,必须有机会学习数学,并帮助他们学好.中国高中标准则特别强调“多样性和选择性,是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此外,高中课程标准在继承中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如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等,对我们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2)对教师的要求不尽相同,中国高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对教师的直接表述很少,但也涉及到对教师的要求,所有的表述的主体是“数学课程”或“评价”.例如:“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中国的课程标准没有谈及教师的发展,但是在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当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是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虽然提到了教师应该随新课程的进展而得到提高,但这段话却给人以这样的印象:这种发展不是以教师自己为目的的发展,而是为了自身之外的目的而必须做的发展.美国标准中教学原则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在教学原则中指出,教师学要具有不同种类的数学知识——有关整个数学领域的知识;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的有关课程目标和所教年级重点的知识;有关学生学习这些重点内容是可能遇到的挑战的知识;有关如何解释这些重点内容使学生卓有成效的知识;有关怎样评估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知识.此外,还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在教学原则上提到“教师必须知道并深刻理解所教的数学,且能运用他们的数学知识灵活的进行教学.他们需要理解并对作为数学学习者和作为社会成员的学生负责,能熟练的选择和利用各种教学和评估手段”.(3)对学生要求不同.虽然中美两国的理念都是面对全体学生,都强调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强调因材施教.但两国标准很大的不同是美国不仅承认现有不平等的存在,还提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对数学有天分并且十分感兴趣的同学提供额外资源,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额外的补习.从学习原则来看,两国强调的重点不同,这也与两国过去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有关,在过去中国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导致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如人意,同时学生学习过程很不愉快.而美国学生注重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动手能力强但基础知识不是很牢固,使得数学学习深刻性不够.为了弥补不足,两国《标准》提出上述学习原则.中国强调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而美国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4)对教学的指导不同.中国给出了各种数学教学理念,但没有做过多的说明,既没有说为什么有这种理念,也没有给出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种理念.所以我们即使知道了数学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贯彻这种理念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美国不仅给出六个学校数学教育原则,还做了详细说明和解释.并且对如何贯彻这些原则做出了很详细的说明.如:在公平原则中规定,对数学学习的高要求必须通过言行传递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各种接触与交流让学生知道对数学学习的高要求.对残疾的学生可能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完成测试题.对他们来说口头的评估可能比书面的评估更有效.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例如课外补习、同伴辅导或跨年级个别辅导.在评估原则中指出,当教师使用类似于观察、谈话、面试、反思性日记等评估技术时,学生可能在阐述他们观点和回答教师提问过程中学习,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评估技术,包括开放题、选择题、观察、谈话、面试、反思性日记和搜集代表作等.在科技原则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像绘画、提供直观和计算等现代化科技的高效功能,来选择或设计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机会.(5)课程内容的要求不同.我国强调给学生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而美国的课程原则强调它的连贯性和重要数学。

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共同点:都强调 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应用,都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了解中美小学阶 段数学课程标准 的差异
探讨不同课程标 准对学生数学能 力的影响
为我国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提供参 考和借鉴
促进中美两国在 数学教育领域的 交流与合作
中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能 力的提高。
中国: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美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国:注重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美国:注重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中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 的数学思维
重视数学实践 和探究
强调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关注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个 性化发展
数据来源:可能存在样本偏差,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可能存在主观性,无法完全客观地比较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研究范围:可能局限于特定地区或学校,无法全面反映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整 体情况
研究深度: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无法深入探讨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方法:需要更全面、深入地比较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研究内容:需要关注课程标准背后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目标:为改进我国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展望:未来可以开展更多关于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小学数 学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中美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美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美新数学课程标准比较中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1999年发表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

以下是对中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

1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

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到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

1.1《标准》中的总体目标简述中国《标准》首先论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根据时代的发展,改革需要提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应突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全面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是一个开创性的成果。

1.2《标准》中的目标内容简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标准》对各个目标领域的内涵及其四个方面目标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作了详细的阐述。

