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切片操作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b7eed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b.png)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d825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7.png)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病理检验技术》课件——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病理检验技术》课件——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ttps://img.taocdn.com/s3/m/9805334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7.若天气太冷,切片时组织蜡片容易碎裂,对着组织蜡块面 呵一口气后进行切片,可改善组织蜡片容易碎裂的情况,但 所切出的第一、二张组织蜡片厚度会比原来设定的切片厚度 稍厚一些,因此,前一、二张切出的组织蜡片不要。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6.调节切片刀的切片角度:切片机刀座上都有标 示切片刀切片角度的刻度,切片前需调节切片刀 至合适的切片角度,才能切好片。通常切片机上 刀座刻度范围为0°~10°,一般设定切片刀的 角度在8°左右为宜。但真正的切片角度是余隙 角。 所谓余隙角是指切片刀下刀锋倾斜面与组织蜡块 面的夹角。余隙角避免了切片时切片刀往返过程 中刀与组织蜡块面之间的摩擦。最理想的余隙角 是2°~4°,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切好片。
3.如用金属框包埋组织蜡块,必须把四边修整平行,否 则在切片时会切出弯曲的组织蜡片带。
4.切片用毛笔应选用松软毛的水彩画笔,清扫切片刀上 的蜡屑时应顺着刀背往刀锋扫,避免刀锋切割笔毛,损 坏刀锋。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5.切片时转动切片手轮或推拉切片刀的动作要轻, 用力均匀。若用力太猛和速度太快,将会引起切片 压缩,也易导致轮转式切片机齿轮的磨损。
病理检验技术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组织石蜡切片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送检组织经过固定、 脱水、透明、浸蜡和 石蜡包埋制成组织蜡 块后即可马上进行切 片,称石蜡包埋组织 切片,简称石蜡切片。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一、石蜡切片操作过程
1.组织蜡块排序、冷冻:按病理号排序,先切在 前;蜡块组织面朝下放在一盘平整的冰块或冷冻 台上冷冻(-4~0℃)几分种后开始切片。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92f57f533687e21ae45a916.png)
如何做出一张合格的组织切片?一般要先取材→固定→透明→包埋→切片,最后进行染色组化等操作。
本文着重叙述取材以后如何进行包埋和切片。
包埋可分为OCT包埋(冰冻切片)与石蜡包埋。
.冰冻切片对于组织的抗原性保留比较好,但是形态保留比较差,一般用来做原位杂交ISH,免疫荧光IF。
冰冻切片较厚一般厚度8~15μm。
冰冻包埋步骤较为简洁,固定之后,直接用镊子将样品放置到样品托上,挤压OCT完全包裹组织,放入冷冻机待OCT凝固即可。
凝固后就可以直接切片。
如果不能及时切片,用锡箔纸包装好,放入-80℃存放。
.石蜡切片,一般用来做HE染色或者免疫组织化学IHC。
厚度更薄,一般为4um,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制作样本的好坏取决于不同组织的种类和组成,更加依赖制作者的经验,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优化才能得到最佳的实验条件。
下面是石蜡包埋和切片的具体步骤:一、实验材料动物组织,4%多聚甲醛(PFA),PBS,ddH2O,二甲苯,梯度乙醇,石蜡,石蜡包埋机。
二、实验步骤1、取材:针对各组织部位规范化取新鲜组织,并用刀片单向切割成约3-4mm大小组织块,不要超过5mm。
2、固定:将切好的组织块放入4%多聚甲醛(PFA)中固定,以组织块与4%多聚甲醛体积比1:7为宜。
PFA最好现用现配,一般在4度固定24~48h即可,固定时间因组织而异。
冰冻切片可以直接用丙酮固定。
其他固定液比如缓冲福尔马林PBS配的福尔马林含有K+和Na+,PH=7.4。
固定的原理是采用蛋白质凝固剂,使细胞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位置和除水以外的物质的过程。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细胞内的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生活时相仿。
关于固定液的选择可以参考这篇文章[1]。
3、洗去PFA:固定完毕后,流水冲洗3次,每次5分钟。
4、脱水透明:此步骤应根据不同组织设置合适时间,基本流程如下脱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关键步骤:可当日2H也可过夜)→95%乙醇1→95%乙醇2→无水乙醇根据不同组织大小和类型调整脱水时间,对于小鼠肝组织95%乙醇控制在30min-1H,100%乙醇5min-30min。
安必平组织片操作规程
![安必平组织片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6bf01b7cd184254b353594.png)
组织切片处理流程(2014新版)【样本要求】1. 适用标本类型: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切片。
2. 标本采集:采集新鲜或冷冻的针吸活检标本、粗针穿刺标本、外科手术标本。
3. 标本的固定:从取材到固定间隔不超过1小时,固定的时间以6-48小时为宜。
4. 固定液类型: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