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列为课程目标领域,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

这是又是《标准》的一个特色。

1.3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中国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一、确定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改变了学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的特点;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突破,有些方面与美国教育的相似之处。

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并且将数学课程、数学教育、数学学习心理这三方面科学的、辩证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中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形成背景。

第二部分,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能力标准的比较研究,分别以“问题解决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这三个领域为切入点,对两国标准的异同点、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横向上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结合不同的内容标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第三部分,中、美两国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分别以“统计与概率” 、“向量”这两个领域为切入点,对两国标准的异同点、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横向上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结合不同的内容标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第四部分,文章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体系为根本出发点,对中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具体操作层面;理论探索方面。

在操作层面,其中关于“问题解决能力”提出“注意衔接”“精心挖掘、选择好的问题”“建立能培养学生愿意与自信地解决问题的的课堂气氛”。

关于“推理论证能力”提出“把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并重的原则”“把推理证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内容领域之中”“要有层次、有差异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关于“交流能力”提出“组织学生配对学习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学活动”“数学教师之间更有必要相互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科技类文章”“交流作为评价和学习的工具”。

试比较分析中、美、英、日几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异同

试比较分析中、美、英、日几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异同

题目:试比较分析中、美、英、日几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异同答:相同点:一、在情感方面。

1、中、美、英、日四国都重视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中国: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好问、好探索的态度,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愿意参加制作活动,如:观察(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与周边环境的具体关系。

英国:发展幼儿表现出对物体的好奇心、观察、摆弄物体、仔细观察物体和生物,以及发现更多信息,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

美国:发展每个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使每个孩子对新鲜事物与事件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日本:发展幼儿熟悉周围环境,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心与兴趣。

2、中、美、英、日四国都重视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中国: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英国:发展幼儿观察、找出、确认自己的居住地及周围自然界的特征,考察周围环境,对这些环境发表自己的情感。

美国:发展幼儿喜欢、欣赏美丽、整洁、和谐、有序的环境,运用感官了解环境的特点。

日本:培养幼儿自主地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并能从中发现、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在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

中、美、英、日四国都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与动手操作的技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种物体的特征,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中国: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以及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科技产品,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征和功能,并表现一定的创造性。

英国:培养幼儿设计制作技巧,探索结构性材料,认识工具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使用。

美国:发展幼儿熟悉了解科学过程的技术,经历多种不同科学领域的活动,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日本:培养幼儿在观察、思考和处理周围事物与现象中,丰富儿童对物质的性质、数量、文字等的认识。

中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国纷纷借鉴他国成功经验,以优化本国教育体制。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教育体制的发展走向对全球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对中美两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两国教育体制的理解,还能为优化全球基础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美两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发展历程,为后续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将重点比较两国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两国课程标准异同的原因,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

本文将总结两国课程标准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美两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异同,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研究,深化对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推动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中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概述中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主要由教育部制定并发布,它是指导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素养培养,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文学作品的鉴赏、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口语表达的训练等。

中国的课程标准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在阅读和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则由各州教育部门制定,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基于国内外三个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和探究

基于国内外三个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和探究

2018年第2期(总第776期)大教t_基于国内外三个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和探究陆姗姗(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本文从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比较了美国TESOL2006年版《前幼儿园阶段至12年级英语能力标 准》、欧洲2001年修订版《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及我国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研究发现三个标准都具有较强的 科学性,美国标准在全面性方面稍强于欧洲标准和中国标准,但中国标准和欧洲标准在可操作性方面优于美国标准。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1. 引言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对于全国广大青少年的 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2011年制定出版 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 英语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教学评估产生了重大影响。

笔 者选取我国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欧洲2001年 修订版《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及美国TESOL于2006年制 定出版的《前幼儿园阶段至12年级英语能力标准》三个来自 不同国家的外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学、全 ;和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进 ,供参考。

2. 研究对象笔者选取的三个外语课程标准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 美国TESOL制定出版的《前幼儿园阶段至12年级英语能力标 准"》(TESOL P r e-K-12English Language P roficiency Stan-,以下简称“美国标准”)2001年 的No Child Left Behind(& 个 》)对标准进行修订后的版本,要针对的 语非英语的前幼儿园阶段至12年级的学生的语言能力评和在 的英语教学。

美国 个英语 大 的国家,有 的语言,语言用语的国人不在少数,且近年来 英语国家的新,语英语教学的重要 ,美国标准 :生。

欧洲于2001年修订出版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om m on European Framework o f R eferen ce fo 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缩写为CEFR,以下简称“欧 洲标准”)个欧洲的语言教学大、课程 、考 、教 供了共同的基础(CouncilofEu@ope,2001)。

中、美、新三国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的比较研究

中、美、新三国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的比较研究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从认识别人而得到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虽然我国的应用问题和国外的问题解决还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彼此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走向数学的综合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因此,通过中国、美国、新加坡(以下简称中、美、新)发现彼此的差异和特点,审思它们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能引发我们对中国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从而有效促进我们的教学和研究。

一、中、美、新三国课程标准中对问题解决的相关要求中、美、新三国在课程标准中对问题解决所涉及知识领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各国由于综合国力、文化背景、教学要求的不同,对于问题解决在大纲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三国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各有各自的实施特色。

(见下表)。

表中、美、新三国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问题解决的相关要求国家问题解决涉及的知识领域教学要求(年级/阶段)有无明确方法指导问题解决特色中国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有明确的各年级教学要求有具体指导重视问题解决过程与反思回顾美国运算与代数思维、几何有明确的各年级教学要求有具体指导结合计算教学进度设置文字题,问题解决中有明确的策略学习和策略应用,重视克服障碍的过程新加坡各知识领域(非常规问题、开放性问题、真实情境问题)有明确的各年级教学要求有具体指导重视概念、技能、过程、态度和元认知的互相关联作用二、中、美、新三国课程标准中对问题解决所涉及知识领域的具体要求问题解决所涉及的领域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总体呈现向各领域渗透的趋势。

中国、新加坡、美国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学科各个领域中教学应用问题的要求,其中,数与代数部分中,各国都有应用问题的项目设置。

1.中国在2011年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教学内容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

中、英、美三国课程的标准之比较

中、英、美三国课程的标准之比较

“ 定 了对 学生 知 识 与技 能 的期 望 。 界 确 认 了在 作 为 优 质 教 育 构 成 部 分 的 各 个 学 科 中 期 望 学 生 学 习 什 么 。 内 容 标 准 通 过 说 明 学 生 应 该 掌 握 哪 些 思 想 和 操 作 能 力 以 及 应 该 拥 有 什 么
参 加 学 习 。但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 遵 循 发 展 规 律 , 要 切
不 可 急 于 求 成 ,只有 脚 踏 实 地 地 从 基 础 设 施 抓
坡 备受 雇 主青 睐 , 查 显 示 , 主对 9 %的 工教 调 雇 0
进 行 了具 体说 明 ” 所谓 表 现标 准 , 。
“ 达 了 为 实 现 各 个 内 容 标 准 期 望 表
业 ” 办 学 思 想 。 网 络 联 系 为 学 校 打 开 了 一 扇 新 的
的大 门 。
网 上 教 学 软 件 少 。 用 网 络 系 统 开 展 网 络 教 学 的 利
维普资讯