5. 切片厚度:3~5μm之间。
6. 载玻片:防脱载玻片。
7. 保存和运送: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样本应室温防尘保存和运送,保存期为24个月。
【仪器及材料】【检验方法】1. 玻片预处理1.1 玻片放入65±5℃恒温箱中烤片过夜;1.2 取出玻片,将其放入室温二甲苯中15分钟;1.3 取出玻片,再将其放入另一缸室温二甲苯中15分钟;1.4 取出玻片,再将其放入室温无水乙醇中10分钟;1.5 取出玻片,再将其放入室温100%乙醇、90%乙醇、70%乙醇各3分钟;1.6 取出玻片,再将其放入室温去离子水中3分钟,甩去多余水分;1.7 将其放入100±5℃的去离子水中煮片25分钟(确保样本区域与容器不接触);1.8 取出玻片,室温晾干;1.9 将玻片正面朝上平置,在样本区域滴加200ul的胃蛋白酶工作液(以覆盖全部组织部分为准),消化5~20分钟(可通过预试验确定酶效力);1.10 将多余液体甩去,玻片放入室温2×SSC 中3分钟;1.11 取出玻片,再将其放入另一缸室温2×SSC 中3分钟;1.12 取出玻片,再将其依次放入室温70%,90%,100%梯度乙醇脱水各2分钟;1.13 取出玻片,室温晾干。
2. 样品和探针同时变性(避光操作)2.1 从-20±5℃冰箱中取出杂交液,震荡混匀,瞬时离心;2.2 加10μl 的杂交液到杂交区域,迅速盖上18×18mm盖玻片,轻压使杂交液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气泡;2.3 用橡皮胶沿盖玻片边缘封片,完全覆盖盖玻片和载玻片接触的部位;2.4 将玻片放入杂交仪中,湿润原位杂交仪湿度条,插入湿条,盖上杂交仪上盖,设置“Denat&Hyb”程序,变性85℃ 5分钟,杂交37℃ 10~18小时,(若无杂交仪,可使用替代仪器,如恒温热台进行变性,电热烘箱或水浴锅进行杂交,需注意温度准确及保持杂交湿度)。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9e582abb68a98271fefa86.png)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68ef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Title: Organ Section Preparation and HE Staining ProcessTask: To create a document that details the process of organ section preparation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with alternating English and Chinese paragraphs.Paragraph 1:The initial step in the organ section preparation process is to fix the tissue.This is done by immersing the tissue in a fixative solution, such as formalin, for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After fixation, the tissue is dehydrated by replacing the fixative with a series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lcohol.Dehydration is followed by clearing, where the tissue is immersed in a clearing agent, such as xylene or a xylene substitute.The final step before embedding is infiltration, where the tissue is immersed in a molten embedding medium, such as paraffin wax, until it is fully saturated.切片制作的第一步是固定组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c58ef203d8ce2f01662338.png)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U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 0cmX2. OcmXO. 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LI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0. 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锂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 0cmX2. OcmXO. 3cm o(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病理切片的流程
![病理切片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cce3b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png)
病理切片的流程病理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然后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下面将详细描述病理切片的流程步骤和流程。
1. 样本获取首先需要从患者身上获取组织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手术切除物、活检、穿刺等。
手术切除物通常是大块的组织,活检则是小块或细针抽吸得到的组织。
2. 样本固定获取到样本后,需要立即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组织腐败和变形。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它可以使组织保持形态和结构不变,并能够杀灭病原体。