课 程 标 准 的 一 般 概 念
生学 习所包 括 的主 要 领域 及 大 多数 学 生在 每一个 学 习领 域 能 达 到 的学 习结 果 ; 果 从 “ 为学 习经 验 的课 如 作 程 ” 度 来理 解课 程 , 会 认 为课 程 角 就 标 准 是 为 评 估 学 生 学 习 而 设 计 的 一 般 标 准 。 国 际 范 围 来 看 , 多 数 国 从 大 家 都 倾 向 于 把 课 程 标 准 看 作 是 规 范 或 衡 量 学 生 学 习 内容 和 结 果 的 准 则
知 识 对 更 加 一 般 的 抽 象 的 教 育 目标
程 结 果 、 划 、 容 和 学 习 经 验 等 课 计 内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一)美国一、总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得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得教育有着极为不同得发展背景,中国得传统教育表达得就是对知识得静态接受,美国得教育则表达得就是对知识得动态改变。

中国得教育注重对知识得灌输与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得尊重,注重对知识得掌握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得构建。

相比较而言,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得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权威得质疑与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得拓展与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得不同态度。

二、、幼儿阶段(36岁)育得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面对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得思维方式与评价方式。

在中国受过教育得人都知道,老师有着绝对得权利,学生对老师只有服从。

目前,国内得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得就是一种“打击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得孩子往往表现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够强、内敛、迷茫、对外界得评价非常得敏感。

这其实与中国人得本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得心理特征就是内敛、不爱表现自己,尤其就是当面对外人时,许多家长习惯性得批评孩子,认为这种批评就是个人谦虚得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得心理特点。

美国得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理由就是,批评了您得孩子会刺激您得孩子,表扬您得孩子会刺激别得孩子。

这种有关幼儿评价得观念与我们中国得传统观念就是大相径庭得。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就是以玩为主,还就是以学为主,这一向就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得问题。

美国得学前教育与中国有很大得不同,另外还表现在美国幼儿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得天性,玩得比重比较大,注重启发与引导孩子。

幼儿园得教育中虽然也有常识、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得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具有较大得随意性。

幼儿得学习与否也就是比较随性得。

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得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得教学计划与安排。

中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对比研究

中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对比研究

中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选择中美两国英语课程标准的小学阶段阅读部分进行文本比较与分析,通过对比和总结两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部分,分析其异同。

是两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文本比较,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两个层面,最后总结两国异同,得出“两国都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但培养方式不同、两国都注重阅读方法,但侧重点与内涵不同、相比美国,我国更重视阅读积累和阅读兴趣、相比我国,美国更重视教师的支持与学生的独立阅读相结合”这四条结论。

关键词:中国;美国;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一、中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总目标简述修订版课标突出目标设计要有利于英语素养的整体提高,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三维目标框架。

通过分析,修订版课标有关小学英语阅读部分的总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1.强调独立阅读能力课标将“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放在目标的第一条,体现着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但我国并未在课标中对独立阅读能力有明确定义,也未表明怎么样才算具备了这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对此评价。

2.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掌握阅读方法是学生独立阅读的重要保证,修订版课标将阅读方法与独立阅读能力合为一条,体现了两者具有不可分隔的关系。

修订版课标特别是小学阶段十分强调朗读,这样有利于学生识记生词,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但阅读方法如果在定义上进一步明确,例如要求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同一类型的两个课文的不同,学生就能够逐渐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学会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

二、中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总目标异同分析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标准总目标与内容与美国相比篇幅较少,内容上,两国呈现了几点异同:1.3.1中美两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总目标相同点两国课标都重视学生阅读量与阅读范围的扩展,我国修订版课标写道小学阶段则在第三学段的具体内容与目标中提到要达到100万字,这一点与美国标准正相反。

美国在标准中规定了和阅读范围有关的要求,与我国标准正文强调阅读总量相比,美国更侧重阅读范围,即追求学生阅读面的宽广程度。

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有关晨跑的日记400字7篇有关晨跑的日记400字1放暑假了,我的好朋友乐乐约我约我早晨一起晨跑锻炼。