将样本完全浸泡在足够量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并确保其充分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通常需要固定24小时以上,以确保固定效果达到最佳。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完成后,需要对样本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处理步骤,以使其适合切片。
3.1 去水脱脂福尔马林会使组织中的水分增加,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首先将样本从福尔马林中取出,然后放入含有逐渐浓度乙醇的溶液中进行脱水。
常用的脱水级别是70%、80%、95%和100%乙醇。
每个浓度的乙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脱水过程中要轻轻摇晃容器,以确保组织均匀浸泡。
3.2 渗透剂处理在去水脱脂之后,需要将样本置于渗透剂中。
渗透剂通常是芳香烃类物质(如苯),可以与石蜡相互溶解。
渗透剂的作用是将石蜡渗入组织内部,以增加刚性和硬度。
将样本转移到含有石蜡和渗透剂混合物的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加热慢慢进行渗透。
通常需要至少3个小时,以确保组织充分渗透。
3.3 石蜡浸渍渗透剂处理完成后,需要将样本浸泡在纯石蜡中,使其充分浸润。
将样本转移到含有熔融石蜡的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加热慢慢进行浸渍。
通常需要至少2个小时,以确保组织完全浸润。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动化的石蜡浸渍机来加快浸润过程。
4. 组织包埋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其包埋到切片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包埋是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机上的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05a2b2172ded630a1cb61e.png)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979944baef8941ea66e0534.png)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50px×50px×7.5px,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5px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12.5px,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50px×50px×7.5px。
HE组织切片制备标准操作程序
![HE组织切片制备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23a3921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3.png)
HE组织切片制备标准操作程序一、Purpose 目的保证病理切片质量,以达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二、Scope范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三、Reagents and instrument试剂,仪器苏木素、伊红、切片机、水浴箱。
四、Process工作流程(一)切片1、将切片刀安装在持刀座上;2、将蜡块固定于支持器上;3.、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近,旋紧刀座,观察蜡块面是否与刀座相平,如不平须调节支持器,使蜡块面与刀面平行;4、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全部切到。
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0微米(注意:对于医嘱再次深切片特别是在原切片中发现了有意义病变而进行的深切片应尽量少修块,以尽量好地获得有关病变的连续性);5、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2-4 微米),进行切片。
切出的蜡片应连续成带状,完整无缺,厚度适宜(3-5 微米)、均匀,无刀痕、颤痕、皱褶、开裂、缺损、松解等;6、以专用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干净的蜡片,放入漂片机的温水中(40-50℃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每切完一个蜡块后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它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
7、将蜡片附贴于处理过的载玻片上,蜡片应放在载玻片右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为防止蜡片滑落,蜡片的一角(远离组织的)可粘在载玻片边缘上;若一片载玻片上捞两片以上的蜡片,必须把蜡片均匀贴附在载玻片上,保持制片的美观。
8、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待贴标签处),用铅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包括次级号),外借白片,需在每张白片上注明对应的病理号。
9、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度斜置片刻;待载玻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插入专用的染色架中,最后置于恒温箱中烘烤(72℃左右,15分钟),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10、切片注意事项(1)切片前蜡块要冷冻,这样容易切片(甲状腺、淋巴结及胃镜等特殊组织,必须控制冰冻时间)。
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病理切片制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748965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1.png)
固定标本。
从患者患处取下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固定,通常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时间依标本大小而定,大标本需浸泡24-48小时,小标本需浸泡6-8小时。
病理取材。
病理医生通过检查标本,找到病变部位,并切取典型病变组织,切取的组织块应放入特定的包埋盒内并编号。
脱水、透明、浸蜡。
组织经过梯度酒精脱水,以置换出组织中的水分,随后经二甲苯透明处理,最后浸泡在液体石蜡中,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小时。
组织包埋。
经过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被放入融化的石蜡中,待石蜡冷却凝固后,组织被石蜡包裹形成蜡块,这个过程称为包埋。
切片制备。
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2~5微米厚的薄片(如300张纸的厚度),这些切片被放入45℃的温水中展平后,捞在涂有防脱剂的载玻片上,随后进行染色。
染色和封片。
对切片进行HE染色,这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首先进行二甲苯脱蜡,然后经过不同梯度的酒精水化,使用苏木素染液进行细胞核染色,随后用伊红进行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染色,最后用酒精脱去余色,二甲苯透明,完成染色过程。
封片时,在玻片上滴加一滴中性树胶,覆盖上清洁的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组织切片染色步骤
![组织切片染色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8d6e7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1.png)
组织切片染色步骤
组织切片染色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取材:从生物体中取出需要研究的组织结构。
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液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结构稳定。
脱水: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组织进行逐级脱水。
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依次浸泡于二甲苯中,使其变得透明。
浸蜡:将透明的组织依次浸泡于石蜡中。
包埋:将液态的石蜡倒入模具盒中,再将浸好蜡的组织块放入,待石蜡凝固后修整蜡块。
切片:使用微切机将包埋后的组织切成薄片。
脱蜡:将切片通过脱蜡过程,使其恢复到水合状态。
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以及其他特殊染色如Masson染色、PAS染色等。
在实际操作中,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不同的染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研究目的,因此在选择染色方法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
植物徒手切片法
![植物徒手切片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d3e13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2.png)
植物徒手切片法植物徒手切片法是一种基于人工操作的植物组织切片技术,在植物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与机械切片法和冷冻切片法相比,植物徒手切片法具有操作简便、花费低廉、得到的切片形态更完整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阐述植物徒手切片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操作流程植物徒手切片法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制备植物组织切片,其步骤如下:1、准备植物材料首先应选择质地较软的植物组织,如果肉、嫩叶、茎尖等部位。
在制备切片前,需要将植物材料沿着纵向切开成薄片,并在切片表面涂上几滴液体切片液,使切片更易于切割。
2、切片将植物材料置于平板上,使用手工刀片沿着组织指定的方向进行切割,制备出薄片。
为使切片均匀,则需细心、耐心地调整刀片角度和切割力度,避免损伤植物组织。
3、染色和封片经过切片制备后,需要进行染色和封片处理,以保证切片的结构完整和细胞形态的清晰显示。
不同的组织染色方法不同,一般采用常见的克罗姆酸盐染色或吉姆萨染色。
然后用封片剂将切片封装,保证切片在显微镜下不受光线干扰。
二、应用领域在植物科学领域中,植物徒手切片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为其在各个领域中具体的应用。
1、生理学和解剖学研究植物徒手切片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而揭示植物生理生态的内在机理。
该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2、细胞学研究植物徒手切片法也可用于分析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一步研究细胞在不同生理生态条件下的变化。