这个主意太好了,我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十分,我很自觉的就醒了。

哈哈,看来,晨跑对我来说,真的很有吸引力,要是平常,我肯定还赖在床上睡懒觉。

穿衣服、刷牙、洗脸,短短的十分钟,就搞定了这些事,赶紧往晨跑集合地点跑去。

六点三十分,我准时到达地点,一看,哇,好多人呀,数了数,一共11个小朋友,还有四五个小朋友的妈妈也一起在陪练,我赶紧找好位置加入队伍。

领队的是位小姐姐,身材瘦高苗条,长得十分漂亮。

我们先做热身运动,伸展、跳跃、抬腿。

一番热身后,我们开始做游戏。

大家分组进行,每组最后一名要接受惩罚,做5个蹲起的动作。

大家都不想落到最后一个,做动作的时候都非常的卖力,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最好。

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帮助我们在做拉伸,我们的动作都慢慢的打开,一次比一次做的好。

大家在做游戏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晨练的小公园中处处飘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晨练时间到了。

希望通过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我们都能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让我能在这个暑假中快乐的成长。

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加入到我们的晨跑队伍里,强身健体。

有关晨跑的日记400字2因为我太胖,爸爸不停地说我该减肥了。

我定了一个减肥条件,那就是少吃,可是,妈妈为了让我长高,每次都让我吃很多,吃的我肚皮快撑破了,就这样,我的减肥计划泡汤了。

爸爸便提议我跟他去晨跑,我答应了。

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就被烦人的叫声吵醒,天还没亮就叫我起床,越想越生气,决定呆在被子里继续睡觉。

我仔细想想,为什么叫我这么早,猛然想起,今天要去晨跑。

昨天睡得太香了,早已把晨跑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了。

顿时,有些迫不及待了,我赶快穿好衣服,跟爸爸走出了家门。

我们先做了热身操,紧接着开始快走。

我边走边想,这是晨跑还是晨走啊!走着走着,爸爸慢跑起来,跑的速度并不快,刚开始感觉还不错,感觉很轻松。

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

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

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特别是在美国、英国和中国这三个全球教育大国中的实践与应用。

学科评估作为教育质量监控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指导教育资源分配、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术研究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三国在学科评估领域的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政策导向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各国在学科评估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学科评估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方法论上,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全面梳理三国在学科评估方面的相关政策、研究报告和实践案例。

在指标体系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评估标准、评估流程、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各国如何根据自身国情和教育发展需要,构建既科学又实用的学科评估体系。

在政策影响方面,本文将探讨学科评估如何与国家政策、教育规划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

通过对美、英、中三国在学科评估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各国在学科评估领域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为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在完善学科评估体系、提升学科竞争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期望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拓宽我国学科评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路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学科评估的基本理论学科评估是对学科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旨在提供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改进依据。

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评估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

学科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科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学科评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

公正性是评估的灵魂,要求评估过程公开、透明,避免主观偏见和利益冲突。

中英两国地理课程标准比较

中英两国地理课程标准比较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教育理论与实践英国的地理教育历史悠久,且历来比较重视。

英国编写的《国家地理课程》相当于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对英国的中小学地理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21世纪初,中英两国分别颁布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很多方面做了改革。

对中英两国的地理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地理教育的发展状况,促进我国地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对两国的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英两国地理课程标准总体内容比较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主要是由“教学目标与说明”、“关键阶段1-4的学习计划”、“地图”三部分组成,简洁明了,包括了所要表达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相对来说比较详细:“内容标准和课程目标为主体,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地理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设计思路,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教科书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建议,方便教师使用。

对比中英两国的地理课标,相对来说我国的更为完善,除了必备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外,还有“前沿”和“实施建议”,丰富了地理课程标准,拓展了地理课程实施的空间。

但也不能忽视英国地理课程的优点,其内容容易掌握,且进行地理教材编写时空间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发挥也更有优势,不局限于一定的“实施建议”中。

二、中英两国地理课程目标比较1.目标的表述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对整体的课程目标的规定较为笼统,缺少对地理课程目标宏观上的规定,更多地是对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等级的要求。

见表1。

中国的地理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目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2.目标要求英国的国家地课程虽然没有在宏观上对课程目标做出要求和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也包括了三个维度的目标。

比较中英两个国家各个维度的目标,可以发现两个国家都很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英国的课程标准在技能和目标的要求上比中国要高一些。

中美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中美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中美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何朋◆摘要:比拟中美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发现中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侧重熟练的口算能力;理解大数的意义;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等。

美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侧重渗透代数思想;模型的应用;各种计算策略的使用;数的不同表征;学生对分数各种含义的理解等。

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皆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色。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拟中国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1],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2]教材依据此标准编写,其配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一年级上册〕》[3]如此说明:“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根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美国2000年发布《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那么和标准》[4],指导各州编写教材。

本文以下将中美两国数学课程标准分别称为“新课标”与“原那么和标准”。

选取两国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两局部内容进行比拟,一是教材编写建议局部,一是课程内容与目标局部。

两国教材编写遵循各自的课程标准,比拟两国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两国教材的内容选择及呈现表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

而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新课标”将小学学段划分为1~3年级、4~6年级,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按这两个学段分别制定。

“原那么和标准”划分的学段与中国不同,学段划分为k~2年级〔k为学前教育〕、3~5年级、6~8年级等。

相对而言具有比拟意义的是“新课标”的1至6年级和“原那么和标准”的k 至5年级局部。

“新课标”有一小节专门表达编写教材的建议,这小节名称为“教材编写建议”。

“原那么和标准”并没有具体罗列教材编写建议,但其“课程原那么”就是编写教材的指导。

本文分析比拟了“教材编写建议”与“课程原那么”,以求发现两国课程标准给出的教材编写建议的区别,进而可以看到两国采取不同编写教材方式的原因。

本文还比拟了两标准中按学段制定的课程内容与目标,“原那么和标准”中相应局部的名称为“标准和期望表”,“新课标”中相应局部的名称为“内容标准”和“课程目标”。

中美实践课程教学的比较(2篇)

中美实践课程教学的比较(2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教育大国,其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实践课程教学的角度,对中美两国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程设置1. 中国实践课程设置我国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其中,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实习实训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技能。

社会实践则是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美国实践课程设置美国实践课程设置较为丰富,包括实验室教学、项目式学习、实习、社会实践等。

实验室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则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提升职业技能。

社会实践则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二、教学方法1. 中国实践教学方法我国实践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评价。

2. 美国实践教学方法美国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项目、组织讨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美国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评价体系1. 中国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我国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成果等。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2. 美国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美国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内容标准)以及应该如何显示他们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表现标准),美国高中学科能力表现标准不仅提供了详细的能力表现说明,而且还以大量的作业实例阐明能力表现标准是如何得到反映的。

中英美三国的课程标准之比较作者:陈文章来源:《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一、课程标准的一般概念人们曾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给课程标准下定义。

演绎式的定义方法就是由“课程”和“标准”两个上位概念演绎或延伸出“课程标准”的涵义。

课程标准就是关于课程的标准。

而标准是指规范或衡量事物的准则或尺度,所以课程标准就是指规范或衡量课程的准则或尺度。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课程的概念。

尽管人们对课程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以归为3类:1)把课程视为学科;2)把课程视为目标或计划;3)把课程视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这里采用一个兼容性较强的课程概念,即课程就是提供学习机会之结果、计划、学科和学习经验的总和。

这样,课程标准便是规范和衡量课程结果、计划、内容和学习经验等课程要素的准则或尺度。

在现实中,会因人们对课程理解的不同造成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

例如,人们若是从“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或“作为学习结果的课程”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就会认为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如果从“作为学习经验的课程”角度来理解课程,就会认为课程标准是为评估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般标准。

从国际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都倾向于把课程标准看作是规范或衡量学生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准则或尺度。