例如,在植物育种中,利用植物徒手切片法可以对遗传育种材料进行细胞形态学评价,从而为植物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3、药物和化学物质筛选研究植物徒手切片法可应用于筛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复含、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成分。
通过对植物样品进行切片、染色、显微镜观测等步骤,可以对植物中所含物质的活性和生理效应等进行初步研究。
4、教学与科普植物徒手切片法是学生学习植物科学的基础实验,在学校的植物科学教学中经常用到。
组织切片染色步骤
![组织切片染色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cf642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7.png)
组织切片染色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切片染色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让我们观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在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操作,以确保获取到清晰、准确的结果。
一、制备组织样本在进行组织切片染色之前,首先要制备好组织样本。
通常需要从动植物的组织中取材,比如叶片、根茎、器官等。
在取材的过程中要保持组织的完整性,避免损伤。
取得样本后,可以进行固定处理,比如用福尔马林、乙酸乙酯等物质固定组织。
二、蜡块包埋将经过固定处理的组织样本放入蜡块中进行包埋。
蜡块包埋是为了固定组织的形状,方便进行切片。
在包埋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填充物质,比如纸片或者细碎木片,以保持样本的垂直方向。
三、切片包埋完成后,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
可以使用切片机或者手动切片刀进行切片操作。
切片的厚度通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切片时要注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避免切片时产生损伤。
四、脱脂切片完成后,可以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是为了去除切片中的蜡质,使得染色液能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得染色效果更好。
脱脂可以用醚、醇等物质进行处理。
五、染色脱脂完成后,可以进行染色操作。
染色是组织切片染色的关键步骤,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
比如可以用伊红染色、伊红-蓝染色、增强光亮伊红等方法进行染色,以观察组织结构和功能。
六、封片染色完成后,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上,并加入封片剂进行封片。
封片是为了保护切片,并避免染色液脱落。
封片完成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观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片和染色,可以揭示生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希望以上介绍的组织切片染色步骤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组织切片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进行形态学、病理学和实验室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切片刀:预先磨好切片刀备用或切片前更换 新的一次性切片,切片刀对组织块的倾角非常重要,一般在10°以内,过小则组织块不能先与刀刃的刀口接触,过大时,使刀口刮组织蜡块表面,切片易碎。
(2)载物片:载物片经清洁液、95%乙醇处理后备用。
(3)展片仪:加入温水,接通电源,调整温度
(4)其他用品:准备好毛笔、记号笔、镊子、等。
凡含苦味酸或酒精的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大多采用酒精洗涤,如苦味酸影响着色,但易溶于70%酒精。
三、 脱水与透明
(一)、脱水的意义与目的
组织经固定和水洗后含大量水分,水与石蜡不能混合,因此在浸蜡和包埋前,必须进行脱水,脱水是借某些溶媒置换组织内水分的过程。脱水时必须由低浓度脱水剂开始,逐步转入高浓度脱水剂,以防组织过度收缩而变形,或脱水不完全而影响制片效果。脱水剂必须具有下列特性:脱水剂能与水按比例混合;高浓度,一般指不含水分;脱水剂也能与透明剂混合。
4、切片与贴片
(1)切片:将修整后的蜡块夹在切片机的固定器内,使蜡块的被切面与刀口平行,刀和蜡块成一斜角,以右手摇动摇柄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以5~8um为宜,连续操作可形成蜡带,此时左手持毛笔轻轻取下蜡带,放于盒中。
(2)展片:将切下的蜡片放于温水(约40℃)的表面,使皱褶自然舒展开来。
(3)贴片:借助分离针或镊子,将蜡片贴在洁净载玻片上。贴片后,将切片置于切片架上自然干燥或放入温箱(40℃左右)中烘干。
5、染色与封固
(1)染色:染色后可增加细胞和组织中各结构间色彩的对比以便于观察。切片的染色方法很多,常用的是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简称HE染色。染色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脱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Ⅰ)、(Ⅱ)中,各置5~10分钟,溶去切片上的石蜡。
②将脱蜡的切片经各级浓度乙醇(由高到低)下行至水:将从二甲苯(Ⅱ)中取出的切片依次经过:二甲苯与无水乙醇混合液(1:1)→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95%乙醇→85%乙醇→70%乙醇各3~5分钟,最后在蒸馏水中浸5分钟,即可进行染色。
3、浸蜡