二、美国的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涵义美国最主要的规范或衡量学生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准则或尺度被称之为学术标准。

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美国的课程标准。

美国的学术标准一般由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构成。

所谓内容标准,“界定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期望。

确认了在作为优质教育构成部分的各个学科中期望学生学习什么。

内容标准通过说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思想和操作能力以及应该拥有什么知识对更加一般的抽象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具体说明”。

所谓表现标准,“表达了为实现各个内容标准期望学生展示的熟练的程度或质量。

它回答了关于质量和程度的问题,而内容标准界定了学生应该知道和能够做什么。

例如,如果内容标准是‘学生理解并对一系列媒体、图像和各种目的的文本做出反应’,表现标准就可能是‘幼儿园到4年级的学生应该每年至少阅读25本书,从古典和现代儿童文学中以及公开演讲,或同类的儿童杂志、报纸、教科书和媒体中选择优质的材料’等”。

表现标准一般有4—6个熟练水平构成。

所谓学习机会标准,“指用来衡量教育体系的各级机构(学校、地方和州教育机构)为所有学生的学习达到全国的自愿性的内容标准或州内容标准中的要求所提供的资源、实践和条件是否充分及其质量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二)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美国的学术标准在逻辑上起源于美国的全国教育目标。

1989年,当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和各州州长们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州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大,于是举办了第一次教育首脑会议,提出了六项美国教育改革的全国目标。

这些目标成为1991年布什签发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的主要内容,在1994年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又扩展为8项。

其中第三、第四项目标与提高学业成绩有关,分别是:1)到2000年,美国学生在4、8和12年级结束之时,在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内容上,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显示出相应的能力;2)到2000年,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显然,如果要学生在核心学术科目上显示出相应的能力,或科学和数学成绩成为世界第一,国家就需要以某种方式规定学习内容。

于是,在1991年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在核心科目领域开发新的“世界级标准”并筹划建立全国教育标准和考试委员会(即NCEST),这标志着全国学术标准的论证和开发工作正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从1991年、1992年开始,美国教育部陆续资助一些学科专业组织开发各学科领域的自愿性的全国标准。

1994年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学术标准开发工作的重心由开发全国性的学术标准转向开发州一级的学术标准。

目前美国已具有全国性的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科、地理、美国历史、世界历史、历史、艺术、体育、健康、经济学等课程标准。

就州层面而言,每个州都具有某种面向所有学生的共同核心学科标准。

很明显,美国采用学术标准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小学生学业优异和平等,即一方面提高它们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消除不同种族、性别等学生间的越来越大的成绩差距。

这些目标可谓是美国教育长久以来的追求,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学术标准,一方面源自于对本国1983年以来的诸多不力的教育政策的深刻反思;一方面源自于对国外较成功的相关政策的学习。

这些反思和学习使美国的决策者和利益相关人士认识到,必须先清楚说明对所有学生的高期望,这些期望即要求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这些期望毫不逊色于国际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对本国学生的期望,然后根据这些期望来编制课程、教材、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培训教师等,那么这些期望就会通过课堂教学影响到每位学生。

这样,一方面所有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期望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他们达到期望表明他们都达到了某一相同水平,不同学生间的成绩差距就相应缩小了。

(三)课程标准的特点1标准是关于期望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学术知识与技能结果的规定。

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既然标准是关于结果的规定,就不能命令达到结果的手段,如交叉学科、跨学科主题、教材、教学方法等。

因为标准的目的在于指导而不是控制教师的教。

第二,既然标准是关于学术知识与技能的规定,就不能以任何方式命令学生要达到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这是因为标准的目的在于给所有学生提供一种共同的学术核心课程,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品格的责任往往是各个学校自己的事情,此外“道德教育本身就是良好的学术课程的衍生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态度和情感目标难以测量,这会大大降低标准的影响力。