组织经透明后,在溶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浸蜡。一般用于浸蜡的石蜡熔点为52-56℃,在夏天较热时一般用高熔点石蜡,在冬天气温较低时用低熔点石蜡,主要是有利于切片的制作。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容易造成组织脆硬,时间不足,也难制作良好的切片。
(一)、石蜡包埋法
石蜡包埋法为组织学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包埋法。石蜡具有不同的熔点,夏天一般用50℃以上熔点(硬蜡)石蜡包埋,冬天用50℃以下熔点(软蜡)石蜡包埋,软的组织用软蜡包埋,硬的组织用硬蜡包埋,一般常用的包埋熔点使52-56℃,如果需要切4微米以下的切片,则用56-60 ℃的石蜡,较厚的切片则用熔点为52-54℃的石蜡。新蜡必须在温箱内溶化一次,以使其所含的挥发性物质蒸发,无论新蜡和旧蜡都必须加热过滤后再包埋。
③切片由蒸馏水中转入苏木精染液染色5~10分钟,使细胞内的嗜碱性物质着色。
④用自来水洗去切片上残余的染液。
⑤0.5~1%盐酸溶液分色数十秒钟。
⑥放入自来水中15~20分钟、蓝化。
⑦置入70%、85%乙醇中各3~5分钟。
⑧置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2分钟,使细胞中嗜酸性 物质着色。
⑨依次进入95%乙醇(Ⅰ)、(Ⅱ)→100%乙醇(Ⅰ)、(Ⅱ),各5分钟,以除去切片上水份。
(2)透明:由于乙醇与石蜡不能相溶,故浸蜡前要对脱水后的组织块进行透明。常用透明剂有二甲苯、氯仿、苯、香柏油或冬青油等,透明剂能同与乙醇和石蜡相溶,并能增强组织块的折光系数,故透明后的组织块呈半透明状。使用二甲苯作透明剂的透明过程为:将脱水后的组织块放入无水乙醇与二甲苯混合液(1:1)中30分钟,再移入二甲苯中15-20分钟。
0.5%盐酸溶液配制
将0.5毫升盐酸加入100毫升蒸馏水
固定后处理及切片一、 洗涤与修切
1、水洗法
一般常用流水冲洗,凡用含铬或锇的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必须用流水冲洗24h左右。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甲醛水溶液,也必须用流水冲洗,一般时间也为24h左右,固定时间长的标本,冲洗时间也应延长。
2、酒精洗涤法
苏木精染液的配制
Hansen苏木精染液
甲液: 苏木素 1g
95%乙醇 10ml
乙液: 硫酸铝钾(钾明矾) 20g
蒸馏水 200ml丙液: Nhomakorabea锰酸钾 1g
蒸馏水 16ml
将三液分别溶化,然后将甲液注入乙液,再加入丙液3ml,时时搅拌,加温至煮沸0.5~1分钟,迅速冷却。
0.5%伊红染液的配制
将0.5g伊红溶于100毫升95%乙醇中即可。
甲液: 苏木素 0.5g
95%乙醇 5.0ml
乙液: 硫酸铝钾(钾明矾) 10g
蒸馏水 100ml
氧化汞 0.25g
冰醋酸 几滴
先将甲液用玻棒搅拌使苏木精溶解,再将硫酸铝钾溶于蒸馏水中,并加热使之溶解,去火;迅速加入甲液,煮沸后,再去火;立即加入氧化汞后再煮沸;将此液迅速冷却后用滤纸过滤,加入几滴冰醋酸即可。此液可保存数月。
(二)、石蜡包埋法包埋过程
组织块透明后,即可放入已熔的石蜡内浸蜡;一般厚度约5mm的实质性器官,总的浸蜡时间约2-3h,均在恒温箱内进行。较理想的的浸蜡温度是石蜡刚溶化的温度,或在蜡杯底部尚残留一小部分未熔完蜡时的温度,浸蜡完成后,即做成包有组织的蜡块。包埋蜡块的器材有专用的包埋框,也有自己制作的包埋盒,只要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容器,我们都可以把它用作包埋盒。包埋的具体过程详述。
2、透明或媒浸
(1)二甲苯:是最常用的常规透明剂,它对组织的收缩性强,易使组织变硬变脆,在二甲苯中一般30min即可使组织透明,组织块可先经过无水酒精-二甲苯混合液处理,再浸入二甲苯。也常用于切片染色后透明,且不会使染料退色。
(2zzz)苯和甲苯:对组织收缩性较小,与二甲苯相比不易使组织变脆,但透明速度慢且挥发快,适用于处理致密结缔组织、肌肉及腺体等组织的透明。
⑩透明:切片入无水乙醇与二甲苯混合液(1:1)→二甲苯(Ⅰ)、(Ⅱ)(Ⅲ),各5分钟。
zzz 常用固定液和染液的配制
Bouin固定液的配制
饱和苦味酸溶液 75份
甲醛 25份
冰醋酸 5份
由于Bouin固定液的各种成分一旦混合,若不立即 使用将会失效,故Bouin固定液只能现配现用。
苏木精染液的配制
(1)Harris苏木精染液
切片法主要步骤
1、取材与固
(1)取材:从动物体取下所需的器官材料。取材的动物要健康,材料愈新鲜愈好,应在致死后立即取材,防止组织细胞自溶变性;取材的器械要锋利;所取材料力求小而薄(以不超过0.5cm为宜),不能挤压和损伤。
(2)固定:将所取的材料立即投入固定液中,目的是使组织蛋白迅速凝固,使细胞内的结构和成分不再发生变化,保持组织细胞与活体相似的形态结构,固定后的组织块变硬,便于进一步处理。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乙醇、苦味酸或混合固定液。实验室常用Bouin固定液,固定时间为12~24小时,其固定的组织块不需进行水洗,可直接进行脱水。
3、浸蜡与包埋
(1)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块置于刚过熔点的熔化石蜡中浸渍,使石蜡逐渐渗入并完全置换出透明剂。过程为:先将透明的组织块移入二甲苯与石蜡混合液(1:1)中,在60℃温箱中放置30分钟,再移入熔化的石蜡(Ⅰ)、(Ⅱ)、(Ⅲ)中,在温箱中每级各1小时。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块置于盛有熔化石蜡的模具中,并使之凝固成蜡块。
2、脱水与透明
(1)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块内含有的大量水分要彻底脱去,以便石蜡的浸入。常用的脱水剂为乙醇,脱水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从低浓度开始,逐步升高,使组织块中的水分逐渐被乙醇所取代。具体操作为:Bouin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可直接进入70%的乙醇进行脱水,时间12小时左右。(若材料暂不制片,可保存于70%乙醇中。)然后将组织块依次移入85%乙醇(Ⅰ)、(Ⅱ)各8-12小时,→95%乙醇(Ⅰ)、(Ⅱ)各2小时,→100%乙醇(Ⅰ)、(Ⅱ)各1小时。因无水乙醇对组织有脆化作用,故在无水乙醇中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