2标准是多层级、多类别的。

美国的学术标准在纵向上可以分为全国性标准、州一级的标准和学区一级的标准。

全国性标准是自愿性的,出现最早。

州一级的学术标准是美国学术标准的主体,多是强迫性的。

由于全国性标准是自愿的,所以州可以采纳也可以自行研制自己的标准。

学区一级的标准一般是对州标准的二次开发。

不管是哪一级的标准,在横向上,一般都由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构成。

但具体到每一个州,不仅对标准的称谓十分多样,就连格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总体看来,大多数州的标准都以传统学科(如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科、历史、地理、艺术、体育、外语、健康等)为基础;按年级或年级段来陈述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术标准;强调标准的语言清楚、体例富有逻辑性、陈述的结果可测量、内容具体;强调标准的内容要具有内在一致性、连贯性;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均衡以及传统的基本技能与高级思维能力的统一;强调标准是世界级的;标准的数目可管理等。

三、英国的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涵义英国最主要的规范或衡量学生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准则或尺度被称之为国家课程。

英国的国家课程主要由各学科的成绩目标(attainment targets,缩写为AT)和学习计划(program of Study,也有人译为教学大纲、学习大纲等)构成。

所谓成绩目标是指在每一关键阶段结束时,不同能力水平和成熟水平的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

所谓学习计划是指为达到某学科所规定的成绩目标,而应教授给学生的全部内容、知识、技能和过程。

在学习计划内,教师可自行确定教学细节,以确保学生达到适当的成绩水平。

可知,各学科的成绩目标和学习计划是英国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1988年前,英国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

直到1988年7月,《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才规定在中小学实施国家课程,并且提出了国家课程应涵盖的科目、各科目应由成绩目标和学习计划构成以及评定安排等原则。

国家课程出台后,随即成立起来的各学科工作小组根据上述原则开发本学科的成绩目标、学习计划等。

到1991年,各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但是,随着英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课程各科目实施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英国当局一直在对国家课程进行修订。

较大的几次修订有:1993年,在时任学校课程和评价当局主席的迪林爵士的主持下,大大缩减了课程内容,增加了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并扩大了教师的自主权。

随着实施中进一步出现的问题,19 99年7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被称为“新国家课程”,与以往的国家课程相比,新国家课程更清楚地阐述了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价值、目标和目的);更强调包容性,即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川;在国家课程的总科目中增设了“信息通讯技术”和“公民”,“艺术”被更名为“艺术和设计”;在各门学科标准中增加了对学科重要性的介绍以及各关键阶段教学要求的阐述,但是各门科目的规定性内容大大减少了。

英国出台国家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共同的核心课程来提高教育的质量。

英国自1944年的《巴特勒教育法案》颁布以来(该法案除了对中小学的宗教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外,对其他课程的范围、科目以及教学时数等没有任何规定),英国的中小学课程事务名义上一般由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董事会负责,实则均由各所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决定。

所以,长期以来英国中小学课程的设置一直存在多样性的特点。

虽说多样性并非杂乱无章,但是,随着英国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变化,这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如各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内容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性,造成同龄学生在不同学校学到的东西差异很大,水平也参差不齐,给学生的转学造成了困难;课程评价缺乏明确的标准,造成教育质量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于1988年颁布了国家课程。

(三)课程标准的特点1标准是关于期望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规定。

标准不规定学生应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对完成知识、技能与理解力目标的教学活动提出明确的规定,这一点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范围”一栏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此外,英国的国家课程是强制性的。

2标准以学科为基础,按关键阶段来编排。

在新国家课程中共有12门必修科目,核心科目是英语、数学和科学,基础科目分别是设计与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11岁以上)、艺术与设计、音乐、体育、公民(11岁以上)。

英国政府把5-16岁的教育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简称KS):KS1,1—2年级,5—7岁;KS2,3—6年级,7—11岁;KS3,7—9年级,11—14岁;KS4,10—11年级,14—16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